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8篇)

时间:2023-05-06 13:15:06 浏览量:

篇一: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

  [摘要]坚持守正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面向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发展必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中守正创新是一种整体的历史概念,是传统与现代思想的整合和融汇,同时立足于在推进当前我国特色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基础上的全面革新,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创新与社会实际互推互促、内涵建设与管理方式创新的统筹。新时期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既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传统优点,突出新形势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以舆情引导、主题实践、思想文化教育等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新时期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明显的政治效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历史和现实都不断表明,加强和完善意识形态政治工作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时代,为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健康发展,要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就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怎样增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了维护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整体性和创新性的基本措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与实施途径,是促进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全面开展的理论基础。

  1、科学认识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深刻内涵

  开展新时期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既要立足于新时代,也要注意对“守正”和“创新”两方面,用心领会、深入掌握、落到实处;坚持以守正为本、创新为要。

  促进了新时期中国建设的稳定发展,也表明了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也经过了党的百

  年历史。党的百年历程,也正是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自己的过程。在党的历史上,思想教育一直是党的全部事业的生命线,直接影响了党的发展生存命运与前景。为了促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传统,加强坚持党的意识形态思想工作,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把思想政治任务落到群众实处。

  第二要彰显底色。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般的简单的人的工作,更是一个着眼于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的工作。在党的发展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科学观点为武装,坚决不移的引导着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决不移的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信念、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作为明确的时代背景。

  第三是把准方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找到准确的指向,自觉担负起举大旗、凝聚民心、教育人民、传播文明、展现形象的使命。

  2、深入掌握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守正创新的基本理论遵循

  加强和改善的时代思想理论建设,一方面不要固守已有的常规经验,不要想当然,必须以积极创新为前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是遵循规律。思想理论教育是一门有着自身逻辑基础的富有规律性的教育科学。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最根本的要求是坚持科学,把握规律,按照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规律进行实践。守法首先要遵守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规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尊重而不是违背与实际密切联系、协调的内在规律。

  二是“三因”并进。思想理论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到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上来。具体问题因问题而异,但它们也相互学习。每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任务,它所要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它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它所面对的对象和情况,它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它所要采用的措施和办法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思想政治任务工作

  不应该是统一的。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所谓与时俱进,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一成不变的,也常常是新的,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正确抓住时代脉动,把握时代发展规律,与时代同步。正确掌握时代坐标,把握时代问题,承担时代责任,充分运用时代条件、人力资源和新科技,积极推动时代发展。

  三是讲究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沿用好办法,改进旧方法,探索新方法。所谓用好方法,就是要用好的思想政治实践,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有益的做法和有效的方法,并坚持有效的实践,为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的人服务。所谓改进旧方法,是指面对新形势,当传统旧方法难以适应时,必须根据新时代特点,对旧方法进行改良,使旧方法焕然一新。探索新方法,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放到研判新趋势、处理新问题、顺应形势新需要上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讲究好办法的艺术性,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效率;防止好方法不会用,旧办法不管用,新方法也不会用。

  3、认真把握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强发展主流思想舆论。主流思想舆论是社会的主旋律,主旋律如何响亮,主流思想舆论是否健康,直接体现着我们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只有良好的舆论导向可以才能够汇聚民心和力量,推动工作的开展;如果舆论是错误的,就会动摇群众的信心,破坏斗争。推进和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坚持准确的政治学发展方向、舆论指向和社会价值引导,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主题和形势宣传、政策和成就方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用舆论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创新,扩大主流思想。我们必须高举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唱出主旋律,激励正能量,振奋斗志,振兴精神,团结人民。

  二是深化拓展群众性主题社会实践与社会活动。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是人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社会实践。要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文化建设,还应该注重于社会生活践行、道德践行和文明创建等活动。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重大的历史节日和重要的周年纪念日,而且还要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重

  要方面的思想教育和群众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参加;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国家和集体组织的认同性和归属感。

  三是更加注重以文育人。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动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重要财富,唯有随着文化精神力量的日益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稳固的屹立于世界文化林中。而文化教育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当前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推进这项工程,就需要更加注重文化教育,并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内容与文化品质,引领社会潮流。故文艺工作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作风、讲责任,扎根于人民、深入于人民群众,同时必须提高的文化精神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优质的中华文化进而充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吴婧睿.坚持守正创新

  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J].经济师,2022,(06):33-34.

  [2]白永生,王楠.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22,(03):124-129.

  [3]佘双好,王军.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6):11-22.

  [4]白显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10):41-45.

  [5]张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论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9):128-135.

  1、作者简介:

  白菲(1978.09—),女,汉族,籍贯:湖南郴州人,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自然资源局

  助理政工师

篇二: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

  

  守正创新,“优”无止境

  各位领导、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可以作为学员代表,跟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期青年干部培训的心得体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守正创新,“优”无止境》。

  工作后的我们,能够有系统学习的机会总是难能可贵的,很有幸参加了我们这期的青年干部培训班。时光匆匆,培训也将进入尾声,回首过往这几期的培训,有集中授课、到村学习,也有外出参观学习,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培训,都使我们受益匪浅,学习了新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积累的经验,也为今后本职工作的开展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在开班仪式上,**书记给青年干部的寄语——年轻干部要加强自我修炼,守正出新,奋斗出彩。所谓“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所以我们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不能自我满足,更不能固步自封,要把坚守初心和努力创新统一起来,既要坚定信心,也要锐意进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参加本次培训的感受。

  一、保持定力、坚定信念。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而在本次培训中**老师也给我们讲述了《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这一课,从思想层面展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要在工作中有志不改、道不变的信念,努力朝奋斗目标飞奔,做美好生活的播种者。

  二、提升能力、优化自我。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我”,此次培训课程无论是从意识形态出发还是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都离不开每个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他们的不断努力,很多工作都要求有统筹

  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维护稳定的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才能慢慢积累和获得的,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提升和优化,最后才能成为理论修养高、业务水平精新时代年轻干部。

  三、换位思考、把握细节。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次培训我们参观了张家港的永联村,无论是整个村的硬件环境还是软件配套,我们都看到了很多亮点之处,比如他们的定位到户、24小时书屋等都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这些细节之处都做的非常到位,从中也发现了我们在相同工作中还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放向。联系到我自己的窗口工作,更是需要注重细节,学会站在前来办事人员的角度出发,主动热情,迅速办理,及时回复,用诚心、细心、耐心、精心,为他们提供优质热忱的服务。

  四、立足岗位、推陈出新。钱学森曾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工作方式取代了常规工作方法,今天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总有很多东西和新事物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而我们此次培训的外出参观学习,就是去学习其他镇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融会贯通于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在本职岗位上推陈出新,实现新的突破。

  党组织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我们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常有忧虑之思、常怀责任之感”,不断加强学习与锻炼,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完成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工作岗位上扎实前进,走好走实每一步。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敬请各位领导、同学批评指正。

篇三: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学习心得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学习心得(五篇)

  持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学习心得篇1忆往昔,峥嵘岁月。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托于奋斗的力量。五四风云,一声炮响,李大钊、陈独秀等有志之士开始不断涌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为民族的觉醒而奋斗。抗日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胸怀坚定信念,前仆后继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建国初期的青年人为建设祖国而火热奋斗,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奋斗精神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了力量。从革命年代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改革岁月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看今朝,砥砺前行。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谷爱凌“一飞冲天”,苏翊鸣“一鸣惊人”,短道速滑梦之队“一往无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学习心得篇2新港湾的精神,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努力拼博的精神!新港湾公司风雨兼程的二十多年,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不知不觉,我在新港湾公司已走过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当中,足迹踏遍大半个广西,从来桂项目部、贵梧项目部、红花项目部、榕木江项目部到象州项目部。

  作为新港湾公司的一员,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现在的我随港10船组在象州工地。现在的象州工地一片忙碌景象,港10船组和港80、85、86、32、82船组近在咫尺。各船组上下一致、同心协力,机器响声、水下爆破炸药巨响声,真的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一年多时间奋斗工作的地方都在广西,而且都是名人、英雄之乡。作为广西人,感到无比的荣幸!大家可能都知道,来宾是体操王子的故乡;梧州藤县是三元及第冯京故乡、抗清民族英雄袁祟焕的故乡;防城港是南天王陈济棠的故乡;象州是原自治区主席韦纯束的故乡。这些广西先辈们,身上都具备勤劳、勇敢、努力拼搏的精神。作为新港湾人,在新的时代,努力学习他们,使工作、学习取得更大进步!为广西的水运航道事业再创辉煌!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学习心得篇3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新担当,新作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做新时代好干部,必须坚定信念,吃苦耐劳,攻坚克难。而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就是这样的好干部,他不畏艰险,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是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的践行者,是焦裕禄精神——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薛占海光荣被当选为延安市市长的时候,延安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民生事业千头万绪......但是他并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大力实施“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在他坚强的领导下,将延安能源产业经济重新搞活,推向快车道,迈向新台阶。

  薛市长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他从小立大志,要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走上工作岗位,他又立志“做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这说明他心里有党,有人民,时刻想着党的事业,要为人民谋幸福。要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每个青年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英雄气质和家国情怀。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继

  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让下一代继续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育的定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开拓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眼,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新时代赋予青年教师新的使命,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既然选择了当一名教师,就要淡泊名利,志从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学习心得篇4生活,像一把五彩缤纷的糖果,好好把握,便会洒落一地。生活,不仅诠释着人间的爱恨情仇缘,还意味着征程路上的酸甜苦辣咸……

  在这个暑假,我考上了豪迈第二小学,有幸成为这里的一员。开学的那一天,妈妈陪我来报到,等妈妈走后,我瞬间觉得整个世界都悬空了,我如一只小鱼,离开了大海的呵护;我如一朵小花,失去了阳光的照耀;我如一只小鸟,离开了妈妈的翅膀,感觉整个天空都是灰暗的。

  出乎意料的是,一向健康的我竟然出现了各种不适应。一连几天晚上,我总是睡不好,每天晚上十点钟左右就会被惊醒,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晚上都不得安宁。吃饭总是想吐,觉得恶心,很不舒服。不仅如此,我感觉自己的学习压力还特别大。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知道这里的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优等生,我害怕自己不如他们,使我瞬间失去了自信。不知是不适应还是压力大,我总是出现胸口闷不安的状况。

  这一切,都是我难以承受的,但是老师的开导和爸爸妈妈的鼓励和照料,让我渐渐放松了心态,坦然的去面对种种困难。在我选择放弃的时候,爸爸妈妈的话就会在我的耳畔响起:“这个社会,就是强

  者生存,弱者淘汰的社会。记住,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你的坚强后盾,你只需放手一搏,只要你坚持下来,你就是最棒的!”这严厉却又温暖的话语,给了我前进的动力!从此,我也常对爸爸妈妈说:“你们放心吧,我在这里挺好的,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得更好!”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征程的路上,我一定且行且珍惜……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学习心得篇5在这明媚的春天,五四青年节又一次向我们走来。同时,我们迎来了中国共青团建团八十周年纪念日。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谨代表局团委向全局团员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永远跟党走再创新辉煌建团八十年来的光辉历史,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中原铁道各级共青团组织高举团旗跟党走,艰苦奋斗建功业,带领团员青年为中原铁道蓬勃发展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今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企业生力军和突击队的共青团,应肩负起历史重任,在铁路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永远跟党走,再创新辉煌。

  永远跟党走,再创新辉煌,就要做企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团组织必须帮助青年树立起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效益意识,积极带领团员青年勇立改革潮头,当表率,挑重担,做贡献。广大团员青年也只有积极投身郑铁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实践中,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立足本职,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展示作为,担当起铁路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

  永远跟党走,再创新辉煌,就要做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的先锋队。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重托,团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帮助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团组织要紧紧依托青年新世纪读书计划载体,把学习永远大写在共青团的旗帜上,积极服务青年的学习需求,帮助青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企业发展开发人力资源。永远跟党走,再创新辉煌,就要做倡导社会新风正气的排头兵。共青团组织要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自觉地站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青年积极投入到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之中,带头弘扬社会公德、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的形成,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践人民铁道为人民的铁路宗旨,使青年成为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篇四: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

  

  论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守正创新

  摘要: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新时代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可以说是在一种“守正创新”的精神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通过论述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守正创新的原则以及一体化建设的措施等方面,来探讨“守正创新”在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教育以及社会文明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党的建设为着力点,以党的理论为出发点,以党的创新为动力,以我国国情为实践基础,结合国家战略和行政规划,整合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构建一个科学的思政课程,以达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守正创新的原则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精神内核,它指要坚持守正精神,维护正义,坚持科学性,推动创新,使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加充实、深入、有力、有效。“守正”是指坚持正确导向,紧紧围绕党的理论价值追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道路规定,坚定不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前进的正确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立场。“创新”是指针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际问题,在思想观念、理论分析、方法论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探索和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和体现新时代、新要求的思

  -1-

  政教育模式。

  三、一体化建设的措施

  1、增强党的政治建设。要以中央党的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点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努力把党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带入思政课的教学。

  2、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要以“三大思想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党章)为基础,梳理思想道德教育各个内容,创新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道德修养教育,营造思想道德良好教育氛围。

  3、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为着力点,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反对的教育,促进中华民族的整体团结。

  4、加强法治教育。要以掌握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驾驭这些法律制度的理论知识为重点,突出法治文化、道德文化、宅德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培育法律意识,让学生全面接受法律保护。

  5、完善社会文明教育。要以求真务实、勤奋励学的思想观念为核心,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接受文明、礼让、勤俭、守纪律等社会文明教育,培养社会文明素养,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总结

  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精神指导下开展的,在新时代,要把“守正创新”精神贯彻到新时代思政

  -2-

  课一体化建设中,加强党的理论基础教育,增强各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内容,推动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使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目的。

  -3-

篇五: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

  

  守正出新

  正道致远——读《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有感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守正出新”的双手,它不仅要坚持传统的正确方向,更要万变不离其宗,进行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一书中的案例,正是为了践行这一理念而推出的,帮助广大读者走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领域,开启美好未来。

  首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以守正出新为底蕴,把各类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作为蓝本,汇集案例,立足实际,让读者感受“守正出新”的行动实践之美。其次,本书把时代的求变求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当代大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放到读者眼前,引起读者共鸣,让他们深受启发。

  此外,本书还把守正出新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把握当代大环境、大时代的大变化,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等教育内涵的创新,而后把思想观念和思想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思路。

  守正出新,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准则,更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有效发动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是一本倡导守正出新的书籍,它为我们具体的工作提炼出新的机遇,指导大家在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守正出新、实现理想,坚定志向,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梦想铺路,谱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六: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

  

  社区干部对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勇毅前行,奋力争先的心得体会

  正是因为偏离了守正的初心,才暴露出一些基层创新的形式主义问题。守正是创新的基础,是前提、是保障,基层干部在治理实践中要善于创新,更要坚持守正,只有在守正之田.上辛勤耕耘才能开出根正苗红的创新之花。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这样的开篇为我们的工作学习提出了目标,为我们的行动指引了方向。新的时代我们面对新的环境,面对新的课题。一如既往的工作,面临科技的挑战,面临观念的变革,面临社会需求的改变。访谈结目中,潘家园社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出一名基层党员的担当精神,也反映出我们每一名党员在方面面都需要担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面临新时代新的挑战坚持担当,就要主动作为、尽职尽责。要用兢兢业业的努力把握发展新机遇。干劲十足、认真负责,各项工作就能有序推进,事业发展就会有声有色。

篇七: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守正”与“创新”

  作者:李芳

  陈道发

  胡中波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1年第11期

  摘

  要:守正创新是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遵循。所谓守正,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成功经验的坚守,包括守责任之正、守学科之正、守课堂之正和守队伍之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所在。所谓创新,则是在守正的基础上,紧随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推动教学模式、育人模式、网络阵地和备课模式的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活力之源。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才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学生获得感,增强立德树人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分众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69-05守正创新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

  下简称“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1]这一重要论述为思政课建设的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守正是对于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成功经验的坚守,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所在。创新是在守正的基础上,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是思政课建设的活力之源。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才能努力将思政课建设好,增强立德树人实效。

  一、守正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所在

  推进思政课建设,守正是基础,是根本之所在。守正的词义解释是“恪守正道”,内涵很丰富。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角度来看,守正就是要坚守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与伟大成就,具體体现在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和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等方面。

  (一)守责任之正:全面落实高校党委的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这已经成为党的一项优良传统。从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凡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高校思政课就会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凡是动摇和削弱党的领导,高校思政课就会遭受严重干扰和挫折[2]。由

  此可见,坚持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3]。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党委只有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才能确保高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课程的定位决定了思政课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决定了高校党委担负着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高校党委要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压实主体责任,办好思政课。

  加强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是关键。全面落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切实体现在思政课建设的方方面面。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高校党委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上充分认识开设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办好思政课的重大作用,彻底剔除那种思政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念。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健全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格局,举全校之力办好思政课。三是要推动政策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有力举措。高校党委要对标对表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一件一件抓落实,确保思政课改革创新政策落地生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切实履行好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一把手工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纳入学校“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把思政课建设成“第一课程”,加大支持力度。同时,根据学术背景和工作经历,校领导全员深入思政课课堂听课,指导集体备课,联系相应的教研室教师,而且还担任一个教学专题的负责人并走进课堂、走上讲台承担该专题的教学工作。

  (二)守学科之正: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建设的支撑作用

  学科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政课建设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来支撑高校思政课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宝贵经验。虽然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毋庸置疑,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是学科最初设立的直接动因。早在“98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建设就被提到了学科建设的高度。“05方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为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2005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正式设立。此后,在党和国家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文件中,也多次强调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支撑作用。总之,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诞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其是因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需要而生,同时又反过来支撑了高校思政课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替代。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学术支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讲透,用理论的魅力吸引并征服学生。而要将理论讲清讲透,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支撑。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高校思

  政课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生。要把学术支撑和人才支撑作用发挥好,就应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需要,来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领域、凝练研究方向。华中师范大学是根据高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来设置教研部,确保每门思政课都有一个专门的教研部负责建设;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均是思政课教师,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骨干必须是思政课教学骨干,引导教师以科研支撑服务教学,将科研育人、学术育人落到实处;搭建学科支撑平台,创建“名师讲思政课”“名师指导集体备课”“思政名师面对面”等教学品牌,推动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统一;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的博士生根据思政课教学需要确定论文选题,培养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

  (三)守课堂之正:严格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方法更加便捷,但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3]。要想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就必须要严格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要让大学生“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真学”是基础。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只有通过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让大学生的心“静下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为“真信”“真用”筑牢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困难,大班教学目前依然是高校思政课的普遍现象。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而且制约了教学互动的开展。如果放松管理,学生的旷课率又会显著增加,出现“不学”“混学”“浮学”等消极课堂的局面,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

  课堂教学管理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更不是要把课堂管“死”,而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华中师范大学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探索并建立了一整套精细化的课堂管理制度。第一,实行“小组制”的思政课堂管理模式。将思政课堂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建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小组共同体”,即组员的表现与小组平时成绩相挂钩。课堂教学管理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来牵头完成,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第二,以《课堂学习手册》为抓手,规范课堂学习过程。《课堂学习手册》中有对课堂纪律、成绩构成、学习要求的详细介绍,主要是“立规矩”,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第三,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由传统的“重视知识记忆、注重结果考核”转变为“重视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及由过程导致的“良好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在综合成绩的评定中,平时成绩占比最高可达80%,促使大学生扭转“重视期末考试、忽略平时学习”的倾向,重视日常学习的积累。平时成绩综合评价课堂考勤、小组研讨和成果展示等方面。期末考试淡化知识考察,注重能力培养,把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四)守队伍之正: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任何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都是主导力量,是引导教育活动、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教师同样是主导性因素。思政课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在广大教师队伍中责任更大、担子更重。高校思政课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作用都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如果没有了思政课教师富有成效的教学,那么高校思政课就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更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思政课的挑战性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1]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就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更新速度快,同时要讲清讲透尖锐敏感的问题。这些都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育人水平。只有这样,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才能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所以,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教师专门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华中师范大学坚持“六要”标准,采取系列举措,严把“三关”,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严把入口关。坚持“让信马列者讲马列”,严格实行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同时,逐步落实思政课师生比要求,既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等兼任思政课教师,又推动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融合,鼓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的辅导员骨干兼任思政课教师。二是严把培养关。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项目申报、科研立项、教师进修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向他们倾斜,同时为每人配备一名教学导师,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站稳三尺讲台。加大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有教学创新成果的思政课教师的支持力度。三是嚴把考核关。建立严格的思政课听课评课制度,明确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一线教师的听课评课责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优化思政课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相关指标,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引导思政课教师倾心教学、研究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二、创新是思政课建设的活力之源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斗争愈加复杂,办好思政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只有紧随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下大力气推动教学模式、育人模式、网络阵地和备课模式的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建设的活力,提升教学水平。

  (一)创教学模式之新:实施“思政+专业”分众式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是其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在大学通行的选课制度下,部分高校思政课也采取了选课模式,存在着专业混排的情况,甚至一个课堂有来自文学、历史、理工、体育、音乐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选课制度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能够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教师,但是它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弊端更加明显。因为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说,它不是兴趣爱好课,也不是专业能力课,而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和理论的需求层次也不一样。把他们放在一个课堂里,必然会导致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面临着“众口难调”的问题,容易“顾此失彼”,难以照顾到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进而导致教学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同时,由于传统的认知偏见和功利心理,部分学生对思政课认识不清,认为思政课没有专业课重要,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了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让思政课由“虚”变“实”,提升教学效果,有必要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结合起来,实施“思政+专业”的分众式教学改革。

  (三)守课堂之正:严格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方法更加便捷,但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3]。要想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就必须要严格课堂教學管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要让大学生“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真学”是基础。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只有通过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让大学生的心“静下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为“真信”“真用”筑牢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困难,大班教学目前依然是高校思政课的普遍现象。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而且制约了教学互动的开展。如果放松管理,学生的旷课率又会显著增加,出现“不学”“混学”“浮学”等消极课堂的局面,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

  课堂教学管理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更不是要把课堂管“死”,而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华中师范大学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探索并建立了一整套精细化的课堂管理制度。第一,实行“小组制”的思政课堂管理模式。将思政课堂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建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小组共同体”,即组员的表现与小组平时成绩相挂钩。课堂教学管理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来牵头完成,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第二,以《课堂学习手册》为抓手,规范课堂学习过程。《课堂学习手册》中有对课堂纪律、成绩构成、学习要求的详细介绍,主要是“立规矩”,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第三,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由传统的“重视知识记忆、注重结果考核”转变为“重视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及由过程导致的“良好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在综合成绩的评定中,平时成绩占比最高可达80%,促使大学生扭转“重视期末考试、忽略平时学习”的倾向,重视日常学习的积累。

  平时成绩综合评价课堂考勤、小组研讨和成果展示等方面。期末考试淡化知识考察,注重能力培养,把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四)守队伍之正: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任何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都是主导力量,是引导教育活动、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教师同样是主导性因素。思政课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在广大教师队伍中责任更大、担子更重。高校思政课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作用都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如果没有了思政课教师富有成效的教学,那么高校思政课就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更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思政课的挑战性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1]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就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更新速度快,同时要讲清讲透尖锐敏感的问题。这些都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育人水平。只有这样,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才能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所以,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教师专门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华中师范大学坚持“六要”标准,采取系列举措,严把“三关”,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严把入口关。坚持“让信马列者讲马列”,严格实行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同时,逐步落实思政课师生比要求,既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等兼任思政课教师,又推动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融合,鼓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的辅导员骨干兼任思政课教师。二是严把培养关。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项目申报、科研立项、教师进修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向他们倾斜,同时为每人配备一名教学导师,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站稳三尺讲台。加大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有教学创新成果的思政课教师的支持力度。三是严把考核关。建立严格的思政课听课评课制度,明确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一线教师的听课评课责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优化思政课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相关指标,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引导思政课教师倾心教学、研究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二、创新是思政课建设的活力之源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斗争愈加复杂,办好思政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只有紧随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下大力气推动教学模式、育人模式、网络阵地和备课模式的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建设的活力,提升教学水平。

  (一)创教学模式之新:实施“思政+专业”分众式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是其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在大学通行的选课制度下,部分高校思政课也采取了选课模式,存在着专业混排的情况,甚至一个课堂有来自文学、历史、理工、体育、音乐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选课制度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能够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教师,但是它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弊端更加明显。因为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说,它不是兴趣爱好课,也不是专业能力课,而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和理论的需求层次也不一样。把他们放在一个课堂里,必然会导致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面临着“众口难调”的问题,容易“顾此失彼”,难以照顾到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进而导致教学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同时,由于传统的认知偏见和功利心理,部分学生对思政课认识不清,认为思政课没有专业课重要,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了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让思政课由“虚”变“实”,提升教学效果,有必要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结合起来,实施“思政+专业”的分众式教学改革。

  (三)守课堂之正:严格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方法更加便捷,但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3]。要想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就必须要严格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要让大学生“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真学”是基础。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只有通过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让大学生的心“静下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为“真信”“真用”筑牢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困难,大班教学目前依然是高校思政课的普遍现象。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而且制约了教学互动的开展。如果放松管理,学生的旷课率又会显著增加,出现“不学”“混学”“浮学”等消极课堂的局面,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

  课堂教学管理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更不是要把课堂管“死”,而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华中师范大学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探索并建立了一整套精细化的课堂管理制度。第一,实行“小组制”的思政课堂管理模式。将思政课堂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建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小组共同体”,即组员的表现与小组平时成绩相挂钩。课堂教学管理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来牵头完成,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第二,以《课堂学习手册》为抓手,规范课堂学习过程。《课堂学习手册》中有对课堂纪律、成绩构成、学习要求的详细介绍,主要是“立规矩”,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第三,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由传统的“重视知识记忆、注重结果考核”转变为“重视过程的形成

  性评价”以及由过程导致的“良好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在综合成绩的评定中,平时成绩占比最高可达80%,促使大学生扭转“重视期末考试、忽略平时学习”的倾向,重视日常学习的积累。平时成绩综合评价课堂考勤、小组研讨和成果展示等方面。期末考试淡化知识考察,注重能力培养,把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四)守队伍之正: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任何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都是主导力量,是引导教育活动、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教师同样是主导性因素。思政课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在广大教师队伍中责任更大、担子更重。高校思政课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作用都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如果没有了思政课教师富有成效的教学,那么高校思政课就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更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思政课的挑战性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1]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就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更新速度快,同时要讲清讲透尖锐敏感的问题。这些都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育人水平。只有这样,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才能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所以,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教师专门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华中师范大学坚持“六要”标准,采取系列举措,严把“三关”,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严把入口关。坚持“让信马列者讲马列”,严格实行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同时,逐步落实思政课师生比要求,既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等兼任思政课教师,又推动辅导员與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融合,鼓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的辅导员骨干兼任思政课教师。二是严把培养关。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项目申报、科研立项、教师进修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向他们倾斜,同时为每人配备一名教学导师,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站稳三尺讲台。加大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有教学创新成果的思政课教师的支持力度。三是严把考核关。建立严格的思政课听课评课制度,明确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一线教师的听课评课责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优化思政课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相关指标,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引导思政课教师倾心教学、研究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二、创新是思政课建设的活力之源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斗争愈加复杂,办好思政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只有紧随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下

  大力气推动教学模式、育人模式、网络阵地和备课模式的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建设的活力,提升教学水平。

  (一)创教学模式之新:实施“思政+专业”分众式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是其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在大学通行的选课制度下,部分高校思政课也采取了选课模式,存在着专业混排的情况,甚至一个课堂有来自文学、历史、理工、体育、音乐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选课制度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能够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教师,但是它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弊端更加明显。因为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说,它不是兴趣爱好课,也不是专业能力课,而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和理论的需求层次也不一样。把他们放在一个课堂里,必然会导致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面临着“众口难调”的问题,容易“顾此失彼”,难以照顾到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进而导致教学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同时,由于传统的认知偏见和功利心理,部分学生对思政课认识不清,认为思政课没有专业课重要,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了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让思政课由“虚”变“实”,提升教学效果,有必要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结合起来,实施“思政+专业”的分众式教学改革。

篇八: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

  

  心得体会:守正创新,做强思政(最新)

  近年来,X省X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新时代思政工作新要求、新形势、新变化,守正创新、凝心聚力,持之以恒推进思政工作强起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坚持创新引领,增强思政工作时代性

  一是工作理念创新。针对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领域,先后出台《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新格局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思想政治工作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这些覆盖全市各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分类推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制度清单和责任清单,共同构建了X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总体目标。二是理论宣讲创新。扎实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宣讲全覆盖”活动,依托理论宣讲

  “百人百家百课百基地”平台,通过“综合讲+专章讲”“菜单式+分众化”等宣讲服务模式,解决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各级开展宣讲22638场次、受众266.4万人次,推动了理论宣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举办“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时代楷模“其美多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陈国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市竖起一面面鲜红的精神旗帜,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把干事创业精神提起来,把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强起来。

  三是实践探索创新。出台《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倡导文明新风形成优良民风”行动,组建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农民文艺文化活动队伍和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助推乡风文明。广泛开展修家谱、诵家训、评家风等活动,在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中,翠屏区李庄镇张氏家规获评“十佳天府好家规”,长宁县张玉龙家庭家规获“天府好家规”提名奖。翠屏区“3456”家风建设模式,被中央文明办推广。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我市高县代表X省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精神力量》交流发言

  二、坚持协调联动,增强思政工作针对性

  一是创造性转化调研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宣传部、市政研会围绕“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乡贤文化对农村小康建设作用”“网络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专题开展调研,做深问题研究、做实对策研究,形成了一大批有价值、有分量的调研成果。同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实施方案,创新制定了《弘扬乡贤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崇德善行

  宜人X”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等,以研开路、立标打样、注重特色,促进了工作在起点上生根、过程中生动、结果上生效。二是注重工作统筹。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为骨干、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思政工作格局,实现思政网络全覆盖。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融入选人用人和作风建设的导向标准,融入单位管理和法治创建的目标过程。坚持“四宣联动”,联合媒体、网站,通过主题策划、宣传造势、开展形式多种的主题实践活动,发挥思政工作在竹产

  业、“双城”建设、“双轮驱动”、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防艾禁毒等重点工作中的宣传教育作用。三是强化阵地建设。注重将工作成效突出、特色经验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进行分类培育,以“锦上添花”促“百花齐放”。通过命名表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工作示范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建立X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馆、家风家训馆、村史馆、道德讲堂等场所,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78个,思想政治工作示范基地63个。

  三、坚持共育共享,增强思政工作实效性

  一是构建“X榜样”。通过持之以恒开展“村村有先进、乡乡有榜样、县县有典型、市上有楷模、行行有标兵”的“X榜样”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了“崇德善行

  宜人X”精神文明建设品牌。目前,全市设立“好人榜”350处,有道德模范825名,身边好人512名,美德少年559人,文明家庭324户。先后涌现出“时代楷模”“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王家元、“全国学雷锋敬业标兵”陈国辅以及2019年第一批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颜玉宏等全国优秀榜样。二是着力扶志扶智。围绕脱贫攻坚这个“头等大事”,组建政策宣传队,深入贫困户家中,拉家常、讲政策,晓之以理、动

  之以情,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编印《旗帜的力量》《政策摘要》等一大批实用教材,免费开展政策法律、居家安全、实用技术、文明礼仪等教育培训活动,促进贫困户素质技能提升。开展“文明村镇”“四好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农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好家风好家训”等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建立“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功德录”,引导全社会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三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4个区县通过“两基”迎国检,6个区县通过省检,率先在全省实施公立高中免除学费,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行全民预防保健健康体检,7岁至64岁居民享受免费体检,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84%。建成市级示范性综合文化站61个、市级示范性农村书屋223个,新村(社区)文化院坝723个、公共电子阅报屏343个。加强“一县一团”建设,开展“三江放歌”“三江人文大讲坛”“欢乐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800余场。鼓励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组建社区艺术团、老年舞蹈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

推荐访问:新时代守正创新心得 新时代 心得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