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范文推荐)

时间:2022-05-22 13:35:2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范文推荐)

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5篇

【篇一】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实施方案



  篇一:西庄子村开展民族团结模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西庄子村开展民族团结模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羊毛工镇党委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模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经西庄子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在全村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模范村市级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现就创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全村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不断推动我村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开创民族团结工作新局面。
  二、组织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西庄子村创建民族团结模范村、模范单位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马玉芳西庄子村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袁学章西庄子村工作组组长
  马贵义西庄子村村主任
  成员:马贞新毕建国李东
  领导小组设在村办公室,由马贞新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三、创建步骤
  —1—
  (一)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2月)。西庄子村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氛围。
  (二)实施验收阶段(20XX年3月—10月)。
  认真落实创建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扎实推进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
  1、制定民族团结模范村、模范单位、模范企业等分类创建标准及创建工作考核细则。
  2、结合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对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重点摸清民族结构、班子建设及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研究,科学合理地制定出20XX年年度民族团结模村创建计划和规划,并上报镇创建办。
  3、参加镇创建办的集中培训。
  4、围绕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查漏补缺,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及时调整和部署工作,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深化提高,把创建活动推向高潮。
  四、创建标准
  (一)模范村的创建标准
  1、基层班子坚强团结。村两委班子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落实市委、区委、乡镇决策部署坚决有力,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各族群众的措施扎实有效,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2、民族团结蔚然成风。辖区各族群众能够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2—
  帮助,主动消除民族隔阂,不断加深交往、增进感情,涌现出许多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
  3、邻里关系团结和睦。各族群众能够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成为好邻居、好兄弟、好姐妹,形成良好民族关系,共建团结友爱和谐的幸福家园。
  4、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新疆“三史”(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宣传教育,“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思想和“新疆精神”(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维护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创建活动氛围浓厚,创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强。
  5、宗教场所规范有序。积极开展“五好”宗教活动场所、“五好”宗教人士的创建评选活动,宗教场所能够服从各级组织管理,宗教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讲经解经内容规范,没有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言行;
辖区内信教群众爱国爱疆、遵纪守法,共同维护好民族团结。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创建认识。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模范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的有力抓手,是镇党委安排部署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创建活动作为构建“平安米东、和谐米东”的重要载体,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3—
  懈的思想,推动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二)创新载体,丰富创建内容。要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创建内容,提升创建质量。以创建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要把创建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相结合;
与“平安单位”、“文明单位”、“五好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和谐家庭”等创评活动相结合,不断夯实创建基础,拓展创建内容和形式,从每个单位、每个村队、每个家庭、每个人入手,开展好民族团结细胞创建活动,促进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创建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安排,党支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按照时间节点认真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在创建过程中,加强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模范村创建活动。
  西庄子村党支部
  20XX年3月31日
  —4—
  篇二:xx街道办事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
  xx街道办事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
  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xx街道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夯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推动xx街道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促进辖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面发展,按照城北区统战部有关文件要求,扎实做好20XX年创建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社区活动,现结合xx街道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围绕“比团结、比民展、创模范”,抓好示范点建设,切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努力使辖区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切实为xx街道的全面振兴做出贡献。
  二、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在xx街道范围重点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和示范村各一个,使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形成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各民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典
  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过程,变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过程,努力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
  三、创建目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领导组织有力。坚持把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专人负责,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保证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创建内容丰富。结合社区特点,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等阵地,广泛宣传各民族居民和睦相处、友好互助的生动事例和先进典
  型。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文明单位、楼组和家庭创建评比活动。在全社区形成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互相支持的良好风气。
  服务体系健全。整合社区资源,通过开设服务平台、信访窗口、维权热线、法律咨询等形式,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管理措施完善。建立社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行定期排查制度,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认真排查调处突出矛盾与问题,妥善处理少数民族群众与周围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到社区内没有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
  群众文化活跃。完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做到居住环境整洁,生活健康文明,群众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团结,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和谐社区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屯:
  经济协调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效益。
  基础设施完善。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村级文化站、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完善,农田水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
  人民生活富裕。村民勤劳致富,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本县处于领先或高于平均水平。
  群众文化丰富。民族文化特色浓郁,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经常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且健康向上的群众文体活动。
  民族关系融洽。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上学、看病、特困家庭救助等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各民族之间关系融洽。
  基层组织有力。村党组织、村委会制度健全,能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有切实有效的村规民约,
  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强。积极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工作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肯定。
  四、程序步骤
  十一月末前,各社区、村向xx街道办事处提出示范点建设申请,形成正式材料上报。
  xx街道办事处根据上报材料,组织进行申报考核,并提出考核意见,以文件形式上报区统战部。
  五、职责分工
  在建设过程中,xx街道办事处的职责:
  一是培育并推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基础较好、具有本地特色、能突出体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的单位作为示范点:
  二是具体组织实施示范点建设。帮助示范点健全领导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研究确定活动载体和保障措施;

  三是指导示范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活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感召力、亲各力和影响力,使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六、具体要求
  一是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的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是民族工作主题的具体化,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新手段,是民族工作社会化的切入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点建设不只是一个专项
  活动,更是以点带面,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领域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二是努力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注重工作方式方法,要将工作重心转向基层。在形式上以群众喜闻乐见为主、在内容上讲求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突出民展经济,重点改善民生,兼顾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同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引导各族人民群众为建设家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做出努力。
  三是务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各示范点制定建设目标,要突出操作性,既有近期具体目标,又有中长期规划。建设过程要做到示范点建设与促进民族团结、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领域稳定结合起来;
与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推进本单位的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力争经过逐步建设,各示范点都能进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行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
  篇三: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实施方案
  关于创建民族团结
  进步模范机关的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按照《盐池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机关、模范乡镇、模范学校、模范村、模范企业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盐池县乡企中心创建工作实际,现制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机关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构建和谐盐池为目标,全面落实县委的总体工作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为全县乡镇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创建活动基础,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努力争创县级模范机关。
  三、创建模范机关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
  1、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立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指定专人负责创建工作。
  2、结合机关工作职能,把创建活动纳入重要议程。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创建活动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制定年度创建工作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创建活动有记录,相关文件、图片音像资料齐全,每年报送创建活动信息5条以上。
  4、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在创建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好班子”。
  5、单位内部和谐,各族干部职工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学习,相互包容、互相帮助,相互合作、互相促进。
  (二)创建教育扎实有效,团结意识深入人心
  1、领导班子每年至少两次以上专题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
  2、在干部职工中经常性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创建教育,使各族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干部职工对创建活动知晓率达到100%。干部职工没有参与民族宗教矛盾纠纷。
  3、深入开展9月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月”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制作创建版面、悬挂横幅、开展文体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各族干部思想道德素质。
  (三)业务工作成绩突出,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1、紧紧围绕县委“12335”的工作思路,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积极争取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配套法规中规定的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大力发展我县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中成绩突出。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条例》切实维护各族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一年内至少办成3件以上的实事,对帮扶活动建档立卡,及时统计上报结对帮扶和扶贫情况。
  3、认真落实各类培训任务,全面提高各族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使各族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务实、遵纪守法、乐于奉献,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高,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4、大力培养、树立、创建、推广本机关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股室和模范个人,形成人人讲团结、个个求进步的良好风气。
  四、创建工作措施
  (一)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创建教育活动
  牢牢抓住创建教育这个有效手段,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大力创建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认真组织全系统专题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创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机关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
  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创建开展创建活动的新举措、新经验,使全体干部牢固树立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做到“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确保干部职工对创建活动知晓率达到100%,干部职工没有参与宗教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夯实创建活动
  1、思想作风好。全体干部职工能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不动摇;
领导班子及全体人员团结和谐,风正心齐,没有犯自由主义现象;
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办事公道、讲究信誉、树立尽职尽责的职业风范;
全系统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无违纪行为。
  2、干部形象好。爱岗敬业,业务素质强,胜任本职工作,作风务实,工作不推诿、不拖拉;
待人接物热情周到,语言文明礼貌,仪表端庄大方,着装得体整洁,对待群众热情,服务周到,精神状态好,工作效率高。
  3、服务基层好。实行政务公开,办事程序透明,干部服务意识强,处理公务规范、简捷高效;
实行服务承诺制,对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解决处理的意见;
工作扎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快事,工作有新思路、新措施、新突破,加大社会服务承诺工作的力度,无违诺事件发生。
  4、内部管理好。干部主人翁意识强,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办公秩序规范有序,文件资料、办公用品、办公设施等物品摆放整齐统一,办公环境卫生清洁;
工作期间无闲聊、打牌、玩
  游戏等现象;
部门内部无煽风点火、搬弄是非等现象;
组织干部积极参加县上开展的群众文体娱乐活动。
  5、遵章守纪好。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没有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问题发生;
上班时间精力集中,出勤出力,工作效率高;
自觉遵守机关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无迟到早退现象;
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坚持按制度办事。
  (三)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在活动中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坚持把创建活动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创建活动和9月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月活动”。一方面,充分运用广播、报刊、黑板报等形式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创建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创建党的各项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氛围;
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结对帮扶活动,真帮实扶,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二是坚持把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各族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三是坚持把创建活动与加强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突出抓好本单位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按照“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
  

【篇二】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

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王家庄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王家庄村两委会及全体村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村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将王家庄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王家庄村位于西宁火车站东侧,是一个回、汉族群众聚居的村庄。现有村民275户共1175人,其中回族占67.5%,汉族占32.5%。党员46人,其中男38人,女8人,少数民族党员14人,目前全村已无耕地。今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扎实开展“平安寺院”和“民族法制宣传月”活动,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优异的成绩。近年来,我村先后被国家、省、市及区评为国家级文明村、中国特色经济村;
省农村五个好党支部;
省文明村;
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市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区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使我村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狠抓组织建设,巩固民族基础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村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宗教事务的管理高度重视,为了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研究制定了《王家庄村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寺务公开监督办法》、《清真寺管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办法,通过梳理原有制度,查缺补漏,完善了村民族工作组织建设,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二、 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

为了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村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各族村民的交流,2009年,我村投资90多万元建成6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民族之家”,购置了健身器材、图书、桌椅、彩电、音响、功放等各种设施,紧紧围绕“团结、发展、和谐”的主题,充分利用“民族之家”活动阵地,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团结教育、科技培训、民族文化演出等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少数民族失业村民实现再就业,并组织了回、汉民族夕阳红合唱队、秧歌队等文艺队伍提高了村民素质,丰富了我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各民族群众间的团结合作,使我村民族文化、民族风气得到了良好的弘扬,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方面,我村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我村村民开展了教育。

一是以政策理论学习为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每次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具体抓。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了目标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平安村建设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及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及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学习教育,每年举办培训班6期,座谈会8次,近两年累计举办培训班14期、专题讲座12次,干部教育培训面达到100%,同时在广大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中开展了解《条例》、懂得《条例》、遵守《条例》,使我村干部提高了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村“民族之家”、村民活动中心和清真寺阅览室,对村民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社会荣辱观、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法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利用横幅12条、标语50条、黑板报8块、平安建设宣传栏2块、清真寺宣传栏2块等多种宣传手段,累计举办村民培训班16期、专题讲座14次,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意识,村民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风气高涨,受教育面达到97%。并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在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目前,我村累计评出遵纪守法户168户,五好家庭51户,双文明户17户,三户占总农户的93.3%。

三是以普及科技知识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近年来,我村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性村民入手,共组织村民学习教育培训班25期,参加培训的干部村民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民族团结思想意识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道理、有文明、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村民。

四是以法制宣传活动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法制教育。将每年的“党的民族法制宣传月”活动与“法律进农村”、“法律进寺院”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图片展览、分发法制宣传材料、法律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增强了法制教育的渗透力。同时,结合“平安寺院”建设,多次深入我村清真寺,通过查看寺院建设,教职人员生活学习情况,调查了解寺院开展“平安寺院”建设和政策法规宣传动态,有效的促进了寺院的法制化、社会化管理发展进程。

五是以提高村民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近年来,我村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2011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16周岁学生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18周岁学生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青年非文盲为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

四、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和谐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我村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两委会对村级支柱企业西宁市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行全面改、扩建,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在2003年建成精品服装城A区2900平方米经营面积的基础上,2004年完成总投资4300万元,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的五层框架式现代化商场营业主楼A幢;
2008年投资8700万元,占地37000平方米的营业主楼B幢开业;
2010年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营业主楼C幢,使之成为集批发、零售、仓储、货运为一体的全市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目前,小商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10亿元,市场为10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岗位。

二是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2003年起,村两委会对18岁以上村民发放生活补助,补助标准由最初的每人每岁每月8元陆续提高到目前20元的水平,总计每月发放村民生活补贴费达50万元。村两委为村民提供贷款担保,鼓励村民从事交通运输、房屋出租等第三产业增加收入。2011年,王家庄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69元。

三是小康新村建设步伐加快。

2003年起采取村集体承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等设施款项,村民自筹资金建设一、二期新居工程的办法,投资4672万元,建成二层新居楼房46000平方米,目前,全村砖混结构楼房住户已达98.8%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56平方米。2009年依靠村集体力量,集体投资1.1亿元,新建70000平方米的福庄小区工程,2011年建成了12栋楼房660套住房的村民居住新区。现已将楼房钥匙交到村民手中,楼房分配按照人均“20平方米”的标准免费分配,额外的按市价补差额。目前正在实施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小区的建成将彻底的改善了全村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1、1997年因王家庄清真寺礼拜大殿基础因受水侵蚀受潮羊闹石膨胀,大殿基础墙严重下沉,形成危房。为维护王家庄地区稳定和谐、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领导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决定扩建本坊区清真寺,以满足坊上教民的宗教生活。2009年通过社会渠道赞助,市场经营户、个体户筹资、村民自愿筹资等方式,投资1200万元重建王家庄村清真寺礼拜殿,尤其是有些汉族村民个人筹资金额达3至5万元,这就充分体现了回汉村民民族团结的新风尚。重建的清真寺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主体建筑礼拜大殿阿式钢混结构,殿内东西20米,南北30米,分上下两层,一层仓库建筑面积620平方米,二层礼拜堂建筑面积810平方米。重建后的大殿典雅华贵,肃穆庄严,宽敞明亮,一次可容纳850人礼拜。彻底改变了信教群众的活动场所。

2、投资303万元对王家庄防洪渠一条主干道和两条副干道进行整修,彻底消除了山洪和泥石流对村民的威胁,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投资130万元,修整硬化新村道路3.8公里;
投资5万元在村庄周边及道路两旁种植金丝柳505株、丁香1600余棵,开辟路旁花坛1600平方米;
投资50余万元,新购置增压垃圾车和农用三轮车1辆、垃圾桶500个。并增加村卫生清扫人员,进行全天候保洁,改变了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给村民带来了实惠,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村容整洁、村民安居乐业、祥和安宁的大好局面。

五是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

我村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原定项目落实到位,并及时确定和落实新项目,全面加速民生工程建设。

1、“三八妇女节” 投资2万元组织开展“拔河比赛”及座谈会,全村有300多名妇女参加了座谈会,并为妇女们发放礼品。

2、为了尊重回、汉村民的风俗习惯,2011年由村集体投资在福庄小区新建“回、汉” 食堂各一所, 回汉民族在婚丧嫁娶时提供了便利的活动场所。

3、王家庄村小商品批发市场作为全市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为了少数民族购物方便,2011年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在小商品市场新建了全省最大的少数民族特色用品购物一条街。

4、九月九老年节投资20多万元,为全村女55岁、男60岁以上140名老人发放慰问金每人1000元和礼品。

5、投资千万余元多次组织村民赴银川、成都、昆明、桂林、广州等10多个城市参观学习,拓宽了村民的视野,克服了“小富即安”的观念,让他们积极投身于小康建设中。

6、每年春节投资70多万元,为全村村民每人发放面粉一袋,清油五斤。

7、每年开斋节、春节前投资60多万元,走访回汉老年人及慰问12户低保户。

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人,其中回族100人,汉族84人,新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918人,其中回族512人,汉族406人。

9、完成贫困村民、残疾人帮扶培训50人次,就业培训100人次,通过培训基本上找到了就业岗位。

1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户,其中,残疾人11户,五保户1户,一般贫困户74户,重点优抚2户,低保户12户。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我们深深感到,我村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维护民族稳定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形势发展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持之以恒的抓好民族团结进步这项工作,力争将我村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民族稳定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水平。

谢谢大家!

【篇三】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

凝心聚力 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王家庄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王家庄村两委会及全体村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村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将王家庄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王家庄村位于西宁火车站东侧,是一个回、汉族群众聚居的村庄。现有村民275户共1175人,其中回族占67.5%,汉族占32.5%。党员46人,其中男38人,女8人,少数民族党员14人,目前全村已无耕地。今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扎实开展“平安寺院”和“民族法制宣传月”活动,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优异的成绩。近年来,我村先后被国家、省、市及区评为国家级文明村、中国特色经济村;
省农村五个好党支部;
省文明村;
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市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区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使我村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狠抓组织建设,巩固民族基础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村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宗教事务的管理高度重视,为了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研究制定了《王家庄村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寺务公开监督办法》、《清真寺管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办法,通过梳理原有制度,查缺补漏,完善了村民族工作组织建设,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二、 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

为了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村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各族村民的交流,2009年,我村投资90多万元建成6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民族之家”,购置了健身器材、图书、桌椅、彩电、音响、功放等各种设施,紧紧围绕“团结、发展、和谐”的主题,充分利用“民族之家”活动阵地,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团结教育、科技培训、民族文化演出等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少数民族失业村民实现再就业,并组织了回、汉民族夕阳红合唱队、秧歌队等文艺队伍提高了村民素质,丰富了我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各民族群众间的团结合作,使我村民族文化、民族风气得到了良好的弘扬,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方面,我村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我村村民开展了教育。

一是以政策理论学习为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每次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具体抓。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了目标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平安村建设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及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及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学习教育,每年举办培训班6期,座谈会8次,近两年累计举办培训班14期、专题讲座12次,干部教育培训面达到100%,同时在广大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中开展了解《条例》、懂得《条例》、遵守《条例》,使我村干部提高了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村“民族之家”、村民活动中心和清真寺阅览室,对村民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社会荣辱观、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法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利用横幅12条、标语50条、黑板报8块、平安建设宣传栏2块、清真寺宣传栏2块等多种宣传手段,累计举办村民培训班16期、专题讲座14次,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意识,村民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风气高涨,受教育面达到97%。并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在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目前,我村累计评出遵纪守法户168户,五好家庭51户,双文明户17户,三户占总农户的93.3%。

三是以普及科技知识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近年来,我村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性村民入手,共组织村民学习教育培训班25期,参加培训的干部村民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民族团结思想意识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道理、有文明、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村民。

四是以法制宣传活动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法制教育。将每年的“党的民族法制宣传月”活动与“法律进农村”、“法律进寺院”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图片展览、分发法制宣传材料、法律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增强了法制教育的渗透力。同时,结合“平安寺院”建设,多次深入我村清真寺,通过查看寺院建设,教职人员生活学习情况,调查了解寺院开展“平安寺院”建设和政策法规宣传动态,有效的促进了寺院的法制化、社会化管理发展进程。

五是以提高村民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近年来,我村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2011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16周岁学生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18周岁学生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青年非文盲为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

四、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和谐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我村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两委会对村级支柱企业西宁市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行全面改、扩建,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在2003年建成精品服装城A区2900平方米经营面积的基础上,2004年完成总投资4300万元,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的五层框架式现代化商场营业主楼A幢;
2008年投资8700万元,占地37000平方米的营业主楼B幢开业;
2010年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营业主楼C幢,使之成为集批发、零售、仓储、货运为一体的全市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目前,小商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10亿元,市场为10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岗位。

二是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2003年起,村两委会对18岁以上村民发放生活补助,补助标准由最初的每人每岁每月8元陆续提高到目前20元的水平,总计每月发放村民生活补贴费达50万元。村两委为村民提供贷款担保,鼓励村民从事交通运输、房屋出租等第三产业增加收入。2011年,王家庄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69元。

三是小康新村建设步伐加快。

2003年起采取村集体承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等设施款项,村民自筹资金建设一、二期新居工程的办法,投资4672万元,建成二层新居楼房46000平方米,目前,全村砖混结构楼房住户已达98.8%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56平方米。2009年依靠村集体力量,集体投资1.1亿元,新建70000平方米的福庄小区工程,2011年建成了12栋楼房660套住房的村民居住新区。现已将楼房钥匙交到村民手中,楼房分配按照人均“20平方米”的标准免费分配,额外的按市价补差额。目前正在实施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小区的建成将彻底的改善了全村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1、1997年因王家庄清真寺礼拜大殿基础因受水侵蚀受潮羊闹石膨胀,大殿基础墙严重下沉,形成危房。为维护王家庄地区稳定和谐、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领导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决定扩建本坊区清真寺,以满足坊上教民的宗教生活。2009年通过社会渠道赞助,市场经营户、个体户筹资、村民自愿筹资等方式,投资1200万元重建王家庄村清真寺礼拜殿,尤其是有些汉族村民个人筹资金额达3至5万元,这就充分体现了回汉村民民族团结的新风尚。重建的清真寺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主体建筑礼拜大殿阿式钢混结构,殿内东西20米,南北30米,分上下两层,一层仓库建筑面积620平方米,二层礼拜堂建筑面积810平方米。重建后的大殿典雅华贵,肃穆庄严,宽敞明亮,一次可容纳850人礼拜。彻底改变了信教群众的活动场所。

2、投资303万元对王家庄防洪渠一条主干道和两条副干道进行整修,彻底消除了山洪和泥石流对村民的威胁,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投资130万元,修整硬化新村道路3.8公里;
投资5万元在村庄周边及道路两旁种植金丝柳505株、丁香1600余棵,开辟路旁花坛1600平方米;
投资50余万元,新购置增压垃圾车和农用三轮车1辆、垃圾桶500个。并增加村卫生清扫人员,进行全天候保洁,改变了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给村民带来了实惠,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村容整洁、村民安居乐业、祥和安宁的大好局面。

五是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

我村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原定项目落实到位,并及时确定和落实新项目,全面加速民生工程建设。

1、“三八妇女节” 投资2万元组织开展“拔河比赛”及座谈会,全村有300多名妇女参加了座谈会,并为妇女们发放礼品。

2、为了尊重回、汉村民的风俗习惯,2011年由村集体投资在福庄小区新建“回、汉” 食堂各一所, 回汉民族在婚丧嫁娶时提供了便利的活动场所。

3、王家庄村小商品批发市场作为全市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为了少数民族购物方便,2011年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在小商品市场新建了全省最大的少数民族特色用品购物一条街。

4、九月九老年节投资20多万元,为全村女55岁、男60岁以上140名老人发放慰问金每人1000元和礼品。

5、投资千万余元多次组织村民赴银川、成都、昆明、桂林、广州等10多个城市参观学习,拓宽了村民的视野,克服了“小富即安”的观念,让他们积极投身于小康建设中。

6、每年春节投资70多万元,为全村村民每人发放面粉一袋,清油五斤。

7、每年开斋节、春节前投资60多万元,走访回汉老年人及慰问12户低保户。

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人,其中回族100人,汉族84人,新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918人,其中回族512人,汉族406人。

9、完成贫困村民、残疾人帮扶培训50人次,就业培训100人次,通过培训基本上找到了就业岗位。

1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户,其中,残疾人11户,五保户1户,一般贫困户74户,重点优抚2户,低保户12户。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我们深深感到,我村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维护民族稳定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形势发展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持之以恒的抓好民族团结进步这项工作,力争将我村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民族稳定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水平。

谢谢大家!

【篇四】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
堡堡寨村位于定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9公里,全村总面积9.5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全村共512户2030人(其中少数民族323户129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3.65%,现有党员45名.耕地面积2425亩,其中田94亩,林地面积4852.85亩,2021年人均收入3875元,村境内无矿产资源.年平均气温在15.1℃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05.2毫米左右,属亚温热带气候.长期以来,堡堡寨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使该村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一、主要做法
(一狠抓组织建设,巩固民族基础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村对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宗教事务的管理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通过梳理原有制度,查缺补漏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村民族工作组织建设,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二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方面,该村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村民开展教育.
一是以政策理论学习为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每次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具体抓.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了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村建设,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及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
二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村“农家书屋”各类藏书8000余册的优势,对村民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社会荣辱观、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法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平安建设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累计举办村民培训班9期、专题讲座6次,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意识,村民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风气进一步高涨.同时,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

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使各族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
三是以普及科技知识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近年来,该村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性村民入手,共组织村民学习教育培训班15期,参加培训的干部村民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民族团结思想意识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道理、有文明、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村民.四是以提高村民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近年来,该村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三加强经济建设,助推民族发展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近年来,该村始终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发展村域民族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村级经济发展,2021年,经积极争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整合上级扶贫资金及农户自筹资金260余万元,采取大户带头、散户参与的方式,成立了堡堡寨村养羊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管理、科学化饲养,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该村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合作社湖羊存栏340头,以市场价计算,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60余万元.
二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实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该村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在切实抓好传统农业工作,认真做好春耕、秋种生产,确保全村粮食产量稳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强化畜牧养殖业发展,继续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自然条件差、增收潜力小的村民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增收致富和闯市场的本领,实现增收目标.
(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和谐
一是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2021年,该村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及乡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立足于村情实际,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现了“三新”(即全村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为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村坚持农村危房改造“二最”标准(即在安排确定改造对象时,以解决最困难群众基本居住环境为目的,改造最急需、最危险的房屋,全盘考虑、精心部署,按照危改对象的类别、等级,科学安排、有序推进,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相关工作.据统

计,该村2021年共完成连户路硬化242户8884.75米,完成院坝硬化266户16241.4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6户,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美化了村民生活环境.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助推和谐社会进程.堡堡寨村文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措施完善,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认真搞好困难群众和农村低保困难补助的发放等惠民工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积极做好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城乡低保达到应保尽保.大力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社保工作正常开展,2021年完成参保人数为557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完成合医参保1399人.村内电力设施较完善,电力供给基本有保障.村村通、户户通卫星电视覆盖47%,村内移动通讯普及较好,基本实现全村覆盖.让全村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二、取得的成效
(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该村各族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再教育,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目的、意义、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将其与推进各自工作结合起来,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广大群众深受其益,深得其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立足村情,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将精力集中到治穷治愚、发展经济、建设小康上来,推动了全乡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三、下步工作打算
堡堡寨村是一个多民族村.因此,今后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力维护和巩固现有局面的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村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创建这个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和优势资源开发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基础教育地位不动摇,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将民族教育作为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村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面向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农业生产

【篇五】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

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 促进民族地方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吴学军 2010-11-26

如何引领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是摆在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今年年初以来,毕节地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为统揽,推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牢牢把握推进新时期“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效地促进民族地方新农村建设,切实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地方(村寨)新农村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相结合的新路子,是在目前情况下促进民族地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全面发展的新举措,是推进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程。2008年12月,省民委在全省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试点创建活动,拉开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序幕。我区经过2009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区上下进一步深化了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工作的认识,今年年初,地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出台了《毕节地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意见》、组织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现场会并将示范村建设工作单列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示范村建设工作开展不力的县市区,年终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大方县把示范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选择3个乡镇4个村12个组作为示范村建设试点,涉及3059户1178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7.86%,2009年以来共投入3981万元用于试点村寨进村进组公路建设、窜户路建设、院落硬化、改厕改灶,民族民居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两年完成通村油路15.7公里,完成通组公路5公里,联户路完成10187米,院落硬化基本完成,民族民居建设完成753户。除“示范村”建设外,县财政还投入民族地方和民族文化建设资金1.5亿元。通过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使“三个离不开”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毕节试验区实现“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几条有益经验
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示范村建设必须注重规划,做到规划先行。规划是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龙头,专家指导、科学论证、规划先行显得尤为重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做到保护、传承和发展相结合。
(二)示范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协力共建。示范村建设任务重、投入大、涉及面广,仅靠民族工作部门有限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资源,多元投入。
将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统筹安排,捆绑投入,积极协调发改、水利、农业、林业、国土、交通、通信、广电、教育、卫生、财政对创建活动投入,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把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有效衔接,互取优势,互相配套,形成协调发展,共同受益,互利双赢的格局。
(三)示范村建设必须彰显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一个特色层面,既要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又要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特色。因此,要始终突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要组织开展好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丰富民族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教育,坚持以村办小学为阵地,实施“五个一工程”,围绕素质教育,开设民族文化常识课,把民间工艺、民间舞蹈、民族常识、民风民俗引入课堂,使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得以升华。民居改造设计要突出民族文化元素、利于产业发展、贴近群众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美观舒适实用。注重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彰显地方性、民族性、差异性和现代性。要坚持保护、开发和利用并重,挖掘、传承和创新并举的原则,对民族文化精品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四)示范村建设必须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助农增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主题把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全部工作的核心,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帮助当地群众找到一条稳定的增收路子,让农民尽快增收致富。这就要求在工作中务必结合自身实际,把着力点放在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上来,只有生产发展了,“示范村”才能焕发生机、持续发展。
三、几点体会
(一)政府主导是关键。两年来的建设实践表明,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觉地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此项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示范村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发挥作用。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示范村建设中,当地群众既是建设工作的直接受益人,也是建设工作的主要参与人,无论是村庄建设、民居改造还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都离不开当地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因此,需要强化当地群众的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投入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中来。

(三)合力共建是保障。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民族工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紧紧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共建合力,努力推动“示范村”建设与经济建设,与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新格局。
(四)构建和谐是目的。示范村建设是促进民族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大举措,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开展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缩小民族地方与非民族地方之间的差距,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始终保持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坚决防止大量开山、砍树、填塘的作法,依山就势,顺其自然,要注意保持水源与土壤不受到危害,研究落实防治严重自然灾害的措施。
二是要与时俱进。要注重现代文明的引入,建设材料要尽量使用耐用节能材料,绿色环保材料;
要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配套、节水配套,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要在节约用水、节约用地、节约各种资源上下功夫。
三是要注重人文环境的保护。对村落及其附近的人文环境要积极保护,新老建筑格调要相得益彰,以增加人文气息,传承历史记忆。
四是要量力而行。工作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力,要坚持自愿为前提,决不能强迫命令,劳民伤财,要坚持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同胞算细账、引导他们自愿干。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民族团结 示范村 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 镇X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