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1-14 11:45:06 浏览量: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1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完整版】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1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 非常 空着 一片 又大又圆

  白兔 真可爱 小兔儿 (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

  汇报

  ,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

  得: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非去不可。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着: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笔顺片,最后一笔“”,一片,一片片。一片: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一大片地都是西瓜。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园:是公园,校园;圆:是表示形状的,比如: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不要丢最后一笔点。兔子: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

  真:上下结构,上边“”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

  可: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丨)。

  片,第二笔是(丨)。

  瓜,第三笔是()。

  可,最后一笔是(|)。

  (2)兔,共有(8)笔。提醒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提醒里面是三横。

  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 高兴 又大又圆 可爱 一片

  西瓜 真好 小兔儿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

  指导

  学生看第一幅图:

  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玉米怎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说明么?

  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之后再指名回答。

  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

  体会

  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

  (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

  体会

  ;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

  ---------------------------

  (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

  “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

  (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

  (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

  (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①小猴子走到哪儿?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就怎么样?

  (7)读一读词语: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3.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

  “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

  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

  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

  句子训练: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1)小白兔可爱。

  小白兔真可爱。

  (2)小猴子高兴。

  小猴子非常高兴。

  “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

  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

  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例如:

  布娃娃真可爱。

  我真爱我的妈妈。

  妈妈非常高兴。

  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

  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

  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学习第五段课文。

  6.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段。

  理解“不见了”,“只好”。

  (2)看第五幅图。

  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3)指导朗读这段。

  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

  (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

  (三)朗读全文。

  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

  (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三、教学难点

  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

  2.听写。

  非常 西瓜 小兔 真可爱 一片

  (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1)小猴子下山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

  故事

  。

  (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

  (2)指名看图讲

  故事

  。

  4.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进行词语训练:

  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

  3.填空。课后作业第二题。

  (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

  比如: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

  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

  (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

  (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

  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

  (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

  (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3.按句式练习说话: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

  (1)先自己练习。

  (2)指名说一说。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

  说话举例:

  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

  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文 章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1)

——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

  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

  点击鼠标:(3)瓜地里

  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

  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思考题)

  (1)自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结合上述思考题小组进行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思考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

  2.教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效果。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己轻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4页2幅图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吗?

  五、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看见……就……”怎么读呢?“只好……”怎么读呢?

  2.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

  (1)看图讲故事。

  (2)戴头饰表演。

  (3)采取想像说话: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

  (4)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汉字的意思。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及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1.“非”字的笔顺。

  2.“看”和“着”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学习生字。

  (一)巩固生字、词语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及生字单片上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小伙伴互读。

  (3)电脑出示生字和词语,巩固练习。

  ①先出示生字:“看 非 着 棵 瓜 圆 回 可”这8个生字分别用8种颜色,教师说颜色,学生抢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②再出示词语:“看着 非常 西瓜 回头 可爱 一棵桃树 又大又圆”这7个词语字号相同,颜色不同,认读方法同上。

  (二)巧记字形,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小伙伴相互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3)请小组进行学习汇报。

  “看”:kàn 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记忆:在阳光当头照的时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边,再用眼睛往远处盾,“看”字的“ ”就是手,“目”就是眼睛。用这样的动作来记忆“看”字。组词:看书 看电视

  “非”:fēi 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

  组词:非常 是非

  “着”:zhe 可以刚才学习的“看”字比较记忆,“看”字的第一笔改成“横”,上面再加上“倒八部”就是“着”字。也可以用儿歌记忆:歪尾巴羊,不象样,眼睛长在尾巴上。组词:看着 说着

  “棵”:kē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苹果的“果”字,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儿歌记忆:一个果,落树旁,只能看,不能尝,这个字就是棵。

  组词:一棵树

  “瓜“:guā 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也可以汉字表义的方法记:“ ”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厶”表示藤上结的瓜。

  组词:西瓜 瓜子

  “圆”:yuán 是形声字,“大口框”是形旁,表义,“员”是声旁,表音。也可以用换部件的方法记:“公园”的“园”里边的“元”字换成“员”字,就是“圆”字。

  组词:圆形主义 又大又圆

  “回” huí 用儿歌记忆:外面一张口,里面一张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

  组词:回家

  “可”:kě 用学生认识的“哥哥”的哥来记,去掉上边的一部分,就是“可”字。也可以用学过的“河”字来记,去掉三点水旁,就是“可”字。

  组词:可是

  (4)指名读词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学生认识观察汉字的结构,看准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学生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2.学生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书上空白田格上独立写一个,写后想出难写的字。

  4.学生想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着、瓜、圆”这3个字。教师提醒学生“着”字的第三笔是“撇”,这个字的横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瓜”字要注意左边的“ ”和右边的“ ”像裙摆一样撑开,长短一样。“圆”字注意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

  5.教师出示“非、可”两个字的单片,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非”字的笔顺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可”字的笔顺是一 可。

  6.学生在书上书写第二个空白田格的字。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在生字、词本上写作业。

  2.完成课后练习3:用下面的字组词语。

  (1)先读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

  (3)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3.完成课后练习4: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演一演,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五、教师小结。

小猴子下山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3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 非常 空着 一片 又大又圆

  白兔 真可爱 小兔儿 (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

  汇报

  ,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

  得: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非去不可。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着: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笔顺片,最后一笔“”,一片,一片片。一片: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一大片地都是西瓜。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园:是公园,校园;圆:是表示形状的,比如: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不要丢最后一笔点。兔子: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

  真:上下结构,上边“”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

  可: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丨)。

  片,第二笔是(丨)。

  瓜,第三笔是()。

  可,最后一笔是(|)。

  (2)兔,共有(8)笔。提醒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提醒里面是三横。

  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 高兴 又大又圆 可爱 一片

  西瓜 真好 小兔儿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

  指导

  学生看第一幅图:

  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玉米怎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说明么?

  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之后再指名回答。

  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

  体会

  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

  (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

  体会

  ;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

  ---------------------------

  (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

  “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

  (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

  (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

  (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①小猴子走到哪儿?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就怎么样?

  (7)读一读词语: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3.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

  “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

  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

  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

  句子训练: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1)小白兔可爱。

  小白兔真可爱。

  (2)小猴子高兴。

  小猴子非常高兴。

  “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

  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

  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例如:

  布娃娃真可爱。

  我真爱我的妈妈。

  妈妈非常高兴。

  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

  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

  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学习第五段课文。

  6.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段。

  理解“不见了”,“只好”。

  (2)看第五幅图。

  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3)指导朗读这段。

  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

  (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

  (三)朗读全文。

  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

  (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三、教学难点

  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

  2.听写。

  非常 西瓜 小兔 真可爱 一片

  (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1)小猴子下山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

  故事

  。

  (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

  (2)指名看图讲

  故事

  。

  4.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进行词语训练:

  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

  3.填空。课后作业第二题。

  (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

  比如: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

  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

  (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

  (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

  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

  (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

  (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3.按句式练习说话: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

  (1)先自己练习。

  (2)指名说一说。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

  说话举例:

  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

  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文 章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2)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猴子下山》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小猴子下山》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会认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看懂图意,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12个会认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首先借助幻灯片,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子下山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过渡语:昨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预习的怎么样?

  1、出示课后会认的生字(共12个)。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

  2、指名读,读的对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读两遍,注意标声调。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后,随机点同学读。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帮猴子摘一摘它最喜欢吃的桃子,看你能摘多少。(摘桃子游戏)

  分享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有什么窍门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吗?大家先和同桌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分组分享——全班分享。

  6、学生再次齐读生字。

  (三)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过渡:我们认识了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下面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这篇课文读得怎么样?

  1、首先听课文录音,老师提要求:请生评价读的情况。字音准不准、有没有添字漏字?

  2学生读课文。老师.出示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不添字不漏字,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请同学说本文共有几段。(5段)

  (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评价。老师进行补充。

  (四)、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大家结合图片在课文中找出来,用铅笔打上横线。

  2、学生汇报。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

  (五).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首先小猴子来到了一片玉米地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读的情况。

  (2)学生自己读文段,并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玉米怎么样?小猴子心情怎样?小猴子做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结合图片理解又大又多)。补充几个和“又大又多”类似的词语。“非常高兴”(看图说说小猴子脸上什么表情?裂开嘴笑了,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结合图片理解扛的意思把东西担在肩膀上)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让学生表演扛的动作。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3*GB3③师生合作读: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课堂小结

  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那下面他又会来到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作业

  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小猴子下山》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

  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

  点击鼠标:(3)瓜地里

  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

  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思考题)

  (1)自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结合上述思考题小组进行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思考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

  2.教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效果。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己轻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4页2幅图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吗?

  五、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看见……就……”怎么读呢?“只好……”怎么读呢?

  2.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

  (1)看图讲故事。

  (2)戴头饰表演。

  (3)采取想像说话: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

  (4)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汉字的意思。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及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1.“非”字的笔顺。

  2.“看”和“着”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学习生字。

  (一)巩固生字、词语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及生字单片上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小伙伴互读。

  (3)电脑出示生字和词语,巩固练习。

  ①先出示生字:“看 非 着 棵 瓜 圆 回 可”这8个生字分别用8种颜色,教师说颜色,学生抢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②再出示词语:“看着 非常 西瓜 回头 可爱 一棵桃树 又大又圆”这7个词语字号相同,颜色不同,认读方法同上。

  (二)巧记字形,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小伙伴相互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3)请小组进行学习汇报。

  “看”:kàn 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记忆:在阳光当头照的时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边,再用眼睛往远处盾,“看”字的“ ”就是手,“目”就是眼睛。用这样的动作来记忆“看”字。组词:看书 看电视

  “非”:fēi 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

  组词:非常 是非

  “着”:zhe 可以刚才学习的“看”字比较记忆,“看”字的第一笔改成“横”,上面再加上“倒八部”就是“着”字。也可以用儿歌记忆:歪尾巴羊,不象样,眼睛长在尾巴上。组词:看着 说着

  “棵”:kē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苹果的“果”字,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儿歌记忆:一个果,落树旁,只能看,不能尝,这个字就是棵。

  组词:一棵树

  “瓜“:guā 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也可以汉字表义的方法记:“ ”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厶”表示藤上结的瓜。

  组词:西瓜 瓜子

  “圆”:yuán 是形声字,“大口框”是形旁,表义,“员”是声旁,表音。也可以用换部件的方法记:“公园”的“园”里边的“元”字换成“员”字,就是“圆”字。

  组词:圆形主义 又大又圆

  “回” huí 用儿歌记忆:外面一张口,里面一张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

  组词:回家

  “可”:kě 用学生认识的“哥哥”的哥来记,去掉上边的一部分,就是“可”字。也可以用学过的“河”字来记,去掉三点水旁,就是“可”字。

  组词:可是

  (4)指名读词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学生认识观察汉字的结构,看准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学生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2.学生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书上空白田格上独立写一个,写后想出难写的字。

  4.学生想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着、瓜、圆”这3个字。教师提醒学生“着”字的第三笔是“撇”,这个字的横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瓜”字要注意左边的“ ”和右边的“ ”像裙摆一样撑开,长短一样。“圆”字注意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

  5.教师出示“非、可”两个字的单片,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非”字的笔顺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可”字的笔顺是一 可。

  6.学生在书上书写第二个空白田格的字。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在生字、词本上写作业。

  2.完成课后练习3:用下面的字组词语。

  (1)先读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

  (3)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3.完成课后练习4: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演一演,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五、教师小结。

《小猴子下山》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小猴子下山》教案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猴子下山》教案6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一块地非常往前西瓜进行天空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好多地方,看见了好多好东西。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哪些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玉米?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明确:又大又多。还有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又__又__”式词语:

  又高又瘦又矮又小又高又壮

  又香又甜又白又亮又惊又喜

  又说又笑又哭又闹又蹦又跳

  又长又细又鲜又嫩又气又急

  2.想一想: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想了些什么?

  明确:哇!这么多、这么大的玉米啊!看上去好好吃!我要掰一个回家!

  3.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明确:因为小猴子这时看到桃子又大又红,真惹人喜爱,馋得不得了,就顾不得玉米了。

  4.从小猴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明确: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都很惹人喜爱。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它没有明确目标,做事不专一。

  表示“不专一”的成语示例:

  三心二意喜新厌旧心猿意马

  见异思迁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表示“专一”的成语示例:

  一心一意心无二用心无旁骛

  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5.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明确:因为他见一样拿一样,但是见到一个更好的东西,就会把前面拿的东西扔掉。他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是错误的,明知道小兔子会跑还去追。最后,小兔子不见了以后,他就只能空着手回家了。

  6.小猴子走在回家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

  明确:唉!真是不该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还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真是后悔啊!现在搞得两手空空,等会儿回家妈妈一定会批评我的。唉!

  7.找出课文里描写小猴子手的动作的词语,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明确:“掰”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扛”指用肩膀承担物体;“扔”指把手上的东西丢掉;“摘”指用手采下或取下;“捧”指用双手托;“抱”指用手臂围着。

  8.你能用上面的词语造句吗?

  明确:

  ①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

  ②爷爷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去。

  ③小华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④小华帮奶奶摘苹果。

  ⑤小周捧着几个苹果回家去了。

  ⑥这个西瓜太大了,他抱不动。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猴子下山,先来到__________,再来到__________,又来到__________,最后回家了。

  (2)小猴子下山,先掰了__________,再摘了__________,又抱了__________,最后去追__________。

  明确:

  (1)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选择生字填空。

  ①扛②扔③抱④捧⑤掰

  (1)今天我跟着奶奶到玉米地里( )玉米。

  (2)我看见**在教室里乱( )东西。

  (3)妈妈一回家,我就想要( )妈妈。

  (4)小猴子( )着玉米一边走一边玩。

  (5)我( )着心爱的玩具,舍不得放下。

  明确:

  (1)⑤(2)②(3)③(4)①(5)④

  3.总结。

  课文写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来到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就摘了玉米;又来到桃树下,看到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摘桃子;又来到瓜地里,看到西瓜又大又圆,又扔了桃子摘西瓜;在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只小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兔子,结果一无所获。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一,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略)

《小猴子下山》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优美,这里的小猴也特别好客呢。今天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分享。想知道今天发生的故事?

  生:想。多媒体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指指点子图),仔细观察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2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很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但小猴子想:好不容易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于是,小猴子继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顾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动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1、 2,再看图3、 4)

  生:树上有9个桃子,摘走4个,岩石上原有7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加法也行)

  岸上有2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花上原有8只蝴蝶,飞走了5只。篮子里原有4个桃子,掉到水里4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二、学习新课

  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

  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个。(手指问1、问2、问3)师:(指问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求树上还法剩几个桃子?(语速慢,指图)想一想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怎么样了呢?(语速快)谁会列算式?

  生:9-4=5(板书:9-4=5)师:同意吗?(同意)为什么列减法算式呢?(一顿)生:要求还有。.。.。根据学生讲得再找学生说)

  师:看,他说的多好!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不错,谁能说的更流利?)

  同位互相说想法。

  师:(指着9-4=5)9-4=5,唉,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因4+5=9,所以9-4=5师:说的真好。谁还想说说?生: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

  师:对。

  生:数一数

  师:这种方法也不错。那你们最喜种方法呢?说给你同位听一听!(同位互说)2、解决“花上还剩几只蝴蝶?”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唉,这个问题“花上还剩几只蝴蝶?”你会解决吗?

  师:你是怎么列的算式?指一生口述:生:8-5=3

  师:同意吗?你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生说:“要求……师:(指着)8-5=3,你是怎么算的?

  生:5+3=8,所以8-5=3

  生:8可以分成5和3,所以8-5=3师:你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5=3.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岸上还剩几只青蛙?又该怎样列式呢?

  3、岸上还剩几只青蛙?

  师:(示图3、图4)指引认真观察这两幅图,岸上后来有几只青蛙?跳入河中几只?要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该怎样列式呢?

  生:2-2=0板书:2-2=0师:唉,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要求师:2-2=0,你是怎么想的?生:原来有2只青蛙,全跳水里了,岸上一个也没有了。

  师:说的真清楚。那“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你会列式吗?

  生:4-4=0师:一样吗?(一样)板书4-4=0(个)师:小猴子做事真是三心二意,没有捉到青蛙,还丢了桃子。可不要学它哟!

  师:同学们看这两算式(指算式2-2=04-4=0)发现了什么?

  生:得数都是0

  生:都是相同的数相减。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两个相同数相减就等于0,唉,老师出几个题考考你!

  师:7-7=?6-6=?1-1=?

  师:那2-0=?生:2-0=2

  师:怎么想的?

  生:从两个里面一个都没去掉,所以还是2个。

  师:说的真好!老师再说几个:你们能举个这样的算式吗?生举例。

  师:奧,通过这几个算式发现一个数减0等于?(还是这个数)总结:真聪明,来看黑板,今天我们继读学习了减法的知识。(板书:减法)

  三:练习看来同学们学的很好,老师出个练习题考考你,比一比那个小朋友最棒!

  1、口算练习师:这儿有几个口算题,听清要求:先读算式再说得数。好,先找坐的好的同学口答。(点名3人)看看那一排同学坐的最好。来接火车。看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来抢答好不好?听清要求:当老师读完算式时,你们再说得数。

  2、看图列式

  师:太了不起了。小金鱼也来到我们课堂。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能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这是数学书42页的第4题,把算式写在书上。

  生:独立列式。

  师:你怎么写得第一个算式?一样吗?第二个呢?

  师:7-3=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小鸡回家

  师:我听说咱班的同学很爱帮助人!这儿有几只小鸡找不到家了,快来帮帮它吧!(出示图)谁来说说怎样帮助它们?生:

  师:请同学们仔细算,相信你们能正确的连线。生独立活动。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的。(示作业纸)

  说:这只小鸡同意吗?(看投影这只小鸡?

  师:全对的举手?有的错的吗?那8-6=2你是怎么计的?

  4、小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手里都有一套数字卡片,每人抽一张卡片,和你同位组成一道减法算式,说出得数;把卡片放回,再进行下一组。咱比一比,看谁答出的得数多。

  学生活动。全课总结:师:同学真的很棒,解决了一个一个的问题。通知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减法有了更多的认识。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小猴子下山》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并能选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掰、扛”等动词的含义,并学习运用。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圈出生字,生字读3次。

  (2)标自然段,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小组认读生字。

  (1)小组认读生字,成员互相检查。

  (2)教师去拼音检查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5.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特点。

  6.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子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借助“又大又多”,读出小猴子初见玉米时的欣喜之情。

  五、快乐学写字“块”“非”“常”

  1.展示汉字,学生观察结构、占格。

  2.教师讲解范写。(“非”横分布,“非”的笔顺:)

  3.学生口述、书空。

  4.小组比赛谁在书本上写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的结构类似,下面,请四人一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

  1.教师引导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学习:

  (1)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2)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3)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4)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梳理文章内容。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他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过又大又红的桃子和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7.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往、瓜、进、空”,指导书写。

  (1)“瓜”是独体字。

  (2)“往”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注意笔顺。

  (3)“空”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两部分要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2)指名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教学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明确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小猴子下山》教案9

  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

  一、日积月累(教学重点)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

  2.字理识字:

  比一比:扔—奶扛—打结—洁

  加一加:掰抱

  3.易读错字:“掰”在本文读“bāi”,不读“bān”。

  翘舌音:摘zhāi追zhuī

  4.多音字:结:jié结果结冰结伴;jiē结巴结实结果

  5.应会写字:块、常、瓜、空、非、往、进

  (1)写正确:常、空

  (2)写美观:左右结构的字:块、非、往、

  独体字:瓜

  ①指导书写的字:非、瓜

  ②指导要点:“非”:fēi,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组词:非常、是非。

  “瓜“:guā,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组词:西瓜、瓜子。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又大又多、又大又圆、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理解运用:

  1、有感情朗读课文。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2、朗读课文。讨论: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重点问题:

  1.课后题

  2.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

  3.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三、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学生:

  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预习提纲

  学校:班级:姓名: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注上拼音):摘( )追( )掰( )

  2.典型多音字(注音、组词):结{

  3 .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连一连

  减一减加一加比一比换一换组词法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

  (2)趣味识字:

  把两手分开( )

  水草两相聚( )

  4、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根据田字格上方的笔顺练写生字。试着给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语。

  (二)词语

  1.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下列字词的意思:非常、掰、扛、扔、摘、捧、抱。并试着说一句话。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用“xxxx”标出,多读几遍。

  二、文本细读

  1.读课文,用“xxxxxx”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学生讨论回答: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三、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仿写句段:

  原文: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仿写:

  3.想想说说: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下山后会怎么做?

  教学时间

  1课时

  栏目设计预习提纲点拨指导

  导入

  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

  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小猴子)。

  2、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

  一、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初读交流:

  小组分段落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小组成员互评。

  2、识字交流:

  先认读生字,再进行识字方法交流。

  交流易读错字,多音字。

  常规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趣味识字:猜字谜等

  交流易写错字(说一说那些字容易写错,怎样才能书写正确。)

  3、词语交流

  先找出文中字词(非常、掰、扛、扔、摘、捧、抱),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理解。

  4、课文朗读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交流,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注上拼音):摘( )追( )掰( )

  2.典型多音字(注音、组词):结{

  3 .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连一连

  减一减加一加比一比换一换组词法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

  (2)趣味识字:

  把两手分开( )

  水草两相聚( )

  4、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根据田字格上方的笔顺练写生字。试着给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语。

  (二)词语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用“xxxx”标出,多读几遍。

  1.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下列字词的意思:非常、掰、扛、扔、摘、捧、抱。并试着说一句话。

  二、文本细读

  1.读课文,用“xxxxxx”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学生讨论回答: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三、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仿写句段:

  原文: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仿写:

  3.想想说说: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下山后会怎么做?

  一、字词初探

  1. 1.初读展示。

  (1)小组展示朗读。

  (采用个人展示读、分角色读以及开火车等方式来读。)

  (2)学生展示标出的翘舌音(全不全,画法对不对)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教师巡视,了解

  学生的读书情况和易读错的字词。(注意纠正翘舌音:摘、追等字)

  (5)指生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指导识字。

  (一)指导书写

  ①指名说说“非、瓜”在田字格里的占格。

  ②说一说每个字的笔顺,并进行书空练习。

  ③教师边讲解边范写:同学们这两个字非常简单,是要求我们必须会写,你认识它们吗?(指名读、齐读)

  A这两个字笔画都比较少,你们自己先仔细观察一

  下,它们都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发现的同学举手。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非。

  “非”:fēi,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组词:非常、是非。

  “瓜“:guā,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组词:西瓜、瓜子。

  (2)、师先范写。

  (3)、自己练习写。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边巡视指导

  共同评议,表扬书写姿势,并顺手奖励小贴画。)

  B我们再齐读一遍“非瓜”,这两个生字。

  (二)交流识字方法。

  (1)学生展示识记情况:多种形式认读生词和本文的多音字。

  多音字:结:jié结果结冰结伴;jiē结巴结实结果

  (2)学生试着说识记方法:

  例如: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了“瓜”字:“呱’减掉“口”就是瓜。请大家跟我组词:瓜,西瓜,南瓜,黄瓜。

  比一比:扔—奶扛—打结—洁

  加一加:掰

  做动作:掰、扛、扔、摘、捧、抱、蹦

  组词:猴:猴子、追:追赶、瓜:西瓜

  偏旁识字:结、扛、满、扔、摘、捧、抱、蹦、追

  (3)难记的字。你觉得哪个字记起来比较困难?(如:掰)互助识字(组词:掰玉米)。

  (4)教师指导学习生字条上面出现的部首(提手旁、反犬旁),帮助识字。

  (二)展示交流词语

  (1)学生展示:指名学生读出自己画出的词语。词语画出不全的完善一下。

  (2)教师课件出示本课生词:

  猴子、结果、掰开、扛着、满地、抱着、扔下、追赶、摘下、捧着、蹦跳、西瓜

  摘苹果比赛读、排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练读。

  (3)出示词语,学生看看谁读的最快。

  (4)齐读12个词语,每个两遍。

  (5)指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理解“非常、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看到这么多好东西,小猴子心情怎么样?那他就看一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首先,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长得又大又多,是怎么做的?

  (掰扛)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接下来看到的东西又是怎么做的呢,和同桌相互商量用圆圈圈出来。

  桃子:摘捧扔

  西瓜:摘抱扔兔子:追

  这些动词可以换过来说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②试着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6)巩固检测:打乱顺序抢读生词。

  二、文本细读

  1、课文的主角就是猴子,(出示西瓜,猴子,兔子,玉米)这些就是猴子下山看到的好东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再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读课文,用“xxxxxx”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汇报

  玉米地→一棵桃树底下→一片瓜地→跑进树林里。

  3、四段分四个组读课文

  4、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讨论回答: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小组长汇报,其他同学补充: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三、拓展延伸:(一)选择性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读背积累第4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背下来。

  3.小组赛背,男女生比赛背诵。

  (二)仿写句段: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仿写:

  1、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

  2、评价:(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书写是否美观)。

  (三)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下山后会怎么做?

  1、小组选代表发言。

  2、教师总结: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

  板书设计

  5、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桃树下又()又()

  瓜地做事要专心

  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 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 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 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 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 又( )又( )。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 ),看见( ),非常高兴,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x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高兴又大又圆可爱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儿

  二、指导书写,教师要点拨重点。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小猴子下山》教案1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猴子下山》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从故事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块、非、常”3个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2.导入新课。

  (1)导语: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猴”)

  (3)“猴子”的“猴”是反犬旁,注意观察右边的“侯”里面没有一竖。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4)齐读课题。

  板块二明确脉络,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文段。

  (1)自由朗读,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l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l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都标对了吗?标错的看黑板改一改)

  2.图文结合,初步感知。

  (1)小猴子下山后去了哪些地方玩呀?

  (2)请同学们再次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并用“”画出小猴子下山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3)你看见小猴子去了哪儿呢?指名说。(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

  课件出示:

  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块三分段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着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学生点评)

  (2)教学“块”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

  你还会换什么偏旁?指导书写。我们还可以说一块什么呢?(课件出示:豆腐、蛋糕的图片)

  (3)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看!这些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注意“结”在这里念第一声,它是多音字,表示植物长果实。你能举例吗?例如:这棵树上结满了苹果。

  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的心里——非常高兴。(引读)

  ①(非常)谁再来读一读?全班一起读。你能给“非常”找一个近义词吗?(十分、特别)

  ②谁来用“非常”说一句话?

  (4)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会读书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了吗?(指名说)

  (5)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

  (6)这个字谁会读?(bāi)你掰过什么东西?怎么掰的?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做得真形象,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扛”)

  一起读好这个字。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7)走,我们也去掰掰玉米!读读第1自然段,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只小猴子的声音真响亮!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同桌互相读,读一读第2自然段。

  (2)小猴子看到的这棵桃树上有什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满”)

  (满树的桃子)表示树上的桃子很多。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我们可以说——满天的星星……

  (3)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扔”)

  这个字不仅是后鼻音,还是翘舌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谁来做一个扔的动作?(往低的地方扔)

  (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摘”)

  这个字谁认识?你的翘舌音读得很准。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你还会摘什么?(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宝宝回到句子里,谁还愿意读?(指名2人读)一起读!

  (5)男生们,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一自然段吧!女孩子认真听,学会倾听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板块四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要点。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非、常”)

  (2)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要点。

  ①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边的横折往左收,一撇先直再弯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较舒展。

  ②非: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匀称,稍有长短之别。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三横间距稍疏。

  ③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

  (2)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捧、瓜”等5个生字,会写“往、瓜、进、空”4个字,读准多音字“只、空”的字音。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分类复习,小组练习

  1.巩固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扛、扔、摘”)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上面的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2)读一读,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2.小组练习,用“掰、扛、扔、摘”各说一句话。

  板块二分组合作,自主学文

  1.回顾前文,总结方法。

  课件出示:

  一块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一棵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

  总结: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文章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先说地点,然后描述小猴子看到的东西,接着写小猴子的动作和结果。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把文中第3~5自然段的关键词语找出来吗?

  2.分组学习,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展示。

  课件出示:

  一片瓜地里又大又圆扔摘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树林里不见了空着手

  (2)每组派一个代表用上面的词语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3、插图4、插图5。

  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学习,分组演一演小猴子在这三幅图中的动作和情态。

  3.方法指导,聚焦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又大又圆)

  像这样的词语文中有几个?请找出来。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说一说。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捧、瓜”)

  学生口头练习组词。小组练习小猴子“捧桃子、抱西瓜”的动作。

  (3)认识兔子,唱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抱、蹦、追”)

  让学生做动作,记住这3个字

  板块三指导朗读,探究原因

  1.揣摩心情,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思考: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心情如何?——非常高兴。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好第3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当小猴子看见小兔子时,它的心情又如何?——兴奋。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同桌相互读。

  (3)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只、空”)强调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此时的小猴子心情又如何呢?——后悔,沮丧。你能安慰一下小猴子吗?

  2.明确原因,拓展延伸。

  (1)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呢?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总结:认准目标,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能满载而归,半途而废只能空手而归。

  (2)想象一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情境呢?

  (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板块四集中写字,练习提高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往、瓜、进、空”)

  (2)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及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往:左窄右宽。第四笔起笔与左边第一撇同高,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最后一横要舒展,高于左边双人旁。

  (2)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3)进:“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靠近竖中线。走之第二笔要写得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4)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

  (5)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小猴子下山》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猴子下山》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3)

——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1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趣味性很强,全文配有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并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会迁移运用。以及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二是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背诵儿歌。三是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不再三心二意。下面从以下几处来谈几点感受。

  一、巧用示范,体会积累好词

  采用“又()又()”的词语教学,利用卡片进行情境引导,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最后以进行扩展训练进行收尾。

  首先告诉学生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这些好东西都用了很多好的词语来描写,出示“又大又多”,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其他的好词。然后学生开始以小猴子的心态去细读课文,找到这些好词,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交流找到的卡片,学生说教师贴,并进行朗读指导,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的`积极性甚高,最后在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进行了拓展训练,并抄写“又()又()”的词语在课本相应的插图上,以此来结束“又()又()”的词语教学。

  二、遵循规律,归类识字更高效

  学习动词的使用,让学生们能够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词语的正确使用。这是这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在课堂上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师:为什么要用“扛”

  生:(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这样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啊课文里还有很多呢!找到了用笔圈一圈。

  师:唉呀,小朋友说得那么快,我都不知道把动词贴在哪里了,看看吧,这些动作的位置我贴得对吗?

  师:摘可以和桃子搭配,可以和西瓜搭配吗?和玉米呢?怎样的东西要扛着走?

  生:桃子小拿来抱会掉了,应该用捧;西瓜大用来抱。

  师:“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师:小猴子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个“扔”写在中间。

  在教学中,我抓住文本特点,从表示动作的字词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将动词卡片随意地贴在黑板上。经过整理,孩子们知道了“捧、抱、扔、摘”是左右结构、都是提手旁,捧、扔、抱、摘跟手的动作有关。”学到这里,孩子们圈了生字,观察了生字的特点,他们从字形上熟悉了“捧、抱、扔、摘”。这时,我又让孩子们分别做做这几个动作,从字义上进一步巩固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在热烈的气氛中,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学着、做着,这样归类识字既有规律可循又生动有趣,孩子们比较喜欢。

  三、注重运用,回归文本更扎实。

  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在通过不同途径理解了动词的意思后,我让学生把动词卡片放到相应的图片旁。此时,学生思维火花闪现,我又恰如其分地小结有些动词可放在共同的地方(如“摘”可以用以“摘桃子”,也可以用以“摘西瓜”)。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4)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10篇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小猴下山》,文章说的是一只小猴子太贪恋了,看见玉米要玉米;看见西瓜扔掉玉米去摘西瓜;看见小兔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由于小兔跑地太快了,小猴没有追上,最后就空着手回家了。

  小猴就因为太三心二意,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才能办好一件事。对这个道理我深有体会。

  有一次我做作业,我先写口算题卡,可是我跟没了感觉一样又拿来暑假作业,还没有写几个字就又拿来《英才教程》,最后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我一样也没有写完。妈妈说:你不能这一样儿没有做完就又做另一样儿,不然你能完成哪一样?

  是啊,做事情要专心,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然后才能去做另一件事。如果像《小猴子下山》一样三心二意,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2

  今天下午,我在妈妈的陪同下,一起阅读《365夜故事》,其中有一篇“小猴子下山”的文章看了之后,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故事的大概情节是:小猴子下山去采集食物,在摘到玉米后经过桃子园就把玉米丢了去摘桃子;来到西瓜田又把桃子丢了去摘西瓜;最后在路上看到小兔子后把西瓜也丢了就去追小兔子。结果可想而知,到后来小猴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时是不是也像小猴子一样呢?一件事没做好,就丢下去做另外一件事,结果是每一件事情都没做好。做事不专心,害处可不小啊!我千万不能学小猴子这样来对待学习和困难,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遇到困难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3

  一天,小猴子下山来,他看见一片玉米地,玉米又大又黄,他就扛了一个。他走啊走,又看见一棵桃树,上面的桃子又大又红,他就丢了玉米去摘桃子。他走啊走,又看见一块西瓜地,西瓜又大又多,又丢了桃子去摘西瓜。 西瓜太大了,他就抱着往回走,结果他看见一只小白兔,又白又可爱,他太喜欢了,于是,丢了西瓜去追小白兔。结果小白兔跑的太快了,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踪影了,小猴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两手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如果喜欢吃一样东西,就吃了它再说,然后再吃,每一次吃一样,如果好吃就每次都来吃。

  我还可用个词语来形容小猴子的行为:半途而废。以后,我们不要做个半途而

  废的小孩子,要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4

  一天,小猴子下山来,他看见一片玉米地,玉米又大又黄,他就扛了一个。他走啊走,又看见一棵桃树,上面的桃子又大又红,他就丢了玉米去摘桃子。他走啊走,又看见一块西瓜地,西瓜又大又多,又丢了桃子去摘西瓜。 西瓜太大了,他就抱着往回走,结果他看见一只小白兔,又白又可爱,他太喜欢了,于是,丢了西瓜去追小白兔。结果小白兔跑的太快了,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踪影了,小猴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两手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如果喜欢吃一样东西,就吃了它再说,然后再吃,每一次吃一样,如果好吃就每次都来吃。我还可用个词语来形容小猴子的行为:半途而废。以后,我们不要做个半途而废的小孩子,要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5

  小猴子,摘桃子,丢桃子,追兔子,转个弯,没影子,下了山,空肚子。寒假里,我读了《*经典童话》一书,里面的.《小猴下山》这个故事让我久久回味。

  有一只猴子一直住在山上。有一天,它下山路过一片桃树林,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等它看到玉米的时候,它就把桃子扔了,抱了玉米往前走。到了瓜地里滚圆滚圆的西瓜又吸引了它,它马上扔掉玉米抱起西瓜。当一只兔子从它身边飞快跑过时,这引起了小猴子的挑战欲,它就丢下西瓜去追兔子。

  我觉得这小猴实在是太可笑了,它怎么能喜新厌旧、半途而废呢?可是笑过之后,我忽然发现这小猴身上有我的影子。每次上书店我都会要求爸爸给我买很多新书,可到了家里,每本书没翻几页就被我扔进书包,妈妈告诉我不要喜新厌旧,没有看完的书要把它看完才能买新书,可我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糗的一次是,我向表妹炫耀买的新书,表妹问我书的内容,我却答不上来。事后也曾懊恼不已,可还是我行我素。

  其至于半途而废,在我身上体现得更明显了。做作业时老是不专心,常常做到一半就厌倦,然后就寻思着玩,玩一会就想出门逛街。就这毛病让我吃了不少苦头。先是完不成作业,后是被妈妈骂,再有就是被禁止玩。

  天渐渐黑下来,小猴子累得筋疲力尽,却一无所获,它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山上。它忙活了一天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这当然只能怪它自己。而我呢,不也和它一样吗?

  这篇童话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要半途而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6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叫做《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去采集食物,在摘到玉米后经过桃子园就把玉米丢了去摘桃子;来到西瓜田又把桃子丢了去摘西瓜;最后在路上看到小兔子后把西瓜也丢了就去追小兔子。结果可想而知,到后来小猴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我*常就像小猴子一样,做事不专心,做不好事情。以后不管对待生活还是学习,我都要专心致志,不能像小猴子一样!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小猴下山》,文章说的是一只小猴子太贪恋了,看见玉米要玉米;看见西瓜扔掉玉米去摘西瓜;看见小兔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由于小兔跑地太快了,小猴没有追上,最后就空着手回家了。

  小猴就因为太三心二意,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才能办好一件事。对这个道理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做作业,我先写口算题卡,可是我跟没了感觉一样又拿来暑假作业,还没有写几个字就又拿来《英才教程》,最后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我一样也没有写完。妈妈说:你不能这一样儿没有做完就又做另一样儿,不然你能完成哪一样?

  是啊,做事情要专心,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然后才能去做另一件事。如果像《小猴子下山》一样三心二意,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8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叫做《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去采集食物,在摘到玉米后经过桃子园就把玉米丢了去摘桃子;来到西瓜田又把桃子丢了去摘西瓜;最后在路上看到小兔子后把西瓜也丢了就去追小兔子。结果可想而知,到后来小猴子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我*常就像小猴子一样,做事不专心,做不好事情。以后不管对待生活还是学习,我都要专心致志,不能像小猴子一样!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9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猴子下山去玩,一看到别的东西就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扔掉。妈妈说我经常像小猴子一样做事情不专心,总是半途而废。我伤心的低下了头。

  妈妈安慰我说只要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就还是一个好孩子。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10

  今天,郑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叫《小猴子下山》,郑老师讲完之后,跟我们说:“做人不要贪心,不可以喜新厌旧,更不可以三心二意,要坚持。不应该像小猴子那样,见到桃子扔掉手中的玉米,见到西瓜扔掉用玉米换来的桃子。见到兔子就扔掉西瓜,追着兔子想得到兔子,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

  听完之后,让我知道,我们不能像小猴子那样,因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坚持都最后。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5)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0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

  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

  (1)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

  (2)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

  (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

  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C、我会说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

  出示:又又的(什么)(什么样)的(什么)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

  (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读一读: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书

  (4)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张——掰扛)

  (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

  (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选学哪段。

  (2)按照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习选定的段落。(一问一读——共议——一起读——一读一演。)

  (3)迅速导读两段。补充板书。

  6、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讨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最后却是空着手回家呢?

  (3)练习用板书说话: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它又接着它,然后它,最后,。)

  (4)拓展:

  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练说:这是一只的小猴子,因为)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D、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四、表演朗读。

  抽三人上台演,五个学生分读五段。其他人边听边看:谁读得好?谁的动作设计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积累空间

  1、故事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2、老师把这么长的课文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读后交流:

  (1)玉米地

  (2)桃树下

  (3)瓜地里

  (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精读,学习1、2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又()又()。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小三角”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会认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看懂图意,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12个会认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首先借助幻灯片,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子下山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过渡语:昨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预习的怎么样?

  1、出示课后会认的生字(共12个)。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

  2、指名读,读的对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读两遍,注意标声调。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后,随机点同学读。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帮猴子摘一摘它最喜欢吃的桃子,看你能摘多少。(摘桃子游戏)

  5、分享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有什么窍门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吗?大家先和同桌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分组分享——全班分享。

  6、学生再次齐读生字。

  (三)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过渡:我们认识了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下面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这篇课文读得怎么样?

  1、首先听课文录音,老师提要求:请生评价读的情况。字音准不准、有没有添字漏字?

  2、学生读课文。老师.出示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不添字不漏字,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请同学说本文共有几段。(5段)

  (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评价。老师进行补充。

  (四)、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大家结合图片在课文中找出来,用铅笔打上横线。

  2、学生汇报。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

  (五).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首先小猴子来到了一片玉米地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读的情况。

  (2)学生自己读文段,并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玉米怎么样?小猴子心情怎样?小猴子做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结合图片理解又大又多)。补充几个和“又大又多”类似的词语。“非常高兴”(看图说说小猴子脸上什么表情?裂开嘴笑了,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结合图片理解扛的意思把东西担在肩膀上)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让学生表演扛的动作。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3*GB3③师生合作读: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课堂小结

  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那下面他又会来到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作业

  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摘、扛、捧、抱、扔”等动词并学会运用。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做出推断

  教法

  提问法、借助图片、谈话法、

  学法

  图文对照、朗读法、表演法、积累运用

  教具

  课文插图、制作ppt

  媒体应用

  智能黑板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媒体应用)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认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猴子、结满、掰开、扛起、扔掉、捧起、蹦跳、采摘、追跑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拼音仍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读准字音,特别是正确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是学生朗读上的易错点。】

  二、沿路线学习,悟故事道理。(用时:25分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1)学生认真倾听,用笔勾画相应的信息点。

  (2)指名汇报,生把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路线图里。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朗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分段播放课文视频(第一段),自由思考: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做

  了什么?

  (媒体应用:课件出示:他看见玉米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播放视频(第一段),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读懂课文内容;红色显示“又大又多”“掰”“扛”)

  (1)、随机学习:掰、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示这两个动词。

  (2)、课文中还有一些像“掰、扛”这样一些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你能找出它们吗?

  (3)、学生根据偏旁对这几个字进行分类,课件出示不同动作的插图和课后习题第三题,

  学生读一读,演一演,师引导学生看着图画选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思 想 到 位 迈 新 步 教 学 到 位 创 佳 绩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媒体应用)

  (媒体应用:对应的符号通过动作设计在不同时段对应出现动作与对应的字,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动作的含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读做结合,将抽象的词义化为具体可感的动作,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对这些词的准确理解。】

  3、辅助贴图练说: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多媒体应用:“动作设计”随学生的回答按顺序进行显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既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又同时练习了“量词”的使用。】

  4、合作学习,逐层深入。

  (1)播放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视频,学生观看。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走过的地方

  (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

  玉米地

  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掰、扛

  桃树下

  西瓜地

  往回走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小猴子最后带了什么回家?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结合课文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学习讲故事。

  6、说说“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两手空空回了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又能发展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

  1、口语训练。

  小猴子,我想对你说:“ 。”

  2、谈谈自己的收获:提示:明白了什么道理?积累了哪些词语?

  3、师小结: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我们千万不能像小猴子这样做事三心二意,应该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0

  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

  (1) 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

  (2) 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

  (3) 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 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

  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C、我会说 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

  出示: 又 又 的(什么) (什么样)的(什么)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

  (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读一读:又大又多 非常 掰 扛——板书

  (4)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张——掰 扛)

  (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

  (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选学哪段。

  (2)按照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习选定的段落。(一问一读——共议——一起读——一读一演。)

  (3)迅速导读两段。补充板书。

  6、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讨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最后却是空着手回家呢?

  (3)练习用板书说话: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 ,它又 接着它 ,然后它 ,最后, 。)

  (4)拓展:

  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练说:这是一只 的小猴子,因为 )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D、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四、表演朗读。

  抽三人上台演,五个学生分读五段。其他人边听边看:谁读得好?谁的动作设计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积累空间

  1、故事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2、老师把这么长的课文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

  小猴小猴真高兴。

  跑下山来找东西。

  扔了玉米摘桃子,

  扔了桃子摘西瓜,

  扔了西瓜追兔子。

  空手回家有原因,

  要问原因是什么,

  小猴小猴太贪心!

  板书: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手回家

  瓜地里 又大又圆 扔 摘

  树林边 蹦蹦跳跳 扔 追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6)

——小猴子下山作文10篇

小猴子下山作文1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他看到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摘了一个往前走。走着走着,又看见满地的南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苹果去摘南瓜。他又看见一片蔬菜地,于是走过去摘了一棵蔬菜。回家的路上,他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蔬菜也掉到了旁边的水沟里,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要不然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小猴子下山作文2

  今天,小猴子又下山来。他走到一棵苹果树下,看见满树的苹果,非常高兴,就摘了几个往前走。小猴子又走到一片南瓜地里,他看见又大又甜的南瓜,就扔了苹果去摘南瓜。他抱着南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了一只小蝴蝶,他刚想去追小蝴蝶,就想起了上次下山发生的事情。他吸取了教训,没去追蝴蝶。小猴子抱着南瓜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小猴子下山作文3

  小猴子第一次从山上回来,就被猴子和孙子们嘲笑,这让他很没面子。为了面子,小猴子决定第二次下山。

  下山前,他对朋友们说:“这次我一定要带很多东西回来,等着吧!”。当小猴子下山时,他看到原来的玉米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操场。他忘了下山前跟朋友说的话,就想着怎么玩。他在摩天轮上坐了一会儿,在秋千上荡了一会儿,又去玩了一会儿疯老鼠。他弹的一样又一样,一直弹到天黑。操场要关门了。老板让他收钱。小猴子没有钱。就像他爷爷孙悟空一样,把自己的头发拔下来,让脑袋里塞满了包包。最后,他不得不提着满满一包头发,再次空手回家。

  孩子们,你们觉得小猴子会第三次下山吗?

小猴子下山作文4

  小猴子下山找食物。走着走着,它看见一棵苹果树,树上结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它非常高兴,就摘了一些苹果抱着走。不一会儿,它看见一片又大又黄的南瓜地,它就把苹果放在地上,去摘南瓜。它摘完南瓜才发现有两样东西。它心想:我到底选哪样好呢?小猴子想啊想,它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用柳条做了一个小篮子,把南瓜和苹果装进篮子里,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小猴子下山作文5

  小猴子第1次下山,两手空空的回到了家,它非常不高兴,这次小猴子下山吸取了教训,他准备下山拿个篮子,这次就不会弄丢了,第2天小猴子兴高采烈的下山了,它走到苹果树下,看见苹果又圆又红,馋的小猴直流口水,就摘了几个苹果放到篮子里,它走着走着来到一棵香蕉树下,看到一串串黄澄澄的香蕉挂在树上,像弯弯的小船,于是又摘下一串香蕉放进篮子里,小猴子背起篮子往前走,走到一棵葡萄树下,一串串黑色的葡萄像小朋友的眼睛,他忍不住又摘下一串串葡萄,不一会儿的功夫,小猴子收获满满。

  他背着篮子准备回家,突然看到了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的从这里路过,于是它就想抓到那只小兔,这回它变聪明了,它从篮子里拿了一根香蕉,一颗苹果给小兔吃,最后他俩成为了好朋友,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啦。

小猴子下山作文6

  小猴子上次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山上,这一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它决定推上一辆小推车下山。

  它推着小推车,来到苹果树下。苹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小猴子连忙爬上树,一连摘了几个苹果放进小推车里。

  小猴子推着车,又来到了南瓜地里,地里结满了金黄金黄的南瓜,小猴子非常高兴,就摘了几个南瓜放进小推车里。

  小猴子看看天色不早了,推着满满一车水果回家去了。

小猴子下山作文7

  一天,小猴子去山上寻找食物。

  它来到桃树下,摘了一些新鲜的桃子,准备做午饭。

  不知不觉,他走到西瓜地里,诱人的西瓜出现在他面前。小猴子连忙扔掉桃子,抱住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

  在回家的路上,小猴子遇到了一只兔子。他扔掉西瓜,去追兔子。

  最后小猴子不但没抓到兔子,还没吃东西。他沮丧地回家了。

小猴子下山作文8

  一天,小猴子下山了。它经过一块玉米地,看见结得金灿灿的大玉米,小猴子笑得合不拢嘴,赶紧上去掰了一个玉米。它继续往前走,走到一棵桃树下,抬头一看,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眯着眼睛想:“桃子肯定比玉米更美味多汁!”。想到这,它马上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摘完桃子,小猴子又继续往前走。它走到了一片西瓜地,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西瓜让小猴子眼睛都亮了。

  它随手扔掉了桃子,去摘西瓜。接着它又抱着西瓜继续往前走。忽然,一只小兔子跑了过来,那只兔子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尾巴短短的,还长着个三瓣嘴,身上披着一件白衣裳。小猴子见了这么可爱的小兔子,毫不犹豫地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可是,小兔子跑到森林里一下就不见了。哎,小猴子今天一无所获,两手空空地回家了。

小猴子下山作文9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妈妈问小猴子:“今天你出去有什么收获?”

  小猴子说:“我去玉米地里掰玉米,桃树下摘桃子,瓜地里摘西瓜。”

  妈妈对小猴子说:“那你的玉米,桃子,西瓜呢?”

  小猴子说:“我下山以后经过了玉米地,看见了又大又多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玉米扛着往前走,接着我来到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然后我来到西瓜地,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等我看见了可爱的小兔子,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结果小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我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来。”

  妈妈对小猴子说:“做什么事情不能三心二意”

  小猴子说:“我以后做事情会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小猴子下山作文10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妈妈问小猴子:“你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呢?”

  小猴子说:“都怪我去追小兔子了。”

  妈妈对小猴子说:“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只能是空手而归。”

  小猴子说:“妈妈,我知道了。”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7)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

  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

  点击鼠标:(3)瓜地里

  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

  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思考题)

  (1)自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结合上述思考题小组进行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思考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

  2.教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效果。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己轻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4页2幅图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吗?

  五、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看见……就……”怎么读呢?“只好……”怎么读呢?

  2.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

  (1)看图讲故事。

  (2)戴头饰表演。

  (3)采取想像说话: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

  (4)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汉字的意思。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及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1.“非”字的笔顺。

  2.“看”和“着”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学习生字。

  (一)巩固生字、词语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及生字单片上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小伙伴互读。

  (3)电脑出示生字和词语,巩固练习。

  ①先出示生字:“看 非 着 棵 瓜 圆 回 可”这8个生字分别用8种颜色,教师说颜色,学生抢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②再出示词语:“看着 非常 西瓜 回头 可爱 一棵桃树 又大又圆”这7个词语字号相同,颜色不同,认读方法同上。

  (二)巧记字形,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小伙伴相互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3)请小组进行学习汇报。

  “看”:kàn 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记忆:在阳光当头照的时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边,再用眼睛往远处盾,“看”字的“ ”就是手,“目”就是眼睛。用这样的动作来记忆“看”字。组词:看书 看电视

  “非”:fēi 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

  组词:非常 是非

  “着”:zhe 可以刚才学习的“看”字比较记忆,“看”字的第一笔改成“横”,上面再加上“倒八部”就是“着”字。也可以用儿歌记忆:歪尾巴羊,不象样,眼睛长在尾巴上。组词:看着 说着

  “棵”:kē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苹果的“果”字,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儿歌记忆:一个果,落树旁,只能看,不能尝,这个字就是棵。

  组词:一棵树

  “瓜“:guā 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也可以汉字表义的方法记:“ ”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厶”表示藤上结的瓜。

  组词:西瓜 瓜子

  “圆”:yuán 是形声字,“大口框”是形旁,表义,“员”是声旁,表音。也可以用换部件的方法记:“公园”的“园”里边的“元”字换成“员”字,就是“圆”字。

  组词:圆形主义 又大又圆

  “回” huí 用儿歌记忆:外面一张口,里面一张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

  组词:回家

  “可”:kě 用学生认识的“哥哥”的哥来记,去掉上边的一部分,就是“可”字。也可以用学过的“河”字来记,去掉三点水旁,就是“可”字。

  组词:可是

  (4)指名读词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学生认识观察汉字的结构,看准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学生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2.学生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书上空白田格上独立写一个,写后想出难写的字。

  4.学生想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着、瓜、圆”这3个字。教师提醒学生“着”字的第三笔是“撇”,这个字的横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瓜”字要注意左边的“ ”和右边的“ ”像裙摆一样撑开,长短一样。“圆”字注意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

  5.教师出示“非、可”两个字的单片,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非”字的笔顺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可”字的笔顺是一 可。

  6.学生在书上书写第二个空白田格的字。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在生字、词本上写作业。

  2.完成课后练习3:用下面的字组词语。

  (1)先读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

  (3)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3.完成课后练习

  4.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演一演,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五、教师小结。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8)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3篇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2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

  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从小、求实、创新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读后交流:

  (1)玉米地

  (2)桃树下

  (3)瓜地里

  (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又()又()。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小三角”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扩展9)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与反思1

  决定要上这课时,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我希望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什么能力?

  经过再三思量,我决定以学生能复述故事为突破口,课堂上为学生搭桥铺路。

  一、内容上的理解

  为了学生能尽快厘清思路,我利用看图猜地点的形式,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了解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几个地方。同时,进行量词的巩固训练。再让学生用上量词,串讲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第二步再让学生读课文,厘清每一个地方,小猴子都干了些什么。通过板书让学生知道,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先来到玉米地,掰玉米,扛玉米,来到桃树下,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来到西瓜地,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来到树林,扔西瓜,追兔子。

  二、用词精彩的解析

  文章用词也是呈现结构统一式。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我主要学生采取动作演绎的方式和用图理解的方式进行,而后,请学生将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果然,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参与到了课堂。虽然学生的动作还是有点拘谨。本人认为,让孩子通过动作演绎的形式,能很快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面广,同时,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句子结构的训练

  文章每个自然段都是采用“走到……看见……就……”,这也是课文故事结构的一个亮点,很适合学生学习运用,最终学生自己能编故事。因此,在课堂上,我故意加红这两个自然段的这些字。学生一眼就找出来了,难得的是说出这些词在表达上的重要作用。虽然学生表达得不是很清晰,但这种表达方法,学生已然能意会一些。在学生总结方法之后,我立即出示了“小猴子来到瓜地”的图片,让学生大胆运用这几个词编故事。学生能立即编出来,遗憾的是,学生编的故事和课文一模一样,而没有进行再创造,而本人也没有就这点立即加以引导。

  总而言之,这堂课我利用词、句的结构特点,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能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做到能复述故事,编故事。不足的是,在教学形式上,依然缺乏创新,在教学之道上,未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在教学方法上,缺乏课堂智慧。须进一步提高才是!

推荐访问:下山 小猴子 语文教案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篇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1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1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