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读后感最新【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01 11:1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读后感最新【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读后感最新【优秀范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分享的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读后感2020年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读后感2020年最新

  幸运的斯诺赌博赢200多个大洋后,感概:上帝站在了他这边,他赢了一笔可观的钱财,而且他发现自己是个幸运儿,无论多么艰难,命运都不肯放弃他,这次他又在经济最困窘的时候转危为安,从此摆脱了受制于人的生活,并且他自己创办了《民主杂志》刊物,这份杂志给他和海伦带来了与北平的知识分子和进步学生交流的机会,甚至受邀去燕京大学做讲座,知识改变命运在此深有体现。

  当斯诺见到大刀队唯一幸存者王耀庭介绍他们战况后,金四爷得知德芳英勇砍杀了数名日军后壮烈牺牲,流着泪夸奖他侄子是英雄!是夜,王耀庭和沈老板一起给逝去的兄弟们烧纸钱,耀庭拿着她送给自己的护身符,希望能再听沈老板唱一首戏,也算是祭奠这些逝去的生命。斯诺得知这一切后发表了文章:长城抗战就这样以国民政府的妥协而告终,1933年5月31日中日签订了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而蒋介石则率领部队开往江西,誓将红军彻底消灭。作为普通的民众在当时应都可感觉到,国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镇压,难道这就是他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吗?让人揪心的痛!在1934年10月蒋介石由江西剿共前线,来北平协和医院休养,斯诺以民主杂志主编的身份采访了蒋介石,采访中蒋介石说:“红军已经被消灭,我中华民国从此将国泰民安,不会再受匪患的困扰了。两年前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步步逼近、无奈军阀混战、共匪肆掠、国家是内乱频频、我欲抵抗外敌苦于无分身之术啊?而如今,北伐胜利、共匪已灭我中华民国将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全民族将精诚团结、易兴邦立国为念,不要被民族仇恨所障蔽,轻言和日本开战,我们不应该轻易的谈论牺牲,除非把我们逼到不得不做出牺牲的最后关头,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所做出的退让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在中国兵法上有这句话: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站!”多么慷慨的陈词语言,而斯诺在照此发表了共产党已经被剿灭的文章。

  斯诺发表的这篇文章后受到了燕京大学新闻系的邀请担任讲师。斯诺在课堂上说红军已不复存在的内容,被同学大为指责,说作为一个记者更应该亲自采访过红军之后再做定夺,而不是轻信蒋介石的一面之词。这些意见让斯诺大受教育,决心亲自去采访一下共产党的人们。而日军也一直策划要求华北独立的闹剧在上演,日本胁迫宋哲元同意华北五省的自治,且日军还与当地的汉奸暴民联合起来成立了临时政府,控制了冀东的二十二个县,并用飞机大肆散发自治传单。

  缺兵少粮的宋哲元得到国府的答复是:党国的最大隐患是共党非日本,在适当的条件下满足一点日本要求,这种回答让身处风口浪尖的宋哲元深感为难。在和国府交谈时日军的土肥圆将军更拿香河的暴动说事,向宋元哲施压逼他同意实行自治,日军拿出南京政府对宋哲元的撤职通知,鼓动宋哲元脱离南京政府。在此危难当头,宋哲元说:“即使国府撤掉我的职务华北独立,也不是我宋某人一个人的事情,即便要实行华北自治,也要看老百姓原意不原意。”看来宋哲元还是一心为国啊!而此时在北平的进步青年黄华看透了政府的胆怯和日本的阴谋,在演讲鼓动学生们想办法阻止这一事件。他愤怒的演讲如下:“同学们今天的报纸大家都看了没有,日本人迫使国府跟他签订放弃华北主权的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现在又使用军事讹诈手段,企图胁迫宋哲元做他们的傀儡带头开展华北五省的自治运动,虽然宋哲元目前还没有明确表态,但是国府官员殷汝耕已经落水,做了他们的走狗,大家看看这就是今天的报纸。香河暴动暴民们成立了临时政府,公开对外宣布脱离国民政府,这样一来宋哲元很有可能就会放弃与日本人的周旋,干脆实行自治。同学们华北要完了,我们能答应吗?关东军分离华北主要有三步:第一步他们就是要让国民党中央军退出,让华北的政权成为真空;第二步他们就是要选择傀儡让真正的自治实权落到日军之手;第三步他们就全面施压南京政府,让其不得不承认日本在华北的指导地位........。”

  当斯诺得知国府官员挽回不了华北自治的这个败局时,他把这一重大消息告知了黄华等爱国学子们。他们为阻止这一事件的发生,联络了北平的所有爱国学生进行集会,在此期间斯诺也帮助他们联系了所有的外国记者一同报道此事。在游行当日,黄华宣读了集会宣言:我中华人民之受困于专制政府者久矣,民国以还国体改制,以民为主,吾民莫不三呼万岁!以为自是可得解放,乃以政客纵横、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者复从中挑拨鼎革十余年,岁无宁日,人民所受之痛苦依然,吾民庆告政府政权奠定之余,相顾自幸,以为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发生了北平的一二九学生集会运动,而阻止了华北自治。通过这次运动斯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的知识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勇气的情景振奋人心。

  学生运动之后,当局对参加运动的进步青年开始了大逮捕,这一行动让许多爱国青年对政府完全失去了信任,他们开始向往中国最后的希望——陕北红区。这个地方也是他一直想要探索的地方。

  结尾处斯诺和沈慧秋想办法解救爱国学生陆晓萌,而当国军抓捕行动到四爷家时,领头的军官看见屋内供着金德芳牌位,马上让所有人放下枪,鞠躬致意这位英勇牺牲的壮士,并告知这个屋子谁也不可碰。真是:英魂镇国军,致敬真英雄!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读后感2020年最新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提到书中关于领袖的描述,就不得不说斯诺对毛泽东的描述中这样写道:“不可否认,你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述,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毛泽东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的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读到这段的时候,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逃课、迟到的比比皆是。好多大学读书的风气早已荡然无存,大家上大学似乎都只为了文凭这一张纸,没有人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是否真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大学生活。

  美国记者西奥多.H.怀特曾对《红星照耀中国》做过如此评价:“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更是对当时的人民、当时的社会一种全新的描述。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读后感2020年最新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China)》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推荐访问:红星 读后感 照耀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读后感最新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读后感2022年最新 红星照耀中国10至12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