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23年度7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精品 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总结汇报

时间:2023-04-17 08:20:05 浏览量:

7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精品 2021年7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情况汇近年来,口市在加大环境保护的同时,以口最美“后花和华北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旅游发展新定位,立足“历史文化、湿地资源”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精品 ,供大家参考。

7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精品

  2021年7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情况汇

  近年来,口市在加大环境保护的同时,以口最美“后花

  和华北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旅游发展新定位,立足“历

  史文化、湿地资源”两大特色,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滨湖新区

  建设。目前,该区以口湖水质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前提,以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为支撑,以抓牢新城项目建设为载体,聚

  焦教育、大健康、旅游、现代物流四大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一座富有实力、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一流新城正在

  快速崛起。

  滨湖新区建设只是口市努力打造城乡隽秀的魅力新口的一个缩影。日前,在口市第五次党代会上,该市提出今后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普遍实践,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格局得到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口湖生态保护与

  修复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走在全省前列,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一、全力打造生态口升级版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第二批“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典

  型案例。口市“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科学,将口湖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列为优先保护单元,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护卫鸟类家

  最终被确定为10个案例之一,受到生态环境部的肯定,在全

  国生态环境系统宣传推广。

  近年来,口市以口湖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潴龙河、源沱

  河、口河等9条主要河流为生态廊道,以北部生态和农业协调

  综合管控区、中部“三生空间”重点协调区和东部地下水综合

  治理区为生态管控区,以森林公园、生态公园和果业园区等为

  生态节点,加快构建“一湖九河、三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全面推动生态口建设。

  口湖是口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该市坚持生态保护和修复

  为主,严格落实《口湖水质保护条例》,强化水源保障,加强

  对入湖水质的监测,每年入湖水量达到3000万至5000万立方

  米,确保引水水质达标。科学推进口湖湿地系统保护与恢复,对口湖西湖进行蓄水,逐步恢复口湖西湖两平方公里湿地。周

  边建设生态护坡,开展生态绿化,逐渐恢复口湖自然生境。实

  施禁渔和增殖放流,完善口湖生态系统生物链,恢复沉水植被,提升湖泊自净能力。依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

  展口湖水生态环境健康现状调研及承载能力分析等项目,推进

  口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统筹推进口湖区

  村庄搬迁、环境整治、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环湖绿化等工程,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口湖生态保护与修复。

  同时,该市优化河渠空间布局,加快全市水系连通工程建

  设,推进“一湖九河”骨干河道与灌排河渠多级连通,大力实

  施河湖水系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大运河口段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等项目,着力提升全域水环境质量。坚持保护与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划定河湖生态保护范围,打通口湖区近岸围塔,打造

  800公里生态绿廊,构建自然生态河道。大力推进“九河”水

  系生态治理,加快实施东部清运片区、中部澄清片区、西部石

  津灌区片区水系生态治理、蓄水工程、地表水扩灌等工程,加

  大引蓄调水力度。到2025年,全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全

  面构建多源互济、互联互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网

  格局。

  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该市按照“节水优先、大力引

  水、以水定产、修复生态、分区施策”的思路,加快地下水压

  采项目建设,重点开展“节、弓1、调、补、蓄、管”六大行动,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着力增引外调水,推进地表水灌溉、农

  村饮用水水源置换等工程,调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

  广节水品种和节水灌溉技术,坚决关停城镇自备井,有序关停

  农业取水井,实施扩挖河渠坑塘蓄水工程,增加河湖生态蓄水

  量,持续回补地下水,力争到2022年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实施全民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

  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到202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完成省下达指标,用水总量控制在

  17.9亿立方米以内,城市和县城再生水利用率分别达到40%、30%以上,促进地下水位稳步回升。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引领,该市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推行林长制,加强城市森林、郊野森林公

  建设,以环口湖、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镇周边以及道路、河渠沿线等重要生态

  区为重点,开展环湖环城绿化和道路河渠绿化。结合国家和省

  级森林乡村创建,以环村林建设和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沟渠

  隙地、广场游园等绿化为重点,广泛开展村庄绿化,建设农田

  林网。到2025年底,新造林绿化10万亩。

  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至10月份,口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215天,

  同比增加16天;全市7个国控断面中5个断面水质平均值达

  到HI类及以上,县级市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优良比例达100%o坚决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该市聚焦

  污染防治重点领域,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

  化联防联控和协同治理,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解决突出

  环境问题,防范环境风险,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入实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超低排放和深度治理,加强

  对化工、橡胶、玻璃钢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深化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实施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臭氧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加大工业源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重点行业和其他面源VOCs污

  染治理,加强扬尘污染整治和移动源污染防控,统筹“油、路、车”治理,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新能源与清洁能

  源公交车和出租车比例逐年提升。加快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

  洁高效利用,抓好散煤治理,建立农村清洁取暖长效机制,进

  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稳步改善空气质量。完善重污染天气应

  急预案,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到2025年,PM2.5浓度降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省定目标。

  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推进重点河流环境治理攻坚,强化

  流域分区管理,深化完善河(湖)长制,开展污染源头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河道垃圾清理、河流岸线管制等行动,全面

  改善水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严守企业生态环境准入门槛,推动

  涉水工业企业搬迁入园,积极推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升工

  业污水管控水平。分类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现建制镇及

  乡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向

  农村延伸,全面加强农村生活污水防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动“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加强中水回收利用。完善

  水源地监测监控体系,全面排查、清理、整治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种污染源和各类非法建设项目,加强水源地保护。深化地下

  水污染防治,加强地下水环境治理和污染源监测。到2025年,全市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城镇集中

  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ni类比例总体达到wo%o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壤污染管控长效机制,构

  建土壤环境污染综合防控体系,积极推广土壤污染治理先行区

  经验,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严格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

  壤环境风险管控,全面加强未利用地土壤环境监管,突出抓好

  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污染防控,严厉打击危险废

  物非法转移、倾倒、利用和处理处置等违法行为。深化农村面

  源污染治理,调整农业投入品结构,继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

  增效行动,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

  能源化,完善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制度,健全规模化畜禽养

  殖污染治理体系。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

  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省定目标要求。

  三、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口走进口区小区,发现小区正在安装智能充电系统,为

  居民电动车安全充电加上了一把“放心锁”。该区已累计推广

  安装智能充电系统20余条线路,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绿色

  生活方式带来的便捷。口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行清洁

  生产,建立健全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

  加强资源节约利用,未来5年,该市全面落实国家碳排放、碳达峰工作安排部署,制定全市碳达峰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

  套措施,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

  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健全节能家电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进超

  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发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工业、服务业及生活节水化改造,深化水权水价等重大改

  革,构建水资源均衡集约利用体系。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

  双控行动,以“亩产效益”为导向,开展低效建设用地综合整

  治,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和约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到2025年,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控制

  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同时,该市推行绿色生产,以打造产业绿色转型先行区为

  引领,培育以“低碳”为特征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新增扩改,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实

  施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工程,推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

  及生物制品等产业工艺技术装备绿色化、清洁化改造,鼓励企

  业推行“互联网+绿色制造”模式,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

  供应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在重污染行业深入推进强制性清

  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

  改造,完善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政策,培育一批绿色循环经济示

  范企业,提高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水平。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

  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多元参与、激励约

  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实行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管

  理,落实资源有偿使用、总量管理、全面节约制度,实行领导

  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全覆盖。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构建

  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行污染源全

  程监管。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

  务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范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将践行绿色生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节约型机关、绿

  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和绿色出行等创建,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全社会逐步形成自然简约、绿色低碳的生

  活方式,逐年提升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完善公众参与

  制度,健全公众监督、举报反馈机制,支持公众对环境保护公

  共事务进行监督。加强舆论监督,设立生态环境“曝光台”,形成全社会环境监督合力。推进环保设施向社会开放,激发并

  提升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

  志愿者队伍规范健康发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

  活动。

推荐访问: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总结汇报 7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精品 工作总结 情况汇报 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