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8篇

时间:2022-11-19 13:15:07 浏览量:

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8篇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8篇,供大家参考。

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8篇

篇一: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地对自己已有教学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是否有耐心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发挥教研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杜志民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4年第08期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在长期的教研工作实践中,在充分发挥三者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地走“引领式”校本教研之路,通过教师引领、骨干引领、领导引领、专家引领等方式,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达成教师成长的“自育”和“互育”,促进教师自身和相互间的专业发展。

  一、同伴引领,在反思中提升

  同伴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的学习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教师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校应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与共享。学校应在教师之间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可以设立“和谐年段奖”,开展以年段为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开展以年段为单位的分学科教学比武活动、读书论坛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等,主要做法是:

  1.互动听课。各年段采用“跟踪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月上两节研讨课。本组一人上课,其余教师跟踪听课。同年段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根据研究主题对其教学进行诊断性分析。每位听课教师都要进行“四个一”的评课(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问题的质疑;一条合理的建议;一篇真实的评析)。执教者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课堂预设与生成、课堂参与与实效、课堂问题与原因等)。

  2.自我反思。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地对自己已有教学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是否“有耐心”“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也表现着教师的智慧和素质。通过这些研讨,引导教师学会倾听、吸纳、交流与反思,系统、全面和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的团队关系,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骨干引领,在比较中提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骨干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点。充分发挥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这一优势,采取给他们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领的形式有:

  1.指导式。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充分发挥师傅的特长,不断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建立师徒带教制度,以培养新教师,促进其成为校本培训中的优势资源。

  2.观摩式。定期举行师徒教学观摩、公开课展示、教学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师徒互找差距,发现亮点,寻找不足。

  3.研究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为抓手,展开研究式师徒合作——就共同关心或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4.活动式。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定期讲座,“名师工程”的“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或示范,不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而且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

  三、校长引领,在示范中提升

  校长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增长点。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校长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示范带头作用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敬业、诚信、友善、正派、公道的校长是教师为人做事的楷模,是教师学习的榜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能够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校长是学校的一员,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校长也需要不断发展、提高。如果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的学习、研究风气必将会长盛不衰。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

  1.指导读书读报。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学校应要求教师读好两种书:一是读“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学习课程理论,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时代》;阅读新课标原文,品味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等;学习化组织是最具竞争力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让全校教师投入学习,个人和集体都会受益颇多。二是读“实践书”,深入开放性的课堂互相观摩学习,研读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品评名师的课堂教学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应让教师明白学习能丰富人的内涵和修养,开阔视野,引导思考。作为校长,应学为人先,与时俱进。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多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班级,调查研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要以研究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干成精品,在成就师生的同时,不断成熟自我,成功自我。总之,校长要善于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四、专家引领在指导中提升

  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在同伴、骨干、校长引领的基础上,必须还要有具体的高水平的专家引领。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修学校教研室的专家结对,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的方式有:

  1.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作学术专题报告,引入教育新理念、新信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专家走近教师,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解剖和探讨。要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专家的作用,去积极引领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进行问题会诊,归因分析,共同探究,提出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把众多相对分散、零碎的思考,分门别类,在更高层面上加以总结、提炼,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辨,摸索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努力推广开来,使教师思想日趋丰厚、成熟。

  3.专家深入教学现场,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开设示范课,专家们先进的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使教师们受益匪浅;可以聘请有关学科的教研员或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校,深入各学科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深入班级听课,组织大家评课。通过合作,让教师增强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沟通、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有力地推进。

  实践证明,引领式教研使我们的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提升;引领式教研使科研的根基更深入,教研的空间更广阔;引领式教研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篇二: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发挥教研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杜志民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

  认识。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在长期的教研工作实践中,在充分发挥三者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地走“引领式”校本教研之路,通过教师引领、骨干引领、领导引领、专家引领等方式,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达成教师成长的“自育”和“互育”,促进教师自身和相互间的专业发展。

  一、同伴引领,在反思中提升同伴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的学习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教师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校应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与共享。学校应在教师之间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可以设立“和谐年段奖”,开展以年段为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开展以年段为单位的分学科教学比武活动、读书论坛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等,主要做法是:1.互动听课。各年段采用“跟踪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月上两节研讨课。本组一人上课,其余教师跟踪听课。同年段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根据研究主题对其教学进行诊断性分析。每位听课教师都要进行“四个一”的评课(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问题的质疑;一条合理的建议;一篇真实的评析)。执教者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课堂

  预设与生成、课堂参与与实效、课堂问题与原因等)。2.自我反思。教师有了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同伴指点和评议,

  对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劣有所认识,因此,更需进行自我反思,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理解,并自觉地对自己已有教学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是否“有耐心”“豁达的胸怀”“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也表现着教师的智慧和素质。通过这些研讨,引导教师学会倾听、吸纳、交流与反思,系统、全面和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的团队关系,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骨干引领,在比较中提升骨干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点。充分发挥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这一优势,采取给他们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领的形式有:1.指导式。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充分发挥师傅的特长,不断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建立师徒带教制度,以培养新教师,促进其成为校本培训中的优势资源。2.观摩式。定期举行师徒教学观摩、公开课展示、教学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师徒互找差距,发现亮点,寻找不足。

  3.研究式。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为抓手,展开研究式师徒合作——就共同关心或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4.活动式。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定期讲座,“名师工程”的“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或示范,不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而且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

  三、校长引领,在示范中提升校长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增长点。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校长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示范带头作用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敬业、诚信、友善、正派、公道的校长是教师为人做事的楷模,是教师学习的榜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能够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发展水平。校长是学校的一员,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校长也需要不断发展、提高。如果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的学习、研究风气必将会长盛不衰。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1.指导读书读报。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学校应要求教师读好两种书:一是读“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学习课程理论,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时代》;阅读新课标原文,品味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等;学习化组织是最具竞争力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让全校教师投入学习,个人和集体都会受益颇多。二是读“实践书”,深入开放性的课堂互相观摩学习,研读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品评名师的课堂教学等。

  2.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应让教师明白学习能丰富人的内涵和修养,开阔视野,引导思考。作为校长,应学为人先,与时俱进。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多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班级,调查研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长要以研究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干成精品,在成就师生的同时,不断成熟自我,成功自我。总之,校长要善于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四、专家引领在指导中提升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在同伴、骨干、校长引领的基础上,必须还要有具体的高水平的专家引领。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与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修学校教研室的专家结对,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的方式有:1.专家走进学校,为教师作学术专题报告,引入教育新理念、新信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2.专家走近教师,就有关热点问题进行解剖和探讨。要充分

  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专家的作用,去积极引领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进行问题会诊,归因分析,共同探究,提出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把众多相对分散、零碎的思考,分门别类,在更高层面上加以总结、提炼,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辨,摸索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努力推广开来,使教师思想日趋丰厚、成熟。

  3.专家深入教学现场,引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开设示范课,专家们先进的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使教师们受益匪浅;可以聘请有关学科的教研员或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校,深入各学科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深入班级听课,组织大家评课。通过合作,让教师增强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沟通、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有力地推进。

  实践证明,引领式教研使我们的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提升;引领式教研使科研的根基更深入,教研的空间更广阔;引领式教研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篇三: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我们深切地感到需要专业理论与教育技能作支撑。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课改理念的平台,实践课改精神的桥梁。因此我们努力在教研方式上创新,根据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贴近教师的教育实践,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摆在首位,努力寻找有自身特色的园本教研之路。

  一、强化教研意识,发挥教师主动性以前教师的教研意识淡薄,认为教研活动是耽误时间,是负担。现在通过业务学习,对新观念展开讨论,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领会新《纲要》的精神,更新观念。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开阔眼界,组织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取经,同时经常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园介绍教研教改形式,使教师产生压力、紧迫感。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一天忙碍于日常事务,不进行研究活动,是成不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同时,通过培养教研带头人,以点带面,使教师们充分认识了教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幼儿园必然要走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园的路子,教师必须成为研究学习型的教师。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都想通过教研活动促进其专业成长,全园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二、注重参与意识,突出教研内容实用性以前制定教研计划采取的是至上而下原则,很多教研活动都来自于园长,虽然也来自于实际工作,但是,很多是园长的主观愿望,园长认为老师应弥补些什么,缺什么,不一定是教师的需要和兴趣,不能代表教师的心声。现在,我园教研活动的内容都是全园教师参与和教研组长共同协商决定的。比如,在每学期期末,我们组织教师召开“提问会”,以“你们想通过教研活动解决那些问题,你想通过教研活动得到哪些学习提高,请你提出宝贵建议”,教师把自己在教育实践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提出制定下一期教研活动内容,老师们就反馈了“我想多出去学习姊妹园的好经验;我想进行电脑培训;请专职英语老师来园加强我们口语训练;我想提高幼儿美术创作指导能力”等。管理者通过自下而上反复筛选,交教师们达成共识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列为教研专题。通过老师门的共同参与,我们制订了新一学期的教研计划。这样,由于问题来自一线,所以很

  能引起教师们的共鸣。讨论时大家踊跃发言,老师成了教研活动的主人,她们愿意参加活动了,在活动中也愿意说了。

  三、尊重教师需要,创新教研形式多样性以前教研活动往往是事先确定了形式,而且形式单一,呆板。老师们被动参与,让教师们感到厌烦。而现在,我们根据不同研讨内容,不断尝改变教研模式。目前,在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教研方式。①主题沙龙式研讨,围绕《纲要解读》或是教学法等开展主题沙龙式研讨,每次教师根据主题内容预先学习相关文章,在大组教研中,教师们理念联系实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在讨论地过程中明辩教育理念,并对照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研讨,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②自荐式开课和中心发言人,变以往公开课“指派开”自荐式。如市区园公开课、送教、家长开放日,研讨课等活动,都是采取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竞选的方式。再如我们在教研活动前,向教师抛出活动议题,倾听教师想法,请教师们自愿申请或轮流担任中心发言人。这样,既调动了自荐教师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因“指派式”导致很多老师有“领导不重视我”的想法。③案例式讨论,在课改中,教师从观念上知道怎样做,但在实际中就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就利用案例式讨论,促教师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我们采用教育案例或课例的形式,让老师们在熟悉、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观察反思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使老师通过反省,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些什么。反思他们所做的哪些是有价值的,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做更好。我们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时,注重让老师提出更多的新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对话。四、加强教研管理,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就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以前教研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我园教师一起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研组长工作考评制度,教研活动参研人员考评制度。以及根据教师需要的教科研奖励制度。教研组长考评参研人员,参研教师同样考评我们的教研组长。每期教研组中开展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教研积极分子、优秀师徒对子的评选活动,给矛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给教研组长发放津贴,教研组一定活动经费。对

  教研成绩突出的教师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教师参与管理,工作得到肯定,教研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五、管理者适时引导,作教师活动的协调配合者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管理者曾经习惯了以知道者的身份在教育活动中侃侃而谈,以命令式的语调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使部分教师产生逆反心理,部分教师产生依赖。这种关系的不平等,无法很好的探讨问题。每个教师都渴望成长,更渴望理解,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她们需要的首先是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现在,每次活动中,我们行政都静心听老师说话,用赏识的鼓励的眼光与老师交流。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做老师的支持者,倾听者。同时,教师和我们还是合作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和我们行政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活动中,我们经常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呢”,鼓励教师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发散思维,从而促进成长,改变以前专家或者组长、管理人员说,教师听的场面,形成了畅所欲言的氛围。在建立平等关系的同时,我们不仅是支持者、合作者,还是教师教研活动的引导者,在教研活动的关键的时刻,抛出问题和观点,引导教师更深入思考,用好的方式去启发她们,同时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各班组,帮助教师抓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师们一起寻找对策,帮助、指导教师积累课改资料,总结课改经验,并随时收集教师在课改中使用教材的体会和成功课例,供教师学习、交流。使教师在相互关怀中获得更快的成长。在课改过程中,教师面临挑战,管理者也同样面临挑战。通过创新教研活动,我们大家都得到了更快的成长。同时也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篇四: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定稿)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张晗芬

  【摘要】教研组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们立足于专家的专业引领,聚焦于促进学生真实发展的研究,倡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在“主题式互动教研”的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听课调研、智囊团磨课、名师陪同研课、小组协同观课、专题互动研究等教研活动,还推出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承包制,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成了研究和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专业成长深度教研教研模式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促进教师持续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培训和教研。我们倡导数学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工作,在专家的引领下,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开展了有深度、有实效的一系列研究活动,逐渐从“关注形式”走向“发展内涵”,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在常态下的专题教研基础上,我们不断创新教研形式,不断生成研究主题,即时展开深度教研,促进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促成教研组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形成。

  一、理念引领:从“关注形式”走向“发展内涵”

  校本培训和教学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很多时候,大家把这样的培训和研讨定格在形式上,以为大家坐下来一起听课就是教研,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的活动也许能带给老师们一些帮助和启发,但究根问底还是一种形式上的教学研究。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应该是基于“内涵发展”的教学研究。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校本教研;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淡化形式,而应加强内涵引领和有效发展。

  (一)专家因需聘请,理念引领

  2

  3

  ……

  ……

  ……

  ……

  有了专家的引领,我们的数学课堂理念经历了“互动课堂”——“高效课堂”——

  “思维课堂”三个阶段的演变。前几年,我们思考并践行着“互动课堂”的价值理念,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数学课堂师生平等了,互动对话也随处可见了。在此基础上,

  我们思考:怎样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效,于是我们又提出“高效课堂”的价值理念,决定

  从“引发学习兴趣、促使多维互动、促进高效对话、关注全人教育”四个环节来思考和

  衡量我们的课堂,让对话更有效。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又欣喜地发现,数学课的

  课堂结构更合理了,教学效果也更高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次思考,如何让研究再上

  一个台阶,体现学校“思维数学”的学科特色,于是我们又提出了“思维课堂”的价值

  理念,关注数学课是否真正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讲坛骨干承包,内涵提升

  2008年起,学校组织了“教师人文讲坛”,在周前会议前30分钟,由本校名师、

  骨干教师主动申报,承包主讲。人文讲坛中,有推荐好书共分享的,如《不抱怨的世界》;

  有介绍教育教学心得的,如《走稳小步子,实现大目标》;也有讲在团队中成长的,如

  数学组马苏燕老师的《让自己走得更远》;还有各学科专业书籍学习交流的,如本学期

  由张凌云和蒋益飞两位老师代表数学组参加学校人文讲坛“同读一本书”——《数学教

  育心理学》读书体会。

  学校的人文讲坛,为数学组的老师们带来了一道道的精神盛宴,全面提升了数学老

  师的文化内涵。同时,数学组的诸多老师在参与学校人文讲坛的过程中,又促进了自己

  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读书月底交流,智慧分享

  博览群书能提升教师的全面素养,要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大量阅读各种有

  关数学的专业书籍。这些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学期组织数学专业书籍研读活动,不断利

  用教师读书会,分享智慧,凝聚力量,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围绕课题,我们组织教

  师阅读有关理论书籍,每周一次,精选内容组织集体学习;每月一期,把教师的理论学

  习心得在教研论坛汇总。另外,每学期推荐一本必读的理论专著,组织读书沙龙进行讨

  论;其间还不定期的下发一些或经典、或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鼓励老师们见缝插针自

  学,夯实自己的理论底蕴。

  下表是近几年教研组组织老师们看专业书籍的情况汇总。

  时间

  必读书目

  读书要求

  选读书目

  2009《数学思维精读:边读边《低头找幸

  上能力发展》作读书摘记福》、《透视课

  4

  堂》、《数学教学

  设计》……

  《教育碎思》、

  2009《吴正宪团略读:关注团下队研修》队研修的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陶行知教育

  理论》……

  《窗边的小豆

  豆》、《影响教

  2010《问题学生细读:关注研师的100个好

  上诊疗手册》究方法和模式习惯》、《班主

  任工作的50

  个细节》……

  《回到教育的

  原点》、《问题

  2010《小学数学细读:关注数解决与数学教

  下教学杂谈》学知识本质育》、《关于心

  理学的100个

  故事》……

  《和孩子划清

  界限》、《中国

  2011《尝试教学细读:关注研数学双基教

  上策略》

  究方法和模式学》、《全人教

  育的理论和实

  践》……

  《论语今读》、

  《数学教育:

  2011《数学教育精读:边读边从理论到实

  下心理学》作读书摘记践》、《素质教

  育在美

  国》……

  …

  …

  …

  …

  ……

  …

  …

  在上学期教师自主阅读《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本学期安排在每月底的那一周教研活动时间,分别请六位备课组长与大家进行读书交流,并在组内分享老师们的读书笔记,同时评选读得认真的老师。

  (四)工作室定期活动,实践指导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数学组成立了以葛敏辉老师为核心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室。工作室以“以创建外小数学教学特色”为中心,以服务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为两个基本落脚点,紧紧以“校本课程建设、

  5

  课题研究、数学诊疗”为抓手,坚持研究性、协作性、辐射性、发展性四个原则,制定了工作室每周学习、研究的相关制度。同时特聘特级教师朱乐平和两位市教研员为工作室定期进行跟踪式专业引领——每学期抽时间来校面对面和老师交流,听课,评课,审稿,座谈等。

  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室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读书学习、知识梳理、设计测评卷、优化校本课程、开展数学诊疗活动、课题研究、课例研究、展开数学家庭教育辅导、开展“立体式”的专题研究、汇报交流等十项工作内容。

  二、研训模式: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

  践行在课堂,收获也在课堂。我们意识到,缺乏理念引领的研究是空洞、乏化的。

  因此,追求理念与实践的“和谐交融”,期待课堂教学的高效、完美,成了我们数学教

  研的方向与目标。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具体的研究主题,没有固定的研究平台,

  教研只能停留在感觉层面。如何才能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我们组织了不

  拘一格的活动形式,让老师们能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鲜活的案例剖析

  提升研究的智慧。我们的研训模式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推门课把脉课堂

  研究应该从问题开始。数学教学的问题在哪里?为了准确了解数学教学的课堂现状

  和教学困惑,我们组织了“听课调研”,不定期听推门课,把脉课堂。学校领导携同两

  位教研组长,深入每个年级的每个班连续听两节课,听完课专门召开“议诊会”。大家

  把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提出来交流,梳理出一些共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全体数学老师一起

  交流和讨论,引导大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课例研究。

  比如,2009年的一次听课调研后的“议诊会”上,我们发现当时提出的高效课堂

  的四个维度中“促进高效对话”这个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1)老师们为了实现多维

  互动而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2)对话互动很频繁,但都是停留在简单的形

  式上;(3)学生很少出现富有个性化的解读和挑战性的疑问;(4)教师设置的学习板

  块或问题情境没有很好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等。由此我们开展具体的研究,“从具

  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思维”;“如何巧用引导语言,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如何诱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等一系

  列研究成果应运而生。

  授课教师调研时间

  “推门课调研活动”记录表

  调研人授课班级

  6

  本节课教案之前教案情况

  上课内容

  教学亮点

  存在问题

  改进意见

  备注

  除此之外,我们还下发《教研问题征集表》,了解、征集教师“自己的问题”、课堂中“真实的问题”。然后及时组织骨干教师对这些层次不一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出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这既是为了寻找真实的研究基点,也是为了激发教师以“当事人”的态度参与介入到校本教研中来。

  (二)智囊团陪同磨课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是教研活动的灵魂;同伴互助,专业切磋,是校本教研

  的核心。我们数学教研组在重视教师独立工作的同时,更重视教师相互依赖的发展,发挥教研组内老师的作用,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达到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的目的。

  1.组建智囊团目前我校28位数学教师中,有省教坛新秀1名、金华市教坛新秀1名、金华市名师培养对象2名、东阳市级教坛新秀5名。市青年教师比武中,有5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3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市青年教师擂台赛中,1位老师获得一等奖,2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教研组中另外有十多位老师刚刚毕业没几年,她们年轻,对数学充满热情,极其需要专业引领。针对教师队伍现状,我们以学段为单位,组建了三个智囊团,成员原则上是东阳市级教坛新秀及以上,开始了一个新阶段的研究——“智囊团陪同磨课”。2.全程陪同磨课

  7

  一般一位老师完成一次教研任务,至少需要经过这样的几个环节:独自钻研教材,

  设计教学方案→试教,智囊团成员听课、点评→智囊团内的一位名师示范上课→再试教,

  再改进→全校展示,接受评委会的考评→评委会写教学建议及成绩→存入教师档案袋。

  智囊团就像一面三棱镜,通过精细的磨课研讨,透过课堂看到支撑教学的本质,折

  射出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这种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教研研究

  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如问题解决式的课堂中,导入如何有

  效驱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计算课的教学中,如何运用“知情结合、动静结合、数形结

  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设计教学,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数学建模……团队学习,使新理念在碰撞中实现嬗变,

  使教学技艺在切磋中得到提高。

  2011年下期智囊团陪同磨课情况汇总表

  课题

  青年教师智囊团智囊团陪同磨课老师

  《乘法口诀练习课》吴莉丽低段智囊团

  吕小燕

  《认识钟表》

  赵倩倩低段智囊团

  张凌云

  《年月日》

  张琳琳中段智囊团

  葛敏辉

  《分桃子》

  楼香君中段智囊团

  吕航燕

  《尝试与猜测》

  陆华萍高段智囊团

  丁丽华

  《圆柱圆锥的复习》叶玫丹高段智囊团

  张晗芬

  (三)小组协同观课

  没有科学的观课工具和技术,教师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意识和能力,只是停留在凭

  着感觉评课和交流,还是停留在感性的做课例分析。凭感觉确定研究主题,凭感觉听课

  议课,凭感觉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缺乏专业、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研究也只停留在感

  觉层面上。因此,我们又提出了“观课剖析”的课例研究思路。即要求全体数学老师每

  一学年必须承担一次观课剖析的上课主角,开展自我反省和改进提升的活动。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表

  被观察者:

  课题:

  观察视角

  观察点

  教情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师境兴趣

  课堂现象描述

  观察结果分析(定量、定性)

  8

  引是否驱动学生数学

  入思考

  问是否挑战学生数学

  题思维

  设计

  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点拨是否具有启发

  性

  教是否能有效渗透学

  学法

  组是否有效理答学生

  织生成信息

  是否保证学生主动

  探究数学

  是否能快速反应,

  准确概括、抽象

  是否能有条理地表

  达数学思考

  是否能善于多角度

  数地解决问题

  学是否善于准确地发

  思现数学的本质(内

  维涵、规律、关系、

  结构、方法等)

  是否能独立思考、

  主动探究

  学

  是否有充分的思维

  生

  活动

  是否保证全体学生

  学动口动手

  习是否有效促进不同

  效学生的数学发展

  果是否能兼顾意义的

  理解和方法的学习

  是否充分获得了数

  学能力的培养

  综合评价

  9

  为了保证实效性,数学组从巧用“录播教室”、引进“专业技术”、开展“评审奖优”这三个抓手开展工作。具体做法是:

  (1)每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利用录播教室上课录课,再反复观课、分析、改进。(2)邀请王洁博士来校作“如何使用观课工具科学分析”的专题辅导,以提高全体数学教师观课分析的综合素质。(3)每位老师最后以课例研究报告的形式上交研究成果。教研组将组织专家对此进行评审,设为优秀、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不达标”的老师下一学期重新实践研究,“优秀”老师由教研组最后进行录像课审查,上传录像课和课例研究报告,并发证表彰。小组协同观课,提高了教师研究的水平,教师逐渐养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四)专题互动研究

  教研活动如果没有一个主题,老师们的受益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创办以来,数学教研组就提出了常态下的“专题互动教研”活动,创建“教研主题化、协作互动化”的教研风格,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和同伴互助的力量。所谓“专题式互动教研”,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实际问题,经过多方筛选确定教研和调研主题,每次以主题为教研目标,共同参与研讨全过程(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的互动教研活动。这种互动互促、优势互补的专题互动教研模式围绕选取主题、协作备课、互动研讨、系统反思四大环节展开(如图)。其基本流程:(1)确定研讨主题;(2)组员分头搜集与主题有关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和音像资源;(3)集体学习资源,重点关注名师名家认识和处理与主题相关内容的策略与方法;(4)选定研讨课授课者,全组教师集体分析研讨内容,由授课者独立备课;(5)授课者授课,组内教师使用观察量表等工具;(6)围绕主题,授课者说课和反思,其余教师评课,骨干专业引领,形成共识;(7)再次上课、听课;(8)再次反思、评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一定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最终目标的,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绝不是一句空话,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找到了“问题解决”这一平台。教研活动紧紧围绕省级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这

  10

  一主题展开。同时我们还对每学期教研主题有意识地进行了知识领域上的划分。去年,我们展开了以计算课为主的教研活动,计算的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老师们可以自主选择。本学期,我们选取了概念课的教学为研究主线,以期形成对概念课的一些认识。

  在一次次的教研中,我们也不断地发现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除了提供的学习材料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有教学组织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特别是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的品质和有效性,我们把教学中的问题简单地归纳为三类:一是涉及某个具体教学内容的问题,如“圆的认识怎么教”等;二是教学策略问题,如“如何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建构”等;三是与其他学科的共性问题,如“怎样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如何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等。

  三、研训创新:从“常态下的专题教研”走向“备课组承包教研”

  随着教研水平的逐渐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觉得,每周半天的常态专题教研活动已经不能满足老师们的教研需求。仔细分析,每个备课组至少有四位数学老师,备课组长在业务上都能独挡一面,而且组中都有原先智囊团的老师。于是,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备课组的功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备课组的力量,体现备课组长的引领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组内每位老师的教研积极性,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于是,我们推出了“备课组承包制”的教研方式,让组内每位老师以民主、积极、合作、学习的态度参与教研,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草根”教研特色。

  (一)教研组退隐幕后——跟踪指导“教研承包”是指在教研组的领导下,以备课组为单位,承包本年级的常规备课,监管平时的课堂教学,承办学校的每周教研等。这种承包突破了教研的固定模式,营造了即时化、日常化、经常化的教研氛围,打破了在时间、人数、地点上的界限,促进个人智慧的集体分享。但是,教研组把备课组推上前台,自己隐退幕后,绝对不是不作为。1.落实教学常规2010年下学期,各年级开展了学科规范大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修改,形成了《外国语小学数学教学规范》。每学期一开学,教研组都会组织老师们学习规范,要求老师们认真执行规范,做到教学常规落实到位。教研组长负责“教学五认真”检查工作:定期检查(期初、期末)和平时抽测(结合随堂听课)相结合,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考核、班级考核。教研组利用抽查学生作业,开展学生调研等多种形式关注作业的有效度,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的作业,提高效率。2.引领教研方向

  11

  如果教研方向不明确,只是上几堂教研课,评评课,老师们很难从中受益。因此,每学期初,教研组都会认真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根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结合学校总课题,确定一学期的研究主题,让老师们有明确的研究任务。例如,本学期教研重点:

  一是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引领子课题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无论是研究方向的引领,还是研究人员的配备,集体研究时间的保证,教研组都做到竭尽所能。

  二是开展《数学教育心理学》读书交流活动。在老师精读的基础上,由六位数学备课组长为老师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的心得体会,帮助老师们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是开展“概念”教学研讨课,要求上教研课的老师均选择与概念教学有关的内容,通过一学期的专题研究,以期形成对概念教学的更多认识。同时结合我校校本教学特色,指定两位老师执教校本课程,并分别由两位老师进行评课和观点报告,开展对校本课程的研究。

  3.建立成长档案教师档案袋是教研组过程性管理的一大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对教师多元评价的需要。教研组为每一位老师建立一个个人书面档案袋和电子档案袋。首先,教研组的推门课反馈表将作为教师日常教学的考评材料入档,反馈表中记录有随机抽查的教师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以及推门课的教学成效等。其次,教师写的“每月一得”作为教学、读书的反思材料也成为书面档案袋的重要内容。再次,每学期期末的教学论文,每学期一堂录像课及分析材料,都进入档案袋。对于个别问题老师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则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连续听课,跟踪指导,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促其快速进步。“跟踪课”的全过程以教学反思等形式进入档案袋。学校还在校园网中给每位老师建了一个个人空间,老师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有文字材料,如:发表的论文、写的案例、随笔、读书笔记、特色教案……呈现在在这个动态的电子档案中,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足迹。(二)备课组搭台唱戏——落实“三包”根据学期教研方向,除了常规的教研活动外,备课组又担任什么角色,该做些什么呢?对备课组的工作我们简称“三包”:一包常规备课,二包平时教学,三包每周教研。1.包常规备课常规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分三步走:各自备课→集体研讨→二度设计。集体备课前,先由每位老师独立备课,中心发言人提前准备好单元的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以及每节课的练习设计。集体研讨时,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其他老师补充,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提出备课过程的一些困惑,组长归纳整理,确

  12

  定一位老师写好备课记录表。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每位教师再依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二度设计,适当修正、调整和完善,形成符合本班学生学情实际的个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要求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开展活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内容。每次活动后,在5个工作日内把活动记录表交相应的教研组长。

  2.包平时教学备课组除了集体备课外,还要做好三项常规检查工作:①备课组长不定期开展“课内五分钟作业”检查工作。②备课组长随时督查学生作业量。各年级每次作业由本年级备课组长和老师统一协调,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③备课组内老师要相互走访听家常课。备课组的走访课要求人均不少于一节,我们还规定,组内的走访课,至少有一次是同课异构课。这样的活动,肯定能让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更迅速。3.包每周教研这里的“包每周教研”既指在常规教研中对组内老师磨课的全程帮助,又指由一个备课组承包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安排到教研课,对上课老师来说,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亮相,对备课组来说,也是组内实力的一次展示。因此,老师们都会群策群力。如果轮到哪个备课组承包周四下午的学校教研活动,无论是活动内容的确定,还是展示过程的策划,活动形式的安排,就都由本备课组内成员承担。本学期,安排了五年级组的老师承包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就把100分钟全都交由五年级的四位老师。不管是常规方式,还是备课组活动的方式,都要求其他老师在准备过程中至少参与一次,本学段的教研组长至少参与两次,确保教研组对备课组的跟踪指导功能。不管是何种方式的教研,我们都要求老师们有记录,有反思,及时上交听课或观摩的感想,承担教研活动的备课组在活动后上交相应的文字材料。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改进了听课记录方式。要求上课的老师把教材和自己的教案在活动前发给每一位老师,只需在教案上做记录。这样,在听课时大家就不用忙于记录教学过程,而是可以根据教案更好地关注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评课时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就一个教学环节做细致点评,更有针对性。

  随着校本教研的日益深入,我校数学组教学研究的氛围日渐浓厚,人人争上研究课,周周都有公开课……寻求自身专业的发展正在成为数学老师们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我们数学教研组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教研的各项工作,努力践行着外小“在服务中体现价值、在合作中积聚智慧、在感恩中收获幸福”的教研文化。我们坚信:有想法就会有目标,有目标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成效,外小的数学教研团队将更强大!

  13

  

  

篇五: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教研活动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低段语文教研组工作汇报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其本源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突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而教师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要求我们的教研活动形式要有新意、有实效,能为教师所喜爱,使教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进行研究。

  创新教研活动模式:积极倡导和鼓励教研组根据低段语文教师实际、教学实际,依靠团队开展各种形式的特色教研活动。激活了老师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同时,改革传统的常规听课模式。只有不断创新形式,强化管理,追求精细,才能实现校本教研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使整个学校的教研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参与面从少数变成多数,从名师展示变成全员参与,从“要我参加”变成“我要参加”,即使有些教师达不到“我要参加”的境界,但都能有“我参加了,就要做好”的想法。

  鉴于这个情况,本学期,我们尝试了多种形式并存的教研活动形式,力图让每位教师都有压力感,促使教师在活动前期认真地进行准备,提升教师的参与度和活动的效度。现将低段语文

  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一、教研组的工作情况汇报(一)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让教师对低段语文

  教材有更加深刻而透彻的理解,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教学模式的课堂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教材教法达标”为契机,以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十分不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同时,教师们对低段语文教学内容从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六个方面进行了说教材。学习研讨中,教师们始终把“教什么”“怎么教”放在首位,依照先把握好低学段的教材,再把握好整册教材,其次把握好一个单元领域的内容,最后整体把握一课领域内容的尊旨,对低学段的某领域知识进行梳理,努力做到以教师的角度去导,以孩子的角度去学。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教材、把握教材。虽然没有达到烂熟于心的境界,但也在原有基础上对低学段的领域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们能够从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起来,不仅掌握了一个个知识点,还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就如同一颗颗

  散落的珍珠,串联成了一条漂亮的项链。而刘玉萍老师说的低段综合实践教材,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同时,注重了知识的前后衔接与语文资源的拓展,并采取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说好教材,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大家重视每一次的说教材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再次深入研究教材,挖掘课本内涵,精心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学期我们还组织老师共同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并对照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明确哪些地方有所不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规范。

  (二)创新教研模式,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1、创新形式,生机无限。以前的教研模式走的路子基本是“一备一讲一反思”。几年下来,有人总结说:听专家讲时激动,听完了之后感动,事后一动不动。在反复思考之后,我们提出实施“系列化教研活动”的设想。这种活动模式,不仅关注课堂教学,更因为其实施的系统性、持久性,而使得其内涵覆盖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所有环节,体现出了研究的层次性、多元性、师本化。如活动中,有说教材比赛,促使教师更深入地学习教学理论,并将理论积极应用于实际;有同课异构比赛,锻炼了教师独立解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有评课比赛,提高了教师的对比反思能力;有案例学习,开阔了教师眼界;有总结交流,提升了教师的自我分析能力……

  这样的活动,形式新颖,内涵丰富,针对性强,涉及了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符合教师们的实际需要。尤其是青年教师,都知道自己想要发展,以上几方面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因此,这个活动设想一提出,就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教师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这样的活动,还因为其时间持久、内容全面,促使教师全身心地融进整个活动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参与度。

  2、以课为例,研讨提升。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和青年教师在识字教学方面的困惑,我们教研组于10月11日下午,组织开展了低段语文“同课异构”常规教研活动,由一年级的杨少霞、谭馥琴两位教师提供了2节识字教学研讨课。课前开展了说教材,课后组织了评课研讨交流。通过说听评课,帮助授课教师分析了教学环节设计的得与失,也为听课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识字教学可借鉴的经验。这种同课异构、联片互动、探索策略、追求实效的教研形式。凸现了三大活动亮点:一是教师互动各有所得。二是校、片互动二赢共享,三是科研教研整合全面提高。

  3、互学互促,共同成长。我们教研组教师开展听骨干示范课、青年教师培养课、评课活动。如骨干教师李红萍老师执教的《看图识字真有趣》,胡玉梅老师执教的《买文具》,青年教师冯婷老师执教的《小小的船》,王丽丽老师执教的《清清的溪水》。听课前教师们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

  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通过“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三个步骤,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使他们的认识水平得以飞跃。同时,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努力使语文课上得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变生硬的教学环节为活泼自然的语文活动,使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

  

篇六: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教研活动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多项融通”为路径,助推教师能力

  提升”的教研月教研模式初探

  摘要:学校教研活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因此,基于学校教研方式和教研内容的变革迫在眉睫,有关学校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学专业;多项融通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通过有效的管理让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教研活动中来,这是当前学校教研工作的重点和目标所在。校本教研既应该注重以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直接目的。

  一、近几年教研活动中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一教研内容零散,系统性不够

  在教研活动的内容的选择主体和来源方面,目前虽然已经有部分教研组开始承担起课题组的角色,但教研活动的主题主要还是由教研组长或者学校主管领导做最终决定,不少教研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学校上级规定任务而设置的,要么是“教”而“不研",要么是“研”而“不教“,这说明目前教研组的活动还没有及时反映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内容作为支撑,与自身教学问题的密切度不够,大部分仍停留在“就课论课”的层面。显然不经历科研过程实实在在的练兵,教师就很准达到切实的提高,教师的发展跟不上新课改前进的步伐,低水平的教研活动内容对于救师来说所产生的触动并不大,老师的成长跟新课改发展

  步伐不一致,教研活动内容安排有待提升,本应该活泼生动、立足于实践的研究活动尽然成为一种“盲目跟风”,所以教研活动的内容需要不断整合与丰富。

  (二)教研模式单一,吸引力欠续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和专业技能,最终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士。因此、对于不同教师对专业成长的要求不一样,教研活动的开展应该为教师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形式与平台.在教研活动模式的选择方面,目前大多数的教研活动主要内容仍以固绕集体备课、听课项目上为主。而教师希望的诸如专家诊断、网上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却未能广泛开展。这也说明了教师的需求与现行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实际安排有偏差,基本上每一个老师都觉得,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研活动的模式趋于保守,教师希望教研活动在内容上能够有所深入与提高。

  二、“多项融通”为路径,助推我校教师能力提升”的教研月教研模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研活动在教研内容和方式上如何适应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一直是我校领导主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上述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校教研活动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形成了学校教研活动的多种形态,从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出发,我们着力构建了六个层次的教研活动:

  一是面向新教师的适应性教研活动,通过组内配对,组间交流,向校外专家请教,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课堂,缩短教学与教研的过渡期,进而以教研促教学。

  典型活动:青年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比赛、“在反思中成长”青年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汇报课、“在反思中成长”青年教师论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在反思中成长”青年教师读书微论坛、青年教师“双语”学习听写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以实际问题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微论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青年教师微格课大赛”、青年教师学科素养大赛等系列活动。

  二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发展性教研活动,根据每个学科、每个教师的教学特点,倡导教学个性化,促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典型活动:玛纳斯县高中教师“凤鸣杯”课堂教学大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微论坛、“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读本》读书分享会”、“说课大赛”、“解读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交流比赛”、每课三分钟微课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

  三、教研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问题一:大部分教研组团建能力在教研月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但还有个别教研组教研氛围不浓厚,组内部分教师自主参与教研的意愿不强,学习发展的意识不强,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个别教师参与活动出于功利心驱动或任务驱动等原因,内驱力不足。教研组长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和浓厚教研氛围的创建意识不显著。

  改进措施:加大教研组考核力度,将教师教研参与度纳入考核机制。鼓励教研组从学校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让教师们“研有收获,研有提高”,增强教师们的参与热情。

  问题二: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重知识轻德育,对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关注不够。

  改进措施:强调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德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思想加以“无形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强行附加”。

  三、教研月活动带来的思考

  教研月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方式带来的创新给我校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使学校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

  1.建立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领衔,由校教学能手为中坚,青年教师为后辈的“雁”行教师梯队。

  2.

  创设协作与共享,引导关注与赏识,推进各种教研活动的教研文化氛围。

  3.建设由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丰富与拓展学校教研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研月活动要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方向。教研工作担负着服务教学、指导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的任务,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必须要急广大教师之所急,及时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和教学指导。作为引领学校教研活动的领头人,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使每次活动都让所有参与者有所收获,并能引领教研活动的方向。也就是如何使教学研究室对活动的价值定位与广大教师的需求趋向一致。

  2.教研月活动要体现出促进教师发展的理念。我们要注重帮助学校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并与他们建立起合作平等的研究共同体。引导他们走好“常规教研主题化,主题教研研究化,研究教研常态化”的道路,借助小型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促使教师成长。

  3.教研月活动要强调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

  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出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教研月活动要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总之,创新有效的教研方式任重道远,我们还将继续探讨与研究,以期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增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专业素养,逐步建立起教研

  组长、骨干教师专业培养、成长考核的相关制度,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招.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华夏教师,2018,113(29):7-8.

  【2】杜晓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5).

  

  

篇七: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有效研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训则枯”。研训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用研训的方式加以解决,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研训的立意要满足课改要求和教师发展需求,要立足于解决问题。教研员要准确定位,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研训工作要加强集体研究,促进学校、教师之间及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使学校、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转变观念创新研训角色定位专业引领教师成长教育科研工作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战线全面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以来,我市基层教研室一直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中心,积极创新教研机制,努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我认为,走研训一体化之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自己和学校管理的事,也是教研室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如何,取决于学校管理策略是否充满人性与智慧,也取决于教研室的研训机制是否适应教改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一、转变观念,领导是关键1.领导转变观念,是搞好研训工作的前提目前,越是边远落后地区,教科研工作越是落后。究其原因:其一,教研队伍入口关把的不严,教研员自主发展意识不强,教研室自身创新管理明显不足;其二,领导观念没有改变,习惯上认为教研室是教育系统的“养老院”,有的

  

  领导甚至不清楚教研室是干什么工作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某些领导误把教研员当成了总务后勤人员对待,简直让人啼笑皆非。试想,在如此背景之下,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发挥?教研室的工作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难能可贵的是绝大多数教研室领导、教研员识大体、顾大局,默默无闻地坚守在教科研

  要明确主任是教研室建立研训制度的

  撑研训的条件创新。教研室主任必须是建立研训制度的

  中,进行学习交流,还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

  五、教师发展,研训是根本1.建立名师团队,用好人力资源我们要根据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的实际进展情况,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为主体,建立“名师团队”,首先将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的各项学习内容分解为各名师团队成员的任务,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2.深化校本教研,打造精品课堂具体可以通过开展一人上课,众人研讨(组内一课)、多人上课,博采众长(同课异构)和群体对话,共磨精品(共磨一课)的系列活动,提高研训实效,促进教师成长。还要让课题组教师围绕研究的课题上研究课反思案例分析总结形成分析报告。使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过程在基本思想与操作程序上达到一致。把教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强调科研过程的规范性与日常教学过程优化的紧密结合。3.通过教学反思,树立发展意识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依赖于内外自主发展环境的创设,依赖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评价和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为此,教师要针对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理论学习中的体会、不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后再上课、再讨论,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指导和经验共享。4.强化网络研训,提高研训能力我们要将教师个人网络学习制度纳入到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制度,对教师每月原创以及转载文章、教案、教学随笔、优秀案例、教育故事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使教师在网络学习中自主教研与自主培训能力得到了强化,对资源的选择能力以及利用意识进一步提高,提高学习效

  

  率。5.创设和谐氛围,培养青年教师近年来,学校有许多青年教师进涌入,而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未来。为此,我们要专门就青年教师的发展制定相关的策略:一要发挥教研组的团体力量,带动青年教师在业务上不断进步;二要优先提供学习机会,在专家、教研员的引领下,促成青年教师的尽快成熟;三要通过研训机制引导青年教师自主学习,培养问题与研究意识,提高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实施“青蓝工程”,以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引导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多角度促进他们的成长;五要宽严相济,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缺点,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以期待的心态去引导。六、结束语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管理、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以及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都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革传统的教研方式。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不断改进和创新研训制度和研训方式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创新研训引入的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所以要将创新研训当成“兴教工程”,夯实基础,规范运作,要努力地将创新研训工作的重心摆到教育、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的发展上,逐渐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研训机制。

  

  

  

篇八: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高效课堂促使学生素质提升

  ---龙城初级中学英语科组课改总结报告

  2003年的秋季,龙岗区基础教育开始进行课改。我校依据区教育局的部署,全面推开各学科的课改。经过四年的摸索和探究,各科的课改已初见成效。英语科组作为区的英语学科基地,英语学科作为学校的优势科目,在区教研室、学校教学处的直接领导下,科组的全体教师率先走在课改的前列,摸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效率较高、能促进师生全面提升的教育教学之路。

  一、立足校本培训争做学习型群体

  “理念决定行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但培训的主阵地是学校和科组。

  1、学校、科组的培训内容丰富。学校培训的主线之一是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学、教师、学生、课程、课堂教学都赋予了崭新的内容。为此,学校加大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作为管理者要懂得新课改的精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的评价,教学评价及考试制度的改革;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改的重点不单单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变换,观念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要追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程改革的初期,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室举办的各种有关课程改革的培训,力求教师在上讲台前能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回到学校分科组组织教师学习各科的新课程标准,以期教师对各科课程的改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每一年,我校都有招聘和毕业分配的新教师,针对这些新教师我们也开展一系列的新课改培训,有讲座,也有自学的资料,要求新教师走上我校讲台前必须充分理解新课改。学校培训的另一主线就是励志、帮助教师、班主任解惑,根据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安排培训,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比如对于教师对行动研究感到的困惑,学校立即请来专家做行动研究的报告。

  作为科组的培训,则从英语专业出发,培训内容有体系。一是认真组织学习英语的新课程标准,二是立足于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对英语教学的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研究,到目前为止,英语科组对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读写课、练习讲评课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已基本成形,在全区率先开出了各种课型的示范课,受到了一定的好评并在全区推广。

  2、注重教材研究。科组要求各备课组充分研究教材,倡导教师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整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增删教材。倡导教师课堂上挖掘教材上的边缘学科知识,有机渗透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

  3、注重课堂监控。开放的课堂既给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上课教师无形的压力和警示,深入课堂的专职机构教学研究室的设立,使得所有的老师不敢随意上任何一节课,因为每节课都有可能在行家的监控之下。

  4、注重课堂展示。学校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复习示范课、高效课堂研讨课,并在课后都有非常中肯的评课。这些活动都将老师的精力聚焦在课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我们要求青年教师经过两轮“备课,讲课”,先备、讲,老师评议,再备、再讲,最后再议,通过两轮的备讲,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教学便有了一定的把握。本学期新的校级领导班子提出了“高效课堂实效训练”的课堂模式,更是把课堂教学提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

  对课堂的高度关注,使得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在全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二、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争做素质教育的楷模

  新的课程标准不单注重学生认知领域的培养,也注重学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的培养。为了实践新课程的这一重要精神,我们英语科组对作业的创新和英语的课外活动也做了较有意义的尝试。

  1、创新课外作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周末和长假期间,各备课组都给学生布置一些不同以往的合作类作业,并对这些作业进行评比、展示,与学生的平时学业表现挂钩。英文小报、20年后“我”的英文名片、收集身边的英文广告、英语字母形象设计、我的一套测试题等作业,不单要学生学会英语的使用,更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各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会审美,从而学会生存。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2、丰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每学期科组都会立足在校内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因为市、区级组织的英语竞赛活动越来越少),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如书法比赛、英语阅读比赛、英语词汇大比拼、英语演讲比赛、讲英语故事比赛、英文短剧及才艺表演大赛、校园英文歌曲卡拉OK大奖赛等。科组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市、区次数不多的竞赛活动,而且竞赛成绩不错。在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深圳第8届读书月英语主持人与英文短剧的大赛中,我校初二年级的林培漩同学获得了英语主持人女生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被聘请担任英文短剧大赛的主持人之一,我校的英语短剧获优秀剧目奖。科组还十分关注学校周边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在龙岗区举办的读书月活动中,鼓励、培训我们的学生担当读书月活动的英语主持人。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演讲、表演才能得到了展示,学生体验了合作,体验了学习,体验了成功。

  三、立足教研行一体化争做实践的反思者

  以研促教,立足教研行一体化是学校教科研的工作思路。我们英语科组非常重视英语的教研,而且强调英语教研服务于英语教学。所以,在英语科组的培训中一方面注重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是英语教师技能的培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搞好英语教研。

  1、注重科组同行之间的研讨。我们科组的每一次评课都是一次辩论会,不会只是唱赞歌,每一次的辩论,教师的教学思想互相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每一次评课之后,上课的、听课的老师都受益匪浅。

  2、强化科组教师自身的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我们要求老师写好课后记,也是教学处常规检查的重点,学校每学期要求教师写好教育教学随笔和反思,并对文章进行评选,同时学校给予奖励,鼓励我们的教师做反思型教师,鼓励教师走教研行的教育教学之路。

  3、强化教研服务于教学。在区内涵式发展行动研究中,我校的30个课题被选中。我们英语科组被选中的课题都服务于英语教学。比如《创建英语角培养龙城初中一年级学生英语语感和交际能力》、《通过短文口译练习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行动研究》、《龙城初级中学在新课程下如何利用外教资源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等。目前这些课题都已顺利结题,而且得到区教师进修学校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领导的好评。这些课题很好地服务了学校的英语教学,在服务于英语教学的同时,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市、区、校级的论文评选中,我校英语科组提供的论文质量较高。近几年来,英语论文发表和获奖共14篇;教师教学设计、课例、课件获奖共18人次。

  英语科组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各级领导对我们英语科组的重视以及拥有一个师德高尚、师技精湛的英语教师群体。

  1、区教育局教研室对我校英语科组的重视与支持:(1)提供各种教研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学期我校英语科组都会承担区教研室的教学研讨课活动,这既是对我校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认可,也是对我们科组的一份信任,更是十分难得的学习与锻炼、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机会。正是有了这些压力,我们的老师得到了成长。(2)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开拓了教师视野。目前我科组已有8位教师先后出国学习培训;多人次前往香港、北京、上海学习考察,受益匪浅。(3)区内视导机制,培养了更多的骨干教师。区教研室建立的视导机制,要求我们科组派出老师对兄弟学校的英语教学进行视导,在为兄弟学校的教育教学出谋划策的同时,也促进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成长,我们学校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

  2、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1)加大外出学习力度,开拓教师视野。学校始终坚信: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积极支持区教育局外派教师出国和前往教育发达地区的培训;2006年学校还组织全科组教师前往香港福建中学进行听课、评课和经验交流。(2)选拔有能力的英语教师担任行政职务,加速了骨干教师全方位的发展。我科组共有3位骨干教师担任学校教学处和德育处的行政工作,另有3位教师担任年级组长的职务。这既是对我科组骨干教师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加速骨干教师全方位发展的动力。

  3、师德高尚、师技精湛的教师队伍:我校英语科组共有教师28名,其中30岁以下教师15名,占科组教师总人数的60%左右,高级职称教师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人。年轻的英语科组全体教师秉承了龙城人的团队、拼搏、感恩精神,更有着年轻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敢为人先的气概,一直走在学校教学的前列。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但在课改的风雨岁月,我们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比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最好地实践新课改的所有理念?教师如何彻底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英语校本课程如何系统开发?相信有区、校领导对我们英语科组的重视,有我们积极向上的英语教师群体,在学校教学处、教育、教学研究室和正在筹建中的学校课程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英语科组能很好地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阳光地行进在新课改的大路上。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推荐访问:教研创新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 引领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