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1-09 11:20:03 浏览量: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三、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

  四、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的过程,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盐的定义。

  3、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

  【重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2、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学生电源、微型导电性实验装置、导线。

  2、实验药品: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水溶液、硝酸钾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六、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分组做溶液导电性的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顺利地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再思考电解质溶液为什么导电,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为例,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七、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分析讲解、讲练结合等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觉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会写电离方程式。

  2、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3、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现状来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

  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本节需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导入]我们在初中的时候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下列哪种物质是能导电的?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NaCl溶液、Cu。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能导电的是: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铜片、石墨;

  不能导电的是:NaCl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提问]既然大家都了解这些物质能够导电,那么它们导电的原理是什么?

  Cu、石墨能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NaCl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原因是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从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中发生电离,以氯化钠溶解并电离为例,说明自由离子的形成,并书写电离方程式。并从电离角度重新定义酸、碱、盐。

  [课堂练习]练习册P22—23活学活用1,4

  [小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铜(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CO2水溶液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电离。

  3、电解质主要包括酸、碱、盐、水及其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

  [作业]课本习题

  1、

  3、

  4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我们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哪种类型的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并思考这类反应各物质的特点。

  [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是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子反应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下它们的关系吧

  1、导入:酸、碱、盐在水溶液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那么将不同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仍然存在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实验探究:

  完成实验〔2—1〕

  [实验操作1]:向盛有2ml 1mo1/L的Na2SO4溶液中加入2ml 1mo1/L的KCl溶液,观察现象。由实验现象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并填表小结:

  现象:

  小结: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前后Na+ 、SO42— 、K+、Cl—均无变化,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2]:向盛有2ml 1mo1/L的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1mo1/LBaCl2溶液,观察

  现象,并填表小结。

  现象:

  小结:通过表格及分析,我们认为混合后Ba2+和SO42—相结合,溶液不再有大量的Ba2+和SO42—,而Cu2+和Cl—仍存在于溶液中。

  [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Ba2+ 、SO42—和Cl—。(学生已学习过SO42—和Cl—的检验,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

  3、总结出相关概念: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并从而引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4、知识延伸:首先阅读教材32页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课堂练习]

  1、练习册24—26页例1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2)烧碱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5)实验室制取氢气

  (6)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完成〔实验2—2〕并填表:

  填表后全班交流,并总结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从这个过程中也让同学知道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最后,通过完成〔实验2—3〕并填表: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填表后全班交流,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并从而总结出能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5、课本33页思考与交流:离子反应的应用。

  举例:1)如何分离K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

  2)如何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

  3)如何鉴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或SO42—?

  6、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7、布置作业:34页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

  第三课时:离子共存

  [复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

  (2)Fe和CuSO4溶液反应

  (3)NaOH和H2SO4反应

  [新课]离子共存

  一、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沉淀

  2、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

  3、生成水及难电离物质

  [典例1]练习册26页例

  2二、外界条件,及题目要求的限制条件

  1、强酸性溶液

  2、强碱性溶液

  3、无色溶液

  [典例2]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A:Al3+Ag+NO3—Cl—B:Mg2+Ba2+NO3—Cl—C:Na+K+SO42—CO32—D:Cu2+Na+NO3—SO42—

  [练习]活学活用

  4、5

  [作业]练习册课后作业95页明天交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

  四、教学过程

  〔引入〕物理学上,根据能否导电,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化学上,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习电解质及其相互间反应的知识,对于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

  1、强调关键字。

  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

  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1: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2: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强电质(全部电离)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解答: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CH3COOH不能完全电离,是弱电解质。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习: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讨论4: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讨论: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导电有何不同?

  课堂小结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判断电解质要”三看”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4、电离

  第二节《离子反应》课堂测评训练题

  练习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B.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在熔融和溶液的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生成物属于电解质的物质是

  A.金属钠

  B.液氯

  C.三氧化硫

  D.乙醇

  3.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磷酸

  B、蔗糖

  C、醋酸

  D、硫酸钡

  4.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离子的是

  A、KClO3溶液

  B、MgCl2溶液

  C、液态HCl D、NaCl晶体

  5.下列物质中全部都是弱电解质的是

  A.CH3COOH、C2H5OH、NH3·H2O

  B.HCl、KOH、NaHCO3

  C.CH3COOH、H2O、NH3·H2O

  D.BaSO4、CaCO3、HNO3

  6.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固态氢氧化钠

  B、液态氯化镁

  C、氯化钠溶液

  D、镁

  7.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

  A.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B.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NH3通入CH3COOH溶液中

  D.NH3通入盐酸中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三氧化硫溶液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9.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 NaOH ② NH3·H2O ③ AgCl ④醋酸⑤NaHCO3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0.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熔化时不导电

  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C.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与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D.不是离子化合物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推荐访问:课时 教学设计 离子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