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20 10:2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4篇

【篇一】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一、工业

  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中、厚、薄板和特种钢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中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已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汽车、钢铁、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的格局。

  2008年,全省全社会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下同),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亿元,增长%,增幅提高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亿元,增长%,增幅提高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亿元,增长%,增幅回落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增幅回落个百分点

  (一)汽车产业

  湖北省机械汽车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一主两带”的产业基础。“一主”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机床工具、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食品包装机械、通用基础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内燃机、文化办公设备、民用机械等门类齐全、实力较雄厚的13大产业。“两带”即以东风公司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集聚带,以宜昌、荆州、武汉、黄石为基地的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聚带。已形成了东风有限、神龙、三环、凯迪电力、武锅、长动、武船等一批大集团大公司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东风公司与日本日产公司实现跨国重组、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提升合作层次、与日本本田公司扩大合作领域等,标志着东风公司跨入了国际性大公司行列;
三环集团重组省汽车集团后实力进一步增强。作为中国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湖北省整车生产能力已达到80万辆,基本形成了“轿、重、中、轻、专”并举,“高、中、低”档车型齐全的产品结构。在整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湖北省零部件产业日趋壮大,目前湖北省拥有零部件企业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310家),年配套能力已超过60万辆份。行业排名前10位的大公司完成工业产值占全省机械汽车工业60%以上。

  (二)信息产业

  湖北省信息产业在“十五”期间继续全面快速高效发展,制造业规模成倍增长,政务、企业及社会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监管能力不断强化。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普遍增强,为“十一五”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7%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12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0亿元,五年间净增390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全行业平均增速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在中部六省居首位。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17亿元,五年净增82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实现利税118亿元,年均亿元。

  经过“十五”建设和发展,湖北省信息产业已形成了以光通信、移动通信、激光、显示器、化成箔电子材料和软件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格局。光纤光缆产业规模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器件研究开发和生产规模居国内前茅;
中小型电台和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系统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激光产业规模国内第一;
手机、显示器、空调各形成1000万台产业规模;
化成箔电子材料已形成5000万平方米产量,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软件产业蓬勃发展,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湖北省信息产业已由过去单一的制造业转向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为一体的现代信息产业发展,产品由投资类为主导转向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武汉·中国光谷,通过对光电子信息的开发,产业、人才、资源等要素的优化组合,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三)轻工业

  湖北省是全国轻工大省之一,拥有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原盐、皮革、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日用化工、塑料制品、家用电器具制造、照明电器、工艺美术品等22大类、40余个行业,形成了产品齐全、系统完备的轻工业体系。

  湖北轻工业的重点行业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造纸、塑料、原盐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农副食品加工业列全国第10位,食品制造业列全国第12位,饮料制造业列全国第8位,造纸及纸制品业列全国第10位,塑料制品业列全国第11位,家电制造业列全国第10位。并拥有京山轻机、安琪酵母、凯乐科技、玉立砂带、白云边酒业、枝江酒业、中国劲牌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本土轻工企业和”金龙泉“啤酒、”舒蕾“化妆品、”东贝“冰箱压缩机、”统一“果汁、”金皇“首饰、”联乐“软床垫、”大桥“鸡精、”今晨“牙刷、”金兰“首饰等中国名牌产品。

  随着湖北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飞利浦、百威啤酒、红牛饮料、海尔、小天鹅、华润、青啤、娃哈哈、汇源、TCL、农夫山泉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轻工企业和品牌落户湖北,进一步壮大了湖北轻工业。

  (四)医药产业

  湖北医药产业是湖北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和医药包装等门类品种齐全,产学研力量雄厚,传统医药与现代生物技术、新医药协同发展的医药工业体系,正在成为湖北新型工业化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湖北医药生产企业发展迅速,一大批产品和工艺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B族维生素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60%、50%。其中,VB1生产工艺属国内先进水平,VB2新菌种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产量占全国的98%,生产能力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氨基酸系列产品有16种出口,有3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可替代进口;
布洛芬生产国内第一、世界第四。目前,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在研和待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成果超过200项,生物医药产品批文65个,其中国家一类新药1个、二类新药5个、三、四类新药20个;
在功能基因、人工生长因子、人畜用生物制剂、溶栓普酶TPA、生物工程疫苗等一些领域的研究已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湖北省基本形成地道中药材种植、医药生产、专用药品生产、医药科研等四种类型的医药产业基地。

  (五)石油化学产业

  石油化学工业是湖北省工业行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农用化工、基本化工原料、橡胶加工等为主体以及化工科研、教育、设计、地质勘探、安装施工等相配套的生产建设体系。

  湖北省现有规模以上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600多户,大型25家,中型50家。

  ”十五“以来,湖北省石化行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企业。中石化股份公司武汉分公司和中石化股份公司荆门分公司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的原油加工企业。中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是国内中部地区仅有的一家石油开采企业。湖北双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联碱生产企业。湖北宜化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重要的磷化工、盐化工及化肥生产综合性生产企业。中石化股份公司湖北化肥分公司是国内第一批利用引进技术建设的大型化肥生产企业。沙隆达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农药生产企业。湖北楚源精细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生产企业。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国内是最早的大型氯碱和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之一。宜昌兴发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黄磷及磷制品生产企业。湖北洋丰集团公司是最大的磷复肥生产企业之一。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氯化苄、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我省还有其他一批具有一定产品特色和生产规模的企业。

  (六)纺织产业

  湖北纺织工业是湖北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现已形成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染整、针织、色织、丝绸、化纤、服装、鞋帽、纺机纺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经过”十五“的快速发展,湖北纺织工业产纺纱能力达到633万枚纱锭,织布能力达到万台布机,服装能力达到15亿件(套)。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纱、布、服装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 万吨、亿米、亿件。

  湖北纺织工业到2010年底,实现化纤及化纤原料产能50万吨;
棉纺锭1000万锭,其中先进纺纱设备750万锭;
布机超过10万台,其中各类无梭布机4万台;
中高档染整面料能力6亿米;
针、棉制品折用纱量8万吨;
服装生产能力25亿件/套。且全行业先进技术装备的比重达到60 %以上。同时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利税50亿元。

  二、农业概况

  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湖北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油菜籽、淡水鱼产量全国第一,棉花、水稻排位也在前列,农副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有着巨大的潜力。湖北省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生产规模总量大,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

  湖北省光、热、水条件优越,农业物产丰富,盛产水稻、棉花、蔬菜、油菜籽、芝麻、花生、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主要作物;
经济作物中红麻、黄麻、苎麻、烟叶、茶叶、桑树、柑桔、桃、梨、银杏、魔芋、香菇、木耳、中药材等,在全国亦占重要地位。畜牧业以猪、牛、羊、鸡、鸭、鹅为主,水产业以淡水鱼和龟、鳖、虾、蟹等为主,闻名遐迩的武昌鱼盛产在湖北的梁子湖。

  湖北是中国主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现有耕地面积万亩(328万公顷),其中水田万亩(175.8万公顷),旱地万亩(152.6万公顷);
可养水面876万亩(58.4万公顷)。具有2500万吨粮食、50万吨棉花、275万吨油料的综合生产能力。优质双低油菜籽产量全国第一,芝麻产量全国第二。湖北”润珠“牌中国香米是中国唯一荣获”国际一级优质稻米“的大米品种,其品质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泰国香米的品质。湖北棉花纤维品质优,被中国农业部列为生产纺高支纱厚棉的优势产区,为中国六大主产棉区之一。湖北是中国第一个实现油菜双低化(即低芥酸、低硫苷)的省份,也是中国第三大芝麻产区,鄂东北还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和集散地之一。

  湖北是中国第四大蔬菜产区,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多达十二大类、560多个品种,是中国四大蔬菜主产省之一。每年销往外省和国际市场的蔬菜产品有400多万吨、干菜3万吨。湖北省拥有独具特色的魔芋、薇菜、莼菜、蕨菜、竹笋、香菇、木耳等保健功能环保型山野菜。

  湖北水果资源丰富,全省果树栽培面积40万公顷,总产量350万吨,畅销全国各地。湖北三峡库区是中国柑桔主产区之一,其宽皮柑桔、纽荷尔脐橙是享誉中外的优质产品。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2万公顷,茶叶产量万吨。产品不仅有绿茶、红茶、边销茶,还有各具特色的名优茶、花茶、富硒茶、富锌茶和有机茶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茶叶已有多家企业获得欧共体质量认证。

  湖北是中国的畜牧业大省,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均位居前列。全省每年出栏生猪2800多万头,家禽出笼3亿只,出栏牛100万头,出栏羊200万只;
肉类总产量270万吨,禽蛋产量103万吨。湖北还是中国第三大供应香港生猪省份,年供应香港生猪20多万头,冻猪肉已出口独联体等多个国家。

  湖北是中国的蜂业大省,蜂产品出口第一省。养蜂规模达到了41万群,年蜂蜜产量达万吨、蜂王浆210吨。产品远销日本、西欧、北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现有鱼类176种,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常年产量达234万吨,淡水产品总量及人均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河蟹、龟鳖、青虾、鳜鱼、银鱼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湖北已分别有18家蜂产品、虾仁加工企业获得欧共体质量认证。

  湖北也是农产品质量强省。近年来,湖北坚持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产地环境保护和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农产品质量迅速提高。目前,湖北省正在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达到674个品牌,总产量万吨,总产值亿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20个。

  湖北已建立完整的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现有国家级监测检验中心4个,省级质量监测中心6个。全省共有质量监测检验人员4000多人。

  2008年,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80亿元,增长%,增幅高于上年个百分点,属10年来第二高速度,为4年来最好发展水平。主要农产品呈现不同增产。除棉花外,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增长。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棉花产量万吨,比上年减产%,油料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肉类总产量、禽蛋产量和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都超过10%。

  三、环境保护产业

  湖北省环境保护产业目前集中在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领域,其主要企业基本集中在武汉市,在环保系统,工程设备和产品开发方面,拥有一批达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其中,光化学废水处理技术与产品;
激波传质厌氧生化工艺技术与产品;
臭氧消毒剂生成技术与产品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循环式厌氧——好氧生物膜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技术;
碱回收锅炉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环保产业已成为武汉市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并将逐步成长为支柱性产业。同时,武汉青山环保产业基地已经得到国家批准。

  目前,湖北(武汉)已有200多家环保企业,其中,规模过亿元的企业多于16家,过千万元的企业近40家。武汉凯迪电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德国WULFF公司的干法脱硫技术和美国B&W公司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成为国内较早掌握领先的干法、湿法脱硫技术的企业,并由原来单一的大气治理,转向”水、固、气“污染治理的三大领域;
此外,该公司还先后从英国、美国引进了结水精处理再生单元锥体树脂分离技术和电去离子净水技术。武汉天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国家环境保护工业烟气控制工程中心“为研究主体,取得国家专利45项,国家科研成果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225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燃烧电厂锅炉微细粒子高效控制技术与设备“、国家科技部和市政府资助的”城市垃圾焚烧二恶英治理技术和装置“等一批重大项目。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城市污水综合处理技术及示范工程“、”新型高效物化组合技术与设备“等国家863项目,应用印染废水光化学脱色处理一体化设备,采用了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新技术,是目前较领先的废水处理设备,并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工业废水处理及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工程覆盖全国十余个省市。

  2008年年初,全省长江水质总体无明显变化,1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全部符合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为Ⅱ类。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中,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10个城市符合国家二级标准,7个城市符合国家三级标准。全省各级环境监测机构96个,环境监测人员1933人。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62个,其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17个,全省达到二级全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万公顷。

  四、服务业

  ”十五期间“,湖北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于同期GDP增速个百分点。”十五“以来,全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一些新兴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促进了全省服务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十一五“头两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75亿元和36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同时,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发展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全省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等服务业重点领域中,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完成,骨干企业相对聚集,初步形成了78个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园区(聚集区),武鄂黄、武襄十、武荆宜等物流产业带初具雏形;
”一江两山“旅游区、大别山和洪湖等红色旅游基地以及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一批旅游景区(点)相继建设;
光谷软件园、楚天传媒产业园、长江出版科技园等文化产业园区迅速发展壮大;
武昌、江汉区域性金融总部和金融产业区加快集聚等,改善了服务业发展条件,成为全省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

【篇二】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王银儿 林小菲 汪瑜虹
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12期

        一、红色旅游发展背景介绍

        (一)全国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活动。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迅速崛起。革命圣地、纪念地凭借多年来一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也开始发展旅游业。这个阶段也被认为是红色旅游的真正起步阶段。90年代中后期,抗战胜利50周年、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红色旅游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报道,举办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红色旅游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接待高峰。2004年2月,沪、京、赣等7省市共同签署了《郑州宣言》, 提出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口号,拉开了红色旅游热潮的序幕。国家旅游局也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至今,全国已建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200个第一批、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温州市平阳县发展红色旅游现状

        自2005年2月温州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被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来,平阳县抢抓机遇,创新方式,精心组织,红色旅游逐年升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红色旅游业综合效益日益显现,有力带动了老区效益农业和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长足发展,为平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4月,温州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平阳红色旅游景点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

        (一)旅游开发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1.推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激活了第三产业,拉动了社会需求,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012年1-6月,平阳县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累计超过11.3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7%;
实现旅游总收入达6834万元,同比增长27.2%,带动该县西部山区经济的全方面发展。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当地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山门镇的马蹄笋、早香茶、无污染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得到进一步开发,凤卧镇的长寿面、番薯粉丝、糯米红酒等产销两旺,当地的大棚种植、特种养殖、花木苗圃等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不断做大做强,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篇三】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湖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作者:王德广

作者机构:三峡大学,高教所,湖北,宜昌,443002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ISSN:1003-8477

年:2006

卷:000

期:011

页码:68-70

页数:3

中图分类:F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湖北经济;制约因素;应对策略

摘要:湖北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的许多优势已日渐消失,进而使湖北在中部地区的领先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湖北要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增强忧患意识,重塑湖北在中部新经济起跑线上的领先地位,关键在于创新宏观调控机制,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巩固产业竞争力的微观基础.

【篇四】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低碳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泽郎哈姆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5期

        摘 要:自从在二十世纪末期出现了低碳经济以来,低碳经济便成为世界的潮流,旅游行业应当主动开辟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道路。相对于生态旅游而言,低碳旅游的内涵更加的丰富、明确,无论是在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上,还是在旅游全过程的六大要素上,都应该节省能源、减少污染。这是促进生态文明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低碳旅游;
低碳经济;
生态

        一、低碳旅游

        (一)低碳旅游的定义

        低碳旅游是一个新兴词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定义,笔者在此列出几个参考定义。①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指根据低碳经济的理论,把降低污染、节约能源消耗当作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光在旅游的规划开发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还要求“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上都体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1]。②低碳旅游,可以说是在旅游中尽最大努力使二氧化碳(CO2)减少排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补救旅游中产生的“CO2”的旅游。所以,也可以将“低碳旅游”理解成更深一层次的环保旅游。③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景点的自然、文化环境,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为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作出贡献的旅游方式就叫做“低碳旅游”[2]。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措施。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所以这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二)低碳旅游在行动

        低碳旅游在国际范围内都算得上是一个新型模式,在我国,低碳旅游已经开始在旅游的各方面崭露头角。①游客的低碳行为,例如拼车旅游、骑单车旅游、徒步旅游以及将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带走等等。②旅游单位的低碳行为,例如绿色酒店要节省资源、绿色经营,取消供应一次性洗漱用品等。③旅游目的地的低碳行为,例如旅行团在旅游景点用景点提供的电瓶车来代替大巴等。④政府部门的低碳行为,目前京、津、沪等多个城市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低碳城市”的形象。可是这些行为还依然处于小众化、非系统化的状态,假如全国都学习台湾坪林创建低碳的旅游景区[3],使旅游者能够亲身感受低碳旅游的活动,那么低碳旅游的效果很快就会体现出来,构建政府、社区、旅游企业、资源以及旅游者五个重要受益者多赢的局面。

推荐访问:湖北 经济发展 研究 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湖北旅游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