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社会工作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7篇)

时间:2023-05-03 08:50:06 浏览量:

篇一:社会工作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

  

  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需求与应答

  蒋国河

  【摘

  要】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专业价值与新农村建设高度契合,能够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妇女保护、老年人服务、移民(搬迁)、农民能力建设、农村社区发展等多个领域发挥服务功能,有助于弥补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局限,满足新农村建设中诸多的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加强理念嵌入、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成立乡镇社会服务中心、改善资源配置机制、加快建立专业督导和培训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

  【期刊名称】《求实》

  【年(卷),期】2010(000)00【总页数】3页(P85-87)

  【关键词】社会工作;新农村建设;功能

  【作

  者】蒋国河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促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还主要在东部沿海城市地区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仅在江西、湖南等地进行了一些尝试。社会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价值、意义及其必要性也未得到足够重视。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高度的亲合性,社会工作能够弥补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局限,满足新农村建设中诸多的服务需求。

  (一)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局限。

  自从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来,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也存在诸多的局限与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主导过多,农民主体性作用未发挥。现在许多地方政府提出,在建设新农村中,“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但事实上,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太多,农民主体作用未得到根本体现。新农村建设中长官意志、大包大揽,不愿意听取农民意见,不尊重农民意愿。新农村建设主要成了各级政府的事,作为“主体”的农民反倒成了袖手旁观者,[1]并导致新农村建设脱离实际,大搞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严重,甚至造成新的农民负担。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对新农村建设理解片面,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农民的服务需求。新农村建设是要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最终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然而,一些地区对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往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忽视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当前,社会转型与农民的大规模流动以及农村的城市化倾向带来了诸多的农村社会问题。比如,当前农村出现了大批的留守族,不仅有留守儿童问题,还有留守妇女问题、留守老人问题以及空巢家庭问题。这些人员有着广泛的社区服务需求,如老年居家养老服务、留守儿童学业帮扶和心理健康服务、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服务、社区文化服务、社区教育服务等。但针对农民的社区服务目前极为缺乏。

  第三,缺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职能并不是很清晰,各层级、各部门间缺乏有效协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先生曾指出,当前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往往是在现有政府职能部门之外成立新农村建

  设办,在常规工作之外进行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对政府角色加以重新认识,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转变将是新农村建设下一阶段的重要议题。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有效动员、利用社会资源投入新农村建设。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专业价值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平等、接纳、尊重为基本价值观。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即注重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嵌入,将有助于克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局限与难题。第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平等、尊重、接纳为价值观,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突出造血功能,而不是输血功能,突出服务对象的自主权和自决权,这些特点结合到新农村建设中就必然改变传统输血式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真正做到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本,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新农村建设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一项真正服务农民需求的民心工程。第二,有助于满足农民的社会服务需求。只有服务于老百姓,让农村群众真正受益,才可能获得社会工作持久的生命力。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帮困解难、权益维护、心理辅导、环境卫生整治维

  护等多方面工作,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网瘾青少年、失业返乡农民等不同人群进行不同服务,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和谐社区建设以及农村各类人群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第三,服务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协助政府管理基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干部大部分时间用于承担上级诸多任务的“准政府”角色,无暇顾及农村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需求。而社会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以平等的角色倾听民情民意,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农民的需求,发挥农民自身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优化农村公共社会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同时,社会工作者注重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社会功能恢复和发展,注重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解决了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总之,社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广阔的需求与价值。

  (一)角色地位。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三方力量,社会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角色应该是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引领作用,积极协调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工引领这样一种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具体来说,社会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扮演以下的角色。一是指导者。农民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不足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社会工作者充分扮演组织过程中的指导者角色。二是协助者。协助社区组织提供社区活动的各种服务是农村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包括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社区关爱活动,农业科技知识学习等社区教育活动,社区发展规划促进活动等。三是支持者。面对农村面临的困境和农民面临的困难,农村社会工作者要发挥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农民坚定信心,恢复自信,整合资源,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帮助农民走出困境。[2](P67)四是调查评估者。为增进服务的有效性、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务活动前需要对社区资源禀赋、居

  民生活状况、农民的需求与意愿等进行充分调查,在实务活动开展后要及时评估实务的成效,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五是政策影响者。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如果发觉政府政策层面存在问题,如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困难群体的被忽视等,社工应本着公平正义的信念,以充分的资料依据、可操作性的政策方案来争取政府的了解和支持,促成政策变革,增进农民福祉。

  (二)功能领域。

  结合社会变迁中的农村社区的特点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需求,笔者认为,社会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在以下一些功能领域发挥作用。

  一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从当前的实际看,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是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业和身心健康问题。服务的内容应包括:提供教育和学业辅导服务;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改善生活环境;提供或促进对儿童的照顾与支持等。二是妇女社会工作。针对农村妇女尤其是留守妇女在权益保护、社会参与、身心健康、人格尊严、劳动分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妇女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妇女生计技能服务、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服务、妇女组织建设等。三是老年社会工作。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老年人缺乏关爱与照顾,农村文化建设又滞后,老人孤独感严重,同时,他们的医疗、护理问题也令人担忧。基于此,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应包括:争取社会有关部门支持,改善农村老人社会福利;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服务;提供老年人集中关爱和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权益维护和老年协会建设等。四是移民(搬迁)社会工作。目前,农村的征地拆迁、农民搬迁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民怨较大,急需社会工作者介入,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移民(搬迁)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移民心理的疏导、社会适应与融合、干群关系的协调、家园重建包括社会资本重建等。五是引领农民能力建设。加强农民能力建设,培养新型农民,事关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性的发挥。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能力建设是应有之义。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开展丰富多

  样的小组工作、个案工作和社区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和返乡农民工素质技能,促进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与组织增权。六是农村社区发展工作。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发展注重优势视角,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资源、发动社区力量共同促进社区发展。从农村目前的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看,农村社区发展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社区规划、社区环境保护与安全、社区文化建设等。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必然会受到更多的结构性约束和资源限制。吸收社会学家王思斌教授关于社会工作必须“嵌入式发展”的理论,[3]结合江西万载、新余等地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的探索与经验,笔者认为,促进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从理念推广、制度纳入、组织体系构建、资源配置、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促进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

  (一)促进理念嵌入,获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同。

  社会工作目前在国内的认知度不高。课题组调研中,某地方党委组织部长甚至问及“社会工作者与义工有何区别”这种简单的问题。社会工作也未充分进入宣传部门的视野。要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加强对社会工作理念的宣传、推广与动员,获取政府支持,提高社会认同。第一,极力争取宣传部门的支持,充分调动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政府内参等渠道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第二,加强有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观摩、考察与交流。原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与其在美国访学期间与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接触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有关。要推动组织部门尝试把对境内外社会工作等社会管理体制的考察纳入到领导干部参观考察内容体系之中。第三,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的学习内容里面应增加社会工作知识的学习课程,形成一种大范围、经常化的学习制度。

  (二)加强制度建设,把社会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

  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亟须把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第一,要把社会工作人才

  队伍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形成强制性规范,引导各地和基层重视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农村社会工作的运作经费以适当比例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当中,从财力上保障农村社会工作的开展。第三,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纳入地方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农村工作的考核范畴。比如,地方党委农村工作部可尝试将社会服务的开展情况与硬件建设一起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组织部门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地区人才队伍发展考核和评估体系,促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抓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开发。

  (三)成立乡镇社会服务中心,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在地化。

  社会工作必须完善组织体系,实现在地化、本土化,才能有效满足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即时需求。但在村一级,由于人口规模特别是社会服务业务量的限制,在短期内难以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岗位。为此,可借鉴加拿大等国的经验,在人口集中的乡镇设立社会服务中心,以之为重要载体聚集社工岗位、吸纳社工人才,再在各行政村下设灵活、机动的社会工作站。所谓灵活、机动,即下设的社会工作站一般不设专门人员,而由镇里的社会服务中心每周定期派遣人员到各村开展服务,遇到有集中需求的社会服务项目时,服务中心也可集体行动。当然,规模大、服务需求量大的个别行政村可考虑设专门人员。乡镇社会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可灵活多样,民办、公办、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均可。从避免官僚化,提高服务效率且减轻基层负担的要求看,民办或民办公助形式较为合理。其运作的原则是要实现组织独立,但行动要纳入到地方和基层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行动体系中,以有效利用政府资源。[4]

  (四)改善资源配置机制,拓宽投入渠道,保障农村社会工作的运作经费。

  第一,在每年财政支出的公共服务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项目预算中,要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会工作事业的固定投入。第二,要建立对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借鉴普及和发展义务教育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中央对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障这些地区社会工作者的待遇和运转经费。第三,加快成立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社会捐赠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第四,要改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新农村建设有关项目招标,乡镇社会服务中心甚至城镇社工机构下乡竞标或委托代理社会服务项目,建立可持续合作平台。

  (五)加快建立专业督导和培训体系,培养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江西万载确立了高校与地方合作、专业人才与本土人才互动的“万载模式”。这一模式因为其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广为各地所借鉴。当然,该模式也存在潜在的问题,即可能造成地方对高校依赖的心理。[5]同时,从发展形势看,随着农村社会工作的全面铺开,有限的高校社工资源不可能下到每一个点去辅导。所以,高校与地方要改进合作形式。除了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一种更有效的形式是,由各省民政厅与高校合作,开展督导培训,加快建立各省的社会工作督导体系。由各省民政厅选择本省某一所水平较高的高校,比如具有MSW(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资格的高校承担督导培训任务,或者也可由省民政厅抽调一些实务能力突出的优秀高校教师作为省一级的社工督导,对各县市选拔出来的督导候选人进行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再由这些督导回到各县市指导和培训本地的社工,从而加快农村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

  查昆岩

  【相关文献】

  [1]张晓山.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新西部,2007,(9).[2]史铁尔.农村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王思斌.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9,(5).[4]关信平.社会政策行动促进社会工作发展[J].中国社会导刊,2007,(11).[5]邹鹰.推进农村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工作,2009,(7).

篇二:社会工作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

  

  社会?作如何助?乡村振兴?社?课作者|唐燕、陈琦单位|重庆巴南企航社会?作服务中?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全?建成?康社会的决胜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向?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企航社?始终坚持开展民政“爱”传递服务、聚焦三留守、特困群体、残疾?等特殊群体,努?汇聚社?领域平台和资源,成为连接政府和群众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助?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社?的?量。2019年10?以来,企航社?在长寿区保合村累计培育社区?组织6个,组织开展志愿服务20余场,服务2000余?次,通过服务提升在振兴事业中村民的参与度、激发乡村振兴内??量、协助镇、村初步建?保合村“三留守”?员社区照顾体系,志愿服务助?脱贫攻坚,促进?明乡风,共建美丽乡村。?、培育村民组织,激发内??量培育村民组织是农村社会?作的发?点。社?协助成??组织,成?“四会”即红?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年?协会、村民议事会。?持村民成??年舞蹈队、绣娘作坊??互助队、?居环境志愿队等村民?组织。更好的开展社会政策宣传、促进邻?关怀、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脱贫攻坚、乡风?明促进等?作,发挥村民的?我教育、?我管理、?我服务的作?,为保合村全?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1.?组织数量增加除原有的“四会”新增保合绣娘作坊、保合姐妹舞蹈队。舞蹈队已发展固定成员21名,通过与组员?起共同制定相关制度,常态化的开展活动。保合绣娘作坊固定成员13名,村民通过??制作建?互助体系,同时作坊的作品计划售卖,并且利?节假?在慢城现场制作,吸引游客参与,展现村民的精神?貌,也能够形成常态化的?组织的造?功能。2.从?序到规范常态化运作原有“四会”框架并未很好的运作,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动员开展相应的服务,现四会开始正真的发挥作?,如村民议事会讨论商议关于合兴源农业公司拖??地租?的问题、村便民道路硬化等多项问题;?年?协会参与各项?化活动的讨论,提出智能?机学习、??防诈骗等专题活动的需求;道德评议会参与?居环境的宣传和评?;这些?组织的活跃,丰富了活动载体。志愿者队伍开展活动前期筹备会,进?详分??、多?联动,助?社区参与度提升1.村民培养村民主?翁意识,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通过村民推选湾落领袖、党员以??范、成?志愿者队伍不定期的宣传和定期评?,号召??村民树?“我的家园由我守护”的责任感。在项?执?过程中,村民已逐渐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再到“我需要参加”转变。从“接受服务”到“需要什么服务”到“可以提供服务”进军。社?不再苦?积虑的思考我需要提供什么?村民会主动设计??需要的服务到作为服务提供者,如??防骗专题到分享??的被骗经历;从智能?机学习到我来讲讲微信的使?;从追忆时光到端午活动计划和筹备实施......?前,社?的“助??助”中的“?助”正在保合村的服务过程中逐渐体现。社?由引导者、服务提供者正在逐渐转变为协调者、?持者。2.社会整合社会资源,多元参与,多?联动,推进优势资源的流动互补。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多?的参与互动,保合村作为乡村

  整合社会资源,多元参与,多?联动,推进优势资源的流动互补。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多?的参与互动,保合村作为乡村振兴?范点,近年来慢城也逐渐??视野,更需要社会?量的参与。在项?执?过程中,在村委会的领导下,对外企航社?动员企业参与?居环境整治、赞助节庆活动的举办、联合镇上的志愿者为保合村提供志愿服务。对内党群合?,在党建的引领下,与党员和群众?起共商要事、共建体系、共谋发展。“党员+湾落领袖+社?”组成?居环境湾落志愿者队伍三、活化传统?化,推动邻?互助企航坚持社会?作的弱势优先原则,关注村庄留守??尤其是留守妇?、留守?童、留守??。在服务过程中,除了服务?部分群体的需求,我们需要去关注到?些特殊群体,及时的给予?持。如?龄独居??的助农服务、精神病患者的?持?络、瘫痪在床的??的便民服务上门、临时困难群体的救助申请等。社??实际?动践?着?爱精神,关注弱势群体。1.让留守?童共享“温暖与关爱”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堂、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科普活动等,弥补留守?童安全教育、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的缺失,促进?童全?发展,为这些?童插上希望的翅膀。通过关爱留守?童,使留守?童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持,逐步唤醒家庭改变现状的意识,使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留守?童成长课堂2.为困难群体撑起“保护伞”在低保困难群体服务??,关注?理健康服务,通过志愿关怀、慰问等,不断提升?活幸福感。链接社会群体为劳动?缺失家庭开展助农服务,开展义诊义剪志愿服务。同时?励其参与社区活动,学习技能,以优势势?挖掘其优势与特长,让困难群体在脱贫攻坚路上不掉队。疫情期间义剪志愿服务进家门3.让留守??晚年?活“耆乐融融”在留守??服务??,?争使他们的?活“耆乐融融”。社会?作者?对处于贫困、失能、残疾、空巢状态的困难?年?,综合评估困难?年?的状况,从改善提升?活质量、关注健康?活为?标,开展聊天谈?、读书陪伴、结对志愿者帮扶、搭建互助?持?组、健康?活?组等活动,提升困难?年?对?活的信?和?助?活能?,使其?出贫困,促进??发展。健康义诊4.让留守妇?担起乡村?化的“推动者”在过程中,企航社?除了培育村民?组织、倡导邻?关系,让村民有美丽乡村建设主?翁的意识;最重要的是,还能够让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与和谐,在保合村,留守妇?通过跳?场舞,凝聚了妇?的?量,?家在?起不仅关注??,更加关注村?的其他?,结合传承传统?化开展反家暴知识宣传、亲?教育活动、茶话会等适合妇?的?娱活动,丰富农村妇?的精神?活,活化了整个村庄。打破农村“空?化”背景下的关系隔膜,推动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舞蹈队登上保合村村晚舞台表演年箫社会?作服务项?助?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企航社?联合新时代?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保合村?帼志愿服务队等组织,秉承助??助的专业理念和?法,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以社?+志愿者的服务?式,多措并举,为三留守?员、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通过发育村民组织、推动其独??主运作;建设社区公共空间,都是为了推动村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多元治理新格局,最终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如何创新,才能汇聚治理资源,激发居民参与,营造美好?活,且听“社会创新者说”!声明:本?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客平台?场。不同阶段,不断调整??的??,全?配合好村民~

篇三:社会工作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

  

  浅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工作

  [论文摘要]新农村建设的推行与农村社会工作的提出,具有共同的社会基质,暗含了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如何发挥两者优势,弥补两者不足,真正实现他们互惠共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社会工作

  不可替代性

  互补性

  200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并在会上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也由教育研究阶段步入制度性建设阶段.农村社会工作也以此为契机获得了长足发展。比较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特色

  的农村社会工作,两者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社区文化、改善村民关系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如农村社会工作中倡导政府及社会政策的改变与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民主、农村社会工作中的社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或生活宽裕、农村社会工作中社区教育和社区卫生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等都有相似之处。既如此,国家在推行新农村建设时为什么还要提倡农村社会工作,在开展农村社会工作时为何要实施新农村建设?笔者将从历史审视、现实比较和未来指向三个时间维度来分析两者的共同基质、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一、历史分析:两者产生于共同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使其具有可比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并不是突然非理性的行为,是基于历史农村改革与建设的先例和社会大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情况而缜密论证的产物。同样,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与推行并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是经过长期历史上传统社会工作和我国特色相结合的实践产物。审视历史农村建设与改

  革进程,两者的产生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历史实践证明,任何一项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专业手法的运用都依赖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民国以前、地主占有土地,他们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即农民),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生产所有制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在不同的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制度颁布,如北宋时期的王安石针对土地大势兼并阻碍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提出了运用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等措施来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虽然农业社会也不乏贫困和社会问题,便是人们主要是靠家庭、家族和新朋好友来解决问题,这种低度分化和低流动性不可能育化出现代社会工作。民国时期,我国内忧外患,中国农业社会极度衰落凋零,一批有识之士希望通过乡村建设来救治中国社会。其中,乡村建设中的许多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基本内核上却有相通之处,如梁漱溟的文化建设和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相似。同样,一批学者也在这一时期探索农村社会工作即农村社会调查,李景汉带领组织25名学生对黑山扈村21个家庭进行了调查并撰文《北平效外之乡村家庭调查》。乡村建设由于有费孝通等批社会学家的参与,也是我国特色农村社会工作的萌芽时期。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不过,组织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却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农村发展出现停滞甚至走向倒退,专业性农村社会工作此时也完全处于空白。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单位制社会解体和碎片化社会的逐渐形成,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加之,农村基础设施毁损严重、乡风衰落、卫生条件差、村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等现象的出现,极大的干扰了农业生产发展。在此社会背景下,我国党和政府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具体目标,协调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农村社会工作者们也从农村社区贫困人口、残疾人群、老年人群体和有行为偏差的青少年等进行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更是从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出发开展社区服务,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农村社会工作的推行具有共同的社会基础,是共同社会背景的产物和历史实践经验的呼唤。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同一领域以期达到共同的目标。基于此,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工作才具有可比较性,才能分析出他们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二、现实对比:实践过程中的差异。使

篇四:社会工作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

  

  最新整理新农村教育建设与农村社会工作关系

  新农村教育建设与农村社会工作关系

  一、农村教育建设对农村社会工作的作用

  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工作始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受到了基本国情、社会政策、社会环境等影响。由于社会和历史等因素影响,广大农民对农村社会工作认知度、认同度比较低。同时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不易在短时间内解决。社会工作理念强调的是助人自助,提高服务对象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关键。

  1.农村教育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是农村社会工作的一部分,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形式。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于农民,协助解决农村中的问题、农民的实际困难。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提升农民自身能力的基础。广大农民自身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加强自身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三农”问题整体解决。

  2.加强农村教育建设间接地体现了农村社会工作。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是培养乡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经济状况的有力措施,实际上就是间接的农村社会工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民经济状况,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培养乡土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水平,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状况的改善,将切实减轻“三农”问题的压力,间接地体现了农村社会工作的有效性。

  3.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将促进农村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受长期的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工作教育在广大农村存在着诸多困境:认知度和认同度不高,得到的社会资源有限,社会支持度不够,师资缺乏和人才资源不足等(李锦

  顺、黄乃文,20xx)。发展农村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农村社会工作教育所需师资力量以及农村本土社会工作人才,缓解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不足的状况。农村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也将促进整个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提升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

  4.发展农村教育是提升农民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充分体现社会工作助人发展的功能。农村教育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利于新生代农民的升学成长,丰富其今后人生发展,充分实现社会工作助人发展的功能。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达至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王思斌,20xx)。进入新世纪后,新生代农民对物质和精神需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生代农民更渴望追求自身幸福和个人发展。发展农村教育,将为新生代农民提供升学成长的机会,丰富其今后人生发展。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广阔活动空间。不断加强和完善新农村教育建设对农村社会工作来说,无疑更具有助人发展的作用。

  二、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对农村教育建设的意义

  农村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合作,以村庄为基础,持守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重建政府与农民信任关系和农民的自信心、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通过社区工作、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等方法开展各种活动,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吴燕玲、郑振佺、肖慧欣,20xx)。对于农村社会工作来说,一般社会工作中的功能(助人、救难、解困、发展)都属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结合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实际对农村教育建设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点意义:

  1.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新农村教育建设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农村社会工作

  的发展将切实减少农村社会冲突,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村教育建设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同时也为农村教育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2.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将为农村教育建设xx更多资源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将xx更多资源支持新农村发展,更多教育资源将被xx于新农村教育建设。xx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城市,农村可用社会资源并非十分丰富。由于中国乡土社会呈现差序格局的特征,建立农村社会支持网络需注意和农村社会建立良好关系,注意和农民之间人情互动(骆小平、李锦顺,20xx)。农村社会工作需重视对资源的xx,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城市资源xx到农村。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无障碍交流,实现城乡优质教育共享对于农村教育而言显得相当重要。大力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建,鼓励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充实农村师资力量,形成城市教育资源支援农村教育建设的新机制。

  三、在新农村教育建设中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

  随着新农村教育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如何在农村教育建设中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面对这一问题,不仅目前可供直接使用的理论较少,具体案例与实际经验也相对缺乏。笔者认为可从农村学校社会工作、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等方面去思考。

  1.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开展农村学校社会工作,是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有益尝试。学校社会工作具有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性特点。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在于协助学生与“家庭—学校—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和恢复正常的功能(史柏年、马凤芝,20xx)。笔者所在的xxxx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近两年开展的“七色光社区学堂”、“大青

  实验学校社工服务”等社工服务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七色光社区学堂”针对的是农村拆迁社区留守儿童,在放学后提供课业辅导以及心理健康辅导。“大青实验学校社工服务”以大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生为主体,秉承“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宗旨,为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性拓展训练,帮助服务对象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激发自身潜能,有效实现人生阶段性发展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在农村中小学中开展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不仅有益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也有积极作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近郊的学校,利用周围高校社工资源,开展农村学校社会工作,是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有益尝试。对于高校来说,也利于其开展对学校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等方面进行专业性研究。

  2.整合资源,加强农村社会工作社会化教育,提高农村社会工作认知度。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共建过程中,xx和充分利用城市社会工作资源,加强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大众化教育,提高农村群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共建过程中,可适时引入城市学校中有社会工作教育背景的教师,除日常教学外,可以尝试在学校中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试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的同时,可以考虑xx城市社工机构资源,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工教育下鄉活动,支援并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社会化教育发展。

篇五:社会工作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

  

  19476December.2019·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对策郑先令1,陈太红2,王思敏1(1.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1331)摘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严重的集体功能弱化、贫困、传统文化消失和环境危机等问题。为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政府开始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维度分析了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具体包括配套支持政策缺位、双轨教育体系不健全、社会工作者整体素质较低。并针对现有困境提出了包括设立配套政策、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精准定位专业角色在内的对策。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社区建设;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YNZ214-(2019)04-0001-05一、社会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一)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一词于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其主体是农村居民、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通过发现、整合、利用社区内外资源,主要围绕社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村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以及村民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能力的增强等方面进行的有关“产业、生态、乡风、社会”的建设。(二)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与优势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农村社区建设也产生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集体功能弱化、贫困问题、传统文化消失和环境危机;农村人口流动性大,部分地区出现村庄“空心化”和村落“原子化”现象,农村“三留守”群体持续扩大[1];滞后的农村社会事业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村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主动性较弱,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社会服务自我供给力低,导致农村社会凝聚力低,农村基层自治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欲解决农村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应从作为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基本单元的农村社区入手,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公共服务水准、增强社区自治能力。因而,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日益增长的农村社区建设需求和复杂的农村社会问题,专业力量助力农村社区建设已成必然趋势。作为社会力量中日趋活跃的积极成分,强调专业素养、秉持利他价值、掌握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助人专业,社会工作在参与农村社区收稿日期:2019-07-04作者简介:郑先令(1996-),男,汉族,重庆奉节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陈太红(1967-),男,汉族,四川省仪陇县客家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学和行政法学。王思敏(1997-),女,汉族,重庆开州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119476建设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一方面,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具有政策依据。中央文件《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的通知》指出,着力建立健全“三社联动”机制,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要有效引入和采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积极开发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大力支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有区别地推进社会工作服务[2]。在“精准扶贫”的有关文件中,社会工作也得到了正向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例如“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服务机构牵手计划”等社会工作专项项目的倡导[3]。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具备专业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社会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动员社会、推动社区教育、开展社区营造的能力在激发村民参与动力、链接并整合社区资源、疏解社区问题、增强村民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村民精神文明和素质、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备先天优势[4]。二是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与农村社区建设相融合,社会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都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而存在的[5],并且二者都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关注点,以“以人为本”为价值理念。三是已有的农村社会工作经验为其深度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方向。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相关政策中的重要主体,也是社区建设实践过程的主要手段。二、相关研究综述综合来看,我国涉及社会工作学、社会学、管理学领域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主要聚焦在社区治理、社区教育、社区服务、农民权益保护、农民就业、土地问题、社区组织、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等方面。在此,主要综述的是社会工作参与或介入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以“社会工作”“农村社区建设”为篇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搜索,发现12篇文章。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涵盖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研究、角色研究、宏观路径探索以及介入困境的研究等。虽然有关“社会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为篇名的文章寥若星辰,但有关“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却不计其数,而有关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多数涉及农村社区建设。因此,我国学者已经在社会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的交2December.2019互发展中探索出一定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关于社会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关系研究。目前,此类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是二者的应然契合性,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存在隔阂。在二者的应然契合性方面,蒋国河从价值理念、专业特点、服务目标上论述了社会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的高度契合性,且认为二者都是以社区为平台动员社区成员、整合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发展的服务性活动[6]。李想则认为,社会工作的方法与农村社区的需求相契合。社区工作中的地区发展模式、社区策划模式、社区照顾模式能够针对社区的真实需求建构农村社区建设的专业策略[7]。在二者的隔阂观点方面,郭伟和认为,社会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的隔阂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与乡村组织体系之间的不可共约性差异[8];徐小霞表明,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与社会工作群体的关系是冲突与选择性合作并存的状态[9]。其次是关于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建设实务过程中的具体探索。基于地区发展、社会策划以及能力建设等模式,社会工作在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境探索了多元的本土特色模式,主要包括万载模式[10];张和清基于“绿耕”模式提出“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才是社区社会工作的核心的观点,并总结得出“社区推动社会变革”的实务模式[11];向羽立足珠海模式提炼得出的多元“类型化”模式[12];罗新安提出的“村企合一”“工农互助”“集体互动”三维一体社会工作模式[13]以及湘西模式[14]等。再次,是关于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反思。在社会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二者交互发展中的反思,一方面体现在以社会工作视角反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工作对自身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反思与总结。钱宁表示,当下社区问题缺乏系统的治理方式,以各种名目的项目投入方式非但不能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反而加深了社区的总体性危机,采用社会福利投入的方式只能满足民生物质上的需求,不能起到“治根”的作用[15]。除此之外,社会工作学者反对“城市统筹农村”的论点,倡导农村社区建设不能沿袭和套用城市社区建设的路径和经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挖掘本地资源,赋予居民能量,培育社区自管理、自治理、自发

  19476展的能力。实务层面,张剑等建议从娱乐活动入手与社区居民建立专业关系,强调组织建设与精神建设并重,注重本土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16]。最后是关于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视角。纵观已有文献,对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在方法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倡导思路,即是以中国新、旧“三农”问题为切入点,阐明社会工作能够在此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二是“自下而上”的实践反思,即是通过项目实践得出社会工作在微观层面应该如何介入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宏观上,社会工作学者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主要从问题视角、优势视角以及文化分析视角进行探索。从微观层面来说,张和清、杨锡聪、古学斌等从优势视角出发,主张“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它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分析社区中蕴藏的资源以及社区内的组织或团体在社区发展中所做出的资产积累贡献,在与村民建立专业关系的基础上,以优势和资产为本激发村民的希望、乐观,促使民众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真正主体[17]。陈涛则主张“以发展性社会工作为理论指导”的农村社会工作,并强调农村社会工作者要以“陪伴同行者”的角色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在与村民协作的互动过程中推进农村社区发展[18]。钱宁、卜文虎等倡导运用发展型社会政策思维去分析“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内源发展策略,主张推进农村社区贫困治理的关键在于培育村民的主体性[19]。四、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一)宏观层面:配套支持政策缺位自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得到了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2017年4月,《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的通知》指出,着力建立健全“三社联动”机制,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要有效引入和采用社会工作理念①指高校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3December.2019和方法,积极开发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大力支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有区别地推进社会工作服务。虽然社会工作在政策制定上受到了重视,但还未形成系统的配套政策。一方面,宏观政策支持与专项资金补给力度失衡。即在宏观政策上,政府积极倡导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但在实际的社会工作投入之中显得后劲不足。目前,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多是高校教师通过手中的“横向项目”开展的,或是机构通过竞标拿到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进行的,但这两种途径所获得的资源并不多。社会工作开展社区建设的专项资金不足最终导致活动开展困难、活动专业性不强、社区建设可持续性低等不良结果。另一方面,人才管理机制残缺。作为一门具备专业理论技术背景的职业,应该具备对应的社会工作人才管理机制。虽然社会工作是一门价值倾向极强的专业,但应依靠专门的管理机制规范岗位开发与设置机制、人才聘任机制、人才考核评估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具体来说,人才管理机制的欠缺对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有以下两方面影响:第一,岗位设置稀少导致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与设置,是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核心和制度基础[20]。第二,人才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农村社会工作社会化程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该以相应的考核标准接受评估,不健全的惩奖机制会严重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影响实际工作效能,得不到村民的高认可度,阻碍社会工作在农村社会的社会化进程。(二)中观层面:双轨教育体系①不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输出源”必定是社会工作教育,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囊括了除高校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所谓继续教育是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在入职时接受的入职教育和入职后接受的在职教育的总和。中国社会工作两大教育体系框架的搭建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总体方向,但双轨体系中的具体内容还未得到充分的19476填充,并且体系之间的互动还未完全展开。首先,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未能解决社会工作学生“流入”与“输出”失调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进入高校学习社会工作的学生对此感到迷茫和怀疑;另一方面,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主要以培养通识社会工作人才为主,未能注重专项社会工作者人才的培育,这对学生兴趣的启发、方向的引导产生极大影响。此两个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才“流入量”与“输出量”的平衡关系,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可能性无从谈起。其次,社会工作的持续性教育未能充分回应高校教育。从事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人员,不仅受到层级方面的限制,而且其理论修养也止步不前。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中不能形成与理论对话的“提炼”,只是遵从专家们所倡导的理论倾向,从而导致持续性教育与高校教育在理论层面不能共建话语体系。(三)微观层面:社会工作者整体素养较低我国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工作人员主要以实际社会工作者为主,他们多是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转化而来,在专业背景空缺、服务能力与服务内容错位的情况下,存在专业理解有限、专业价值理念残缺、专业知识技巧滥用等专业性欠缺的状况,并且无法评估农村社区建设的多维需求,以非专业的社会工作技巧开展社区建设活动,反倒因服务效果不佳而降低村民对社会工作的认可程度,影响行业自信。另一方面,工作方法单一且创新性不足。单纯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社区建设的快速推动中难以为继,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需要的是真本事、强本领,没有实际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将失去话语权。五、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一)倡导配套政策的设立面对推动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配套政策缺位的情况,社会工作应积极倡导政府设立相应的配套策略。具体倡导方面包括:首先,倡导政府建立健全有关农村社会工作的财政政策。一方面,给予社会工作教育更多的资金支持,既包括高校教育,也包括持续教育。引入专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首要条件是人才,没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就无从谈起4December.2019。另一方面,政府应注重社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分流问题。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得如火如荼,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大量涌入社区,应注重资金分流,精准预估各领域的资金投入,发挥投入资金的最大功效。其次,倡导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一方面,是人才管理机制。社会工作人才管理应建立“培养、使用、评价”机制,不仅要培养专业人才,还要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精细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制度、社会工作注册登记制度以及职业等级和薪酬体系,更要建立符合本土国情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是农村社区建设服务项目管理制度。通过项目制运行农村社区建设应该做到“项目精准发放、成效精准评估”。除此之外,倡导政府积极搭建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参与平台,优化非盈利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竞争环境;同时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服务的提供上给予政策的优惠,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社会工作领域,拓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空间[21]。(二)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推动农村社区建设首要保证,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育应从专业教育和持续教育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专业教育。首先,构建一套科学的专业教育体系,达到在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树立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际关系等专业价值观的目的,更应该通过课程见习和专业实习让在校生看到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魅力和存在的实际意义与价值。其次,开发一套专业的教育教学课程,不仅要设立诸如“农村社会学”“乡村治理研究”“社区营造”等有关农村社会工作的必修课程,而且应该结合高校办学特色设立有关选修课程。再次,创立一套全新的教育培养方法,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务操作性的专业,应该拓展第二课堂,丰富教学形式。最后,制订一套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案。不仅要制订严谨的学生考核标准与方案,还要建立针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策略,形成双向评估机制。另一方面,是继续教育。给新入职人员打下“预防针”,不仅能够给新入职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一颗“定心丸”,还能提高其开展农村社会工作的基本素养。继续教育是推动领域内持续发展的必备法宝,19476了解行业发展进程,不断学习新兴行业知识,有利于人才的可持续性铸造。(三)精准定位专业角色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做到精准定位需遵从以下原则:一是精准识别专业性质。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人文社科类专业,更多地关注点在于“生理——心理——社会”的联动,注重人的潜能激发、社区氛围营造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明确专业农村社会工作者身份。专业农村社会工作者是学习过有关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相关学科知识的人员,明确专业身份的目的是让从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人员有清醒的自我认知,超出能力之外的事情应交由更专业的人去完成。三是明确社会工作者与村民的关系。从实际上说,社会工作者是村庄集体之外的一员,但不能将自己置之事外,应该与村民建立“我们”感、“自己人”的熟络关系,切忌以专业姿态“指手画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社会工作除了需要精准定位角色之外,在整体素质较低的情况下,还需要从自身出发,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服务能力。一方面,理论与实务并举。实务者不能仅限于项目,应该持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更新和接触新的实务方法。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参与专业服务培训。在培训中与专家、同工交流经验,拓展服务思路。除此之外,在实务过程中应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从实际服务的角度理解理论知识。参考文献:[1]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5-06-01(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的通知[R].2017-04-09。[3]本刊编辑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J].当代农村财经,2018(10):35-45.[4]刘娟.论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当代经济,2014(01):42-44.[5]顾东辉.悟行“三社联动”,助力社区治理[J].中国社会工作,2017(31):1.[6]蒋国河.社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需求、角色与功能5December.2019[J].中国农村经济,2010(05):23-27.[7]李想.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J].商,2015(44):62.[8]郭伟和.体制内演进与体制外发育的冲突——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制度性条件反思[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5-21.[9]徐小霞,钟涨宝.冲突与选择性合作: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与社会工作群体的关系实践——

  对Y社会工作服务站的个案研究[J].农村经济,2014(02):85-89.[10]陈晓平.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探索[J].红旗文稿,2011(07):31-32.[11]李侨明,张和清.社工“学步”: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研究十年评述(2006~2016)[J].社会建设,2017,4(01):31-41.[12]向羽.从“服务”到“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探析——

  对珠海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反思[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16(03):31-38.[13]罗新安.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助推幸福村居建设[N].

  珠海特区报,2012-12-24(006).[14]万组文.立足社会人才建设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万载县开展全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J].当代江西,2009(06):24.[15]张剑,亓媛.新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启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03):19-22.[16]张和清,杨锡聪,古学斌.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

  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J].社会学研究,2008(06):174-193+246.[17]陈涛,徐其龙.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Z村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4):73-77+149.[18]钱宁,卜文虎.以内源发展的社会政策思维助力“精准扶贫”——

  兼论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46(03):123-129.[19]李锦顺.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应该主张的主要原则研究——

  以广州为例[A].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12:6.[20]牛芳,王海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创新[J].学会,2010(05):8-12.[21]李建玲.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刍议[J].天中学刊,2013,28(05):33-35.责任编辑:芮洋[J]

篇六:社会工作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农村社区工作内容

  农村社会工作,如果按工作性质来划分,农村社会工作可分为消极被动型和积极主动型两类。所谓消极被动型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对发生各种困难的农村居民给予帮助或对已出现的农村社会问题采取应急措施,如对"五保户"进行救济、对受灾地区的农民给予援助等。所谓积极主动型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开展具有预防性和建设性的工作。预防是为了尽量减少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如搞好疾病预防,防止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等;建设性工作指为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工作,如文化娱乐,农村文化教育、农业技术推广等。

  (1)农村社区建设:开展农村社区服务试点;提升农民素质能力;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

  (2)农村扶贫开发:一是执行国家扶贫开发相关政策,使政策更好地惠及贫困人口;二是在一些地区开展促进农村生计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3)农村特殊群体社会服务。①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服务:留守儿童成长服务:留守儿童家庭服务;青少年犯罪预防与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治服务:留守儿童社区托管服务。②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老人合法权益保障服务;老人文化娱乐活动。③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服务:协助开展保健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文化娱乐活动。

  首先要在基础条件具备的地方进行试点探索。因为这些村就是经济条件较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而且已经经过整治,让这样的村先推行社区建设,发挥示范作用,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经过整治的村庄,物质条件改变了,硬件设施具备了,同时又提出了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增加公共服务、改善精神生活的问题。这就是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巩固和发展其成果。只有做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才能真正满足当代农村居民的需求,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篇七:社会工作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

  程建平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卷),期】2009(025)002【摘

  要】@@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rn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收入差距过大,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扩大.在各种差距中,最为明显的是城乡差距.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力图缩小过大的城乡差距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从其内容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页数】3页(P9-11)

  【作

  者】程建平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6【相关文献】

  1.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访省长助理、省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夏红民2.加大惠农支农力度

  促进新农村建设韩国"新乡村运动"和日本发展现代农业对甘肃新农村建设的启示3.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宜州市新农村建设实践为例4.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促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伊春林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5.新农村建设的新探索——关于滦南县李营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 社会工作 新农村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