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工作要点 >

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8篇

时间:2023-04-28 16:20:04 浏览量:

篇一: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胡博水打山崖,风过林海。近百年风雨沧桑,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政党,已发展成拥有9000多

  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肩负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忠诚履行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英勇顽强、波澜壮阃的奋斗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的今天,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正上。以站起来的自尊、富起来的自信、强起来的自豪,奋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回顾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始终铭刻于鲜红党旗上的“人民利益”,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念,也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优势。潮平海阔,千帆竞发。在复兴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能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李大钊曾说:“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意味着我们将要面临越来越多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矛盾和困难、越来越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给党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要强化斗争意识、鼓足斗争勇气、把握斗争规律、讲究斗争艺术、提高斗争本领,自觉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随时准备进行斗争。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业绩。_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作者单位:梅河口市委组织部)362〇2〇

  年第

  期9

篇二: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OntheCPC"sLeadershipoverAllWork作者:韩冰[1]作者机构:[1]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出版物刊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页码:62-68页年卷期:2018年第11期主题词:党的领导;全面领导;从严治党;体制机制摘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捍卫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篇三: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怎样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指党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在一切工作中的领导,既要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又要注重党的思想领导,还要加强党的组织领导。要以党的政治路线、政治方针、政治原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决策中调动和集中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依靠广大党员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来指导和协调一切工作。同时,要不断深化党的理论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社会问题的研究,把社会实践教育和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打造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总而言之,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要以党的政治路线、政治方针、政治原则为指导,切实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三大领导作用,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深入研究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四: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作者:梁晓宇[1]作者机构:[1]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涪陵408000出版物刊名:延边党校学报

  页码:38-42页

  年卷期:2019年

  第2期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历史必然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必然,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深刻认知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需要明确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是长期的;党对军队实行的是绝对领导;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同于香港的廉政公署,也不同于西方的司法机关,它们均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纪检监察机构。在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需要全体共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篇五: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020.07

  LANZHOUXUEKAN完整准确地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三个层面王

  静摘

  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条基本方略。完整准确理解这一基本方略必须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在“为什么党要领导一切?”这一问题上,必须坚定党的领导自信,深刻把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第二,在“党怎么领导一切?”这一问题上,明确党领导一切不是包办一切,党的领导首要是政治领导,作用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第三,在“党领导一切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上,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关键词

  党的领导;领导自信;政治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0)07-0016-08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原则,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核心要义,对此必须有坚定而清醒的认识。完整准确把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基本方略可以从“为什么党要领导一切?”“党怎么领导一切?”“党领导一切是为了什么?”三个层面展开。这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完整准确地把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提出逻辑完整准确地把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要的就是对“党可不可以领导一切”这一基本作者简介:王静,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研究”(项目编号:19VSZ061)阶段性成果。16

篇六: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MAR2020论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确立黎博雅(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立的关键时期。其具体举措包括:加强和完善对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的领导,建立和探索对人民政府、民主党派的领导,发展和改善党与人民军队的关系,探索党对人民生活事业的全面领导,推行对教育事业、知识分子的改造和领导。这些举措对于确立“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重大作用,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关键词: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全国确立的关键时期。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中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2]1956年党的八大修改党章之时,邓小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3]具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中的领导,可以概括为党、政、军、民、学五个方面。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5]1956年通过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体现了对民主集中制的完善:第一,党的各级领导机关要经常听取、研究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意见,下级组织要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请求指示;第二,适当划分中央与地方、上下级职权,权衡好集中统一与因地制宜的关系;第三,下级组织和党的委员会成员可以对未作决议的政策问题进行讨论,作出决议以后,可以请求改变决议,若上级组织仍维持决议,则应当服从。[6]加强民主集中制,并不意味着削弱领袖威信:既要了解领袖的的威信、影响是宝贵的财富,也要认识领袖是从群众中自然产生的;领袖威信反映出全党、全国人民对于领袖的拥护和爱戴,但不是对于个人的神化。[7]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党只有团结才有力量,而党的团结离不开党内民主的实施。具体方法有:切实实施党委制、党的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制;逐步实行党内选举制,尽可能积累选举经验;吸收优秀党员进入党的各级委员会,参与党委的日常决策。[8]为更好地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实行党代表常任制,党的全国、省级和县级的代表大会每年开会一次。这样有助于党代表“经常地一、加强和完善对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的领导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管党治党。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党员组织纪律松懈、骄傲自满情绪滋长、脱离实际和群众的危险倾向,中共中央指出:“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4]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完善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一)完善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原则。党的八大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127-

  新经济NEWECONOMY博士研究生专栏集中下级组织的、党员群众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9]党内民主由此得到重大发展。(二)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党员干部长期处于战争、乡村环境,在城市管理、经济建设方面的不适应逐渐显现。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在短时间内吸纳大量新党员、提拔了一批干部参与管理。1949-1951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增加了210多万,而五年内增加的党员数量甚至是原来数量的四倍。[10]很难避免的是,部分投机分子混入党内。同时,“进京赶考”之后部分干部的封建性、小资产阶级思想、居功自傲的情绪时常发生,贪污腐化和滥用职权现象也时有发生,由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整党”活动,着力解决党内作风问题、思想不纯问题、组织不纯问题。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进行大规模整风运动的指示》,重点是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纠正不良的工作作风。1951年,刘少奇提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标准。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交代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要求党员开展自我批评活动,并围绕“三反”运动引发的错误思想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基层党组织积极进行了全面的整顿。首先,党员按照“八项条件”进行检讨,向党组织坦白历史和政治经历。然后,整党干部通过调查、了解、材料收集和会议意见交换等方式严格审查党员资格,出具书面结论。最后,党组织根据审查结果进行处理,帮助后进党员,开除“八类坏分子”。通过一系列管党治党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重新端正。一个东西……党对各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应当理解为经过它,把它强化起来,使它能发挥其政权的作用。”[11]二是在各级部门建立党委、党组。为了实现和加强中共中央对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布了《中央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决定》和《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央关于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各部门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加强中央对政府工作领导的决定》,这样政府各部门的党组直接接受中共中央领导,“今后政府工作中一切主要的和重要的方针、政策、计划和重大事项,均须事先请示中央,并经过中央讨论和决定或批准以后,始得执行”[12]。党组对党委负责,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由此基本建立起来。(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体制的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中国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这也决定了“新政协”具有双重角色:一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机构,二是作为临时的国家权力机构,起着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这种角色是历史形成的:各民主党派有着不同的历史、具有不同的纲领和立场,他们在新中国成立的创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开展合作是因为思想上主动认同中国共产党,而“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政治领导地位”[13]。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在政治原则、发展方向、重大方针上给予指导。领导方式主要包括:一是政治协商,如在国家机关中进行政党协商、举行双周座谈会与协商座谈会等;二是宣传教育,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开展理论教育、政策宣传等活动。中央层面政治协商体制确立的同时,地方层面的政治协商体制也逐步完善。新中国成立之初,地方政治协商委员会的工作开展不太平衡,向基层延伸的力度也不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受到了影响,一些民主党派甚至有脱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倾向。这在民主党派人士较为集中的学校、机关表现突出。为改变这些状况,1953年9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制定下发了《中央统战部关于在政府机关和学校中如何领导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指示》,强调党委要对民主党派进行具体领导、工作要细化,民主党派上下级之间是指导而非领导关系,民主党派不要脱离机关和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另搞一套。[14]二、建立和探索对人民政府、民主党派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对政治权力全面领导的确立,是通过对人民政府、民主党派的全面领导实现的,主要是处理好党与人民政府、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既不能包办代行,也不能放松党的领导。(一)党对人民政府领导关系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对于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组织领导实现的。一是实行党对政府重大事务的领导。中共中央要求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有计划地提请中央讨论,党委对各工作部与政府行政机关业务部门实行对口管理。虽然领导关系强化了,但是领导不意味着包办。中国共产党强调:“党领导着国家政权,但这决不是说党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决不是说可以把党和国家政权看作-128-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MAR2020三、发展和完善党与人民军队的关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建军原则。针对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外在环境的变化等状况,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与人民军队关系的发展与完善,主要通过整编复员、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党和军队的团结来开展。(一)开展军队的整编复员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便把整编复员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对全军进行精简、整编,希望将数量从550万裁减到400万左右。1950年5月,全军参谋会议确定了野战军、地方部队、公安部队的编制定额和分配比例;撤销兵团、野战军机构,并入军区;分期分批转业复员百万官兵。当时采取的是负责到底的安置政策,安排复员军人到地方参加经济建设。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军队数量又急剧增长,同年底军队人数增至627万人。1952年1月中国共产党又开展新一轮的整编,仅仅一年就精简了219.9万人。兵员精简、机关裁撤的同时,军费支出也相应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负责到底的安置政策有助于复员官兵向建设者角色的转变,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探索军队现代化建设1953年底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是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建设的总方针是“把我军建设成为最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总任务是“保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决定全军装备、编制、训练、制度、纪律统一,实行正规、一致的条令、规定;确立兵役制度、薪金制度、[15]军衔制度等。这次会议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起点。自人民军队创建,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党、军关系。1954年1月25日,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闭幕词》的修改意见中,陈伯达、罗瑞卿建议强调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党对人民军队领导的重大意义。例如,在原文“党的和武装部队的高级干部,对于党的团结应有很高的自觉,应充分认识自己责任的重要”后增加了“必须使全军了解:我们的武装部队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党的领导之下战胜了敌人的。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的革命武装部队。我们军委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一进行工作……”[17]这意味着,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与新生的各级政权之间关系要调整和完善,执政环境变化后党和军队的关系也要进行调整,但不是削弱而是更加团结。其现实问题指向,应当是干部转业之后与地方干部、旧政权“包下来”人员的关系。四、探索党对人民生活事业的全面领导长期战火和社会动荡使得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对于安定、富足的生活需求空前强烈。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各类运动,动用各方面力量来镇压反动力量、稳定社会,推动经济事业、就业、社会救济等民生事业发展。人民生活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于全社会的领导体制也建立起来。(一)清剿土匪,镇压反革命新政权建立之初,地方匪患和旧政权遗留的反革命势力猖獗,特别是各种特务勾结土匪,以反对新政权、配合国民党“反攻大陆”为目的,不断制造暴乱袭击,扰乱社会秩序。1950年3月1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向全党全军发出《剿灭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指示,采取军事打击、政治争取与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式清剿土匪。至1953年,各地共清剿土匪240余万人,基本平定了匪患。镇压反革命的工作则更为复杂。1950年冬,中国共产党发起了全国范围的群众性镇压反革命运动。至1951年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革命势力基本瓦解,镇反运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3年上半年时,运动完全结束。剿匪、镇反结束之后,全国社会的治安环境极大好转。(二)通过金融、财政手段根本上解决物价问题民生事业关乎执政之根基。为解决长期以来物价飞涨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压力问题,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稳定物价的斗争。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查封金融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武汉、广州等地相继查封地下钱庄。10月,投机资本家趁政府收购粮棉时大量囤与之相随,军队领导机构、领导制度也进一步发展完善。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武装力量。1954年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国家设立国防委员会,国务院成立国防部,并重新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领导整个军事工作。在中央军委领导下建立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干部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军械部、总财务部。1955年1月,全军干部由供给制度改为薪金制,士兵实行供给制和津贴制。同年7月,决定实行义务兵役制。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军队逐渐开始由单一陆军向多军种合成军队、适应机械化战争需要的现代化军队的发展变化。[16](三)加强党和人民军队的团结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129-

  新经济NEWECONOMY博士研究生专栏积粮棉煤。陈云则从东北调运粮棉,指挥贸易、银行、财政三方,通过收缩银根、调运粮棉、抛售物资来稳定物价。1950年春,新政权在上海敞开销售大米2亿多斤,囤积大米的投机商人则大量亏损。至此,投机资本家没有再次兴风作浪的实力。1950年2月,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支,加强税收、发行公债、紧缩开支;3月,政务院发出《关于统一国家经济工作的决定》,财政收入主要部分收归中央,统一调度全国资源,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至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金融市场、财政税收的统筹,基本解决了物价问题。(三)着力解决城市居民失业、就业问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统治,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不正常状态,造成了广大的失业群。”[18]1950年9月底,全国失业工人和知识分子约140万人,半失业和即将失业者共超过37万人。[19]中共中央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失业、就业问题。在上海等失业问题最严重的五个城市组织救济失业工人委员会,拟定救济的预算与计划;对于失业知识分子也作出了相关指示、政策。解决失业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以工代赈、“包下来”、鼓励到农村就业、生产自救、专业培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统筹下,失业、就业问题得以快速改善。仅1950年7月至1952年9月,中国30个省、12个市安置的就业人数就达到了118万。[20]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指导地位也得以确立。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调整高等教育的内容和体系,普及基础教育;批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改造旧知识分子,培养新型工农知识分子。(一)教育事业的改造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对于高校的领导也逐步建立起来。首先,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党义》《公民》和军事训练等课程,全面开设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历史观和哲学观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其次,在高校成立党委、学生会和教育工会,探索“党管高校”。为了加强思想政治领导,1952年10月28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要求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辅导学生的政治、社会生活。“各高校开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下,学校行政齐抓共管,以政治理论课为主体,青年团、教工会、学生会自下而上分工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22]广泛普及的农村基础教育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文盲率非常高,全国农村中的青壮年文盲约占80%。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宣传贯彻“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方面,积极推动农村子弟进入学校学习。1949年12月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工农是教育的主体,学校应该为工农开门。[23]1952年中央教育部规定:工农子女中等学校入学比例目标是老解放区60%-70%、新区30%-50%;统筹办学经费,村办小学和私立学校转为公办,教师转为干部编制,统一由国家支付薪资;在录取和助学金上给予工农子女优先照顾。[24]另一方面,推广抗日战争时期多地试行的冬学运动,冬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识字为主,与农民实际需要密切相关。1950年2月,教育部指示开展农民业余教育,探索“以民教民”。此外还有识字班、学习小组等灵活多样的扫盲识字形式,帮助广大农民提高了文化水平。(二)改造旧知识分子,培养新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对各项事业领导体系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对于知识分子采取了“包下来”的方针。毛泽东强调:“凡有一技之长而无严重的反动行为或严重的劣迹者,人民政府给予分别录用。”[25]但是“工人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还有一个谁战胜谁的问题”,对他们的思想改造也随之进行。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建议对知识分子普及马克思主义,“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通过解决失业、就业问题,工人、市民对于新政权的认同度更好,如有工人所言:“以前我们失业挨饿谁来管,现在能做工的有工做,不能做工的有救济粮,只有我们工人自己的政府,才能照顾得这样周到。”[21](四)开展“土改”运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村、农民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为快速实现土地制度的变革,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开始。首先围绕“谁养活谁”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农民通过算账、忆苦来认识土地集中的过程,得出农民养活了地主的结论,从而完成了阶级教育。其次,使农民对自身历史地位、现实贡献有了正确认识,完成了群众观点教育。最后,对于罪大恶极的地主分子,召集群众开斗争大会,通过揭发、控诉与地主阶级正面斗争。总之,通过富有层次的土改运动,农民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农村的剥削制度被取消了,农村经济很快发展起来。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农民、农村事业的领导也得以建立起来。五、推行对教育事业、知识分子的改造和领导开展对教育、文化领域的改造和领导,主要是实现-130-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MAR2020教育和改造。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26]。1951年5月,随着批判《武训传》的开始,舆论风向转到抨击资产阶级思想;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之中,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思想都要被批判。[27]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所作报告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明确了知识分子中的绝对部分属于工人阶级一部分。总之,尽管说当时的思想批判、改造,存在“过于性急、企图用粗暴方法进行改革”等问题,但是对于清除帝国主义思想、封建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与改造旧知识分子同步的是对于工农知识分子的培养。1949年12月,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着重为工农服务,学校要为工农子女和工农青年开门,创办人民大学、工农速成大学,培养建设人才。”[28]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强调,要在若干年内从劳动分子中培养出大批新型知识分子,决定当年吸收工农干部与工农进入高等学校培养。至1953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数量上从解放初年的200万增加到了500万,而增加的知识分子都是新知识分子。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又红又专”,积极贡献于将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理论转化为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变革的伟大事业。1994:214.[4][5][6][7][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121,132,135-136,138-143,141.[8][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71,149.[11]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190.[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8.[13][14]肖存良.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19,140-144.[15]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教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5.[16]李升泉,李志辉主编;说说国防和军队改革新趋势[M].北京:长征出版社,2015:66.[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199-200.[18]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9.[19][20][2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劳动工资和职工保险福利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199,260,206.[22]赵渭荣.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99.[2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6.[24]谈松华主编.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2.[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

  第2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26[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24-225.[27]杨俊.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2).[28]邓力群主编.文化巨人毛泽东[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1160.六、结语综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确立“在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历程,通过树立中共中央在党、政、军、民、学等领域的领导权威,“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快速改观,民众对于新政权的满意度更是增加了执政合法性,从而最终实现了对党、政、军、民、学全面领导的目标。其中的经验值得借鉴,包括: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二是党的决策要注意抓住“关键领域”的“关键问题”;三是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的力量;四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92.[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131-

篇七: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篇八: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读书心得4篇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我”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

  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

  文章由回忆引起,看到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引发了作者的记忆深处的往事。自己不爱风筝,甚至“厌恶”风筝,“以为这种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看到了小兄弟因风筝而“惊呼”“高兴得跳跃”,认为是“笑柄,可鄙的”

  这些情感导致了他接着下来对小兄弟的一次精神虐杀——当“我”恍然大悟,发现他偷偷地做风筝时,“愤怒地”“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面对“我”的“傲然”,小兄弟先是“很惊惶”,“失了色的瑟缩着”,最后“绝望地”留在小屋里。

  这些人物描写,仅寥寥无几,就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点,神情呼之欲出。“我”为兄长,小弟“多病,瘦得不堪”,“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所以当自己骄横地踏碎他的梦想时,他毫无反抗之力。

  时间逝去,再见到风筝时,作者叙述道:“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因为中年后的他发

  现年少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自己却把它没杀了。“我的心已仿佛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我”虐杀儿童的思想根源,来自当时封建思想的束缚。旧思想无视孩子的天性,认为守规守矩的才是好孩子,文中用“肃杀的严冬”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使文章含蓄又带有深意

  作者简约的几笔,就将他进行正当游戏的愿望遭到虐杀后,那种惊惧、绝望的心情,极其形象地揭示了出来,这些描写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与小兄弟的形象想对照,突出了“我”的粗暴、兄长的威严。

  每一个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让他自由自在,就像蓝天下飞翔的风筝,不要扼杀儿童的天性。

  最近我喜欢上一本书,叫《格林童话》,里面讲了很多感人有趣的童话故事,比如:《灰姑娘》、《小红帽》、《七个小矮人》。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灰姑娘》。文中的灰姑娘整天被恶毒的继母和姐姐欺负,要做许多脏活累活,所以身上总是脏兮兮的。一天,为了给王子挑选未婚妻,国王准备一连三天举办盛大的宴会,并邀请漂亮的女生都来参加,两个姐姐也被邀请到了,就吩咐灰姑娘,说:“快给我们梳好头,擦亮鞋子,系好腰带,我们要去王宫参加舞会。”灰姑娘也想去,可继母百般刁难她,说:“你看你身上脏兮兮的连件礼服都没有,还想去参加舞会,你就在家里呆着干活吧。”灰姑娘伤心极了,这时,一群小鸟们飞了过来,给了灰姑娘一套奢华无比的礼服和一双美丽的水晶鞋。灰姑娘穿上后就去参加舞会了,王子看到灰姑娘便对她有了好感,但灰姑娘因为要赶着回去,不小心丢了一只水晶鞋。王子最后就靠着这只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把灰姑娘带回了王宫,并封她为王后,从此灰姑娘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人要善良,对人要真诚,光有漂亮的外表是不够的,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读书的感觉真好。读书是一种享受,无论躺在床上随意浏览,还是在办公室伏案书海畅游;无论是在公共汽车上翻阅消遣,还是在茶余饭后静坐捧读、托腮沉思,都会使你进入一种兴趣盎然、不克言状的绝妙境界。

  当心境愉快的时候读书,它会带给你更加舒畅的惬意;当心境消极悲观的时候读书,它会唤起你对未来人生的热爱和完美生活的向往;当你孤独寂寞时读书,它就像佳人乍到,给你送来了清新的问候和舒适的抚慰,使你心胸顿时豁然开朗,感到世界是那么完美,人间是那么可爱。

  读书的感觉真好。读书可开阔视野,明了天下之大事;读书可陶冶情操,使人心胸更加开阔;读书可醒脑益智,提高人的综合本事;读书可豪情满怀,使人精神更加振奋;读书可泣人泪下,它能净化人的心灵。每读到一本好书就像他乡遇故知、久旱遇甘霖一样,另人心旷神怡,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并能懂得人生的真谛及生活的意义。

  读书的感觉真好!朋友,多读书吧!与我同乐。

推荐访问: 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对 领导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