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时间:2022-05-20 15:4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5篇

【篇1】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关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打造“田园松阳”升级版急需攻克的难题。根据“民情地图”大调研要求,我们以**村为样本,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以此一窥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并就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调研发现,近年来**村遵循“强村富民”治村理念,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不断提高。查阅账簿发现,**村2014年村集体经济总量只有3.48万元,到2017年村集体经济总量已达35.06万元,实现了十倍增长。

(二)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来源于上级补助资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零。2015年,通过山林发包,实现了经营性收入“破零”。此后,经营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见表1-1)

**村2014年-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

 

总收入

经营性收入

补助

 

经营收入

发包及上交

投资

2014年

34780

0

0

0

33518

2015年

44053

347

8900

0

27992

2016年

60384

300

1100

0

52000

2017年

350554

103487

0

0

233394

2018年

318632

31926

46770

0

232956

表1-1(2018年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9月30日)

(三)资产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开展集体资源优化提升,提高资源附加值。如新建农民安置小区、幼儿园,为村庄发展集聚了人口;
抚育山林、修缮办公场所,提高了村集体资产租赁标准;
开展自来水提升工程,为周边学校、卫生院等单位提供饮用水,增加了水费收入等。(见图1-1)

图1-1

二、**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思想固化,引领能力不足。走访座谈发现,干部队伍中还存在思想不解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些村干部认为只有项目建设和民生服务是本职工作,经济发展不属于分内之事;
有些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自己没能力、没精力、没财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怕搞不好要担责任,失去村民信任;
有些干部缺少担当精神,认为搞经济风险太大,一不小心还要被举报、被信访,不敢干。

(二)增收渠道狭窄,缺少稳定收入。近年来,**村经营性收入渠道有所拓宽,但有些是不可持续的一次性收入,而发包收入是今后10年的山林租金,稳定的可持续收入只有水费和办公楼租金2万余元。总的来看,经营性收入渠道还比较单一,且缺少长期稳定性,保障能力不足。

(三)人才流失严重,发展后劲缺乏。**村有户籍人口1292人,常住人口只有700余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经商,本土人才流失严重。村经济合作社中既缺乏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型人才,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如大棚蔬菜基地建成后,由于缺乏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上又依靠外力支持,仅运行一年后便难以为继。

三、**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

(一)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提高组织引领力。进一步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把在外发展较好的创业能人、农村实用人才和产业带头人等选进村干部队伍。强化考核导向,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考核村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干部队伍的组织引领力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

(二)盘活资产资源潜力,提高经营性收入水平。通过垦造土地、整村搬迁、建设公寓等方式,实现土地经营“腾笼换鸟”,实现效益增长;
流转闲置房屋与田地,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或与工商资本合作,唤醒“沉睡资源”;
转变单纯的山林田地和集体物业出租方式,以“作价入股”“入股分红+保底租金”等方式投资生态农业、光伏发电、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增加村集体分红收入。

(三)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培育产业发展领头人。积极搭建平台,为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和大力保障。立足山区实际,把产业振兴作为关键来抓,努力引回产业发展领军人物,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生态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业精品化,使生态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点。如对标我县建设“中医药”复兴地的发展目标,大力培育中草药种植人才,盘活200亩蔬菜大棚资源。

【篇2】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飞龙镇五家岩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五家岩村位于飞龙镇西部,距场镇3公里,幅员1.9平方公里,耕地886.4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72户,1132人。全村属方山浅丘地形地貌,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盛产玉米、蔬菜、花生、水稻、小麦、红薯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全村标准村级公路达8.1公里,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150亩,重点发展生态素菜基地42亩,优质苗圃基地108亩。全村共有4个规模化的专业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该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

二、发展思路

(一)盘活村集体资产。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等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招标承包等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用村上剩余劳动力,帮助农户建立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塑造品牌,最终实现规模效益。

(三)发展乡村旅游公司。利用飞龙—白坪新农村示范区的有利地势,依托梅托村的农业产业资源,成立乡村旅游公司,吸引周边人群来此旅游。

三、发展目标

2017年,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四、具体做法

(一)盘活村闲置资产。利用1社、2社、5社堰塘出租,预计收益2万元。

(二)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借鉴五家岩村光伏发电项目,将贫困村产业发展周转金30万元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站一个,预计年收入5万元以上。

(三)发展现代农业。依托玫瑰庄园,成立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劳务输出和村集体土地入股的方式,实现利润分红,预计收入10万元。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村200亩蔬菜大棚,鼓励本村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项目,预计收入8万元。

白坪乡高洞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高洞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白坪乡高洞村距白坪场镇1公里,国道350线过境,临遂广高速飞龙出口。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91户,1292人,其中党员3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545亩,属浅丘地貌,是国家级甜橙科级示范园所在地,建甜橙基地650亩、蔬菜基地300亩、花卉苗木基地500余亩。

坚持“四化合一、四态推进”的发展理念,依托甜橙产业,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橙海阳光景区。目前,建有“桔子红了”、“花儿开了”乡村酒店和柑桔博览园、甜橙体验园、甜橙广场、甜橙长廊、甜橙商业街、农耕博物馆、白鹭湿地公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及设施,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和“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二、发展目标

2017年,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三、发展思路

高洞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主要采取“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的发展思路。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规划下,在武胜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牵头下,白坪乡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首先,高洞村作为农业园区主战场,具有较好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力量优势。目前,高洞村80%的土地已流转给业主经营,大量农村劳力闲置。村集体以闲置劳动力为基础、以政策支持为契机,成立劳务公司,统一组织赋闲农民,为农业业主提供除草杀虫、为旅游区提供清扫保洁、为乡村酒店提供劳务派遣等服务,通过服务创造价值,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其次,高洞村乡村旅游借助旅游产业发展东风,利用闲置劳动力,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经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四、工作措施

(一)发展现代农业。以前,高洞村大多数农民的农业产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存在规模小、效率低、品质不高等问题,原有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针对问题,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思考、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市场,统一组织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将承包地向种植能手或种植大户流转。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1100余亩,以种植甜橙、葡萄、花卉为主,尤其是发展甜橙产业650亩,已达盛产期,亩产甜橙4000斤,年产值1000余万元。高洞村抓住时机成立甜橙专业合作社,把本村果农和业主的甜橙统一回收,经过合作社分类分级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武胜脐橙”品牌,合作社挣取中间差价,村委会按2%的比例提取村集体经济,仅此一项可为村集体年创收20万元。

(二)发展民宿经济。全村有农家乐12家、民俗客栈23家,具备较好基础实力,但都是各自经营,不能接待大型的旅游团体。为解决这一现状,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对农家乐和民俗客栈进行集体投资入股,村集体参与业主经营,整合打造区域内民宿经济特色品牌,提升民宿经济发展实力,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一个集吃、住、玩一体的乡村旅游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接待,按5%的比例实行股份分红,预计今年增加集体收入15万余元。

(三)盘活公共资源。在农业园区管委会的统筹安排下,按照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对本村所辖213个停车位和31个摊位进行收回,由村集体自行管理,计划采取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经营,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

(四)发展柑桔产业。充分利用村上的闲置地发展晚熟柑桔沃柑品种30亩,采取以土地入股分红,由村上出土地、技术员统一管理的方式,按照6:4的股份分成比例进行收益分配,预计此项可增加集体收入18万元。

白坪乡白坪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白坪村实际,特制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白坪村位于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是《红岩》小说作者之一杨益言的故乡,有广安全国新时期党性教育特色基地现场教学点、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武胜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全村辖12个社,537户、1836人,耕地面积1000亩,发展甜橙产业820亩、鸡场1个、养牛场1个,有水库2个、塘堰17口、公路3.7公里、便民路15公里。

二、发展目标

2017年,规划以发展乡村客栈、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整合旅游资源收取服务费、管理费等项目为辅,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以上。

三、发展措施

(一)发展乡村客栈。随着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有的客栈资源和服务能力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计划依托红梅新村空置房屋和旅游大道两边民房,采取村集体自办、引进业主创办和鼓励群众创办的方式,大力发展民俗客栈。客栈按照“生态自然、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干净卫生”的建设标准,打造优美院落、温馨客房、生态特色菜肴等,让游客吃得高兴、住得舒服、游得愉快、留得住心,不断扩大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预计每月接待游客200人以上,以200元/人/天的消费标准,按每年对业主和群众创办的客栈收取2%的集体服务管理费,则年村集体服务增收可达2万元以上;
同时,村集体自办实体经济年经营收入可达6万以上。

(二)发展现代农业。目前,白坪村共流转土地800余亩种植甜橙,按盛产期计算,可亩产甜橙4000余斤,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村委会计划成立甜橙专业合作社,把本村果农和业主的甜橙统一回收,再经过专业合作社统一初加工、包装,打造甜橙品牌,使本村的甜橙质量和品牌得到进一步提高。专业合作社挣取中间差价,其中,村委会抽取2%的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此项收入达20万元以上。

(三)发展乡村旅游。计划依托富强水库、素质教育基地等优势资源,引进上海中传九院联合开发旅游资源,以富强水库为发展中心,水库临近的农民以土地入股,发展水上乐园、四季花海、体育设施、水上漂流、农家乐等项目。村上以服务方式联合经营,收取5%的管理费作为集体收入。

(四)收取服务管理费。对红梅新村、素质教育基地等区域的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按3元/辆标准收费自营或承包外租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统一登记管理村民劳动力,统筹安排,由村上统一调动劳动力,为业主提供劳务服务,按管理费2%抽成作为村集体收入。通过有偿服务可为集体创收2万元。

飞龙镇卢山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为有效提升卢山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结合卢山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卢山村位于飞龙镇南面,距场镇2.5公里,旅游大道、遂广高速穿境而过,有村级公路23公里,其中油化路5公里、硬化路18公里,已形成网状道路交通格局。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748户,2311人,其中劳动力1237人,外出务工人员783人,共产党员42人,贫困党员10人。全村耕地面积1208亩,其中田775亩,土433亩。卢山村在全镇率先开展土地流转和新村建设、产业调整、乡村旅游度假区打造。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主要用于发展甜橙、花卉等产业;
作为第一批启动建设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已建成张家院子新村点,入住108户群众,配套完善相关旅游、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引进业主开办农家乐6家、乡村客栈8家。2016年,全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万元。

二、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源,努力增加有效投入,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确保到2017年底,卢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推进“能人”治村。发挥“能人”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双带”作用,结合村“两委”换届,重点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培养优秀人员担任村“两委”干部,将原村支部书记李斌文聘为卢山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专门负责管理旅游公司,发展村集体经济。

(二)盘活集体资产。对所有集体现有土地、办公用房、广场、停车场等存量资产资源进行清理登记,并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盘活开发。将23亩集体土地出租,每年收入1.9万元;
将集体所有空余办公用房出租,年收入0.7万元;
滨水广场出租年收入0.7万元;
停车场出租年收入0.45万元;
小竹屋出租年收入0.15万元。总共年收入3.9万元。

(三)实体运行旅游公司。一是发展甜橙产业。规范管理现有的甜橙产业,与企业签订股份合作协议,采取“企业+农户+公司”的三方共赢共管的模式,采取6:3:1的利益分配方式,预计年收入2万元。二是发展服务业。发展劳务中介服务,为政府、企业、种养大户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外包、劳务中介、农业生产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成立卢山村工程队,承建能力范围内的工程。两项合计年收入约5万元。三是发展物业经济。为新村点村民、外来投资业主等提供安全保卫、卫生保洁、维修管护等物业服务,从中获取收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年收入为0.5万元。此项预计收入7.5万元。

(四)发展乡村旅游。一是在竹丝画帘上做文章,研发适合大众群体的商品,增加销售额,利润分红预计收入10万元。二是在原老活动室创办村集体所有的农家乐,预计收入10万元。三是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包装,打响卢山旅游这张名片,做好宣传,与业主签订版权协议,预计年收入2万元。四是将运动中心21亩国有土地以入股的形式与业主共同建设游乐场,预计年利润分红17万元。此项预计年收入39万元。

三溪镇观音桥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观音桥村位于三溪镇东南,属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范畴,交通便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全村辖10个社,现有人口369户、1161人。近年来,全村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抓住现代农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围绕“富民强村、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思路,全村上下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走在了全县前列。2016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6.5万元,全村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相关经营者达380余人、人均增收5300元。

二、发展现状

(一)村集体资产、资源现状。观音桥村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发展原则,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种植蓝莓、甜橙、甘蓝等果蔬1300余亩。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观音桥新村聚居点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7655平方米,43户新村住户全部入住。建设朝门影视基地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分为十里垂钓长廊、民清一条街、观光采摘体验园、民国风情大院 4个板块。打造的民国风情大院是迄今为止武胜县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清建筑,有住户48户,占地面积29000平方米,开设有餐饮、茶房、住宿、民国民俗展厅等,具备一定游客接待能力。根据规划,朝门影视基地继续打造“民间五坊”(油坊、米坊、面坊、绣坊、酒坊),并引进剧组拍摄影视剧,全面建成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4万人次以上,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二)村级财务管理情况。按照“村帐乡做”的管理模式,实行村级财务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确保公开、透明。

三、发展目标

2017年,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四、发展规划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升级旅游大道两侧的绿化亮化,进一步完善观音桥新村的配套设施,同时,加快通社公路和便民路的建设。

(二)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大业主引进力度,发展旅游型农业,打造复合式农业,带动旅游和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开发朝门影视基地,完善旅游设施,加快推进民清一条街、千米垂钓长廊和朝门影视基地四个板块建设。

(四)积极发展康养产业。计划开发观音桥村康养产业,充分利用观音桥村小学闲置房舍,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便利的交通等为依托,发挥区位优势,培育康养产业。

(五)开设民俗客栈。依托朝门影视基地,开办民俗客栈,打造朝门吃住游一条龙,拉动休闲旅游发展。

五、科学管理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真正使集体资产“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保值增值。利用好村公告栏,坚持政务、财务和村务公开制度,接受村民的监督,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三溪镇桐子岩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根基,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加快桐子岩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结合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桐子岩村位三溪镇东南方,与飞龙镇、白坪乡接壤,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380户,1320人,劳动力681人,外出劳动力530人,耕地总面积1900余亩,流转土地1330余亩,村域有水泥路、柏油路6公里,便民路2.5公里,中小型堰塘6口。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桐子岩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向“新型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靠拢,在农村现代化的道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晚熟柑橘基地、柠檬基地。坚持以“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成片发展,生态高效”的理念发展生产。通过土地流转,成功流转土地1330亩,种植柑橘、柠檬7.3万株,修建管理服务站1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超市”模式,全年可产柑橘、柠檬数千吨,进一步增加土地“含金量”,村集体经济增收明显。

(二)彩色水稻观光区。科学规划农田近200亩,积极引进彩色水稻品种,以村两委为龙头,集体投资,56户群众共同经营,既从水稻收获中获利,又从彩稻观光中牟利,更一步延伸特色彩稻农家乐模式。

三、发展目标

2017年,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四、发展思路

结合实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模式。

(一)成立桐子岩劳动力公司。“企业需要劳动力,群众拥有劳动力”这是一个典型的市场性问题。在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群众能做什么的基础上,筹备成立桐子岩村劳务公司,对周边劳动力进行逐一登记、建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力,化解企业招工难、管理更难的问题,逐步形成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共同获利的新模式。

(二)建造甜橙农庄。继续打造休闲旅游胜地,利用桐子岩村的区域优势,紧跟飞龙—白坪的发展步伐,走出桐子岩村旅游特色发展路线。拟在桐子岩村新建占地近10亩的甜橙农庄,经营范围主要为吃、住、骑行、垂钓等娱乐项目,特别打造“观星坝”,采购数辆房车、露营帐篷。农庄采用村两委控股,群众入股的形式,预计总投资50万元,日可接待游客2000人,年总收入达60万元。桐子岩农庄的建成必将成为武胜县乡村旅游的突破点,三溪镇将与飞龙、白坪形成全新的旅游“铁三角”。

(三)领办桐子岩合作社。结合村晚熟柑橘种植业主成功经验,村两委自办合作社种植晚熟柑橘50余亩,由村两委牵头出经费,群众出土出地,本村劳动力公司解决用工问题。预计前三年共投入资金20万元,后每年可达效益15万元。为了让全村人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柑橘种植的劳务计划交由本村经济水平差的农户,用工期为1年制,实行“产量奖金”奖励制度,拉近村域贫富差距,更好地推动全村经济发展。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村集体“三资”及财务管理。加强对村级“三资”的清理、登记、管理,建立“三资”台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由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村务监督小组会评议,做到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正常开展民主理财活动,规范村级集体财务“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的工作流程,按照规范化要求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桐子岩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进展顺利,经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确定了桐子岩党支部书记刘光文任组长,其他两委成员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大宣传引导。利用各种方式,加大集体经济发展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积极推介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作法,以点带面,示范驱动,以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鸣钟乡大石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精准扶贫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更好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提高村民收入,鸣钟乡大石村根据近年来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村两委班子分析研究,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大石村地处鸣钟乡东北部,距县城5公里,属丘陵地形,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村共辖8个村民小组,农户352户,人口1185人,人均耕地1.1亩,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16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7户,五保户11人,新农合参保人数为1058人,学龄儿童失学率为0。农户收入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农民增收困难。

二、发展条件

1.鸣钟乡大石村距离县城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十分适合土地流转。

2.大石村村民勤劳朴实,有强烈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高涨。

3.大石村“两委”班子人员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善于谋大事,敢于谋大事,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三、发展目标

2017年,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四、发展思路

(一)发展原则。坚持以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注重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
注重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
注重突出特色,做优品牌;
注重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二)发展途径。

1.为环艺石材厂等村域企业提供中介服务,主要介绍务工人员,清运垃圾人员等,既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也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万元。

2.由村集体牵头整合土地资源,积极引进业主,流转4社、5社、6社、8社土地共350亩,实现增收10万元。

3.合理用好产业扶持基金,入股大石村桃苑养老山庄,扩大规模,2017年股金分红预计收益12万元。

4.利用产业周转金成立村农业合作社,收购甜橙、葡萄、蜜柚等水果,利用省民主党派结对帮扶大石村的优势,在成都等地销售,实现村集体收益8万元。

五、保障措施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要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村领导班子务必切实承担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责任,集中精力,精心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二是要完善大石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村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万善镇羊城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经济基础。为更好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提高村民收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羊城村位于万善镇西部,毗邻万善镇场镇,国道212、350线绕村而过,兰渝铁路武胜站依村而建,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全村共有9个社548户,总人口1719人(其中党员47人),劳动力人口912人,在家人口700人左右,主要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全村原有耕地面积770亩,因火车站区建设已征地110亩,下步拟征地100多亩,能用于经济发展的土地仅500亩左右。

该村因耕地面积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从单一从事农业种植生产发展成以劳动力转移为主、种养业为辅。目前全村仅有一户养羊大户,规模仅100多只,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左右。全村无村集体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发展目标

立足村情实际,采取镇园扶持、村企共建的方式,整合资源,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全力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力争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实现村人均集体经济收入174元以上。

三、发展途径

针对该村处于物流园区规划区及征地拆迁区域、临近火车站区、可用耕地土地面积少等特点,由村出资20万元(由镇借资)、国善公司出资30万元共同注册成立公司,整合镇、村、园区等可经营资产,通过经营产生收益并按股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具体经营内容如下:

(一)客运站区管理收益。

1.站区停车场管理收益。火车站停车场已设置191个停车位,按照每天120人次、每次收取3元的停车费计算,全年可收取停车费131400元,羊城村按股分红52560元。

2.商业广告收入。合理规划站前广场、羊城大道、通站大道、站前大道等处的广告位放置,对广告经营权进行公开招租并产生效益。预计此项目可实现年收益10万元,羊城村按股分红4万元。

3.广场经营管理。按规划建设站区广场特色一条街,采取自行经营或引租的方式,此项预计可增加公司收入12万元,羊城村按股分红4.8万元。

4.环境卫生服务。由合资公司独立营运或对外发包,对广场站区环卫整治工作进行管理,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能为本村村民创造就业岗位。根据目前环卫支出现状,该项目可增加收益约20万元,羊城村按股分红约8万元。

(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羊城村安置小区目前有12个门市(共546平方米)、3904平方米经营房,合资公司利用镇政府和物流园区打造商业街的有利条件进行招租。按照每年80元/平方米的价格计算,预计成功出租2500平方米,合资公司每年可收益20万元,羊城村按股分红8万元。

(三)土地流转经营收益。

1.弃土场的管理。羊城村已流转20亩土地用于火车站区建设弃土堆积,由园区出资交由集体经济管理,按照每年1450元/亩的价格支付土地租金给农户,年收益约1.5万元。

2.流转土地管理服务。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规划,羊城村今年还将流转300亩土地用于发展晚熟柑橘,按照每年30元/亩的标准收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并入股,从第四年起从业主处按每亩100元标准获取收益。

3.柑橘产业发展。与业主合作成立晚熟柑橘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的晚熟柑橘基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推销产品,柑橘的销售可增加大量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专业合作社也可向其他业主收取一定的管理服务费。

四、保障措施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村“两委”必须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村两级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保持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高压态势,各相关站、所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二是严格执行票据管理制度。村集体在收取各种款项时,必须使用专用收款收据,收据由镇财政所统一管理,村会计根据需要领取。收入一经发生,必须在3日内上缴镇财政所,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准坐收坐支,不准公款私存,不准白条抵库,不准私设小金库。

三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组织以招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农业及农村各项扶贫惠农政策。鼓励发展新兴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不断健全集体经济财政管理制度,确保收入依法、合理。坚决制止对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乱收费、乱摊牌、乱罚款行为,切实增强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活力。

宝箴塞镇方家沟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快方家沟村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层组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结合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方家沟村位于四川省武胜县宝箴塞镇,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1100亩,村内有全国罕有、蜀中一绝的军事要塞宝箴塞。村两委一班人充分发挥世界级古堡座落本村的区位、资源优势,确定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狠抓旅游、蔬菜两大产业建设的发展思路。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助农致富增收,组织成立了“蔬菜协会”、“旅游协会”。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7年底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彻底改变我村集体经济空白面貌。

三、发展思路

结合我村实际,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模式。?

(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依托土地平整及土地综合治理等优势,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增加村集体收入。推进土地综合整理,经整治的新增耕地,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确权到原集体经济组织。

(二)规范集体资源利用。对村集体林场、水面、耕地和未利用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通过自主经营或者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荒坡、荒滩、荒水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空闲地,发展种养殖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

(三)依托宝箴塞核心景区优势,承揽景区服务外包,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方家沟村是宝箴古塞、段家大院等国保文物的所在地,参与景区的经营管理、承揽景区停车场收费以及绿化、锄草等劳务。对村集体所有的老村部、公共设施和场地等集体资产,通过承包、租赁、联营、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将各级财政对村投入资金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对这些新增资产加以利用,形成一定收入。

(四)领办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推动土地多种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优质葡萄种植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成立劳务输出公司,与用人用工企业衔接,对口介绍所需工种,并对本区域内的村民进行登记造册,确保用人单位招聘到所需人才,村集体从中赚取劳务中介费,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方家沟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由方家沟村支部书记刘洪鑫任组长、村主任李治营任副组长,其他两委成员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宣传引导。利用各种方式,加大集体经济发展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积极推介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作法,以点带面,示范驱动,以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抓好结对帮扶。积极向上争取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单位、选派干部单位的优势,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集体经济的开发。

烈面镇高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高峰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根据武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武胜府办发﹝2016﹞43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高峰村位于烈面镇西关库区,东临嘉陵江,与南充市嘉陵区土门乡隔江相望,南、西、北与烈面镇白云村、楼房沟村、二龙宝村接壤,幅员面积2.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2.5亩,退耕还林面积1250亩。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515户1744人。2016年,高峰村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利用500亩血橙基地间种土豆、花生、蔬菜等,通过提供种子、化肥以及购销产品与农户进行收益分成,当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获得“零”的突破。

二、资源条件

2015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在各级的大力帮扶下,高峰村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显着变化,初步实现了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发展大提升、生态旅游大发展,群众收入大幅增长。一是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已硬化村级公路12.8公里,修建便民路10.6公里,基本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从过去的偏远落后村蜕变为交通便捷村。二是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已开展国土整治4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33亩,维修整治山坪塘5口,新建蓄水池6口,修建生产便道8公里。三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村森林覆盖率已达60%。嘉陵江流经该村,岸线里程达3公里,岸滩资源优良,渔业资源丰富。四是四大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全村高标准大规模种植血橙500亩,长势良好;
目前正在建设武胜太极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东西关钓鱼城,发展渔业养殖和休闲垂钓产业,预计今年5月基本建成;
全村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土地流转,规模种植莲藕120亩;
加强现有300亩胡桃林管护,巩固发展胡桃产业。五是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两委换届后,村三职干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进一步改善,组织领导能力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愿望强烈。

三、指导思想

围绕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两大核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多措并举,不断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增幅提速、质量提高。

四、目标任务

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五、发展措施

(一)发展路径。一是发展渔业养殖和休闲垂钓产业。发挥高峰村濒临武胜县嘉陵江太极湖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富民强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武胜太极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东西关钓鱼城项目建设,以建设“川渝一流、西南领先”的钓鱼城基地为目标,打造集垂钓、休闲、游乐、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风景区。二是发展血橙产业。切实加强500亩血橙管护,目前长势良好,可实现2018年投产见效。三是发展莲藕产业。以钓鱼城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莲藕产业,目前已集中种植莲藕120亩。

(二)主要措施。一是培植特色支柱产业。结合村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钓鱼城和血橙两大特色支柱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创建“支部+协会”等各种服务体系,在种养业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由村级组织牵头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盘活村级集体土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整理平整闲置土地,积极引入业主或大户,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四是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保持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以外,大力打造集垂钓、采摘、休闲为一体的农业模式,积极构建网络销售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以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预期收益。将政府投入适当比例作为村集体投入,与农户土地合股经营,经营收益按股权分红,实现集体经济收入。预计2017年高峰村渔业养殖和休闲垂钓产业可实现收入300万元,村集体收入按8%计算可实现24万元,莲藕产业可实现收入100万元,村集体收入按5%计算可实现5万元,其他村集体收入可实现1万元,2017年村集体收入可达到30万元。2018年血橙产业投产见效后,可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镇财政所、农业办、高峰村第一书记及三职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政策指导和具体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建立扶持高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促进集体经济项目落地见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在外能人资金、项目、信息等优势,积极发动能人回乡办企业,为村集体创造收入。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村民监督制度,建立完善民主决策程序、经营分配机制等,促进高峰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3】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村位于****镇西北部,海拔500-850米,属典型的山地气候,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人,下设*个村民小组。现有建卡贫困户29户,90人;低保户35户,48人;特困供养46人;残疾人54人。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主营收入预计达到约145万元(6月底),其中劳务公司承接人行便道工程104万元,****果专业合作实现收入40.9万元,实现利润约10.28万元,其中劳务公司约10万元,专业合作0.28万元。

  一、强化领导促进增收,凝聚村社发展合力。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中心任务来抓,每年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支两班子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商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三抓”工作法,采取“书记+村干部+公益岗位”的分组模式,年初交任务,年底看成效,在全村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公开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支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村监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管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年年有发展。

  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有效破解增收难题

  ********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的村之一,其性质为村集体体独资。****是一个纯农业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由于城镇化的推进,部份良田熟土荒芜无人耕种,加之土地流转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按3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流转土地25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发展高山优质水稻130亩、油菜170亩、高粱120亩。利用种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创建了扶贫车间一个,已获区人社和区农委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生产。

  三、增强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建卡贫困户29户,共90人,为了明确利益分配方案。

  (一)千秋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即采用“1+2+3+4”分配方式:

  “1”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2”对建卡贫困户给予总利润20%的补助,均摊到建卡贫困户人头进行发放,此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稳定脱贫的农户不再参与分配。

  “3”对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即村支两委5人,公益岗位3人,本土人才1人共计9人)给予总利润30%的补助劳务补偿费,但实行最高限额,即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最高不超过5万元。

  “4”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储备金,属全体村民所有。

  (二)****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区农委为每户贫困户投资1000元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每户贫困户签订利益分配合同,每年分配利润150元,连续分配4年。今年预计在10月左右进行利润分配。

  岗底村位于镇政府北部,属于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252户1052人,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地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6亩,人均耕地2.94亩,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村三委班子健全,共有8人,党员28人。截至目前,未脱贫9户20人,分散供养特困户4户5人,低保贫困户5户15人。

  如今全县退出贫困序列,我村作为仅留的全县4个贫困村之一,村三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殚精竭虑想办法,找出路,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过前期的不断地实地调查和开会研究,我村准备发展一个综合类粮食加工企业,作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高我村整体经济规模,助力我村脱贫攻坚工作。

  岗底村现有耕地3000余亩,种植条件优厚,但现在农户家庭种植模式传统,种植种类单一,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按照理想产值每亩的年均纯收益不过几百元。如果替换为黄豆或花生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每亩的收益预计提升百分之十到二十以上。今年村三委依托村种植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50亩,种植了优质大豆。给全村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如果仅仅优化更改种植种类,尽管可以针对每户提高一定的收入,却还是最基础的劳作,经济效益并不特别明显。所以要想跟土地要效益,还要在精细加工上下功夫。

  经过早期调研,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流通股、县流通协会交流了解,我县每年粮食加工类的叠加产能在5个亿左右,市场规模潜力巨大。通过深入市场调查了解,我县乃至平顶山地区没有正规的粮食综合加工企业,市场现在流通的各类粮食加工产品,除面粉外,大部分是从郑州农贸市场采购流通过来,物流成本较大。通过实地调研县汇升源超市、丰硕粮行、新大新超市、建业超市等市场终端调查,仅玉米一项,每斤收购价格在7、8毛左右,但加工成玉米糁,价值却在2元左右,经济价值已经翻倍,刨除加工成本,利润依旧可观;再如大豆,每斤价格在两元左右,通过配比每斤大豆能制出7到8两腐竹,腐竹的市场价格在6到7元左右。这些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操作简单,一般人员稍加学习培训,就能正常制作。

  创办粮食加工企业,我村有以下几个优势可以利用:从自身主观条件上,我村首先耕地面积大,自身就有粮食来源,村内劳动力充足,而且县里派驻我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村帮扶,生产指导现场办公,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出商品的质量,本村的扶贫厂房已经建成,随时可以投入使用。从客观条件上,我县没有粮食综合加工类企业,我村发展自身粮食加工,能填补这一块空白,市场空间巨大。因此,我村发展粮食加工企业,有很大便利条件和市场前景。

  按照前期规划设想,粮食加工企业属于村办企业,可以有村民投资入股,由村委会管理,产生收益除去股东利益外,为村集体收入,可以继续发展和改善村基础环境。投入正常运营,至少能提供加工、管理、配送等10多个务工岗位,让我村村民,特别是一些因为照顾家住病人、老人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提供稳定收入,助力脱贫攻坚。这是真正的造血扶贫,不是输血型扶贫,能从根本上斩断穷根,让我村贫困人口走上富裕道路。

  排楼屋村位于桐山街道西北面、舂水河下游,毗邻省道216线宁中公路,距县城12公里。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89人,613户,设一个党总支,两个网格支部,有共产党员61人(其中女党员10人)。村民大部分收入来自务工、经商,村民富裕度出现两极分化现情况。为更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健全村级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资产承包、租货、出让、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因地制宜,开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因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土地大量荒废,我村水利设施便利,并有舂水河贯穿其中,农田均为优质水田。为集中整治抛荒问题,并增加集体收入。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始终把调整种植结构和盘活土地资源作为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发展思路.实行了责任制,完善了各种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把100余亩荒山出租由县委发改委牵头用于光伏发电;把适合种植沃柑的荒山地承包给农户发展经济果林做到农户和集体收入"双赢";把适合茶树生长的林地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战略;将村里闲置水塘进行集中鱼苗放养,目前已经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每年仅靠光伏发电一项,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不少于5万元。

  三、规范民主管理,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管理出效益,一方面注重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重视抓好村级民主管理。2019年,结合全县上下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村两委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有了更高的认识,对村级重大事项都通过"四议两公开”来规范操作。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三资"清理办法,并召集各村民小组长具体对村组所有的资源、资产及资金全部摸底,逐项逐件登记核查,并建立台帐,确保集体财产不流失。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村里各项工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家底交给全体村民,使村民更加了解集体财产的来源去向,进一步完善“4+2"工作法流程,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化运行,给群众一个明白,让群众放心给干部一个清白,让干部安心。

【篇4】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XX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XX村根据这几年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村两委班子分析研究,现制定了全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1、**村全村人口1405人,耕地面积5458亩,低保户128户,全村有荒地12030多亩。

2.经济发展情况。**村各项经济发展滞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主要原因:一是主要依靠单纯的农业种植生产收入,种植品种质量一般;

二是土质不好,产量低,农业增收缓慢。三是集体经济薄弱,没有村集体企业;

四是农业产业链短,没有农产品加工业;

五是畜牧业发展停留于各家各户散养,形不成规模;

六是自然条件差,农民大多外出。

3.农业生产主要谷物类、豆类、薯类轮作为主,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6230亩,产值达143万元。劳务经济近年来有较快发展,常年劳务输出412人次,创收达1030万元。

4.公共事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村交通条件历年仅仅靠


第 1 页 共 7 页

维修水毁工程,20多年来没有较好的改观,现在仅仅有规划,明年将艾好峁至魏家楼的柏油路面做了规划,也不知何时实施,农民出行难,农产品出不去,肥料运不回来,严重制约着我村的经济发展。

二、发展条件(一)存在的劣势1、主导产业不突出,标准化水平低。没有形成支柱产业和产业优势,生产力水平在低层次徘徊,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急需调整结构,延长产业链。

2、集体经济基本没有。村级没有集体收入,公共资金仅靠上级扶持,严重制约着公共福利、公共设施等事业的发展,也给村级开展工作带来难度。

3、基础设施不完备。村内自然队之间均为土路,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雨水、生活用水的排放为自然排放,一遇下雨东挪不得西转,制约着艾好峁至魏家楼和高镇石湾四乡镇的交通,车辆无法行走,严重制约农产品的销售,农户仍使用旱厕,有线电视没有通达,网络宽带没有连接。

4、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民在选定生产项目上往往只抱着老祖宗的“传承”,对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项目顾虑较多,同时先进适用技术还未得到广泛普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发展优势1、**村有滩地、荒地的开发资源,急需


第 2 页 共 7 页

土地流转。

2、**村人**劳朴实,有强烈改变贫穷落后的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十分高涨。

3、**村“两委”班子人员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善于谋大事,敢于谋大事,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三、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土地流转、以资源开发为突破口,着力培育畜牧、饲养、蔬菜植种繁育、运输四大支柱产业,推动综合经济实力上台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规划原则坚持以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

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




第 3 页 共 7 页

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三)规划目标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一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粮食生产能力稳定;

二是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各项事业有较快发展,乡村风气健康向上,和谐家庭、和谐村庄创建效果显著;

三是村民乐观向上、诚信友爱、崇尚科学、懂法守法;

农村社会安定,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有现代乡村的精神风貌;

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四化即道路硬化、街道净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

五有即增收有门路、活动有场所、生活有新风、管理有制度、村容有变化;

六促进即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转型、促进文明新风形成的目标。村级组织领导有力、勤政廉洁、作风民主、致富有策。民主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民主管理权利得到充分发挥,村务公开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四、建设重点和布局(一)2011年将充分利用我村的荒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开发、改造,新建家兔养殖厂1个。




第 4 页 共 7 页

(二)新建水浇地30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完成全村农网改造。

(四)2012年完成黄家峁组,沟台组,艾蒿界,**,王路山,**半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

(五)赶年底完成庙界组的文化娱乐广场建设,场地硬化,设施器材健全。

(六)年底完成艾好峁村到髙焉的道路泥泞问题。

(七)完成村级活动场所维修任务,在现有的村委办公室再向东扩建新修两孔石窑用作会议室和县党建员办公室。

(八)2012--2013争取上级部门扶持项目要资金把我村农路全部整修硬化。

(九)2012年上半年完成全村移动网络覆盖率100%,不留死角。

五、规划保障措施1、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村实际,在土地贫瘠、缺乏水利设施的队发展地膜绿豆地膜洋芋等耐旱性较强的经济作物;

在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的队,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鼓励农户养兔、养羊,引导具有经济实力的能人投资养殖业。形成带动农民致富的一个产业,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见效最快的措施。要充分发挥我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最大限度减


第 5 页 共 7 页

少贫困人口。

2、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太阳能、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按照“一建三改三化”的要求,强化对村容村貌的治理。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建设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布局合理的新农村。3、要大力招商引资。认真学习“三争双招”活动文件精神。积极走出去,搞好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完成荣亨达公司招商项目,完成招商引资100万元,力争年内在招商引资方面有较大突破。

4、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群众自愿、抓好试点、逐步推进的原则,采取扎实措施,实现村容整洁,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让群众生活的更干净、更舒心。实现“一年有起色,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的目标。

5、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不断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扎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和救灾救济工作,让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评选文明村、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养成良好习


第 6 页 共 7 页

惯,崇尚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7、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扩大群众参与度,党员群众对村“两委”满意度达到98%,提高10%。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发展党员2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名。让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进入村班子,要特别注重从发展经济的能人中发展党员,注重培养妇女党员,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8、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加强民主政治工作,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抓好法制教育和宣传,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抓好群防群治工作,切实打牢社会治安防控基石。使我村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地发展。

**村党支部本文来自xxxx


第 7 页 共 7 页

【篇5】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2020年某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汇报是总结回顾,因此需要自己的逻辑、资料进行整理,让不管是无形的逻辑、还是有形的资料都能逻辑清晰、条理分析,浏览舒服,容易被接受的总是那些井井有条的。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2020年某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选择。2020年某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村位于****镇西北部,海拔500⑻50米,属典型的山地气候,距镇政府所在地18千米,全村幅员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人,下设*个村民小组。现有建卡贫困户29户,90人;低保户35户,48人;特困供养46人;残疾人54人。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主营收入预计到达约145万元(6月底,其中劳务公司承接人行便道工程104万元,****果专业合作实现收入40.9万元,实现利润约10.28万元,其中劳务公司约10万元,专业合作0.28万元。
1、强化领导增进增收,凝聚村社发展协力。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中心任务来抓,每一年召集全部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支两班子成员,群策群力,讨论约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3抓”工作法,采取“书记+村干部+公益岗位”的分组模式,年初交任务,年底看成效,在全村构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公然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支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村监会和全部村民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

益。通过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管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年年有发展。
2、适度范围经营土地,有效破解增收困难
********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的村之1,其性质为村集体体独资。****是1个纯农业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由于城镇化的推动,部分良田熟土荒芜无人耕种,加上土地流转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为****范围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益条件,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按3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流转土地25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发展高山优良水稻130亩、油菜170亩、高粱120亩。利用种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创建了扶贫车间1个,已获区人社和区农委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生产。
3、增强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建卡贫困户29户,共90人,为了明确利益分配方案。(1千秋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即采取“1+2+3+4”分配方式:
“1”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2”对建卡贫困户给予总利润20%的补助,均摊到建卡贫困户人头进行发放,此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稳定脱贫的农户不再参与分配。
“3”对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即村支两委5人,公益岗位3人,本土人材1人总计9人给予总利润30%的补助劳务补偿费,但实行最高限额,即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最高不超过5万元。
“4”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储备金,属全部村民所有。(2****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区农委为每户贫困户投资1000元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每户贫困户签订利益分配合同,每一年分配利润150元,连续分配4年。今年预计在10月左右进行利润分配。
2020年某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岗底村位于镇政府北部,属于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252户1052人,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地域总面积3.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096亩,人均耕地2.94亩,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村3委班子健全,共有8人,党员28人。截至目前,未脱贫9户20人,分散供养特困户4户5人,低保贫困户5户15人。
如今全县退出贫困序列,我村作为仅留的全县4个贫困村之1,村3委和驻村第1书记、工作队殚精竭虑想办法,找前途,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过前期的不断地实地调查和开会研究,我村准备发展1个综合类食粮加工企业,作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高我村整体经济范围,助力我村脱贫攻坚工作。
岗底村现有耕地3000余亩,种植条件优厚,但现在农户家庭种植模式传统,种植种类单1,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依照理想产值每亩的年均纯收益不过几百元。如果替换为黄豆或花生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每亩的收益预计提升百分之10到210以上。今年村3委依托村种植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50亩,种植了优良大豆。给全村公道配置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开了1个好头。但是,如果仅仅优化更改种植种类,虽然可以针对每户提高1定的收入,却还是最基础的劳作,经济效益其实不特别明显。所以要想跟土地要效益,还要在精细加工上下工夫。
经过初期调研,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流通股、县流通协会交换了解,我县每一年食粮加工类的叠加产能在5个亿左右,市场范围

潜力巨大。通过深入市场调查了解,我县乃至平顶山地区没有正规的食粮综合加工企业,市场现在流通的各类食粮加工产品,除面粉外,大部份是从郑州农贸市场采购流通过来,物流本钱较大。通过实地调研县汇升源超市、丰富粮行、新大新超市、建业超市等市场终端调查,仅玉米1项,每斤收购价格在7、8毛左右,但加工成玉米糁,价值却在2元左右,经济价值已翻倍,刨除加工本钱,利润照旧可观;再如大豆,每斤价格在两元左右,通过配比每斤大豆能制出7到8两腐竹,腐竹的市场价格在6到7元左右。这些的加工工艺其实不复杂,操作简单,1般人员略加学习培训,就可以正常制作。
创办食粮加工企业,我村有以下几个优势可以利用:从本身主观条件上,我村首先耕地面积大,本身就有食粮来源,村内劳动力充足,而且县里派驻我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村帮扶,生产指点现场办公,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出商品的质量,本村的扶贫厂房已建成,随时可以投入使用。从客观条件上,我县没有食粮综合加工类企业,我村发展本身食粮加工,能弥补这1块空白,市场空间巨大。因此,我村发展食粮加工企业,有很大便利条件和市场前景。
依照前期计划假想,食粮加工企业属于村办企业,可以有村民投资入股,由村委会管理,产生收益除去股东利益外,为村集体收入,可以继续发展和改良村基础环境。投入正常运营,最少能提供加工、管理、配送等10多个务工岗位,让我村村民,特别是1些由于照顾家住病人、老人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提供稳定收入,助力脱贫攻坚。这是真实的造血扶贫,不是输血型扶贫,能从根本上斩断穷根,让我村贫困人口走上富裕道路。
2020年某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排楼屋村位于桐山街道西北面、舂水河下游,毗邻省道216线宁中公路,距县城12千米。

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89人,613户,设1个党总支,两个网格支部,有共产党员61人(其中女党员10人。村民大部份收入来自务工、经商,村民富裕度出现两极分化现情况。为更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1系罗列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1、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1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展开市场经济、股分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和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优良服务。2是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健全村级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资产承包、租货、出让、公然协商和招投标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因地制宜,开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因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致使土地大量荒废,我村水利设施便利,并有舂水河贯穿其中,农田均为优良水田。为集中整治抛荒问题,并增加集体收入。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始终把调剂种植结构和盘活土地资源作为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发展思路.实行了责任制,完善了各种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把100余亩荒山出租由县委发改委牵头用于光伏发电;把合适种植沃柑的荒山地承包给农户发展经济果林做到农户和集体收入”共赢”;把合适茶树

生长的林地实行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战略;将村里闲置水塘进行集中鱼苗放养,目前已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每一年仅靠光伏发电1项,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很多于5万元。
3、规范民主管理,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管理出效益,1方面重视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也重视抓好村级民主管理。2019年,结合全县上下展开“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村两委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有了更高的认识,对村级重大事项都通过”4议两公然”来规范操作。屡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3资”清算办法,并召集各村民小组长具体对村组所有的资源、资产及资金全部摸底,逐项逐件登记核对,并建立台帐,确保集体财产不流失。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村里各项工作,通过这1系罗列措,将家底交给全部村民,使村民更加了解集体财产的来源去向,进1步完善“4+2”工作法流程,确保村级公共权利阳光规范化运行,给大众1个明白,让大众放心给干部1个清白,让干部安心。

推荐访问:经济发展 典型 集体 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某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