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当前典型人物报道新特点

时间:2022-05-23 09:3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当前典型人物报道新特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当前典型人物报道新特点

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4篇

【篇1】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典型人物分析

——《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没错,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是一项不简单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还需要具备很多专业素养。在这里,并不想写我实际遇到过的老师。回顾我的读书生涯,说实话并没有一个老师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好不坏,谈不上“典型”。我要写的老师是一部影片中的人物,经典教育题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与其说分析这个人物,不如说我从他身上得到的一些感触、启示。

在影片中,马修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但又落魄不得志的的音乐作曲家,为了维持生计,他来到了“池塘之底”,一所专为问题少年而开设的男子寄宿学校做学监。这里的孩子叛逆、冷漠、仇视社会、喜欢来点恶作剧却经常为此受惩罚。马修老师刚进入学校就遇到对其友好关心的马克森斯大叔被那些问题少年恶作剧伤到眼睛,粗暴残酷的校长根据“行为—反应”原则惩罚他们轮流关禁闭,直到找到凶手。但是这又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他们是如此真挚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有消防员、有牛仔、有驯虎员,甚至是拿破仑将军。马修老师没有放弃这一群被社会抛弃、被理想放逐的孩子,他摒弃一切偏见,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吃住在一起。面对孩子们的屡次冒犯和不敬,马修老师没有像校长一样,以“行为—反应”原则,用残暴高压的手段管制学生,而是用音乐向这群缺少关爱的孩子们发出了邀请,带领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忘记这个社会的冷酷无情,燃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孩子们渐渐不再那么叛逆,在他们身上有了孩子的活泼和纯真。最后当马修老师被学校解雇离开学校时,学生们用一架架写满充满深情和感激的语句的纸飞机向马修老师告别。在马修老师改变这群问题少年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有爱,爱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有缺陷的学生。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宽容,有时候宽容可能比惩罚更有效果。在马修老师的第一节课上,憨厚的马修老师就被学生们狠狠戏弄了一番,校长的到来本可以让这一群不听话的孩子受到惩罚,然而宽容的马修老师却向校长解释了并非是学生闹事,而是他要求学生上黑板前作答。面对这一情形,受到保护的学生都惊讶的望着老师。是的,在那样的一所学校,这做法的确是让人惊讶的。在获知将马克森斯大叔眼睛弄伤的孩子是勒盖莱克之后,马修老师本想把他拉到校长室去接受禁闭的惩罚,不过在听到校长室传出的殴打声之后,他决定和孩子做一个交易,让他主动去照顾马克森斯大叔作为对他的惩罚,这是一种信任和宽容的结合,这种方式反而让勒盖莱克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同样,在发现自己最珍爱的乐谱被学生拿走之后,马修老师也只是紧张了自己的东西,对学生没有过多的责备,反而又一次的向同校的老师掩盖了学生们的“罪行”,称是自己在组合唱团。对于学生们的恶劣行为,马修老师给予的更多是宽容,在宽容的背后是马修老师对这些孩子无私的爱。

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消除防御心理。马修老师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对待那些问题少年。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没有摆架子,没有拿教师的身份说事,有的只是一份平等和尊重。而相反,校长惩罚式教育只能换来学生在人前噤若寒蝉,而在背后则是放肆捣蛋、无所不为,这种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理解学生对于一名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素养。不要只关注行为造成的后果,而要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当藏于地板缝中的钱和口琴被发现时,马修老师在气愤中找到犯错的孩子,得到的答案却是出乎意料,也让他心碎。“我想买一个热气球!” 望着如此真挚的目光,我想不止马修老师,我们每一个人心灵都应该是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所以马修老师选择了理解。

要善于发现并发掘学生的潜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马修老师发现那些调皮、厌学的问题学生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对他的谱子充满了好奇,并在无意中发现他们其中有几个好嗓音。于是,马修老师就因势导利对全班同学的嗓音进行测试,划分类型组成了一个合唱团,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位置。唱歌唤起了这些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快乐,并且让他们都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在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莫昂奇。他生活在只有母亲的单身家庭,心中极度苦闷,经常犯错捣乱而关禁闭。对待这个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问题学生,马修老师努力寻找开启这扇心灵大门的钥匙。他设法消除母子之间的隔阂,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敌意。终于,莫昂治不再敌视老师,放开了嘹亮的歌喉。马修老师惊喜地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尽最大力量挖掘这种潜能。马修老师成功了,莫昂奇那纯净,似天籁一般的歌声感动了所有人,并且在以后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用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教育学生。在影片中,马修老师在晚上记日记时,总是鼓励自己,不放弃希望,相信光明即将来到。面对极差的工作环境,马修老师没有消沉,用乐观豁达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许,这种人生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他的学生,让他们看到人生的希望。

马修老师无疑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形象,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优秀老师应该具有的素养。一名优秀的老师,不求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求创造出完整的教育理论,而应该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去尊重、理解、宽容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们;
拥有健康的心理素养;
发掘学生的潜能,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应该以马修老师为一个榜样,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将来成为学生心目中一名优秀的老师。

【篇2】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典型人物报道范文

篇一:人物通讯例文一篇

附:人物通讯例文一篇

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

——记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

文/黄佳熹 顾秀阳

一个理性、优雅、聪慧的美丽女人,放弃了在青春葱笼的雅致里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用真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以爱育爱,以德培德,培养出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她用才学、能力、品质和魅力给她的学生以成长的力量,她用无私的热切的关爱给学生终生永恒的记忆。她,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

以赤子之心开垦教育之路

想象和现实的最大差别就是在现实中你会发现真正想要什么。虽然教师之路并非万平的初衷,但从教之后,她真正认识到:自己如此热爱孩子,热爱教学,这是一条属于她的路,她是一名天生的师者,走在这条路上,她是踏实的,充实的,欣喜的,平和的。然而在28年的成功教育之路背后,万平付出了比别人多十二分的努力与艰辛。

1981年,万平开始从教,在朝阳区劲松二小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孩子们日夜摸爬滚打,叫得出全校各班上百名小干部的名字,说得出他们班里所有小淘气的糗事??所有的班会队会大队会、广播、晚会、庆典??都是她和孩子们一同策划组织。1987年,万平到了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及新月合唱团指挥工作。带领学校新月合唱团的同学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了区、市、全国一系列合唱比赛的一等奖。作为指挥,她先后登台于人民大会堂、保利剧院、民族文化宫、北京音乐厅??并在1993年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吴灵芬教授,修习合唱指挥??七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年纪轻轻的万平连续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3年,是万平人生的转折期。这一年,她被调入了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主动要求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带着满腔的热情与自信,从“零”开始学习语文教学。从组课到校级优课,从接待课到研究课以至于区课、市课,大型活动展示课,从首届东兴杯大赛一等奖,到北京市小学专任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竞赛语文学科一、二等奖,以至成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面对一个个挑战,万平总是以学习充实自己,以研究武装自己,以创新捍卫自己。她先后参加了北师大国家重点课题组“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教育部国家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推进课程改革”,北京市重点课题也是史家小学的中心课题“和谐教育的探讨”,以及市区重点课题“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学习与研究,用她所学到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将自己的实践写入科研论文,获得国家重点课题组、教育部多元智能国际年会论文评比的一等奖。在史家这片沃土中,十四年如一日,她就像一个农人,每一天都在田间耕耘:点种、耕作、间苗、收获、酿造,寒来暑往,甘苦自知。这段“探求教师真味的岁月”,使万平从一名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日记、博客:与学生的心灵交流

1987年9月,万平老师是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五年级(4)班的班主任。还没有开学,她就听说班上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比班里所有孩子年龄都大,留级两次了。“我的个子比较矮,同组的老师们开玩笑地说:你看起来还没有你的学生年龄大呢,别让他把你给欺负喽。”

实际上,这个不大爱说话的“大”学生也的确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头一个星期,他永远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一眼一眼地瞄着前面讲话的她,在课桌底下鼓捣着什么,后来才知道,他正对着万老师的脸画素描。

万老师找到他谈话,他也没有什么话,心里仿佛有个闸一般,死死地关着。

“哪天我来给你办个班级画展吧!”万老师看着他上课给自己画的头像,觉得这个孩子喜欢画画是真的,倒不是为了上课成心捣乱,于是就试着与他沟通。

“真的,你说话算数?”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的眼中竟有了一丁点的光亮。

“因为我是汗手,小时候总画不好,一紧张,把纸就弄湿了,结果让老师批评。看到你画的这样,还真觉得不简单!”万老师由衷地说。再看到他的时候,他的那种阴郁淡多了。

第二天,他交上来一个本子,竟是一本日记。“这是我当教师之后看到的第一本学生写的日记。”错别字真是不少,句子也不是很通顺,但是他写得很认真。“这个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万老师感受到了来自于孩子的信任。她一点一点地为他改了错别字,写了鼓励他的话,悄悄地将本子还给了他。

这样,他开始记日记,万老师天天为他批改。毕竟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了,没过多久,他的日记就写得有模有样,语文成绩也渐渐提高了。后来经过他的允许,万老师在班上讲评了他日记中的一些篇章,让同学们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大多数同学不再用一种畏惧或鄙视的眼神看他,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集体了。

“从那时起,我坚信了文字的力量。”万老师开始了她的日记教学。

十多年来,万平老师一直鼓励孩子们写日记,让学生们用小小日记本“以我手写我心”,并从未停止与孩子们在日记中的不间断地沟通与交流——无数节日记讲评课、无数个动人的成长故事、无数个为孩子们出版日记专版的不眠之夜、无数次与家长的沟通,几百万字的日记批改量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字里行间渗透着爱与温馨。万老师以她那慈母般的呵护,大姐般的细腻,挖掘着孩子们心底那温暖的爱意。

时光荏苒,万平老师在日记中的真切评语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写作的期待。在日记的伴随下,孩子们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有心人。孩子们渐渐地学会了用笔将自己看到的事物记述下来,学会了在写日记的时候用心思考,分析自己的言语或者周围事物,将自己的心得积累下来,将自己一颗小小的心灵中的真、善、美提炼出来??而这一切,也将成为孩子成长的宝贵记忆和童年的财富。

1997年,万平老师为孩子们创办了班级刊物《小木桥》。她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刊印了上百万字的童年心迹。迄今为止,《小木桥》出刊已逾270期,同步记录了学生的心路历程,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她教过的所有孩子都珍藏着这份难得的宝贝。以文载道,以教养德,润物无声,小小的日记,见证着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的点点滴滴,也圆了班上孩子的小小作家梦。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由她点评的13万字 的小学生在校日记专著《马方日记》,其中系列日记“仙人掌”还入选了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近十年来,她的学生曾先后五十多人获国家级、市级作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

一个淘气包的妈妈知道孩子春蕾杯获奖后曾给万平老师发来了手机短信这样写到:“一个曾经逃避写字,逃避上课,濒临厌学的孩子,居然获奖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奖!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您!因为您的包容、爱心、耐心、理解、坚持、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细致有效的训练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集班主任与母亲于一身的温情互动,职业与敬业的专业品质,理性与人性的完美体现——这一切是一个特写,却不会定格,我们感谢您,我们爱您!”

为了更好地展示孩子们的才华,能更真切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2006年8月起,万平为孩子们开通了班级教育生活博客《小木桥》,在那里记录着班级每天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也为她建立了一个和家长、学生沟通的平台。万老师喜欢猫,所以这个博客又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咪咪的乐园”。万老师称自己是喵呜,学生们是喵咪,家长们是咪妈、咪爸。

现在,博客已经成为万平老师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白天,万平老师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班里,讲语文,改作业,教方法,聊天或谈心,她的心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感受着他们,听他们说,更深地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需要的力量。夜晚,万平老师就在《小木桥》这个专属于她和孩子们的世界里畅谈天马星空的想法,交流近期的学习、心境感受,倾诉着那一个个平日里不能说的小秘密。

日记教学使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博客交流使得万平老师和孩子贴得更近了,这

条成功的教学之路,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甜蜜,也再次验证了:教育,从来不是一条捷径,那是树的生长,是根的纵横,是年轮的蔓延,是逐渐的枝繁叶茂,是未来的花与果。

以善为灯,以心为田,行在路上

教育,绝对不是一件开花的活儿,它是种树,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扶持与忘我的漫长期待,它是一种为了终极放飞而无比宽厚温暖的拥抱??

如果说现在能够沉静地行走于教育路上的人不多,那么万平老师绝对是其中甘于沉静的一个。

为了孩子,万平老师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甚至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除了生病之外,十几年来,在12点以前几乎没有睡过觉,每天仅睡4、5个小时。

“小学教师有你这样当的嘛?”家里人曾经这样问她,后来习惯了,不再问了。

“怎么这么忙?不亲眼见,谁能相信哪?”朋友们曾经这样埋怨,时间长了,就随她去了,连聚会都会紧着她这个“人民教师”。

“别老那么晚,活是干不完的??身体还是第一位的??”同事这样叮咛着她,深为她的健康而担心。

多年来,万平一直坚持记工作日记,无论多忙也要补记一下工作日志,回忆一下当天有什么遗落之事:哪个孩子病了需要致电慰问、哪位家长来电需要回复,哪位同学的个别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等等。想到了,便放下手头的事情,马上解决,不再拖延??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一两周之后,便将全班学生的名单默写一下。一时想不起来的,可能就是自己日常忽略的,要在新的一周及时补救:有意识地跟孩子聊聊天、和他谈一些关切的话语等,目的是让孩子懂得,他的点滴进步都在老师的心里。

每个人的内心能够承载的东西并不多,在万平老师小小的心中,承载的最多的是对孩子们大大的义务、职责与惦念。这些学生们永远在她心中占有无法取代的特殊位置。

她曾经在她自己的个人博客《蓝喵呜》中写道,“我真的很怕离开孩子们,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这种感觉,和他们在一起,忙点,累点,甚至烦点,都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只有在咪园看到咪咪们之后,我才会踏实。忽然,明白,这不仅仅惦念了,这就是感情??是我和咪咪们之间的感情。在咪园我看见了让我惦念的咪咪们,放学聊天时,告诉我他们也惦念着我,仅仅如此,即便更忙碌辛苦,我都是快乐的。”

从选择教师这条维艰的道路至今,万平老师始终秉着一颗诚恳而纯粹的心,以一种刻苦与努力的态度和那份不为世俗瞬息万变的利益、荣誉所动的坚忍走她自己的道路,教育、关爱、感染那些天使般的孩子甚至他们的家人。这情、这意都是源于万平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对于教育的爱,对于工作的爱。

“成长”是孩子们共同的权益。“不忽略每一个学生!”这是万平老师对自己的要求。然而一个人的精力到底有限,对于万平老师来说,尽管可以用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对待孩子,也不可能每个都照顾的周全,所以必须依赖与她合力配合且有行动力的家长,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切受益,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1997年,为了使全班家长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的整体教育情况,她为班里需要个别矫正的孩子建立教育档案《家校直通车》,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笔谈,进行个案指导。她先后与十几名程度不同的个别儿童家长进行过个案矫正的沟通,积累的教育记录近四万字。

一位学生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 ,在四年级时话还说不清楚,人称“鸟语”。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全班51名学生中被他打过、攻击过的有40多名。为了使这个孩子改变现状,健康地成长,万平老师与孩子的家长合作,从进教室,进座位,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做起,一点一点地对孩子进行引导矫正。几乎每天,她都与孩子的妈妈进行教育笔谈,辅导、鼓励家长坚持与自己配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个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自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十二年来,万平老师先后为近二十名

不同程度需求的孩子做过个案矫正,短期的一个多月,长期的竟达三年。

1998年开始,她又为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办“家长沙龙”解决不同类型、层次的问题:《从收拾书包做起》是关于培养学生自理习惯的,《快一步与慢半拍》是关于培养学习习惯的,《第一时间》是关于有效利用时间的,《举起我的手》是关于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阅读,思维的半径》是关于克服阅读障碍的,《不能忽略的??》是关于优秀学生克服自身薄弱环节的等等。“家长沙龙”的举办使班级的教育拥有了不同的层次和针对性,产生多元、立体的教育效果。

此外,万平老师还坚持为全班家长建立《家校通讯》,定期将班级整体情况向家长汇报;
她坚持把每一次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变成“专题讲座”——倡导一种“科学、有序、积累、有恒”的班风、家风、学风,因人而异地科学对待每一位学生,由浅入深地将工作循序渐进,坚信教育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规律,坚持不懈,始终不渝。

科学的教育理念,个案化的细致指导,万平老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实实惠惠地将优质教育落实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孩子的成长就是教师的快乐。“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一个个真心的笑脸,或者只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微笑,就能使我忘记烦恼,无比欣慰。我的心常常被孩子们感动,只因为那来自孩子心灵的诚恳,来自孩子天真的不遗余力的朴实的行动!”万平老师幸福地说道。

从事教育28年,万平以善为灯,以心为田,努力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心甘如怡、倾尽心力地为教育、为孩子无私付出,把对孩子的爱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用心做到最好!”这是万平老师工作的座右铭,它伴随着万老师,在六个教学班的工作中将自己的黄金岁月深深扎根于300多名孩子的心田。

如今的万平老师,虽已人到中年,却依然年轻,无法形容的那份气质和修养使她更为美丽,永远对孩子保持灿烂的微笑,永远与孩子们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的心里,她是最慈爱的妈妈,也是最尊敬的导师,更是最值得信赖,可以与之谈心,讲小秘密的知心朋友。28年的教育历程,万平用春风化雨的辛劳滋润着每一颗快乐的种子。今后的育人道路万平仍将以一颗火热而纯粹的心走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播种幸福,播种希望!

他人眼中的×××例文四篇

***同事***

我眼中的何艳梅

文/闫瑾(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

她很好学。

同样爱书的我经常和她交流一些读书心得。我发现我和她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喜欢借书,她喜欢买书。而她买书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她喜欢读书,且爱得有想法,有了想法就想写在书上,所以一本书看完,总会把书写得密密麻麻,就不能还了,所以只好买。

她很执着。

她不管多忙也会在学生的联系本上写留言,我看她做的效果很好,也想这样做,也曾用过她的“学生行为习惯记录表”,结果只用了半学期,学校活动一多就半途而废了。而她一坚持就是六年,终于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她的周反馈联系本,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而且都能认认真真地分析自己,语言相当客观,相当精彩。家长和老师的留言也写得很中肯,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很大。难怪她总是那么忙,写这些评语就得费多少时间啊?更何况里面还有学生的周统计图、月统计图的分析。

她很敬业。

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不管多累,多忙,只要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她保证先做到。也许正因为如此,看不见她发火,学生却很怕她。怕她伤心、怕她一追到底、怕她较真。上学期末,学校成立了“何艳梅班主任工作室”,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跟她在一起很轻松,工作进步很快。我们虽然感觉压力不小,但能够学到知识,能够挑战自己,觉得很快乐。

她很幽默。

自从跟她一个办公室,笑声就没断过。听她说学生的趣事,听她讲书上的笑话,就连她买鞋出的差错也让我们捧腹。

她很实干。

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既然咱们干了,就得干出点名堂来。如果只图挂个名,还不如不干呢。

她很诚恳。

平时只要她看到什么好书,就会热情地介绍给我们。她常提醒我们要注意积累,还留作业迫使我们积累。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走过的弯路不能再让你们走,我吃过的亏不会再让你们吃”。

这就是我眼中的何艳梅,好学、执着、敬业、诚恳、幽默,跟她在一起,时时刻刻像有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在推着你前进,这些都是她的人格魅力。

***学生***

“变形猫”

文/肖明尧(2008届毕业生)

说起变形金刚大家都听说过吧?就是经常变成机器人或汽车的外星人。而我们班的喵呜老师就好似一个“变形猫”,这么说有些奇怪吧? 接下来就让我解开迷团为大家细细道来。

喵呜喜欢“猫”,于是在我们班开博那天,她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喵呜”,我们则被她亲切地称为“咪咪”。她就是我们的猫妈妈。这个“猫”就是由此而来的。

变形之一:“猫”本色。此时的喵呜眼睛会眯成一条缝儿,笑容可掬,温柔可爱。她总是笑呵呵地给我们上课,细致地关心每一个同学,耐心地指出我们出现的问题。记得有一次,为了让我解决三个问题——书包、水瓶和桌面,喵呜找我谈了足足一个小时的话。就在我过11岁生日时,喵呜还专门打电话给我,教导我如何摆正自己和父母、师长的关系。她说:“孩子你长大了,心里不能够总把自己排在第一个,你的前面还应该站着妈妈,爸爸,同学,集体。”她就像是给我心里点亮了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变形之二:“虎”威。当然,“喵呜”也有变老虎的时候,那也是很可怕的哟!在一个被喵呜称为“黑暗日”的周一,发生了两件石破天惊的大事。第一件事恐怕会让同学们大吃一惊,老师让我们背的《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全班竟有30个人没背熟!还有一件事更说不过去了,全班有不少同学没完成作业,只做了前面一页,翻过篇的没有看见??。这下“喵呜”可就变成“老虎”了。她用犀利的眼神盯着我们,面部阴沉,脸都气圆了。那天,她不但罚自己没有吃午餐,还足足跟我们谈了一中午话,我们都低着了脑袋,不敢看她失望的样子。回家我也反思了一下,认识到了所犯的错误。可想不到的是,喵呜自己也在博客上进行了反思。第二天,我们诚恳地向老师道歉,凶狠的“老虎”终于又变成慈善的“喵呜”了!

不管“猫变虎”、还是“虎变猫”,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喵呜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怀。喵呜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是种子,她就是阳光,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如果我们是小树,她就是园丁,为我们剪去不良的习惯,给我们施肥,浇水,让我们茁壮成长。喵呜不断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对我们进行鼓励和鞭策,使我们受益匪浅。

教师节就要到了,祝您教师节快乐,顺便对您说一声:“您辛苦了。”

***家长***

可亲、可敬的朱振云老师——一个特教生母亲眼中的好老师

文/杨晓薇(学生家长)

朱振云老师是新源西里小学特教的教学主任。我认识她那是在2001年的9月,我的孩子刚刚入学,是新源西里小学特教一班的一名试读生,当时朱老师正好是特教一班的班主任。

我的孩子彤彤在3岁时被多家医疗机构诊断为轻度自闭症。当时他与人没有语言交流,也不会与同龄的小朋友玩,每天只是自己一个人跑来跑去,无法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活动。而后的几年中我们就是在不停的求医和训练过程中度过的,然而孩子进步的效果不令人满意。直到他入学后我

篇二:五、典型范例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

五、典型范例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 抓住抢修一线的典型人物,结合其特别的抢修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专人负责跟进采写报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范例:

1、浙江日报2013年10月12日4版 电力党员服务队——

抢修:再脏再臭也心甘

通讯员 吴桑桑 记者 张帆

本报杭州10月11日讯

通讯员 吴桑桑 记者 张帆

大水中,人们记住了一支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他们是一线的电力维修工人,又是抢修突击的尖兵。

“终于可以换双鞋了”

“四天没洗澡、换鞋,快被自己臭死了!”这般调侃的杨刚,是宁波供电公司供电抢修服务平台班长、国网共产党员服务队员,今天终于有一点空闲时间可以脱掉整整穿了4天的球鞋,换上一双透气的拖鞋。而就在昨天,他还接着纷至沓来的抢修工单,电话打到爆,声音嘶哑,完全没有力气再多说一句话,根本顾不上洗澡、换鞋。

“我们这儿停电了,快来看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来电?”这样的工单已经让平台所有的工作人员接到手软。“一个小区停电,同小区的住户会不停地轮流来电话。”10月9日零时,杨刚看着满屏900多张无法回复的工单,无奈地告诉笔者。好在,随着抢修的加快,“无奈”开始逐渐消退。从10月7日到10日,供电抢修服务平台共接到2181张工单,处理了1000多张,只要一有小区送电,平台就立马一一回复给报修的居民。也许,明天还是不能回家,但是只要给用户送上电,杨刚的心就放宽了。

“闻得到臭味不?”

“同事都嫌弃我臭,你闻得到臭味不?”宁波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配电运检三班的小伙朱剑明是服务队新兵,一边闻着自己的衣服,一边还在“照顾”周围人的感受。为了排摸灾情比较严重的江北范江岸一带的所有“遇难”或“涉险”电力设备,10月9日,朱剑明和两个同事还蹚了一天的粪水,一般的小伙谁受得了,可是朱剑明却没有半句怨言。

范江岸一带积水严重,都到膝盖了,沿街小区的几个环网单元都可能受灾了,必须挨个蹚水摸进去查看设备的受损情况,对一些渗水严重的环网站必须拉闸停电,保证居民的安全。“今天真是幸运,让我们遇上了臭粪沟,还走了一天,人生也算圆满了!”面对困难,朱剑明总是抱着乐观的心态。

“脚都已经麻木了”

连续四天,宁波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配电一班的年轻员工李鑫都相当于赤脚泡在水中,前两天没有套鞋还穿着拖鞋蹚水,好几处都被脏得看不清的黄水里的石子、玻璃等各种硬物刮伤,留下不少疤痕。

为啥不穿防水的“捕鱼服”?这样就不会进水了。李鑫说:“这衣服好虽好,不进水,但穿了一天就憋坏了,太闷!而且穿着这身装备在水里走一天,外面压强大,挤得脚生疼,也吃不消!”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又是到处奔走抢修送电的一天。“脚都已经麻木了,感觉不到疼,每天回去用酒精消毒一遍就行。”回到单位,李鑫脱掉已被浸湿的鞋子,开始用棉签沾上酒精涂到脚上,这双脚像是浮肿了,又红又皱。

2、浙江日报2013年10月13日4版 “硬汉”徐晓进

本报余姚10月12日电 (通讯员 陈潮洋 记者 张帆) “三江口新村小区积水还很深,变压器进水了!”今天上午10时许,在余姚梨州街道中山桥附近的抢修现场,徐晓进扯着沙哑的喉咙,一直忙碌着。随着积水退去,全省各电力抢修支援队伍赶到余姚,投身电力抢险恢复工作。身为余姚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梨州运检班班长,徐晓进从事线路工作24年。

“徐班长,我们打算进小区排摸配电设施进水情况。”台州供电公司的支援队伍负责人找到徐晓进。这两天,他的手机也一直忙个不停,支援队伍找不到路、没有图纸材料、不了解现场情况,都直接打电话问他。哪里有需要,他就第一时间跑到哪里。

徐晓进离家5天了,一直没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徐晓进父亲前几天去世,出殡第二天一早,他就蹚着水到了单位,投入到抢修中。

连续5天来,他白天协助支援队伍抢修,晚上汇报抢修结果、配合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往往到次日凌晨2时才能躺在桌子上休息,早上5时多又要起来工作。同事们非常佩服这位“硬汉”班长。截至今天下午4时半,徐晓进所负责的22条停电10千伏主干线已全部恢复送电。

3、浙江日报2013年10月16日8版

党员服务队细致服务暖人心

“师傅,你们来啦?正好我有问题想问一下。”10月14日,国网浙江电力钱海军党员服务队走进余姚城区受灾最严重的小区之一——花园新村,为小区居民宣传安全用电时,用户徐林江拄着拐杖走出来询问道。

原来,花园小区送电之后,该用户家里的灯也亮了,但是考虑到先前积水达到一米多高,徐林江便把插铅拔掉了。但又想着能早点用上电,于是询问是不是可以把被水浸过的线路剪掉,把楼上的电先送上去。

徐林江的一只脚在之前扭伤了,现在脚上还打着石膏。钱海军赶忙让他坐下,并安慰道:“你不要着急,我们先查看一下。”说着便走进屋里,发现室内有两条插线板的线路是用钉子固定在墙上的,从开关处一直沿墙壁延伸,插线板已经老旧不堪。钱海军拿出漏电检测仪和绝缘电阻表对室内的线路进行一一查看,发现存在

严重的漏电现象。

看到墙上还未消除的水渍,在得知浸过水的确认后,钱海军和两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仔细测试和排查,发现插线板浸过水以后,里面电子的绝缘已达不到要求,现在只要一通电整个插线板都带电,如果用户不小心碰到就会导致触电,后果不堪设想。

听钱海军这么说,徐林江的妻子很快从隔壁小店买来插座,她说:“师傅,我们不会弄,你们可不可以安装一下啊?”二话没说,钱海军接过插线板便忙活起来。他们动作麻利地剪掉原来的接线板,把新的换上,并重新放了线,前后总共花了不到10分钟。

完成这项工作后,钱海军他们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带着工器具继续排查。当发现用户的熔断器是用铜丝连接的时候,钱海军建议他安装漏电保护器,并跟徐林江讲解其中的原理,还帮着处理存在的隐患。

在钱海军他们离开的时候,徐林江不停地道谢,说:“师傅,辛苦了”。

当天下午,钱海军他们沿着到处都是淤泥和垃圾的小巷子,挨家挨户查看用户家中的用电设备和用电情况,提醒他们注意用电安全,并向一些暂时通不上电的住户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用户解决用电难题。

3、浙江日报2013年10月16日8版

生日愿望就是及时给百姓通上电

“祝你生日快乐,老江!”“来,我们一起给江队长唱一首生日歌!”还没等江汉杰反应过来,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已经送到他眼前。

连续几天夜以继日的抗洪抢险,已经让江汉杰忘记了10月13日是自己的生日,“江队长,你女儿有话要对你说!”江汉杰接过队友递来的电话。“爸爸,今天是你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我知道你在余姚帮助那里的人们抗洪抢修,你要早点回来,我给你准备了生日礼物!”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看着身边刚蹚水抢修回来,还穿着湿漉漉的防水裤、戴着安全帽的兄弟们记得自己的生日,这个身高1米8的男子汉感动得红了眼眶。

10日凌晨接到单位赶赴余姚参与抗洪抢修任务的通知后,身为安全稽查队长的江汉杰来不及多想,便换上衣服出门了。抵达余姚后,看着满目疮痍的城市,他便随抢修队员一同挺进灾区重镇。水浅的地方蹚水前行,水深的地方乘坐皮划艇进入,时刻督促抢修队员们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操作。

细心的后勤人员得知今天是他的生日后,临时买了一个蛋糕,利用中午大家吃完饭休息的时候,给他办了一个简单又温馨的生日会。

面对眼前的两辆抢修车、几十名身穿工作服的抢修队员、一个生日蛋糕、一声声质朴的祝福和问候,江汉杰说,这是他过得最特殊、最有意义的生日会。“来,大家一起吃了这块蛋糕。今年的生日愿望就是及时给这里的老百姓通上电,祝福余姚早日走出洪灾的阴影。”

篇三:先进人物事迹演讲稿

先进人物事迹演讲稿

平凡中的伟大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做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中的伟大》。同志们,大家不乏听过这样的感叹:我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时代,要不我也会扬名天下!我也听到类似的抱怨:我时运不佳,没摊上一个好岗位,否则咱也能露露脸!

是啊,和平年代,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也缺少出头露面的机会。我们从事的多是普通的工作,我们所在的多是平凡的岗位。那么,是否因为如此,我们就可以碌碌无为、消极度日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平凡的我们一样能高扬精神的风帆,一样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工商,他从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有的只是无私无畏,默默奉献的精神与实践。

在海头这片热土上常会看到一个身着深蓝色制服的老同志身影,在海头分局常会看到一个整理菜园的老同志身影,你还会看到一个在分局食堂忙里忙外的老同志身影。我们也许不会记得海头分局曾在最艰难的时期,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稳定作用,在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协助新上任的领导处理好了分局内部以及与外部的关系,他就是海头分局的许德山同志。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作为分局的“智者”每一次当分局发生什么事情,大家都会先找他商量,征询他的意见和建议,在和同志们讨论的时候他也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的解说,之后大家都会觉得思路开阔了,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了。

接近六旬的老许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年龄问题而放弃学习,他一直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钻研业务,与时俱进。在处理一个举报假酒的案件时,为了掌握案情,做好准备工作,他抽丝剥茧,发现了一连串的问题,为确保不出差错,他坐在办公室里带着老花镜翻着工商法律法规,从每一个角度分

析案情,最终每一个不法销售商都到了应有的处罚,挽回了消费者的损失,得到了投诉者的赞扬。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由于分局缺乏人手,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与临沂质检所的几位同志对农资市场开展抽检,每天不厌其烦的做着相同的事情,抽样、做笔录、贴标签。中午回来,他依旧忙前忙后的在食堂布置着,就是为了能让大家有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和一顿可口的午餐。饭后,我常常会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嘴里说着,老了,老了,老腰也不行了。在那一刻,我深深的被感动了。

对工作,老许有着一股夏天般的火热激-情,对同志,老许则始终象春天一样温暖。在我刚到分局的时候老许总是主动地在工作上给予我指导和督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通过以身作则,帮助我逐步树立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这种以心交心、春风化雨般的真诚很快感动了我,使我对工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就这样,老许的真诚和关爱化作一股凝聚力和感召力,将分局十多位同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人人争先,乐于奉献也随之在分局上下蔚然成本文来源:

心血、汗水、辛劳和热忱,为他换来了先进工作者的荣誉,那一本证书是他辛勤工作的结晶,是他创新求实的写照!这就是许德山——安于平凡,耐得住寂寞,而又积极进取,乐于奉献。许德山是平凡的,但谁又能否认,那样一份无私、一份奉献同样也是一道亮丽而夺目的风景呢?

青山不会忘记,

绿水不会忘记,

依然默默无闻

拼搏在江河大地间。

【篇3】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试论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
作者:戴 刚
来源:《活力》2009年第05期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只要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活跃着一个个业绩非凡的风流人物的身影。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讴歌他们的丰功伟绩,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神圣使命。

        

        到生活中去发现典型

        

        人物典型来源于群众,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去,体察群众的情感,倾听群众的呼声,才能发现时代需要、群众欢迎的典型。有些典型虽然是由领导机关提供的,但说到底也是从下面实际工作中反映上来的。因而,记者不能两眼只盯着上级要典型,更应当深入实际,调查采访,主动地到生活中发现典型。事实上,有很多典型都是记者在深入生活时无意中发现的。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好书记——焦裕禄就是这样被发现的。当时,穆青、冯健、周原本来想从郑州去豫北林县,采访那里的人民在太行山腰开凿红旗渠的伟大壮举,在周原汇报豫东重灾区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后,他们决定改去兰考。他们认为,当时共和国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尚来恢复,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还面临着严重困难,很需要报道一些奋战自然灾害、恢复和振兴农村经济的典型,激励全国人民。倘若这三位老记者没有深入生活,没有调查研究,焦裕禄这个典型可能就被埋没了。

        

        对典型的采访要进行全面挖掘

        

        选择典型时,必须克服采访中的片面性。典型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的,采访时就应把他放在这个环境里去观察。既要采访典型本人及其领导,又要采访典型周围的人;既要了解活动的主体,又不能忽视活动的环境。挖掘对立的两方面的情况。这是就典型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言的。有些报道为什么带有片面性?发表以后为什么引起不良的反应?从采访方法上查找原因,常常是由于没有注意挖掘对立的两方面的情况造成的。这应该引起记者的高度注意。挖掘典型人物的矛盾。任何人都具有“矛盾”的因素,有正确也会有错误,有优点也有会缺点,有成绩也会有不足。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必须努力挖掘典型人物的“矛盾”,绝不可只片面地追求某一个侧面。有的记者对他要表扬的对象,只愿收集肯定的意见和事实;对于他要批评的对象,只愿收集否定的意见和事实。他们唯恐与自己本来意图对立的意见和事实从而完全否定了自己的采访计划,使已经花费的劳动付诸东流。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采访中遇到“矛盾”,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记者深入挖掘的杠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先进人物身上,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我们在宣传典型人物时,首先要把他们作为一个人看待,注意挖掘其自身的矛盾,才能立体地表现他们,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受众感到可亲可信。有的记者采访常常被片面性缠绕,有时是自觉不自觉地钻进了这个“圈套”。有了对立,有了矛盾,有不同的意见是好事,它可以使记者更冷静一些,更能发现真实情况,也能更全面一些。

【篇4】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应多方突破

作者:李辉

作者机构:中原商报,河北 邯郸 056002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ISSN:1674-8883

年:2017

卷:008

期:016

页码:226

页数:1

中图分类:G21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典型人物报道;时代精神;价值观

摘要:在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要趋于多元价值观,要以平民化的视角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寻找典型,客观地展现平凡人物的道德光辉,引导社会向上、向善.

推荐访问:典型 人物 报道 当前典型人物报道新特点 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什么是典型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