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英语作文

时间:2022-05-20 14:2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英语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英语作文

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的英语作文6篇

第一篇: 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的英语作文

亚健康英语怎么说

都市白领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英语怎么说?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亚健康英语怎么说

sub-health 
subhealthy

亚健康相关英语词汇

health 健康
keep/stay healthy 保持健康
sub-health problem 亚健康状态
unhealthy condition 不健康状态
high stress level 高度精神紧张
anxiety 焦虑
neglect of exercise 缺乏运动
overfatigue 疲劳过度
sleep disorders 睡眠失常

亚健康相关英语句子

Nowadays,quite a few people are suffering from sub-health. 
当今社会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There are many factors resulting in sub-health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有许多。

And the major group of sub-health is the office workers,including high-tech personnel,senior intellectuals, medical treatment personnel,IT and media staff,traffic police,etc.         
处于亚健康的主要人群是上班族,包括高科技人员、高级知识分子、医务人员、I T及媒体从业人员、交通警察等等。

The condition of Chinese white-collar workers on the mainland has received a bad prognosis  with 60 percent overfatiguedand 76 percent in sub-health.
中国大陆白领的健康状况预后不良,有六成白领处于过劳状态,另有76%处于亚健康状态。

Sub-health is a critical point between health and illness.
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点。

Congenital deficiency, bad living habits or being stimulated by character, the intense from the fast speed of life and work,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atrocious weather can cause sub-health problem.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自身存在先天不足,有不良生活习惯,性格刺激等,有工作和生活节奏紧张,环境污染,气候恶劣等。

I hope all people can be far away from sub-ealth, and have a good life!
愿所有人都能远离亚健康,从而幸福地生活!

原文来自 必克英语>

第二篇: 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的英语作文

[走出亚健康]白领走出亚健康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
  白领走出亚健康方法1、坚持运动加充足睡眠
  运动有益健康,睡眠有助于体力的恢复,让身体充满活力。
  白领走出亚健康方法2、冥想可以帮助达成健康
  身体的意念要向往健康,人才会健康。好的意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头脑。当我们想好的、积极的事情时,大脑分泌内啡肽,心情舒畅;想不好的事情就产生相反的物质,使人生病,加速衰老。
  白领走出亚健康方法3、膳食结构合理
  ①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三高”食物:肉类食物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这类食物应少吃为佳。
  ②适当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水果、蔬菜、芽苗等食物均含大量水分,能供给人体丰富的水分、维生素及膳食纤维,能帮助体内废物及毒素的稀释和排泄。
  ③吃食物的顺序:每餐应先吃水果,再吃蔬菜;每餐只吃一种蛋白,不要鸡、鸭、鱼、肉等混在一起;最后吃主食,且粗细搭配为最好。
  ④保持清淡,控制食量:过重的咸、甜、油口味,易导致血液黏稠,免疫力下降。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肝硬化、胃癌等病的发生与吃盐过多有关。人体每日盐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油脂使血液黏稠。控制食量,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减少胃的负担。

第三篇: 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的英语作文

How to deal with Sub--heal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t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 modernization , people live a improved material life . However , they are also facing a problem that they are in a state between health and disease , which is named Sub--health . In a fact ,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suffering from Sub--health . Perhaps they don’t realize that problem . But it is actually existing .

Sub--health lies in many aspects . First , they can’t focus attention on what they do and always forget something . Second , they have difficulties i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 because they can’t keep pace with him or her . At last , once they are in a bad mood , they don’t get away from it easily . In addition , those who are suffer from it often have a headache or backache .

A recent survey found that 75% officeworkers in Beijing , 72% Officeworkers in shanghai , 70% officeworkers in Guangzhou are in Sub--health . The survey sound the alarm for us that we should lead a healthy live .

In view of the problem ,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take effect action to prevent Sub--health . In my opinion , the best way to keep healthy is to do exercise . Moreover ,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us to form a good livig habit .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ive a happy life .

正所谓:“穿金戴银能怎样,平平凡凡又如何,只要你能知足,就什么都不缺”.要知道有的人虽然贫穷,但感觉很幸福;
有的人虽然富有,但浮而不实,忧虑重重。当然,人间的一切不幸几乎都与钱有关,但有了钱并不代表真的幸福。

  乐观者的幸福府首皆拾,悲观者的幸福高山仰止。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就是一家老、小、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即使吃着粗茶淡饭,也满口香甜;
幸福就是拥有一位甘苦与共、风雨同舟的知心朋友,可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幸福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知足常乐!

  要知道幸福不是你有多少的钞票,也不是你有几座豪华的别墅、开什么牌子的名车,手上佩戴多少克拉的钻戒和多么华丽的衣裳。真正幸福的人,不一定拥有很多财富,但他们内心一定是踏实快乐的。所谓内心的幸福,是过着和谐的正常生活所感到的快乐,这种幸福和满足是任何金钱换不来的。

  幸福,其实很简单,不一定是高官显禄,腰缠万贯,而是要懂得怎样生活。只要您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家人健健康康的活着,开开心心的过着,用一颗平常之心享受平淡生活的美好,快乐地度过人生中的每一天,这就是幸福!因为平淡是一种“福”,它能让我们调整心态,在五味杂陈的大千世界里去发现生活的和谐之美,做到真正的满足!

正像黄磊所言:“平凡日常的记忆,最关一餐一饭。平淡生活的温暖处,也许就是与家人、孩子在一起分享美食,分享品味美食的愉快心情。无论走多远,最终也只是为了回家,回到餐桌前。”

  其实生命的过程,原本就是平平淡淡,就像一杯白开水,我们每天都在喝,不要羡慕别人喝的饮料里有各种颜色,其实未必有你的白开水解渴。不幸福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索求太多,在杯子里加入不同的成分,所以你的人生也就变得复杂起来。

  人生在世,浮浮沉沉,炎凉荣辱,需要的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求一份充实和简单,守一份心静,淡然的安洽于一份心静与知足。只要心简单了,世界就简单,那么到哪里都会有快乐!

第四篇: 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的英语作文

亚健康的危害作文300字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得了一种名为亚健康的病,不知是这个时代发展的节奏太快,还是别的原因导致,总之越来越多的人慢慢远离健康这两个字。
  说起起因,我觉得至少环境和人为因素是最重要的。因为交通比较发达,人们习惯的脚力运动逐渐被自行车、电动车、机动车代替,人也缺乏运动,加上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海洋污染与地表污染,鱼虾贝有微量汞元素,蔬菜有农药残留,这些都被人们摄入体内,造成人们身体不健康。
  亚健康的危害可大可小,我们要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呼吁身边的人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为地球家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 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的英语作文

第一章 健康与亚健康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一、健康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健康在英语中被诠释为强壮(hale)、结实(sound)、完整(whole),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因此健康问题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健康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不同时代对健康概念的诠释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对健康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

198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制定的《保健大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 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se or infirmity) 现在,WHO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亚健康除包括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亚健康外,还包括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二、健康概念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三、健康概念的动态性 1.健康概念的时间性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不同的群体或个体,健康的概念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2.健康概念的动态性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机体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健康”与“疾病”同处在一个轴线上,在健康与疾病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医学界有人把“健康”称为第一状态,人们生活的目的就是维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三者的和谐,即健康状态。

健康状态的维持也是最难的,任何一种不良因素的干扰,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而陷入不健康的状态,因此健康是动态变化的。

在人的一生当中,过去、现在或将来能够一直维持身体、精神和社会的绝对完好状态是不可能的,因此,完好健康状态是相对的,随时变化的。

3.健康概念的地域性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健康概念和标准,应根据国家地区的不同,理解其可能达到的良好状态,逐步建立理想的健康标准。四、健康的评价 五、健康维度的划分 在健康测量的研究中,首先对健康维度进行了划分,根据WHO健康定义,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4个维度,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发展到目前的7个,而且对每个维度的内涵有了概括。1.躯体维度(physical dimension) 指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包括:对疾病的易感性、体重、视力、听力、体能、协调性、耐力及康复能力等许多方面。在一般情况下,这个维度可能是最重要的。2.情绪维度(emotional dimension) 包括应对应激的能力、灵活性、解决冲突的忍让以及基本的情绪特征。

个人的亲情、生活目标、抱负以及对日常生活情境的情感均与健康的情绪维度相关,它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不良的情绪体验可导致个人整体满意度与活力的降低。3.理智维度(intellectual dimension) 个体对信息的作用和处理,对价值观及信念阐明以及决断能力的训练;
还有应对技巧、灵活性、在恰当的时机讲适当话的技巧;
以及运用信息及理解新观念的能力都归入此维度。

这方面的不足可能会耽误个体的生活经验对成长和发展所提供的帮助。4.社会维度(social dimension)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所生存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受他人的影响,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察觉到这个维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实际上这个维度就体现在人际交往的各方面。对个人来讲就是生活方式及社会支持。5.心灵维度(spiritual dimension) 心灵(spirituality)一词也可译作“精神”。

“思想境界”包含了“四信”(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的概念。其中信仰、信念是精神支柱及人格倾向的最高表现(价值观与世界观);
信心与信任是检验的尺度和具体表现。四者相通互动。形成完整的精神体系与思想境界;
6.职业维度(occupational dimension) 这一维度反映个体对受雇者的满意度,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对其他维度的作用而间接影响。

通常,个体在受雇用的情境下,如果职业在外部奖励(足够的工资与奖金)和(或)内在奖励(积极的社会相互作用及个人有创造性或成就感的机遇)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情感。7.环境维度(environmental dimension) 环境是个大概念,包括宏观及微观两方面。

微观环境可以从分子到生物个体、种群到人文景观,大致上与社会维度相一致,除了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外,社会治安、社区条件都属此范畴。

宏观环境则涉及城市、国家、世界,甚至地球、宇宙。所以,也有人将这方面独立出来称为全球维度(global dimension)。这个维度通过国际争端、战争、饥荒、环境污染、臭氧层的破坏、自然灾害等影响人体健康。第二章 亚健康综合观健康——亚健康——疾病健康——第一状态亚健康——第三状态、灰色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离)状态、病前状态、次健康等疾病——第二状态定义:
“亚健康”(SUB-HEALTH,SH)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相当高水平的医疗机构经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未发现有疾病,而病人自己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1)躯体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2)心理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亚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2002年4月8日“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我国目前约有70%约9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20岁以后随年龄呈增长趋势,40 岁以上的人群中亚健康的比例陡增。女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0~50岁是高发年龄。

65 岁以上的大多数人已处于生理性衰老状态,这也可以看作为亚健康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

肩负事业和家庭双重负荷的中年人千万不能对亚健康状态无动于衷,否则,这些人中有2/3以上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与肿瘤,1/5将死于吸烟引起的有关疾病,其余将死于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以及意外事故,只有1/10的人有望安享天年。性格内向者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性格外向者,教员、学员、医务工作者、编辑、工程师、技术员等从事脑力劳动较多的人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问题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

亚健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
(2)具有不被个人所意识、不被社会所承认、不为医学所确认隐匿性和潜伏性。
(3)具有既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和可逆性的特点。多数人已具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滑向疾病的步伐加快,在某种因素的促发下,可突发重症,甚至猝死。第一节 生物学取向的亚健康观一、生物学取向的健康观与疾病观 (一)生物学取向的健康观 生物学取向的健康观认为,所谓健康就是指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换句话说,一个健康的人能有效地进行各种功能性活动,而这种活动的“正常与否”可从两个方面来测量:一是定性测量,二是定量测量。(二)生物学取向的疾病观 生物学取向的疾病观(也可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疾病观)认为,疾病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的形态和(或)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或早或迟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这种状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恢复正常),也可以是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二、生物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亚健康是指介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可将其称作躯体性亚健康。

其表现主要以主观感受为主,伴随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本能行为障碍,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以交替或合并出现。

具体地说,躯体性亚健康可能有以下几种状态:(1)过度应激状态 即过度应激引起机体内环境的严重紊乱,使人处于对各种疾病的脆弱易感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其他致病因素的侵袭(如传染物、毒物和化学制品)或个体有不良遗传素质因素,就很可能发生新的疾病。同时,过度应激还会导致出现急性或慢性应激的临床综合征。(2)潜临床状态 指已出现了与某些疾病相关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发展成为某一类病理损害的极大可能,或已启动了向某些病理改变发展的态势。这种状态是亚健康的主体。(3)前临床状态 也称亚临床期。已出现了明确的病理改变,只不过临床症状尚未明朗化,如隐匿性糖尿病、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肿瘤、没有症状的高血压等。

其实,这些已不符合亚健康状态,而是已进入疾病状态了,只不过尚未引起临床觉察或未能做出明确诊断而已。况且,有些人当主观上无不适时,常无客观求医检查的要求。第二节 心理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一、心理学取向的健康观与疾病观(一)心理学取向的健康观 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心,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
在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括目标,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二)心理学取向的疾病观 侧重于疾病的心理方面,认为人类疾病不仅有身体疾病,而且还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100多年来,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们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症状做了精细的观察和描述,包括意识、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智力等方面,并创造和运用了许多专门术语和名词。这些心理症状是诊断心理疾病的主要依据。

心理疾病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依心理过程来区分,分为认识过程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这些心理异常也是精神疾病的基本症状。另一种分类方法属于医学分类,从病因和症状的角度来分。

心理疾病和精神病区别: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

精神病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诸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主要表现:言语零乱、幻觉、妄想、兴奋不安、伤人毁物、动作古怪等。

二、心理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是指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可称之为心理性亚健康。

具体地说,心理性亚健康主要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即应激和应激后效应。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与行为稍偏离常轨,但又没达到心理(精神)疾病的程度。

一般来说,处于心理性亚健康的人常会有如下一些表现:
(1)意识觉醒程度升高,特别警觉与敏感,外界突如其来的普通声响也引起惊跳。

(2)思维杂乱、茫然无序。

(3)轻率做出决定,不愿多加思索。

(4)易激惹争吵,易哭泣,任性,兴趣减低,焦虑,无名恐惧。

(5)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手抖,不愿与人接触。

(6)出现强迫行为。

与此同时,伴随出现头痛、失眠、心悸、呼吸困难、肌肉酸痛无力、易疲劳、腹泻、便秘、消瘦等躯体症状和体征。第三节 社会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一、社会学取向的健康观与疾病观(一)社会学取向的健康观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去履行自己的特殊职责,假如这些职责不能完成,那么,相互依赖和交织在一起的工作的复杂网络(社会体系)就会解体。所以,健康是以个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基础的。

社会性健康可以解释为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亦即将具有完满履行社会角色的能力。

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但要注意:当一个人不能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活动时,必须区分其原因。(二)社会学取向的疾病观 当个体患病时,为了社会体系的稳定和正常功能,该人必须设法尽可能快地恢复到他原来的健康状态。如果患病的个体既不能完成他的预期任务,也不可能扮演他的预期角色,则他就成为妨碍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病人”了。二、社会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是指介于具有完满履行社会角色能力和严重丧失履行社会角色能力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可以称之为社会性亚健康。

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人部分地丧失履行社会角色的能力,个人心理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有的社会角色规范,人际关系出现轻微失调,社会适应性逐渐降低。第四节 三维取向的亚健康观

第三章 亚健康的生物学透视

人们长时间将自己暴露于日益变化的复杂环境中,加上遗传和个体素质的影响,一部分人就会形成亚健康状态。

形成亚健康状态的生物学基础是应激反应。它是人体面临各种应激源产生冲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生理、生化改变,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第一节 亚健康状态的生物学原因

机体稳态的保持是健康,机体稳态的破坏是疾病。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机体大平衡系统中的个别或若干子平衡体的稳态调节发生或出现障碍,影响人体大平衡系统稳态的自我调节或相互调节的功能,进而降低其协调能力,使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降低。但在这个阶段,人体的大平衡稳态尚未被破坏,只是处于临界水平中,即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一、环境因素

1.恶劣的自然环境

2.复杂的社会环境

二、个体因素

1.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2.不良嗜好

3.不健康的运动方式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遗传因素

第二节 亚健康状态的生物学改变

一、亚健康的生理学改变

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但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从应激理论看,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基础是紧张的积累。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均是紧张源(也可称应激源或压力源)。

紧张源促使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及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促使机体合成应激蛋白。

可见,紧张是全身动员与紧张源作斗争的自我保护及修复损伤的反应

紧张具有两重性,当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称为“生理性紧张”;
当不利的一面为主时,称为“病理性紧张”或“劣性紧张”。

人们对紧张的反应不仅取决于紧张源的强度,还取决于人体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后者决定了人们对紧张源的敏感性和耐受性。适当的紧张是有益的和必要的,但持续的紧张即紧张的积累却有害于身体健康并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一)亚健康状态时神经系统的变化

1.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是应激反应的调控中心。

当机体受到躯体、精神等应激源刺激后,与应激最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如边缘系统的皮质、杏仁体、海马、脑桥的蓝斑等处,可出现活跃的神经传导、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下丘脑是维持人体自身稳定的关键部位,下丘脑——垂体系统又是神经系统的核心。

当机体受应激源刺激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分泌增加;
同时,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增高。

2.周围神经系统反应

应激时还可通过自主神经支配内分泌器官来调节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全身。

(二)亚健康状态时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1)交感-肾上腺髓质轴。

个体处于应激时,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迅速上升,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如调节 心律、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胰岛素分泌和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等。

(2)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HPA)

当应激信号传入下丘脑后,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类固醇激素,尤其是糖皮质激素(GC),从而在应激中发挥抵抗有害刺激的重要作用。

(3)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

在急性寒冷应激反应中,寒冷信号经皮肤感受器传到下丘脑,促进合成与释放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 释放,TSH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素合成、分泌增多,产生相应外周效应。

(三)亚健康状态时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躯体和心理应激均能在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HPG)轴多水平抑制或损害生殖内分泌功能。尤其是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从而导致人类亚健康状态。

生殖内分泌激素合成酶活性的应激性降低为性激素降低和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直接原因。

(1)应激情况下丘脑一垂体一睾丸(HPT)轴的功能

严重的躯体和心理应激均能抑制或损伤雄性动物和男性的性腺轴功能。

(2)应激情况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 HPO)轴的功能。

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所以,大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仍有大量资料充分证明,躯体和心理应激均能在HP0轴多水平抑制或损害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从而导致女性亚健康状态、临床妇科疾病和女性早衰。

(四)应激对不同神经类型者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个体不同生理学特征的表现。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基本特性,如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不同的神经类型。而神经系统的强度特性是其最重要的特性。

有试验表明,在心理应激情况下,受试者(包括强型和弱型)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都是由于应激时,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从而使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致。

但在应激时,强型者血压升高是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减小,而弱型者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且心率加快者比强型者多,说明了强型者与弱型者在心理应激时心血管植物性功能变化的敏感器官和机制不尽相同。

弱型者应激反应的敏感器官要是心脏,而强型者应激反应的可能主要是外周阻力血管。

(五)亚健康状态时消化系统的变化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心理性应激对胃动力产生明显影响,使胃排空受到明显的抑制。而且,随着应激环境时间的变化,胃排空的抑制程度也不断增强。

实验还表明,心理性应激对胃黏膜会产生损伤作用。随应激时间的延长,胃黏膜溃疡指数不断增加,说明损伤的程度不断加大。

由此提示,应激源对应激对象作用的时间越长,对应激对象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二、亚健康的生物化学改变

(一)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葡萄糖代谢改变

大量的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一肾上腺髓质轴的反应引起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葡萄糖代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出现血糖升高。

(二)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脂质代谢改变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可以使血浆脂质浓度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应激已成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相改变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急性和慢性心理应激均可影响脂质代谢。

应激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上升,且对应激的反应先于血压的反应。

急性心理应激对血脂的影响较小,慢性心理应激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作用更明显。急性心理应激的作用方式较强烈,是一次性的;
慢性心理应激方式较温和,但次数多,持续时间长,通常数天至数月。

(三)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蛋白质代谢改变

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使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特别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加。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并使分解出来的氨基酸转移至肝,大大加强葡萄糖异生过程。

三、亚健康的免疫学改变

第三节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其主要表现就是个体总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体力不支、容易疲乏、困倦、缺乏活力和朝气。

许多人常感到腰酸背痛,头皮发胀发酸,颈部转动不自如,但不在意,时间长了,腰酸背痛变成了习惯,严重影响了健康。去医院检查,也许查不出什么疾病来,但不舒服确实存在着。

大多数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想睡睡不着,睡着睡不深,睡沉睡不久,睡久睡不安等,都是失眠的症状。长此下去,必然带来机体功能下降,容易受感染,如很容易感冒。

身体亚健康状态有感觉到的,也有藏觉不到的,形式多样,体验各异。但是结果都一样,即一点一滴地蚕食我们的健康,把我们推向疾病,推向苍老、衰竭。躯体亚健康的存在必然影响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个体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的发展。

一、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1.头痛

亚健康的神经系统表现中,头痛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令人厌烦恼火的症状,且类型也多。

头痛主要类型有紧张性头痛、束扎性头痛、偏头痛,其中以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最为多见(占90%以上)。头痛多与睡眠不足、进盐量多、生活不规律、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精神疲劳及药物因素有关。

(1)紧张性头痛:

①以太阳穴两侧为主,甚至颈部感到疼痛。

②疼痛起伏不定,易复发。

③全天均可发作。

④疼痛性质呈压迫性,非脉动式。

⑤多与生活难题引起精神紧张、焦急、失眠、烦恼、职业性体位不良有关。

⑥随睡眠好转,随精神压力消失而好转。

⑦除头痛外亦可有背痛、腰痛、牙痛。

(2)偏头痛:

①多有家族倾向,周期性发作,以早晨为主。

②多起于青春期,女性多见。

③多是脉动式、搏动式头痛。

④发作时间持续4~72小时,伴恶心、呕吐、畏光、头晕为起始症或前兆。

⑤多偏一侧头痛(每次发作可在同一侧)。

(3)群发性头痛症(是偏头痛的变异):

突然发作,眼后窝痛,每次发作5~10分钟进入高峰,1小时能自动缓解,常易多发。

2.眩晕

突然感到周围物体旋转,同时感觉坐立不稳,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但始终无意识丧失,在检查时可发现眼球震颤,也可没有震颤。

3.晕厥

晕厥是一种极短暂的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状态,可出现头晕、眼花、胸闷及饥饿感等,多由于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多在站立,过度劳累,或炎热环境下发生。

4.耳鸣

耳感受到蝉鸣、哨声、铃声,或感受到风声、雨声。若自己感受则为主观性耳鸣,若检查者与病人均可听到耳鸣则为他觉性或客观性耳鸣。

轻者表现为单耳、间歇发生、多在安静时出现,重者持续感到耳内吵闹不安。

5.麻木

很多人都有过麻木的感觉,如坐久了腿会麻木,仰卧久了被压的肢体麻木,这些是生理性现象。

但是,有的麻木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多数是亚健康状态的感觉。麻木的部位多不固定,呈游走性,时轻时重,变化多样,特别是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常会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6.其他疼痛

此类疼痛处于第二位,而且包罗万象,遍布全身,包括以下4种。

(1)紧张性疼痛:多表现为慢性疼痛,多因心理冲突强烈,心理压力过大所致。

(2)暗示性疼痛:心理暗示也可导致疼痛的产生,多项检查未查出器质性病因。

(3)抑郁性疼痛:往往抑郁的感觉较轻,如仅表现为缺少或高兴不起来,但躯体疼痛却持续而顽固。

(4)焦虑性疼痛:焦虑可引起疼痛。其特点是同时伴有明虑感及相关症状,如紧张、不安、心慌、气促、出汗等,焦虑性疼痛部位不如抑郁性疼痛部位固定。

二、消化系统临床表现

1、肠易激现象

腹胀并伴有腹泻或便秘,晨起便意紧迫。临床起病隐匿,反复发作、迁延,查不到器质性病变。该病较为顽固,易复发,常影响生活质量。

肠易激主要与心理因素、胃肠动力异常,内脏痛觉过敏和胃肠道激素变化、免疫功能变化等有关。

2、吸收不良

胃肠道有一定的营养吸收功能,吸收不良可因吸收功能下降或排泄过快引起,经常有腹泻、脂肪泻。

3、十二指肠淤滞症间歇期

易被忽视,仅表现为体质衰弱、消瘦、贫血,似为健康,实为发作间歇的休止期。

发作时表现为呕吐、腹痛,腹部膨隆的肠型及扩张的十二指肠或胃的蠕动波,因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交界处狭窄或梗阻所致。

4.菌群失调

正常人肠道内保持一定数量比例的正常菌群,如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起着合成维生素、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并能产生一些防御功能。

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轻微的菌群失调,不致引起重大病理变化,但可影响营养代谢和自身的保护机制。

三、循环系统临床表现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二尖瓣脱垂、血压升高

四、内分泌系统临床表现

甲状腺功能轻度失调: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

甲状腺素分泌过少时,她们往往变得不但困乏想睡,而且有畏寒、便秘、抑郁等症状,且普遍感到懒散不大想动。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时,通常有容易兴奋激动的表现,也会导致疲乏无力。

但各自产生的疲劳性质有所不同。

甲状腺分泌过多的人通常感到虚弱和精疲力竭。若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则更多地表现为昏昏欲睡。

此外,失眠导致睡眠不足时,他们的内分泌也会呈现失调。

正常情况下,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在夜晚会下降,与褪黑激素带来的昏昏欲睡配合,使人能很快进入梦境。但是如果1周睡眠不足,皮质类固醇不会在清晨上升到高峰,故常会有精神不振。

五、血液系统临床表现

六、其他表现

如更年期女性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虽然更年期综合征不属健康状态范畴,然而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难以区分,在临床上,绝经期女性的疾病突然多起来,而且疾病五花八门,心血管的、脑血管的、内分泌的、骨科的、精神神经的…几乎无不涉及,远不局限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潮热出汗、不安、性欲减退、失眠健忘、精神异常等病症,而更多的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它的临床症状分为3类:

(1)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潮热、出汗。

(2)精神性的:如头痛、失眠、情绪的改变、易怒、抑郁、无性欲、恐惧。

(3)与代谢有关的改变:如皮肤萎缩、乳房萎缩、骨质疏松等。

第五节 亚健康的诊断与鉴别

一、亚健康的诊断

躯体性亚健康大多以个人主观感受为主,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指标检测多为阴性,故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

目前,国际主要采用的诊断标准主要有症状标准诊断法、量化诊断法、MDE健康评估法等。

1.症状标准诊断法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故又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诊断标准,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病史不少于6个月。且目前患者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力较患病前明显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

(2)同时至少具备下列8项中的4项:

①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

②咽痛;

③颈部僵直或腋窝淋巴结肿大;

④肌肉疼痛;

⑤多发性关节痛;

⑥反复头痛;

⑦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

⑧劳累后肌痛。

(3)排除下述的慢性疲劳:

①原发病的原因可以解释的慢性疲劳。

②临床诊断明确,但在现有的医学条件下治疗困难的一些疾病持续存在而引起的慢性疲劳。

该诊断是一个排除诊断,应在确信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作为特异性诊断依据。

2.量化诊断法

3.心理功能衰退指数(MDI)健康评估法

4.应用直流脉冲的亚健康诊断仪诊断法

二、亚健康鉴别诊断

亚健康状态需要和一些常见疾病进行鉴别,以免耽误了干预时机。

(1) 贫血

 贫血患者也可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心慌、多汗、晕厥、月经不调,但尚有面色苍白、黏膜发白、易感冒、血色素低等症状,可以通过血常规化验和骨髓穿刺鉴别。  

(2) 器质性心脏病

 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风湿热、肺动脉高压、病毒感染等病因引起的器质性心脏病,也可有胸闷、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但一般体检和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相应的阳性体征,而亚健康状态却表现正常。

(3) 神经衰弱

 亚健康状态与神经衰弱在临床表现上十分相似,实验室检查也属正常,故鉴别起来比较困难。

但神经衰弱一般病史较长,神经系统的症状更突出一些,而且常有药物治疗史,亚健康状态的全身症状更多一些。

(4) 慢性疲劳综合征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本病多发于20~50岁,与长期过度劳累,包括脑力和体力疲劳、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部分人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免疫力有关,一个人的免疫力正常,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率就相对降低。

祖国传统医学也认为,饮食生活不规律、长期的精神心理压力和房事不节等是本病的关键,以肝气不舒、心情不畅为本、为实,以心、脾、肾诸脏气血阴阳不足为标、为虚。

第四章 亚健康的心理学透视 压力↑↑,个性↑ ,自我感觉↑→心理亚健康第一节 亚健康的心理致因一、压力对身心的影响 许多临床经验和实验都表明:一定压力下的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反应。

生理学家塞尔耶(Hans Selye)提出了一套应激理论。

将实验动物置于种种环境刺激下,发现这些动物体内产生特征性的生理、生化反应。

这种由于各种刺激条件下的、涉及全身的反应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

全身适应性综合征与刺激类型基本无关,它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故称作“非特异反应”。

这种非特异反应是由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

应激既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又是在某些情况下导致疾病的机制,称这类疾病为“适应的疾病”。

“全身适应综合征”的生理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警戒期:此时的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对抗或逃避反应,机体为应付应激源而动员能量。第二阶段是抵抗期:此时警戒期的反应消失,机体处在与应激源作长期抗衡的状态,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协调下,各系统均处于动员状态。第三阶段是耗竭期:在此阶段,用来对抗应激的生理、心理能量已被耗竭,机体需要得到能量补充。如果机体不再有可供动员的能量储备来对抗不良应激,则可导致严重的疾患。

长期的紧张、压力对身体、心理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如果能较好地控制压力,使其在强度或是时间上都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使身心得到必要的休息,以使能量得到补充,就可以减少患病的机会。

如何缓解呢? 在市场经济中,人自觉不自觉地被裹挟在时代的大潮中,市场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操纵,每个社会成员都受影响。观念不断更新、商家不断地制造需要、时髦的东西层出不穷,使个体穷于应付。只想追赶别人,超过别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被忽视了。

一位哲学家认为:古代人重存在,现代人重占有,生命成了工具和手段。

努力若没有结果,当然是痛苦的。倘若达到了目的,也不感到多大幸福,因为他的前面还有许多人呢! 试图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思考一下人生的目的与意义了吗? 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哪些东西是我们所不需要的。

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而不要太在意别人如何如何,这时你的压力自然会缓解些,生活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

压力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影响,匆匆赶路使人丧失可享受生命的乐趣。

如果没有压力,人们是否就能体验到轻松和幸福呢? 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竞争,没有压力,没有生活目标,人就会陷入巨大的空虚与无聊之中,其感觉更为糟糕。那时的痛苦比遭受挫折更甚,挫折后的行为仍有所指向,仍有他要达到的目标,他的生活还是有意义的。

无聊的人会丧失目的,会感到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且再也感觉不到生活会有什么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他身上所具有的能力也无从发挥了。

这种虚无主义的人生观是消极的,很少有人愿意接受它。应该提倡适当的压力,能使个体激发出潜能的压力。这种压力可称之为良性压力,它与个体的心理素质、生活态度有关。

把压力变动力的过程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它既提升了个体素质,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关键是压力要在一定的控制之下,在个体对抗压力过程中激发个体的潜能,并能使其通过一定的努力取得成绩。这一过程对于树立人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大学生体验到越高的就业压力,他们越有可能采用消极回避的情绪应对方式,同学们应该学会调适过高就业心理压力,采取积极主动的问题应对方式。

调适策略主要包括:面对问题,立即行动起来;
学会宣泄和社会支持;
塑造阳光心态和养成开阔胸襟;
学会辩证思维;
学会幽默应对生活。二、个性对身心的影响 如果说压力是一种外力、一种客观存在的话,那么同样压力下,不同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这里就涉及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以及追求什么等因素。

个性是一个人行为风格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相对稳定的,并决定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差异。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人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性格,使其好的一面发扬光大,那么他就可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成功者,成为自己的主人。

哲人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讲过“性格即命运”。

也许你无法决定你周围的事物,也无法决定你能拥有什么。然而,在遭遇面前你可以决定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的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

压力是一种外力,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对待压力及压力下的心理反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对于个性的活动规律,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论阐述。

艾森克( Hans J. Eysenck1916—1997)德裔英国人,人格心理学家,以其人格理论和行为疗法而闻名。

他用四个维度表示个性特征,即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掩饰程度(L)。

从内外向这一维度可将人分为内向或外向。

具有外向特点的人活泼,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广泛,适应能力强,因此在压力下往往会提高他的行为效率。

这类人喜欢冒险和刺激,有时甚至喜欢寻找些有风险的事情去做。

内向的人好静,内省能力强,对他人和自己有很好的洞察力,不喜欢走极端,常在深思熟虑后做出决定,做事有条理。

在突发事件时,可能外向人反应更敏捷、有效;
而日常生活中,则可能内向人做事更牢靠、仔细。

精神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发展成行为异常。

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艾森克的神经质维度可用以测验人的情绪稳定性及敏感程度。

得分高者情绪易波动,且内心体验深,故而易困惑,烦恼。而得分低者情绪稳定,少受外界的影响,感觉迟钝。

一些艺术家、诗人都是极其敏感的,他们能从人们习以为事物中产生出新的感悟,并把这种感悟传达给别人,即将忧患、烦恼化成艺术作品,感染其他人。

一个人敏感,体验深,甚至有一些别人看来没有必要的烦恼和忧虑,思考一些不实际的问题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把这种倾向引导到有意义的、健康的方向,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掩饰性 :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L与其它量表的功能有联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还有一种把人格划分为A型人格和B型人格:
A型是指那些追求快节奏、有时间紧迫感,喜欢权力和支配,挑战和攻击,注重结果,渴望成功,不甘他人之下的人。人就是逛公园也是急冲冲地看完后跑到前面,并不停地催游伴快点。这样的个性可能在竞争中很占优势,然而却享受不了轻松和悠闲。

B型人格则是指与A型人格相反的一类人,他们的竞争欲望不强烈,喜欢慢节奏的生活,不太注重占有和支配,攻击和敌意也少,情愿悠闲度日而不喜欢在压力下工作,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不会是太成功的人。但他化解压力的能力强,能享受悠闲和自在。

从身心健康水平,A型人格患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大。

讨论这些人格理论,为的是说明在压力的作用下,人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

不同的人追求不同,故对客体事物的感知和评价是不同的,对待挫折后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价值观是有高低之分,追求较为远大理想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气馁,甚至能屡败屡战,越战越勇。

在奋斗中也可将自己的人格提升到一个高层次,总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自己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

如果生活趣味狭窄,追求的东西价值不高,就不会激发当事人更多的潜能,因此结果就显得更重要了,一旦需求不满就易产生强烈不满,易产生攻击破坏等行为,给别人同时也给自己造成很大麻烦,谁都甭想痛快。

这类追求遭受挫折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反应。三、自我感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自我感受应理解为客观刺激的主观化,即刺激物要经过个体的主观评价才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然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系统、认知系统、情绪活动倾向。故对刺激会做出放大或缩小的评价,然后做出行为反应。

感觉过敏的人对人或物的细微变化都能感受到。许多艺术家的感觉都是非常敏锐的,然而他们能用艺术形式表达这种感受,为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找到健康的发泄口。

然而,许多人没这样幸运。他们察言观色、担心他人对自己有意见,对事情的结果过分重视,又无能力控制,因此而焦虑、紧张、患得患失,内心体验极为痛苦。严重的会将中性的、与己无关的刺激理解成对自己有害的刺激.成语所讲的“捕风捉影”便有这层意思。

感觉迟钝的人对细微变化可能感受不到,这样有助于心理平衡,往往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很难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内省力也差些,在现实中会丧失许多对他有意义的信息。

人们对刺激物的反应有放大或缩小的倾向,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我感受。很难说哪种倾向好,一个人应很好地认识自己的倾向,了解这种倾向的特点,并尽力克服这种倾向的弱点,他就能维持自己良好的自我感受。

人在应激状态、遭受挫折或心理冲突时,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方法。把自己与现实的关系做出某些改变,使之变得容易接受,不至于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紧张和痛苦,以维持心情宁静、心理平衡。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也称防卫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合理化作用、压抑作用、投射作用、转移作用、升华作用等。例如,合理化作用中的酸葡萄心理。

人们追求一件东西,费尽辛苦而未得,心中难免有受挫感,可以用“葡萄还未熟,还酸着呢!”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即通过否定事件本身的价值换取心理平衡。反之,对于自己的东西,则认为都是好的、有价值的,如果自己得不到葡萄,目前只有柠檬,那么就认定柠檬是甜的。

防御机制的适当应用可以使人在强烈的心理刺激下内心宁静,这对保持良好的自我感受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过度地使用防御机制,总是通过歪曲事实、否认客观等手段来维持心理平衡,则容易造成心理退化和不成熟,不利于心理发展、人格的成熟。一、抑郁心理 二、焦虑心理 三、强迫心理 四、恐惧心理 五、偏执心理 六、敌对心理 七、疑病心理 八、孤独心理 九、自卑心理 十、轻生心理 十一、嫉妒心理 十二、犹豫心理 十三、失落感 十四、无聊感 十五、无助感 十六、被歧视和被排斥感 十七、考试焦虑 十八、经前期紧张 十九、睡眠不良 二十、心理疲劳 二十一、过度节食 二十二、社交困难 二十三、性生活不和谐 二十四、厌学一、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悲哀、沮丧、郁闷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苦闷、行动迟缓,常感到力不从心、思维迟钝、联想缓慢,因而语言减少、语速缓慢、语音低沉或是整日沉默不语。

“孟女士,35岁,某企业经理,事业蒸蒸日上,年收入过40万元。在他人眼中是鲜花铺路的年华,可她却感到备受心灵痛苦的煎熬。生意场上,大家都开怀畅饮,她却感到言不由衷。兴致总是无法调动起来,有种强颜欢笑的感觉。白天,总感到全身疲劳,浑身乏力;
晚上又辗转难眠,噩梦缠身。每当星落日出,心情特别难过;
面对友人的关心,心中竟没有喜悦的感觉。痛苦之极,曾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又迟迟不敢付之黪行动。

随着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人际关系的日益冷淡,抑郁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特别是在年轻人、知识分子、外资企业、白领人群中。

在心理问题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常被人们戏称“心理感冒”。

如果用图画的颜色来表示它,那就是低沉、灰暗的色调,是大雨前布满乌云的天空,是一首哀伤凄凉的歌——从心情烦闷、消沉、郁郁寡欢、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灰暗的色调逐渐加深。

抑郁的程度与人们对丧失物品的主观评价成正比,而非与丧失物品的绝对价值成正比。所丧失的可以是有形物体,如家中财物遭窃、所亲所敬之人生离死别等,也可以是无形物体,如受歧视,受侮辱,判断出现失误或所期望与现实得到的相差太远而产生的失望。丧失的也可以不是现实中发生的,而是想像中未来的丧失。抑郁心理的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
(1)每天清晨很早醒来,早晨开始情绪就不好,感到又困叉累,无精打采;

(2)感到工作、生活中存在较大的压力,自觉难以胜任,前途暗淡无光,感到悲观、失望、空虚、灰心丧气、满腹心事无人倾诉,精神疲惫,精力已经耗尽竭,不能集中精力从事工作,明显健忘,对工作热情不高;

(3)对曾经喜欢的事情、兴趣爱好、工作等失去兴趣,缺少往日的激情和活力,失去幽默感,感到对现实无能为力,体现不到乐趣和愉快,有时心中充满仇恨;

(4)饮食习惯、食量改变,体重出现变化,或升高或降低;

(5)对这种处境感到毫无办法、无能为力,感到孤立无援、绝望,别人也无法帮助,工作生活节奏缓慢或烦躁不安,思维混乱、头脑不清楚,对任何事情难以做出决定;

(6)睡眠障碍,70%~80%的抑郁患者有某种形式的失眠症。

最常见的类型是,患者通常很疲乏,入睡没有困难,但睡几个小时后却醒,随后不能再入睡,另一类型的睡眠障碍是入睡困难,常伴有焦虑症状,也有的人表现为嗜睡;

(7)身体不适,经常出现头痛、关节疼痛、消化不良、性欲减退,严重者可伴有阳痿、阴冷、早泄、射精困难、达不到性高潮等;

(8)自我评价降低、自卑、夸大自己的短处和缺乏自信,有内疚感。在他人面前退缩,意志消沉,无精打采,无所作为;

(9)厌世感、绝望感、无助感强,总想到死亡等不良事情,常有死亡和自杀念头。

每个人或多或少存在上述表现,假如有5项以上时,请您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可能已经进入亚健康状态。

抑郁是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难免要经历的情绪体验,适当的抑郁未必有害,只有当这些痛苦体验持久地给人造成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并妨碍了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时才能视为病态。

通常大家不敢正视抑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抑郁的了解,把抑郁状态与抑郁症混淆起来,一听到抑郁就想到精神病,害怕紧张得不得了。事实上,我们现在谈到的抑郁,是一种短暂的心理不良反应,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是可逆的,通过改变环境、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能恢复正常。

而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心理疾病,症状严重,而且丰富典型,持续时间较长,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通过上述调整收效甚微。

抑郁症患者严重时甚至会以自杀行为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需要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二、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反应。

特点: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

焦虑也是应激下人的一种最常见的情绪反应。

李某,21岁,大学学生。他每逢大小考试,总会有好一阵头晕、心慌、大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发脾气,越想专心学习越不能安心,令其非常苦恼,但只要一考完,所有的烦躁便一扫而空。

这其实是一种考试焦虑的表现。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里,要担心事业会失败,担心随时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的下岗,担心失恋。担心交通事故,担心自己会得癌症或别的什么重病,担心自己没有购房能力,将来房价上涨更买不起。

人们常常觉得周围危机四伏,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难题,或者自以为不受他人欢迎,或猜想别人会妒贤嫉能,长时间处于一种特定的状态。焦虑是感到痛苦、担心,对自己怀疑的一种感受,可以说是一切负面情绪汇合而产生的恐慌情绪。

在高竞争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而竞争,甚至小小的孩子也为学业而竞争,焦虑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病。

焦虑是可以相互传染的。人们通常以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传导着他们的焦虑,如声音的颤抖和断断续续、语调的变化、说话速度不一致等语言的方式,或以紧张的姿势、神经质的动作、出汗或者两眼圆睁的表情等非语言的形式来表达焦虑。这种个体对于未确定的危险因素所产生的模糊的不适和预感性的情感体验,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

引起焦虑的因素包括威胁个人的身体与精神的挫折、冲突、应激等。这些因素可能是客观的真实事件或物体,也可能是个人的主观想像。

焦虑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原本是一种戒备、警醒的状态,是人类处于任何具有威胁性的情境中的自然反应。因为要对付外来的危机和威胁,所以身体也会同时进入警戒状态,于是出现了肌肉张力增加、心跳加速等。

它又是一种情绪状态,主观上有提心吊胆和不安感。这种情绪是不愉快的,可以是一种濒临死亡或虚脱欲倒的感觉。

焦虑的情绪可以指向未来,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发生。例如,皮肤划伤小口后会想到破伤风、败血症,甚至死亡。

紧张忧伤的内容及严重程度远远超出正常范围,同时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慌、气短、胸闷、出汗、震颤等,这些又反过来,加重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焦虑的躯体症状有:
头疼、头昏、耳鸣、胸闷气短、心悸、出汗、口干、吞咽有哽咽感、食欲缺乏、腹胀、腹部隐痛、恶心、呕吐、尿频尿急、肌肉酸痛、无力疲乏、肌肉震颤、睡眠障碍、阳痿、早泄、性欲缺乏、月经紊乱、坐立不安、心悸、怕黑、怕吵、不能忍受普通程度的噪声、老是踱来踱去、搓手顿足、总是以为有大祸临头、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焦虑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1)迫在眉睫。总是感觉危险迫在眉睫,不幸即将来临,故惶惶不可终日。

(2)迫不及待。不确定意味着不安全,感到身处险境,迫不及待地寻求安全。

(3)自我失控。感到自我失去控制,好像就要发疯,或即将会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伴有强烈的恐惧感。

(4)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拿不准,难以把握,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常常犹豫不决,无所适从。

(5)自我虐待。有明显的自我折磨、自我虐待倾向,往往要求周围人重视自己。

(6)高度警戒。好像面临紧急处境高度警戒、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对外界信息输入特别敏感,尤其怕噪声,普通强度的谈话声或者脚步声都会让他难以忍受。

(7)高度关注。对自身的身体变化高度关注,容易产生疑病观念。对周围人的表情态度高度关注,容易产生敌对和攻击,两者均可导致过分的冥想,产生内向性思维。

(8)高度疲乏。因长时间高度警备,精神及躯体均严重消耗,许多人会感到高度疲乏。

(9)无能为力。感到自己在处理个人事务上无能为力,对自己躯体与精神上的痛苦体验无力改变,凡事穷思竭虑,无力摆脱。

(10)无力回避。自觉危险与不幸即将降临,无力回避,想逃又逃不出,好像天罗地网无处藏身。  (11)无法自拔。陷于自我怀疑、沉溺于内心活动或身体感受之中,不能自拔,凡事总往坏处想,胡思乱想,不能自判。

(12)无病呻吟。病人没有相关的躯体化症状使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容易引起家人误会,以为是诈病,无中生有,从而减少对其的支持与关爱。   轻度的焦虑表现为紧张,是适应性的正常反应,它通过一定程度的兴奋,调动了人的潜能,提高适应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付环境变化。   中等程度的焦虑表现为适应不良,也是我们所说的亚健康,通过心理与生理的改变,限制人的能力的发挥,阻碍正常积极的生活。   这时可以采用增加户外运动、慢跑、呼吸新鲜空气的方法进行调节,也可以进行一些物理疗法,如舒缓的音乐疗法、温泉水浴等。三、强迫心理   强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过于谨慎小心,明知没有太大必要性,但仍要反复多次,伴有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其他情绪,重复的事情可以是行动上也可是思想活动,行为多以缓解情绪为目的。   生活中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想如何就如何的,有时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去干一些自己本不愿意干的事情。但是,有些人思想僵化,十分固执,没有弹性,凡事讲求合乎所定框框,设定一定标准,如果不符合,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这种人多小心谨慎、责任感强、生活有秩序、勤奋踏实、做事一丝不苟。但又刻板固执、墨守成规、缺乏自信。简单说,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强迫现象多见于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会反复思考今天做了什么或明天计划做什么,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门是否锁好等。   这种思考自己也意识到没必要,还是会反复地想以致晚上难以入睡。强迫心理的主要表现为:
(1)强迫性怀疑。是对自己刚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加以怀疑。儿童常常怀疑自己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完成了没有,做错了没有,怀疑自己有没有将上课的书带齐。在成人则常怀疑出门时门窗是否关好了,虽检查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放心;
又如寄信时会怀疑信封地址是否写错,是否贴了邮票。  (2)强迫性回忆。反复回忆过去的事情或看见过的人,回忆考试题目或听过的音乐、故事。

(3)强迫性联想。看见或听见某一事物或字句时,出现与此有关的联想。例如,见到钞票,立即会想到这张钞票经过多少人之手,会带有多少病菌,会不会传染疾病等。  (4)强迫性检查:为了减轻强迫性怀疑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行动。例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儿童上学前反复检查学习用品是否带齐等。

(5)强迫性购买:一种不能控制的需求感,只能通过购物才能缓解紧张情绪,约有91.7%的人曾试图抵制购物愿望,但无法办到。购物持续时间约1~5小时,购物后松弛满足感占95.8%。   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过强迫现象,正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种态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种促进,换句话说,有强迫感的人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都高。   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扰时才有干预意义。一旦强迫的内容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且无法自行调整,就需高度重视是否患有强迫性神经症的可能。四、恐惧心理 恐惧是指个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是由某种危险因素所引起的消极情绪,个体往往认为自己无力克服这种危险而采取试图回避的行为。   恐惧也是一种最原始的情绪,动物也有恐惧,但人类的恐惧感更加复杂化.   长时间处于恐惧状态的人群,往往已经走进亚健康,需要进行调整,如采取系统脱敏疗法、放松训练,多与朋友交谈增强信心。  当恐惧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那时就不完全属于现在所探讨的问题了,建议进行专科咨询和治疗。五、偏执心理   偏执是对某种根据错误或不完全的信息概括而成的敌对或负面的思维方式,不会轻易动摇,大多不接受摆事实、讲道理,有的歪曲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采取相应行动。   正常人这种现象是暂时性,而且经过片刻怀疑会省悟过来。若这种现象持续存在,并影响生活、工作.就是为偏执状态。   所谓偏执,是偏激、固执之意,比较敏感,多疑又多心,好生嫉妒,经常会觉得别人总是和他过不去、闹别扭,甚至认为别人都是心狠手辣、不可交往的,因而存有戒心,自我评价很高,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甚至明明是错了,还强词夺理、推诿。   有偏执心理的人常有如下性格特征:   多具有固执、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过分警觉。常把别人的好意当成恶意,心胸狭窄,好嫉妒,自尊心强,要求别人重视和尊重自己,易感委屈,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无意之中觉得被歧视、冷淡,常有回击报复心理。   受到批评时则出现争论诡辩。缺少热情与同情心,没有幽默感,从不与人开玩笑。常有不愉快、不安全感。   具有偏执心理的人大多很难自行缓解,矫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采用认知疗法,将其不合理的观念列成表,有针对性地批评或改造,然后反复提醒自己,强化训练。   也可采取行为禁止法,一旦出现非理性行为,给予强制阻断,负性刺激持续到行为消失。如果上述方法改善不明显,应注意是否已经处于疾病状态,应就诊于相关医院。六、敌对心理七、疑病心理八、孤独心理  孤独是指由于自己和他人之间产生了心理距离或空间距离,感到交流困难的心理反应。  孤独感是一种负性情感体验,孤独者往往内心体验丰富、细腻、深刻,渴望被人理解、接纳和眷顾。他们害怕孤独,不甘孤独而又无力摆脱孤独,因而内心十分矛盾、苦闷。1.孤独心理的主要表现   一个孤独者如是说:“我是一个自卑而孤独的人,最怕参加聚会或聚餐,能逃避则逃避,实在逃避不了的时候,只好硬着头皮去。我总是很拘谨,不自然,看到别人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有说有笑,互相调侃,谈得那么投机、那么顺畅,我真是羡慕极了。可是我好像局外人一样,又好像跟他们之间隔着一层什么似的,我无法将自己融入到他们中去,总是找不着合适的时机插话,有时鼓足勇气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中去,又显得那么不合时宜。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周围人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我渴望被周围人接受和关注。”2.调试方法    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向他人敞开心扉袒露心事。在此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人是热情的、真诚的、友善的,他们愿意尽其所能地帮助你.   得到帮助的你不会无动于衷吧?一定会心生感激,将你的感激之情充分表达出来,让他们听得到、感觉到,真情互动便由此建立起来了,这样你与周围人的距离就缩小,界限逐渐模糊了,有时还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要学会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理解别人,这样你与别人的感情联系就更紧密了,人际关系就更融洽了,孤独感也就逐渐淡化了。   增加人际沟通与交流。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高自大,自卑和自傲都是不可取的。   以自卑的心态与人交往,你会感觉到别人是那样的高大强悍,难以接近和亲近,并且主观地认为别人不愿意理睬自己,不愿意接受自己,从而陷入孤独境地。   尝试按照不同于往常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评价自己,你会对自己有更清醒、更理性的认识,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略差,只要勤奋努力,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   况且,多数情况下,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是自我评价过低或自我感觉不良而已。摒弃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将自己与他人看作是平等的,主动与人交往,你会发现别人非但没有拒绝你,反而悦纳你。   自傲的人也不要孤芳自赏,不要凡人不理,不要对旁人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要知道,过于自傲清高,给人以难于接近之感,其结果常会阻碍你结交更多的朋友,不利于更广泛地与外界联系,容易陷入孤独境地。   适当做些调整,如高傲中加些谦恭,平淡中加些热情,将旁若无人改变为平易近人,将排斥自己所不赞成的一切改为尊重别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容忍别人的缺点不足。   这样做非但没有失去原有的高雅脱俗的本色,反而被周围更多的人所接受。九、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出过低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  自卑者的生活态度往往是低调和灰色的,内心体验常常是忧悒和矛盾的。自卑者最突出的表现是己不如人的劣等感。  自卑一般以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终结。因此,过于自卑无异于自毁。   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做一个完人的要求,但又都存在缺点,因此就会产生自卑感。   有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有的人却处理不当,产生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和能力发展。自卑心理的形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2)自己与别人不恰当的比较。

  (3)把期望值定得过高。  (4)存在认知偏差。  (5)消极的自我暗示。  (6)自我评价主观、片面。  (7)因生理障碍或缺陷而自卑。  (8)错误的价值观。   自卑会产生广泛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使人变得软弱、无能,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体验,如伤心落泪、生气不满、自责内疚、孤独无助、悲观失望。   自卑之人由于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优柔寡断、逃避挑战,所以往往错失许多良机,造成终身遗憾。   自卑的人一般性格内向、自我意识有缺陷,所以对他人的言行比较敏感,常常采取过度自我保护的态度,有时竞将别人的中肯批评、真诚指点曲解为冒犯和伤害,因而,采取逃避对抗的态度,容易产生人际矛盾冲突,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危害。常见的自卑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有:
  (1)建立自信反应,学会使用肯定性的词语。例如,“我行”、“我能”、“我会”等,练习当众发言,提高说话音量,走路挺胸抬头。

(2)适当降低期望值。制订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容易增加成功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提高自信水平。

(3)改变认知结构中不合逻辑的推论,如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抽象、超泛化、放大和缩小等,使自己从自卑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4)采取乐观比较法,即用自己的优势、长处与别人的劣势、短处相比,越比越有自信,越比感觉越好,进而走出自卑,超越自卑。(5)正确、恰当、合理地评价自己。把自己做得不是特别好的事情和所犯的错误看做是自己的一部分或人之常情,对自己采取宽容的态度,反而感觉更好,分析评价更客观,情绪反应更适当,行为更具有建设性。

(6)将自己的优点、才智、技能、实力等罗列记录下来,以自己某些方面的特长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变自卑的压力为发展优势的动力。(7)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消极的态度可使人变得阴郁、懒惰,觉得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人人不友好、容易遭受挫折和失败,最终形成自卑心理;
而积极的态度可使人变得乐观、勤奋、充满自信。(8)调整个性。改变个性中的弱点部分,如过于内向、懦弱、拘谨、敏感、脆弱、害羞等,多与性格开朗、处事干练、勇于进取、意志坚强的人交往,使自己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把别人的优良个性纳入到自己的个性中来,不断完善自我。(9)对于不可改变的客观现实要正确对待,坦然接受,如容貌、身高、出身、地域等,想方设法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部分,如渊博的知识、独特的气质、健全的人格等。

(10)改变错误的价值观。十、轻生心理 十一、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使自己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企图排除乃至破坏别人优越状态的激烈的情感活动。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竞争可以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竞争可以推进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在竞争中有些人突显优势,如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生活条件优越等;
有些人具备与生俱来的优势,如姣好的容貌、窈窕的身段、迷人的微笑等。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追求优势、羡慕优势的本能倾向,这一方面可以使人奋发努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产生嫉妒心理。

有些人看到别人有优势而自己无能为力或者不愿改变现状,就会对有优势的人产生不满、愤恨、攻击甚至伤害。

一般来说,女性较男性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短时的轻微的嫉妒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它属正常心理现象,一般对己对人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当事人能比较理性地分析评价他人强于自己的方面,能对此做出比较恰当的情绪反应。

多数情况下表现出赞誉和羡慕的态度,少数情况下自叹不如。通常能正视现实,努力改变现状,从而缩小和消除与他人的差距,进而使嫉妒化解或受到有效抑制。

有时嫉妒心理也是难以把握和驾驭的,在不知不觉中超出了正常底线,演变发展为病态嫉妒心理。

这种心理对己对人的影响和伤害极大,有时是难以预料和无法估量的。

嫉妒心理在所有心理现象中是最具伤害性,最具攻击性的。

有人将嫉妒心理比作“心灵浊流”、“心灵毒素”、“心灵腐蚀剂”。因此,嫉妒心理对人对己的影响和伤害不能小觑,不能漠视。该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呢? (1)正确看待别人的优势。

(2)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3)拓宽心理容量。

(4)塑造健全的人格。

十二、犹豫心理 十三、失落感 十四、无聊感 十五、无助感 十七、考试焦虑 十七、经前期紧张 十八、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是指在急慢性应激因素作用下,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失调,个体感到自己有效的身心资源过度透支,引起意志活动减退,生活兴趣下降,情绪低沉,躯体疲倦的状态。

心理疲劳具有消极性,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生活能力及工作表现。

心理疲劳的特点是并没有干力气活却感到浑身无力,且疲劳多发生于活动之前或活动之初,通过充分休息脑力体力仍然难以恢复。

心理疲劳的极端表现就是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一)心理疲劳的一般表现 (1)心理症状。

(2)躯体症状。(二)心理疲劳的成因 (1)长期从事机械性重复性工作,产生心理饱和。

(2)工作压力过多过大。

(3)课业负担过重。课程难度过大,连续学习时间过长,用脑过度,致使部分学生甚感心理疲劳。由于缺少休息时间,大脑活动时所消耗的能量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也会增加疲劳感。

(4)夫妻长期不和。

(5)子女教育困难。

(6)长期照顾重病的亲人。

(7)其他。第三节 亚健康的心理评估 亚健康的心理评估,应该包括心理状态的大体评估、个性特征评估、智力评估、记忆评估、社会适应评估等诸多方面。

评估的方法也可以分自我评定、他人(家人、熟人)评定和专业人员评定。

这里介绍几种亚健康的自评方法,这些评定并不能完全说明个体的健康状态,还要依据其他方面的方法,如在评定心理状态之前要知道自己的躯体健康状况,如测血压、验血脂,因为我们知道人的心理状况与躯体状况和社会适应性是紧密联系的。

但一般地讲,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评估方面有些“超常”,心理性亚健康的可能性就比较偏高。一、心理卫生自评量表 本量表共有80个项目,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它的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二、焦虑自评量表 (SAS)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系William W.K. Zung编制的用于测量焦虑状态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过程中变化情况的心理量表,经过几十年来的反复使用和验证,该量表已成为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精神科大夫最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三、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是由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本测验为短程自评量表,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四、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 全表由30题组成,分躯体、心理、社会功能3个因子,依据近一个月内个人的感觉逐条评价,分为没有、很轻、中度、偏重、严重五个等级。

其中询问躯体不适的有10题;
心理方面的问题有15题,包括压抑、苦闷、疲惫、失助、自卑、绝望、惶恐、愤怒、烦躁;
社会功能受损有5题。第五章 亚健康的社会学透视第一节 亚健康的社会致因健康和疾病,其成因绝不会由单一的生物学因素所致,而是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一个方面的因素在人的健康与疾病中都必然起作用。

作为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其成因也必然包括社会因素的作用。一、社会紧张性刺激过度 作用于有机体且能引起相应反应的任何因素都叫刺激物。刺激物对有机体施加的影响叫做刺激。依照刺激的抽象程度,可将刺激分为具体刺激(如物理化学刺激)和抽象刺激(如语言和非语言等符号刺激)。来自社会环境变化和人际互动对个体施加的刺激则称之为社会性刺激。

塞里(H.Selye)提出应激(stress)和应激源(stresor)。其意义与刺激相同,指较强烈的、足以引起机体内稳态(homeeostasis)变化的刺激,也可称作紧张性刺激。

关于应激源的分类,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较有代表性的是布朗斯坦(Braunstein)提出的分类方法,他将常见的应激源分成如下4类:(备注:在《行为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一书中,布朗斯坦(Braunstein)提出了医患关系的“传统模式”和“人道模式”。

传统模式 此种模式指医生拥有绝对权威,为患者做出决定,患者则听命服从,执行决定。传统模式是长期以来医疗领域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模式,由于医患之间存在着绝对负责——信任的关系纽带,且在医疗技术的掌握方面医患之间的信息具有非对称性,传统模式有着其合理性。

人道模式 此种模式将患者看成是完整的个人,诊断中重视患者的心理、社会方面,对患者不仅予以技术方面的帮助。医生要有同情、关切和负责的态度,体现对患者意志和权利的尊重。在医患关系的人道模式下,患者主动参与医疗过程,在作医疗处置决定时有发言权并承担责任;
医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引导者和顾问。) (1)躯体性应激源。

指作用于人的肉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2)社会性应激源。

指那些造成人生活风格上的变化、并要求对其适应和应对的社会生活情境和事件。例如,社会动乱、战争、灾荒、重大的社会变迁;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故,如考试、就业与失业、结婚或离婚、亲人患病或死亡等。

(3)文化性应激源。

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对的生活的文化方面。这里的“文化”是指不同民族或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形成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乃至民族性格等。当一个人由熟悉的文化环境迁移到生疏的文化环境后,就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4)心理性应激源。

指造成心理应激的个体心理因素,如具有敏感、多疑、胆怯、偏执、过于追求完美等特点的性格往往会制造一些不切实际的预测、凶事预感等社会心理刺激,从而产生应激反应。

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适度的应激有益于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它作为一种环境刺激因素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长期的、超过人应对能力的应激会损害人的健康,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具体表现在:(1)应激引起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从而使人处于对各种疾病的脆弱易感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其他致病因素的侵袭或个体有不良遗传素质因素,就很可能发生新的疾病。至于患哪种疾病,主要取决于其他致病因素的性质和遗传素质(即哪个身体器官脆弱易损) 。(2)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之于临床,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和精神痛苦的根源和求医行为的原因。

慢性心理应激下的人常常出现疲劳、头痛、失眠、消瘦,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和体征。也可出现紧张性头痛、背痛、腹泻、便秘、焦虑反应、强迫行为、癔症、神经性抑郁症和恐惧症等。

伴随着社会转型,各种应激源大幅度增加,这主要变现在:
(1) 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范,使社会成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适应上的困难,加剧了人们固有的生存焦虑,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

特别是对于那些心理承受力低、应对调整能力不强的人来说,则容易出现心理失调。(2)随着竞争机制被引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在给人们以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容易遇到更多的挫折,大大增加了人们遭遇消极(或称负面)生活事件的概率。

(3)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余地,如升学、择业、择偶和选择生活信念与生活方式等,正因为有了这些自由选择的机会,才造成了个人选择时心理上的趋避冲突增多。(4)由于社会流动性(包括社会经济地位、职业的变化和地域上的迁移)的增加、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生活事件由此而产生。

除此之外,交通阻塞、住房拥挤、环境污染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种种不便和麻烦,成为重要的应激源,迫使人们不得不加以应对。二、社会支持不足 人是生活在由一定社会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之中的,包括家庭、邻里、朋友、工作团体等,这些基本社会群体共同构成社会网络。人在社会网络中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是否能相互支持,不仅是影响健康的因素,而且是健康的基本内容。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政治上动荡不安,人们承受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身心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自杀者频繁出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开始了对生活压力与身心健康关系的探索。(备注: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越南战争、公民权运动、水门事件、能源危机带来的社会政治问题,使公众对政府丧失了信心。与此同时,英美国家的经济亦陷入“滞胀”困境中,失业经济低速增长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许多研究发现,相同的压力情境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那些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高心理或物质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

社会支持作为主要以身心失调的社会原因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病源学的一个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

对社会支持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一是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
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包括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

此后的20多年里,针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但在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或作用机制方面尚有分歧,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假设模型。(1)主效果模型。

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它不一定要在心理应激情况下才发挥保健作用,而是在于平时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从而有益于心理健康。

(2)缓冲器模型。

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应激条件下与个体健康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

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既可能是一般性,也可能是特异性。一般性是指任何一种社会支持对任何一种压力事件都能起缓冲作用;
特异性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支持仅对某一特定的压力事件起缓冲作用。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正逐渐瓦解而失去作用,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正在构建之中,力量仍很薄弱,难以发挥增进个体健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原有社会支持的主导方式之一——工作单位提供的社会支持正在迅速瓦解,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高效行政系统相配套的社会支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或运转,这就使那些失业者、下岗待业者和伤残病老等社会弱者得不到必要的社会援助,从而出现因生活危机而导致心理维度的亚健康,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2)现行主导的医学模式难以给人们提供有效的救助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不仅在精神性、心因性和功能性疾病方面无能为力,即使在躯体疾病方面,其诊治也并不是很有成效的。

尽管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存在着种种弊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正在逐渐兴起,但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生物医学模式,它不仅影响着对心理疾病的正确诊治,而且大大削弱了它的预防功能,难以给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3)日益激烈的职业和学业竞争导致业缘人际关系的淡漠和疏远,削弱了来自同事和同学的社会支持。

所谓业缘人际关系是指人们由于职业、学业的活动构成的人际关系,其中同事关系和同学关系是业缘人际关系的主要形式和类型。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极大地刺激和强化了人们进行业缘交往的需要,促进了业缘人际关系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包括行业竞争、职业竞争、学业竞争等各种形式的竞争日益激烈。

而且这些竞争是在法制不完备的条件下不规范地进行的,其中许多竞争并不公平,这就导致了同行间、同事间、同学问人际关系的冷漠、疏远、淡化,甚至出现反目和对抗,结果大大削弱了来自同行、同事、同学等业缘人际关系提供的社会支持。(4)原有社会支持的另一主导方式——来自家庭成员的心理支持已今不如昔。

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传统家庭的解体,“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反常家庭(如鳏寡孤家庭、独身家庭、未婚同居家庭)等的涌现,亲子两代人的疏离,夫妻感情的淡漠……这些都使有着“人的心灵港湾”之美誉的家庭逐渐失去光环。人们日益觉察到,当自己遇到危机或感到无助时,并不总是能从家庭那里得到昔日那般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第二节 社会性亚健康的表现 社会性亚健康,即介于具有完满履行社会角色能力和严重丧失履行社会角色能力之间的中间状态,也称为社会学取向的亚健康观。具体表现在下面几方面:一、角色紧张与角色冲突 1.角色紧张 2.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对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结果导致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的状态。

一般来说,角色冲突有以下两种主要类型:
(1)角色内冲突。

指由于角色互动对象对同一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而引起的冲突。

角色内冲突既可来自不同类型的角色互动对象矛盾的角色期望,也可出自同一类型的角色互动对象矛盾的角色期望。

例如,对于教师这个角色,不同类型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期望,好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而差学生则希望老师对他们放任自流。

同一类型甚至同一角色互动对象也可能对某一角色提出相互矛盾的角色期望。例如,有的妻子既希望丈夫在事业上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又希望丈夫能够平时按点回家,不要有外面的应酬,多关心自己和孩子,甚至能操持些家务等。

我国的社会转型引起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期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常常是无序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原有的角色内冲突。

(2)角色间冲突。

它是由角色紧张造成的,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第一,一个角色丛中的几个角色如果同时对其提出履行角色行为的要求时,就会发生角色间冲突。例如,一个学生,同时又是学生会主席,这两个角色同时向他提出履行该角色行为。如果在同一个时间,他既要上课.又要去学生会主持会议,这就发生了角色冲突,结果只能择其一。第二,当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时,就会导致角色扮演者内心出现双重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目标持有矛盾的态度,既向往(喜欢),又拒绝(厌恶)时发生的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若不能获得解决,便会造成挫折和心理应激。

许多研究表明,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健康的大敌,这需要角色扮演者在这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二、生活质量下降 生活质量(quality 0f life,QOL),也译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最先是作为一个社会学指标来使用,用来全面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状况。

第三节 亚健康的社会学评估 第六章 亚健康的中医学透视第一节 中医学取向的亚健康观中医学认为,亚健康往往是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初始状态。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应注重调节脏腑的功能状态,令五脏六腑的功能得以充盛,使人体更趋于健康。一、上古之人都能活过百岁的原因1、适应天气变化的规律;
2、明白术数;
3、饮食有节;
4、作息有常;
5、劳动不过度术数,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二、现代人五十岁即衰老的原因1、以酒作水滥饮;
2、把非正常的事当作经常的事做;
3、酒醉行房,耗竭精气;
4、不善守神,乱耗精气;
5、只图一时快乐,违反常道;
6、作息无规律。中医的未病先医观《黄帝内经》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百病皆源于人的身体内部脏腑阴阳失衡阴阳平衡百病自愈,阴阳失衡杂症丛生中医坚持治本,治本须调整阴阳平衡第三节 阴阳平衡理论一、什么是阴阳 二、什么是平衡 三、阴阳平衡一、什么是阴阳阴阳的最初涵义: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广义的阴阳-阳:凡是 剧烈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是属于阳广义的阴阳-阴:凡是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是属于阴事物的阴阳属性,以下是一些例子天:白 天、黑 夜;
炎热、寒 冷;
女、男气(阳)相当人体内部运行的推动力,相当于电力。肉眼是看不见的。比如:机器缺电,运行缓慢,人体阳虚,精神疲惫。血(阴)相当于机器里的润滑油: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人体内部所有运动都需要它,缺少它的润滑,人体内部则会因磨擦力过大而产生内热;
内热过高,将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甚至死亡。注:阴阳是有关联的人体结构的阴阳属性二、什么是平衡相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字典上的定义)平衡的例子:天地生态平衡与不平衡、国家收支平衡与不平衡、人体内脏平衡与不平衡天地生态不平衡:干裂的土地、泛滥的洪水;
天地生态平衡;
国家收支不平衡;
国家收支平衡,国 泰 民 安人体内脏不平衡,百病丛生;
人体内脏平衡,健 康长寿三、阴阳平衡只有阴阳平衡,气血皆从,人体才会健康。四、中医的目标调理平衡;
调理阴阳平衡;
调理五脏阴阳平衡简 易 诊 断八纲辨证:中医讲“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间的辨证关系,其中“阴阳”是“八纲”里的主纲。阴阳相当于哲学理论中的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阴 阳 平 衡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
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中医诊断主要靠四诊,即望、闻、问、切望诊:主要看面相,形体;
闻诊:主要听呼吸和讲话声音;
嗅身体之味;
问诊:主要是询问病史及近期各种症状;
切诊:又叫“把脉"、“拿脉"。切诊需要病人不吃早饭,静坐半个时辰(60分钟)方能准确,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难以做到,所以,中医相应地加强了其他三诊。诊断首先要辨阴阳。阴阳不辨,调病往往适得其反,是南辕北辙。比如:肾虚分阳虚和阴虚,如果阳虚者滋阴,腰越来越痛;
阴虚者补阳,腰越补越酸。为什么有些人吃了不少保健品无效,甚至加重病情症状,因为他没有辨阴阳,这就叫保健不良。调平衡的“关 键”,明辨“阴阳”第四节 五脏六腑的功能五脏、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其特点为实质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其特点是为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各系统的功能心系统的功能;
肝系统的功能;
脾系统的功能;
肺系统的功能;
肾系统的功能心系统的功能:心主神明(脑);
心主血脉;
主血;
主脉;
主汗;
主喜;
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包1、主神明。心是精神、意识、思维的主宰。对其它脏腑有领导作用。心气足,心静神安,精神愉快;
心气虚,兴趣索然,重则厌世。2、主血脉。主血液的运行。心气足,精力充沛;
心气不足,极易乏力,气虚便秘。3、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气足,面有光华;
心气不足,面色白或紫暗无华;
舌为心之苗,舌尖红为心火过旺。4、主汗。汗为心之液,在内为血,在外为汗。心阳虚,冷汗自出。心阴虚,热汗自出。心阳虚: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心区憋闷、透不过气;
心里怯弱;
长嘘短叹、自汗、少气懒言、乏力;
语音低微;
失眠健忘;
小肠蠕动无力而形成便秘(气虚便秘);
面色白、无光泽;
舌尖白、嫩胖等。

心阴虚:面红燥热、烦闷易发火、出热汗、口干舌燥、心慌、心瘀、血燥津枯;
舌尖红、舌瘦等。肝系统的功能:肝主藏血 “肝为血海”;
肝主疏泄;
气机;
脾胃运化;
胆汁等;
肝主情志(怒);
肝主筋 “膝为筋之府”;
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肝居肋下,经脉布于两肋。1、主疏泄、升发。肝气条达,心平气和;
肝阴足,血气旺。2、主藏血。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肝主血海”。人卧血归于肝。3、主筋,其华在爪。肝养筋,指甲荣华。4、开窍于目。肝养目,心明眼亮。肝阳亢:脾气急、易怒、眼红干涩、眼袋鼓胀、两肋下胀满、躁动不安、血脂过高、血压偏高,重则中风、血栓等。

肝阴虚:长嘘短叹、少言寡语、抑郁不欢、心里憋闷;
面白无光;
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两膝酸软、手抖、腿抽筋、手脚麻木;
白发;
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
灰指甲或易断裂;
易患各种肝胆疾病。脾系统的功能:主运化,(后天之本);
运化水谷精微,疏布全身;
运化水湿,与肺、肾协调水道;
主统血;
主肉、主四肢;
主思;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为后天之本。脾为痰之源。1、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
运化水湿,与肺、肾协调水道。脾气足,消化吸收好,脸不臃肿。脾气不足大便溏稀,水肿。2、主统血、生血。统摄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如脾统血不利,则血不循经,出现各种出血。3、主四肢、肌肉。脾气足,肌肉丰活。脾气虚,肌肉酸懒无力。4、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足能识五味,嘴唇红润。唇清血清,唇红血热,唇白血淡,唇紫血浊,唇黑血寒,唇裂血燥。5、脾主思,脾藏意。脾气足,精神爽快;
脾气虚,精神抑郁。脾为痰之源,肺为痰之器。脾胃阳虚:便溏、泻肚;
肌肉酸懒、板结;
胃腹痞胀、不思饮食;
胃脘冷痛、喜热水,遇寒凉加剧,得温痛减,口泛清水;
全身倦怠、少气懒言、中气不足;
血衄、血不循经、经血多经期长或量少、推后、色淡;
唇白、色体胖大、苔白舌边有齿痕。脾胃阴虚:消谷善饥(贪吃)、胃脘灼痛、喜冷饮或饥不欲食,干呕呃逆;
口唇干裂、口腔有异味;
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
大便干燥、小便黄或短少;
早晨脸易潮红、易生痤疮、过敏;
舌红、苔黄厚、腻、燥;
易患痔疮、肛裂等胃肠疾病。肺系统的功能:主气,司呼吸;
主肃降,通调水道;
主皮毛;
主忧;
开窍于鼻,其华在毛1、主气。肺主呼吸;
肺朝百脉;
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足,精力旺盛。2、主肃降,通调水道。肺气足,人不气喘,不虚胖。3、主皮毛,主卫气。肺生卫气,滋养、保护皮肤。肺气足,皮肤光滑,不易感冒。4、开窍于鼻。肺气足,鼻子精巧,嗅觉灵敏。5、肺主忧。肺气足,人不忧愁。肺阳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咳喘无力,动则气短,声音低怯;
痰多清稀、痰鸣、打呼噜;
怕冷、自汗,易感冒等。

肺阴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黄稠;
潮热、盗汗;
喉咙干痒、口干、咽燥、音哑、鼻干痛;
两颧潮红、易生痤疮、囊肿、酒糟鼻,皮肤红疹、过敏等皮肤问题,易患感冒、鼻炎;
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肾系统的功能:主藏精, “先天之根”;
主水;
“肾为水脏”;
主骨生髓,通脑主智。

“肾主身之骨”,齿更发长与肾盛衰有关;
上连于肺,主纳气;
主恐;
肾寄命门之火;
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其华在发肾为先天之根。1、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气足,夫妻生活和谐,面色白里透红,脸上不长色斑。2、主水。肾为水脏,主津液。肾气足,人过中年不虚胖;
肾气虚,可出现尿频、尿急、小便失禁、尿床。3、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主骨,牙是骨之余。肾气虚,易生骨刺或骨质增生或类风湿。4、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其华在发。肾气虚,耳聋耳鸣,二便失常。“五更泻”5、肾主恐。肾气足,人心定神安;
肾气虚,人易恐惧。主纳气,肾为喘之源。肾阳虚:畏寒怕冷、手脚凉(重者夏天也凉);
面色青白、腿脚肿、腰痛、骨质增生、风湿;
脱发;
记忆力减退;
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频多、尿失禁;
耳鸣、听力下降;
子宫、卵巢、乳房易生肌瘤、囊肿,男性易患前列腺炎等。肾阴虚:怕热、手脚心热、烦躁不安、盗汗、健忘少寐;
小儿多动、易怒、身材矮小、发育迟缓;
颧红腮热、口渴、咽干舌燥、牙根松动、腰酸腿软等。三 焦是脏腑外围最大的腑。有主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五脏六腑小结人体五脏六腑平衡的四大特点:气血充足;
精力充沛;
五脏安康;
容颜发光第五节 五行学说一、什么是五行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是根据五种物质的某些性质概括出来的。五行木的特性:曲直,树木的生长具有能曲能直的特性火的特性:炎上,火具有炎热和向上的特性土的特性:稼穑,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金的特性:从革,金属具有能变革的特性水的特性:润下,水具有润泽和向下的特性五脏分属五行五脏的某些生理功能与五行的特性相类似,因此将五脏及其相关组织器官和功能表现,归入于五行系统之中,以明确他们的五行属性。五脏分属五行五行生克五行相生:五行之中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促进和资生作用五行相克:五行之中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制约和克制作用五行拒纳、相乘、反侮五行生克图五行相生图水生木;
土生金;
金生水五行相克图木克土;
土克水;
火克金;
金克木五行对照表

第六篇: 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的英语作文

概述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一般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通俗地讲,“亚健康状态”是指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状态,即生病,也可通过治疗恢复到第一状态,即健康。

1、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2、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3、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4、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5、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传统医学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 《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医学的亚健康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
正在加载亚健康状态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想了解你自己是否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以下五个心理亚健康的表现来进行判断,如果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建议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保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一下心理辅导。
心理亚健康状态表现:
1、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老是忘记很多事情,在进行学习工作时,容易走神,无法集中自己的精力?其实这些都是心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它在提醒你,你的状态已经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要注意调整!
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
如果发现自己想问题时有些困难,与人交流时,脑海中偶尔“短路”大脑的反应变慢,与人交谈时,总会慢上半拍时,那么就说明你是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了。
3、长时间的不良情绪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现不良情绪,一般来说都能自我调整,但是如果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无法自我调整,那么这时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不及时的注意心理保健,有可能就会恶化,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4、不自信,安全感不够
如果你发现最近越来越不自信,总是对未来优虑,喜欢独处,回避社会,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诱因
导致亚健康的因素
1、饮食不合理。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机体失调。过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也可出现这种状态。
2、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起居无规律、作息不正常已经成为常见现象。对于青少年,由于影视、网络、游戏、跳舞、打牌、麻将等娱乐,以及备考开夜车等,常打乱生活规律。成人有时候也会因为娱乐(如打牌、麻将)、看护病人而影响到休息。
3、过度紧张,压力太大。特别是白领人士,身体运动不足,体力透支。
4、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5、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

6、人体的自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7、现代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前期。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胸癖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

8、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女性在月经来潮前表现出的烦躁、不安、情绪不稳、易激动等。
易发人群
亚健康存在六大高发人群,包括体育人员、司机、领导层人士、影视明星、中年知识分子和写字楼人群等。这些人倘若要真正回归到健康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高强度的作业。因为在亚健康这一领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散步,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⒈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⒉脑力劳动繁重者;

⒊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⒋人际关系紧张的人;

⒌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⒍压力大的人;

⒎生活无规律的人;

⒏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易发人群
亚健康存在六大高发人群,包括体育人员、司机、领导层人士、影视明星、中年知识分子和写字楼人群等。这些人倘若要真正回归到健康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高强度的作业。因为在亚健康这一领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散步,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⒈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⒉脑力劳动繁重者;

⒊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⒋人际关系紧张的人;

⒌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⒍压力大的人;

⒎生活无规律的人;

⒏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症状
正在加载亚健康症状
⒈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⒉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⒊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⒋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
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⒌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⒍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⒎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
⒏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
⒐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⒑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推荐访问:作文 亚健康 英语 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英语作文 如何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亚健康话题的英语作文 怎样处理亚健康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