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学校美育时代课题和重要使命(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23 12:20:0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学校美育时代课题和重要使命(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浅谈学校美育时代课题和重要使命(全文完整)

《浅谈学校美育的时代课题和重要使命》

学校:塔上第一中心小学

姓名:李文慧

【摘 要】: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美的情操和美的品格。美育不同于智育和德育,也不同于艺术教育。美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教育。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学校美育的实施要遵循美育的规律。在现今素质教育的时代,美育的重要作用更体现了其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自始至终要把美育寓教育与全过程之中。

【关键词】:美育的定义 美育的基本特征 美育的规律 实施措施

一、概论。

(一) 美育的特征和作用。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是说明,美育教育在形式上是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寓教于乐的,很容易启迪人们的心灵,引起精神上的升华。美育是一种发展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美育与其他文明教育不同,比如和德育相比,德育对人的素质教育是以理服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用社会的要求道德准则来约束人。这些都很规范,没有美育的自由生动。所以只有按照美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美育教育才可以达到提高人的审美素养的基本要求。收到提高人的审美素养的效果。美育的特征:美育具有生动形象型。美育具有较强的情感性。美育寓教育与娱乐中。美育是以培养情操、陶冶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通过富有个性爱好的自由形式,潜移默化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急需的一种教育形式。美育是一种双向互动教育。注重在审美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建构力和创造力,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引导之,美育以情动人,重在引导、劝诱、启发调动学生自身的感受、领悟并体验,依靠学生精神的自我建构,来完善人格达到个性发展的教育。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自由度和主动性,更注重人格素养的形成,关心青山年的个性发展,更多强调实现自身价值。发挥个人潜力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健全个性心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合乎人性的合理完美的社会准则和社会秩序。美育的养成是轻松愉快的,不是强迫灌输。最容易启迪人们的心灵,引起精神上的升华。这是美育区别于抽象说教的具有的优越性决定的。时任中华民国校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不止一次的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社会主义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服务的。社会主义美育利用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反映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思想想像、性格和意志。美育教育能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培养高尚情操,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创造一切美好事物而奋发向上。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理想和斗争,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政治品质教育、道德面貌教育、思想感情教育。因此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帮助学生认识现实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美育可以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果。美育教育要整齐清洁,美化环境,有助于体育的开展,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二)美育的规律。

美育的规律是对美的欣赏的规律。产生在人们欣赏美时的美感之中。从根本上说,美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估和判断。它能丰富主体已有的认识,能满足主体的渴望和需求,符合主体对他发生肯定的情感。反之则产生否定的情感。情感具有强烈的主观体验性。情感体验的源泉是客观现实。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反映出他的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这种放映越深刻越全面情感也就越高级。我们美育教育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系统的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并把美育融入教育活动之中,使他们不断得到美感的熏陶培养,那学生就会形成逐渐的认识美。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美的情操、完善美的人格的形成。

(三) 现代教育的特点要求对美育教育过程中的全面的渗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当中”。李岚清副总理也对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意义作用做出了明确深刻的阐释。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序”的序言中提到“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和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基础教育如此,高等教育更应重视美育教育,都应该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因此将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要真正将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就必须树立全新的美育理论理念。美育往往包含着对真理与道德的评价,推动着认识的深化和道德的完善。美虽然不能算真与善,但本质上体现着真与善的统一。应该深刻认识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协调综合作用。蔡元培先生说过:“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熏陶和培养。这种工具为美的对象。这种作用为美育。”如果只注重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重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和感悟美,如何爱华和创造美,这样的学生也许会有一定的艺术知识一定的欣赏和创作水平,但是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值得怀疑的。艺术教育必须体现美育的本质,促进个人修养审美情操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高尚情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学校美育传授的重要性。

初级阶段的美育教育当从幼儿园开始设置。幼儿园的课程中,美育应占有很大比重。如游戏、唱歌、舞蹈、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活跃性、灵敏度,把握整体结构领悟情感意蕴的统摄力等。小学阶段,除了设有音乐、图画、手工等美育课程和课外劳动社交美育的活动外,在其他各门课程中,都均应渗透美育教育的因素。到中学阶段随着智育课程的补充,德育课程的加深,美育的范围和深度也相应增强。除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欣赏的课程之外,对各种知识领域都可以提高到审美的角度加于阐发。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门学科中教师只要画龙点睛的描上一笔,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心旷神怡,大大增强奋发自强的律己情操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大学以后,除了课程传授中渗透的美育审美,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文学与各门专科的美育体验外,在法、理、工、农、医等综合性的大学中,仍能让学生参与欣赏与自娱,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材。同时也能将学习的环境、设备、装修没话,整齐洁净。

二、现代学校美育认识上的三大误区。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这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材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过去认识上的误区是把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或技能来实行教育。这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宗旨。美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感受力和创造力,更在于美化人自身。帮助学生培养美的情操、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形成美的人格,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是美育的根本宗旨。王国维认为:教育应分为体育和心育两大领域。心育应包括美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他说:“美者感情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兼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次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德育、美育、智育是也。”由此看来,真善美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区分的。德育智育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功能,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只有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从而正确的施行学校的美育教育。

1、长期以来,在学校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育人的目标。美育的地位几乎为零。这样体现不出真正意义上的美育教育的宗旨。这其中原因是,美育不能整齐划一,呆板凝滞的,不能由教师单方面灌输,更不能以考试分数来检验美育的成效。要实行真正的美育教育,就必须从应试教育中培养一方新的天地。转变成素质教育。

2、目前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的最佳有效模式。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技术教育。特长教育,只把美育变成了少数学生的天才教育,或者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当前对素质教育的对美育的宗旨缺乏认识。进行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仅停留在技能的传授和特长的培养上,是不完善的。这就造成了教育的失误。忘记了美育的宗旨,达不到受教育者接收到真正的美育的教育,受教育者的人格教育心灵教育都没有受到感染熏陶和培养。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育的特点、功能和规律均没能正确的了解和贯彻落实,因而在实践中也没能达到正确的实施美育教育,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实施美育教育。

三、当代学校对美育再认识的实施措施。

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席勒极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克服人性的人格分裂,深刻阐释了美育的必要性和美育的意义。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虽说美育具有不可取代的十分重要的教育范畴,但受环境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导致了美育就像一株发育不良的小草,导致了很多地区美育教育的严重缺乏。正是应为美育教育的认识性不到位,更应该改观现状,紧抓学校美育教育的贯彻落实情况,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修养。

1、青少年的培养教育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应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上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教育工作,需要优化社会文化环境,需要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的全面配合,提倡一种全民重视教育、重视美育的风气。特别是要加强政策宏观调控力度,保证学校美育的正常实施。目前,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功能、性质和意义的认识尚不明确,我们的文化政策亟待健全,相应的文化法规还未规范,认识上和实践还存在种种偏差和失误,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及时的纠正,从各方面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使得学校形成一种有利于学校美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

2、学校美育教育的开展需要完善教育体制。我们必须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精神,展望并重新认识美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化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质的战略目标上。美誉教育要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人文导向。美誉教育的重点转移到提高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文化素养和精神旨趣的总体水准上来。我们要将美育教育放在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上来,提高美育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地位。取得美育教育的立法形式,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上贯彻并具体实施。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贯彻实施学校美育教育的实践与完善。学校美育必须依靠教师实施来完成,这就需要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这是保证美育教育正常开展的最重要的条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本身的自身素质也要得到提高,不仅仅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更加要提高教师自身具备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提高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文化修养、精神旨趣。在各个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文化水准,在教育并实施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4、学校美育课程的设置中,保证适当增加美育的比重,适当渗透美誉的内容,并且在课外活动课中广泛开展美育教育。学校课程的设置适当增加美育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强化美育教育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进而使美育与世界范围内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加强联系,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进程步伐相一致,让学生在世界范围内了解历史、接触社会、体验人生,然后形成展望未来的大趋势,美育教育的贯彻开展有利于塑造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

总之,学校美育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美育教育要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文化的美育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充分感受艺术美育、社会美育、自然美育和教育美育的能力,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现实美的才能和特长。美育教育使学生全面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高素质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美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

[2]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20. 

[3]蔡元培全集(第4卷) [M]. 北京:中华书局,1984,214.

推荐访问:美育 浅谈 课题 浅谈学校美育时代课题和重要使命 浅谈学校美育的时代课题和重要使命 浅谈学校美育的时代课题和重要使命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