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3-01-14 08:35:04 浏览量: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1  一、学习得到的启发与帮助  为提升本人专业知识水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今后的工作全面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  (一)丰富的学习内容,提升了专业综合素质。  在阅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1

  一、学习得到的启发与帮助

  为提升本人专业知识水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今后的工作全面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

  (一)丰富的学习内容,提升了专业综合素质。

  在阅读中,学习了创新及其特征;创新能力及其组成;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产、学、研创新;如何提高创新能力;信息时代基本特征;能源危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知识理论内容。

  (二)更新了思想观念,树立了医疗创新思想。通过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这本书,使我更新了思想观念、树立了创新思想、掌握了现代医疗知识、优化了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了专业技术水*。

  (三)明确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

  通过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这本书,我深刻的领悟到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建

  设是灵魂,医院要发展必须要以创新理念作为引领,才能激发基层从业人员的学习的兴趣,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多出成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程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学习,增强了本人创新型学习的精神和动力,作为基层工作者,要不断探究专业的前沿技术成果,丰富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促进主观世界改造和业务工作深化,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和工作能力,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要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做好工作,需要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责任心不是上级强制压下来就会有的,那是被动的工作,如果在这种心态下工作,就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会有创新。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因为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追求与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时刻想着自己是基层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围绕自己所在岗位上的工作,把如何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作为每天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是要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境界。干好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的工作作风,先公后私,讲究奉献,就意味着少谈个人所得,*时多做换位思考,知理识大体,心胸坦荡,不计较个人得失,同事们互相尊重,共同营造良好愉快的工作氛围,将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整体的战斗力

  三、学习专业知识,就必须扎实工作,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首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坚持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不断把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推上新台阶。知识日新月异,不学则惘。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虽然我们身在基层,也不难到感觉到知识爆炸的巨大威力。常常体会到了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基层人员来说,以前在学习上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形成学习的氛围。往往不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常常是需要什么,急用什么,才想起来学什么,遇到问题才翻理论、找材料,临时抱佛脚。不注重做学习记录,不注意对外宣传,只做不讲,很多工作做了没人知道,过眼云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本钱,我应该以此为契机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其次,我想立足本职谈谈无为则殆:做而不学等于蛮干,学而不做等于白学。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职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做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敢于讲真话、干实事,具有充足的钻研劲。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积极思考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做好表率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坚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努力争创一流业绩,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来体现。

  最后,我要谈谈怎样运用所学知识,从优质服务入手做好基层工作:一是,强化服务意识;二是端正服务态度;三是要保证服务质量。

  以上仅仅是我通过这次自学的点滴体会,我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立足本职岗位上尽到自己的职责,牢固把握医院的发展方针,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和创新。我一定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转变作风,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把本职工作推向前进。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能力培训,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

  一、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不是简单随意提几个花

  哨的新提法,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真正推动工作的前进。

  三、创新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去做。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我有三点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要针对教育工作实践开展学习。这种学习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二、加强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不足,更有效地推动教育工作。天下之事,谋之于众。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现教师的聪明才智,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并且把这种创新能力切实付诸于实践教学中,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创新的真正内涵所在。

  总之,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重新调整自己的未来构架,应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启发自己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

  通过这学期对创新思维课的学习,感触非常深刻。我了解到创新思维不仅仅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发现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个过程,并不断的"反复去训练,你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创新思维的神奇,真正获取灵感。因此不得不说,创新思维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何等重要地位。

  我了解到创新思维不仅仅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发现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个过程,并不断的反复去训练,你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创新思维的神奇,真正获取灵感。因此不得不说,创新思维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何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纪拥有知识和信息的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知识和信息量的价值正在呈下降趋势,而相反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价值正在上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一个公式:创造力=人×(信息+知识),所以我们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同时,我们更应加强在生活中对创新思维的应用。

  创新思维可以拆分为二,即创新和思维。那么什么是思维呢?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而思维的概括性就是指人们通过思维把同一种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得到一个普遍结论。在思维的过程中,根据思维的方式不同,还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和灵感思维。对于创新,它的含义即“抛弃旧的、创立新的”,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且富于成效的见解与思维。创新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创新、创造的主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并且创新能力是可以后天激发的,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的。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实现创新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学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基础知识学得越牢,越扎实,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我们就越能触类旁通。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其次,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摆脱过去的思维定势。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对照古今,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阅读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1)

——创新思维学习的心得体会3篇

创新思维学习的心得体会1

  10月24日,市委市*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王健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

  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

  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

  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

  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司法行*革、发展、稳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对于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基层司法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单位各项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司法所更好更快的发展。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2)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体会 (菁选3篇)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体会1

  今天我第一次的学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推出的创新思维技能的培训学习,首先对于这样的培训学习形式我感觉很好,很喜欢,张主任在大体的给我们概括学习要领和要求后,就让我们开始自主学习,我觉得先通过自我逐步的学习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再由张主任解决困惑的这种方式非常实用。现在我把我学习创新思维技能课程的体会聊表一下:

  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讲主要分为分别是SeeingReason工具(因果图工具)、VisualRanking工具(排序工具)ShowingEvidence工具(论证工具)的介绍。每一种工具的介绍都包括了“概览及效益、工具试用、专题实例、教学策略”四个栏目。对于这些理论体系我不是很明白,但是它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我能够领会,针对各个步骤的操作我很仔细的用心阅读并彻底的理解,然后和我们小组的老师讨论交流,针对有些环节和内容,我们边学习边思考并想怎么应用到我们今后的教学中,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不由的想到针对数学这一学科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该怎么应用,上面所倡导的单元教学思想,及各环节的设计及可操作实施的细节步骤我很赞同欣赏,我觉得她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极致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但是对于每个章节的内容或每个学科是不是都很实用呢?我还需要再认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如果这种方法或步骤能够在改进一些,或者在日常的常态课上能灵活的揉入这些教学思想和特点我想应该是个完美的结合。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一番,然后再尝试一些创新和改进,使他能更好实际的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学无止境,教法也是无止境的,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努力,加油!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体会2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创新性人才。这是基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有一句话很古老也很深刻:物竟天择,适者生存。适就是顺应客观环境,重点体现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上。创新就是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法宝。新时期推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善于创新、敢于创新,从外在来看,要把是不是工作有创新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标准,从内在来看,领导干部要在内心中把创新作为一种责任树立。过来时间,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工作应付,年年岁岁花相似,到了年底造数字,这与我们没有将创新能力引入工作考评机制和干部任用机制密切相关。领导干部如何创新?以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思维为基础,深刻领会上级政策,深入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站在历史的角度,广泛学习研究本职工作,不拘泥一方一法,实现一年跟着一年上,一年更比一年好,出新点子,出新思路。

  当然,创新必须尊重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凡不尊重规律不尊重现实的创新就不是创新,而是瞎折腾,诸如这样的教训已经很深刻了。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体会3

  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学处组织的关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列举了国内最早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思考针对我们学校目前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使自己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高度,办出自己的特色,以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确保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培训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对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我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目标,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景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

  二、我校在课程改革上存在的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意识到国家为什么把职业教育提到现在的重要地位,因为职业教育离社会最近,离经济最近,是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作为职业教育,目前的教育理念必须改变,要改变目前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应该遵循人的认知学习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距离教学做一体化的距离还比较远,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教职工思想观念上还未改变,还需要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许多人消极观望或不愿意改变已经熟练的教学方式。

  第二,目前实训基地设备不足,设备状况完全与现有的施工技术脱节。

  第三,师资队伍素质较差,很多年轻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历,实验室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能力不足,缺少一些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项目,教职工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加影响教学,影响毕业生质量和产学研合作。

  第四,产学合作困难重重,要想实现合作,必须具有双赢的运行机制。因为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过硬的科研队伍,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不足,对企业没有引力,很难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作。

  三、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授课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中职教育的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做事,以及怎样把事做好,是有明确岗位能力目标,围绕项目整合对应知识,以任务为载体,在职业情景中提高职业能力,有知识的突出应用指向的教育。在实际授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新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真实的任务驱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达到形成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次完整、接近实战的.工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找出符合人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成长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在教学组织安排上,要尽量安排大幅度的时间集中上某一门课,动态实施,完全按照教学项目重组教师团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注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监控并评估。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以实现职业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2)转变授课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把教师转化为生产教练,把教材转化为训练手册把教法转化为训练方法、把课堂转化为工作现场。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必须以工作过程为纽带,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发挥教师的生产教练作用和教材的训练手册作用,通过合适的训练方法,在工作现场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培养品得、形成素养。

  (3)转变考试形式

  即结果考试转向过程考评,从传统考场转向工作现场(模拟)。要在工作现场进行过程考试,边学边考边评,不断反馈,不断纠正,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开阔了视野,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使我明白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需要我们大家的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使我们的学校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3)

——教师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教师创新思维心得体会1

  创新是现代社会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然创新思维对我们数学教育专业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这一切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出示小明和爷爷的头像,问:“小明今年13岁,他已经过了13个生日,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是却只过了17个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帮助他吗?”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起来。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知识后,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了“虚拟商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二、抓住心理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所以巧用生活实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较大数量、较小数量、相差数量”三者数量关系的教学,课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身体验购物情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视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造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从疑问开始,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所以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首先应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一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

  如在教学“*行”概念时,学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面内?”教师说:“你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行为什么要在同一*面内?’这个问题。”教师的话既肯定了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四、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结论的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点时,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和小棒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搭不成或搭得斜的问题,势必要想芳设法解决,而这个决绝的过程正是探究棱的特点的过程。然后,才此基础上,师生交流心得体会,并加以验证,共同获得新知。

  五、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面图形和立体圆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者,需要开拓者,那么教育就应当时代的潮流,将培养学生创新进行到底。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4)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0篇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

  一、引言

  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体系、技术和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创新的点子往往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便利。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剧烈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然而,渗透人们生活点点滴滴的东西,总是与机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机械类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二、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3]。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x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4]。

  三、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早在大二的时候,我就上过王晓进老师的《机械创新设计》公选课,老师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到了大四,作为专业课,学院又开设了由胡基才老师主导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胡老师是个很有心的人,他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他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胡老师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胡老师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

  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五、 总结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2

  一、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文献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文献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26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在如今大三的时候,我在张巍老师你的《机械创新设计》课上学习,刚开始你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你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你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你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你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

  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四、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3

  一、引言

  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体系、技术和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创新的点子往往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便利。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剧烈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然而,渗透人们生活点点滴滴的东西,总是与机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机械类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二、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3]。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x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4]。

  三、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早在大二的时候,我就上过王晓进老师的《机械创新设计》公选课,老师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到了大四,作为专业课,学院又开设了由胡基才老师主导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胡老师是个很有心的人,他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他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胡老师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胡老师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

  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五、 总结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4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网买回了一个现成的电动吸尘黑板擦进行研究,然后拆了里面的涡轮风扇用到我们的作品制作中。然后在寒假期间几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们制造作品需要的零件。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制作。首先通过上网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适我们制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滚筒以及塑料小齿轮,这两样零件不多好找,最终我们是看到了玩具车上面的车轮跟里面的齿轮,因为从玩具车上面取下这种在市场上单件少的零件比较划算,不然我们又要花钱去订做,成本就高了。

  买回滚筒以及小齿轮后,我们开始自己设计锥齿轮。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计算并设计了我们需要的齿轮,不过当我们将我们设计好的锥齿轮参数拿到外面叫师傅订做的时候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只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没有什么社会上的设计经验,将我们设计的参数拿去加工的时候,师傅跟我们说那样的参数的小锥齿轮没法加工,模数太小了,机床没法加工。我们问了很多家,终于找到一家能加工我们参数的锥齿轮的商铺,跟老板核查好参数之后,这样就完成了锥齿轮的设计工作。

  齿轮,锥齿轮,滚筒都买了回来之后,又买了传动轴,我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黑板擦外盒了。一开始我们计划用薄铁皮做外盒,用cad完成自己的加工图形,然后去大德路找师傅帮我们加工,我们跟师傅说完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就回去了,一周之后再去领会我们定制的黑板擦外盒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由于我们画的图纸表示得不是很明白,加上给我加工的师傅也不是很专业,外盒拿回来,我们安装上齿轮,轴,锥齿轮,风扇发现很多地方不能配合,还有加工错误的地方。我们遇到了失败,很快我们就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我们发现用图纸比较难说明我们的作品制作细则,然而我们也不能守在师傅身边跟他一起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有很多课程,而且做一个那样的外盒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师傅的时间都比较匆忙。我们想到了首先在学校的塑焊中心首先自己先粗糙得大概作出自己的作品模型,然后再通过模型跟师傅说明我们作品的制作细则。在塑焊中心制作模型的时候,我们可是吃了不少苦,最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跟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我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完成了外盒的模型制作,我们再一次出到大德路找师傅给我们加工的师傅加工我们的产品。这次有了模型跟师傅讲解,我们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跟师傅说的相当清楚作品制作的细则。果然第二次加工出来的作品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实现了自己作品的制作要求,回来后我们自己将齿轮,轴,锥齿轮,风扇组装上去,经过我们的不断尝试,我们的作品实习我们的设计目的。

  我们将第一次完成的作品交到学院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我们悉心听取了老师的建议,铁制的外盒重量以及外观不好的建议,回来后,我们又考虑了其他的方案。我们想到了用塑料代替铁皮,作为黑板擦的外盒。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改良的方案。我们买回塑料板,然后回到学校的塑焊中心自己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割板,钻孔,焊接,利用*时的空闲以及中午睡觉的时间待在塑焊加工中心争分夺秒制作我们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都一一在老师的指导跟我们的努力下慢慢解决了。

  经过两周的制作,我们第二次完成了作品的改良,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地完善了。然后我们去了洛阳实习两周,在洛阳的实习中,一次我们参观轴承博物馆,一个精致的小轴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突然想到如果我们将那种小轴承加到我们作品的轴端,我们的作品的噪声跟摩擦问题不就很好的解决了吗?当时真的很开心,询问了老师跟同学,我们也知道了原来在广州也有之类的小轴承买,当时就相当兴奋能早点回到学校。

  一回到学校,我们马上出外面买回了我们需要的小轴承,然后捉紧时间开始了我们的第三次制作。第三次制作,我们遇到了很多失败,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也曾多次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又不断地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紧张的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三次的作品大体的制作。然后我们又设计了黑板擦的专门底座,然后加工了出来,再将所有的零件安装上去,眼看似乎我们的作品完成了,当然兴奋。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我们拿到课室去实验下。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我们最可怕的事情,由于强度不够,传动的力很大,齿轮跟轴发生了滑动。这次可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打击,来得这么突然,严重打击了我们的信心,看着自己花费了半个学期的心血在上面的作品在快要上交作品的关键时刻坏掉,那时候的心情可真的无法承受。作品实验失败,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跟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联系,说明了我们情况,似乎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补救的方法,老师延迟了我们递交比赛作品的时间,我们还是有时间去更正我们的问题。

  收到那个信息的鼓舞,我们又开始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个我们听取了塑汗加工中心老师的意见,采用了ab胶水代替万能胶来连接齿轮与轴的连接,我们经过试验,而且改进了粘贴的方法,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奋战,我们又完成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次我们可是信心十足了,大家都很有信心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再一次拿去实验。

  然后,失败再一次严重地打击了我们,实验再一次失败,同样的问题,传递了力矩太大,强度不够。那次的失败,我们几乎要面临放弃了,我们两三天心情都相当失落。我看着失败的作品,慢慢研究了下,重新检查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想了挺久都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那段时间离比赛很近了,我们的作品却成了废品,心情非常糟糕。

  我们后来又想了几个方法,都以失败告终,大家心情都低到谷底了。我很细心研究并思考了解决的方法,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力矩太多的解决办法——卸载。我将装轴承的孔扩大,然后再装上轴承,想到就马上行动,经过两三天的努力,我们的第五次作品最终完成,我们再一次以一百分的信心出发教室实验,终于,我们成功了,我们完成了作品,那时候的心情真的无法描述,三个一个字,爽极了。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比赛的时间也将近,我们分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材料以及作品的最后包装,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上了比赛,提交了我们的作品。

  5月31号,我们在华工进行了答辩,我们充分地向比赛的评委展示了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好评,虽然我们的作品最后没有获得名次,不过正如一个评委跟我们说那样:“你们的作品很有推广价值。”我们的作品完全能让我们引以为傲,我们花了半年的心血完成的作品已经让我们收获了很多,虽然我们的作品还有地方要改进,我们作品遇到的很多加工精度的问题是我们单价生产,比赛经费受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赛过了,我的最大的心得就是:创新的道路真的很艰难。但是无论道路有多艰难,唯只有我们能始终坚持不懈,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才能在创新这条道路有所作为。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5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网买回了一个现成的电动吸尘黑板擦进行研究,然后拆了里面的涡轮风扇用到我们的作品制作中。然后在寒假期间几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们制造作品需要的零件。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制作。首先通过上网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适我们制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滚筒以及塑料小齿轮,这两样零件不多好找,最终我们是看到了玩具车上面的车轮跟里面的齿轮,因为从玩具车上面取下这种在市场上单件少的零件比较划算,不然我们又要花钱去订做,成本就高了。

  买回滚筒以及小齿轮后,我们开始自己设计锥齿轮。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计算并设计了我们需要的齿轮,不过当我们将我们设计好的锥齿轮参数拿到外面叫师傅订做的时候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只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没有什么社会上的设计经验,将我们设计的参数拿去加工的时候,师傅跟我们说那样的参数的小锥齿轮没法加工,模数太小了,机床没法加工。我们问了很多家,终于找到一家能加工我们参数的锥齿轮的商铺,跟老板核查好参数之后,这样就完成了锥齿轮的设计工作。

  齿轮,锥齿轮,滚筒都买了回来之后,又买了传动轴,我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黑板擦外盒了。一开始我们计划用薄铁皮做外盒,用cad完成自己的加工图形,然后去大德路找师傅帮我们加工,我们跟师傅说完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就回去了,一周之后再去领会我们定制的黑板擦外盒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由于我们画的图纸表示得不是很明白,加上给我加工的师傅也不是很专业,外盒拿回来,我们安装上齿轮,轴,锥齿轮,风扇发现很多地方不能配合,还有加工错误的地方。我们遇到了失败,很快我们就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我们发现用图纸比较难说明我们的作品制作细则,然而我们也不能守在师傅身边跟他一起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有很多课程,而且做一个那样的外盒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师傅的时间都比较匆忙。我们想到了首先在学校的塑焊中心首先自己先粗糙得大概作出自己的作品模型,然后再通过模型跟师傅说明我们作品的制作细则。在塑焊中心制作模型的时候,我们可是吃了不少苦,最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跟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我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完成了外盒的模型制作,我们再一次出到大德路找师傅给我们加工的师傅加工我们的产品。这次有了模型跟师傅讲解,我们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跟师傅说的相当清楚作品制作的细则。果然第二次加工出来的作品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实现了自己作品的制作要求,回来后我们自己将齿轮,轴,锥齿轮,风扇组装上去,经过我们的不断尝试,我们的作品实习我们的设计目的。

  我们将第一次完成的作品交到学院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我们悉心听取了老师的建议,铁制的外盒重量以及外观不好的建议,回来后,我们又考虑了其他的方案。我们想到了用塑料代替铁皮,作为黑板擦的外盒。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改良的方案。我们买回塑料板,然后回到学校的塑焊中心自己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割板,钻孔,焊接,利用*时的空闲以及中午睡觉的时间待在塑焊加工中心争分夺秒制作我们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都一一在老师的指导跟我们的努力下慢慢解决了。

  经过两周的制作,我们第二次完成了作品的改良,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地完善了。然后我们去了洛阳实习两周,在洛阳的实习中,一次我们参观轴承博物馆,一个精致的小轴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突然想到如果我们将那种小轴承加到我们作品的轴端,我们的作品的噪声跟摩擦问题不就很好的解决了吗?当时真的很开心,询问了老师跟同学,我们也知道了原来在广州也有之类的小轴承买,当时就相当兴奋能早点回到学校。

  一回到学校,我们马上出外面买回了我们需要的小轴承,然后捉紧时间开始了我们的第三次制作。第三次制作,我们遇到了很多失败,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也曾多次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又不断地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紧张的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三次的作品大体的制作。然后我们又设计了黑板擦的专门底座,然后加工了出来,再将所有的零件安装上去,眼看似乎我们的作品完成了,当然兴奋。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我们拿到课室去实验下。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我们最可怕的事情,由于强度不够,传动的力很大,齿轮跟轴发生了滑动。这次可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打击,来得这么突然,严重打击了我们的信心,看着自己花费了半个学期的心血在上面的作品在快要上交作品的关键时刻坏掉,那时候的心情可真的无法承受。作品实验失败,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跟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联系,说明了我们情况,似乎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补救的方法,老师延迟了我们递交比赛作品的时间,我们还是有时间去更正我们的问题。

  收到那个信息的鼓舞,我们又开始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个我们听取了塑汗加工中心老师的意见,采用了ab胶水代替万能胶来连接齿轮与轴的连接,我们经过试验,而且改进了粘贴的方法,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奋战,我们又完成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次我们可是信心十足了,大家都很有信心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再一次拿去实验。

  然后,失败再一次严重地打击了我们,实验再一次失败,同样的问题,传递了力矩太大,强度不够。那次的失败,我们几乎要面临放弃了,我们两三天心情都相当失落。我看着失败的作品,慢慢研究了下,重新检查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想了挺久都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那段时间离比赛很近了,我们的作品却成了废品,心情非常糟糕。

  我们后来又想了几个方法,都以失败告终,大家心情都低到谷底了。我很细心研究并思考了解决的方法,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力矩太多的`解决办法——卸载。我将装轴承的孔扩大,然后再装上轴承,想到就马上行动,经过两三天的努力,我们的第五次作品最终完成,我们再一次以一百分的信心出发教室实验,终于,我们成功了,我们完成了作品,那时候的心情真的无法描述,三个一个字,爽极了。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比赛的时间也将近,我们分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材料以及作品的最后包装,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上了比赛,提交了我们的作品。

  5月31号,我们在华工进行了答辩,我们充分地向比赛的评委展示了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好评,虽然我们的作品最后没有获得名次,不过正如一个评委跟我们说那样:“你们的作品很有推广价值。”我们的作品完全能让我们引以为傲,我们花了半年的心血完成的作品已经让我们收获了很多,虽然我们的作品还有地方要改进,我们作品遇到的很多加工精度的问题是我们单价生产,比赛经费受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赛过了,我的最大的心得就是:创新的道路真的很艰难。但是无论道路有多艰难,唯只有我们能始终坚持不懈,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才能在创新这条道路有所作为。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6

  一、机械与创新

  对于一个工科生,还是学机械的我而言,机械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器与机构的总称,走在大街小巷,进入公司、教室,回到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机械有关,我不想以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解机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还是运用实例,运用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解说。前不久学校刚刚刮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强风,大家热情都很高,在创新这块儿,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机械”这样一个名词,又开始畏缩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飞机,都是我们所说的机械产品,我们大可以认为,只要能够相互传递运动的部件都是机械的范畴,就如同语言没有国界一样,创新实际上也没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为此,国内全国各高校的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些高校还将其作为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各高校都在对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实验方法进行探讨。文献研究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文献就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创建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是将机械创新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视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但是,目前用的《机械创新设计》教材主要是围绕着新机构、新机器创造普遍规律及适用方法的应用基础理论来编写的,同时还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样进行机械机构运动原理分析,即就其实验的性质来说,这些实例严格说来是验证性实例,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性实例相差甚远。

  国外很多国家在创新这块儿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设置有关创新方面的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德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很高,学生除了要完成依附于课程学习的实践任务外,还要完成不依附于课程的6项难度与我国毕业设计相当甚至超过硕士论文的创新设计或创新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工业企业中进行26周以上的实习,通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革

  然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存疑和创新思维;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热情;开展各种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支持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场地和必要的实验条件。

  就以上这点,我觉得我们武汉大学在《创新设计》这门课上就做了一番功夫,在如今大三的时候,我在张巍老师你的《机械创新设计》课上学习,刚开始你着重跟我们讲目前国内国外的发明动向,举出很多很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想;之后,你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来,也是从你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你举过一个关于楼梯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首先要做到合理,你带到课堂上面的那些他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新奇玩意,更是让我们自惭形秽,那些东西原理简单,但就是没人想到。

  资深专家为国内目前《创新设计》课程提出以下建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革并加强现有的机械创新课程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变验证性实例为设计性实例,以达到优化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实例课程与工厂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面向产品制造的思维理念,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想以及动手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按基础型、设计创新型和提高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教学体系,按必修和选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给学生;努力加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建设,为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我对创新的理解

  所谓的“创新”简单地理解不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嘛”,我将其分为两类:革新和改进。革新和改进都可以创造新型东西,都能给人们带来人们想要的某些效果。我想首先从“创新的起始点”谈起,上面我有提到从胡老师的课上,我深刻理解到了“创新之源”的所在,是的,创新其实并不神圣,它来源于生活,多数

  的创新是建立在解决目前处理问题存在的缺陷上面的。以前处于温饱的*人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考虑怎样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更舒服地生活了,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为了更方面地洗衣服,洗衣机随之诞生,将以前的人工搓洗,直接装换为旋转式柔和的衣物间自身相互摩擦,接着又有不断的改进,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洗衣机;为了方便人们缝补衣服,缝纫机也就被发明出来了,并且不再墨守成规地用单线缝补,进而更高效更牢固的缝补衣物。还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供我们参考,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被生产出来,首先肯定是突破常规的,而所谓的突破,其实质上探究新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突破才是飞跃性的突破为便于区别,我将其定义为“革新”。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创新的想法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由于专业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太容易否定自己的各种想法了,其实可能只要我们去深究,即使现在不能实现东西,谁能保证以后也没法实现呢,就如同50年代的人能预想到现在人手一台电脑的现象嘛。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机械产品的诞生,并不常见,我们司空见惯的还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面的改进,但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应该具有革新一样意义,其真正鼓励人们去做的其实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更好地解决相同的问题,简单的换位思考有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创新从思维做起、从点子做起,无论从你所掌握的知识能否实现,先要敢想。

  四、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各种机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实还存在这很多让人们不满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进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本文纯属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多观点都属一家之言,不够成熟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7

  20xx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电学院的选拔,后来分到了一个课题组来研究灾难搜救机器人,正好与本次大赛的主题是一致的。由于当时我会使用一些三维设计软件,所以小组中我的任务主要是工程制图和仿真分析。前期我主要做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资料收集,中期根据大家讨论好的设计模型绘制三维图,出图纸,并校核产品的机械强度,动力性能,后期去市场购买所需标准零件,和制作一些简单机械动画。本次大赛是一次漫长艰辛的过程,我全面知道了机械产品开发前后的流程,开发时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等。我感觉最重要的收获如下:

  1、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任何一种机械产品的开发,凭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的,此时团队的力量将变得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团队成员合作能力强,大家能够互相协调并有效地沟通,拧成一股绳,产生的力量会无比强大。如果大家努力的方向不一致,大家互不接受对方的意见,工作将难以开展,或者效率很低。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大家出现几次意见分离,产生了抵触情绪。当自己在精心做完一项工作时,却得到其他组员的批评指责时,其实他只是凭自我感觉说话,而我当时十分恼火,直接扔下工作不管。其实我觉得一个团队中大家必须相互理解,每个人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一开始不能凭感觉否决他人,而是应该理解别人的思想后再给出中肯的意见。所以我从中学会去了解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做事方式,去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不要简单地批评他人的构思,而是学会倾听,然后积极讨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2、何谓机械创新设计。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中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再自己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机械设计的好坏必须要依靠实践经验。所以之前设计的机构形状复杂,没有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加工工艺等,当我们把图纸给机械加工师傅看时,他以为我们是大一的。很多结构无法用普通机床加工,如果上数控机床成本太高,我们的经费不足。当我们按着公差书上的标注时,把精度定的太高,所以很多参数根本对那些普通机床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很多结构复杂的必须分解加工,然后再组装起来,有的装配图的零件孔加工必须配做。这些东西必须要亲身去工厂实践才能有具体的概念。对于创新,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就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就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上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总是含有一些旧有元素影子。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总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产生。但是任何创新不是为了独特而创新,而是因为追求新的功能,追求设计的东西比已有事物在各方面更好。我们的项目名称是“城市灾难现场搜救机器人”,我们的创新是功能的一些组合,但是这种组合势必有很多缺点,在复杂的场景下肯定是很难完成的,也就是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不太好。我们机器人分离组合采用了锁具结构,我认为这是一种创新,之前我们翻阅过很多资料,只不过我们把对接结构重新设计,在国内子母机器人分离组合还是没有的。所以我认为创新是无处不在的,创新也许在是在原有结构工艺上改进一点点,或者将不同机构组合在一起,达到好的效果。但我们不能只为追求独特、新鲜,而做出一些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东西,这种创新是无意义的。

  3、从这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也知道了自己眼高手低的不良态度,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在学校了我们只能通过课本去了解知识,很多机械知识获取只是通过做习题来掌握。殊不知机械学科是一门长期实践的学科,很所结构在纸上画起来十分简单,用鼠标随便点点画画就行了,殊不知很多学得东西无法运用到生活中去,造成知识与生活脱节,纸上建模简单,但真正投入到实际加工中,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设计十分担心,因为实际加工影响因素多,自己考虑问题不全面,产生一系列问题。另外我感觉自己以前可能对机械结构观察不深入,接触的机械产品太少,具体到设计过程中时,大脑中浮现的机械结构太少,只能根据产品功能去查阅书籍。所以我认为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必须生活中留心观察各种机械结构,了解工作原理,存储在大脑中,这样设计产品才能得心应手。有了一定机械知识的存储,才会从中得到灵感,才能有好的创新点子。

  4、每一次团队合作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不仅仅是涉及项目知识的快速学习,而是学习他人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次团队合作,自己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人,通过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只有虚心请教他人,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我很欣赏龚力学长,因为他做事非常有条理性,每天都会规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目的明确,领导能力很强。还有郑金忠英语非常好,常常翻阅英文资料,查找的资料十分全面,我以后也要看看类似英文的材料,毕竟国外机械行业做得比我们好,自己不能局限于中文资料。参加这种比赛,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因为我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做这种比赛,所以玩的时间少,项目的完成进度经常会和学习考试发生冲突,自己必须在短的时间内,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提高了自己办事的效率。

  非常希望学校以后能够多多举行这种比赛,并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大学里工科类学生必须注重实践,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加深我们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8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立项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作品的制作阶段。寒假期间,我们首先通过上网买回了一个现成的电动吸尘黑板擦进行研究,然后拆了里面的涡轮风扇用到我们的作品制作中。然后在寒假期间几次出到大德路去找我们制造作品需要的零件。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作品的制作。首先通过上网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适我们制作作品所需要的零件——滚筒以及塑料小齿轮,这两样零件不多好找,最终我们是看到了玩具车上面的车轮跟里面的齿轮,因为从玩具车上面取下这种在市场上单件少的零件比较划算,不然我们又要花钱去订做,成本就高了。

  买回滚筒以及小齿轮后,我们开始自己设计锥齿轮。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计算并设计了我们需要的齿轮,不过当我们将我们设计好的锥齿轮参数拿到外面叫师傅订做的时候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只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没有什么社会上的设计经验,将我们设计的参数拿去加工的时候,师傅跟我们说那样的参数的小锥齿轮没法加工,模数太小了,机床没法加工。我们问了很多家,终于找到一家能加工我们参数的锥齿轮的商铺,跟老板核查好参数之后,这样就完成了锥齿轮的设计工作。

  齿轮,锥齿轮,滚筒都买了回来之后,又买了传动轴,我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黑板擦外盒了。一开始我们计划用薄铁皮做外盒,用cad完成自己的加工图形,然后去大德路找师傅帮我们加工,我们跟师傅说完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就回去了,一周之后再去领会我们定制的黑板擦外盒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由于我们画的图纸表示得不是很明白,加上给我加工的师傅也不是很专业,外盒拿回来,我们安装上齿轮,轴,锥齿轮,风扇发现很多地方不能配合,还有加工错误的地方。我们遇到了失败,很快我们就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我们发现用图纸比较难说明我们的作品制作细则,然而我们也不能守在师傅身边跟他一起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有很多课程,而且做一个那样的外盒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师傅的时间都比较匆忙。我们想到了首先在学校的塑焊中心首先自己先粗糙得大概作出自己的作品模型,然后再通过模型跟师傅说明我们作品的制作细则。在塑焊中心制作模型的时候,我们可是吃了不少苦,最后在老师的悉心教导跟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我们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完成了外盒的模型制作,我们再一次出到大德路找师傅给我们加工的师傅加工我们的产品。这次有了模型跟师傅讲解,我们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跟师傅说的相当清楚作品制作的细则。果然第二次加工出来的作品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实现了自己作品的制作要求,回来后我们自己将齿轮,轴,锥齿轮,风扇组装上去,经过我们的不断尝试,我们的作品实习我们的设计目的。

  我们将第一次完成的作品交到学院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我们悉心听取了老师的建议,铁制的外盒重量以及外观不好的建议,回来后,我们又考虑了其他的方案。我们想到了用塑料代替铁皮,作为黑板擦的外盒。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改良的方案。我们买回塑料板,然后回到学校的塑焊中心自己完成作品的制作,我们割板,钻孔,焊接,利用*时的空闲以及中午睡觉的时间待在塑焊加工中心争分夺秒制作我们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都一一在老师的指导跟我们的.努力下慢慢解决了。

  经过两周的制作,我们第二次完成了作品的改良,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地完善了。然后我们去了洛阳实习两周,在洛阳的实习中,一次我们参观轴承博物馆,一个精致的小轴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突然想到如果我们将那种小轴承加到我们作品的轴端,我们的作品的噪声跟摩擦问题不就很好的解决了吗?当时真的很开心,询问了老师跟同学,我们也知道了原来在广州也有之类的小轴承买,当时就相当兴奋能早点回到学校。

  一回到学校,我们马上出外面买回了我们需要的小轴承,然后捉紧时间开始了我们的第三次制作。第三次制作,我们遇到了很多失败,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也曾多次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又不断地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紧张的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三次的作品大体的制作。然后我们又设计了黑板擦的专门底座,然后加工了出来,再将所有的零件安装上去,眼看似乎我们的作品完成了,当然兴奋。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我们拿到课室去实验下。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我们最可怕的事情,由于强度不够,传动的力很大,齿轮跟轴发生了滑动。这次可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打击,来得这么突然,严重打击了我们的信心,看着自己花费了半个学期的心血在上面的作品在快要上交作品的关键时刻坏掉,那时候的心情可真的无法承受。作品实验失败,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跟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联系,说明了我们情况,似乎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补救的方法,老师延迟了我们递交比赛作品的时间,我们还是有时间去更正我们的问题。

  收到那个信息的鼓舞,我们又开始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个我们听取了塑汗加工中心老师的意见,采用了ab胶水代替万能胶来连接齿轮与轴的连接,我们经过试验,而且改进了粘贴的方法,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奋战,我们又完成了第四次的作品制作。这次我们可是信心十足了,大家都很有信心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再一次拿去实验。

  然后,失败再一次严重地打击了我们,实验再一次失败,同样的问题,传递了力矩太大,强度不够。那次的失败,我们几乎要面临放弃了,我们两三天心情都相当失落。我看着失败的作品,慢慢研究了下,重新检查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想了挺久都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那段时间离比赛很近了,我们的作品却成了废品,心情非常糟糕。

  我们后来又想了几个方法,都以失败告终,大家心情都低到谷底了。我很细心研究并思考了解决的方法,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力矩太多的解决办法——卸载。我将装轴承的孔扩大,然后再装上轴承,想到就马上行动,经过两三天的努力,我们的第五次作品最终完成,我们再一次以一百分的信心出发教室实验,终于,我们成功了,我们完成了作品,那时候的心情真的无法描述,三个一个字,爽极了。

  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比赛的时间也将近,我们分工完成参赛作品的材料以及作品的最后包装,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上了比赛,提交了我们的作品。

  5月31号,我们在华工进行了答辩,我们充分地向比赛的评委展示了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好评,虽然我们的作品最后没有获得名次,不过正如一个评委跟我们说那样:“你们的作品很有推广价值。”我们的作品完全能让我们引以为傲,我们花了半年的心血完成的作品已经让我们收获了很多,虽然我们的作品还有地方要改进,我们作品遇到的很多加工精度的问题是我们单价生产,比赛经费受限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赛过了,我的最大的心得就是:创新的道路真的很艰难。但是无论道路有多艰难,唯只有我们能始终坚持不懈,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才能在创新这条道路有所作为。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9

  历时两天的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安徽赛区的比赛已经圆满结束了,短短的两天时间,我们收获了很多,也学习到了很多。

  虽然只是仅仅两天的赛程,我们小组的成员已经为之尽心尽力的奋斗了很久,从最初定下课题到最终把实物成功的展出,过程中有喜悦也有艰难,当然也少不了两位指导老师的倾力指教,这一次,我们获得了全省一等奖,并代表安徽省出赛全国大赛,这一荣誉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我们这一次获得的荣誉,是属于我们这个集体的,是对于每一项工作环节的肯定。最初的选题,我们就遇到了很多难题,为了切合这次大赛的主题,我们征求了很多同学以及老师的意见,在市面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将我们的设计融合进去,将产品更加深化,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加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得大众的认可。我们初步设计的是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节能洗衣机,将动力系统整体外移,依靠齿轮传动人力带动洗衣机滚筒主轴转动,后来在多方的讨论和模拟之后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并且在两位指导老师——张老师和姚老师不遗余力的指导下,我们形成了现在这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在制作的过程中,问题也是接踵而至,很多意料中和意料外的情况一直在发生,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将纸上的东西付诸实际,我们请教了系里的很多老师以及车间的师傅们,老师们的经验在这个时候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帮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渡过难关。

  在比赛期间,我们一方面是充满了自信奔赴赛场;另一方面,我们也虚心的参观参观全省其它高校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参赛作品,在全省的高校设计产品的比对中,我们见识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以及极其新颖的想法和思路,也使我们见识到了很多我们自身的不足,虚心请教,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增进了了与来自不同学校的陌生同学们的交流。

  这次比赛归来,我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和启发,首先获奖的喜悦已经是溢于言表,但是我们仍然要冷静做好分析和结尾工作,此次大赛,我们认识到了许多许多其它高校的优秀的学生和作品,我们需要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虚心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将自己,将作品补缺补差,力争做到完美。以后在生活和学习以及在社会上的工作上,我们也会因为此次的比赛,收获到很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道理。所以,此次比赛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学习和成长的结束,这只是一个逗号,引用一句老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0

  通过几周的学习,让我这个非机械专业的学生,对机械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机械创新的种子。课程通过机械创新设计的表达方法、机械创新设计的选题、功能原理创新设计、机构创新设计、结构创新设计、一般创新设计技法、创造力开发和创新失误分析。从选材和内容安排上力图通过向读者介绍创新设计方法和成功的机械创新设计实例,提高读者对参与机械创新设计实践的兴趣和自信心。起初我对机械设计的印象,主要集中在车辆,以及自动化等方面,总觉得机械就是大型机器,工厂里的机床之类的,虽然我是一名男生,但是我对车辆的兴趣并不大,但是我觉得通过这门公选课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我更觉得这是一门艺术,一门创意闪光的地方。机械设计不同于艺术类的工业设计或者视觉创意之类的,机械设计更需要的不单单是我们的创意,思维,想法而是我们实施这个创意,让创意变成现实的过程。不同于空想,我们更需要了解更多的技术支持,更需要更多的各方面的知识来支撑自己。物理,力学,机械,材料….都是必不可少,更加考验我们的综合能力跟综合素质。小到创意的文字表述,大到团队的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机械创新设计,不单单是大型的机械,比如航模啊,汽车啊什么的,更是一些我们身边的小设计。不要小瞧这些小的设计,关键的时刻,小的设计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上课时我们看到的逃生防护网,我觉得就很不错,原理很简单,可实时性很强,而且很有创意,在我们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很感谢机械学院的老师们跟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学习了这门课程,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机械,机械设计的学生来说,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或许将来我并不会成为一名机械方面的工作者,但是机械创新设计这门课程带给我的思路,告诉我的创新精神,我相信,不论将来我从事什么职业,都将是很有用的。

  在一次,感谢这些老师们这几次课上,对我的教导,谢谢。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5)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学习心得体会3篇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学习心得体会1

  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科技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关键变量,是强国梦想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科研精神为坐标,注重人才团队建设,在磨砺“匠能”、涵养“匠品”、凝聚“匠力”中培育好“大国工匠”,让人才荟萃点亮科技创新的璀璨星空,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力量,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磨砺科技创新的“匠能”。水有源而长流不息,木有本而枝干强健。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创新需要创新人才,需要人才创新,人才既是科技发展的领路先锋,也是科技发展的坚实后盾。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科技成果;有本领高强的科研团队,才有高精尖的技术。要在全球技术创新格局中实现技术赶超,就要注重在实践磨砺中培育人才,将人才放置于科研攻关一线,在实践中学知识、理念和方法,构筑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技能功底;在实践中育新机、谋新路、开新局,激荡人才的创新活力。将育才环境与人才的个人成长有机结合,将人才的专业领域与应用领域深度聚合,在科技发展中厚植人才优势,充分释放人才潜能,增强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构筑起本领高强的“尖兵营”。

  涵养精益求精的“匠品”。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与巨大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与探索精神。攻克非常之难需要非常之人,需要下足非常之功,这种绝非寻常的毅力是*科技何以强的精神密码。*科技创新的硕果累累,不仅得益于壮硕发达的人才根系,也得益于强健有力的精神根系。无论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屡败屡试的不懈坚持,还是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终生报国不言苦的无私奉献,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即使身处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即使面对各种“卡脖子”的技术难关,始终坚守情怀、坚持本心、坚定信念。科技人才团队的建设,要注重精神上的建设,培养科技团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迎难而上之“坚”铸就科研事业之“坚”,以自强不息之“心”铸就科技强国之“芯”,不断攀登科技事业高峰。

  凝聚齐心逐梦的“匠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关键在于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扩大人才体量,凝聚起同心筑梦、激流勇进的力量。在引才育才上,要致力于加大科技人才投入,畅通产学研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为人才的培育与发展营造一流的生态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形*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局面,充分涌流人才活力,让科研团队的实力成就科技实力,让科研团队的自信成就民族自信;在人才传承上,要加快构建能够充分激发人才创造力的教育体系与培育机制,给予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学术比拼中揭榜挂帅,在优势互补中增益其能,营造出热爱科学的氛围,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以高质量的人才供给进一步筑牢强国之基。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学习心得体会2

  春光季月,风柔日暖,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从春风在耳,一元复始,到春雨绵绵,雨生百谷,随着谷雨的到来,提醒我们春季即将过去。唯有春耕忙,才有秋满仓。各地人才工作者要候“三鸟”,做好人才“春耕备产”,莫负时光莫负春。

  候鸿雁来,以“握发吐哺,求贤若渴”的姿态招徕人才“济济一堂”。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就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不拘一格引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构建“人才高地”要从识才辩才向寻才挖才延伸拓展。各地既要瞄准“头部”高层次人才,也要盯住组成“躯干”和“四肢”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等其他各类人才;既要广揽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也要挖掘培养一批“怪才”“潜才”。既要重视外地人才,也不能忽视本土人才;既要引进外地“凤凰”,也要盘活本土“卧龙”。古语有言,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要将“大国工匠”“专家智库”“行业明星”“电商精英”“技能大师”等各类人才凝聚在一起,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创新创造大好格局,汇聚成新时代人才引领发展的磅礴力量。

  候鹰化为鸠,以“蔓蔓日茂,芝成灵华”的耐心静候人才“破茧成蝶”。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才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各地要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秉持“十年磨一剑”的良好心态培养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体系、评价体系和使用体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持续投入。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要充分考虑到岗位匹配性和人才发展空间,积极引导人才投身到经济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基层治理最前沿,让人才担重担、经风雨,在磨炼中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淬火成钢,切实把人才的能力素质“量”出来,把人才的潜能“挖”出来,为人才贴身“实用”标签。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各类资源培养、造就人才,将时代元素注入人才成长全过程,让人才与时代同频共振,努力开创“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

  候鸣鸠拂其羽,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导向放手人才“振翅高飞”。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各地要向用人单位充分放权,为人才“松绑”,打开人才“桎梏”,让人才到最适合的地方,扬长避短、以长克短,勿让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坚决杜绝片面追求“即插即用”和只重一时之用、不重长久的短视行为,坚持因事用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要给予人才容错、试错空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充分信任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为人才一展所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加大专家工作站、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台载体建设力度,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协同创新体系和创业*台,提高人才创业创新*台辐射范围,增强区域人才承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聚合效应和协同效应,让“人才百鸟”在新时代广阔天空“展翅翱翔”。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学习心得体会3

  “各级党委和*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这为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提高职业技能是促进*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制造、*创造的重要力量。健全正向激励机制,让更多技术工人安心创业、顺利成才,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关键,也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在技能人才政策和制度方面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培养集聚更多技能人才,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做实精心培育“基本功”。

  相比挖掘和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更为重要和基础。一些单位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拿来主义”倾向,对重视引进人才有余,对本地本单位已有技能人才培养不足,并不利于整个人才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和长远的发展。“精神一变天地宽。”要将塑造“工匠精神”贯穿技能人才培育全程,组织青年人才学习工匠精神有关资料、观看新闻报道和自媒体影像资料,通过交流、研讨、宣讲等方式,统一思想、加深认识,形成崇尚工匠、学习先进、追求一流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主阵地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特色工作站等*台载体建设,为集聚高技能人才、促进成果转化提供*台支撑。

  建强技能锻炼“金刚钻”。

  与其说技能是“学”出来的,不如说“练”出来的。现实中,个别单位训练技能人才时,就是因为存在学用“两张皮”、与市场结合不够、和企业“绝缘”等倾向,导致人才技能提升效率不高、掌握技术滞后甚至难以满足就业要求等问题。技能训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应用性强。要突出实践性要求,聚焦市场需求尤其是企业转型需要,强化企业用人需求导向,在院校、基地培养基础上,健全完善校企合作、名师带徒机制,推动招生招工一体化、入校入企一体化,让技能人才在生产最一线岗位、技术最先进基地观摩学习,通过名师手把手教、高级技能人才现身说法,帮助技能人才现场答疑、排除难题,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加快熟能生巧、经验积累的成长步伐,铺设技能提升“快车道”。

  校正技能考评“坐标系”。

  开展技能评价,必须兼顾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的统一。反之,出现偏废或偏离,就容易出现评价结果不公*、不精准,或评用脱节、考评结果难以执行应用的后果。这就启示我们,要提高考评结果的客观性,也要灵活方式,让考评结果更加公正,同时能够服务于人才技能的继续深造提升和企业的生产转型。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龙头作用,强化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效应,技能高低如何拉上赛场比试一番,打造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业的评用一体模式,既强化赛事本身的激励奖励,将结果作为升学就业、职称认定、薪酬发放等重要参考,努力“竞”出创新力、“赛”出精气神。要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政企合作机制,既坚持*部门单位主导,维护国家统一职业标准的权威性,加强全程监督管理,避考评中出现不正当竞争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也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在加强政策监管和业务指导基础上,适当下放有关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权限,探索完善社会化技能等级评价办法,切实增强技能人才考评的含金量和实用性。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6)

——教育创新学习心得体会3篇

教育创新学习心得体会1

  为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使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增长率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我国的传统教育,不仅没有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反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当代大学生聪明、勤奋、有礼貌、基本只是扎实,但是在动手能力、自主性、创造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我们缺乏创造性型人才,在大学试试创造性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性的培养和提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下,在学生积极的活动下形成、发展的。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改革旧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更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树立创造教育的思想,明确创造性教育的目的,掌握并在教学中运用创造性的原则是成功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前提。

  因此提倡,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为以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变严肃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更新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创新学习心得体会2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

  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新课伊始,我先用有趣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学生分小组选用物品去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汇报测量结果。为什么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物品标准不同)

  我问: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怎么办?(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这时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尺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了解、探究尺的兴趣。

  在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看米尺,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的时候,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好好看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再联系生活实际,教室里找一找,实物上看看,想一想还有大家带来的物品中,哪些物体长1厘米。因为有了上面的表象,所以学生较容易说出,扣子、一角硬币的直径,指甲盖宽度,橡皮厚度,图钉的长……

  在练习时,我让学生由易到难尝试估测:

  (1)小纸条的长度。

  (2)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

  (3)量量小刀有多长。

  (4)蜡笔多长等。并通过交流掌握测量较短物品长度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让学生了解《人身上的“尺子”》时,我想方设法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练习。我这样问(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尺子去量一些东西,假如你没带尺子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啦。这时我因势利导:找找你身上的尺子在哪里?学生们立刻去寻找,经过合作探究,讨论归结出了:手指宽大约1厘米,一拃长大约是12厘米,一步长大约45厘米,一脚长大约11厘米。进而鼓励学生用你身上的尺子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这个时候的学生们兴致很浓,自由合作量上啦,根本不用你去多说什么,你只要稍加点拨即可。同学们用自己身上的尺子量出了以下东西的长度:书桌、凳子、文具盒有几拃长,几拃宽?铅笔、橡皮、彩笔、转笔刀有几个手指宽?

  “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能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抓住学生们正在兴头上这一契机,引导他们拓展向课外延伸——小明家妈妈有一把尺子是断的,但是人家非叫你用这把尺子去量东西,你该怎办?我想,这下子准要把他们难住了。谁曾想,没过几分钟,就有人汇报:老师,用拃量,量量断尺有几拃?别的同学一听,也来啦,把断尺放在书上比比就知道断尺多长呀?这时,我提醒同学们,尺子上不是就有刻度吗?你们的办法好是好,但没有用尺子方便。请大家统一单位都用尺子去量。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么使用断尺?看谁最先能想出办法?谁就是这节的数学大王!同时我还提醒学生可以合作。最后学生终于有说出办法的但是不会读是多少。我温馨提示:如果尺子是断的,可以把物体的最左端对准任意一个刻度,再看它的最右端对准尺子的什么刻度,两个刻度之间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学生明白后即刻投入“战斗”,踊跃汇报。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力是练出来的”通过看一看,记一记,想一想,量一量等多种实践活动的练习,同学们就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了厘米表象。同时培养了学生估测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同时形成了创新技能。

教育创新学习心得体会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

  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新课伊始,我先用有趣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学生分小组选用物品去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汇报测量结果。为什么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物品标准不同)

  我问: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怎么办?(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这时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尺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了解、探究尺的兴趣。

  在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看米尺,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的时候,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好好看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再联系生活实际,教室里找一找,实物上看看,想一想还有大家带来的物品中,哪些物体长1厘米。因为有了上面的表象,所以学生较容易说出,扣子、一角硬币的直径,指甲盖宽度,橡皮厚度,图钉的长……

  在练习时,我让学生由易到难尝试估测

  (1)小纸条的长度

  (2)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

  (3)量量小刀有多长

  (4)蜡笔多长等。并通过交流掌握测量较短物品长度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让学生了解《人身上的“尺子”》时,我想方设法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练习。我这样问(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尺子去量一些东西,假如你没带尺子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啦。这时我因势利导:找找你身上的尺子在哪里?学生们立刻去寻找,经过合作探究,讨论归结出了:手指宽大约1厘米,一拃长大约是12厘米,一步长大约45厘米,一脚长大约11厘米。进而鼓励学生用你身上的尺子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这个时候的学生们兴致很浓,自由合作量上啦,根本不用你去多说什么,你只要稍加点拨即可。同学们用自己身上的尺子量出了以下东西的长度:书桌、凳子、文具盒有几拃长,几拃宽?铅笔、橡皮、彩笔、转笔刀有几个手指宽?

  “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能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抓住学生们正在兴头上这一契机,引导他们拓展向课外延伸——小明家妈妈有一把尺子是断的,但是人家非叫你用这把尺子去量东西,你该怎办?我想,这下子准要把他们难住了。谁曾想,没过几分钟,就有人汇报:老师,用拃量,量量断尺有几拃?别的同学一听,也来啦,把断尺放在书上比比就知道断尺多长呀?这时,我提醒同学们,尺子上不是就有刻度吗?你们的办法好是好,但没有用尺子方便。请大家统一单位都用尺子去量。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么使用断尺?看谁最先能想出办法?谁就是这节的数学大王!同时我还提醒学生可以合作。最后学生终于有说出办法的但是不会读是多少。我温馨提示:如果尺子是断的,可以把物体的最左端对准任意一个刻度,再看它的最右端对准尺子的什么刻度,两个刻度之间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学生明白后即刻投入“战斗”,踊跃汇报。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力是练出来的”通过看一看,记一记,想一想,量一量等多种实践活动的练习,同学们就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了厘米表象。同时培养了学生估测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同时形成了创新技能。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7)

——《读懂幼儿的思维》心得体会3篇

《读懂幼儿的思维》心得体会1

  读书笔记是大家*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愿望,真希望自己能重新回到童年,因为那样我就会知道我的孩子们喜欢什么,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翻开《读懂幼儿的思维》这本书,似乎把我的这些疑问都解开了,婴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掌握环境和征服世界使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区里,从出生起,他们就在积极地适应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总是想努力地弄懂他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它们,建构自己关于周围世界的理论,幼儿自有它们自己的思维,唯有读懂他们的思维,我们才能扩展他们的思维。

  这本书和我们讨论了如何和幼儿一起工作的问题,如何促进3—5岁幼儿的高水*的思维和行为等问题,书中除了运用了一些理论的知识,还用了一些生动的事例,能加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思,并理解幼儿的思维。在第七章中提出了用故事丰富幼儿的思维,书中提到了“儿童早期接触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扩展思维,增长见识,并促进其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幼儿可以从故事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家长、老师和其他早期教育者常常寻找有希望帮助幼儿克服生活中困难和面对时代挑战的书”。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故事本身具有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等特点,成了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故事教学中尝试让幼儿拥有质疑的意识、敢于质疑、学会质疑,能有效地启发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更能体现教学的多元性、个体针对性和发展的多样性。如故事《猴子和水牛》,先给孩子设置一个焦点问题:河对岸有棵桃树,猴子和水牛谁能吃到桃子,为什么?请幼儿分组讨论,教师每组认真倾听,从中了解每位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果只说猴子或水牛能吃到桃子的幼儿,说明其幼儿思维方式表现为“客体中心化”,不能同时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思维过程是“单维扫描”,而未形成“双维扫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获得正确答案,猴子和水牛必须互相帮助才能吃到桃子,幼儿学会了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双维扫描”。再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次语言活动中,当我利用课件,带领幼儿欣赏完一遍故事后,请幼儿针对故事进行提问时,幼儿们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提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小女孩出来卖火柴,却没有人买呢?”“为什么她奶奶死了还会出现呢?”“为什么她死了脸上还露出微笑呢?”“她的爸爸为什么要打她呢?”……一个个精彩的提问,引着大家共同讨论探索,让幼儿们深深地感到小姑娘是那么的可怜、可悲,幼儿们多想伸出自己温暖的小手去帮帮她呀!

  有人说得好,“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孩子的思维充满想象,他们的生活充满神奇,质疑使故事教学魅力无穷。在故事教学中帮孩子播一颗质疑的种子,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带着闪亮跳动的思维火花,和儿童故事真情相约。

《读懂幼儿的思维》心得体会2

  《读懂幼儿的思维》是一本关于幼儿图式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运用的重要着作。贯穿这本着作的重要主题是把幼儿看作有能力的、严肃的学习者与思考者,它引领着我们踏上理解幼儿探索和游戏的意义、发现幼儿的思维、深入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旅程。

  读完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只有读懂幼儿的思维,才能扩展他们的思维。”“如何才能满足群体中个别幼儿的学习需要。”

  一、只有读懂幼儿的思维,才能扩展幼儿的思维。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总是努力地去弄懂他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去理解,建构自己关于周围世界的理论。幼儿自有幼儿的思维,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去读懂幼儿的思维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我们看见了孩子的行为,却看不懂孩子行为的意义。当我们的视线追随孩子的行动,我们也许会在他们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行为中发现某些规律,它们反映的正式幼儿的认知兴趣,体现的正是幼儿理解周围世界的努力。本书提到的图式理论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寻找幼儿自发思维与行为的共性与连续性,即寻找幼儿思维的图式和发展顺序,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和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后,为理解幼儿思维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我们要做的是挑战幼儿的思维并扩展他们的学习。当幼儿表现出特别兴趣时,我们应当为其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富有刺激性的、能以特定的方式扩展他们的思维的经验。

  二、如何才能满足群体中个别幼儿的学习需要。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其学习风格的组成部分。图式理论为幼儿教师解读幼儿的思维和需要提供了一把钥匙。这与我们*时所说的要注重个体差异关注的是同一理念。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决不等于个别儿童教育、精英教育。每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赏识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来对待每一个孩子。

  1.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来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幼儿的个体差异得以充分的表现。在解读幼儿这个环节中,教师不应是被动的,幼儿发生了什么才了解什么。而应是主动的,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来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幼儿的个体差异得以充分地表现。

  2.开展活动时,有意识地通过开放的问题了解幼儿原有经验和水*。

  3.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只有深刻解读幼儿,了解幼儿行为、语言背后的想法和感受,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才能实实在在落实有效的教育行为。

《读懂幼儿的思维》心得体会3

  粗粗翻阅这本书,让我觉得内容理论、难懂,书中并没有绚丽和华美的词语,也没有生动的例子,似乎是一本很理论的教科书。但不知是文中偶尔的句子吸引着我,还是因为简单的例子与我的工作有关,我想去了解幼儿。我逐渐地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内心与之共鸣。

  用心良苦――这是我看完全书对本书的笔者们的感受。

  书中使用了一些有关幼儿交谈、行为、表征和思维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来自于笔者10年来在从教经历中对幼儿所做的观察。笔者用这些案例说明了幼儿的图式的某些特点,证实了他们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改造实践的方法。每一个案例都是笔者精心观察、记录的结果,也做了一次比较深入地思考幼儿的行为和互动的尝试,是深入幼儿内心世界的一次发现之旅。

  回归――这是笔者告诉我们读懂幼儿最简单的方式。

  幼儿的思维是有价值的、珍贵的,幼儿是有能力的思考者和学习者,笔者告诉我们如何尝试回到我们熟知的孩童时代,去进行自己的观察,提升自己对于幼儿思维的思考,思考如何在支持、挑战、拓展幼儿的思维与学习的动态过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幼儿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敏锐的反馈,需要教师思考他们的活动,应答他们的新思想和新经验,而幼儿的这些新思想和新经验来源于教师,来源于教师依据幼儿的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思考给予他们的反馈。这样一种丰富的历程超越了抽象的原则,依靠着高深的知识,凭借着责任心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反馈和应答。

  规则――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幼儿教育体系愈来愈重要。

  如果专业教育工作者想与家长进行合作,就必须制定合作的"规则,这是合作的基础。书中为我们总结了六条规则:1.父母是幼儿主要的教养者;2.一致性、连续性和渐进性;3.机会*等;4.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安排工作;5.尊重;6.从爱意中行驶权利。这些规则有助于我们根据所从事的集体活动与家长和幼儿一起制定我们自己的合作规则。

  继续翻看着,细细品位着,笔者给予我们许多工作的启示,为我们揭示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不要太匆忙,一天一个点滴,一天一个解释,一天一个回想,一天一点思考,相信我们会慢慢地学会去读懂幼儿的思维,直入儿童的内心做个好老师!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8)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3篇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1

  创新是现代社会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然创新思维对我们数学教育专业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这一切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出示小明和爷爷的头像,问:“小明今年13岁,他已经过了13个生日,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是却只过了17个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帮助他吗?”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起来。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知识后,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了“虚拟商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二、抓住心理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所以巧用生活实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较大数量、较小数量、相差数量”三者数量关系的教学,课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身体验购物情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视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造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从疑问开始,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所以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首先应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一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2

  10月24日,市委市*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创新思维心得体会。王健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 “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司法行*革、发展、稳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对于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基层司法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单位各项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司法所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3

  参加了集团总公司举办的青年人才培训,这次培训涉及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创新思维和决策的问题,尤其在创新思维方面,很符合我们企业的管理需求,对于我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方面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提醒和帮助作用,我个人也受益匪浅,结合分公司管理实际,我个人有以下心得: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需要增强观察能力。

  我作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者,对于运作方式和工程施工流程是最熟悉的,如何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善于从工艺流程入手,看一看企业的运作方式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二是要善于从工程施工流程入手,看一看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各施工程序能否达到精准;三是要在整体运作过程中掌握各项环节,检查各环节是否在技术创新、质量控制、成本节约、以及绿色文明化管理方面有缺陷或者存在创新空间。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我个人认识到现阶段建筑市场就如同任南鹏当年经营如家一样,即将接近瓶颈阶段,国内从央企中建、中铁等到地市级建筑企业、私营建筑公司,管理水*差异、技术层次差异、资金差异等造成市场占有比例逐渐失衡。我觉得我们所在的企业应该逐步与国内外大型建筑企业接轨,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应该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在经营管理创新的同时扩大企业影响力,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分一杯羹。

  二、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我们单位目前的管理模式比较死板,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主要领导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进行决策,导致员工个人思想僵硬化,如同操作机械一样,最终导致企业管理的整体僵化。苏源泉教授所讲的“不去管理”、“群策群力”、以及“高效沟通”是目前我们企业所最需要突破的。

  我认为,所谓的“不去管理”,应该是要让企业领导学会组织企业内在、外在的所有相关资源,并不是单纯的直接、集中地参与到实际管理操作当中,而是要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激励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做出贡献;“群策群力”应该是要将领导的.个人决策权转变为采纳权,把日常经营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逐一开会研讨,让所有参与人员发散性思维,群体决策后形成最终采纳意见,这样不仅会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可以增强员工的个人归属感,使其乐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献策;“高效沟通”是我们企业领导目前急需突破的难点,由于我们建筑行业分散性的特点,致使企业内部沟通不尽理想。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我经常深入施工项目,了解项目进展的同时与员工个人进行沟通,但通过今天的讲座,我才意识到我个人以及企业管理层并未与员工之间实现“高效沟通”,应当在经营管理的同时,降低姿态倾听员工提出的个人问题、对企业的建议和心声,而后及时付诸行动,形成长效。目前,我们正在新项目进行管理、决策、沟通等方面的试点,期望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感谢集团总公司领导举办的这次培训,并感谢苏教授的辛苦准备与讲座,让我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又拓展了新的视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攒了新的管理方式,希望集团总公司以后多举办这样的培训,同时我们也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为集团的繁荣发展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扩展9)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菁选3篇)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1

  数学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载体,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进人们进行新创新。数学教学中,要将创新思维寓于其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任何思维,不管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时机。

  凭直觉我们可能从问题的结构中去寻求规律性,但这显然是知识经验所产生的负迁移。这种思维定式的干扰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而深刻的观察、细致的分析,克服了这种思维弊端,形成自己有创见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题中所显示的规律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突破这种定式的干扰,最终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lgtg450=0这个关键点,从而能迅速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提高学生的创兴趣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举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搞到桃子”,问题是学生想知识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学地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点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教师在讲授课时须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对问题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是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四、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学生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以更到达预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提示探索和认识求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和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及经验技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他们自己不断地观察、想象、探索,才能有所提高,教师在培养创新思维时应注意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创设探索、创新的情境,让他们在探索创新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2

  一、以教研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明确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教育部提出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师本身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而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这种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型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教研探讨中,有些教师一提创新思维,想到的就是让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这些活动虽然确实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有些脱离数学教材。笔者认为,通过挖掘数学教材,将时代潮流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与课堂进行结合,也算是一种创新。数学教师需要的就是这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教学法。

  二、营造创新思维环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传道、授业、解惑,偶尔提出个问题,点明学生回答,而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整个课堂的节奏和推进完全有教师一个人把控,学生只需要听讲,按教师的要求做即可。这样的被动听课模式,课堂容易死气沉沉,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课堂教学也不容易出效率。在数学交流研讨中,笔者和几个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就某一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突出自己的课堂参与者地位。再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某个小节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讲台让给学生,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授课,其他学生向其提问题。在这一交互过程中,扮演教师的学生能发现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双方学生也能在观点碰撞中擦出火花,迸出灵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定式思维、思维僵化、守成不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如质疑同桌提出的解题思路、某问题的答案、质疑教师的讲课内容,甚至质疑数学教材这一“权威”。在质疑之后,便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和碰撞。通过质疑,逐渐打破常规,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检验自己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为了让学生敢于质疑,笔者和其他数学教师研究决定,在课堂教学或者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质疑。只要学生迈出了质疑的第一步,以后的路就“顺”了。

  四、培养创新兴趣,为思维形成提供动力

  如果说质疑是打开创新思维的阀门的话,那创新兴趣的培养就是动力支撑。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的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容易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些“三分钟热度”,喜欢的事情过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还要保持住这个兴趣。在研讨中,笔者总结出几个数学教师常用的“小妙招”。

  首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先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失败的滋味,而后再创造条件,让学生享受成功,这时的成功无疑更有意义,更能让学生激动和珍视。如针对不同基础和水*的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图形设计大赛、数字福尔摩斯等,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在发扬个性和创新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又或者,利用初中几何知识的各种变换和奥妙,让学生创新联想,将不同的图形和线条组成各种新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几何的创造之美。当然,在创造中,数学教师更可以结合生活,融入生活中的图形元素,将学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体会生活中的成功和快乐,培养生活中的创新兴趣和精神。当然,笔者认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也不能一下将目标定得太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原地站着够不到;踮踮脚,跳一跳,努努力就能够得到”。这样,学生不至于因为过于简单而失去创新的兴趣,也不会因为难度过高而没有信息。经过自己努力达成的创新,极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大兴趣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份子,借鉴和学习之前优秀数学教师的宝贵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探索,探究出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教学方法,为家长、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且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3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

  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还有的学生得到在初中将要学习的角:210°=180°+30°、240°=180°+60°、270°=180°+90°、225°=180°+45°等。甚至还有的学生与同桌合作,利用三角板找到了更多新的角。实际操作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能使学生从摸一摸、看一看、动一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在求异中进行创新

  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寻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首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发问。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应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训练,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360千米,需要几小时?”看似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师“看谁的解题方法多”一句话激发下,学生思维非常积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思考:360÷(120÷3);3×(360÷120);120:3=360:X。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发散训练,将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1、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励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了不到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2、重视多向交流,在多向互动中激活创新思维

  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从课堂教学改革上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时,首先用电脑显示了“小熊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65—23,然后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想出了65—3=62,62—20=42;有的学生用5—3=2,60—20=40,40+2=42;还有的学生大胆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学42—28,因为是退位减法,难度增大了,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让学生摆小棒,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有的学生模仿前面竖式的做法,有的学生在摆小棒中受到启发,用30—28=2,2+12=14;有的用12—8=4,30—20=10,4+10=14。关键处让学生讨论,难点处让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质疑。两次有层次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趣、有力。这样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教学的惊讶和发现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创新思维 学习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3篇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1 思维创新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