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2023年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 【通用文档】

时间:2022-12-04 09:21:06 浏览量: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编者按2018年2月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本康养蓝皮书《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 ,供大家参考。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

  编

  者

  按

  2018年2月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本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报告部分数据观点详见正文。

  1中国康养产业渐成气候,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潜力

  蓝皮书指出,与一般意义的“健康”、“养老”、“养生”和疗养”等概念相比,“康养”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概念,涵盖范围广阔,与之对应的康养行为也十分宽泛:康养既可以是一种持续性、系统性的行为活动,又可以是诸如休息、疗养、康复等具有短暂性、针对性、单一性的健康和医疗行为。延伸到更大范围,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康养要兼顾生命的三个维度:一是生命长度,即寿命;二是生命丰度,即精神层面的丰富度;三是生命自由度,即国际上用以描述生命质量高低的指标体系。

  可见,康养的核心功能在于尽量提高生命的长度、丰度和自由度。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康养服务的人群是老年人群体和亚健康群体,但是在生命长度、丰度和自由度这三个维度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在这个体系里找到特定的位置。也就是说,从孕幼到青少年再到中老年等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康养需求,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病患甚至是需要临终关怀的群体,社会各个群体都有必要纳入康养的范围。

  2015年后国家对人民健康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养老和健康服务的支持性、引导性政策。2016年,康养产业被多地列入“十三五”规划之中,并编制了详细的发展战略及指导性政策意见。在细分产业上,森林康养被纳入《全国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康养旅游也迎来了首个规范性文件——《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发展渐成气候。至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康养领域到健康、养老、森林康养和康养旅游等,都有了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

  2中国康养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蓝皮书指出,中国康养产业已经展现了强大的发展势头和潜力,然而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相关法规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基础设备和基建设施短缺,人才资源匮乏等。

  (一)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有关康养产业政策法规的推出往往落后于实际发展速度,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政策预见性和行业指导性作用。如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医养融合”的指导意见中,比较多的是从宏观层面上进行指导,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措施较为欠缺。

  (二)基础设施供应不足

  报告指出,在产业发展初期,康养离不开“医”,医疗是康养的基础,“医养”结合是康养的基本要求。医疗设施方面,根据已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仅有322家康复医院,其中城市206家、农村116家,这意味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多半没有康复专科医院。而康复医学床位数(包含康复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比重仅为1.8%,康复科的床位数存在较大缺口。根据原卫生部的规定要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立康复科及相应的康复工程室,并配置标准化的康复器械,约1万家综合医院须新建康复科。但由于部委改革进程被延后,截至2014年,实际拥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3288家,而中国二级以上医院有8973个,与原要求相比,只有不到一半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了康复科。

  (三)产业结构不够健全

  康养产业在促进养老、医疗康复、养生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显著地带动了上下游及周边产业的发展。但目前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由于面临着政策碎片化、发展模式粗放、人才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远未形成一个健康、完整的产业体系。

  (四)康养专业人才匮乏

  虽然较多健康养老政策中有关于康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但难以落到实处。要解决目前人才短缺问题,首先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从业标准,提高康养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然后再对应进行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提供系列激励政策,刺激人才参与。

  4中国康养城市建设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

  蓝皮书指出,中国康养城市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卫生城市”到健康城市再到康养城市的理念转变,由最初的以预防疾病为目的到目前以康体休闲、养生养老、营养保健等为目的,康养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中国康养城市的发展实践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从国家级康养产业试验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到康养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还处在资源型与休闲体验型相结合的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康养社区的发展实践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健康养老”和“娱乐养老社区”方面,典型的模式有养老养生+健康管理、持续健康退休社区、会员制康养社区、护理型康养社区、学院式康养社区等。

  (一)“互联网+健康养老”,开启智慧康养的新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养老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老年人对医生的依赖和需求更高,养老需求呈现高、精、准的发展态势。加快互联网与健康养老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健康、大数据的巨浪推动着新型康养模式的变革。通过在城市社区布局、布点日间照料中心,采用“医+养+护”的模式,在个体居家养老基础上,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

  (二)娱乐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娱乐养老立足社区,用“四建”(建店、建团、建班、建档)标准化服务体系与产业化体系,从而实现让每一个老人都能在社区里安度晚年。未来要让中国80%的城市社区都有娱乐养老生活馆,让中国80%的城市老人都能过上娱乐养老生活。依托社区建店,为老人提供方便,给老人稳定的活动场所;组建老年互助联盟或社团,给老人建立朋友圈,实现老人基本自治,节省管理成本;弘扬老年精神关爱,大力开展老年兴趣活动,增加顾客基数,筛选核心会员;建立健康电子档案,推进老人健康可追溯性,深挖老人需求,以便“对症下药”。

  5应加快建设并优化为老服务网站,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推荐访问: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 产业发展 中国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