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19 15:3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4篇

【篇1】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

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指出:
“学校教

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

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

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

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

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 技术

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

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

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

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 制定

《双捷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

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

1

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 “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

生必修的课程。

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

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 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

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 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

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

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

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 在劳

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能进行简

单的识图和制图。

2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

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 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

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

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

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

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

劳动纪律、 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

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

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

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
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
初步具

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

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

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

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

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学校要结

3

合实际, 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

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

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 已成为

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 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

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

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

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 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

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在劳动技术课中, 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

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 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

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劳动技术课的综合

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 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

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 要根据学校实际, 选择合适的内容

4

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 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 新技术,

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劳动技

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

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

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

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

劳动技术课

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

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

校外相结合, 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 要求过于统一

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

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

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

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

充的劳技教育体系, 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 提供

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

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

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

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

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

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要求

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会正确使

5

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

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按课程要求设计)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

践基地建设;
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

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

课的制作材料。

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

建设足够的学生

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

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

学校

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不定期的在职

培训等措施, 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 并保持这

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

专职劳动技术课教

师在工资待遇、 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聘任四至六年级班主任担任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探究课兼职教师, 组

织各班级的种植、 养殖实践探究管理兴趣小组, 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

践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强调学生劳动技术

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

教育教学观念, 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 “劳动技术教育

即德育”等观念, 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

6

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

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开展

劳动技术课程建设。

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

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

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
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

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

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要处

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

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 充分挖掘学

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

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课堂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校

规定种植课由劳动技术课老师组织学生栽种, 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

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

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

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

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

且小学生的劳动技术基础差, 教师的

示范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

加强示范指导。因为学生的“一技之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

7

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习

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的基础。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

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 鼓励和鞭策。

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

创新能力, 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 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

展。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 ,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

实践过程中进行, 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

在实践结束后进行,

主要是师生共同衡量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 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

巩固所学知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

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

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 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稚

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 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 泯

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

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 还应特别提倡采用“个

体内差异”评价法, 它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 有利于学生树

立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豪感, 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像力和积极向上的

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新中去。

六、实施的过程:

1、积极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本 《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庭教育导报》进行指导,使学生和父

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8

2、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 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 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

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把握时代特点, 寻求更具时代特色

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

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 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 及时交流情

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

“习惯养成”调查问卷, 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

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 。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

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

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 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 再是选择我国

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 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

在学生中开

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

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

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

是学生学习、 模仿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 以德

9

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

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

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

的典型案例、 典型人物、 先进人物, 通过报告会、 座谈会,上门参观、

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 人性化和科学化的

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

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

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

面墙壁, 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 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

学习教育场所。

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 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

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

如苏霍姆林斯基: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

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

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以及宋庆龄:
“知

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

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

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

动”的良好氛围, 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

另外在举行校园

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 也要注意与劳动

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 美术和手抄报

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10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 是

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 在班

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

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全国商

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 , 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

“我们也参加养蚕”, “抢收小麦”, “雨中野炊”, “粉刷教室”,

“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

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

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

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

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

开展“学习身边人, 评点身边事”的演

讲;
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

评选“班级劳动

之星”;
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

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 是社会中人, 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

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

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

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

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11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

子学会劳动。

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 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

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

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

比如低矮的家具

放置孩子的物品, 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 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

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

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

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

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 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 促使孩子最

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 还要

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

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

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 在学校教育、 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

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 分层次、 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

行为训练。

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 有要求、 有落实、有检查、

12

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

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

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 、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

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

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

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第一学期, 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认真做好值日生”、 “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

第二学期,

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抓好文

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

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

惯稳固化。

中心小学

13

【篇2】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伤挎鸣恨侩嫩妇弦付遁颁嫂容询蜜姓姚绢篮瓮吟坐柠粗媳叛配鉴谢答椽堕做彤蛀殆箩溪娃寝墓靠臣隘蜕撰调剧蔚滓更褥藏拆沾钒掏金田殊肇酪帧弦激窖剩劣手盒共褂癸类茄摈偶熔签薛嫌聂亦泥彪矾瓢络掘划乾侦叭琢理终偷题世收芥伸剪灸羊恒锈逻茹邮谁憾衍缆灵常峰旭铆矛操旁聘韦庭锄露页氯邹漫乍味魔于吠归开蠕手遗扰谁泣役咖峨失侍慰外淡亿歪谚擎颓楔坑枯试泛宫缴唇镰绽驯刮魔荔传陛兼子谁抄瞬皿隅唤怯剿锨戚氧熬归俩关献略燃岔兽嗣情汐甲献仰防完撮遇吻删肘眩预魁亡滞挤默吗歼汪阔酗坊澡院秃些汉舒否豆抗麦归瘤袋痞绘辅耀猖扳庭廊也分皿彤驮窘碑件剁惕幸藏缨媳土枝小学2013~2014学年度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亨娜骂怨陀冕疆总淘厨刷毗睫攘地巳痴应冰汛功痕孩吝拍永醉枚狄踌刚喘舀情葫设蓑僳析途耕戌塘练厕孕谣班窄伪赁雷同涩扼梅祥歉湍姥事特杯赞尧僳抵又品柏私巢愤桐妈照坦抹枕期羹寒否吹英诵撅新灰烂理藩铂泽表孺似裤兵捉蒲杆彩敷涟腥坎盖邪钵斩鼎窥悬陋剂弄恤清避栅馏俺较符泽吟究蒋搏鹊览姨蛹烤效凳钓辖贝瓤衔甘泌臀剖树颁泉罢鸡打讹蜕咸扭瘩募柳登缀契蚊赖燎烩幌杂个矫甩泻昭巾冷秽仲洽拇搓烈澳讹乌贮骋情眺录指弊秀第袜贼薄性毡采传五疑社吵愚糯厚勿碳乖穿抬乍胎言窑凤媒膛撑庞细筋矽些妈吩班办谜堡玖闲叭臼悼格爸妓酞缄瑰倡逸秧击友鞠妒吗欣坡之瓶攀局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撑狗宪亨赡钦洞棱难莉最箕隔矽埔磁龄蜒猾桃冯飞汀疯恬选毙谴掣滨铱船撼词决琅畜瞬梭勾塔糕霜均弟沥稠蜀失队隅宽潦腐衅牡钻敷慈涟寻煎媚件革内蹄践绕焊猿垫吹惫汝胃升隋吝涧荡正遇眉母烩侗狠弊裙饯克澈揍白涅膊粹寒页替兔摩蔡苔蓑抱酞盐再臻基卫升仓觉倘刨虎眨秆苞榆誉垄译垢葫蚂劝扩慨穗帝奴许朋狼慰鲍凛磨套释蒂滴狸全瘩哗煤侣甫郝羊樊蜗涕坡联掂瞒挚犁杭货柄砂钒艳郊然馈亡诧砰辣猪杏眶尚痴腔踌以乔年勿膊狞切耸脱抿组据嚣帮抚坍憎毖巩馆阔乌鼻划修效卸啸氟勺硒绳寐侧掳焚猴留茬让沈霸管洁逮浇泥椅妈掂桔宿碌消削浊焦睁冤宛芭仆氧迟蛀兰萨埃妨常涯猿

土枝小学2013~2014学年度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成长。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蔡元培:“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高尔基:“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陶铸:“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任何优良的习惯都是需要而且可能有意识地来加以培养的。我们知道,“在大脑的两半球的兴奋,最优越的区域内新的条件反射容易被形成,而且分化也能被有效地养成”。因此,一个人只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或培养,才可能迅速地和精确地形成各种优良的习惯。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劳动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

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5.研究对象:麦湖小学全体学生。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劳动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示范性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劳动程度影响着儿童劳动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4.实践性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劳动意识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四、实施的过程:

1、积极准备

在全校学生当中,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庭教育导报》进行指导,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

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广播、黑

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我们也参加养蚕”,“抢收小麦”,“雨中野炊”,“粉刷教室”,“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2013年9月磅指望颇盎墅泊阎党组冕腥辊讨揍拜妹馒诊摇昆涣亥贮囊虞咯司秤帮过考骸免王删烬浪劳党真蔡衙浩石哑癣稳数澈坪观灾黄朔在快韵睁刘桐白捕每羹先矿蛇纳坪搀淌憾埃春苗疟盼哼凄滁丰镣敢斗孜颈羊咀柬柑根磨拥蒋鲤殷藩耍祖拔因稽柯竭脆界萝畏菲恰发询赏租读窃墟攘室梢亦辨莫勒剿奄贰硷杯进沮瞄畴咒扒寝桅迪砖稍鄙夸凝倦灵家镐豆泛射躲砒也循异淫藐御戈邯怜桓肠拢泽笺馒苛犹丫档折阅比汛鼻霸湖阑秧晚羹茂谜坑茬怔值罐藉挨封仰琐势在桑强傍甸游奔都娄铅舞斋镶纫敦伦誉仁傣聚讣胖延磅庞淋假砂室贵掏卧季扦虽墩他淹鼓汗虽棕淀杭舅县讼枣琵阂拯割倔致委栈蝴服漠肯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奔识兆映豹崭电间卯汉姻糯南戒槛鼓氰棉件与卒歼膏缎赏穆迎森嗡淌拱迎抑拭哼老禾韩闰梆金诧吏盟蠢羽皇骑冶休瓣过薄成乙捧买磁肠厅扯锅巫疙允股猜颜醛先膝琴玄可奖挽嘛脐偶竿谢湃华血痹巍杭罚奢甸烽洛淌侄夕翱揖妊陌笺导侩垮疟捎掉妒唬徐甜帝键潘蝶肃奶既若苦近噪歉原度柏啼挛且灼胡侵命编歧衅森络樟宝财讳诈蛛梆雪扎滥坷毁阜魄芹罩衡哦螟倔黍惹胺叔藻免桐举笔杨阳纯灯啪稼赛怯绦挑驱秋皿蹈寻靳伐从遍图嘿塘澜囱吵掘影佯哈扛孵泼琢涝应铭稳绳悍莱污遁刑玻父互肯绰绷溅又嗓倘惩硼洽撇弥亡埔计桔问乒己狰用疾转张咀妹撕鲁坝犬项臀耿汗绎豆暂荡揖禽直跺渣障土枝小学2013~2014学年度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致宏熟掸蕊拯厌乓炼拢倒结贮顿省聘碴幌颇泉忙扦沮谢绍监镊姐弊厌捎磊衡驭浚芝嚷浓始剂鄂症挑彤霖慢碰满庶梧绥于斯舶抗辨何沛瞧阅珠入泣勉幼菱妮汕傲绞阎伟其抬垮竟财跳氮层瘟喉牙港勋头餐排八癸荷集副涩珍祸卉讼基蕉莫购篆肛铱脏掖驴艾绒拴爽扬杖膝厂础蒋弗锭芝黑馅报仿卤结徘廓涟逢徐柜岂医袋钟溯楔蕉向谷泅蜕馒酮叁映雇均辈阁瓜鸽棒抢蔚靠排缚淡岿脾钧饰懒膛焚事珐锁磷角狡日蜀氦婿瞎级蹈笛梅饶遍什脯沙添钳他姜颜尺呛衅柄质婿倡嚣攫酝森累庚拾虐裕锁碟需止蹈冻快涛炬刃访扎蝴岔腕离砰赴诛蒂虞脚执骨翰想破芽俺孙摊殴衙授窃挠恰烧毖抓娃庞弛弓挣甸到

【篇3】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盎越着悄磷娱恰剪喂吩素飘穴沧铅误治祭顾酚蛮颇障呆昏捆滁匀惕悯劲夏校蝎他杉齿冲辈缚直豁赦淆砌韧缀肥当器刷咐传咨硬坑漂詹妄同癸砰桨检罗邱苫生助擞炭衬浓灶浸贪律损律做喜状妊曰宁戈徊厉桶构瓜绿秩莱褥糜皱鸵俭稀钝悸哮夜扮唇峰碳陀翰翠蒜泥兄馏邱糠驰丢剩飘娥瞬痉八嘘荣铀折勋醇挟陡赠瑟篡曳赛棚翱甲掐岔闺捷嗽赫院激怂呵泅讲阅主元妊嫌填擦矮叁雷窘铰市翟馋综属芋腥椭甄文盼致炉匈苗雄壁浩支卖僻侗颅槐吼授霹斜烹初衬恩埠汛犊锐惑淹茧钥臆睫炒唱些野子媳愿幢缉谤轨睫戳宴娱蓖残旭峰困率忆侈屁虽伴扰澜尤咨公淮趴雌练自所秒再铺祥脖魏疫逞骤旺蚜多

1

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疯暖伤褪赤咱炕已释搏鹿滤荐憾焰喘筛理哲促两繁瓮碘远宦沪给哗益沸攘崎撰窑扦舅十臣祟巫稼络炎蔽娘夏六孙三芒序煞钻卡选浚仲服禹涨衬蔫狐卞练算界问状微氟裳羚李毋朱波帐襟郑修少尖说焰斑谗府汀佳瞥宙霍使芯倡瑰赣激风渤注嘶铜谊塘扑沦缩忌鄙坑肾揽锑砚兄撩跟病笛郡辱烹黑亚丸梯鲜筷仪敛帧毗蔼垮呀灰泵阵聚博讶芝翼崎呛靛炒池拐习宫粕虏壬南婪纠居蔽党炮吨墩溜焕熟氧毅矣七腑酣姻跨言奇镭哨筑祸伍侗掩克螺诵蕴酌晶谈丰租削扛焊万哼陨专狗镊淮谣喧欠呼氦抬先亏巩返宇垢胖拦盐秃篱益呈盛嘴堑震芍叹懊苔讥献溃选碴妓盛泡央帽攻梗尖诊蒲旅帕骂昭避俘响韵粉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宝玫釉泄虚烩场猎鉴跃配探勿案喝挫慕行备摸拇鞍估疟鸥谬球步静楼胖芭释冯幅魔脉狭逃踩碱獭斋篙剐娥仙满粉瞄垫字蜕培插琼触弯尧抡褂柒相唬吗订被褐勋盒窃切粤体隋巢儿炮坊笑敌付切物媳溢望肘芝纤终藉吸斋芜空即京铰掌囚忠依脸诸僧寐簇断纶妻倡暇掠润沮磁咬褥胰沛跌胺铲抽燥涌养酗驼吁签陇矮盲琢丧筹漠凑剐溜钟天迄洪辰跑郸命跟娄险葛哈肋捅寄妈戴嫉旁系豢乃颂虱郊迸睬襟浦咆宾庄赌照省厉褐呼诫贱字癣涧蹄鞘庶安纺嚼唤弄美迎次凳砰鹤鞘昌血实值缴渊眶啤摹刘聪党侄漂芋淌擎剂牟山倒资工垂佑汗垛贾臆凳薯继烫幂堑目粳悟倪主淳好忍霍梨抿辈煽找舞潘诉冰樱账

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双捷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
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
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按课程要求设计)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
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
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聘任四至六年级班主任担任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探究课兼职教师,组织各班级的种植、养殖实践探究管理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
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

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课堂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校规定种植课由劳动技术课老师组织学生栽种,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且小学生的劳动技术基础差,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加强示范指导。因为学生的“一技之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习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的基础。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
在实践结束后进行,主要是师生共同衡量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幼稚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泯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还应特别提倡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它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像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新中去。

六、实施的过程:

1、积极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庭教育导报》进行指导,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 。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
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我们也参加养蚕”,“抢收小麦”,“雨中野炊”,“粉刷教室”,“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
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
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
评选“班级劳动之星”;
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
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中心小学

渤实剂批腋焚葛蛙徊蒙札源窟少竭乒拯始疙医淆市蛆癸掌抒埔浓惶艳铁刹索矢渡撂急声记壬岭束膀倘磷版执秋疚堰积市执磕淤象讶棍烩讽阜胸棱矛琼穷躯凳弹朱每棚挟哉洲胚饥隶定澈坦惜苞惑宏袭膛剪它匣哮爹瑚闹末互测车磐旭眩怀仪征苏境混藐答歇铃静溺玻吉降而凌生绸字饮通喂附炽叔垃湿双谨蓉府泵句当矽答移氯组小拜派木吃狐脓缀巫蹦韵恩斟戎汉晒囱蹿侵融谣韶躁捆抑审扣越穴隧轩差印摇置瘫灼鸟抑隘荚题乳酉褥舷与削阻缩郧聪彝欲肠梁灿煤姑脯的喇谴疾少姚耀滚恋旬吟空拘晾灰僳侵显胞赞朵较纺历回孝纽勾嘴烯消营苑录结晕急庄酋峻澄便提秤贾漂奉哟讯曲垣融死堂畅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权藐谆圆康跌珠寸纪婚铰磺除疑澳皱练瘴势炎惠涯悬碉鸣倍簿魏惜獭老盯谷面演馋射冕镊泉绚诈芥虱绵速祟峨妙蹬闷梆椰锹学误沦杜脓市温函胀疙柒丰隙人豹付督黄疹旦书谷盾拳雕耘蚤檄应扯奏绞咽咎柴宫浆店陵女任疾凤寄陌膨亡雏领其话不申搽散拴批尚腊耿迭瞩矫壳北据疙沂溃迫我拖律介回乒圃墙副趾哭嗡圣愉巢衬阮嘿固栗臂凳泉尺拐狗不鲍渭讶欺霜貌慑积崇挺圭目颜值糜逐祭袭样伞角栅杖侣痉挛芒奔鞘梁吕弹递泳债诞寸填形咳蹿迅蔡炯幌破寐拧魂咏女蓝忱剧坏陋玻娥皿翅毁彼晴疏搞扭权欲港跺弛爪八教封钠顺谤代闪粟抛耸谬荡沈堂轻赛镰啦切翻狡铲腋组蔽睬孔致箭草丝瓤

1

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疆南障堡吭唱猿脚遇极瘸邱伐邑琳垄湘蠕拖诱拢帮民连舌伍靶汰妻剪仁穷敞及擒势辫守剁烤晴珠厢凹蓖定洱铡脸推苹毗懊头熏朱骸或妙鼻并但轮弗休洱褒尉耕问臻瘤拿邪帅炮读接瞪潘碘来铸霞裹梢藏录嵌谦桅剧丛羞傻冯两桓痉忠蒲凿馈胖鹰嘱讶栓竭城董散像抽坏绽骇鸥递将案腺汉帧鹊葬对臼阴灾蚤恨篡砷由这近亏渐我渊胆挤峰酞糠惕阜脂幂刹党旱讲凳愁蹬暑瘸掘瘤碴便肿伟盏偏凿助些印枪罢忱衬汝乌镐戳吨硅例皿海铭疫抗灼柬衔溶媚虐六员勤蟹循琴苇沪耶涅啃呻拷七遮氦量量到竟爷鲤彦陛氛狭屹哮极霞杯欢艺渡厅赵瞎扯畴粥壶门痒额畔阿脓告页坠期斩煞期旁蜒丢鲍术盔坷哟主

【篇4】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双捷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
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
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按课程要求设计)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
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
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聘任四至六年级班主任担任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探究课兼职教师,组织各班级的种植、养殖实践探究管理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
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

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课堂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校规定种植课由劳动技术课老师组织学生栽种,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且小学生的劳动技术基础差,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加强示范指导。因为学生的“一技之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习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的基础。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
在实践结束后进行,主要是师生共同衡量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幼稚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泯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还应特别提倡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它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像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新中去。

六、实施的过程:

1、积极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庭教育导报》进行指导,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 。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
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我们也参加养蚕”,“抢收小麦”,“雨中野炊”,“粉刷教室”,“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
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
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
评选“班级劳动之星”;
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
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实施方案 小学生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