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12 14:30:06 浏览量: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

  2、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5、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6、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1米=()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

  【篇二】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推荐访问:上册 小学二年级 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和米的教案 二年级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