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7篇

时间:2023-04-28 19:30:05 浏览量:

篇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现状成因与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近年来发展壮大。但是,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将分析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并提出对策。

  1.宏观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货币政策紧缩,金融市场风险增加,导致银行不愿意放贷,非银行金融机构也难以获得足够资金。

  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2.财务状况不佳

  民营企业财务状况不佳是导致融资难的另一个原因。由于经营规模小、财务结构单一,且与行业龙头企业存在差距,许多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稳定,缺乏还债来源。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账目清晰程度也不如大企业,给银行信贷增加风险。

  3.银行贷款和信用担保制度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银行贷款和信用担保制度。银行往往需要民营企业拥有大量的抵押品,如房产、股票等,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满足的。此外,对于没有长期业绩记录的企业,银行往往会采取提高贷款利率或融资费用增加的策略,使得企业难以承受。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强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民营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覆盖面和透明度,为银行及资本市场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以增强财务信用度。在融资过程中,企业要主动配合银行的审核工作,提供有力的证明资料,有利于银行对企业的评估,提高获得贷款的可信度。

  2.拓宽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多种融资手段,如招股、发债、PE等,增加融资来源渠道,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同时加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和声誉度,拥有更好的借贷空间。

  3.优化信用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用保障体系,包括专业机构的融资服务、政府的信用保障、第三方担保等,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企业贷款的可靠性,减少融资成本,增加企业融资的机会,扩大信用的保障范围。

  4.推动优质资产证券化

  政府可支持优质民营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快速上市,借此绕过银行信贷难题,拓展融资渠道,引入国内外资本,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促进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同时,让企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可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企业融资的可靠性和效率,让民营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对策苏大胜摘要: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根据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即资金来自企业内部,是主要来源,企业将自身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是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盈余资金、固定资产变形资金转移、折旧准备金、应付账款等;外源融资即企业向其他经济机构或主体筹集资金,例如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银行贷款等。权衡风险和收益是融资的基础。风险对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具有重要影响,风险的直接表现是融资困难,民营企业自身的收益、风险特点也反映出其融资的特点:第一,融资费用高。我国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数量众多、融资需求量大,但资金需求随机性大、周期短,民营企业在利用银行贷款时,银行花费的人力、财力较多;第二,实现贷款担保和抵押困难。担保和抵押是减少贷款风险、提高企业信誉的重要措施,但民营企业的经济信息透明度低、较为离散、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使企业的抵押品和担保不符合规范;第三,融资具有阶段性。民营企业在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不同。一、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及原因系统、功能协作系统等功能在内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系统化的监管组织架构,明确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建立科学的风险监管模型,形成风险监管长效机制,提高抗风险的能力。3.进一步强化全员风险监管理念,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农村商业银行要将风险管理意识深入到每个职工乃至整个银行体系内部,要让每一个员工牢记效益和风险并存,使员工清晰地认识到风险控制和效益创造同等重要。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要在经营理念中将风险管理理念放在首要位置,以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依托,让员工在注重收益的长期性同时确保良性风险监管理念的实施。建立农商行风险预警机制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借助考核指标比如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率、贷款利息收回率、资本效益率、资金效益率、综合费用率等,通过指标体系的动态变化对风险变化的可能因素进行追踪,以1.民营企业自身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并没有进行公司制改革,所以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实际上是集中在一起的,加之企业管理松散,导致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强;而且很多企业不具备上市所需的大量资金,因此几乎不可能依靠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此外,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成立时间短,通过非金融机构融资难度较大,因此企业只能将银行贷款作为外部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融资渠道单一。但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还贷能力不高,降低了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额度。而且,民营企业的资产、经营信息披露不完整,财政缺乏透明度,不良资产占较大比例,有些企业甚至存在偷税漏税、财务报告不真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信誉造成严重影响,提高了银行贷款的成本和风险,银行贷款困难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2.银行贷款风险与国有企业相比,银行对民营企业提供的贷款的经济风险相对较大。国有企业的规模大、拥有大量固定资防止风险的发生和恶化,发布预警信号,及时制定抑制风险的可行方案。其次开发各种风险评测模型,对金融机构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预警和预测,有效地发现潜在的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产、流动资金充足、还贷能力强,导致银行形成呆账、坏账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市场需要的资金量大,银行更愿意为国企提供贷款而不是选择民营企业。此外,现有金融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的信贷业务大多是短期的,中长期信贷供给不足。3.外源融资成本高、收益低我国民营企业的地域分布不够集中,贷款频率高,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的范围较大、花费较多。而且企业申请的贷款量小,虽然贷款利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成本高,银行获得的净利润少。而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联系紧密,银行对国企的放贷业务不需要繁琐的审查,加之国企贷款量大,银行能够取得更高收益。商业银行制定信贷计划时期授信额度更多地向国企倾斜,这也是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4.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业务时,考虑到风险和成本,通常需要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但我国的信用担保行业起步较晚,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机构规模较小、实力不强、收取费用较高,发展进程缓慢。所以,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信用担保缺乏有力保障。5.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通常不会向外界公布,所以企业在外部筹集资金时无法证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民营企业为了成功获得银行贷款,会对需要披露的信息进行选择,披露的信息并不全面,而且,由于一些民营企业存在账务混乱、管理不规范的情况,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同时,我国也没有建立其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民营企业缺乏权威性的评估机构对其实际信用水平实施准确评估。这是导致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风险,而信息不对称成为风险根源。银行不了解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潜在资金能力、信用情况、偿还能力等,为了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时会更加慎重,相应地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更大。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1.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降低融资难度、通畅融资渠道的主要手段。民营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核心竞争力,规范经营和管理。根据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增强实力和信誉,有利于资金向企业流动。首先,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界定,打破家族管理的传统模式,向职业化、专业化管理过渡,根据实际的产权结构,分析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其次,企业要加大信用建设力度,完善信用制度。企业要树立强烈的信用意识,实施严格的产品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社会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贷款申请提供科学依据,并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成立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重视信用控制,防范信息风险,及时对企业信息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企业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和内容,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增强资本实力。2.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融资法律体系,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制定相关法规,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人才、信息、产

篇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现状成因与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创新驱动、就业扩大、创造财富等重要任务。但是,尽管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融资渠道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将介绍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现状成因与对策。

  一、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渠道单一

  民营企业虽然被视为经济的推动力量,但却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等问题。由于民营企业主要从事中小型企业,它们往往缺乏充足的资金底蕴和抵押品,这使得它们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信贷。

  2.风险偏好低

  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十分谨慎,因为它们往往没有高质量的抵押品,风险比较大。这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而且银行往往会把担保要求转嫁到“中介性机构”,由他们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从而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3.面临政策制约

  民营企业的融资还面临着政策制约。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存在着基层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及大型企业的融资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这也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大原因。

  二、对策分析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银行和企业都在努力寻找各种途径和手段。下面是一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实施多元化融资模式

  多元化融资模式是一种不断创新和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方法。多元化融资主要包括发行债券、创业板融资、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方式。这些新型融资方式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商业银行信贷单一的问题,而且可以帮助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2.打通政策制约的“瓶颈”

  政策制约是制约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的政策已经开始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效,如创业投资基金和小微企业专项融资支持等政策的出台都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动,打通政策制约的“瓶颈”,努力营造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3.增强企业的信用度

  提高企业的信用度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增强企业的信用度,除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体系,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从而减少银行的风险。同时,政府应该通过引导银行加强对于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从而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信用度。

  4.健全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促进中介机构的发展,如金融业中介组织、专业担保机构和投资服务机构等,这些机构可以通过风险分担、信用担保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信用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进而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总之,政府、银行和企业都应该共同努力,积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政策扶持下,民营企业需要注重财务管理、技术创新和团队建设,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四: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困难,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那么,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对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发展状况。企业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经营收入不稳定,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抵押,这使得银行和投资机构难以把握融资风险,因而不愿意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另一方面,政府政策对民营企业融资也有一定影响。由于政策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或者政策的实施存在着落实不力的情况,使得民营企业融资难变得更加严峻。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以及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保障民营企业正常融资。

  此外,民营企业本身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拓展新的发展渠道,提升企业的发展前景,吸引投资者,使企业更具吸引力,进而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从而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总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该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政府应

  当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企业也应当提高自身整体实力,以此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五: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成因及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

  (一)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长期权量性资本严重缺乏。现有金融体系对民营企业开放了短期信贷业务,但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供给却十分不足,特别是对大量正处在创业初期的民营高新科技企业来说,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很难从金融机构里获得。

  (二)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有较大差异。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困难重重。大型民营企业历经了创业初期的积累,有一定的信誉、品牌及社会关系,在申请贷款时,其资产、信用等方面都受到肯定,特别是一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更是各大银行的抢手货,银行盈利的生力军。少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获得证券市场的准入资格,能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真正融资困难的是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这些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正要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此时对资金的需求很大,但是由于企业起步不久,其资产质量、信用水平、管理水平等都不高。于是这类企业便被信贷人员列为高风险、高危的客户,甚至等同于呆账、坏账的代名词。

  (三)以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小金融体系仍未建立起来。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都从民间金融获得融资,但此类非正式地下金融团体被有的地方政府视为非1法机构。个体及私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那些今天看起来很有规模与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当初都是在非正规金融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很明显,正规金融包括工具和机构,并不能充分顾及众多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而这些需求就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来满足。政府建立专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设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时,是否应考虑将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合法化,使之成为这一体系的重要一员。

  (四)在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利用首次发行上市方式进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有一定的困难。我国在企业IPO上市方面有所有制的政策倾向,目,对企业经营历史、经营业务、发展方向、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民营企业上市,最基本的动机是筹集股权资金和实现制度规范。无论是从总市值还是从流通市值来看,民营上市公司在市场上都处于次要地位。从民营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来看。自2000年以来,再融资民营公司数和筹集资金额都逐年下降,民营公司再融资总体比较困难。现行的再融资制度是造成民营上市公司再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为此,应调整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业绩水乎要求,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标准;缩短再融资的时间间隔,鼓励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上市公司更多地再融资;简化再融资审批程序,建立优秀上市公司绿色发行通道,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决定企业的再融资行为。

  (五)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在政策和法律上并没有直接2上市融资那么多障碍,而且还存在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这样三个难题:一是目标方股权结构不合理,收购方不易获取控股股东地位;二是收购方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受过大的收购成本;三是国内购并市场不发达,购并交易难以及时、有效完成。收购资金方面,买壳上市一般要求收购方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目前在我国具有这种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连进行正常产品经营的资金都难以保证,更不必说斥巨资收购上市公司。由此看来,买壳上市对一些前景看好但目前资金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问题造成融资难出现

  1投机心态影响。民营企业主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向政府机构如实申报自有资产,以方便避税、逃税,因此当企业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这类不实的资料就影响银行对民营企业的风险评级,2素质水平不高,大部分民营企业主从农民而来,文化、经营思想、管理水平、守法诚信等方面的素质较低,缺乏对市场的正确判断,粗放经营。依然注重于靠关系、靠避税逃税、靠运气来发财,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脆弱,难以通过科学管理来提高经营效益;当企业遭受市场风险后,就有可能将风险转嫁给银行。

  3产权不清,管理混乱。许多民营企业为了便于经营及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好的待遇,纷纷以集体企业或外资企业的面目出现。结果由于没有清晰的所有权和管理组织,常常给借贷带来困难。而且,中小民营企业及一些规模较大的家族式集团企业,管理松散、没有章法,尤其是财务管理不健全,“三假”(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账现象普遍严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很低;缺乏信用记录以及其它有关资料,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用评级和贷款审批。

  4民营企业没有有效的房进行抵押贷款。受多种因素制约,许多厂房和机器?法拍卖转让,所以我国银行一般不接受厂房和机器没备作抵押。但对于通用性较好,易于转让的仓房、电脑、交通工具等,有些银行允许作为抵押品。然而,土地的法定占有权基本上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拥有,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拥有土地和楼宇的法定占有权。它们创业时多半是租用土地,其所建的厂房因缺乏使用证等而不能作为有效财产来进行抵押,所购置的机器没备又因评估费用较高,银行也不太欢迎而难以成为抵押物。

  5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本不大,一旦确定发展某一项目就必然资本尽出,所以当项目失败便不如大型企业那样有其他项目或子公司的盈利来填补。在中国。破产并不“流行”,更多的生意失败的中小型企业主会选择在债主未上门前卷铺走路、挟带私逃,而不像外国企业4主那样文明地坐在家中等待法院宣布破产。

  (二)银行体系的体制性障碍

  1从银行运作成本考虑,大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放贷势必会产生较大的管理费用,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没有信用记录,且账目管理混乱,其真实程度不高,银行面对这些企业时必须花费更大的人力、时间来调查企业,考虑贷款的成本、收益、借款对象的信用水平、资产状况、经营状况、项目前景等等评估贷款的风险程度。即使这些调查成本将会转嫁到高利率上来,也会因民营企业贷款管理难度大、成本高而受搁置。因此从效益性的角度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是不划算的。从安全性上讲,由于民营经济发展中市场风险和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通,导致经营中出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意味着信贷风险更大,使银行对民营企业不敢问津。

  2银行没有将国有企业坏账看得同民营企业坏账那么严重。不少人认为这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恐私”心理作祟,笔者则认为这与政府偏颇的政策措施不无关系。在银行的预期中:企业是国有的,只要政府在,企业就不倒。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普遍推行了“信贷终身负责制”,这使信贷人员在向民营中小企业投放贷款时变得更加谨慎。近年来各大银行都进行了结构调整,实施向“两大”即大城市、大企业集中的战略,使得原来承担的部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逐渐萎缩,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之5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贷款权上收,民营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3银行实施信贷风险测算指标如为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度身

  订做。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时对资产总额、固定资产特别是可抵押的资产有所偏好,占了不少分值。国有企业由政府出资,其资产规模是大多单靠自身积累成长的民营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在这样的指标严密“把关”下,只有少数上规模的民营企业才能有充裕的资产实力在这种评级中拿到不错的分数,获得银行的青睐,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都被打上“不及格”的印章,难以有幸“破关”。

  (三)政府政策的偏好进成的障碍

  国家的政策方向对金融资金的投向有很大的影响力,从决策结构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集权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行政架构。国家商业银行也建立了相应的纵向社会信用体系,由政府出资的国有银行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政决策的影响,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臂膀,国有银行在决定信贷的投向方面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或者说它们的信贷行为是被动的,信?方向并不取决于国有银行对项目本身的选择,而是取决于国家的金融偏好。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

  1稳定民间金融的积极性,建立正式的民间金融体系。民间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民营金融机构不大会受政治因素左右,其经营将更多地服从于利润导向。新的民营银行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尚未开发的市场领域,特别是那些小型公司和刚成立的企业上,而这类企业的数目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占大多数。对国有银行来讲,中小型的融资市场并不在它们主要的业务范围内,而实际上,只有民间金融才看中了这一市场细分后遗留的空间,也只有一大批地方性的、“土生土长”的中小民间金融机构,才能与地方性的中小民营企业共同成长。这些民营金融机构将不会歧视现有的顾客关系,他们将在市场上塑造自己的形象,注重创新,以各种新的方法开展业务。政府必须适时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通过制度创新,规范、发展民间金融。通过必要的制度创新,将那些已有一定规模,机构比较完善,运营和管理比较规范。愿意接受国家金融监管的民间金融合法化,对其进行必要的整合,从而成系统性的民间金融体系的形成。

  2国有银行应树立发展的观念,适时调整民营信贷政策。首先,银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民营企业,重视和培育民营企业,建立稳固的银企关系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商业银行在破除“唯所有制论”、“唯规模论”的同时应破除“零风险论”,树立合理风险的观念,风险与效益相伴而生,在追求效益之初,就要有承受风险的准备,有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其次,现有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开发出适应民营企业的金融市场。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通常规模小,时间急,强调灵活性,为此需要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建立民营企业信息系统,提高其风险透明度。加强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筛选工作,建立客户数据库和客户档案,主动搜集民营企业经营状况与业绩方面的信息。为降低为中小企业做贷款的成本,银行可以针对企业的信贷规模设计相应的工作流程,减少审查环节,提高对关键指标的审核质量,这样既可以提高信贷质量,又能降低银行管理成本。此外,银行还可以尝试民营企业贷款保险制度,分散贷款风险,加强民营企业金融产品的创新,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

  3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创造条件使民营企业可以上市。介入证券市场不仅能使民营企业迅速筹集到巨额资金、扩大经营和生产规模,而且也提供了持续融资的渠道和资本运作的舞台,通过介入证券市场,上市民营企业实现了资本的低成本扩张。创业板市场是专为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而设立的证券市场。创业板市场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为那些暂时还不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提供了绝好的上市融资机会。与此同时,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除了上市流通的证券外,建立股市场与债券市场以外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投资基金市场,增大市场容量。

  (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制度

  1落实、调整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一是落实对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二是清理和调整与党的十六大精神不符的政策规定,取消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各种限制性条文。三是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民营投资的政策措施,落实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给民营企业创造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

  2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私募和场外交易的有关法律法规监控机制,法律法规和监控,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密切重视的建设项目,否则,市场经济就会成为盲目经济和混乱经济,尤其涉及资金的运作,更需有严正的法制文件。

  3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准人和退出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竞争规则以及监管办法,对所有出资人一律给予国民待遇,保证中小银行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

  (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水平低下是影响融资活动的重要原因,建立一个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训,使他们更为规范,这样就可以避免目前确实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要在一个十分薄弱的基础上重建信用绝非易事,需要从法律、制度、管理体制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调整。因此,建立信用制度,强化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应当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政府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项重要措施。

篇六: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

  原因

  对策

  [论文摘要]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探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旨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

  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

  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需要企业、金融

  机构

  和政府共同努力,为民营企业融资开辟更多渠道,从而使其发挥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自身难以满足

  市场

  融资的盈利性等基本需求

  1.民营企业融资

  成本

  较高、效益低,难以满足

  银行

  和

  投资

  者的盈利性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对贷款需求有“急、频、少、高”的特点,贷款一般要的急,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数量少,管理

  成本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差,经济效益相对低下。民营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

  2.民营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担保需求。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虽然没有规定流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

  有权或使用权。而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

  3.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相对较大,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安全性需求。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局限于对农副产品的粗加工,趋同性严重,造成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低;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只要能借到钱,不考虑筹资成本的高低,有的企业甚至向民间高利借贷,借款利率远远高于投资报酬率,加上借款期限短,筹资风险加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部分民营企业信息披露意识差,为了逃避

  税收

  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

  人员,缺乏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基本信息数据,甚至出现对银行、税务提供两套账的现象。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

  1.间接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管理体制

  的制约。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请求,往往不予支持,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信贷条件让民营企业望而止步,贷款审批程序烦琐。二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自身发展和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较高,财务

  亏损严重;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趋同、市场趋同,真正面向民营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

  中小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加大了基础设施及消费性贷款比重,也增加了

  国债

  等非贷款资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相对减少;中小金融机构

  社会

  信任度不如国有大银行,结算支付手段落后以及受其他诸多因素制约,其资金来源受到明显影响,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减弱。三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民营企业担保难、抵押难。抵押贷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一种贷款制度,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价值低,特别是高风险、高科技的民营企业,无形资产占的比重很大,能够作抵押的资产价值不足。担保机构制定的贷款担保条件比较严格,与银行贷款的条件基本相当,民营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数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

  2.直接

  融资

  方面,我国资本

  市场

  存在层次缺陷,民间

  金融

  发展

  受到抑制。一是主板、二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条件苛刻。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

  管理

  、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并且发行时优先考虑

  农业

  能源

  交通

  及城市

  公共

  措施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三是国家对民间金融的管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由于缺乏面向民营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民间股权融资等其他民间融资方式无疑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融资渠道。但民间金融虽然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但民间借贷在我国现行的法律

  体系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融资行为,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受到法律的惩罚。

  (三)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摆脱融资难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一是立法不规范。目前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二是法律执行

  环境

  差。

  2.政府管理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

  工商

  、税务、物价、城建、环保、卫生、计量、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在对民营企业管理中,往往出现相互交叉、缺乏协调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在对

  经济

  机构协调方面,由于政府调控不力,致使企业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在监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企业本身行动不规范。

  二、缓解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素质。要大力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应按照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运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重组、联营、合资等有效途径,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解决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等问题,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盈利水平。加快民营企业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民营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探索组建全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协会;大力拓展民营企业融资租赁渠道,民营企业可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租赁到企业急需的设备,达到融资目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要健全法制,完善金融立法,规范金融活动。修改相应法律条款,修订限制企业发展的条款,消除体制性障碍。在完善立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可操作性,注意

  行政

  规章、地方法规与金融法律、法规的一致和协调;要保证程序公正,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提供权利救济和司法保护屏障;要建立严格科学的执法监督机制,做到有法必依;尽快全面实行费改税政策,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经济上的物质利益和

  政治

  上的民主

  权利,避免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要根据辖区经济基础、资源优势、发展方向,制定地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为各

  金融机构

  的信贷支持指明方向和信贷支持重点。通过

  税收

  优惠、财政

  贴息等手段加大对各类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多方筹资设立企业发展基金和风险保障基金,完善

  社会

  化信息服务体系以及企业培训服务体系,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社会化服务短缺问题。

篇七: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成云林

  来源:《经营者》2020年第3期

  成云林

  摘?要?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随着国内经济持续高效地发展,民营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本文首先阐述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提出对策,以期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性

  资金是民营企业的“血液”,其适时、适量的供给,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资金主要依靠内部融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资金问题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现代化企业经营的主要特征是杠杆经营,完全依靠企业自身造血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渠道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13日,沪深两市3721家上市公司,其中2585家为民营企业,占比为69.47%。其中,在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分别有1802家、738家和45家,占其所在板块上市公司比例分别为62.33%、94.74%和88.24%,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中,民营企业占据了非常高的比例。此外,民营企业在创业板的首发融资和再融资比例均超过80%。

  通过上面的数据,看似民营企业中发行股票融资成为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按照目前的上市标准,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规模、盈利情况、内控管理不满足上市的要求,因此通过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只解决了部分优质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大部分民营企业想通过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很难实现。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同样受到各种限制条件,面临重重困难,监管部门对企业发行债券要求高、手续复杂,即使发行成功,民营企业也要承担较大的利息费用。对间接融资,由于民营企业经营风险较大,银行为控制风险不愿意放贷,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由于没有实物资产,银行贷款需要担保公司提供授信担保,所以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提高,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负担,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少,即使取得了融资,一般成本也比较高。民营企业出现融资难问题除自身原因外,还与整体的外部融资环境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少,融资条件高

  我国资本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不断改革,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资本市场体制还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对国内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条件门槛较高、审核标准高,使得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有很大的难度。目前,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不足,由于上市条件的限制,民营企业上市的数量较少。创业板、科创板的推出虽然为部分

  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但只解决了部分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还是没法通过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解决。

  (二)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目前国内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较高,特别是没有实物资产的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银行贷款获得间接融资。由于民营企业受到规模较小、实物资产有限、信用条件不够、财务核算不规范等因素限制,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偏重于国有企业或者大型的民营企业,即对民营企业的放款资金规模相对较小,融资期限较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需要第三方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了很多。

  (三)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理念薄弱

  民营企业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融资管理理念落后,对融资管理缺乏系统性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融资人才。缺乏对融资项目的跟踪调查,缺乏对融资项目预测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分析,无法提出合理的、科学的融资方式,从而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

  (四)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

  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不重视财务管理,经营理念滞后,缺乏系统规范的、符合市场经济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不够。有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始阶段打政策擦边球,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风险。民营企业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发行债券的上市要求差距较大,很难通过上市渠道融资,同样想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也很困难。

  (五)民营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

  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得到资金后,由于企业经营不善,不愿意偿还,甚至有的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骗取银行贷款不还,失信于银行,增加了银行的坏账风险。银行为控制风险而提高信用标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另外,由于民营企业资产少、抵押物不足,所以其想要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更加困难。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金融监管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不完善,影响着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资本市场监管的目标一方面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另一方面是使资本市场的发展惠及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高科技型企业。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退市制度,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制,建立常态化、市场化的退市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整治和金融监管,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2.加强科创板制度建设

  我国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扩大融资范围。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进,放宽了资本市场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标准,允许亏损但属于国家重点领域的企业上市。科创板的推出增加了高科技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能够吸引国外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回归本土,同时也会吸引计划在国外上市的民营企业选择国内的科创板。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强科创板注册时的制度建设,提高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质量,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从而支持民营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3.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加快注册制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取消发审委,全面实施注册制,大幅提高违法行为成本。注册制的推出,是我国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渠道。

  (二)创新银行间接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目前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以抵押担保和第三方担保为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普遍是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虽然目前金融机构采用了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多种创新放贷方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民营高科技企业很少能符合银行的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创新力度,采用更多的具有可执行性的融资方式,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三)培养融资管理人才,增强民营企业融资管理意识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融资管理人才培养,不但能增强民营企业整体管理意识,还能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应大力推行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运用的长效机制,用良好的机制、政策吸引融资人才,将先进的融资管理方式与企业经营相结合,增强民营企业融资管理意识,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管理

  1.完善企业管理机制,转变用人思路

  民营企业应按照现代化管理要求设置公司治理结构。首先,民营企业应将现代化管理制度融入家族制管理模式,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在治理结构上进行创新,实施科学的内部管理,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使企业各部门管理者的权力受到制衡与牵制,进而实现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民营企业需转换用人观念,摒弃任人唯亲的陈旧思想,在用人上任能人、任贤人,以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养。

  2.建立完善、有效的财务控制系统

  一方面,民营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符合自身的会计管理制度、内控管理体系、监督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五)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信誉

  诚信经营是民营企业安身立命之本。良好的信用是民营企业融资的基础,民营企业应将诚信经营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建立诚信机制。民营企业家不能局限于目前的利益得失,应将眼光放得长远,良好的信用可为企业以后的融资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提高财务透明度,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以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四、结语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亟须解决。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民营企业家自身的改变,增强融资意识,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结合国家政策,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为哈尔滨科能熔敷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高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应对[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04):79-80.

  [2]

  王瑞.去杠杆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9(06):47-48.

  [3]

  周继刚.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9(10):88-89.

  [4]

  刘晓宇,王维婷.区域视角下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09):13-16.

推荐访问: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民营企业 对策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