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

时间:2022-05-28 10:3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供大家参考。

2022年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

  拆解开“计划”的两个汉字来看,“计”是的表意是计算,“划”的表意是分割,“计划”从属于目标达成而存在,“计划”的表意定义:计划是分析计算如何达成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子目标的过程及结论。以下是分享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丰富开放内涵,提升开放水平,加快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步伐,现就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推进更加全面、更加创新、更加绿色、更高质量的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互促进、招资引技与招才引智更好结合,借势借力,借船出海,板块推进,嫁接联动,加快培育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企业,加快打造鲜明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加快集聚高端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作出新的贡献。

  2、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新落户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30个、央企项目30个,引进外资并购重组项目10个,实施对外工程承包1亿美元以上项目20个,培育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省级本土跨国公司3家;
人才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到2020年,全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达到1000人,企业柔性引进教授博士2500人,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不少于30人;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

  二、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

  3、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把建筑业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切入口,支持企业参与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10%以上。建立重点产业、重点国家(地区)产能合作项目库,推动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光伏、造船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大展会促进力度,鼓励企业大力拓展沿线国家市场。到2020年,对“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占比分别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4、全面对接上海、苏南。大力发展“分享经济”,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区域性、板块式合作为重点,深入推进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积极打造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南北共建、苏中共建等合作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上海、苏南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溢出”。依托开发园区、创新支持平台、实训基地、众创空间等载体,招引上海、苏南科教创新资源来扬创业。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以扬州综合保税区为平台,探索建立宁镇扬及周边地区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的食品冷链物流基地。积极承接南京江北新区产业转移,推动沿江区域汽车、石化、船舶等重点产业互动开发。“十三五”期间,各省级以上开发区每年承接上海、苏南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3个以上。

  5、主动参与江苏“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强与省有关部门对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科技项目纳入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储备,力争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新光源等特色产业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争取更多项目获得省政策支持。加快制造与服务协同融合发展,构建多领域、深层次、网络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实施质量、品牌强企战略,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三、拓展引进来新内涵

  6、更大力度引进高端产业项目。锁定国别、锁定地区、锁定产业、锁定企业,实施新一轮“530”招商行动计划,瞄准世界500强、实力央企、行业领军企业,重点招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旅游、食品工业等基本产业项目,船舶与配套件、现代石化等基地型产业项目,以及新能源新光源、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科技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支柱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特色化发展。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实施外资并购“510”行动计划,鼓励境外知名企业与我市行业龙头企业并购重组;
招引跨国公司来扬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十三五”期间,新引进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项目30个、央企项目30个,引进外资并购重组项目10个。

  7、更大力度引进世界领先技术。以“科技+资本+人才”为导向,实施“科教合作新长征和远征计划”、“2020高技术领航行动计划”,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北京中关村、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等国内创新高地加强政产学研金全方位合作,加强与美国、德国、英国、以色列、印度、台湾等国际创新源头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科技社团的作用,着力在汽车、高端装备、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领域的500个关键和共性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十三五”期间,与境外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达成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少于50项,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知名机构来扬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10个,建成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1个。

  8、更大力度引进海外领军人才。深入开展“绿扬金凤计划”推介和高层次人才系列专场招聘活动,通过合作研发、技术入股、柔性流动等灵活方式,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来扬联合攻关、项目对接、成果转化、创业发展。推进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扬州市场建设,积极对接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境外华人社团、外国专家组织,建立海外引智工作站,重点引进掌握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和成熟技术的优秀人才,外国专家、海外留学生来扬创新创业。加快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心等合作平台建设,为海外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来扬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强联络交流,鼓励海外乡贤回乡创业。2020年,全市人才贡献率达45%。

  四、培育走出去新动能

  9、促进外贸优进优出。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推动外贸竞争力由数量向质量、品质、品牌转变,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纺织、牙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稳定船舶、汽车、机械、钢管等机电产业优势产品出口,扩大精细化工、新能源新光源、电子纸与液晶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2020年,高新产品出口占比超过18%。培育新兴贸易业态,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及跨境B2B、B2C贸易,支持外贸企业和电商服务企业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拓展。加大进口促进力度,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步扩大紧缺资源性产品进口,适度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

  10、推动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走出去。实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522”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实施对外工程承包1亿美元以上项目20个、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引导机械装备、汽车制造、路灯照明、输变电、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和光伏、钢管等易遭遇贸易摩擦的产业到境外设立生产基地,支持木材加工、电线电缆等企业建设境外能源资源合作基地。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或建立营销体系,带动产品出口。支持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或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旅游、餐饮、文教、体育等优势服务业拓展海外市场,扩大扬州品牌国际影响力。

  11、鼓励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加大信息、金融、中介、会计、法律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由卖产品向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及新产品、新市场布局等全过程拓展,向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引进文化贸易产业项目,扩大文化产品出口,提高城市传播力、影响力。依托企业商(协)会,促进市内关联产业企业之间、本地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之间深度合作,抱团、借船出海。“十三五”期间,建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省级本土跨国公司3家,新创成省级出口品牌15个。

  五、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12、推动园区“二次创业”。加快园区聚集发展,推动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围绕主业,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园区特色发展,按照“一园一业”原则,着力引进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力争建成3-5家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特色园区。加快园区创新发展,探索“项目+人才+基地”载体建设模式,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与发达国家园区或企业加强载体合作。加快园区绿色发展,着力引进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项目,实现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全覆盖。支持江都开发区、仪征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动江都、广陵、仪征、宝应等有条件的地区申创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制定完善支持扬州高新区、扬州综保区发展意见,加快建成政策更优、水平更高的开放平台。

  13、深化园区合作共建。在深入对接上海、苏南,推进南北共建园区、苏中共建园区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海峡两岸(扬州)绿色石化产业合作区”、“德国梅泰尔工业园”、“中意食品工业园”等跨境合作园区建设,争取1-2家合作园上升到国家层面。支持开发园区与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地区、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专业投资机构等开展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及品牌合作,提高园区国际化水平。到2020年,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跨境合作园区全覆盖。

  14、提高口岸开放水平。加快发展航空口岸,适度加密现有国际航班。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和免税店,提升空港新城建设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和查验监管条件,加快港口建设和开放,提高岸线开发利用效率。整合沿江口岸功能,大力引进临港产业项目,带动临港产业群发展。推动仪征口岸监管权整体回归。“十三五”期间,新开放万吨级码头泊位17个。

  六、拓宽国际合作新领域

  15、推进地方公共外交。根据开展国际合作的实际需要,深化对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友城工作,每年缔结1-2对友好城市或友好交往城市。继续办好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等国际活动。探索城市外交“扬州模式”的路径和方法,每年承办2个以上有影响的国际会议,组织一批具有特色的国际活动,提升扬州参与国际交流的层次和影响。加强民间组织机构友好网络构建,扩大与国外专业组织、民间协会的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对口交流与合作。

  16、扩大社会事业交流。深化与国际友城等境外城市教育交流,支持校长、教师参加境外短期交流和培训研修,稳步提高学校外籍教师数量,扩大我市与境外学生双向交流规模。加强与境内外文化机构的合作,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传播,支持扬州戏剧、木偶、曲艺、歌舞、书画等项目以及玉器、漆器、乱针绣等特色产品走出去。鼓励扬剧参加巴黎中国戏曲节,办好扬州国际音乐周等境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卫生国际合作,鼓励境外资本在我市投资设立医疗机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好“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以食为桥,沟通中外。办好省第十九届运动会、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事,招引承办各类国内外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开放度。

  17、深化科技合作。瞄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和目标,鼓励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间科技合作,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发挥科技产业综合体承载人才创新创业、科技项目落地转化、科技资源集聚的重要作用,加强与美国硅谷、以色列玛雅孵化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等国际知名创业孵化机构的合作,推进美国启迪科技园扬州科技园、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产业园扬州(俄罗斯)科技园建设。利用扬州科洽会、扬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吸引境外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国际创新资源与我市企业实现交流合作。

  七、打造国际化城市新形象

  18、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功能。坚持世界眼光与个性特色并重,建成以十大生态中心为代表的城市公园体系,推进东关街5A级景区创建、南河下民俗客栈休闲集聚区打造和南河下、湾子街、仁丰里等历史街区整治。加快“五横七纵”城市快速路网建设,适时启动轨道交通前期研究,打造城市快速通道。加快完善城市国际标识,推进国际社区、国际学校(班)、国际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无障碍”国际化环境,彰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形象。

  19、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坚持城市即旅游理念,依托七个旅游度假区和特色旅游小镇,招引国内外旅游投资商参与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影响力较大的重点旅游项目。按照国际标准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梳理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申创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引培国际性品牌活动,推动高端商务旅游。加大国际化营销力度,建设英文旅游网站,持续在脸书、推特等海外旅游官方平台营销,策划线上线下体验交流活动。加强海外华文媒体扬州交流中心建设,加大华文媒体宣传扬州的力度。抓住开通国际航线的契机,巩固港台、日韩等亚洲传统市场,拓展欧美市场。推进与法国奥尔良等旅游标准化先行城市合作,构建满足国际旅游需求的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

  八、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

  20、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信息共享、问题共商的多部门会商机制。改进考评机制,建立导向鲜明、分类指导的开放型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机制,制定操作性强的措施,确保全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1、强化政策支持。切实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开放发展的各级各类引导资金。研究出台外资重大项目建设考核奖励办法。设立境外展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外贸小微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和外贸促进活动。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加强对境外联合研发、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境外高校科研机构落户、海外高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全面落实人才“6+1”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落实市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本地教师和学生对外交流、聘任外籍教师、开办国际学校(班)等。

  22、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学习借鉴自贸区改革经验,加快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清单式审核、备案化管理”的外资设立审批方式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功能,推进通关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简化企业出国(境)审批手续和外汇登记流程,满足企业高管出国、企业灵活用汇需求。

  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

  9月27日,记者从经开区获悉,《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攻坚行动计划》近日出台。按照行动计划,经开区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

  行动计划提出,经开区要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成为全市开放发展的主战场和国际化高端消费品制造核心区”“切实增强对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力”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六个聚焦”为抓手,加快构建开放发展新体制,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形成具有鲜明经开特色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行动计划要求,要坚持开放引领、改革创新的新发展理念,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手段,推进理念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做强开放经济、打造开放平台、聚集开放资源、夯实开放基础、优化开放环境,构建完善的对外开放发展体系,支撑经开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

  行动计划明确,经开区将分三个阶段完成目标任务——

  到2020年,立体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进出口总额达到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突破2亿美元;
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40亿元;
引进培育10家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企业;
中高端消费品品种丰富,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

  到2025年,对外开放体系较为完善,“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布局基本形成。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4亿美元,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300亿元,引进培育、做大做强30家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企业品牌及产品,建成北部商业长廊、东部中高端消费品特色街区及南部中央核心商务区,产业链式发展相对完善,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经开智造”初具影响力。

  到2030年,“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成效显著,以中高端消费品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成为全市对外开放高地、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

  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

  日前,《贵阳市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准招商行动计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到2020年,“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初显成效;
到2025年,“一镇一品、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布局基本形成。

  根据《行动计划》,我市将立足于以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实体经济大发展、大跨越,以注重国际化招商、中高端招商、精准化招商和专业化招商为原则,着力引进各类中高端消费品商贸主体、中高端信息消费品制造项目、中高端生活消费品制造项目、中高端绿色消费品制造项目、中高端文旅商品制造项目和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其中,在引进各类中高端消费品商贸主体方面,我市将实施“百店引进”计划,围绕中高端消费品批发和零售,着力引进国际知名中高端消费品品牌卖场、中高端消费品专业市场、国际品牌单品专卖形象店;
引进和培育国内外中小型商贸主体,创新经营模式,丰富产品品类,活跃消费品市场;
引进新零售新业态,打造智慧商店、智慧商圈、高品位步行街等大型消费商圈;
引进世界餐饮知名品牌店,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高端消费品品牌市场。

  在引进中高端信息消费品制造项目方面,我市将进一步实施大数据精准招商,健全完善大数据产业生态,积极引进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引进适应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通信半导体、超高清视频终端、智慧家庭产品等信息产品制造项目,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汽车、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消费产品制造项目。

  在引进中高端生活消费品制造项目方面,我市将发挥装备制造、铝及铝加工、冶金、高性能材料制造、特色食品、军民融合等制造业优势,引进培育中高端婴童用品、玩具,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心脑血管、抗肿瘤类药品及健康医药衍生品种等制造项目。

  在引进中高端绿色消费品制造项目方面,我市将依托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围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着力引进节能节水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环境保护产品、新型绿色建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轿车、电动乘用车等绿色消费品生产制造项目。

  在引进中高端文旅商品制造项目方面,我市将顺应文化旅游消费新需求,着力引进中高端旅行箱包、旅居车、户外用品装备等制造业项目。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参与改造提升本地民族民间工艺品制作技术,培育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商品品牌。

  在引进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方面,我市将积极引进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推动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现代流通、咨询服务和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及涉外法律、会计、税务服务等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构建“一品一业、百业富贵”产业生态。

  下一步,我市将通过面向欧洲、日韩、东盟、南亚、国内发达地区布局全球招商网络,组建专业化招商精英队伍,建设全球招商大数据平台,推进产业国际化发展,搭建创新孵化转化平台,以及塑造“爽爽贵阳”投资新形象,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同时,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注重招商指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统筹调度、严格考核奖惩等措施,确保《行动计划》顺利推进。

推荐访问:对外开放 行动计划 高水平 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 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 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