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信仰佛教企业家(完整)

时间:2022-05-22 10:3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仰佛教企业家(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信仰佛教企业家(完整)

信仰佛教的企业家6篇

第一篇: 信仰佛教的企业家

浅论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摘要:企业家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最佳结合,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一种品质、一种思想方式或是一种意识形态。在企业家精神中,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四个要素最为重要。要培育企业家精神,可以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构建有利于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教育体系。
关键词: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培育

一.前言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最早提出“企业家”一词,他在其1803年出版的《关于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政治经济学论文》和181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精义》中指出,企业家是“将一切生产手段:如劳动、各种形态的资本或土地等组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企业家精神”则可以看成是企业家特殊才能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体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这种无形的东西往往可以维系一个公司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比如说,企业家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木偶奇遇记》和《白雪公主》,也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及其使人们快乐的超凡魅力;
伟大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收录机,也不是栅条彩色显像管,而是索尼公司及其它所代表的一切;
萨姆•沃尔顿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持之以恒的“天天平价”,而是一个能够以最出色的方式把零售要领变成执行力的组织——沃尔玛公司。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常常互换。
  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二.企业家
企业家是指那些具有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能有效组织和利用经济资源,敢于承担经营风险,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具有特殊素质的人。企业家可以分为三类:传统企业家、内部企业家和社会企业家。
传统企业家包括私营企业的创立者和国有企业的优秀领导者。前者让一个企业从有到无,从弱到强,他们承担企业的全部经营风险,而最后他们往往会成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或者拥有企业的控股权,并通过纳税等方式回报社会;
后者本身并没有企业的所有权,他们通过卓越的领导,使国有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
内部企业家是存在于已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的一类管理者。德鲁克认为,并不是只有创立全新企业的人才能称为企业家,他把企业内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管理者称为企业家型的管理者。内部企业家是现代大中型企业的产物,处于企业最高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是连接企业上下关系的纽带。
社会企业家的分类很多。其中,经济学家德鲁克认为,社会企业家是一类特别的经济参与者,他们注重的不是慈善和问题本身,而是变革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将社会资源配置到最需要它们的人群身上。戴维·伯恩斯坦认为,社会企业家以改善社会造福人类为己任,目标是改变艰辛、贫穷的世界角落,为那里的人们建立更适合生存的条件。他们具有“强大的道德推动力”,乐于“自我纠正、分享荣誉、自我突破、超越边界、默默无闻的工作”。从这些定义上来说,社会企业家比单纯的志愿者、慈善家更具长远目光,更注重发展性、根本性地解决问题,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理解了企业家的概念后,这就为研究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但究竟什么才是企业家精神呢?企业家精神又包括了那些要素呢?在通常的理解上,企业家是指具体的人,而企业家精神,通常是指抽象的企业家概念,即企业家们的共性所在。下面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企业家精神。
首先,从内涵上分析。企业家精神应该是一种抽象的价值概念。它可能是一种品质、一种思想方式或是一种意识形态。企业家精神应该是所有企业家群体所共有的特征,是这个群体抽象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概念的抽象和升华。这样一来,企业家群体就和其他群体区别开来,人们也就可以此标尺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
其次,从外延上分析。许多经济学家也都对此做过阐述,比如哈耶克认为企业家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代表,应该具有使大家合作工作的精神感召力;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即“经济首创精神”是实现“新组合”的原动力,是为建立以自己的家族为核心的私人企业王国而发挥出来的创造力与坚强的意志;
马克斯·韦伯则讲企业家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是出于一种“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于对“神召”的感悟等等。我国学者汪丁丁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企业家精神:他认为,企业家精神的第一种精神是创新精神,第二种精神是由韦伯提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也可以把它简单地归纳为理性精神和敬业精神,第三种精神就是合作精神。其中,创新精神是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核心要素。
企业家精神的构成要素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人们把讲科学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赋予了企业家精神新的内涵。但是构成企业家精神核心的却是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四种精神是一切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是构成企业家精神始终不变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创新精神,更是一个企业家必
1.创新精神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家面对动态的经营环境,寻求思维的革新,不断拿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对一个企业而言,产品需要不断更新,服务需要不断上新台阶,市场需要不断开拓,管理方法不能囿于旧习,这些变革的实现需要企业家思维的创新,因为只有思维的创新才能领先、才能大步发展。正如在熊比特的理论中,创新包括了生产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来源、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等五个方。企业家的这些创新活动正体现了他们寻求新思路、冲破旧框框的创新精神。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2.进取精神
企业家的进取精神表现在企业家身上,就是一种对大事业的热情,做大事业的理想,他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因为在企业家看来,只有大事业才能激发他的勇气、才智和昂扬的斗志,才能使他的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是一种内在的根本动力,使企业家拥有了强烈的创业愿望、永不满足的事业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富于进取精神的企业家才会在市场中抓住机会,又快又好地经营企业,永远地进击,作出长远而有价值意义的决策。
3.冒险精神
商场如战场!企业的经营活动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没有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商品经济的动态性、开放性和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家必须拥有冒险精神,没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是无法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敢于冒险在于他相信风险有时可能成为企业成长的契机,甚至是企业家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并不等同于赌徒的盲目冒险,面对风险与否的选择时,他会考虑风险吸引力的大小、冒险成功和失败的相对概率,他更会去思考如何通过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风险,从而增加冒险成功的可能性。
4.社会责任感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它做得再大,对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通常意义上说,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因为社会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不同的个体组成。没有人可以在没有群体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因此我们要有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不以个人私欲而存在,坚持社会原则的情况下懂得为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企业的社会责任综合起来就是企业家在经营、做事、生活中对他人利益、情感的关注。它虽然来自不同的方面,但终究是承担起了作为社会角色的自律、利他以及更高精神境界的所能做到的无私善举。我们无法用目的去解释这一切,在这里我们脑海里出现的是“意义”。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是人格化了的,而企业家就是这个代表。这背后可能是对人生意义的答案。
  
四.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有一些人认为企业家精神表现为一种突发的灵感或“天才的火花”。当企业家提出一个新颖独特的观点或推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等时,被视为是“企业家精神”的显现。但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并不只是一种偶发的灵感或“天才的火花”,因为这根本不具备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而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主体在剧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形成的超凡心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其体现应是一个从产生创意到创新结束的动态的有计划有行动的过程。因此,对企业家精神的测量是可以用频率、程度来具体度量的。所以,企业家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经过千锤百炼沉淀在企业家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是可以经培育而形成的。下面将谈谈培育企业家精神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方案。
学校开设专门的企业家精神教育课程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企业家精神所具备的特征,例如冒险,创新等,而早期的创业意识教育会在年轻人心中扎根,这会使他们以后具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出于这个原因,在美国,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企业家精神教育课程,甚至幼儿园都开始了启蒙教育。而且许多学校实现了“干中学”和“学中干”的有效结合,学校的教学案例就直接来源于企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企业家在社会上很受尊重和追捧的缘故。
学校应当与优秀企业结对,进行密切的合作
现在,很多人发现在学校学的东西到社会上根本用不上,究其原因是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现实脱钩。所以既然要学以致用,学校的课程就应该与社会、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注重与企业合作,让企业管理者到学校亲自授课,讲解企业运作方式和经营历程等。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到企业参加实践,真正做到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反过来丰富和发展理论”。
整个社会应当积极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美国的硅谷是一个为管理和技术天才提供极富神奇魅力的创新的摇篮,是孕育企业家精神的“风水宝地”,而不怕失败是硅谷最大的魅力之一。在硅谷,每天都有许多企业倒闭,但还是成为许多人终生梦想的地方。为什么?因为那里的文化非常宽容,人们具有足够大的胸怀去接纳失败和承受失败。失败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下次成功的黎明前的黑暗而已。所以,要培育真正的企业家,宽容失败的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才能为众多人提供勇于创业的动力和再次出击的机会。
倡导义利共存的价值取向
真正的企业家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经营哲学,希望自己的成功能给他人带来福祉。实践已经证明,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也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通用电气原总裁杰克韦·尔奇在谈到他经营企业的目的时说:经营的第一目的应该是贡献社会,以社会大众经营为考虑的前提,才是最基本的经营秘诀。

五.结语
历史和现实都在呼唤优秀的企业家群体的出现,他们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前途和政治命运。毫无疑问,研究企业家精神现象和问题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因为企业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之一。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是其核心内容,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家,更离不开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的精神创造力取决于他们对自身精神现象的整合和调节的自觉态度与深度。总之,要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企业家精神培育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依然任重道远,虽然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过在目前的中国环境下没有真正的企业家,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变革,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关注,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不久将来的中国,必定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第二篇: 信仰佛教的企业家

企业家不是首富,首富不是企业家

作者:水中玉;

作者机构:;

来源:企业家信息

ISSN:1005-443X

年:2018

卷:000

期:002

页码:P.9-10

页数:2

中图分类:F832.5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首富;企业家;数据显示;大地产;福布斯;马化腾;中国;美元

摘要:2017年9月18日福布斯发布的数据显示:恒大地产掌门人许家印以391亿美元身家成为中国首富,略高于第二位的马化腾和第三位的马云。这是许老板再一次成为中国首富。

第三篇: 信仰佛教的企业家

企业家的特征

企业家与行政干部的成长道路不同,在思维习惯、行为方式、领导风格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1、经济家的头脑

企业家主要在于有“脑”,而不在于“手”,企业家具有装着“经济”和“效益”的大脑,即要以最小的投入求得最大的产出。

2、战略家的思维

企业家不是一个急功近抻的目光短浅者,而是一个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战略家。他能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超脱出来,进行一种看不到的具有未来色彩的战略构思。

3、哲学家的思维

企业家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于他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即他能对周围一切正在发展变化着的工作,以哲理性的思维能力方式做出新的概括、归纳、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一种新的创新观念。

4、探索家的精神

企业家不拘泥于过去和现状,敢于开拓创新,不断寻找新的信息和经验,努力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未来的发展开辟新路。

5、艺术家的领导艺术

企业家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能谙熟各种领导方法、原则和规律,具有非规范化的经验和创造性的领导艺术。企业家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单纯是一个科学家、一个会计师、一个工程师….而是一个集各种才能于一身的艺术家。

6、善于组织

企业家能按一定的标准有序地搞好以下三方面的组织工作:a、善于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配备合适的管理人才。b、善于建立一套健全的、精干的、高效的组织体系。c、善于按组织体系所要求的科学“程序”和“轨道”有效地开展工作。

7、善于用人

企业家能具有“伯乐识马“的眼力,冲破世俗偏见和陈腐观念,善于选拔人才;
企业家能把擅有专长 的能人安排到用武之地,尽其才干,激励能者多劳,大胆使用人才;
企业家能舍得花本钱,进行智力投资,积极培养人才。

8、善于经营

企业家具有经营能力,善于思索,运筹帷幄,及时确定企业的最佳经营方式。

9、善于创新

创业家能敏锐地察觉事物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勤于探索,构思新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效果。

10、善于协调

企业家能灵活地协调各种工作关系。不仅能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上下之间的“垂直协调”和同级之间的“水平协调”,而且能协调与企业主管部门之间的“纵向协调”和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横向协调”。

第四篇: 信仰佛教的企业家

讲好企业家故事 展示企业家形象——《不断探索 勇攀高峰》

---记“广东省劳动模范”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成稳

陈岑

「人物简介」

陈成稳,现任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客座教授。作为虎彩步入数字印刷的领军人物,重构虎彩“数字印刷+互联网”的产业布局,多次受邀参加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全球印刷峰会。2002年当选为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荣获“热心社会公益、招商引资突出贡献企业家”。2005年获广东省印协颁发最高奖项——“广东省印刷进步奖”,荣获广东省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荣获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等。

借改革春风,赢第一桶金

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了三个经济特区,这给所有创业求发展的人提供了绝佳的社会环境。当时香港人来大宁村开办了一家毛织厂,是东莞较早开办的一间来料加工的厂家。一批优秀青年由大宁村安排进厂,成为工人,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陈成稳也在其中之列。进厂后紧接着他被派往东莞学习三个月,成为毛织厂的一名机修工,按月发薪,是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毛织厂的工作给了他一个见识外面世界的机会,他走出了大宁村,走到了东莞,走到了深圳,第一次看到了世界的色彩斑斓。从虎门到深圳,一路尘土飞扬,可对陈成稳来说,这一路充满了欣喜。毛织厂从深圳罗湖口岸运来毛线原料,制作加工成毛衣后,再运到深圳出口。深圳当年也不过是一个边陲小镇,然而在这里,却最早觉醒了改革开放的气息。陈成稳能吃苦,又有独到的眼光,敏锐地感觉到哪些货品是最好销、最买得起价,他经商的才能渐渐显露出来。于是借着临近的深圳经济特区,陈成稳开始做一些商品生意,十分畅销,并赚得了第一桶金。

初创事业,历经波澜

随着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陈成稳辞去毛织厂的稳定工作,和三个伙伴合办货栈,成为第一批“下海”的人。当时没有多少创业资金,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出风头”和“冒险之举”。但他从来不愿甘于平庸,也不愿依赖固有的土地资源安稳地过一生,变革的种子在那时就已经深深地埋藏在了陈成稳的心里,并且正在生根发芽。在货栈遭遇变故之后,陈成稳和伙伴又建立了虎门贸易公司,货品琳琅满目,摆在商场的玻璃橱窗内,收益立马可见。1984年,贸易公司准备做一笔大生意,从深圳进出口公司以每支415元的单价购进了两万支价值830万元的14寸彩色显像管,并同北京一家公司已签好订货单,已收八十万元的定金,每支显像管大约能有几十元的差价。合同签好了,定金也到手了,这笔生意看上去是“铁板订钉”的事。由于对当时显像管市场供大于求、进口货严重过剩的情况不了解,货进来后北京公司毁约,宁可不要八十万元的定金。货在厦门放了一年后,贸易公司不得不将它运回东莞,四处寻找买家。然此时市场饱和,显像管早已不是紧俏货,一时哪里卖得出去!

“回想起来,这是我做生意以来最大的失败,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重大失误,是由于对市场的不了解而造成的。”直到今天在回想起这件事时,陈成稳仍然是不胜感慨。

从此,陈成稳不管在哪里做纸张推销,总是不辞劳苦地背上几支显像管,希望能遇上合适的厂家,或者纸品行业的客户、朋友能给他带来新的信息。这种行为回想起来,固然让人觉得可笑,身体上的负重、精神上的压力,却给他留下深刻的教训,在今后漫长的人生路上,他时时鞭策自己了解市场、不忘危机,稳步前行,至使以后的发展几乎再没有出现重大的失误。这批显像管直至1985年才找到买家,仅以每支260元的低价售出,这笔生意亏损500多万。

在显像管业务贸易中受到重挫,公司经营陷入困境,生存下来是首要问题。为了让事业起死回生,让家庭有生活保障,让合作伙伴有信心和希望,他不得不踏上北上的征途,寻找新的出路,开拓新的市场。当然,初次远离故土,在省外跑业务的过程中,他遭遇过很多次坐冷板凳的情形。但他一直坚信,命运给你一个这样的起点,是想告诉你生活不是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的人生疾苦;
而是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创造一个关于坚韧不拔的故事,一个关于奋发向上的传奇,一个绝地反击的奇迹。所以,他在后来销售纸张的工作中反复寻找突破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求与客户的共同利益,本着真诚友善的态度,与客户以诚相待。通过28天马不停蹄地在南京、常州、上海等七个城市拿下了550吨纸张的订单,为陷入经营僵局的贸易公司带来了新生。也让他看到远离开放的广东,全国还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后来公司的业务和规模逐步扩大,才有了今天的虎彩。那时候跑业务陈成稳睡过地下室、吃过闭门羹,每天四处奔波,为琐碎的事情忙碌。正是因为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让他逐步收获客户的信任,打开事业崭新的局面。同时,也让他觉得工作有了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很多人以为创业的艰难会让自己失落、失望、失去所有方向,其实他们不知道敢于正视平凡、正视自己的不足、正视前进道路的坎坷不平才是唯一的出路和答案。

寻求转型,抢占先机

虎彩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从一个小工厂成长为布局全国的智能云工厂,贯穿其中的精髓是顺应趋势、把握本质、勇于进取以及对创新精神的坚守。在传统包装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虎彩在很长一段时期汲取到行业的甘露,欣欣向荣,成为行业的翘楚。那个时候,仿佛雨后春笋般,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印刷厂纷纷建立起来,大家都希望能在繁荣的包装产业分一杯羹。然而,公司董事长陈成稳认为传统包装如果一直以大批量复制的模式去经营,终究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可以说,在包装印刷如火如荼的时候,虎彩已察觉到一种隐忧的存在,当时陈成稳即着手探索新的出路。

回顾虎彩的历史,陈成稳曾经总结过公司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坎。

第一个坎是0到1亿。这个坎可以称之为“创业初期”,这个阶段虎彩用了8年时间。这个时候,由于市场空白点多,只要老板有敢打敢拼的胆识以及勤奋不懒惰,就能够实现既定的核心目标。

第二个坎是从1亿到10亿。这是发展阶段。这个时期虎彩也用了8年,依靠的是把握机会的能力。中国市场爆发式增长,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集团的业务快速扩张壮大即可。现在看来,虎彩没有错过天赐良机,取得国内印刷界前10名的成绩单。然而,创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虎彩不能躺在以往的功劳薄上睡大觉,于是很快就迎来了第三个坎。

第三个坎是从10亿到100亿。这时虎彩即将跨入的成熟阶段。这个时候,市场竞争规则改变,市场机会减少,大大小小的对手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传统印刷已经面临数字印刷的威胁和挑战,发展遇到瓶颈。如果按照原先设定的传统发展路线,很难再有突破。虎彩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好的座次,首先需要制定清晰的战略路线图,其次需要建立核心竞争力。原来的那套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如何才能跨过这个坎?别无他法,唯有转型。所谓转型,绝非喊喊口号,而是从根本上彻底转型。

为了跨越第三个坎,虎彩积极推进商业模式转型。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尝试是虎彩文用事业。2007年,第一家门店成立标志着虎彩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正式进行战略转型,向零售连锁行业进军。定位为专营各类时尚动漫文具、精品及数码产品,主要面对学生消费群体和年轻时尚一族。2009年,该事业部正式更名为虎彩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连锁店品牌名为“虎彩”,经营范围调整为时尚文具、潮流精品、个性化定制产品、水晶内雕、马克杯等,致力于为青年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友谊的一站式、立体化的服务。当时,虎彩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深深认识到,一家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持久地生存和发展。因此,虎彩文用连锁门店在全国如火如荼遍地开花,在高峰期曾多达200家门店。

然而,虎彩文用连锁模式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在具体实践中,董事长陈成稳发现文用行业存在门槛低、可复制性强等特点,虎彩自身的印刷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于是就在思考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因为文化用品行业进入门槛低,很多个体户也可以经营。陈成稳认为连锁经营思路很好,但是我们的产品没有优势。所以就想到是否可以做影像?2010在英国伯明翰陈成稳带着这个问题参加博览会,发现影像产品原来是用数码印刷来实现的,就同惠普和柯达进行考察交流,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了解数码印刷。接着选择设备也是用了一年半时间,最终虎彩选择惠普做个性化的Indigo设备和图书的喷墨设备。喷墨设备同以前虎彩所了解的数码设备是革命性改变,过去一直以为数码只是小型的办公设备,但是喷墨设备是大型的,与传统的型号没有差别,印刷的面积和速度也能达到传统胶印的水平,只是在印刷质量上有些许差异。但是数码印刷技术在质量、色彩、成本的效率提升是非常快的。如今,虎彩在个性化影像印刷领域的品牌正在一步步确立,可以说,一片广阔的蓝海在公司面前徐徐展开。

2011年,虎彩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成稳开始与欧洲、日本、美国等先进的印刷龙头企业交流,发现欧美国家的印刷产业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颠覆,特别是数字印刷技术。2012年,陈成稳在东莞印刷展会上与惠普率先签订了两台数字印刷设备,经过设备引入和技术探索,虎彩选择在包装产业最好的时候转型做“印刷+互联网”,率先进入数字印刷领域。诚然,新兴事物是需要环境和平台的孕育,当前印刷产业进入史无前例的寒冬,有的人认为虎彩的转型发展将大有可为,有的人也表示疑虑和担忧,因为突破了传统印刷的模式和思维。但是,陈成稳始终坚信:当别人都在为传统包装行业蜂拥而至而欢欣鼓舞的时候,要保持克制和冷静,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瓶颈;
当别人面临经营困境纷纷关厂的时候,正是我们重获生机的最佳契机。

以人为本,打造行业的“黄埔军校”

要想企业发展得好,必须培养、积蓄一批自己的人才。早在虎彩公司创立之初,陈成稳就想到要招聘一批诚实肯干的年轻人,对其进行印刷知识和实践培训。他在《南方日报》刊登一则招聘广告,其中写到新建的印刷厂将为员工提供半年带薪培训,要求能刻苦耐劳,勤奋踏实,公司将为之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带薪培训”,即能学习到技术,又能有收入,这一招对应聘者有很大的诱惑力,慕名而来者众多。一批有干劲的年轻人被吸引了过来,他们按技术工种分为两批分赴进修:一批从事简单操作的员工直接送至杭州彩印厂实习;
另一批从事技术、制版、管理类工种的员工先送至广州学习制版、胶板印刷、凸版印刷等一整套印刷技术,为期仅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中的大部分常常自学到深夜。三个月学期满后,再被送到杭州彩印厂跟师傅实习,在实习期间,他们尽力从老师傅手中接活做,尽量想多学习一些印刷技能。企业在未投产前即花大力气培育人才,这种气魄不但在当时实属少见,就是在今天也为数不多。这批人也为虎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为了激励员工,陈成稳总在不停地思索,他认为,只有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才会实现双赢。当时大多数厂均实行计时工资,他认为这样并没有完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个员工在一天的时间内,印刷一百件成品,和印刷两百件成品,对他个人的收入几乎没有影响;
但如果一个员工印刷两百件成品,能拿到过去一天的两倍收入时,他的积极性一定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也能更好地发挥。时至今日,陈成稳仍坚信这一点:“激励,是全世界最好的管理方式,激励要为员工设定目标,要让大家有‘奔头’。”在他企业发展的每一步,他都想到了这一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过上富裕生活,企业才有前途。这一点,已成为富有虎彩特色的企业文化之一。

关于人才的重要性,陈成稳曾经提到“要挑选钻石原石”。所以从1994年开始,虎彩每年都会到全国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目前平均每年招聘80人左右。毕业生入职后都会接受集中培训和在岗锻炼,并定期与高层进行对话。现在全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大多数都来自于内部培养的往届毕业生,这也是得益于陈成稳对于大学生培养的重视。除此以外,“睿虎集训”是由陈成稳担纲导师,通过全面解读“战略思维”“系统管理”“变革创新”“资源整合”“激励发展”“合作共赢”六大领导力标签,选拔和培养虎彩核心管理层。从2012年开始至今,睿虎集训已经进行到第六期,累积培养超过30位管理者。现在,这些人分布在虎彩各职能线、各业务板块,担任核心管理者,为虎彩转型数码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服务社会,热心公益

优秀的企业不仅仅属于企业家、属于员工,更在于它体现的社会价值。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陈成稳从来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在赴青海考察工业园项目时,他看到当地群众依然未能摆脱贫困的阴影,许多孩子上学都成难题,在心头引起了深深的震撼。作为一名企业家,他感觉到自己应该为这些穷苦的孩子做点什么。不久,经过公司文化中心与当地希望工程办的联系后,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塘巴村建立“希望小学”的协议就达成了。

2002年8月,虎彩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塘巴村投资建立“虎彩希望小学”,为了使贫困的孩子能读上书,并照顾当地岳木沟、西芨沟两个社的孩子们入学,新的希望小学计划搬到全村的中心处,将新建二层单面教学楼一幢,面积达440平方米。对于陈成稳义举捐款建立希望小学的行为,时任共青团青海省委书记尼玛卓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位藏族女干部用流利的汉语动情地说:“一位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企业家,能够以独特的眼光发现西部存在的商机,已经非常不易;
而能斥巨资扶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圆他们的上学梦,则更加了不起,这体现了陈先生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的博大胸怀,体现了一个现代企业的远大眼光。”虎彩给山里的孩子带来知识的光明,带来了外面世界的缤纷梦想,陈成稳亦想到:只要“虎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学得好,将来还可以选出代表到虎彩公司来参观学习、长见识,长大以后还可以到虎彩上班,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这也体现了虎彩回报社会的初衷。

虎彩在全国各地都有爱心助学的公益行动:在北京与印刷学院设立“英才奖学金”;
2016年在湖南娄底、嘉禾、平江、广东清远英德、江西赣州于都、广东茂名、广西岑溪、重庆开县、贵州毕节等数地上百所学校,都收到了来自虎彩各类大小笔记本16万本,圆规、笔套、水彩笔和小尺子4万多个,让孩子们的求学路上多了阳光和微笑。

倍增计划,如虎添翼

2017年东莞市政府推出‘倍增计划’一号文件,对虎彩来说,“倍增计划”不仅能使之更加坚定传统产业的转型之路,而且在政策的支持下给实体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虎彩在数码业务领域逐年环比倍数增长,2016年逆势而上,小批量、出版与个人影像业务均实现了近或超过100%的增长。随着虎彩前期的市场与客户积累,在“印刷+互联网”前期信息、设备等投入的效益凸显,与大数据、电子商务、云平台融合,引领个性影像产业从B2C 向C2M 转变,建立实体、线上、手机APP以及O2O多边化的平台交易模式。未来几年,数码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状态。

陈成稳认为,传统产业越来越成熟,成本越来越大,而且环保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印刷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价值链过长,产品周期短,数码印刷技术进步,加速各企业对零库存的需求。传统印刷过去都是大批量复制,人们往往认为印刷只与单位和企业有关。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个性化定制时代的到来,为了满足用户定制的刚性需求,让印刷走进千家万户,数字印刷的独特优势开始显现,数据可变,能与互联网实现连接。

虎彩从2012年开始从传统印刷转向数字印刷,引入先进的数码设备,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近五年累计投资出版和个性化生产线超过4亿多元。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国家战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为顺应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产业大趋势,同年9月,董事长陈成稳提出从数字印刷转向“印刷+互联网”战略。在全国建立4个分布式云印刷工厂,实现线上自营电商、第三方电商与移动APP“简印”的全平台建设,并利用客户、运营、产品三大数据为业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保障。虎彩形成了三大业务: 

第一,个性化影像业务实现C2M个性化定制,打破印刷只限于企业和单位应用的传统观念,提供“新供给”给海量用户,让印刷走进千家万户。产品不再是单纯的印刷品,而是引导消费者表达情感诉求,珍藏爱的回忆。

第二,按需图书印刷和按需出版业务,引入高速喷墨印刷设备技术,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进行按需印刷,实现一本起印。解决了出版社几十年来都不能解决的两大痛点:大量图书库存和图书断版。

第三,个性化包装业务,虎彩可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印刷、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多批次小批量印刷,解决库存积压,大幅度降低包装生产成本。

可以预言,在往后的日子里,工作和生活在虎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沐浴着虎门雄风的虎彩人在陈成稳董事长的带领下,乘着东莞加快产业调整结构这个重要契机,一定能够做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本着以更高地起点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宗旨,勇于开拓,再攀高峰,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更优,不断为经济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 信仰佛教的企业家

赵晓 信仰与企业家精神

  信仰的核心是超越你眼前所见的,去信一个你眼前所未见的。在《圣经》里面有一句话:“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我还没有见到这件事,但是我相信它已经有确据了,我盼望的这件事我认为它是实实在在的,一定会实现的,这是“信”。

  “信”一定是信一个比自己更大的,相信自己一定不是信仰。在英文里,信念和信仰都是Faith,比如相信未来的目标会实现,可以说是一种信念。广义的来看信仰,就是相信一个目前还没有实现的东西,相信一个眼前还没有出现的对象,但是狭义的信仰就是宗教信仰,即回答这个世界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最终是什么……宗教信仰里面可能会涉及到超越人们认识的神秘力量,并从那里得以确认人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我们更加重视企业家的道德行为,一般的人做了坏事造成的危害可能有限,企业家坏了却有可能会危害社会。企业家的信仰和普通人的信仰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企业家首先是人,其次是男人或者女人,第三是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第四才是企业家,第五可能是中国的企业家。并不能将企业家的信仰简单的理解为企业家的商业精神。企业家的信仰是超越于企业家的商业精神的,但是企业家商业精神肯定受企业家信仰的影响,是企业家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受企业家信仰影响的,可能还包含着他的家庭、为人处世的态度……而不仅仅只有在商业上的表现,所以企业家的信仰要高于他的商业精神,并决定了他做生意的方式和目的。企业家信仰所能影响的不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他怎么对待家庭、怎么对待自己,都与之相关。经常很多人只关注企业家的财富、企业是否成功,但是企业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家庭生活是否幸福、本人是否幸福,这些同样非常重要。有信仰的企业家处理生活各方面会更加的平衡,有的企业家可能赚很多钱,可能把企业做得非常好,但是他会忽略家庭、忽略其他方面,做事情太注重结果。

  信仰和企业家商业精神

  具体来看企业家的信仰对企业家商业精神的影响,可以从东西方企业家的差异入手。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信仰包括佛教信仰、儒家、道家,但我觉得后两者称不上信仰,只能说是一种处世哲学,属于伦理学范畴。西方最主要的就是基督教信仰。东西方企业家不同的信仰塑造了有所差异的企业家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创新!企业家代表着一个社会中最具备创新精神的人,但是至少到目前,西方企业家相对更具备创造精神,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面,企业家在创新上的表现还不太充分。

  创新跟信仰是有关系的,我们可能会觉得创新是企业家的自然行为,但是你知道其实很多人不需要创新。我们通常会喜欢用一种不正当的方式去获得财富,而不是用创新的方式去创造财富,我们希望把这个市委书记搞定,把那个省长搞定,然后就把这块土地都交给我来开发,如果只追求金钱,谁也不会在乎是否用创新的方式去创造财富。

  基督教的文明信奉的上帝是创造的上帝,这个世界上的万物是上帝创造的,所以除了救赎神学,还有创造神学,因为上帝是创造的上帝,所以上帝也赋予了人创造的能力,你要应用这种创造能力来荣耀上帝。

  在创新这个主要因素后面,不同文化下的企业家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东方的企业家,可能特别的勤奋、特别的节俭、特别的看重光耀门楣;
而西方的企业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企业家,他们看重的是荣耀上帝,他们认为不是在为自己赚钱,在他们的观念中,财富本身就是上帝的,自己只不过充当了上帝管家的角色,所以他们要用上帝的方式去赚钱,用上帝的方式支配财富……中国很多企业家做生意是由一些人的需求来驱动的,像养家糊口、光宗耀祖、出人头地;
但是基督教信仰下的企业家就会有一些超越性的动机,比如荣耀上帝。虽然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流,但并不能说西方文化就等于基督教文化。

  西方也有很多人是不信上帝的,欧洲的教堂夜里也是空空荡荡的,基督教在某些地区甚至是衰落的,人们缺少了一种精神的力量来抗击堕落。

  不能完全的说有信仰的人就一定不堕落,但是可以做一个比较,在有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之间,肯定是有信仰的人会有更多的诚信行为、更多的遵守商业道德的行为,但是不能保证有信仰的人就没有不道德的行为,也不能说不信的人就一定是不道德的,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同样在有信仰的人中,信仰对其行为的约束力也不一样,就像我们大家都是人,高矮胖瘦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小时候的体力跟壮年时候的体力是不一样的;
有信仰的人,刚信的时候跟他信了很多年是不一样的;
在信仰上非常追求的人跟在信仰上不太追求的人是不一样的,这就跟我们的身体一样。从基督教的立场来看,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有罪同时愿意承认罪的人;
另外一种是有罪但是不愿意承认有罪的人。

  企业的精神跟企业家非常有关系,特别是民营企业,老板的文化就是企业文化,老板的商业精神就是企业的商业精神。一个企业一定是要考虑赚钱的,但是也要有自己的一些理想、一种抱负、一种社会目标。谁也没有办法逃脱经济规律的制约,但是一家企业对社会目标的追求和经济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并无矛盾。有些企业家可能是在追求他的个人理想,这种理想不一定是财富,但是实现了个人理想之后他也得到了财富。只有一些企业会追求社会目标最大化,比方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其实是公益企业,它的目的是用企业的方式做公益,同时帮助底层的人群,所以它会社会目标最大化。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还是利润最大化,在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要恪守法律、道德和生态的底线。

  我们认为,信仰是道德的源泉,如果一个企业家有信仰,更容易有好的道德行为。有好的道德行为,他做的事情就比较好,对社会就有利,但是信仰能够让企业家不仅有好的社会行为,而且让企业家本身更加幸福,企业家的目标并不是让别人幸福、牺牲自己。“信仰有助于人活出道德”,这是小布什讲的。虽然有些人没有信仰可能也活出道德来了,但是如果有信仰可能会走捷径、会更快、更好的活出道德。

  几种宗教的比较

  道教比较崇尚自然,信仰者也许会把一些自然的东西带到其企业文化里,但是目前并没有看到道家的企业,我国市场经济的步伐才刚刚开始,道家信仰结合进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时间。目前还没有看到成熟的道家文明的企业。

  佛教没有产生现代经济,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会躲到深山老林里面去修来世,因为对佛教信徒来说,今生不重要,甚至生命都不重要,活着就是受苦。他们崇尚六道轮回,认为只有潜修苦练才能换回来世的福分,要跳出三界,通过修炼逃过六道轮回,升华到仙、佛的境界。佛教对今生是否定的,佛教没有带来现代经济。过去的佛教不鼓励人们去从事商业行为,不过我们可以看到,佛教也在逐步改良,我们看到佛教徒也做出了许多很好的行为。佛教很多变身为人间佛教,开始融入到现代商业行为里面,但是目前还是比较少,不是特别系统。相对来说,对于佛教之于商业还是要观察。少林寺的方丈也说,佛教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灭亡。

  犹太教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犹太教对商业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犹太人很重视经商,在一定程度上,犹太人经商的文化是跟犹太教密切相关的,比如很重视金钱,犹太人从来不否定金钱。《旧约》里面对金钱给出了很多正面的评价,比方所罗门就说:上帝也不要财富太少了,财富太少了,他的行为会变形,但是也别让他的财富太多了,否则他会变态。犹太人除了《圣经》之外,《摩西五经》中所信奉的是托拉(Torah),之外还有《塔木德》,是记录犹太人先贤的言论,里面记载了很多关于金钱的正面描述。所以犹太人很重视赚钱,他们经商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犹太人不陷入到金钱里面去,他们该休息的时候休息,犹太人有很多节日,他们都很重视这些节日,有一个叫逾越节,就是犹太人的春节,那天他们连电梯上的按钮都不按,他们把电梯变成自动升降,每一层都停,那天不准劳动,只能安息。

  犹太教和基督教在金钱上应该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基督教也没有否定金钱,认为钱是中性的,如果你为上帝去赚钱就是好的,不在乎你是不是去挣钱,财富力也是中性的,而是看你的财富为谁所用。但是基督教发明了一个更加积极的理念—是拥有财富的人是上帝的管家,如果上帝让你来创造财富,让你做管家,这就是你的天职,如果是上帝来让你经商的,你经商的工作就有了神圣的价值。大多数的国家都不喜欢劳动,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就鄙视商业劳动,而西方的文化里面其实也有,比如古希腊是奴隶制度,所以希腊人对工作、对劳动是有一些贬低的,但是基督教赋予了劳动和工作一种神圣的价值,它赋予了金钱一种崇高的地位。市场经济是从宗教改革的地方出现的,清教徒带来了整个西方的变革,带来了财富和文明的鲜血,他们对人类的市场经济、人类财富的创造活动贡献是最大的。

  基督教跟现在市场经济是非常相匹配的。我是先写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那篇文章,然后才去研究美国的教堂,接着又研究《圣经》,最后才信上帝的,而不是相反。换句话说,我的研究是在我不是基督教徒的时候做出来的。

  王石说,如果他要选择一个信仰的话他会选择基督教,他认为万科的管理就和基督教精神很契合,万科强调公司治理,这些都是基督教文明的东西,照着中国文化就不需要这些东西,而是应该找一个好人,王石就应该把自己变成圣人了,但是王石用制度来管理万科,到年龄退休,不是靠圣人的。

  儒家是一种伦理学,有“德”但是无“道”,“道”和“德”是不一样的,“德”告诉你应该怎么做,“道”告诉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有很大的差别。伦理就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秩序是什么、礼仪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但是没有办法回答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基督教里面,这个问题很简单,上帝要你这么做,他要你这么做,你没什么商量的,那是神圣的。为什么这么做?上帝让你这么做!我们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孔子要我这么做,那我问孔子算老几?他是人,我也是人,凭什么听他的?没有神圣性。

  我觉得企业家应该接触各种信仰,然后来比较、来看看都有什么道理。

  契约精神和博爱

  儒家文化比较重视等级秩序,但是基督教文明特别重视契约精神,包括上帝都是跟人签契约,而且是神圣的契约,《圣经》就是旧约和新约,约就是上帝跟人的约,让人们重视契约。而商业文明、工商文明是一种契约文明,我们俩签的合同一定要遵守,你不遵守或者你觉得你赚了钱就遵守,不赚钱不遵守就没有办法完成下去,这种神圣的契约精神是现代商业文明的集成,基督教有这种神圣的契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没有的,传统上更多的是强调等级、服从,缺少平等基础上的契约精神。

  二是基督教的博爱。博爱可以带来人与人的和谐,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首先要人自身和谐,如果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他怎么跟人和谐。这种契约精神以及博爱精神是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最需要的一些精神制约,如果要走向工商文明,就要意识到工商文明本身就是契约文明。中国希望走向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每个人自身的和谐,自身的和谐最关键的是你能够爱。

  如果中国人缺乏信仰,就会缺乏信任,因为缺乏信任、缺乏团队合作、缺乏委托代理的关系,就有可能会影响中国企业做大,中国人信奉“宁做鸡头,不做风尾”,所以中小企业比较多,大企业比较少。我们需要的是相互信任,但信任是信仰的产物,就像我们需要苹果,但是苹果是从苹果树上长出来的,不能只要苹果,不要苹果树,信任是从一个有共同的信仰的环境里面长出来的。你敢相信别人是一种力量,你需要一种力量去相信别人,你受过很多伤害,以前相信别人、对别人挺好的,结果发现都被骗了,走到街上有人讨饭,你给了他钱,后来发现那都是骗子,下次你还敢吗?信任别人的时候需要一种勇气和力量,那么是什么能够使得你超越患得患失的心态去信任别人,就是你的信仰。

  导致信仰缺失的一个原因是世间的诱惑,大家都赚钱去了,就没人去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还有可能是世界上不法的事情多,大家的心慢慢就变得冷淡了,本来大家是有信仰的,但是看的乱七八糟的事太多了,受过伤害,慢慢地把门关闭了,世上不法的事情渐渐的增多,人的心渐渐地冷淡。

  对话

  《管理学家》:基督教文明是否影响了西方商业社会?

  赵晓:我觉得基督教影响了全世界的商业社会,因为全世界的商业社会是被她哺育出来的,她是一个摇篮。

  《管理学家》:我们的市场经济套用了西方的模式,但是中国可能缺乏基督教文明的基础,如此一来是否会有一点水土不服?

  赵晓:是有一点水土不服。基督教文明对西方经济、对市场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基督教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罪”,人人都有罪,因为人有罪,所以就不能把过大的权力给一个人,它建立的是一个制衡的体制,如公司治理结构等等。而中国人相信“人性本善”,如果真的相信“人性本善”就不会想去建立一个架构,而去寻找一个好人,从我们的思维是很难出来一个制衡体制,因为我们基本的前提、假设就跟别人不一样。

  《管理学家》:应该向中国的企业家提倡什么精神?

  赵晓:基督教文明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好东西,最主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有开放的心胸,“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吸收基督教文明好的东西,其实中国文化本身是一个变化的概念,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汉朝的时候,儒道融合,支持汉代崛起,第一次大国崛起;
到唐朝的时候是儒道文化跟东方的佛教文明融合,儒道佛,然后支持了唐的崛起;
这一次肯定是传统的中华文华和基督教信仰的文化,特别要注意吸收基督教文明的因子,能让我们的文化变得更加博大精深、更加光辉灿烂,支持我们第三次、新的大国崛起。

  《管理学家》:是不是说,并不一定让所有人去信仰上帝,但是要让基督教信仰文明当中的一些因素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赵晓:对,这多好,混血最漂亮,很简单。而且我们有必要超越一些基本的概念。邓小平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发展是重要的,发展是硬道理。

  《管理学家》:如果有些企业家仅仅是把信仰当成个人宗教信仰,并不是把它运用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当中,该怎么办?

  赵晓:这不是真正的信仰,只是宗教徒。他只是礼拜天去做礼拜,然后他的工作、方式、行为跟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这些人是宗教徒,不是真正有信仰的人。

第六篇: 信仰佛教的企业家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
企业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细胞,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里充当着微观主体的角色。企业家为企业而存在,企业家角色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企业家群体所具有的特殊的精神特征、品质素质是随着企业家角色的历史发展演变而发展丰富起来的,研究企业家精神,就要先理解和把握企业家的概念。
一、 企业家概念的演进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在16世纪早期出现在法语中,指用于领导军事远征军(武装探险、开拓殖民地冒险)的人,后来泛指从事冒险活动的人。最先给“企业家”一词下定义的是18世纪中叶的法国作家贝利多尔,他定义为“按不固定的价格购买劳动力和物资,而按合同价格出售产品的人”。而最早把“企业家”这一概念用在经济学中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梯龙,他在1775年《商业概览》一书中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这一概念后经穆勒在英国加以大力推广,得到广泛的传播。于是,“企业家”便成为经济学乃至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行为学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同学科对企业家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即便在经济学界,因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的不一致,得出的解释也就不尽相同;
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当时人们对企业家涵义的认识也各有不同。

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研究、现代企业理论(如交易费用、代理理论等)阶段。现在笔者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企业家的论述,归纳企业家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论断表述(见表1-1)。
表1-1 企业家内涵界定的不同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企业家涵义与界定 主要观点 主要学派或代表人物 1.企业家是简单生产企业家与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一样,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如马要素 是第四种生产要素 歇尔) 2.企业家是冒险家 不承担风险就不能称为企业家,企业家是克马歇尔,奈特
服不确定性的冒险家
3.企业家是创新者 企业家是市场均衡的创造性“破坏者”,是熊彼特
实现要素重新组合的人
4.企业家是经营管理企业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专家,配置资源使萨伊,科斯 者 得企业形成生产能力
5.企业家是提高企业企业家是克服X低效率的企业组织者 列宾斯坦 效率的组织者
6.企业家是资产所有企业家是资产所有者兼经营者,即所有者型马克思,张维迎 者与经营者 资本家
7.企业家是套利者、企业家是通过恢复市场均衡而获利,发现并哈耶克,柯兹纳 是创造价值的人 抓住机会的套利者;
企业家应具有合作精神
8.企业家是企业决策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卡森,德鲁克 者 性决策的人
9.企业家是高级的异企业家不是一个固定职业,是企业经营管理舒尔茨 质性人力资本 者群体,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获利能力递增的特点)
从各个经济学家对“企业家”概念的表述解释来看,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研究的历史也较长,但是至今仍然存在没有形成系统理论体系的问题。有从功能或者说是职能的角度来界定的,有从素质的(包括能力素质的、精神素质的、心理学的、身份的等)角度加以界定的,有从人力资本价值角度来认识的,我们由此看到,企业家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单一内涵概念,而是有着多维的、多层次丰富内涵的系统性概念,因此,绝不能只是从某一方面来理解它,否则就不能全面地完整地认识和解释这一历史和现实中形成运用的概念。
下面,进一步对企业家概念的进行历史的动态的考察,以期达到更深刻的感性的认识。

二、企业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定义
从对西方经济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企业家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代:第一代企业家是指近代企业阶段(15世纪到19世纪末)的资本家。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他们是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始者,敢于冒险又富于创新精神,发现并开掘潜在的市场,第一代企业家是资本与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的统一体;

第二代企业家是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垄断资本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掀起了合并扩大企业规模的浪潮,那些吞并其他企业,建立大规模经营的巨型公司的石油大王、铁路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等垄断资本家巨头成为第二代的企业家。这一时期的企业家是资本与创新精神的高度统一。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是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因此可称为资本家式的企业家或传统企业家。
第三代企业家是指20世纪中叶以后的法人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职业经理人员。由于垄断资本不断进行新的企业合并,形成了一批混合联合公司和跨国公司,一个垄断资本集团所属的企业不但数目众多,而且生产的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繁杂,采购和营销地域广阔,这样一个垄断资本家巨头或者一个家族少数的几个人要管理协调如此众多企业就不可能了;
同时,由于公司法人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极大地削弱了少数大资本家对公司的控制,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大批具有丰富决策管理才干的职业经理也应运而生,他们是专门从事经营管理的专家,可称为职业企业家,普遍具备创新精神、掌握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承担着经营风险并获得激励的收益的特殊阶层。
第四代企业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家和当代职业企业家,现在国内外理论界对他们的研究十分活跃。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近二十年里,创业家和创业者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成功事实证明了拥有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业家的全新的价值。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秘密武器”,微软的比尔·盖茨被称为“美国的新英雄”。身份和财富不再是他们必备的标志,而拥有现代工商业、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经营知识与才能,承担技术创新风险和分担经营风险,引领着知识技术的发展潮流,这成为当代企业家的典型标志。尤其十风险投资业和资本市场的极大发展,使得当代创业家、创业者和职业企业家大量涌现。
如前所述,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这一概念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视野,比如从创新职能、风险承担职能、行为特征、精神素质、价值特征等方面作出了多种定义,这些定义都有可取的成分,但都有片面之处。笔者通过比较来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关于企业家是“创造性的破坏者”的观点,准确地抓住了企业家概念的核心和要害,他认为企业家精神即是“经济首创精神”揭示出了本质。尽管这一定义存在着不足和局限,但是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就根本无法对企业家做出描述和分析。再如,对是否承担风险,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笔者也认同“管理学之父”彼得·F·德鲁克说的任何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人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企业家应承担与其行使权力对称性的风险职能,企业家承担风险可以对其产生激励效应。
笔者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区别于其他管理者的本质特征,创新不必然地带来风险,但经营风险出现总是归根在于内部或外部企业家们的创新行为,因而企业家为自己的创新承担风险,应是企业家创新职能的内在要求,这是符合经济活动的基本逻辑的,即责权利相统一,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如果不承担风险,那么企业家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其创新活动就没有约束,道德风险问题就会马上突出出来,造成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
基于前人的表述和相关的分析,笔者从企业家的内在本质属性和经济活动的外在连接把握这一概念认为,企业家就是自身具备经营创新能力并在企业中承担经营风险、获取经营收入和风险补偿收益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家就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在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处于最高地位。这样的定义,就使企业家成为创新职能和风险承担职能的复合人格角色和完整意义上的权责利的统一体。
正如张维迎对企业家的定义就是从权责利统一的理解上论述的:“所谓企业家,就是承担经营风险,从事经营管理并取得经营收入的人格代表。这样定义的企业家是作为一个责权利的统一体而存在的。承担经营风险是一种责任,从事经营管理是一种权力,取得经营收入则是一种利益。只承担风险、取得收入但不从事经营者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家;
同样,只从事经营管理而不承担风险和取得经营收入也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家。”在本文对企业家的定义中,实际上对企业家的属性做出了规定,经营创新能力是企业家的自然属性,承担风险取得补偿收益是企业家的社会属性。创新能力是企业家内生的、本质性的,这种禀赋是先于企业经营活动而存在的,是企业家区别于企业普通雇员、一般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员的本质规定性,
创新是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家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价值创造的活的源泉。而承担风险职能是企业家本质职能的必然的要求,属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制度性的安排,是外生性的,通过这一职能实施的制度安排便可以对企业家激励相容,实现委托人的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增长。
对“企业家”这一概念的理解,既要把握经营创新职能和承担风险职能的是统一的,对称性的,责权利的统一体;
又要理解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以其经营的企业规模的大小或者企业发展阶段作为标准,体现为在职业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锻炼和施展其创新能力;
还要理解为把拥有内生性的私人性质的无形资源(人力资本)和外在的制度性安排结合起来的人,才能是现实中的企业人格代表,构成有着现实意义的企业家群体。
三、企业家精神的概念
以上对企业家概念的阐释.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企业家精神堤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然而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在普遍的理解上,企业家常指具体的人,而企业家精神,通常指抽象的企业家概念,即企业家们的共性所在,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
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概念的抽象——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首先,从“企业家精神”这个术语的内涵上分析,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品质,“精神首先是一种思想形式,是一种驱动智慧运思的意识形态,”但“精神不完全是仅仅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过程的心理的、主观的概念,精神相对于意识,它似乎应该是对意识的一种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也是表明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群体独有的显著的精神特征就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人们日常也把它看作是成功的企业家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品质、胆魄和魅力,并以此为标尺可以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
从前文笔者对企业家概念的分析来看,作为企业家私人信息的内生性的经营创新职能具有最为核心的本质规定性,企业家的劳动属于创新劳动,那么抽象出不同企业家的个性特征而形成的企业家精神就必然地要体现出经营创新能力和品质。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市场均衡,建立新的体系结构,产生增量价值,实现经济增长。在很多研究企业家的经济学家那里,多将创新精神作为了企业家的代名词。
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反问一下,创新精神是不是由企业家专属的呢?显然不是,创新精神是作为有思维意识的人类的一种自然禀赋,而不属某类人所专有,也不以财富、地位来作为衡量创新精神的唯一尺度;
另一方面,技术发明、科研开发、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等等涉及到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人类活动,要实现发展,都源于创新活动。企业的发展,源于企业家精神,源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但企业家精神只有通过社会制度的依托,才具有现实意义。一是要赋予企业家支配控制企业资源的权力,通过委托——代理关系,以契约形式予以确认,这才使企业家精神有价值体现的现实制度条件,通俗的讲就是对于拥有企业家才能的人,首先他要被识别和挑选作为企业的领导和经营者;
二是制度的安排要让企业家为自己的创新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与他承担的责任相对称,也就是社会制度保护并激励企业家通过冒一定的风险来完成创新活动,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敢想敢闯敢干”的意识品质实际上就是外部压力下企业家精神状态的形成的必然的结果。正如池本正纯认为的“所谓企业家精神的本来意义是率先负起承担风险的责任,克服不可靠性这一障碍的决心比任何人都坚决果敢。”不承担风险,不能称为企业家,承担风险是企业家与理论家、艺术创作人员、科学发明家和技术研发人员等的根本区别。所以,创新精神和承担风险的精神要统一起来,才可以界定为企业家身上体现出来的独有精神品质的基本属性。
其次,从外延上看企业家精神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许多学者都对此做过论述,比如萨伊曾把企业家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目的和操作上作为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体现;
科兹纳则强调了企业家精神利用市场内潜在的获利机会这一方面;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即“经济首创精神”是实现“新组合”的原动力,是为建立以自己的
家族核心的私人企业王国而发挥出来的创造力与坚强的意志;
马克斯·韦伯则讲企业家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是出于一种“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于对“神召”的感悟;
哈耶克认为企业家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代表,应该具有使大家合作工作的精神感召力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很难对它下一个标准的、永恒的定义。从狭义上来讲,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以企业家自身特有的个人素质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以风险承载精神为标志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对于企业家群体而言,企业家精神展现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职业属性。
在人们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中,企业家精神象征着一种与普通人明显区分的个人禀赋,而不仅仅体现为实际财富或地位的多寡高低,这种禀赋使得企业家自然成为社会福利增进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强大动力。企业家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标尺。
四、企业家群体的精神特征
虽然企业家精神属于企业家私人信息的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品质,不同的企业家有着个体差异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的共性上提炼出带有普遍性的精神特征,国外学者通过对成功企业家调查比较,对他们赖以成功的精神动力及表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中获取了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国外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其研究状况见表1-2 表 1-2 成功企业家精神特征研究 日前 研究者 企业家精神特征 1848 米勒 承担风险 1917 韦伯 正式权威之源 1934 熊彼特 创新,首创精神 1954 沙腾 勇于承担责任 1961 麦克里兰 承担风险,成就欲望 1963 大卫斯 雄心勃勃,需求独立,承担责任,自信 1964 皮克尔 支配/智慧,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技能 1965 李兹格 好风险,独立,社会赏识,仁慈,领导 1965 斯克诺几 诚实,权力激励,明确厉害关系 1971 伯尔蒙 评估风险 1971 哈尔勒德及艾伯德 成就欲望,自主,雄心勃勃,权力,社会认可,创新/独立 1973 温特尔 权力欲望 1974 玻兰德 注重内部控制 1974 李勒斯 成就欲望 1977 甘斯 个人价值实现 1978 梯蒙斯 支配/自信,目标导向,适度冒险,注重控制,首创/创新 1980 布鲁克汉斯 冒险嗜好 1980 瑟克顿 能力强/雄心勃勃,积极调整心态 1981 麦斯空和蒙坦拉里 成就,占有,自主,坚持,控制 1981 维尔西和怀特 有控制欲望,寻求承担责任,自信/支配,迎接挑战。适度冒险
1982 董科尔伯格和库帕 成长,独立,独具匠心 1982 威尔其和杨 控制,接受创新,自尊,雄心勃勃
大量的研究还可以将企业家精神特征开列出很长的单子,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研究视野让研究者的结论不尽相同,现实中的大部分成功企业家可能只是具备其中的一部分特征,而许多具有完全或覆盖那些特征的人并非一定就能够成为成功企业家,因为研究者的结论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属于归纳性概括性的结论,不可能完全掌握了现实复杂的情况。笔者也试着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力求接近和把握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表现,总结关键几点如下:
A 有成功的信念,强烈的使命感 B 创新和改革的意识及能力强

C 自信(自我中心)、支配欲望 D 有把握的冒险,善于从失败中学习 E 责任感强,人际沟通及感召力 F 足智多谋,有管理技能
五、企业家个体素质
对于某个企业家个体而言,企业家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如何以及他怎样展现了特殊的精神风貌,从其个体条件和特征的角度,我们观察和评价的指标可以采用企业家素质来衡量。素质也即是特征,企业家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在观念、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却有着共同之处,这些特征铸造了他们的成功。以下对照比较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家的素质来分析:
(一)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家的素质分析
1、美国企业家素质分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协会用5年时间,从4000名企业家中选出1812名最成功的企业家,将其基本素质归纳为19项:(1)工作效率高;
(2)有主动进取心;
(3)逻辑思维能力强;
(4)富有创造性;
(5)判断力强;
(6)有较强的自信心;
(7)能辅助他人,指导其工作;
(8)以身作则,遵守规章制度;
(9)善于使用个人权利;
(10)善于动员群众力量;
(11)善于利用交谈开展工作;
(12)关心下级乃至其家庭生活,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l3)乐观豁达;
(l4)善于同职工一起并肩苦干;
(15)自制力强;
(16)主动果断,能在思考后立即决定;
(17)客观,能听取各种意见;
(18)能进行正确的自我批评;
(19)灵活性强,勤俭艰苦。
1997年,美国评出了10大优秀企业家,他们具有5个特点:(l)能帮助企业确定某种切合实际的方向;
(2)善于使有关合作者与自己密切合作,坚定已确定的方向;
(3)创造条件给人以动力,激励员工全身心工作的能力;
(4)掌握资本分配诀窍;
(5)热爱本公司。

2、日本企业家素质分析
日本曾对企业家素质提出10项标准:(l)堪为全体职工的楷模;
(2)头脑灵活,有预见性和洞察力;
(3)品德高尚,见识广博,工作勤奋,基本功过硬;
(4)有人情味,能考虑别人痛处,在部下、同事、上司、关系单位以及在主顾之间经常创造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气氛,像磁铁一样吸引人;
(5)仅仅把经营管理层的意向向下级传达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充分的信息和勇气,把全体职工的真正声音带到管理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6)具有把企业的收益与全体职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信念;
(7)自觉认清企业对社会应负的道义责任和其他责任,并在行动中恪守不误,严守信誉,在任何情况下,不为得利轻举妄动;
(8)遇到困难不畏缩,不是先考虑“为什么”,而是考虑“怎样才能完成”,并有独创精神;
(9)不先私后公,必须率先弃私;
(10)对上级不阿谀奉承,不先做面子上的事,不文过饰非。

3、德国企业家素质分析
德国的戈延格教授提出,2000年的企业家应具备10个方面的素质:(l)开阔视野,要具有全球性眼光;
(2)要向前看,改进战略性思想;
(3)将远见卓识和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4)要有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变革的能力;
(5)要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和知识;
(6)具有管理各种不同人物和各种不同资源的能力;
(7)要能不断改进质量、成本、生产程序和新品种;
(8)要具有创造性管理的才能;
(9)要善于掌握情况、各种信息,并通晓决策过程;
(10)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富于创新精神,并能造就社会新的变革。
(二)中国企业家个体素质分析
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认为,中国企业家应具备5条基本素质:(1)强烈的事业心;
(2)能够正确处理职工、企业和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
(3)能够不断提高经济效率,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具有正确决策的能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5)是一个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善于调节和解决企业内外部矛盾,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企业家身上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特殊素质:1、强烈的创新精神;
2、从不停止的经济冲动;
3、坚韧不拔的内在毅力;
4、对市场变化的灵敏触觉;
5、极强的复合素质。
笔者则认为,我国企业家至少应具备5个方面的基本素质:(1)思想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是企业家对全社会和工作等所应承担责任的明确认识,可分为社会责任感、
工作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等,要求企业家以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员工利益为重,表现为大公无私、正直、人性化管理等。事业心是企业家的工作抱负,表现为以工作为享受、经营企业成为一种事业成功的内在需求、使工作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造就高度的敬业精神;
这些内在动力能够驱使企业家拼命工作,是企业家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使得企业家全力以赴地经营管理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终取得企业与自身成功,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2)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企业家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处理文件、主持会议,而且要协调企业内外部关系,与各方人士交涉,每一项工作均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和体力,必需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作为支撑,否则就无法适应中国特色国情下企业外部协调和内部管理的繁重工作。
(3)心理素质。企业家要情绪稳定、自信开朗、乐观豁达,成就欲强,坚强耐挫。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始终面临着激烈竞争而又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当前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各项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企业家必须乐观自信,对社会、对国家、对企业、对自己有信心,具有良好的自我克制、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才能够不畏挫折。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打击,胜不骄,败不馁;
企业家必须心胸宽广,才能够吸纳不同意见,容纳各种不同类型人才,才能容忍人之不足和缺点,做到取人之长;
企业家应时常进行自我反省,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完善与提高;
强烈的成就欲会使企业家忍受企业与个人短期利益的牺牲,追求企业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素质,也可称作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持久而稳定的基本特点。心理现象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按其性质可以把它分为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前者包括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念活动,这三种活动相互影响,密切联系,构成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后者包括人的态度、信念、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征的综合,就是人们常说的个性,也就是个性心理待征。在企业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他们有的性情温和,处理问题周密细致;
有的粗犷豪爽,办事大胆果断;
这就是不同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这些现象说明,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各有差异,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无关系,有时还很重要,不可小视。
进一步分析,心理因素对工作成就的影响是有科学依据和充分事实佐证的。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通过长时期、大规模的追踪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同样都是高智商的人,有的成绩卓著,有的一无所成,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个性差异。比如,特尔曼在100个男性被试者中,挑出成就最大的20%为一组,同成就最小的20%的人相比较,发现这两组人在智力方面没有什么差别,关键是他们的个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成就最大的这一组人的个性特征是:有理想、谨慎行事、有进取心、自信心和不屈不挠精神,在最后完成任务的坚持性方面,也都明显地高于成就员小的那一组人。美国“卡鲁创业家协会”曾对75例美国成功的创业家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出11种“企业家的心理特征”:健康的身体;
控制及指挥的欲望;自信;
紧迫感;广博的知识;
超人的观念化能力;
脚踏实地;不在乎地位;
客观的待人态度;情绪稳定;
迎接挑战。
(4)能力素质。主要有:①创新能力,要求企业家能够对新环境、新事物、新问题敏锐感知并敢于承担变革与开拓的风险;
②决策能力,要求企业家善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新情况,预测各种可能结果,做出正确决策;
③战略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具有战略眼光,能从总体上把握形势,既考虑当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够着眼于长期目标,而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
④文化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既能够塑造所在企业的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如建立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培育团队精神、构建学习型企业等,又能够不断借鉴和吸纳其他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进行自身文化的丰富化;
⑤信息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善于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并使之系统化,力争在企业内外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这是决策科学化的最重要基础条件;
⑤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善于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主动培养人才;
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5)知识素质。拥有较为丰富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极为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本企业所涉及到的技术工艺知识,与一定的外语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企业家成长中精神、素质与机制的交互作用
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应该具有全新的思想观念,健康的身体,强健的心理,卓越的能力,丰富的知识经验,优秀的品质。企业家应该兼备以上几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综合表现在个体的企业家身上,就体现为某种精
神面貌;
我们看一个企业管理者是否具备成功企业家的潜在精神品质,就要从他的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素质特征来具体调查和分析,并比较这些素质特征是否和外在的环境相符合。企业家个体成长中的精神、各方面素质因素与外部激励约束的机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关系构成,其中企业家精神处于核心地位,它对其他各因素起到指导、传接和凝聚的作用,拿掉了企业家精神这一核心因素,就无从探讨企业家的本质内涵和属性。企业家素质、能力及其成长必然地受到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并且在一些情形下,企业家精神直接决定了企业家把握企业创新和寻找潜在机遇的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运用。正是因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有时候经济学家和大众谈论企业家的素质或能力时往往就当成企业家精神来说了。见下图所示:


外部环境精神—

知识 能力 如果从企业家个体成长的动态过程来分析,那么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中摸索,企业家的知识、身体、(思想) 心理等素质转化为企业家潜在的人力资本,形成一种职业操作能力;
在企业家精神的引导和外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家发挥其天赋和能力,创造出个人和企业、社会的价值,实现其特殊的职能。如下图所示:

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对企业家的激励和外部机制的建设,支撑许多成功的企业家的更多的是他们自身企业家精神
敢于冒险、开拓创新、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的企业家精神——领导班子每个人的事业心,但缺乏物质方面的必身体 心理
要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家刘汉章认为他之所以现在这样努力的工作是因为他有一种奉献的愿望,他是一个农企业家职能 企业家潜能 民的儿子,受他们那个时代的教育的影响,讲的是报效国家(方向明,1997。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 外部机制

企业家价值实现 (人力资本)
期,众多企业家就是凭着一股闯劲甚至带有某些偏差的意识行为站立于经济潮头的;
在外部机制不健全、法制不规范的情况下,也不断出现企业家用自身特殊的能力及权力去侵吞国有资产、违法经营、出现个人专权、“59岁现象”等情况。而且反过来看,良好外部机制与有效激励以及企业家群体的精神风貌对成长过程中的机制与激励 企业家素质、能力和人力资本投入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如何制定合理的机制与企业家激励制度,如何在规范的制度环境中营造企业家群体精神,我们在后面作详细论述。
最后,准确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功能既有助于我们规范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本身,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家精神成长与培养的重要性。企业家精神具有诸多功能,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上。首先,企业家精神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作为衡量企业经营者是否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企业家选择和任用机制上具有指导意义,它也能够更好地激发企业家的潜力,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身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且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也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使之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是企业家精神在经济领域发挥其功能的集中体现;
其次,企业家精神在社会方面的功能则体现在,虽然企业家精神代表的是企业家这个群体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但它对其他领域、其他的社会群体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企业家精神可以映射整个国家的整体素质,企业家精神所倡导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原则也成为其他社会群体学习的风向标;
最后,企业家精神对文化的功能则体现在,企业家精神其实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体现的是企业家的优秀品质,这对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推荐访问:佛教 企业家 信仰 信仰佛教企业家 信仰佛教的企业家 信仰佛教的企业家可以建立党支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