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教科研活动经验总结材料【精选推荐】

时间:2023-05-13 19:40:0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研活动经验总结材料【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教科研活动经验总结材料【精选推荐】

第一篇:教科研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应市教科院及市电教馆的要求,我们通海口一中于2014年10月15日至11月20日积极并成功的组织了以“推进行集体备课,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的“十月教科研活动月”的活动。活动组织细致周密,内容丰富充实,且成绩突出,效果显著。今年的“十月”正如我校的老师所说的“火红的十月”、“高效的十月”。现将我们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保障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新学期伊始,我校教科室就对本年度的“十月教科研月”作出了规划,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责任人,教科室及各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专班。接市通知后,我校活动专班集中讨论,迅速修改和充实了初期规划,并形成了:2014年通海口一中“十月教科研活动月”之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主题和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与评比考核方案;详细规划了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流程。为加强管理,保障本次活动的实效性,我校将各线领导分配到各教研组,定期开碰头会。要求敦科领导按照活动方案全程参与,全面督促,公正评价、公开评比。在本学科的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要第一时间发现亮点,并推广亮点。要求敦科领导端正态度,不仅当好目标完成的责任人,更要做好本组研讨的带头人,要求教研组长不仅是本组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本组研讨的中坚力量。一月来,学校领导及各组负责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团结一心,掀起了我校的教研热潮,为促进我校整体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营造氛围,激发教师参研参赛的积极性

一个良好的氛围是激发一个人参与及表现欲望的基础。为了便于本年度教研月的顺利开展,与提高全体教师参研参赛的积极性,我校教科室作了全面宣传引导。

首先通过拉横幅,写标语,让每一位教师明确了即将而来的“十月教科研活动月”的目标与意义。然后,扎实的召开了活动动员大会。大会上学校的主管校长黄永标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动员报告言简意赅,既指出了过去教研中的不足,又强调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既强调了集体备课的意义,又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与要求。随后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陈靖同志作重强调了本次活动的纪律与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明确活动目的,端正参研态度,明白总体目标与个体参研任务,严格将教科研室的布置落实到位。最后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李生标同志宣布了本次活动的方案,并主要针对如何集体备课及集体备课中各环节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作了讲解与指导,让每一位教师明确了方法和操作程序。第三,通过宣传、展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十月教科研月”的方案启动后,我们通过校园广播、展牌、校报等各种途径和载体全方位通报教研动态,展示活动结果。既让每一位教师知道近期的教研任务,也让全体教师看到教研成果;同时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研参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注重引导,加强集体备课的规范性

为规范集体备课,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我校从市教科院的“指导意见”出发,注重培训引导教师,通过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通过高效的集体备课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具体工作中,我们抓好了:一本笔记,二次培训,三次活动,四个评比。即要求每一位教师有一本学习培训的专用笔记本,作好培训学习的笔记,学习内容分学校集中培训,个人网络研修及学习心得三个部分;“二次培训”为:学校教科研室组织的以集体备课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及市教科院分学科组织的集体备课现场观摩会。培训中,让老师们明确了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熟悉了集体备课的一般流程与重点环节的讨论方向。让大多数教师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会操作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软件。“三次活动”分别为分年级分学科的两次集体备课的全流程展示与一次经验交流会。交流中涌现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如语文组提出的“五让”:即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数学组说到高效课堂要做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即使概念公式性的知识教学也要如此,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给学生空间与时间;变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即使定理也要注重变死记为识记。理科组提出“三讲三不讲”即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内容,讲结构、规律性的内容,讲延伸性、创造性的内容;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四个评比”即为:优秀教研组评比,优秀教研个人评比,优秀论文、课件、教案、案例、反思、说课等教研成果评比,第四个评比是为配合市电教馆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题的市级优质课评选的校内优质课评选。

四、突出研讨,强调探索高效课堂的科学性

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多年,为何至今步履艰难,收效甚微呢?因为一直以来我们没有寻到一个合适的载体与有效的途径。正如一块好的玄铁需要一个好的铸剑师与好的锻铸方法才可以使之成为一柄好剑一样。现在集体备课就是一个好的切入口,如何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去科学的锻铸高效课堂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加强集体备课是我们本次活动乃至本学期的教研工作重点,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教研和科研齐头并进的思路,以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线,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以小型,多样的小问题,小困惑、小课题的研讨为切入点。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结合“课例研究、主题研讨”两种活动的优势,立足于学科集点问题,开展问题研究活动,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集体研究,发挥集体智慧,破除个体狭碍的思维层面,利用优势学科带动整个学科教师以“学习—剖析—实践—反思”的科学程序开展过程性研究活动,使全体教师在本次参研参赛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五、强化落实、倡导成果实践的持久性在集体备课及学科探讨中形成的好的方法,好的模式要加强落实与运用,为强化落实,我校特制定教学领导巡课制与值日领导随堂听课制,要求每天教学领导不定节次对全校上课状况及办公教研状况进行巡查、通报,要求每周值日领导不定年级、科目及节次进班随堂听课,以检查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要求全体教师以“十月教科研月”为契机,在科学、规范地开展集体备课的前提下,积极持久的开展校本研究,使教学研究由“督促性”向“自觉性”发展,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

六、组织评比、发挥优势学科及优秀教师的引领性

为进一步将活动目标落到实处,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我校教科教研室对本月的教研情况及成果进行了全面的评比与展示。主要内容即前面所述的“四个评比”。评比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肯定教师所取得的成绩,促进教师教研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学科中纵向推广教研成果,便于交流发展。第三,更是为了发挥优势学科及优势教师的引领作用,增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以带动更多的学科及教师发展。同时,通过评比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各级赛事储备人才,力争让更多的教师走出校门到更大的舞台上去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七、随时总结,杜绝工作的随意性

在活动中,我们分阶段、分学科教研组,定期集中随时总结,一方面便于随时掌握每学科的教研活动动态,收集教研典型材料与经验成果。另一方面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以及时解决或调整。要求我们每一个组都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本次活动中,严格杜绝教研工作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确保全校各科的教研在“推进集体备课,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一主线上。当然各学科也可以在以此为主线,注重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研讨活动。如我校语文组就组织过学生课本剧表演比赛,很是成功。

“十月”只是我们教海历程的一瞬间,火热的来,匆匆的去。回望身后,我们一路激情,虽汗水一路,唯有满怀硕果以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科学发展,努力打造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教科研经验材料

强化教育科研全面提高课效

罗田县义水学校

教育科研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智力支持,是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中流砥柱,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教育思路,以课改为中心,强化课题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促进学校制度转换与创新,帮助教师树立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努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及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以体制为保证,教科研有序高效开展

为积极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给予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学校把教科研工作作为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教科研作为先导,形成了“以科研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促进全面工作”的思路,建立健全了教科研组织机构和网络,成立了以校长盛爱良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构建了校委会——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的教研网络,制定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教科研奖惩制度》《教师培训办法》等一系列教科研管理制度,使教科研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教科研工作在学校顺利开展。

二、以课改为中心,强化校本教研

加强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开展创教科研新局面的有力举措。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强化校本教研,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有力的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狠抓备课工作,要求教师在熟悉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对照课标的内容和要求来备课,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要求“精”而“活”,不求“详”而“死”,讲求实用性。改变过去那种“备假课”, 应付检查的现象。

二是抓好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重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节课我们重点做到“四看”:一看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重点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的方式、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数量、参与的效果;二看教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看创新学习的时间和数量、创新学习的设计、创新学习的效益;三看教师的课堂是否保持一种有效的互动,重点看教师是否能做到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教师能否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教师能否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四看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品德的养成与情感的发展。

三是加强听课、评课研讨活动。每学期重点抓好“三课研究活动”。一是校级示范课,由各教研组推选一名骨干教师,经过同组集体备课,上好一堂示范课。二是年级研究课,由各年级备课组长牵头,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研讨如何上好一堂教师普遍认为难上的课。三是实验教师汇报课。在学校年级两级示范研究的基础上,每位实验教师按照课改要求,讲一节汇报课,展示自己的研究(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成果。每次课讲完后都要组织说课、评课活动,并作好记录。通过“三课”活动,研讨教法、学法,研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模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使课堂教学实效不断提高。

四是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记和课改日记,把教学心得,收获与反思进行认真总结与同科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

促进与提高。每位教师每学期政治笔记、业务笔记都超过二万字以上,课改日记、教学反思每周不少于1篇,案例分析,优秀论文和教案每学期不少于3篇。

三、以“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活动为平台,大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今年,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活动,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以这次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引导学校教师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学校的安排下,上半年开展了“人人讲课评课说课活动”,每位教师都要讲一节公开课,主评一节公开课,在教研组上说一节课;下半年,从2014年9月18日起至12月18日止开展了长达三个月的“教师讲课比赛”活动,全校教师按照年龄、学段分为小学青年组、小学中年组、小学老年组、初中青年组、初中中年组、初中老年组六个组别进行讲课比赛,比赛后,各组分别进行了集中评课,并分别评出了各组的获奖等次。通过开展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实效得到了切实提高,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四、以教师大练兵活动为载体,全力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认真搞好校本研训工作。一是我们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每人每学期坚持撰写业务学习笔记2万字以上。为适应新课改新理念的需要,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优秀日记、一篇优秀案例、一篇优秀案例分析、一篇优秀教育叙事。二是继续大力开展教研组、备课组研讨活动,并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三是加强继续教育。我们不遗余力地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观摩活动,去年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集中培训60多人次,外出学习观摩近50人次。四是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先后派出政治、数学、历史教师代表学校外出参赛和讲课、交流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学校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课题管理方面的制度,指导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论证、研究等工作,对课题研究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每一个立项课题的进展情况。对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的学科组和教师及时进行奖励,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几年来,我校共申报 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三项,市级课题五项,县级课题12项,其中语文国家级课题《中学语文自辅教学研究》已结题,并获中央教科所高度评价,国家级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结题报告在全国交流,省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与实践》、《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县级课题《新课程备课改革与创新研究》《音乐课堂改革研究》都已成功结题。去年秋,我校省级课题《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研究》于2014年9月成功结题,课题组被评为市优秀课题研究单位。县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初一新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与研究》与2014年12月成功结题,分别被评为县级优秀课题,多人次被评为市级、县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目前,学校正

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准备启动新一轮县级以上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进一步掀起学校教育科研的热潮。

学校积极承办各种县级教研活活动,辐射全县的中小学教研工作。近几年来,学校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每学期承担县级优质课比式、说课比赛及各种研讨会、现场会每学期不少于4次,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又推动了全县的教研工作。

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比武。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在各种教科研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参加优质课比武获省级奖1人次,获市级奖12人次,获县级奖28人次;教师撰写论文, 获国家级15人次,省级奖27人次,获市级奖48人次,获县级奖67人次;参加教案和教学设计比赛,获国家级1人次,省级奖7人次,市级奖19人次,获县级奖31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科研文章26篇,36个教学课件获各级奖励。

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的龙头位置,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历届中考,我校综合积分连续位居全县前列;小学素质教育抽测,我校综合积分在全县名列前茅。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省先队工作红旗大队,全国语文自辅教学研究先进单位,黄冈市教科研工作百佳先进单位、市五四红旗团委、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安全文明单位、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

到,我们所做的工作与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各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今后,在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领导下,我们将不断锐意创新,开拓进取,长抓不懈,扎扎实实地把教科研工作做好,争取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教研室教科研经验材料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回眸

教育局教研室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以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和服务教学为宗旨,以落实课程计划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重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为我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学习交流平台。在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此作以下以总结。

一、进一步健全各级教育科研机构,保障全区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一轮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以后,在区教研室的统一规划下,我区在东部、西部、北部和城区成立了七大片教研中心(中学三个,小学四个),各片教研中心聘有相应的兼职教研员,部分学校在原有的教导处的基础上还设立了科研处。这样,一支以区教研室教研员为核心,以兼职教研员为骨干,以学校教导处(科研处)为基础的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和教研队伍基本建成。几年来,我区各中小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及课题研究已经形成制度,全区学校形成了“科研兴校、科研立校”的浓厚氛围。中学,中心小校等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显著,成为山区学校中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二、以课程改革为基点,实现了教研工作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对我区教学研究工作最具影响和牵动力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我们较好地履行了“主要推进者”的职责,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较好地实现了转变教研工作职能、改进教研工作方式的新突破。

1、抓教育理念更新,促教研方式转变。“十一五”期间,我室全体教研员积极参加广西区教科所、教育学院教研部、市教科所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活动,以及通过外出学习、实地考察、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突出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教研员自身的教育观念、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不同程度得到提高,极大地激发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探究意识,实现了从单独研究向与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的方向转变,从理性研究为主向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主的方向转变;进一步增强了为一线教师服务的意识。

2、抓课堂教学指导,促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和教师面临着更新课程观念、研读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难点,亟待教研部门和教研人员的参与、指导。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课改实验工作情况,我室全体教研员深入各中小学,听评课3000多节,采取交流、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与学校和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发掘成功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整体推进新课程实验提供经验,保证了全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1. 开展教学大比武和课改优质课比赛等教研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我们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中小学教学课堂为基础,定期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学比武(高中各科)、课改优质课比赛(小学、初中)等活动,来提高广大教师们对新课改的认识,使他们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设计课堂教学的水平,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

2.通过“送教下乡”等活动,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为了进一步落实课改精神,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教研室每年集中全区一线的教学骨干(如等),利用好他们在一线课改、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组织了送教下乡活动,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到基层教师中去。所到之处,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师相互交流、区教研室教研员对示范课的点评以及新课标课堂教学理念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新理念,群策群力,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新策略,更好地服务于全区广大一线的教师。帮助全区各学校的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年来,我室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首先,带领各学校选派的骨干教师分别到北京等地的先进学校去考察、听课,学习他们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管理方法。这里仅从2014年来说明, 例如组织30名物理教师到南宁观摩全区优质课竞赛;组织11名教师到市进行英语教学培训;组织高中6名数学教师到参加新课改培训;组织小学语文42名教师参加在举行的全国名师课堂教学研讨课观摩培训学习;选派7名英语教师参加在北京外国语学校举办的小学英语教师和农村转岗教师培训;组织高中6名化学教师到参加新课改培训;组织67名中学语文教师到参加阅读教学培训;组织高中4名政治教师到南宁参加新课改培训;组织6名历史教师到北海参加“生成性教学”观摩课学习培训。另外,协助自治区开展“送培下乡”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区广大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课堂展现出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活泼局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 大胆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江苏洋思中学实施了近二十年,为洋思中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刻体会到,新课程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新课程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作具体的规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更不能模式化,它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它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2014年春,我们先在中学召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现场会,组织全区各中学骨干教师观摩学习,之后在全区各中学中全面推行,这一教学模式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下子可以说得完的,也不是一下子学得了的,它犹如一个智囊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我们相信,各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认真去做了,又会去认真反思了,一定会成功的。

5.开展中考、高考复习备考系列指导活动。

一是召开高三全体老师参加的毕业班教学工作会议,专门邀请教科所的等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区教育局分管教学的领导针对高三的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二是举行中考复习备考会。由中学组的几位教研员分别主持、主讲中考科目的复习备考策略,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三是组织两次中考和高考模拟考。各种模拟考试严格按正式考试的要求组织,使学生真正达到了练兵的目的。

四、狠抓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科研质量

1.培训科研骨干。课题研究对于我区来说,起步相对较晚,我们首先从培训科研骨干做起,共举办区课题研究培训班2期,各校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学习。通过区级培训班学习,使一部分教师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基本程序和方法;同时还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

加市里举办的课题研究培训班,通过学习提高了科研意识,较熟练地掌握了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提高了研究水平。

2规范课题管理。我们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对已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实行动态管理,规范了科研课题的研究。区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通过自己组织课题研究带动全区课题研究的开展。“十一五”期间,我区共成功申报立项市级课题116个,自治区级课题6个,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主持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低年级起步作文实验研究》、主持研究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等获市教科所课题评比一等奖。

五、教研成绩。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近几年我区的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我区多次获得市中高考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14年被评为广西“校本教研”研究项目先进集体。共有6000多篇论文参加市、自治区或全国级评比并获奖。有50多名教师参加市、自治区和全国的各种赛课活动并受到奖励,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六、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感到,当前全区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少数乡镇(校)对教科研工作认识不正确,认为抓常规教学即可,把教育科研工作看成是额外的负担,不愿做,也没打算做好,;二是管理有盲区。少数乡镇和学校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随意而为,丢三落四;三是发展不平衡。乡镇、校际间在管理水平与力度、办学思想与方向、资源整合与利用、教研氛围与成果、教学能力与质量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除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外,也反映在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在认识、态度、能力和水平的差异上。四是课改不到位。少数学校和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基本理念、还没有真正掌握新课程的操作要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下。 五是课题研究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七、今后工作的设想。

回顾过去,我们始终认为,是上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市教科所对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上教研室始终坚持了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才使我们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才使我区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在队伍建设、业务水平及条件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与自治区、市教科所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一定努力争取把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得更好。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管理,向教学管理科学化和科研管理规范化迈进,向管理要质量,靠管理提升水平。

二是要培养一支教育理念新、理论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实践经验多、敢于创新的教研员队伍。

三是要继续抓好各类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抓好科研管理与指导,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规范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做好督查、指导工作。

二〇一四年三月

第四篇:教科研经验总结

坚持科研先导 促进教育创新

努力谱写教育科研特色学校新篇章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教科研经验总结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坐落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地的窗口性示范学校,在校学生2600余人。冠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和湖北省教改名校等殊荣,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各级各类科研骨干80余名,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又建成了一栋集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的科教楼。校内建有校园网络中心和大型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教科研功能室(地)十余个以及完全开放的藏书4 万多册的图书阅览室,教学资源丰厚,设施齐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我校曾担任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和姜乐仁的 “启发式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极大的丰富了我校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经验,同时教科室结合学校科研实际,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立项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评价的研究》、《开设电影课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地方课程研究》、《小学语文探索性阅读教学的研究》、《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的课题研究,教师袁金凤撰写的《利用电影课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侯晓红撰写的《让学生学会估算》等数千件科研作品在国家、省、市级科研部门获奖和各类刊物上发表,校园内外孕育着浓厚的教科研气息,学校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分别授予“湖北省现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堰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十堰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试点示范学校”、“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全国启发式教学试验基地”等数十项科研荣誉,这一块快奖牌 、一张张证书、一件件奖品,无不展示着我校丰富的教科研成果,浸透着广大教师潜心于教科研的辛勤汗水,回顾近年来的教科研的历程,都是用我们的点滴体会与做法谱写着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特色,虽然称不上是什么成功经验,但在学校的发展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的体会和做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更新观念创科研

课题研究,是一项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加强教科研领导与基础建设是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前提,我校在以校长饶克军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一是更新观念大胆探索“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师”之路,本着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管理,教科室相继建立了《教科研规划》、《目标管理》等一整套教科研管理制度,强化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督促职能。使得教科研工作损顺利地走向了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在教科研“一把手工程”建设中,校长饶克军亲自参与国家 、省、市级立项的课题研究,组织教科研活动,特别是副校长袁金凤、侯晓红、方局兰、陈彦瑞等领导通过科研活动撰写的论文《科技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六种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程教学》、《我与火星上来的圣诞老人》、《应用题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等在各级科研部门获奖和各类刊物发表。三是在全市率先创办了校园网络中心,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广大师生积极实践教育科研活动,查阅资料提供方便等方面,狠抓了教科研硬件建设,加大了教育科研的投入。四是学校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及奖励标准,在经费投入上优先向教科研倾斜,每学期对教师教科研成果按获奖级别进行奖励,同时,不定期组织外派科研骨干参加各级成果交流与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自觉地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正是在这健全、规范的教科研体制下我校教科研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立足现实,拓宽渠道,依靠培训促科研。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深化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战略目标指明了方向,为创建特色学校开创了更广阔的天地。为此,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深挖校本资源:一是重点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和“因特尔未来教育”内容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坚持自我研修——集中辅导——体验参与——检查测评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科研素质与能力培训,为保证教科研培训切实有效,我们主要以“评价”做保障,近年来我校通过教科研培训活动,广大教师人均写学习笔记数万字,心得体会十余篇,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通过培训,100%的教师取得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其中80%的教师已取得计算机高级等级证书,65%的教师能制作个人网页和电子

文本,有力的加强了师资培训

二是启动名师工程 要想办成一所具有特色的名校,必须有一支观念新、师德高 、业务精、能力强的教科研队伍,我校通过集思广益,启动了以特级教师袁金凤、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侯晓红,丹江名师方局兰等为核心的“名师传帮带活动工程”,通过实施“名师传帮带”工程,使得一线教师赵永峰等一大批科研骨干脱颖而出。

三是有效开展教科研活动 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教科研活动这块阵地,因此我校除开展校内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研究课汇报等教科研活动外,还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等各类科研活动,特别是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典型引路——骨干带头——层次推进——滚动辐射的方法,促使教科研活动在“稳”中求进,在“实”中求活,在“序”中发展,并做到时时有人问,项项有人抓,活动有记载,方案有落实,极大地增强了教科研的时效性。

三、确定龙头 立足主体 围绕课题抓科研

多年来学校教科研一致停留在以抓好常规性教学活动为科研目标上,已经完全不能体现和适应新时期教科研的要求,随着“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战略目标的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由传统办学理念向“科研兴校、科研强师、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转变的重要体现。为使我校教科研能有效地同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我们主要结合三个方面抓科研

(一)突出重点抓龙头 深化课题研究

近年来,我们在抓好常规性教科研活动的同时,把立项的《基于网络环境下教教与学的研究》《开设电影课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等课题确定为科研“龙头”,通过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抓龙头课题的研究,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用龙头课题的研究来带动其它研究,形成了一种以工作促科研,以科研带工作的良好科研局面。

(二)围绕课堂抓课改 突出主体研究

伴随着教育事业向纵深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实验和推广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摆在教科研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提出了“抓住主旋律(课程改革),以教科研促课改,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口号,以教科研工作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整合各方面力量,以教科研带动课改,为课程改革实验在学校的深入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围绕困惑抓课题 解决疑难研究

为了保证教育科研的广泛性,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在教师中深入了解教学疑难 ,从教学困惑出发,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的研究》,《小学语文探索性阅读教学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交流策略的研究》等以教学困惑为课题的问题化课题研究,充分挖掘了教师中焏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了“主从结合,多元互补”的课题研究群,切实做到了科科有实验,人人有课题,以科研促质量。校园内科研活动蓬勃发展,教育科研蔚然成风,科研兴校深入人心。

四、交流经验 共同成长 搭建平台话科研

一滴水只有融汇成奔腾不息的大海,才显示出它生命的活力;一个人只有凝聚在肝胆相照的良师益友之中,才会焕发出他搏击的情怀!因此,在教科研过程中,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不但拥有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体会与反思,而且也有各自发表、获奖的优秀论文和案例等科研成果。可以说这些都是他们的经验所谈,体会所述,都是他们的新发现,特别是那些获奖、发表的文章背后,都孕育着它精彩之处。为了让老师们能有一个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条件,为能创设一个教育科研经验交流的平台,近年来我校教科研室积极总结收集各种教科研成果,把值得大家学习、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获奖论文、案例等编著成《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成果集》。下发到各教研组供教师交流学习,在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同成长。同时还利用由教科室主编的《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教科研简讯》,刊发教改信息、教科研动向以及教师教学随笔与片段,定期公布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教师投身教科研的积极性,促使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收到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五、处室配合 统一管理 群策群力舞科研

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观念与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竞争”为“竞和”,变“单干”为“配合”是新时期下开展工作的新观念、新策略,为了保证我校在龙头课题研究的质量,我校教科室把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的组织与落实,与学校电教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电教处的优势,由电教处牵头,负责落实该课题的各个研究进程和任务,组织开展各类研究活动,收交各种资料;把课题《开设电影课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组织与落实,与政教处、电教处、教导处配合,结合教导处、政教处安排的班队会时间和课余时间,有电教处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电影片目播放,正是由于各处室的相互配合,我们的龙头课题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学校教育科研是一项永无止尽的事业,在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努力使我校教育科研再上新台阶。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教科室

二oo五年四月

第五篇:教科研工作经验总结

教科研工作经验总结

立足本校 学用结合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18中教科研工作以学校发展为宗旨,以重点课题研究为引领,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工作,积极走“在学习中丰富,在行动中反思,在合作中共享,在科研中促进”的研修策略,初步形成了“以研促训,学用结合,研修一体”的研修新格局,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队伍建设,规范课题研究。

关校长强调:“要把研究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之关要,要把教科研发展的程度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不断规范教育科研程序,配备教科研人员,保证人员培训和教科研资金,确保教科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大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配备力度,在人力方面,学校要广泛吸纳,力争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项目。在培训、外出学习、订购资料等方面,只要有立项我们就做到资金支持,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物质保障。”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教研室”,由教导主任李同刚担任教研室主任,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教研室各学科集备组长做龙头,带动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精心打造出了一批优秀的教科研队伍,我校确定多学科、多层次的骨干人员组成教科研工作骨干力量,对他们进行培养,从中再推荐比较优秀的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几年的培训培养,使他们在思想理念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水平、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大幅度提高,逐步

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辐射和带动我校广大教师。在我校形成了普通教师一一骨干教师一一学科带头人一一教科研骨干――名师的梯队结构,从而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校形成了高级教师人人有研究项目,骨干教师承担实验研究的良好科研局面。教研室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召开各课题组长会议,对学校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予以必要的宏观指导,从整体上把握,做好课题的督促指导工作。指导各课题组将各种课题研究材料有序归类,使各课题组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研究档案,促进了课题研究有序高效发展。

近年来完成了《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这一省级课题的解题,最近又完成了瓦房店市级课题《初中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策略研究》并获瓦房店市“十一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正在申报大连市级课题《校本课程实施中学困生转变的个案研究》,已经立项瓦房店市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研究方案》》

二、以制度做保证,促进科研发展。

教育科研提升了教师的“内需”,使教师真心实意而且满腔热情地参与。这就形成了我校“以研促训,学用结合,研修一体”的教育科研风格,真正的做到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的做法是:学校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研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科研工作奖励制度》及《教科研发展规划》等,不断完善教科研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积极性,使教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规范了教科研工作档案,

建立起了以研代教机制,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1、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等。

2、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年度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1-3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3、保证时间——使教育科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每周的研训活动,铁板钉钉,雷打不动。每学期制定了《教师学习计划》,《教师研训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学习、研训等

4、记录过程——使教科研工作留有痕迹。教科研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点名簿,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总结和布置。教研室有教研组工作记录、学科组有学科科研记录、教师各人有教师成长记录等,这些记录都能按要求记好,期末则集中存档 。

5、加强考核——是开展教育科研的推动力。每个期末,对于教师一学期来在科研过程中的出勤、笔记、成绩等诸方面进行汇总,褒优奖先,从而形成教育科研的动力

6、建立激励与保障机制

认识到教师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需要落实到行动上,建立激励保障机制非常必要。学校在聘任、考核、评先树优与晋职晋级方面向积极开展研究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多读书、多

研究、多反思、多行动。做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7、完善档案——反映教育科研工作的面貌和成绩。在教师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教案、听课笔记、学习笔记、教学反思、个人研训专题、科研心得及论文等 ,并分学期装订成册。通过上述过程,使教师时刻能看见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从而增强了教师们得成长信心。

学校一把手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关校长亲自批示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优先保障教科研工作,从而保证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教育科研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1、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艺术先进单位”、“大连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瓦房店市先进团委”、“瓦房店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瓦房店市提高普九先进单位”、“瓦房店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瓦房店市排球定点校”、,连续四年被评为瓦房店市校园艺术先进集体

2、教育科研成果斐然。

在完成了《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这一省级课题的解题后,和“ 初中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策略研究 ”的瓦房店市级科研项目, 06 年以来,教师们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达40多篇以上,其中,张锦东老师的论文《良好的班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里教育的有效途径》(07.5)、金丽雪老师的论文《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07.5)

分别在第十六届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姜辉老师的论文啊,书香救远,文化明志》(08.5)在第十七届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 。矫传勇老师的论文《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08.10)获第十五届东北三省四城市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一等奖,李彩文 李同刚老师的论文《浅析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思想与方法》(09.4)获第十五届东北三省四城市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一等奖,张丽丽老师的论文《初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与方法》(09.6)获辽宁省级优秀论文

3、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本科学历比例从06年的69.4%提高到09年的82.9%,中学高级比例从06年的30.6%提高到09 年的47.1%,具有计算机全国初级证的比例为31.4%, 现有大连市级骨干教师5人瓦房店市级骨干教师6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人

在教师的个人方面,共有13节课被评为瓦房店市级及以上优质课,10人次的教学基本功获奖。其中,曲凤伟老师的《元素》(07.10)一节获东三省优质课 ,李丽峰老师的作品《静物》(08.7)在大连市的画展中获奖,温暖老师的课堂教学《水调歌头》(08.6)、李丽峰老师的课堂教学《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09.7)、薛冬峰老师的课堂教学《排球——垫球艺术》(09.7)等均是大连市优秀课。温暖老师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09.2)并获奖 。曲凤伟老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 2014年度瓦房店市“巾帼建功”十佳女教师。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为教师搭建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不断深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荐访问:教科研 经验 材料 教科研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教科研活动经验总结材料(精选多篇) 教科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