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乡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优秀范文】

时间:2022-05-22 14:4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乡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乡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优秀范文】

乡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3篇

【篇1】乡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

*****村

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按照县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井陉县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项目帮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奋斗目标,结合我村实际,现就切实做好一村一品致富产业的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创新发展,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实施、扎实推进,促进帮扶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依照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将单打独斗的局面尽快改进为组织起来的团体。组建60户干果种植合作社。共种植核桃树 15000棵、枣树10000棵。逐步形成干果业为产业龙头,各户之间互相学习,沟通有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农民稳步增加收益的村民经济合作格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领导小组,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村支部书记陈贵庭任组长,村主任陈冬来任副组长,杨雪庭 陈国庭 陈运来为成员。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提供有利条件,加强工作指导。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干果种植合作社建设,形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干果种植合作社办公室设在村委,具体由陈冬来负责。
    (二)搞好帮扶项目建设。积极推行项目建设技术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界对项目大力支持。大力支持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严格项目资金的计划管理,保证项目有条不紊的顺利实施。

*******村委会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篇2】乡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

2011年“一村一品”专业村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申报单位:定襄县宏道镇平东社村委会

项目责任人:李振军

项目编制人:高润泉

联系人及电话:李振军 155********

编制时间:2012年8月29日




二、立项依据1、项目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只有保证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增长。为此,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首先要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提升800个产粮大县生产能力”《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示范》(2011—2015年)制定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就为“——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造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重点任务中指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增加玉米播种面积,积极恢复和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三大粮食作物,粮食总产第二大粮食作物,发展高产优质玉米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发展高产、优质玉米生产是当前发展畜牧业和化工产品加工的基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已由北方广大地区重要的口粮作物,演变为畜牧业饲料和化工用原料,使玉米产品用量猛增。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06千卡,是谷物类饲料中最高的,是当之无愧的“饲料之王”,当前饲料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量的70%左右。该项消费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对肉、蛋、禽、奶的强劲需求拉动了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导致饲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动力;
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恩格尔系数下降,对肉、蛋、禽、奶等需求将保持平稳,此时,饲用玉米消费将仅与人口数量成正比。100克玉米中含纤维素2.9克,蛋白质4.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2.8克,另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因此,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值几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燃料,有可能在本世纪取代传统燃料而被广泛使用。

3、发展玉米生产具有传统优势

宏道镇平东社村地处北纬38°—39°之间,位于世界玉米生产黄金地段,属于我国华北春播玉米中、晚熟区,所种植的玉米单产高、品质优。本村共有正耕地2487亩,河滩开发田1000亩,共计耕地不足3500亩,2011年种植玉米达到3000亩,平均亩产达到750公斤,玉米总产达到225万公斤,本村水利条件较好,2011年亩产达到或超过吨粮的玉米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最高产户为朱继成,10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350公斤,创造了定襄县粮食高产的新纪录,总产最高为李仲伟30亩玉米总产玉米21000公斤,每公斤售价1.9元,靠玉米总收入达到4万元,3口人平均年收入达1.3万元,本村农民种植玉米相信科学,依靠新品种引进、配方施肥、高密种植、化学除草等新技术,使玉米单产逐步提高,玉米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依靠玉米种植致富的典型村,在该村实现了粮食总产提高和农民收入提高双赢的局面,农民对继续提高玉米单产信心十足,因此,发展高产、优质玉米生产符合本村的传统优势习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4、本村年初筹建的定襄县青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全可以胜任此项目实施重任

定襄县宏道镇平东社村在2012年2月16日,由本村村民曲卿云、李振军、朱林泉等二十四户筹建成立了定襄县青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72.0万元。本社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服务,拥有大、中型农机具20台(辆),主要服务于本村高产优质玉米生产,为合作社社员及本村村民提供优质、低廉的生产资料和农机服务,受到了全村农民的一致好评。合作社社员一致推荐曲卿云为合作社理事长,李振军为合作社监事长,曲永强为合作社会计,合作社成立以来,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卓有成效,财务制度严格,账目收支明了、公开,完全按照合作社章程办事,已经有本村五十余户村民申请加入本合作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普遍的村民信任度,因此,项目实施单位定襄县青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全有能力承担此项目的实施。

三、项目设计方案1、项目目标

全村3000亩玉米田平均亩产达到830公斤以上,全村2500亩正耕地,平均亩产达到950公斤,其中:建设1500亩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的玉米单作吨粮田。全村粮食总产达到250万公斤,平均每亩增产80公斤,增产率10%以上,建成田、井、电、林、管、路、井七配套高标准玉米丰产田3000亩,为全县玉米高产种植树立典型榜样,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较大贡献。

2、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项目实施地点为定襄县宏道镇平东社村,实施规模为玉米高标准农田3000亩。

3、技术措施

⑴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为增加玉米留苗密度500—1000株/亩,达到亩留苗4500—5000株;
四改为一改密植大穗型品种为耐密高产品种;
二改窄行大株距为宽行小株距;
三改经验施肥为配方施肥;
四改人工除草为化学除草。

⑵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收获后,全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然后秋深耕或深松25cm以上,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保蓄土壤水分的目的。

⑶节水管灌技术

改土渠输水为管道输水,增加出水口数量,减少水资源浪费,缩短农田灌溉周期,使90%农田能在水分利用效益高峰期灌水,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要求。

⑷化学调控技术

在玉米8—10叶期,用各种化控剂(玉米壮丰灵、玉米健壮素、玉米控旺剂、密高等,主要成分为乙烯利、云苔素内酯),按亩用量田间喷雾,达到防止倒伏,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目的。

⑸全程机械化耕作技术

机秸秆还田、机深耕、机耙耱、机旋耕、机施肥、机精量播种、机化学除草、机病虫害防治、机联合收获等,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⑹适时收获

95%玉米苞叶枯黄,果穗下垂,乳线消失,黑色形成时收获,保证丰产丰收。

将各项技术组装集成,建立玉米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模式,最终形成以“促苗—控秆—保穗—增粒—促熟”为核心的超高产技术模式,通过“七高”实现高产,即超高产品种、超高产土壤、超高产密度、高整齐度、高群体质量、高穗粒数、高千粒重。

4、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⑴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

按照山西省建设“一村一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山西省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省级项目投资,重点扶持制约“一村一品”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发展的关键环节。本项目拟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为:节水管灌。包括PVC管道、管件、专用胶购置、安装费、挖填土方等,补助标准为每米Ф125mm管道补助40元;
田间砂石路,主要用于石粉购置,每立方米石粉补助50元;
建设超吨粮玉米高产示范方片,用于种子、肥料、化学除草、化控、机收等补助,每亩补助200元;
大型联合收获机购置,每台补助6万元。

⑵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实施内容:A.新增节水管灌2000m,规格Ф125mm;
B.砂石道路1000m,宽度5m,铺设石粉厚度10cm;C.建设500亩超吨粮玉米高产示范片;
D.购置大型联合收获机2台。

资金使用计划:项目总计需资金32.5万元。

A.新增节水管灌2000m,每m补助40元,需资金8.0万元。B.砂石道路1000m,需石粉500m3每m3石粉补助50元,需资金2.5万元。C.建设500亩超吨粮玉米高产示范方片,每亩补助200元,需资金10.0万元;
D.购置大型联合收获机2台,每台补助6万元,需资金12.0万元。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2.5万元,拟通过三个渠道筹措:一是申请省建设“一村一品”项目资金12.0万元;
二是实施单位青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固定资产添置项目中支出10.0万元;
三是受益农户自筹10.5万元。详见附表1、2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1、成立项目领导组

由镇政府专管农业的副镇长任组长,成员包括村干部、农业合作社领导、农村经纪人、种植大户等。领导组按照农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集体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按照方案制定的实施进度组织生产,进行生产资料购置,严格管理项目经费的支出,保证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2、建设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项目将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人负责,杜绝挤占挪用和不合理使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觉接受审计、纪检部门的审查、监督。项目完成后,由审计部门作出项目财务决算审计报告。

3、全面提高项目科技含量

项目保证按原制订的技术方案落实,同时聘请市县2—3名玉米丰产技术推广专家,进村入户,进行专项技术指导,不违农时,开展技术讲座,免费为玉米种植农户发放玉米生产技术明白纸,对种植大户采取个性化服务,力争使平东社玉米生产再上新台阶,全面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

4、加强项目财务管理

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固定资产,在村委会的监督下,由青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维护和使用管理,保证其正常合理使用;
项目物资采购按照“公开、公正、合理”的原则,公开招投标,坚决杜绝人情、关系户、吃回扣现象出现,保证国家、集体、个人资金按项目实施方案支出。建立财产管理台账,定期接受群众监督,不让项目财产流失、损毁、闲置。

五、项目效益评价

项目实施后,可达到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促进本村玉米生产再上新台阶,带动项目区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1、经济效益

项目完成后,全村3000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30公斤以上,亩均增产80公斤,亩增收150元以上。全村年粮食总产达到250万公斤,总增产粮食24万公斤,总增收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60元。

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使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收益得到较大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使本村80%左右的农田实现旱涝保收,达到田、林、路、管、机、电、井七配套的高标准农田要求,建成整村制玉米超高产示范村,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畜牧业和玉米化工产品加工有较大的作用。此外,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散发科技明白纸等手段,可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科学种田意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减轻田间劳动程度,培养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并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和村庄科学种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特别是对依靠粮食高产实现农民收入提高的农村农民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力。

3、生态效益

项目通过实施玉米“一增四改”增产技术、秸秆还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全程机械化耕作技术、适时收获等农业实用技术,可极大地节约宝贵的地下水资源,避免玉米秸秆焚烧,对能源的浪费和大气环境的污染,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大气污染和河流、水库的富营养化,减轻地表水、地下水和河流硝酸盐污染,有效利用当地的光、热、水资源,促进粮食生产不断走上依靠单产提高,实现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的良性循环,对于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宏道镇平东社2011年“一村一品”优质玉米高产高效特色种植项目实施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项目实施后,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定襄县乃至山西省玉米产区建设高标准玉米丰产方有较大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将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项目完全可行。

【篇3】乡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

柱石县“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实施方案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07种子 边芯 20070124

一 、项目概述 

“一村一品”是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对构建和谐平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我县一村一品发展步伐,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市关于推进“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柱石县发展“一村一品”建设规划》。

二、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区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果业等特色产业。坚持与特色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人才强村、企业带村和生态美村,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技术开发项目背景

1.必要性

目前当地农民素质比较差,不能按统一标准进行生产。

产品销售没有大的市场,主要依赖小商小贩。

缺乏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的、标准的管理。

大棚灌溉存在一定问题。

产业链条不成熟,生产与运输不能协调发展,生产与销售不能协调发展。农民的技术和时代的发展不匹配,技术培训机制不够完善。至此,实施“一村一品”计划尤为重要。


2.可行性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其基本内容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文化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国内产业发展状况

石柱县林果产业中以苹果产业最具有优势。2006年是我国《苹果产业优势发展规划》发布实施的第三年,规划对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逐步显现,苹果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同时通过农业部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项目带动,我国苹果产业实力不断壮大,世界竞争力逐步形成。2005年苹果优势产区面积产量均已超过全国的80%,比2002年提高了5%以上;
苹果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海关出口量达到82.4万吨,是2002年的1.9倍,苹果汁出口65万吨,是2002年的2.2倍;
主产区苹果亩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部分地区超过6000元。

苹果产业已成为主产区果农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摇钱树。

四.现有工作基础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优势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围绕果、畜、粮、菜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目前,已建成优质粮基地8万亩;
优质果品基地15.5万亩,其中苹果2万亩,干鲜杂果5.5万亩;
蔬菜(包括辣椒)面积5.5万亩;
120多万头(只)畜禽生产基地1个,农产品基地正在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

二是特色产业专业村发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的特色专业村,如红星村猕猴桃、红祥村红提葡萄、上王村旅游服务、三寨村奶牛、上庙村草编制品、官亭村大棚油桃;
已注册了宝阳苹果、天香草莓、金蛋蛋果品、乐陶陶猕猴桃果脯等商标;
建成汶家滩村洋葱、红星村猕猴桃、槐西村草莓、枣林村大棚油桃等4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县18个村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94个村确定为推进村,并初步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

三是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现有龙头企业13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1户、市级11户。恒兴果汁、老牛面粉、陕丰淀粉、秦宝牧业等龙头企业已推行“订单农业”,逐步建立了合同收购制度和最低保护价制度,“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形式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和利益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意识日益增强。

四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和示范村建设,全县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8个,其中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建成市级示范协会1个,县级规范化协会3个,参加人数达到9100多人,带动农户3.5万户,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养殖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村一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主导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布局分散或不尽合理,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都较低,缺乏品牌支撑,示范带动效应低;
(2)农民组织化和知识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产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3)龙头企业市场定位标准较低,产业链条短,市场拉动力不强;
(4)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更新、信息服务、资金注入、市场开拓等有力支持,发展后劲不足。

五.项目关键技术内容

1、构建发展“一村一品”的产业支撑体系。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按照“农民自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要求,尊重农民和企业自愿,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主导产业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产业支撑。

2、强化发展“一村一品”的科技支撑体系。

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力度,打造特色品牌,增加农业附加值。坚持点面结合,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延伸科技服务领域。以示范村(推进村)为依托,加快制定“一村一品”主导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不断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推进沼气富民工程,培育种植、养殖、沼气综合发展、综合利用的示范典型,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一村一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完善发展“一村一品”的市场信息体系。

实施农业信息网络延伸工程,在示范村(推进村)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终端,推进电子农务、农信通、农家乐等信息服务,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在“一村一品”发展重点区域建设产品交易集散地,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完善交易、检测检验和信息服务等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搭建市场营销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省、市批发市场、超市和旅游商品经营场所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实行连锁经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加各类特色产品展销推介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4、培育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

把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培训,不断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章程和规章制度,加快规范化建设进程,使其成为龙头、基地、农户的联接纽带。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培育特色产品种植、加工、经营大户,使其成为“一村一品”的发展主体和市场交易的联接纽带。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开展成员间的产销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5、健全发展“一村一品”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

围绕“一村一品”发展,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造就一批适应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的新型农民,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依托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和乡村农民技校,开展以实用技术和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的培训活动,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和产业大户培训,不断提高组织领导与辐射带动能力。继续推进“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6、建立发展“一村一品”的投入保障体系。建立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做好“一村一品”产业项目论证、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开发。加大金融信贷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业务,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县上按要求设立“一村一品”专项资金,按照“统筹协调、各计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支农项目资金向示范村和推进村倾斜,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开发新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六、项目建设目标

1、示范村发展目标

以行政村为单元,在本县申报和上级复核的基础上,首批以水果等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确定长安镇中坝村、八仙镇狮坪村等13个村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分别建成13个运营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信息平台和市场经营主体,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主导产业。通过2—3年努力,使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五”末翻一番,主导产业覆盖农户达到80%以上,来源于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到2010年“一村一品”模式覆盖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示范村主导产业彰显特色。

2、推进村发展目标

坚持以示范村为中心,按照“边示范、边推进”和“区域相邻近、产业相匹配,利于形成区域产业规模”的要求,建立帮扶、带动机制,推广典型示范经验,在107个村推广示范村模式,从2009年开始推进村分步达到示范村标准,到 2015年推进村全部达到示范村要求,使推进村都有特色品牌、市场经营主体和农业信息网络,农民培训率和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率分别达到90%以上,全县 65%以上行政村初步实现“一村一品”,全县基本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3、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工程,建立优质高效产业基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产业大户,培植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纯收入3000元;
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

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使全县每项主导产业都有2—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特色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每个示范村和推进村都有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参与率和主导产业经营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全县基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和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通过5—8年努力,把平利真正建成西北名茶大县、全国绞股蓝第一县、陕南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优质蚕桑、烤烟生产基地和“巴山药乡”,成为主导产业突出,品牌特色鲜明,服务体系健全,经济效益显著的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品茗赏艺、休闲观光的生态旅游胜地。

七、项目目建设进度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1、项目村成立 “一村一品”产业实施小组,进行人员分工。

    2、制定工作方案。

    3、召开座谈会、探讨、完善实施细则。

    4、根据技术指导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措施及印制有关资料。

    5、选定科技示范户。

    6、举办技术培训。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1、技术责任人入户宣传果树种植、家畜养殖技术,将宣传材料及工作要求分发到示范户中。

    2、由技术员进行果树管理技术指导,场地的选择等,

    3、组建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提高产业化水平。

    4、通过公司运作,与示范户签订水果回收合同。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 “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工程的绩效评估。

    2、撰写 “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工程的总结报告。

八.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一)广泛宣传,制定规划。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开展“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及典型经验的宣传;有计划地组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及部分农村能人、群众带头人,对日本大分县及国内“一村一品”先进典型进行学习考察;
利用杨凌“农高会”及省外农产品展销展示会等农业会展契机,充分展示宣传我市“一村一品”工作成果。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一村一品”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在充分调研、把握内涵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及示范村、推进村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加快制定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当前要集中搞好“十一五”时期的规划。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当地资源优势,要突出特色,要与优势特色农产品规划相衔接,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通过制定规划,达到实施有据、统一认识、指明方向、明确任务的目的。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落实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的道路、通讯、电力、农田水利及市场等基础设施状况,切实发挥政策和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农民、企业、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我市的“一村一品”建设;
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要优先将示范村、推进村列入小额信贷示范村,促进共同发展。
  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省产业项目,调整支农资金存量结构,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资源,向“一村一品”集中,向产业发展倾斜。
  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市级每年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县区每年不少于50万元,作为“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和推进村的农民科技培训、信息网络建设、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开拓市场、项目前期费用及“一村一品”工作经费和奖励等。
  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一村一品”生产经营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特色产品单一,加之我市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受自然和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一旦遭到损失,就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各级保险部门要将“一村一品”纳入农业保险范围,探索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有机结合的路子,有效化解经营风险。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加快农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有效整合各种培训教育资源,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培养一批农村产业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使示范村培训入户率达到100%,确保每户有1-2人掌握农业实用新技术或劳动技能。组织实施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加强对示范村和推进村驻村指导员、农民技术骨干的培训,不断提高带动能力,实现人才强村的新突破。
(四)创新工作手段,强化信息服务。
  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业信息作为公共服务的责任,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农产品生产、市场供求及价格等各种农业信息,用农业信息化推动“一村一品”快速发展。
  加大硬件投入,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当前,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着力推动乡镇、村组的农业信息站点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全市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及30%的推进村都要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点,真正建成以市、县区为核心,以乡镇、村组为基础,以专家团为依托,以农民为服务对象,连通全国、功能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创新信息服务手段。在进一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传递农业信息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创新农业信息的传播方式。农业部门要继续加强与商洛电信、商洛联通、商洛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不断扩大“富农通”、“电子农务”和“农信通”的服务范围,提高运行质量,使电脑网络、手机短信和语音信息等成为快速传播农业信息的重要手段,让农业信息真正进入每个示范村和推进村,切实解决好“一村一品”信息传播畅通的问题。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针对“一村一品”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农业信息服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手段和设备,不断加强信息员培训,组建专家团,建立信息采集、发布制度,切实搞好信息服务,同时,积极联合农业技术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研究等部门的专家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切实提高综合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水平,提高信息本身的科学性、应用性和针对性,更好地为农民发展“一村一品”服务。
(五)抓点示范,辐射带动。
  “一村一品”要在资源和产业基础好的重点地区率先开展示范,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先进典型,推出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富民强村模式,对于较为成熟并有一定推广意义的经验和模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步伐。各县区要因地制宜,聚集财力和精力,首先抓好已确定的100个示范村,辐射带动700个推进村发展,坚持用一户带多户,用一片带动一个村的办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乡(镇)一业”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最终形成特色产品和产业集群。
(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成立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考核。市上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负责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政策措施,组织、协调、督查工作开展,县区及相关乡镇、村都要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工作协调。将“一村一品”纳入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考核内容,制定奖惩办法,调动各方积极性。
  2,改进工作方法,科学指导发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科学指导“一村一品”发展。要借鉴日本大分县及以往发展产业的经验教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在“一村一品”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经济规律,切忌急躁冒进、强迫命令,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科学的指导保障“一村一品”健康较快发展。
 3.各方齐抓共管,形成长效机制。县区政府是“一村一品”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谋划,明确部门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围绕100个示范村和700个重点推进村建设,发展计划部门加强“一村一品”相关扶持政策的研究制定、项目争取等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
财政部门积极筹措所需资金,保障“一村一品”工作经费和农民培训经费,增加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一村一品”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农业部门发挥牵头作用,搞好规划制定、政策调研、督促指导工作,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着力抓好种植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林业部门突出抓好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发展,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
畜牧部门切实搞好以猪、鸡、羊、牛为主的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
文化旅游部门抢抓机遇,认真抓好主要景区所在村镇的农家乐、手工艺品等文化旅游服务产业;
科技部门积极引进一批先进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烟草部门按照发展大乡、大村、大组、大户和下山进塬入川的原则,加快烟叶的生产布局调整步伐,严格按订单组织生产和销售,不断提高生产水平;
水务部门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改善水利设施条件,扩大灌溉面积;
商务、供销部门切实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农产品销售;
扶贫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动农村扶贫与产业发展、产业富民相结合;
金融部门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大力推动“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
其他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通力协作,积极支持“一村一品”发展。100个示范村建设实行市县区相关部门包抓责任制和驻村指导员制度,每个示范村要有一个部门领导和两名干部驻村包抓,市直有关部门要督促指导对应的县级部门抓好“一村一品”示范工作,并且要集中力量亲自包抓示范村,力促示范村率先突破发展。驻村指导员补助参照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予以解决。同时,各县区、有关乡镇要落实责任,组织力量抓好推进村建设工作。

总之“一村一品”工作有关各方要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发挥整体合力,形成发展“一村一品”的长效机制,确保“一村一品”有人抓、有人管,工作有成效。

九.项目技术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围绕果、畜、粮、菜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纯收入3000元;
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

(二)、社会与生态效益

我村发展苹果产业,已经突显出生态、品质、早熟和区位等比较优势。海拔较高,四季分明,土地里的微量元素丰富,大气环境清洁,种出来的苹果是健康水果。由于昼夜温差大,苹果着色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汁液丰富,风味浓郁。苹果早熟20天到1个月,销售时间较其他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竞争优势。而且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市场对苹果的需求量很大,南方又没有商品苹果基地,作为南方的主产区,贵州苹果销往重庆、两湖、两广运距短,运输成本低,运输损耗小,贵广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贯通,还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三)、市场前景分析

苹果等水果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中国果品网》报道,目前全世界人均果品消费量达70公斤,发达国家和地区达100公斤以上,其中,苹果消费量占水果消费量的80%。按此比例计算,全世界年均消费苹果应该达到2.5亿吨,但目前全世界苹果年产量不到7000万吨,产销缺口巨大。从国内市场看,全国人均果品消费量约为50公斤,如果苹果占70%,我国年均消费苹果应为4550万吨,但全国苹果产量不到3000万吨,市场缺口接近2000万吨。我省五里冲水果批发市场销售的苹果主要来自陕西,少量来自云南昭通和四川盐源,几乎没有贵州苹果销售。苹果的商品性好,耐贮运,利用成熟期不同的品种,基本上能做到季产年销,周年供应,销售期长,销售半径大,对市场的调控能力相对较强。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一品 一村 乡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 乡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 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