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5-19 15:3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篇

第1篇: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年××月××日

近日,市××××调查分析了我市县域经济上半年发展情况。总体认为,各区(市)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各区(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分别为全市的××%、××%、××%和××%,占全市经济的份量越来越重。同时,也应看到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条件制约、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发挥比较优势,体现县域特色。任何地区,都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特色化是县域经济的标志。每个区(市)都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找出发展优势,培育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地抓好区域内煤炭、石膏等矿产资源的节约开采和综合利用,拉长产业加工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故址、××故里、××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坚持“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开发,壮大旅游产业,培植经济增长点。利用运河黄金水道,搞好沿运经济开发,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市××经济带建设和“三大基地”建设等战略,做好自身功能定位,主动溶入到全市发展格局中来。发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充足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吸纳社会就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棚果、××的“三水”农业等特色农业,形成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销和出口。

(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统筹城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城乡经济、工农产业的交汇点。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做强县域工业的潜力所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要重点选择与农业关联度高、拉动作用大、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把它们培育成县域工业发展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主体,使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工业成为振兴经济,反哺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要大力推行工业园区化建设,优化工业布局,提高工业的集中度,发挥集聚效应。要以二、三产业为支撑,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抓好农民就业培训工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尽快取消户籍限制等体制障碍,创造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发展的条件。

(三)突出民营经济,激发经济活力。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具有更加直接的利益机制、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和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一是放宽投入领域,允许集体、外资企业进入的领域,都要对民营企业放开。二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全面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强化服务意识,尽力打造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引导好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引导民营企业抓住国企改革机遇,降低成本搞扩张。四是着手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认真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四)加强帮扶协调工作,促进区间均衡发展。××年,××区的人均GDP是××区的2.1倍;
××年,××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区的××倍、××倍和××倍。区间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明显地成为欠发达县乃至全市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障碍,应予以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要加大对欠发达县的帮扶力度,统筹区间协调,冲破区位阻隔,实现资源等优势互补,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平衡发展。要充分利用省××支持经济强县和帮扶欠发达县发展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

第2篇: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荥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作者:周翠萍

作者机构:荥阳市统计局

来源:财经界

ISSN:1009-2781

年:2012

卷:000

期:008

页码:29-29

页数:1

中图分类:F12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县域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世纪以来,我市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财政实力迅速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因素仍然存在,并阻碍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3篇: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夜经济发展建议(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夜间经济作为现代城市新兴业态,因其提高城市设施利用效率、增加就业岗位和机会、拓展游客消费空间、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和重视。但在顶层设计、监管服务、品牌培育、气候应对等方面存在发展“焦点”“难点”“痛点”,亟待引起关注。

一、发展情况

(一)从覆盖主体来看,众多城市竞相发力。2019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纷纷发力夜间经济。如,北京在2019年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力夜间经济一揽子计划,打造10条特色示范街区、培育100家连锁企业等;
上海市正有计划地推出4—5个能满足海内外游客多元消费需求的“地标型夜市”。在此之前,西安、长沙、南京、福州、沈阳等地纷纷出台指导性意见,推动城市夜间经济迅速发展。

(二)从消费贡献来看,夜间经济潜力无限。夜间经济对促进城市消费升级、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如,数据显示,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到白天的50%,重庆三分之二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又如,广东肇庆因举办为期60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光影艺术节,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37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亿元。

(三)从载体建设来看,品牌培育各具特色。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结合城市特色,着力建设一批夜间经济载体,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间经济品牌,形成了识别度高、传唱度广的夜市品牌。如,北京的三里屯、后海酒吧街,上海的新天地、衡山路,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长沙的歌城,成都的大排档、开封的鼓楼夜市等成为当地“金名片”,也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的“新代表”。 

(四)从表现形式来看,灯光亮度直观反映。夜间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灯光经济,城市灯光的“亮度”是衡量夜间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夜间经济活动越繁荣的地区,其亮度就越高。夜间景观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全新的夜市生活形态。如,2018年深圳、青岛、石家庄灯光秀等夜间景观,正成为推动夜间经济、反映经济发展的直观衡量标准。

二、存在问题

(一)整体统筹规划缺乏。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服务夜间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尚未形成“全国一盘棋”整体考量,在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方面尚未形成体系,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没有出台切实可行的鼓励措施,带来众多发展夜间经济的城市各自为阵、各自发展。

(二)服务保障相对不全。夜间经济涉及安全、交通、卫生、水电等诸多领域,需有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停车场、卫生(公厕)等配套设施,以及强有力安全保障。但因城市发展水平,夜间经济的服务保障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不够成熟。

(三)品牌培育不够丰富。目前全国相关城市承载夜间经济的网点比较分散,规模相对不大,特别缺乏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深度参与、体现城市特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大型综合性夜间经济场所,加上限时营业场所多、延时营业场所少,无法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四)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我国夜间经济更多侧重购物、餐饮、旅游等物质消费和体验消费,对城市文化的消费和对城市历史、人文的关注较少,城市内涵有待进一步深度挖掘,夜间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有待进一步释放。大型文化艺术表演场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关闭时间大多不晚于晚上8点。

(五)气候条件影响突出。囿于地理和气候因素,北京、哈尔滨、西安等北方城市寒冷冬天时间较长,夜间出行的人数大幅减少,加上营业场所不够多、配套措施不够全,夜间消费的便利度和友好度稍逊,因而相对于南方城市,北方城市在室外消费的时间跨度远远短于南方城市,其发展夜间经济存在某种天然困难。

三、对策建议

(一)打好政府政策“组合拳”,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总体规划,推动发改、财政、市监、住建、文旅、交通、城管等部门强化责任落实,结合自身职能,聚焦招商引资、用水用电、土地使用、税费减免、安全保障等方面,研究制定发展夜间经济的扶持、管理、监督政策,形成监督管理合力。

(二)打造极具特色“示范街区”,繁荣夜间消费市场。围绕吃、购、玩等要素,结合区域特色、业态定位、消费结构等特点,以热门美食区、大型购物中心、文体娱乐中心为基础,创建特色明显、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夜间经济特色示范街区,增加夜间消费品种,引导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形成旅游休闲、文化休闲、商业休闲的品牌,重点推动夜间经济有项目支持、有实体支撑。

(三)完善基础设施“硬条件”,保障夜间经济活动。完善夜间经济重点消费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标识体系、休闲设施、环卫设施、公共WIFI接入等配套设施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夜经济示范项目周边地铁、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加密运行班次,设置临时停车场,提高市民夜间出行的便捷性和交通管理的灵活性。

(四)实施夜间休闲“大众化”,丰富群众夜间生活。拓宽夜间经济产品种类供给,将电影院、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娱乐场所纳入其中,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夜间消费活动,满足城市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以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和展览活动为契机,集聚夜间城市的人气、商气和财气。

    (五)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有效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渠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持续开展夜间经济发展宣传推广,向市民提供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夜间消费资讯服务,培育夜间消费习惯。积极报道发展夜间经济富民、便民、惠民的工作成效,为加快夜间经济繁荣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4篇: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自觉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于增强全县综合实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扰
纵观全国、全省发展的大背景,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和局限。有的农业比重偏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县域主导产业的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和配套提升作用发挥不充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育缓慢,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大。有的地处边缘,受区位、资源、人文等客观因素制约,经济基础差,工业底子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致使县域经济发展手段及方式上的可选择面较为狭窄、发展速度缓慢。有的发展理念守旧,还存在“等靠要”、小富即安等思想,对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科技领军人才、行业拔尖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抓抢机遇的意识不强,改革创新的能力不足。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在抓发展、上项目过程中第 1 页 共 6 页

没有把生态放在第一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出现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导致原有发展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快速凸显。有的财政自给能力不足,财政收入来源单一,刚性支出压力大,只能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作,用于扶持经济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不足。
二、正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协调处理好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个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必须牢固树立三次产业缺一不可、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主导工业,扩大做强第三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探索推进,激发科学发展潜力活力。改革创新是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之源。要巩固扩大现有改革成果,聚焦发展瓶颈制约和全面小康短板问题,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承接落实上级改革任务,有效激活生产要素、释放资源潜力。要积极探索自选改革课题,按照“切口小、落点实、见效快”的要求,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农村“三块地”抵押贷款、村级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自主性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创业基地功能,引第 2 页 共 6 页

进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创业者入驻创业基地,深化拓展院地校企合作,推动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全面创新,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把结构调整作为着力重点分类施策,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不可缺一的思维,在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上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现代农业要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培育主体、打造品牌、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在产业结构上稳定制种业、做强蔬菜产业、扩大饲草养殖业、扶持新型产业,加快完善“产供储加销”全产业链体系,稳定提高种植业收入,扩大养殖业收入,着力增加劳务和三产收入。生态工业要以园区带动为突破,以重点园区基础建设、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招商引资引进新型产业、扶持发展小微企业为重点,围绕园区扶老、引新、扩微,实现工业经济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旅游和三产要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以A级景区创建、全域线路培育、服务质量提升、个性产品开发为重点,抓大、建新、推线,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补充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实现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
三、把生态环保作为发展底线优先考虑,促进县域经济绿色转型。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一个地区拥有生态资源优势往往更有发展前途和发展后劲。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第 3 页 共 6 页

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抓发展、上项目始终把生态放在第一位,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打造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旅游业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要改善绿洲生态环境,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湖渠清淤恢复行动,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相关政策法规,深入推进“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净土行动”,彻底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确保土净水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
四、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力引擎狠抓不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项目建设永远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要精心谋划储备项目,积极争取一批创新创业、产业培育、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推广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以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链延伸,积极对接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吸引一批中小微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孵化一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要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和督查考核工作机制,畅通客商投资兴业和项目落地生根的“绿色通道”,不断提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第 4 页 共 6 页

五、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抓手持续用力,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要注重城乡规划管理,高起点推进城乡规划、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规划修编工作,推行“多规合一”,合理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合理布局产业、路网和功能性项目,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城乡发展空间。要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按照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的思维,加大棚户区、老旧街区改造力度,推进城市风貌改造,规划建设新城区学校、医院、文化、养老等公共设施,让广大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镇村污水达标排放、畜禽养殖场(区污染治理、河滩荒地变绿见水、秸秆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房前屋后净化绿化、房屋村落门面改造等专项行动,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满足群众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民生需求。
六、把从严治党作为最大保障抓实见效,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县域经济要发展,党的领导是关键。要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到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之中,更好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职能,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全面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严格执行科学民第 5 页 共 6 页

主决策机制,凡属经济建设方面重大工作举措、重要工作事项、重点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党内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充分征求人大、政协及各方面意见,努力提高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要注重培养专业型领导干部,强化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提升掌握政策、吃透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锻造一支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持续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要大力弘扬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在基层实践中了解情况,在一线工作中发现问题,真正把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精力放在干事业上,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第 6 页 共 6 页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 建议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