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纪录小康工程8篇

时间:2023-04-30 18:40:04 浏览量:

篇一:纪录小康工程

  

  加快推进“两区同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取得非常还的成果。现阶段各个地方都在发展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经济。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加快推进“两区同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签:两区同建

  建设

  小康社会

  “两区同建”是德州城镇化的创造性实践,是德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禹城市按照上级的具体要求,坚持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两区同建”,把农民居住社区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总抓手,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两区同建“已初具规模。2013年我市已流转土地15万亩,建设产业园区54个,共开工、续建农村社区27处,建成及在建楼房1.5万套,8236户群众搬入新居。其中,无震荡拆迁村庄57个,复垦村庄55个,验收复垦土地4283亩,超额完成德州市土地统筹任务。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及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一是农民市民化,即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

  二是农业产业化,即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

  三是农村现代化,即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

  其重要意义有三方面:

  一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文明进步

  通过建设居住社区,使农民住上宽敞、漂亮、整洁的新楼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能真正实现城乡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同时,工业文明进入产业园区、城市文明进入农村社区、都市文化进入农民视野,农民群众由传统封闭的乡村观念向现代开放的城市观念转变,推动了乡村文明和

  社会进步。

  二是加快农民发家致富、促进农村稳定发展

  通过村庄合并、社区选举,可以缩小大家族在社区里的比重,扩大选人用人范围,增强了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通过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将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经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农民群众进入园区就业,由生产主体转变成产业工人,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性问题,促进了家庭和睦幸福,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是整合利用农村土地、缓解土地紧张局面

  当前村庄分散,“空心村”现象突出,导致大量耕地浪费。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民集中居住,可以释放农村存量土地,从而有效增加农村耕地面积。通过实施两区同建,将老村址拆迁复垦,置换出土地指标,解决建设用地紧张问题。

  二、“两区同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群众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通过对社区建设群众意愿调研情况看,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对社区建设不感兴趣。从主观上看,由于他们故土观念重、宗族意识强,思想认识难协调。从客观方面看,一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缺乏对“两区同建”的了解,对这项工作存有较大疑虑。二是由于部分社区规划建设不合理,不适应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群众对新规划、新要求接受程度较低,甚至个别带有抵触情绪。

  2.社区建设模式有待完善

  部分新建社区楼房户型、面积较为单一,可供群众选择的余地较小。如房寺镇邢店社区一期130套都是226平方米,二期170套都是190平方米。另外,有些社区农机具存放、家畜饲养场所不能得到很好解决,造成部分群众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无法存放,家畜无法饲养。

  3.社区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虽然新建社区实现了群众的集中居住,但内部管理仍沿袭原有村村务管理办法,各村彼此独立,管理组织没有从根本上融合。居民原村思想依然浓重,易引发干群、群群不和谐问题。如城角韩社区,混居着原来属于2个乡镇、5个村的群众,社区党组织只是形式上的“管理者”,实质上并没有承担起对整个社区的领导和管理职能。

  4.产业园区标准有待提高

  已建成园区绝大部分是在原有基础上嫁接提升形成的,规模不大,标准不高,真正实施“两区同建”后发展起来的很少。另外,相对于数量众多的社区群众,各产业园区用工人数较少,绝大部分群众无法实现入区就业。如,即使是用工人数较多的向阳坡精品农业示范园,也无法全部满足水坡社区太和村66户出租农田农户的入区就业问题。

  三、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建议

  1.深入群众

  加强宣传

  以政府主导,广大党员干部为主体,深入群众进行宣传。采取纪录片、公益广告、乡村板报、当面说教、政策解读等方式。向广大村民宣传“两区同建”的重大意义。让群众切实认识到这是一件利民、为民的好事。

  2.以人为本

  促进和谐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做到知民情、解民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参与到“两区同建”的队伍中来。农村社区的筹建要广泛听取农民意见,换位思考,严禁强拆强建,积极探索农民能够接受的拆迁补偿方式。做好产业技能培训工作,保证失地农民就业有技能。鼓励自主创业,呈现“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大业”的局面。

  3.多管齐下

  提高效率

  一是针对部分项目资金不足问题,运用财政支持、项目自筹、探索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进行筹备,尤其要搞活民间资本这个“潜力股”,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二是加大在建项目监督、监察力度,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三是农村产业园区和农村社区要同步建设,保证农民搬新居的同时有新工作

  4.因地制宜

  树立典型

  按照“条件成熟一个建一个”原则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进程;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将成功案例树做典型,对其他地区进行积极引导。

  我市推进“两区同建”,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城镇化,以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城乡统筹支撑工业化,以信息化贯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出了“四化同步”的新路子,起到了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作用,为禹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二:纪录小康工程

  

  推动龙山文化“两创”,讲好新时代章丘“黄河故事”

  作者:马保岭

  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46期

  黃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九曲黄河奔流入海,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流经济南市章丘区26.45公里,源于黄河母亲的孕育和滋养,地处黄河下游的章丘区是一座具有丰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特别是4600多年前,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龙山文化就诞生于章丘。

  龙山文化在黄河文化中独树一帜,于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章丘龙山城子崖而得名。龙山文化的发现,证明中国东部存在一个土生土长不同于仰韶彩陶文化的黑陶文化。这种黑陶文化在许多方面与殷墟文化更加接近,否定了“中国文化西来”的假说,使章丘城子崖成为闻名于世的“考古圣地”。作为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龙山黑陶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文化瑰宝。今年8月30日,济南市获评东亚文化之都的奖牌上,龙山文化熠熠闪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章丘区坚持把弘扬龙山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以龙山文化为主的特色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活化与转化、研究与阐释、共建与共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弘扬龙山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我们坚持挖掘与保护齐抓,延续历史文脉。以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为契机,对208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6万件馆藏文物、8批非遗名录进行挖掘保护,建立文化资源档案和“文化E点通”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章丘区博物馆、城子崖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历史文物遗址口袋公园,推进焦家遗址等考古发掘研究纳入国家“考古中国”项目。城子崖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龙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批准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保护五音戏、章丘梆子、章丘芯子、章丘铁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评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强化历史文化古镇古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生态名村(镇)9个。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建成50多处村史馆,实现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活态性保护。加强辛锐展览馆、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三涧溪村乡村振兴展馆等11处红色文化基地保护开发,实施中宣部纪录小康工程山东省试点区建设,建成线上线下纪录小康展馆,存史资政、教化育人。

  弘扬龙山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我们坚持活化与转化同步,彰显时代价值。打造国家龙山文化博物馆等重要地标,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传承创新,形成辐射城子崖遗址、焦家遗址、东平陵故城遗址、洛庄汉王陵、危山汉墓等文化元素的国家龙山文化博物馆群。实施龙山文化IP塑造工程,聚焦章丘特色和龙山文脉,开展以龙山文化为主体的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在全省区县率先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以闯关东文化、铁匠文化、儒商文化“三大硬核文化”为支撑,以“敢闯敢创、善作善成”“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诚信明礼、互利共赢”为内涵,以听觉、视觉、行为识别“三大系统”助推落地,推出《魅力章丘人》第一季视频作品6部、城市区域品牌短视频4部,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形象宣传片,《幸福泉》《章丘造》《章丘情》《章丘美》等适合各类人群传唱的系列原创城市主题歌曲,推出李清照、孟洛川等人物主题海报、微信表情包近20组,位列“2020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市”榜单第七位,建立起了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体系。依托黄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黄河文化博物馆,系统展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聚力补齐黄河滩区民生短板,实施黄河滩区迁建工程,黄河流域章丘段21个村,3300户,12068人全部搬进幸福河社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弘扬龙山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我们坚持研究与阐释并重,加强服务供给。整合民间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等资源,成立龙山文化研究会,打造具有章丘特色和学术影响力的龙山文化研究高地。挖掘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名士文化资源,推进李清照诗词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章丘)调研行”新闻发布会等采访采风活动,邀请中国文联、人民日报专家学者走进龙山,探访龙山,《龙山寻根》等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等国家级文学期刊刊发。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走出去。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活动中融入黄河文化、龙山文化元素,打造黄河文化、龙山文化对外传播符号。以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引,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文明典范

  出彩章丘”品牌,章丘入围“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保护,组建章丘五音戏、章丘梆子等100多家庄户剧团、5000多人的文艺队伍,开展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等特色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以“百家媒体瞰章丘、百名作家写章丘、百名书画家绘章丘、百件歌舞曲艺作品颂章丘、百名摄影家拍章丘、百名宣讲员赞章丘”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六百”工程,创作文艺作品7300多件,举办展览20多场次。推出《国宝发现——溯源龙山》等纪录片,并在央视播出。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传播优势,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两创’故事汇”栏目,展示“两创”成果,以文化繁荣兴盛讲好黄河故事,目前推出9期,点击量超过100万人次,扩大了龙山文化、黄河文化品牌溢出效应。

  弘扬龙山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我们坚持共建与共享双赢,推进文旅融合。以龙山文化“双创”为重点,全面参与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和“中国黄河”国家形象宣传推广活动,在济南打造全国重要的黄河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中当先锋、做表率。借助济南市打造“东亚文化之都”新名片,积极参与年俗非遗、戏曲演出、旅游观光、儒学礼仪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动龙山

  文化交流互鉴。打造“沿黄生态走廊”和“齐鲁古道·文旅走廊”,抓实绣源河华侨城文旅项目,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打造国家宝藏·奇幻空间、国家宝藏·奇妙剧场、中国国家地理探索中心三大核心驱动项目,以及几何书店、文化定制餐饮市集、室外娱乐设备360极限飞球等文化旅游项目,并在《国家宝藏》展演中推出国宝总动员之《蛋壳陶寻亲记》,弘扬龙山文化,传承文化基因。抓好明水古城项目,植入清照文化、儒商文化,打造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打造闯关东文化展览馆,建设集传承教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于一体的平台。牵手“百年山大”,在绣源河畔建设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打造文化教育主体功能区和文化创意创新产业园,积极争创国家双创示范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强化旅游资源整合,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展现黄河文化、龙山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发挥黄河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等文化遗产作用,聚焦古村落、湿地公园、田园综合体等特色资源,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出非遗自驾游路线、红色主题一日游、红色旅游路线11条,广泛开展龙山文化等历史文化课外研学、劳动体验等活动,让青少年在研学中开阔眼界,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黃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章丘将按照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持续推动黄河文化、龙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建设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道德观念、群众同根共有的精神家园。(本文作者系中共章丘区委书记)

  TheYellowRiveristhemotherriveroftheChinesenation,whichgavebirthtotheancientandgreatChinesecivilization.TheYellowRivermeandersrapidlyintothesea,becomingasignificantsymbolofChinesenationwithitsperseveranceandmagnificence.TheYellowRiverCultureisanimportantpartofChinesecivilization,therootandsoulofit.TheYellowRiverflows26kilometersthroughZhangqiu,Jinan.OriginatingfromthenourishmentofthelowerreachesoftheYellowRiver,Zhangqiuisacountywithabundanthistoricalandculturallegacies.AncestorslivedthereasfarastheNeolithicAgeabout9000yearsago,especiallytheLongshanCulture,asignificantoriginofChinesecivilization,wasbornthereover4600yearsago.Sincethe18thNationalCongressofCPC,ZhangqiugovernmenthasfocusedtocarryforwardLongshanCulture,telltheYellowRiverStorywellandstrengthenculturalconfidence,stronglypromotedtheexplorationandprotection,activationandtransformation,researchandexplanation,co-constructionandsharingofcharacteristichistoricalculturedominatedbyLongshanculture,andcontinuallytakenewstepsinthecreativetransformationandinnovativedevelopmentof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

篇三:纪录小康工程

  

  中宣部纪录小康工程范围

  开展小康幸福工程—社区环境文化建设项目,目的就是从传播和普及环境文化出发,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理念;推动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倡导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在居民中传播绿色消费观念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环境科学技术的推广,为百姓提供人性化的环保科技服务。

  小康工程包括农村和城市一般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100元。4、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1%。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1%。

  8、大学入学率21%。

  9、每千人医生数3人,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6%以上。

  小康工程包括路桥建设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丶人畜吃水设施丶路灯丶村容村貌建设等。

篇四:纪录小康工程

  

  辉煌中国共享小康观后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崛起,离不开全民共享小康,离不开中国人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

  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展现着这样一个美好画面: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在世博会的文化舞台上,在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小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普通的人,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倾诉着五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

  何为民本情怀?其实它有很多表现形式。“把有限的时间拿来无限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同志的民本情怀;“当官一身穷,育林献国家”是杨善洲同志的民本情怀,“恪尽职守,夙夜在公”是所有党员领导干部的民本情怀。但是,所有的表现形式都基于一个本质:那就是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心头、放在首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本情怀”,也是中国政府的民本情怀!

  回顾这5年的成绩,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世界第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准,中国人均寿命76岁超世界平均水平5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超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88亿人,中国就业人数达7.7亿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的加快发展,得益于我们发展的初衷:如何回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等。如今,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分享着这5年的发展变化,共享着中国崛起过程中带来的全民普惠福利!

  然而,成绩纵然会坚定我们的信心,但如果只看到成绩就会模糊双眼。我们人口多、底子薄,仍然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奔康,精准扶贫还需加大力度。我们虽然编制了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卓有成效,“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区域间不平衡、高精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今天,我们的城镇化进程成效显著,户籍制度改革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带来了权利,但是权益同等和保护,仍然还有路要走。我们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和高考制度,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奠定了基础,但“钱学森之问”仍然是中国教育界的现实难题。

  我们既要坚定前进的方向,也要允许我们蹄疾步稳地一步一步来!纵观古今,没有一个朝代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方式,将群众的一个个疾苦,逐个加以解决。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将百姓的一个个期待,逐个变为现实。

  这就是中国崛起的民本情怀,无时无刻地回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辉煌中国共享小康观后感(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一位位百姓,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示着五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共享小康,不是部分人群的小康,也不是局限在部分领域的小康。共享小康有具体而实在的内容,强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个方面,都能让人民群众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近几年来,习近平多次对民生工作做出指示,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不断提高民生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

  正因为有这样的决心,这些改变为人民所见:5年来,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44.3%;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失业、工伤保险费率连续下降;法律援助对象扩容,并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近8000万企退人员养老金迎来11连涨??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安全服务、教育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既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又赋予了时代内涵。只有让人民共享小康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才会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稳健前行;只有坚持共享小康,发展动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只有让每个人在奋斗中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会成为现实。

  辉煌中国共享小康观后感(三)

  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五年,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

  如何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养育好占世界近1/5的人口,这几年国家下足了功夫。

  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2000亿斤,这是世界罕见的奇迹。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被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位置上。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在全球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了全民教育目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把人民身体健康纳入全面小康目标,让全体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

  疗卫生服务,中国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中国织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被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为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提高到76岁,比世界平均水平超出5岁。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中国做到了养老金连续12年上调。五年来,国家累计投入50亿元,10万个农村幸福院、11万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这样建立起来。

  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五年来,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44.3%。中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300万人。在全球失业率居高难下的今天,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879万套。13多亿中国人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8平方米。这个叫作“中国天网”的大工程,是守护百姓的眼睛。2016年全球犯罪与安全指数显示,中国是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找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文化小康正在绽放,中国精神正洋溢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笑脸上。中国,正在让13多亿人民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这是你我共筑的辉煌中国!

  辉煌中国共享小康观后感(四)

  《诗经》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这是小康的来源。而小康一词更是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逐年增强,大批的民生工程惠及了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让广大百姓对小康又有了新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要想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指导,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依靠党和国家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截止今年8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出台改革方案和文件1200多项,覆盖经济、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保持改革的强势尽头。至此,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各大领域的改革取得实际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依靠党员干部的实干,政策落实到位。“实干”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党员干部要以毛丰美、黄大年等优秀党员干部为学习典型,养成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沉下心来专注于自身的工作,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才能将工作做好,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好、落实好。实干精神亦体现在创新的工作方法上,将自己的才学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在尊重老前辈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不损害党员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大胆、创造性开展工作,将工作做得得有特色、接地气、出实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加速小康进程。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具有不可估量的惊人力量。中国14亿人口,他们当中有很多“大国工匠”,用他们的毕生心血描绘全面小康的蓝图。十八大至今的五年时间,从网络支付到共享单车,从“中国制造2025”到物联网、大数据,从空天领域、海工领域,再到参与大科学计划,中国人民的创新动力源源不竭,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体现,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党和国家战胜各种困难风险,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保证。

  辉煌中国共享小康观后感(五)

  9月2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

  民。

  源于《诗经》的小康,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而今天的百姓对小康生活已经有了新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87岁的袁隆平仍坚守科研一线,正因有这些科学家的付出让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2000亿斤,中国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世界奇迹。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位置,为了让13亿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教育经费总投入已连续五年占GDP的4%以上,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在全球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

  安全感,已经成为美丽中国的新名片,外国友人对父母说:“中国很安全,我不回去了!”。“中国天网”大工程成为守护百姓的眼睛,中国已是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一个重大诈骗案件在高科技的辅助下迅速破案的案例,展示了中国人民公安队伍的强大;有了在朱日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的这支威武之师,人民军队,让百姓心理更加踏实。在中国,护佑百姓安全,是国家安全观的宗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中国把人民身体健康纳入全面

  小康目标,正在努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提高超出世界平均水平5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养老金连续12年上调,五年来投资50亿元建立了10万个农村幸福院、11万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些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工程。

  《共享小康》展示着五年来13多亿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共享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篇五:纪录小康工程

  

  “纪录全??康?程”主题长篇?说《?岗村孩?的春夏秋冬》出版栗亮长篇?童?说《?岗村孩?的春夏秋冬》?前由安徽少年?童出版社出版。《?岗村孩?的春夏秋冬》是以中国农村改?第?村——安徽省凤阳县?岗村脱贫攻坚、全??康的奋?实践为背景

  创作的长篇?童?说。作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严谨态度,紧贴“庆祝建党百年、纪录全??康”主题,以?岗学校的发展为线索,?四个环环相扣的故事串联起?岗村孩?的成长经历,通过孩?们?活各??的变化,真实记录了?岗?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岗精神,团结奋进的实践历程和在深化改?、乡村振兴、?化建设、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取得的骄?成绩,?励青少年???强,争做勇担民族复兴?任的时代新?。《?岗村孩?的春夏秋冬》节选1978年的?个冬夜,?岗村的??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鲜红的?印,开始了“?包?”,拉开了中国农村改?的序幕。随后,在党中央的???持下,其形式逐渐完善并向全国推?,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改?开放四?多年来,?岗村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新政策、农业新发展的时代先锋。现在的?岗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特?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历史?化名村、安徽省美好乡村?范村、安徽省乡村旅游?范村、安徽省研学旅?基地等。想了解历史,可以从认识?个个鲜活的?物开始。历史是由?创造的,?的经历常常折射出?个时代的变迁。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的孩?也具有?定的代表性。我迫切地想?到孩?们中间,和他们多聊聊天,为他们写点?什么。今年冬天,我踏??岗学校,?到众多?岗孩?中间,聆听他们的?声,记录他们的故事。我还接触了?些这所学校的毕业?,如今他们在各?各业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奋?着。从他们?中,我了解了?岗学校的变迁,听闻了?岗村在脱贫攻坚、实现全??康进程中的感?事迹,看到了?岗村在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领先全省农村的骄?成绩和?岗?全新的精神风貌。在?岗村实地?访以及写作本书的???,我?直被这些故事,特别是故事中的孩?们感动着,为他们?上那承袭?“?包?”的敢闯敢试、敢为?先、不达?的不罢休的品质所叹服。正是这些可贵的品质,为?岗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改?、全??康?程提供了不竭动?。我要将?中的笔变成摄像机,“?帧?帧”地忠实记录主?公们?改?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在学习、?活各??发?的变化,真实反映?岗村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时代?潮中乘风破浪,开辟出?条创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历程。2021年,我们迎来了伟?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2021年,我们逐渐?出疫情的阴霾,经济正全?复苏;2021年,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胜利!能够见证这?伟?胜利的?是幸运的,他们之中的孩?尤其幸运。我不禁有些好奇:中国??的少年?童是如何看待这场胜利的?是如何看待全?建成?康社会的?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们有什么样的见闻和感受?在这本书中,?家可以找到答案。我曾尝试着向我的孩?解释什么是脱贫攻坚,但从????忧的他并没有直观的认识,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挣钱呗”!他并没有意识到,如今他所拥有的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是因为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切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全国各族?民团结??、迎难?上、开拓进取、奋?创造的。我想,和他的想法相似的孩?不在少数,这本书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帮助当代青少年理解这场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体悟中国?民将个?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起的?爱情怀,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活,?觉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的优良传统,争做勇担民族复兴?任的时代新?。?岗村的孩?们,感谢你们为本书创作提供的点点滴滴,祝愿你们健康成长,去建设未来更加美好的?岗村!春·?岗学校的变迁我第?次前往?岗村采风是2021年元?初,凤阳县下过?场?雪之后的那?周。天?很冷,?天的?温也只有零下三四

  我第?次前往?岗村采风是2021年元?初,凤阳县下过?场?雪之后的那?周。天?很冷,?天的?温也只有零下三四摄?度,背阴的?落?还残存着积雪。因为堵车和交通意外,我头?天从马鞍?驾车到达凤阳,不得不在县城住宿?晚。通过滁州市的?位作家朋友,我辗转联系上了?岗学校的校长邱兴闯。他听了我的来意后,爽快地答应了采访请求。第?天,我从县城出发,驱车约四?分钟,穿过?派的牌楼,上了改??道,便驶进了家喻户晓的?岗村。?岗村坐落在??不?的岗丘上,?条友谊?道从村头延伸?村尾。村?的道路平坦宽阔、?净整洁,建筑整齐划?,纪念馆、特产店、农家乐、超市、宾馆沿街布于两旁……这和我想象中的农村?不?样啊!?岗学校位于村中的“黄?地段”,很好找。我在学校门?停下车,向保安?哥说明了来意。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负责任的保安按照标准流程,?丝不苟地让我扫码登记、测量体温后才放?。我步?校园,正是上课时间,抑扬顿挫的讲课声、稚嫩的读书声,在教学楼的?廊间回荡。按照事先的约定,我?进校园便往位于教学楼顶层的校长办公室?去。此时,下课铃响起,孩?们争先恐后跑出教室,观察我这个陌?来客。害羞些的躲在?柱后好奇地张望,窃窃私语,胆??的则靠近我????地问候:“?师好!”?位戴着眼镜、瘦瘦的中年男?站在?廊?,他见我抬头寻门牌便?刻上前握?,招呼我进屋喝茶——终于见到邱兴闯校长了!我们坐定后寒暄了?句,邱校长便开始如数家珍地介绍学校的建设历史,讲它是如何从?所乡村?学,不断升级改造,逐步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九年?贯制学校的。他?细说了让“每个?都成为最好的?我”的办学理念和“忠信诚朴、?强不息”的校训内涵。我边听边做笔记,很快对?岗学校有了初步认识。采访间,我注意到校长室西侧挂着“全国校园?球特?校”“安徽省?批智慧校园?范校”“安徽省?明校园”“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牌匾,都快铺满??墙了,不禁感慨道:“真没想到,?所乡村学校能获得这么多重量级的荣誉!”邱校长点点头,说:“这都是全体师?共同努?的结果——”他刚想继续介绍,就被?个声?打断了:“别看现在不错,以前这学堂就是间?坯屋?!”伴着声?,?个四?多岁的壮实男??步流星地?进校长室。“哟,有?‘?投罗?’了!”邱校长打趣道,他指着那男?对我说,“你要写?岗村的孩?,要写?岗村这些年的变化,这个?正合适,可以采访?下。”男?与我??握?,热情爽快地说:“欢迎宣传推?中国?岗村!我叫严学平,是这?的村?部,当年也在这所学校?读过书。今天我本来是想找邱校长谈招?宣传的事?,没想到碰见您了,遇上了就是缘分!如果想了解我的母校,我还真有些故事,保证值得?听。”邱校长请严学平坐下,递上?杯茶,说:“咱们边喝边讲,你给作家朋友说说过去的?岗学校吧,尤其是我没来?岗村之前的事?。”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那我先说?”严学平问邱校长。“你先说。”严学平喝了??茶,?先打开了话匣?:“这所学校?开始叫‘?岗?学’,2012年变为九年?贯制学校,才改名为‘?岗学校’。唉,我读?学的时候,学校的条件可差了,那时家家户户的??过得也?较苦……”作者简介栗亮,安徽马鞍??,编剧、作家,副教授。创作各类剧本百余万字,出版有长篇?说《渡江少年》《来?明朝的?孩》《阿树》《江流北去》等,作品曾?选国家艺术基?青年艺术创作?才资助项?,《送礼》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电影剧本《花剑男?》《与睡美?同?》《天下谁?不识君》均获夏衍杯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江流北去》获安徽

  影剧本《花剑男?》《与睡美?同?》《天下谁?不识君》均获夏衍杯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江流北去》获安徽省“五个??程”特别奖,《阿树》获??鲸幻想?童?学奖、华语科幻星云奖,《虎啸》获冰??童?学新作奖等。

篇六:纪录小康工程

  

  村村通工程通向百姓心

  村通工程:通向百姓心——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圆满完成村通任务

  引言:

  12月22日,成都锦江宾馆锦江厅,随着四川省四大班子的领导启动按钮,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全部1162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电话。

  占全省幅员面积2/3的三州地区,由此彻底告别通信难。这次艰苦卓绝的农村通信建设“新长征”,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寒缺氧地区,创造了高原工程施工点最多、受益面最大的全国纪录。

  一个月前,11月19日,随着南充南部县猫儿井村基站顺利开通,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已经完成了对四川未通电话的6120个行政村的有效覆盖,提前超额完成了信息产业部下达的村通任务。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难、奋勇拼搏,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为各行各业树立了榜样。四川省政府对中国移动四川公司记上集体一等功!

  贺信

  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12月15日,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提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收入达到100亿元、基站超过1万个和全面完成三州农村移动通信扶贫工程三大目标任务,实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跨越。在此,谨对你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2005年,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领导下,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广大员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大目标任务”,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村通工程”和“三州农村移动通信扶贫工程”,切实加强基站建设,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服务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你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只争朝夕的企业精神,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活力,奋力拼搏,再创佳绩。

  祝广大员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22日

  英雄团队的战斗进行曲

  10月28日,随着攀枝花田堡基站的割接入网,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在网运行基站达到了一万个。3天后,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特布罗乡移动通信基站的胜利开通,标志着四川省委省政府2005年为民办实事四大工程之一———“三州农村移动通信扶贫工程”全面竣工。

  此时此刻,当一个个老乡的脸上露出幸福笑脸,我们不能忘记这项工程背后那些我们根本想象不到的艰难困境和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甘孜州白玉县纳塔乡VSAT卫星移动电话工程施工任务竣工时,施工队员收拾好工具行装在返回80公里外的白玉县城途中,漫天大雪吞没了乡村马路,汽车以每小时不足5公里的速度行驶,仍不停地打滑。突然,在一段陡峭的坡路上,汽车失控,翻下路旁几米高的悬岩下,当大家从惊险中清醒过来时,早已泡在刺骨的河水里,车上五个人艰难地爬上来,从水中捞出笔记本电脑和一些施工用品,上岸后,湿透的衣服被风雪和零下的气温冻硬,走动时全身冰片叮叮当当作响。宛如古代战将身上披的铠甲。深夜,施工队员搭卡车回到县城

  时无不全身麻木,是当地干部群众一个个将他们背下车来,捧上热腾腾的青稞酒暖身。

  一个个“拦路虎”没有吓倒工程建设者,恶劣的环境没有挡住移动人前进的脚步。

  凉山分公司的总经理王荣浒,身患糖尿病,因血糖高,导致双腿长期浮肿,但他瞒着自己的病情,坚持奋战在凉山移动通信建设和发展的第一线。公司成立之初,搞建设、跑项目,为节约开支,他带头出差坐火车。为减轻肿胀的双腿负担,在火车上他用绷带把双腿高高吊起,来回奔波于凉山与省城之间。

  木里县与盐源县交界处的棉垭山基站选址工作一直没有进展,刚刚输了3天液,还躺病床上的王荣浒听说了,二话不说,拔掉了针头坚持要亲自踏勘。他叫来8个小伙子,对他们说:“今天我要是爬不上去,你们抬也要把我抬上去。”凭着坚强毅力和执著精神拖着浮肿的双腿,经过8个半小时艰难攀登,王荣浒登上了山顶,把海拔5400米的棉垭山踩在了脚下……

  共产党员、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述冬,在草地扎根30多年,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雪山草地。为了“村通工程”基站选址不误工期,她带病驱车100多公里,爬山3个多小时,待基站地址选定后,她再也支持不住昏倒在山顶。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总经理李华累病了。但进三州、上高原,他从未推托。村通工程建设以来,他已经进州10多次,行程超过3万公里。他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是国有大型企业的责任。

  李红文牺牲了,牺牲在村通第一线。

  今年3月29日晚8点,从“村通工程”建设现场返回途中,凉山会东县营业部副经理李红文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7岁。这一天,他上任还不到3个月。在跋山涉水的建设路上,李红文总是走在最前面。为了“村通工程”建设,直到殉职前,他都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没有好好地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他用年轻的生命,表达了对党的无比忠诚、对凉山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对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无私奉献,他是四川移动人心中的村通英雄。

  李红文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追授劳动模范称号,但还有更多人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用李华的话说,承担“村通工程”建设重任的每一名员工都称得上先进,而承担三州“村通工程”建设的每一名员工都堪称劳模,他们都受之无愧。

  在移动村通建设过程中,一个人就是一首歌,一个人就有一段故事!他们合奏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村通高歌!

  精彩回放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提前完成村通任务

  11月19日,随着南充南部县猫儿井村基站顺利开通,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已经完成了对四川未通电话的6120个行政村的有效覆盖,提前超额完成了信息产业部下达的村通任务,这将成为四川村通工程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村通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四川省广大农村地区的移动通信覆盖,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通信需求。

  实施“村通工程”前,四川共有12495个未通电话行政村,是全国未通电话村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未通村总数的16.7%,占四川省行政村总数的22.71%。这些乡镇均为省级或国家级贫困乡,分布在四川周边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距县城远的达200多公里,其中还有很多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基础设施非常落后。

  为了解决这些偏远山区未通电话乡的通信问题,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2004年初,信息产业部、四川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经过科学论证和统筹部署,决定以分片包干的方式解决这些地方乡镇通电话的问题,中国移动毅然承担重任,并交由四川公司具体实施。四川公司因此承担了全省“村通工程”95%的工程量。

  在奚国华副部长亲自关心下,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四川公司将该项工程视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公司领导班子统一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支持村通建设,成立了专职机构(村通办)负责工程管理工作,在全省员工中开展村通劳

  动竞赛,并且将工程劳动竞赛纳入对公司相关部门和各市、州分公司领导班子的年度绩效考核中,占15%的比例,立下层层“军令状”。

  在今年的村通工程建设中,四川公司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立了党员“村通工程建设突击队”,在全省展开“长征路上村村通”宣誓活动,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共产党员昂扬的斗志推进村通建设。

  建设中,四川公司先后发动了60000余名建设者投入工程施工,投入工程建设的车辆超过4000余辆,通过车拉、马驮、人扛等各种手段搬运各种建设器材物质超过30万余吨。村通工程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人员伤亡。为了圆满完成村通工程,四川公司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工程建设中移动工程技术人员共遇到自然灾害、治安事件、车辆事故等80多次,(3名建设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村通工程中,四川公司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基础网、业务网和渠道网”三网合一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以三州村通建设为契机,解决农民“打得通”的问题;搭建“四川移动农经网”,使农民通过手机了解各种农村经济信息,促进农村市场发展;设立服务到村的农村营销服务体系,让农民在田间地头都能了解移动业务,解决“用得好”的问题。

  在开展村通建设的同时,四川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配合工程的顺利推进,开展了修路、引电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从而以电话村通工程为契机,使这些偏远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中国移动人不仅改变了偏远农村的通信面貌,更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把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送到了大山深处的每一个村庄。

  实话实说

  在开展村通工程之前,四川偏远农村山区由于信息闭塞,农民辛苦种植的农作物卖不上好价,满心欢喜迎来了好收成,可到家的粮食没市场。憨厚的农民自嘲地说:这里是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完全处在一种原生蒙昧的状态———无电,无路,无信息。

  18天行路与一通电话

  为了到县城汇报工作,甘孜州木里县博窝乡乡长鲁绒次耳每年都不知道要在一条牛马都发愁的山路上来回走多少趟,而每一次都需要18天。其实,倘若乡里有一部电话,他就可以在几分钟,而不是18天,把情况汇报给县里,需要解决的事情也会很快得到解决。

  然而,在博窝乡这样贫困落后、居民分散的地区,通电话与修路、通电一样是一种奢望,用鲁绒次耳的话说:“那是只能想想的梦。”

  但是,这个梦真的实现了,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寂静的山村,第一次响起了悦耳的铃声,鲁绒次耳那粗黑的大手,也捧起了渴望已久的移动电话。

  “是党的英明,是中国移动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有了今天新的生活!”人们欢呼着,雀跃着,用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喜悦之情。

  土特产出了大山门

  在距离甘孜州康定县城84公里大山深处的孔玉乡,3700多名藏汉同胞,全部沿大渡河东西两岸的高山和半高山世居。

  今年初夏移动电话开通之际,信息产业部在这里召开全国村通工程现场会。来自十里八村的各族群众连夜带着干粮,一大早就来到乡政府所在地,载歌载舞欢迎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一行。乡党委书记贾国林动情地说:“以前,孔玉乡祖祖辈辈从没见过电话,世世代代困死在大山里。是党和政府派移动公司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开通电话,今天我们已能同几千里外的北京、上海通电话了,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啊!”

  在凉山喜德县北山乡,乡党委书记阿苏吉卡及乡长贾斯呷鹏讲到,在没有安电话前,县政府通知开会需要专门派人花一天的时间才能通知到,部分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通知到,现在只需要打上一个电话就解决了;乡上的农产品如白萝卜、土豆及近年来发展的黑山羊等经

  济产品,以前因为信息不通,运出去也卖不到好价钱,现在打电话联系好了再运出去,大大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民收入。“有了手机,我能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才敢把阿七乡的土特产向外销售,才敢把地膜、农药、化肥买进来。去年我的销售额近百万,纯收入达四万元,刚用手机那年才4000元。”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阿七乡的李永裕说。

  移动助力乡村和谐

  以往由于信息不灵,草原上报案不及时,影响了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移动电话开通后,信息灵了,草原上的治安案件破案率明显提高,2004年1-11月阿坝草地各县的发案率与200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9%,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安定团结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维护。

  移动电话的开通,拉近了农民与市场的距离。它不仅带来了快捷方便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逐步改变山里人的思想观念。过去大家过着吃饱饭、穿暖衣,闲时打打麻将的生活。自从有了移动电话,和外界联系多了,听到亲戚朋友做生意发了,种石榴、药材富了,于是自己也开始改变生活生产方式。“从2000年建立移动基站,我乡打牌、闲逛的人明显少了,而做生意的能手、养殖大户、烤烟状元不断涌现,人均纯收入从2223元提高到2846元。有了移动通信的保障,我们不再惧怕市场了。”阿七乡乡长宋毕平说。

  中国移动的“村通工程”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群众的无限关怀,更体现了移动通信主导企业———中国移动对党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关爱。作为一项通信工程,“村通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民打上电话,它对于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创建公平、和谐的信息社会还有重要意义。

  这一点,或许还可以从一个叫雅安石宝的地方基站开通时,村民怀着激动的心情买来鞭炮燃放,庆祝摆脱无通信状态时发自肺腑的话语中体现,“感谢党,感谢移动公司,让我们能足不出户就能与外界沟通联系!”

  这一点,或许也可以从芦山县西川基站开通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熬夜赶写的一首代表老百姓们淳朴心声的快板来体会:

  西川人民把光沾

  (快板)

  双石上去是西川,一周团转都是山,多数手机无信号,就有也没带身边。

  有的根本没有买,有的买了也喊冤,偏僻信息要开通,不知等到哪一天。

  就在二00五年,移动公司来西川,修起铁塔几十米,硬是高攀入云天。

  现金花了几十万,实实在在不简单,历史一去不复返,西川人民把光沾。

  今日开通喜庆典,热热闹闹不一般,载歌载舞来庆祝,暴竹声声响连天。

  敲锣打鼓震天响,喇叭吹得乌喧喧,领导群众来祝贺,男女老少都喜欢。

  希望大家买手机,加入移动有优先,在家出外都方便,手机经常带身边。

  天气预报早知道,上面还要现时间,假如你去做生意,信息便是先行官。

  信息灵通挣大钱,不挣一万挣八千,只要掌握信息多,利润也要翻几翻。

  信息不通不方便,生意等于零圈圈,有时还要赔本钱,硬要气得白眼翻。

  希望大家早一点,加入移动要争先,移动公司不简单,实力雄厚不一般。

  传送信息遍天下,西川人民把光沾,祝愿公司同志们,男女老少都平安!

  关爱激励移动人

  中国移动村通工程的建设自开始以来就受到了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正是在他们的领导和关怀下,工程才得以顺利提前完工。

  2005年3月,致公党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邱国义和中央新闻媒体记者一行,组成的西部行———农村信息化专题调研组,莅临四川考察调研“村通工程”后评价说:“四川开创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模式,是用信息化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先行者和模范。”

  5月,信息产业部“2005年全国村通工程专题工作会议”在四川召开。奚国华副部长在后来的总结会上说,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坚持三个代表思想,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帮助贫困农村解决问题,造福广大人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做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在做的是前人未做过的事业,意义重大,大巴山会记住这一切,人民会感谢我们。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经理李跃到四川实地考察调研后说:“四川公司实施的‘村通工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工程总数量、施工技术水平,还是整体推进,都是全国第一。四川公司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全心全意解决农村通信难的热情、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都值得全集团学习”。

  地方政府说,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将社会责任、全局意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啃下农村通信难这块“硬骨头”,为稳固基层政权,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雅安市政府在一封感谢信中写道:“农村移动通信扶贫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小康工程,体现了贵公司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川省委、省政府对中国移动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2月22日,四川省三州农村(乡镇)移动通信扶贫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委主要领导指出:“移动通信扶贫工程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为三州人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架起了一座信息化的金桥!”他说,三州移动通信扶贫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参加工程建设的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难、奋勇拼搏,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为各行各业树立了榜样。

  省政府主要领导寄语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三州农村(乡镇)移动通信扶贫工程竣工,彻底改变了三州农村乡镇落后的通信状况,受到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欢迎。我省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通信条件还比较落后。我们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大力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快改善农村通信条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七:纪录小康工程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简介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简介

  本文简介: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23号八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本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在世博会的文化舞台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简介

  本文内容: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

  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23号八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本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在世博会的文化舞台上,还有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海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百姓,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示着五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昨晚8点,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本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成都市民收看后表示,他们和纪录片里的人们一样,充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四川大学研究生

  钟诗雨

  花田乡种植贡米的故事让我很有感触,稻米丰收,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在桂林旅行时看到过壮美的梯田,这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农业智慧,种植条件不好的丘陵地区变成了大粮仓。

  看到87岁的袁隆平仍然坚守在科研一线,我很感动,正是这些科学家的付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小时候经常听老一辈讲,曾经吃饭问题是困扰家庭的大事,物资匮乏,家里常常因为吃不饱而发愁。然而如今,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想吃什么超市里都能买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太了不起了。

  莲花小区居民

  舒瑛

  一个涉案1000多万的诈骗案件,在高科技的辅助下迅速破案,挽回损失,一个案例展示了我们公安队伍的强大。生活在中国,确实很有安全感,成都人的夜生活很丰富,经常看完电影吃完消夜已经凌晨了,但走在街上仍然能看到巡逻的警车,加上无处不在的天网,所以晚上散步一点都不害怕。

  我记得一年多以前,我80多岁的外婆走丢了,家里非常着急,赶快去报警,派出所调取了监控,还联动了周围的派出所,当天晚上就用警车把我外婆送回来了。亲身经历让我更加信任公安民警,在他们的保护下,我觉得安全有保障。

  退休职工

  蔡连坤

  纪录片里讲到了养老,我觉得养老方面我们成都真的做得很好,很多社区都有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居家养老。以前说起养老第一时间想到养老院,其实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方式,我在家里住惯了,邻居都熟,还有很多老同事,大家平时一起下棋、锻炼身体、画画,退休生活很丰富。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活动场所,特别方便。

  老龄化是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但我们中国处理得很好,我们老年人不仅有儿女孝顺,还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生活很幸福。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简介

  本文关键词:纪录片,小康,中国,第五集,辉煌

篇八:纪录小康工程

  

  专题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观后感辉煌中国共享小康篇章心得体会

  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观后感(一)

  《共享小康》本集讲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

  今天,百姓对小康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片中显示,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20XX年亿斤,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育好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在全球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了全民教育目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中国织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被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为举世瞩目的成就。片中提到,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提高到76岁,超出世界平均水平5岁,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中国做到了养老金连续12年上调。

  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五年来,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44.3%,中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300万人;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879万套,13多亿中国人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8平方米。

  此外,“中国天网”大工程成为守护百姓的眼睛。根据20XX年全球犯罪与安全指数显示,中国是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

  中国正在让13多亿人民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

  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观后感(二)

  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23晚播出第5集《共享小康》。本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在世博会的文化舞台上,还有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海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百姓,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示着五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只有坚持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才可能清晰可见、才不会迷失方向。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代表说。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享成为引领一个国家发展的理念,全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一定能激发潜在的无穷活力,全体人民共同阔步走进共同富裕新时代。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2月23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福建省三明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汇报受到肯定。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代表说,应通过改革,消除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障碍,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于改善民生,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一项项举措陆续出台,一个个政策礼包不断送出,一批批惠民工程不断实施,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委员认为,以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先导,要注重“提低”,按照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国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根据国家财力的改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底线标准,尤其

  是要让社会成员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全面小康不能有人掉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但也要看到,我国贫困人口规模还很庞大。截至20XX年底,全国还有7017万贫困人口,12.8万个贫困村,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致贫原因复杂。

  20XX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扶贫要更加重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委员认为,贫困地区应将免费教育延伸至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鼓励高校设立贫困学生教育基金和奖学金,完善助学贷款政策;同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和科技扶贫有机结合,使贫困人口具备一技之长,有利就业。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委员说:“既要在宏观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层面营造有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良好环境,又要努力到户到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

  共享不是坐等“分果果”

  许多代表、委员指出,民生事业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也是亿万群众自己的事情,共享发展不是坐等“分果果”,而是要共同参与、人人出力。

  20XX年6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降低全社会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有利环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共享理念引导下的一项实际行动,通过这一行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范小建委员说,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将被打破,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将得到保

  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也会发生深刻转变,更多社会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服务提供中,从而释放社会活力,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20XX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超过同期6.9%的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进一步收窄。

  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观后感(三)

  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本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收看后,我感觉我和纪录片里的人们一样,充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花田乡种植贡米的故事让我很有感触,稻米丰收,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在桂林旅行时看到过壮美的梯田,这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农业智慧,种植条件不好的丘陵地区变成了大粮仓。

  看到87岁的袁隆平仍然坚守在科研一线,我很感动,正是这些科学家的付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小时候经常听老一辈讲,曾经吃饭问题是困扰家庭的大事,物资匮乏,家里常常因为吃不饱而发愁。然而如今,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想吃什么超市里都能买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太了不起了。

  一个涉案1000多万的诈骗案件,在高科技的辅助下迅速破案,挽回损失,一个案例展示了我们公安队伍的强大。生活在中国,确实很有安全感,作为年轻人,我经常完电影、吃消夜,结束时候已经凌晨了,但走在街上仍然能看到巡逻的警车,加上无处不在的天网,所以晚上回家一点都不害怕。

  纪录片里还讲到了养老,父母都觉得养老方面我们的社区真的做得很好,很多社区都有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居家养老。以前说起养老第一时间想到养老院,但是父母不太喜欢那种方式,觉得太孤单了,他们家里住惯了,邻居都熟,还有很多老同事,大家平时一起下棋、锻炼身体、画画,退休生活很丰富。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解决了老年人

  的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了活动场所,特别方便。

  老龄化是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但我们中国处理得很好,我们老年人不仅有儿女孝顺,还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生活很幸福。

推荐访问:纪录小康工程 小康 纪录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