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5篇)

时间:2023-05-05 18:25:06 浏览量:

篇一: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是中美两国最为知名的新经济领先发展区域。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知名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是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南方主战场;旧金山湾区是美国西海岸以高新技术中心闻名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两地独特的湾区经济发展区位,相似的高新技术产业定位,类似的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两者在新经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分析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新经济的发展情况,以期为我国湾区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分析

  1.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的相关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一般分为湾区西岸、东岸以及港澳地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带,以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优势传统农业为主,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农业产品、电子加工等产业类型。东岸主要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带,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主要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制造等产业类型。港澳地区在大湾区中起到促进向外发展、加强对内融合的作用。其中,澳门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博彩旅游,同时也担任葡语国家交流平台中心的角色;香港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贸易及物流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产业类型,担任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角色。粤港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制造中心、投资中心、企

  业孵化中心和新经济策源地,区内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互补性、协同性较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

  从新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型来看(见表1),香港、深圳、广州、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各具体城市的优势产业各不相同,但城市间的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产业生态较为完善。比如:香港有金融服务业、旅游业、贸易及物流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在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广州传统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动能强劲;珠海在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家电电气、电子信息、石油加工等产业发展迅速。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产业的覆盖面广,产业生态相对成熟,产业市场潜力巨大。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型,正从过去三十年“前店后厂”单一加工贸易和港口经济的经贸格局,向科技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转型。全球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新材料、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导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2.旧金山湾区新经济的相关产业

  旧金山湾区内新经济相关产业主要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包括计算机和电子产品、通信、多媒体、生物科技、环境技术,以及银行金融业和服务业等产业类型(见表1)。旧金山湾区分成北湾、旧金山市区、东湾、半岛和南湾共5个区域。具体来看,旧金山市是重要海军基地和著名贸易港,产业类型以旅游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工商业尤其发达,是美国西部最大的金融中心。东湾是湾区最早发展起来的区域,港口经济是旧金山湾区经济的起点,二战期间军事造船业涌入东湾的奥克兰,奥克兰造船业由此兴起。目前东湾的产业类型以重工业、金属加工和船运为主,主要包括电动设备、玻璃、化学、数控机械、儿童食品、汽车和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北湾是美国著名的酒乡和美食之都,北湾的产业类型以葡萄酒产业、休闲养老产业为主,据称全美90%的葡萄酒都产于此。北湾的马林县被认为是美国最富有的行政区,这里有眺望旧金山市的最好豪宅。南湾是硅谷的所在地,许多高科技企业诸如英特尔、升阳、AppliedMaterials、NVIDIA、AMD、雅虎等公司的总部位于此地,连接旧金山市和南湾的半岛,则房地产业发达。总体来看,旧金山湾区包括硅谷,是美国乃至世界信息技术的摇篮和中心,主要新经济产业有信息技术业、生物医药业、金融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等类型。目前,湾区内部产业联系紧密,产业集群相对成熟,产业结构趋向于生态化,湾区内产业分工缺乏政府主导,主导产业的类型相对简单。作为曾经的军事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半导体、微处理器和基因技术的出现,科技创新导致的硅谷崛起成为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的最大助推力。

  表1两大湾区新经济相关产业比较

  湾区

  核心城市

  旧金山

  金融业、旅游业及生物制药

  新经济支柱产业

  旧金山湾区

  圣何塞(南湾)

  信息通信、电子制造、航天航空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

  奥克兰(东湾)

  装备制造、临港经济

  香港

  广州

  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及工商服务业

  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

  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家电电气、电子信息、石油加工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加工、造纸及纸制品业

  博彩业、旅游业

  家具、家电、灯饰、陶瓷、机械设备

  数码、石化、服装、制鞋、水泥、汽车及零部件

  医药、电子、电器、化工、五金、灯饰、服装、家具

  机电、纺织服装、食品、电子信息、造纸及纸制品、建材

  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

  深圳

  珠海

  粤港澳大湾区

  东莞

  澳门

  佛山

  惠州

  中山

  江门

  肇庆

  3.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比较

  新经济产业在两大湾区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相同点。一是科技创新产业都是两大湾区的主导产业。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世界级高新技术的创新之都,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则是中国创新城市的后起之秀,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十分类似。以信息通信、电子制造、航天航空装备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硅谷的支柱产业,谷歌、脸书、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特斯拉、甲骨文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均坐落于此;而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也蓬勃发展,拥有华为、腾讯等全球著名科技公司。二是相对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新经济发展生态。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新经济产业、产品和业态的创新高地,两地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新经济发展生态。

  新经济产业在旧金山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要有三个不同点。一是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度不同。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相对较为集中,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程度较高;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且企业集聚发展的程度相对较低。二是产业结构复杂度不同。旧金山湾区产业结构简单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相对更复杂多元。由于区域面积、国家制度、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等条件不同,旧金山湾区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在信息通信、电子制造、航天航空装备、生物装备等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涉及金融服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现代物流、新能源、互联网等更多领域。三是政府在新经济发展上发挥的作用程度不同。旧金山湾区新经济产业发展政府干预较少,粤港澳大湾区中新经济产业发展在大陆几乎都纳入各级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比较

  科技创新能力是现代湾区新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一般而言,一个地区高等教育越发达,研究型大学越多,该区域提供的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就越多,质量就越高,同时涌现出的高科技型企业数量就越多,本地区新经济发展的创新生态就越好,科技创新活力就越强。因此,本节重点分析比较两大湾区知名研究型大学和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全球竞争力。

  1.两大湾区知名大学比较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本文首先分析两大湾区的知名大学在各类排行榜上的差异,以及其在湾区科技创新能力上的作用(见表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简称“THE”)、《QS世界大学排行榜》(简称“Q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简称“USNews”)、《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较为权威的大学排行榜,上述榜单通常选择全球学术声誉、师生比、师均论文发表数、国际教职工比例、国际学位生比例、教师质量、学生素质等指标作为大学的评价依据。本文以两大湾区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几所大学为对象,分析比较其在各类大学排行榜上的位次,以此作为两大湾区知名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依据。

  表2两大湾区知名大学排名对比情况

  大学区位

  大学名称

  斯坦福大学

  旧金山湾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THE(2019)

  QS(2019)

  USNews(2018)

  15516210336524ARWU(2018)

  96101~15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匹兹堡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澳门大学

  42112436465511173315113761364625345510629548443154710313514217222522436161221991101~15201~30151~20201~30201~30101~15201~30501~60从两大湾区知名大学排名对比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都已成为世界名校聚集的区域,但旧金山湾区知名大学的整体排名要远靠前于粤港澳大湾区。从表中不难发现,旧金山湾区内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五个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且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四大榜单中均处于世界大学排名前十(前50),且排名相对比较稳定;其他诸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匹兹堡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也属于世界百强的顶尖研究型大学。而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知名大学虽然也属于世界知名的500强大学,但在各榜单中排名相对靠后,且排名在各榜单中差异较大。从高等学校的数量来看,由于两大湾区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等差异,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大学数量比旧金山湾区相对多一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分布着近150所高校、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旧金山湾区仅有30多所大学(不

  包括数量最为广泛的以本科教学和职业教育为主的社区大学)、5个国家级研究实验室。综合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中知名大学的整体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与旧金山湾区中知名大学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旧金山湾区有世界顶尖的大学,但总量相对较少;粤港澳缺乏顶尖大学,但梯队完备,潜力大。

  从知名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引领上的作用来看,旧金山湾区内的知名大学相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大学对新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旧金山湾区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都有世界一流大学为引领的高水平大学集群。其中:旧金山市有世界排名第15的世界一流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为引领的旧金山大学、旧金山艺术大学、金门大学、多明尼克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组成的集群;南湾有世界排名第二的世界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排名第三的加州理工学院、排名第47的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以及享有较高世界学术声誉的圣何塞州立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组成的集群;北湾有世界一流大学排名第四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半岛上也有美西部享有极高学术声誉的大学等。这种多中心互补组团式大学集群发展模式形成了跨区域的高等教育知识网络,孕育出有利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的独特科技支撑模式,为湾区涌现出一大批全球著名的科技型产业集群营造了知识资源共享的氛围,拓展了新经济相关知识交流的频度、广度和深度。而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全球领先的知名研究型大学较少,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少量高校在科技创新引领上能够发挥支撑作用,因此难以形成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强大科技创新动力。与此同时,由于国家体

  制机制、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湾区内大学在学术交流、人才流动、就业创业等各方面发展仍然相对独立,湾区内大学呈典型的散点式独立发展状态,研究型大学集聚创新融合发展的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并没有形成,这使香港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上更加先天不足。

  2.两大湾区知名企业比较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载体。作为科技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两大湾区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主要聚集地。通过分析两大湾区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详细分析两大湾区上榜企业的数量、排名、行业分布等重要指标,可以有效识别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在创新实力上的区别,以及由此对两大湾区的新经济产业分布进行深入观察。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近年来呈逐年增多趋势,入围企业数由2016年的15家增加至2019年的20家。除入围多年的香港来宝集团在2019年没有上榜外,粤港澳大湾区几乎每年都有新增入榜企业。从产业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入围企业所属行业相对较为分散,20家上榜企业基本涵盖了从汽车、家电、房地产、互联网到金融保险等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部门。比如,2019年入围企业的行业分布为:金融业4家,房地产业3家,通信、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业3家,零售业2家,家电行业2家,汽车制造业、电力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各1家,多元化企业3家。从区域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入榜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香港、广州、佛山等地。比如,2019年入围企业的总部分别为:深圳7家,香港8家,广州3家,佛山2家。从排名次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入榜企业排名历年来呈总体上升趋势。比如:除格力电器2019年新上榜外,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上榜企业中,有15家排名相对2018年上升,其中6家企业排名上升超过30位。碧桂园从2018年的第353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177位,上升最快;腾讯公司2019年排名第237位,比2018年的第331位上升了94位。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近年来逐年增多,且排名整体有较大幅度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20家入围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约为598.59亿美元,远低于旧金山湾区11家入围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水平(约1010.72亿美元),且粤港澳大湾区入围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远远低于旧金山湾区的平均利润水平。

  表3粤港澳大湾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情况

  企业名称

  平安保险

  华为

  中国华润

  南方电网

  正威国际

  恒大集团

  碧桂园

  招商银行

  广汽集团

  联想

  腾讯

  招商局

  万科企业

  怡和集团

  总部所在地

  深圳

  深圳

  香港

  广州

  深圳

  深圳

  佛山

  深圳

  广州

  香港

  深圳

  香港

  深圳

  香港

  2019年

  2618111111317181821223244254282018年

  27286111112335321320224331283322832017年

  383861018333462162322647—

  30272016年

  4112919519496—

  18303202—

  —

  356273雪松控股

  美的集团

  长江和记实业

  友邦保险集团

  格力电器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

  来宝集团

  广州

  佛山

  香港

  香港

  珠海

  香港

  香港

  30131235238414451—

  361323374295—

  46533—

  4531383—

  —

  205—

  481473456—

  —

  116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收集整理。

  通过旧金山湾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情况(见表4)可以看出,旧金山湾区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在2016年以来相对比较稳定。2016年为10家,2017~2018年均为12家,2019年减少为11家。但在2014年之前,《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30家左右位于旧金山湾区内,旧金山湾区是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仅次于纽约的地区。从产业分布来看,旧金山湾区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主要是科技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比如,在2019年11家上榜企业中,企业所属产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办公设备(3家),互联网服务和零售(2家),网络、通信设备(1家),银行(1家),批发保健(1家),计算机软件(1家),炼油(1家),半导体、电子元件(1家),生物制药(1家)等行业领域,其中有8家属于计算机与互联网产业,包括耳熟能详的苹果公司、脸书、惠普、英特尔、思科、甲骨文等公司。从区域分布来看,旧金山湾区入榜企业相对更为分散,在湾区内布局更为均匀合理。比如:在2019年入围企业中,除帕洛阿尔托市有2家外,库佩蒂诺、圣雷蒙、山景城、都柏林、旧金山、圣克拉拉、门罗帕克、圣何塞、雷德伍德城均各有1家世界500强企业。从上榜企业的排位次序来看,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世界排名中相对稳定,个别龙头企业表现亮

  眼。比如:苹果、Alphabet、惠普、脸书、英特尔等科技型公司表现十分突出,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相对靠前。这些企业无论营收体量还是专利数量,都在全球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脸书在2016年尚没有上榜,但到2019年已快速提升到第184位。整体来看,尽管旧金山湾区目前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比粤港澳大湾区的数量少,但旧金山湾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程度更高,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集中优势进一步凸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旧金山湾区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在平均营收和利润两项重要指标中在四大湾区中长期排名第一。

  表4旧金山湾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情况

  企业名称

  苹果公司

  雪佛龙

  Alphabet

  康德乐

  美国富国银行

  英特尔公司

  惠普公司

  脸书

  思科公司

  甲骨文公司

  慧与公司

  GileadSciences公司

  总部所在地

  库佩蒂诺

  圣雷蒙

  山景城

  都柏林

  旧金山

  圣克拉拉

  帕洛阿尔托

  门罗帕克

  圣何塞

  雷德伍德城

  帕洛阿尔托

  福斯特城

  2019年

  11233613517318422530404—

  2018年

  113352346214619274212302404552017年

  456535611441943931828181352016年

  319456154—

  18326—

  316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收集整理。

  通过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湾区企业榜单可以发现,从数量规模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入围企业的数量较多,但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和利润规模相对较小;从行业分布来看,旧金山湾区入围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高新技术企业特征非常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

  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电子制造、汽车工业、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能源等行业的产业协同有优势;从区域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相对集中于香港、深圳和广州等经济相对发达城市,旧金山湾区知名企业在硅谷城市带中的分布相对较为分散。综合来看,旧金山湾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集群式发展进一步深化,“硅谷”科技创新之都的地位十分巩固;粤港澳大湾区在互联网、高技术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正逐步显现,未来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三、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分析

  1.两大湾区的基础资源禀赋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9+2),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突破10万亿元,总量规模超过俄罗斯,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第11位,与韩国持平,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我国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旧金山湾区是指环绕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海湾一带的地域,通常是指地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都会区域,位于沙加缅度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湾和圣帕布罗湾四周,包含西侧的旧金山,南侧的圣马刁县、圣克拉拉谷地区,东侧的阿拉米达县、康特拉科斯塔县、索拉诺县,以及北侧的马林县、纳帕县和索诺马县,共9个县101个城市,是全美第五大都会区。目前,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之一,拥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仅次于纽约),也是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金融中心。2015年,湾区GDP高达7855亿美元,仅次于世界18个国家。世界著名的高科技研发基地硅谷即位于湾区南部。

  由于相似的发展历程、相近的产业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最年轻的湾区,常常被拿来与美国旧金山湾区进行比较,我国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定程度上也重点借鉴了旧金山湾区的发展经验。但在

  新经济产业发展的基本禀赋上,两大湾区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见表5)。从区域面积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旧金山湾区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粤港澳大湾区面积约是旧金山湾区的3倍;从人口总数来看,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旧金山湾区区域内2018年末人口约计777万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数约是旧金山湾区的9倍;从人口密度来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每平方公里为1242人,旧金山湾区每平方公里为428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约是旧金山湾区的2.9倍;从经济总量来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GDP为1.54万亿美元,旧金山湾区GDP为0.88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约为旧金山湾区的1.75倍;从人均GDP来看,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为22097美元,旧金山湾区约为113000美元,粤港澳大湾区约为旧金山湾区的20%。总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更大,人口更多,经济总量更大;旧金山湾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但人均GDP是粤港澳大湾区的5倍。

  表5两大湾区新经济的基础条件比较(2018年)

  基本情况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GDP(亿美元)

  经济体量排名

  人均GDP(美元)

  资料来源:课题组收集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

  56006956.93124215373第11位

  2209旧金山湾区

  179557742878第19位

  113002.两大湾区经济全球化指标比较

  世界级湾区是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节点,发挥着重要的全球枢纽功能,推动着人(才)流、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经济要素在全

  球范围内流动。湾区全球化程度越高,参与全球经济交流的程度越深,全球枢纽经济的地位就越重要。本节重点从进出口额、国际机场个数(见表6)、劳氏百强港口数量、机场旅客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来分析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经济全球化程度(见表7)。

  表6两大湾区主要机场比较

  单位:亿人次

  机场名称

  旧金山机场

  旧金山湾区

  奥克兰机场

  圣荷西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机场

  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宝安机场

  珠海金湾机场

  澳门机场

  资料来源:课题组收集整理。

  国际航线

  国际、国内廉价航线

  国内及墨西哥航线

  国际航线

  国内、国际航线

  国内为主

  国内为主

  国内、国际航线

  1.61.940.710.85职能

  客流量

  2015年

  2018年

  表7两大湾区经济全球化指标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

  旧金山湾区

  全球化指标

  2018年

  2015年

  2018年

  2015年

  进出口额(亿美元)*

  2017415001654154国际机场个数(个)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1.941.60.850.71机场货邮吞吐量(万吨)

  8373986劳氏百强港口数量(个)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ETC)

  672162425522*整个加州(58郡)数据,非旧金山湾区(11郡)进出口额数据。

  资料来源:课题组收集整理。

  从进出口贸易额来看,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进出口贸易额为15000亿美元,到2018年增长至2万亿美元左右;2015年,旧金山

  湾区所在的加州地区进出口贸易额约为1549亿美元,2018年这一数据增长至1654亿美元。由于加州可被划分为九大经济区域且涉及58个郡,旧金山湾区仅涉及其中的11郡,其产值仅为加州的27%,因此旧金山湾区进出口总额会远远低于加州地区进出口额。从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进出口额不仅高于旧金山湾区,还远远高于旧金山湾区所在的加州进出口额。

  从联通世界的航空交通运输来看,2018年,粤港澳地区进入国际机场协会(ACI)公布的《全球最繁忙机场排名100强》的国际性机场所在地有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5个,其中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排名相对靠前;而旧金山湾区同类型的国际性机场仅有旧金山机场、奥克兰机场、圣荷西机场3个。从机场旅客吞吐量来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国际机场(全球第8,全国第2)、广州白云机场(全球第13,全国第4)、深圳宝安机场(全国第7)等5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1.94亿人次,远超旧金山湾区机场的0.857亿人次;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上述5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1.68亿人次,远超旧金山湾区的3大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0.71亿人次。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货邮吞吐量超过830万吨,远远高于旧金山湾区机场货邮吞吐量的规模。因此,无论是从机场数量还是运输规模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目前已经远远超过旧金山湾区的机场群。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航空客货总量世界第一,而且保持高速增长。欧美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年,纽约、伦敦、东京三大机场群的年均增速不到2%,但粤港澳大湾区

  机场群的年均增速超过8%。如此大规模且高速增长的吞吐量,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从世界海运交通运输来看,英国劳氏日报历年都对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进行了排名。可以看出,2018年和2015年中国大陆均有21家港口上榜,美国均有9个港口上榜,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的上榜港口共有6家,分别是深圳港(第4)、广州港(第5)、香港港(第7)、东莞港(第46)、泉州港(第77)、珠海港(第81);201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上榜港口共6家,分别是深圳港(第3)、香港港(第4)、广州港(第7)、东莞港(第54)、中山港(第94)、汕头港(第97)。旧金山湾区上榜企业仅有奥克兰港1家,2018年排第73位,2015年排第70位。旧金山湾区其他知名港口诸如里士满港、旧金山港、红杉市港在2015年和2018年均没有上榜。从上榜百强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来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仅包括广州、深圳和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6721万吨,远超同年旧金山湾区港口(仅包括奥克兰港)集装箱吞吐量(255万吨);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6247万吨,也远超同年旧金山湾区港口(仅包括奥克兰港)集装箱吞吐量(227万吨)。不难发现,在海运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规模上,粤港澳大湾区远远超过旧金山湾区。

  四

  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基本结论

  综合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基本特征。

  首先,两大湾区新经济在产业上有两大相同点、三大不同点。相同点:一是以信息通信、电子制造、航天航空装备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都是两大湾区的主导发展产业;二是两大湾区目前都具备了新经济发展的成熟生态。不同点如下。一是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度不同。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相对较为集中,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程度较高;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且企业集聚发展的程度相对较低。二是产业体系的复杂程度不同。旧金山湾区产业结构相对简单,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电子制造、航天航空装备、生物装备、金融业等领域;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体系相对更多元,新经济产业涉及金融服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现代物流、新能源、互联网等更多领域。三是政府在新经济发展上发挥的作用程度不同。旧金山湾区新经济产业发展政府干预较少,粤港澳大湾区中新经济产业发展政府干预相对较多。

  其次,两大湾区新经济在创新能力上各有优势。在创新动力和源泉方面,旧金山湾区有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湾区内多中心互补组团式的大学集群发展模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创新要素在湾区内集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缺乏顶尖大学,散点式独立发展的大学发展模式对新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但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数量多,梯队完备,潜力大。在创新主体实力和潜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企业平均规模和经济效益相对较小;旧金山湾区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行业集中度相对更高,高新技术企业特征非常明显,但地域分布相对分散;粤

  港澳大湾区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行业分布相对较为分散,但地域集中度较高。综合来看,旧金山湾区科技创新生态相对更为成熟,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优势潜力更大。

  最后,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有所差异。从自身的基础资源禀赋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无论人口、土地,还是经济总量等各类经济要素的规模相对更大,但在人均产出等效率效益指标上,旧金山湾区基础相对更高。从反映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指标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进出口额、国际机场个数、劳氏百强港口数量、机场旅客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上都远超旧金山湾区,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全球化程度已超越旧金山湾区。

篇二: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湾区经济开放度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周天芸

  刘枝叶?【摘要】基于现有的湾区经济发展实践和相关研究文献,本文剖析湾区经济的形成条件及不同湾区经济间的异同点,归纳了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的经济开放特征,比较国内湾区经济和世界三大湾区的异同,采用对外开放度指标,使用主观赋权法和相应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水平、交通便利性、市场化水平和文化包容度与湾区经济的开放程度正相关,而经济发展水平与湾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可能负相关。【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经济

  开放度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群的显著标志。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均以其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重要特征,通常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作用,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此,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建?周天芸,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刘枝叶,中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划、建设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由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研究生。59

  设”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着眼于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融合发展,发挥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港澳社会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充分整合粤港澳三地的综合优势,打造中国的世界级经济区和国际创新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在要求,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中国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基于湾区经济对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本文比较分析湾区经济的开放特征,测度和比较中国三大湾区的经济开放度,从而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优势,奠定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基础。一

  湾区经济与世界一流湾区的开放特征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若干个海湾、港湾以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这一由湾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衍生的经济效应称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是滨海经济、港口经济、都市经济与网络经济高度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是海岸贸易、都市商圈与湾区地理形态聚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格局,湾区经济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湾区经济的开放性。湾区经济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拥海”“抱湾”“连河”是湾区经济形成的自然基础条件,湾区经济的城市群比邻海洋,环绕海湾,内部都有通往内陆的江河,水路运输便利,使得湾区经济有天然的生态优势、海运成本,也有利于湾区经济城市群的协同、外向发展。表1 湾区经济的自然条件湾区名称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湾区上海杭州湾区

  拥海大西洋太平洋太平洋南海渤海太平洋抱湾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珠江湾渤海湾杭州湾、上海湾连河哈德逊河、伊利运河萨克拉门托河、圣华金河多摩川、江户川珠江海河、黄河长江60

篇三: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世界知名大湾区跨界治理经验及启示

  作者:陶希东

  来源:《创新》2020年第01期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及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区,是我国建设世界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三大世界知名湾区的跨界治理举措与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通过设立中央级别的大湾区领导决策协调机构及跨界政策体系,构筑地方化、双层次横向协调机构和平台,积极尝试跨界功能区建设,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基金或特别行动基金,加快跨区域协同立法进程,构筑跨界司法协助与仲裁机制等措施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界协调机制,为湾区跨界整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知名大湾区;粤港澳;跨界治理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616(2020)01-0025-0从地理概念上来看,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区域,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湾区,它们是世界500强、创新公司、研发资源和专利密集区,借助其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构成),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正式签署,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政界、学界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的一个重大议题[1]。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跨越“三个省级行政区、两种经济制度、三个独立法系和税区”的特殊单元,所涉政治制度、法律体系、行政体系都不一样[2],因此,积极借鉴世界著名湾区的跨界治理经验,创建由中央政府参与的跨省市协调运行机制,处理好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首要战略任务。

  一、跨界治理的内涵及行动逻辑

  跨界治理是近年来国内外比较流行、具有多重内涵的一个跨学科概念。通常而言,跨界治理,是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本文所指的跨界治理,主要是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针对不同区域范围内多个行政区单元之间因受行政区划的刚

篇四: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第32卷第10期2019年10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x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ElectricityVol.32No.10Oct.2019论湾区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康

  宏,柳小梅,陈启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摘?要:协同发展是湾区经济的应有生态。国际湾区走出了一条共享共治、产城融合、联动创新的协同发展之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战略,在政策法律、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需要在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指导下,实现产城融合和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关键词: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0097(2019)10-0149-020?引言国际湾区作为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走出了一条协同发展的湾区经济之路。粤港澳大湾区由珠江东、西两岸的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9+2”城市群组成。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协同发展,是湾区经济时代需要思考的时代课题。1?湾区经济与协同发展1.1?湾区经济所谓湾区,是指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由一个或若干[1]相连的海湾、港湾及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群。湾区产生的经济效应称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因其地域性、开放性、集聚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当今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2]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地区。1.2?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是现代系统论的一个概念,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通过相互协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协同发展的机制在于“协调”,协同发展的核心在于“和谐”。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国际三大湾区,具有复杂、开放、自组织和协同效应的特点,其凭借湾区经济的互动、共享、创新优势,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分工协同化、要素流动自由化、营商环境包容[3]化,走出了一条协同发展的湾区经济之路。2?国际湾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2.1?共享共治国际湾区的区域治理是政府、协会、企业等多个主体跨界合作的结果。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不仅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规则,而且也成为一种区域经济治理组织方式。东京湾区的开发建设是由各种智库在城市间布局规划、居中协调;旧金山湾区为协调公民与企业间利益,各委员会之间协同合作、相互协商;纽约湾区倡导政府与企业的跨边界合作,在纽约湾区交[4]通、城市规划、社区系统方面具有积极影响。2.2?产城融合所谓“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即以城市承载产业布局、以产业驱动城市升级。国际湾区实现了产业分布从核心区域向周边区域扩散、产业链上下游由内向外的衔接。核心城市凭借资源与政策优势聚焦着高端产业,与周边城市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高度协同化的产业分工模式。素有“产业湾区”之称的东京湾区,20世纪60年代实施“工业分散”战略。在东京中心城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金融服务、精密机械、高新技术等行业,而将一般制造业、机械电器等工业外迁,进而形成[5]京滨、京叶两大产业聚集带和工业区。2.3?联动创新国际湾区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形成了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高端产业联动创新发展的局面。被誉为美国“硅谷摇篮”的旧金山湾区,聚集了谷歌、苹果、英特尔等一批知名企业,拥有4个世界级研究型大学、5个国家级实验室,全美40%以上风险资本投资、15.2%专利授权数量。纽约湾区则吸纳了近60家全球五百强企业总部和58所世界著名大学,通过高端人才、高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孵化,培育和扶持高科技企业。3?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环境分析3.1?优势3.1.1?国家战略优势在地方和中央的持续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省内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最初是一个区域合作概念,旨在探索和思考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后来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的外延,提出了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战略,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发展[6]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内地、香港、澳门三地跨制度合作,粤港澳收稿日期:2019-08-20作者简介:康宏(1972-)女,河北新乐人,高教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金项目:2019年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湾区时代佛山引进香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政策思考”(项目编号:2019-GJ010).

  150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2卷大湾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1.2?交通网络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城际轨道、高铁、高速公路等九纵三横的高速交通网,人、财、物、技术等要素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可以实现跨区域的集聚与配置。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开通,实现了湾区人“一小时生活圈”;以广州为重要枢纽的杭广高铁、南广高铁、贵广高铁等高铁延伸全国,使国内出行当天可达。3.1.3?港口群集聚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是世界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拥有三个全球大港及五座干线机场。近年来,不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量明显增加,而且湾区外资投资额比重、进出口额比重也快速增长。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总额为1.8万亿美元,分别是纽约湾区2.26倍,东京湾区2.19倍,旧金山湾区的2.93倍。3.2?劣势3.2.1?政策法律不一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有着不同的政策制度,如湾区内地与港澳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准入标准不同;三地居民在就业过程中不能享受同等待遇;与港澳税制相比,内地的税制相对较高等。粤港澳地区存在“一国两制”三法域三法系的特殊性,在处理同一法律事件或制定同领域法律法规时面临不同标准,如香港属于英美法系,澳门和内地却属于大陆法系。其中,澳门又属于欧洲大陆的法理体系,与中国大陆的法理体系又有所不同。3.2.2?产业同构现象广东省2008年实施“双转移战略”,各地在一致推进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同时,相邻一级城市、一级城市和辐射范围内的二级城市也出现了产业同构现象,尤以新兴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同构现象明显。例如,创新型产业多集中于广州、深圳,专业服务类行业多集中于香港、广州,金融业则多集中于深圳、香港。3.2.3?联动创新不足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最大短板就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总数173所,落后于纽约湾区的227所;世界500强企业,粤港澳大湾区有16家,远低于纽约湾区的46家、旧金山湾区的36家,仅占东京湾区的26.7%;在BCG(GlobalManagementConsulting)发布的最具创新力企业中,粤港澳大湾区拥有4家,远低于旧金山湾区的8家,仅占东京湾区的20%。同时,粤港澳三地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缺乏有效联动与衔接,是导致创新不足的深层次原因。4?基于湾区价值认同,促进湾区经济协同发展4.1?遵循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湾区是国际上城市群发展的更高级形态,共享是湾区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化,共享发展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规则。粤港澳大湾区由“9+2”城市群组成,因此,在湾区的区域治理进程中,各城市应遵循共享发展和价值共创的理念。在政策、法律、制度设计上,关注与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统筹协调城市间的规划发展与制度衔接,为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宽松、优质的区域环境氛围。4.2?以产业合作促进产城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鲜明的产业特征和区位优势,各城市有各具特色的主导性产业或支柱产业,如广州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佛山的陶瓷产业、珠海的电子信息、中山的电子电器、香港的金融服务业、澳门的博彩旅游等。粤港澳大湾区应以产业协作和市场一体化作为改革重点,立足城市各自比较优势,产业布局从核心区域向周边区域扩散,产业链由内向外衔接,促进城市的升级和完善。4.3?深化政产学研联动创新协同创新是大湾区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大湾区创新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与统筹,深化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为此,应加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以及高校之间的联合,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的能力,积极整合三地的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科学构建合作机制,打造产学研合作区高端创新资源,提升湾区科技创新能力。5?结束语协同发展是湾区经济应有的发展生态。国际湾区通过共享治理、产城融合、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协同发展的湾区经济发展之路。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需要共享价值认同、产城融合和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参考文献:1]

  马忠新,伍凤兰.湾区经济表征及其开放机理发凡[J].改革,2016(9):88-96.2]

  新浪财经.大湾区凭何比肩国际一流?探三大世界级湾区内生逻辑[EB/OL][.2019-02-19].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2-19/doc-ihqfskcp6424160.shtml.3]

  申明浩,杨永聪.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7):9-13.4]

  何诚颖,张立超.国际湾区经济建设的主要经验借鉴及横向比较[J].特区经济,2017(9):10-13.5]

  张日新,谷卓桐.粤港澳大湾区的来龙去脉与下一步[J].改革,2017(5):64-73.6]

  岐江壹号.与湾区共享:樊纲对话凤凰卫视

  邀您纵论世

  界湾区经济[EB/OL][.2018-05-31].https://gd.qq.com/a/20180531/

  019145.htm.[责任编辑

  韩翠丽][[[[[[

篇五: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刘?婷·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究现代职业教育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究刘婷(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57)[摘要]产学研深度合作是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质量和建立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惠州市为例,介绍其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分析其在产学研深度合作中存在的学校人才培养落后于产学研合作需求、企业合作热情不高、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不完善、产学研合作意识和层次不足等问题,提出要通过加快成果转化、构建创新平台以及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惠州市产学研合作效果,助推惠州市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关键词]产学研;粤港澳大湾区;成果转化[中图分类号]F204/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1286(2020)04—

  0047—

  05一、研究背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利于深化大陆和港澳地区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更有利于我国战略发展和经济长期繁荣稳定。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国家创新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知识创新模式、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系统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1]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合作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更有利于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高效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其作为世界级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重要的一员,发展目标和城市定位是建设现代化山水城市,拦截重污染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下引导产业的发展,助推全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当地经济发展方式、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助推城市发展和创新驱动。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结合产学研深度合作发展,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优化产学研深度合作就成为惠州市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从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来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政府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白雪飞等提出,按照参与主体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为企业主导模式和学研主导模式。[2]目前,我国产学研结合模式

  -

  收稿日期:202005-

  11作者简介:刘婷(1982—),女,内蒙古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小企业管理。4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一)市场需求导向型结合模式第?35?卷第?4?期????总第?131?期????2020?年?12?月按不同的发展实践可以分为传统的市场需求导向型结合模式以及新的技术资产经营模式。[3]市场需求导向型结合模式是以产学研结合技术流动为基础,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分为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合同开发以及技术转让五种类型。在企业主导型结合模式中,产学研的合作主体是企业,企业会为高等院校的学生提供生活补贴、研究经费、实验仪器设备以及相关资料、工作场所和研究环境等,研究成果的最终归属会事先通过相关协议进行约定,高等院校学生能借助先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实验设备来展开相关研究和实践。在学研机构主导型结合模式当中,各学科可从企业和科研院所中聘请高水平专家来指导研究生,校外导师的选聘和考核是在学校规定内遴选符合资格的导师,能够独立招生,但是必须符合高等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相关规定。(二)技术资产经营模式技术资产经营模式中,经营团队会对科技项目进行产业化处理,在研发过程中的项目配备资金来源于公司,成熟后的项目会以独立公司的形式进行运营。根据基础和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学科型模式和创业型模式。其中,学科型模式是在学校优势学科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使其能在经济环境下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成果转化,以此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创业型模式是以创业的形式来将高等院校的学生或者教师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但是一般高等院校会对这一模式有所限制,从知识产权层面来看,高等院校学生或者教师在校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应当归学校所有。从产学研结合的现状来看,一般都是市场为导向的多样化结合模式,在产学研结合格局上表现为互为补充和互相交叉,这也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形成了当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问题——以惠州市为例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和所处地理位置、惠州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建立基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地方高校、科研机构与惠州市的企业围绕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服务,有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惠州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1.产学研合作形式多样惠州市在科研创新方面一直注重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发展,产学研合作形式多样:一是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易平台,充分利用惠州云计算、物联网、电子信息等相关优势产业,促成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提升城市科技产业化水平、吸引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努力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从而有效的推动了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二是主动对接国外高端创新资源,2013年开始惠州市陆续在美国、德国、乌克兰、以色列等国家建立海外创新试点,积极支持、引导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技术研发活动、引进先进技术、促成科技合作、吸引优质的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三是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技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赢,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创新模式,不断加强与国外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模式,为惠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如惠州学院这期间和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共建联合研究院、启动了5个联合研究项目、3名专家进驻惠州学院创新团队。四是大力支持当地企业与海外企业建立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如德赛西威在新加坡和日本建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以惠州市研发为主体、海外前期研发为核心的研发体系,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有效提升了公司业绩。五是4刘?婷·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究现代职业教育探索建立“海外孵化、惠州转化”模式,在德国科隆等地设立了技术孵化中心和经贸合作平台,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团队来惠州创新创业;在美国波士顿和硅谷等地建立了海外孵化器,惠州市目前已成功引进了德国锡根大学库特纳教授团队的无人机项目。2.持续设立专项基金,注重产学研人才培养惠州市在2011年就已经设立了产学研人才合作专项基金,有效地推动当地的企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产学研人才深度合作中来。惠州市财政设置的专项经费高达1000万元,希望能够借此来带动投入更多的企业经费和其他经费,从而落实产学研人才深度合作相关工作。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发布了一系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包括“人才双十行动”和“人才双高计划”等,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0亿元。惠州市为吸引顶尖人才,对于国家最高的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和引进的院士,每月发放1万元的津贴补助以及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截至2017年7月,引进了14名领军人才和6个科技创新团队,7159名具备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9382名硕士和586名博士。(三)惠州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虽然惠州市在产学研人才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地主导产业不断扩张的需求、当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实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周边城市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不足之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人才培养落后于产学研合作需求对于创新型城市来说,没有足够的高技术生产来源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创新发展效果,也不能有效的促进产业优化和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当前,惠州市高等教育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城市创新发展需求,创新要素的不足对落实产学研合作战略实施造成较大影响,也不符合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需求,无法确保惠州市“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这一目标的实现。惠州市在高水平学术交流机构、培训机构、科研机构以及研究型大学和大型综合型大学方面都有欠缺,缺少了基础研究及相关专业人才,导致创新源头不足。惠州市确立了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来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但是机构和学校在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上都有着各自的理解,不能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这需要从运行机制、内容、制度、理念以及培养模式上进行改进与融合。2.企业合作热情不高,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不完善在产学研合作中,学校和机构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在选择对象上会出现较大的主观性,忽视了产学研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在没有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自身出发制定内容和合作方式,不完善的设计使得合作过程中校企不能有效配合。企业在对合作教育利益的认同和理解方面有所缺失,加上企业自身的认知问题就会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这一尴尬环境就会使得产学研合作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获得长期良性的运行机制。从学校和机构的角度来看,他们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来加深产学研合作,希望借助自身教学优势来形成产学研合作联盟,拓展教育空间。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产学研合作联盟的有效推动存在较大问题,首先是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更注重于高层设计,但在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度不够,就使得运行机制和规划出现问题,无法发挥合作联盟的作用。其次是在建立产学研联盟之后,没有形成科学、持续的纽4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3.产学研合作意识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第?35?卷第?4?期????总第?131?期????2020?年?12?月带来保障校企间的合作,或者相关保障措施只是停留在协议纸面,未能开展实质性的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由于政府暂时没有制定相应的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对于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宣传和引导力度不足,从而导致部分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重要性。在产学研深度合作上也没有投入专项资金,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部分企业对于产学研合作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一定的规划,缺乏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仅限于购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技术成果,或者仅停留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层面上,缺乏深层次的科研创新合作和技术开发。因此,无法形成真正的技术创新体制,仅有少量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现有的企业平台也只能满足企业自身的基本需求,无法承载和吸附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限制了当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发展。四、提升产学研合作质量的对策建议(一)重视产学研人才培养、鼓励科研创新人才的灵活流动惠州市应始终把发展科技创新作为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产学研人才合作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助推器。地方政府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产学研人才深度合作中发挥宏观指导和有效协调作用。同时要不断改变观念引导并助推校企合作的纵向发展,一方面要引导高等学校的科研人才等流向企业、走入一线,为企业的科研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要出台政策鼓励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到企业兼职和挂职锻炼。(二)营造良好的资源整合环境在产学研人才深度合作过程中,有效的资源整合是不可或缺的,产学研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要做强做大合作的平台。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长期可持续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如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相关的研发平台,并要制定合作制度和合作机制。将企业项目作为基础,有效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和多形式的科研合作,建立相应平台和机构,有效推进重点项目的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享共建资源,促进新项目向龙头产业、主导产业转化。(三)推进产学研对接,吸引高端人才不断完善高端人才引进制度、定期举办博士后研究成果及人才推介会,创新博士后服务理念,持续推进博士后工作制度,优化和精简各项工作程序,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让优秀人才能够专心科研、安家无忧。设立博士后站点,扩大研究领域,形成学科门类齐全的博士后工作体系,实现有计划的人才培养、不断促进产学研结合、有效转化科技成果。惠州市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的推动,加速建立科技攻关协作平台,与国内高等学校加强对接,以此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在惠州市进行转化,推动研发人才与市场需求对接。社会各界和博士后设站单位始终将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建立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评估机制和创新创业激励政策,支持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着力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四)建设科技创新和优质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换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有效促进高等学校成果来惠转化,惠州市在对接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同时也注重构建科技攻关协作平台,建设产学研基地。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努力成为创新创业的一片热土5刘?婷·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究现代职业教育和高地,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和优惠扶持政策,有利于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定期举办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或前沿科技高峰论坛,围绕国际前沿科技,汇聚政界、商界、科学界的高端智慧,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大背景,为国际前沿科技的未来建言献策。建立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邀请行业精英大咖举办论坛,聚焦战略前沿领域的尖端技术和热点领域的领军企业,涵盖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区块链和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等,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政府制定优厚惠企政策,每年安排各类企业扶持资金,对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进行精准扶持。(五)加强国际交流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和地区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从城市层面来说,对企业和人才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应努力为科技等相关人才的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政策上不断完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企业投资;搭建各种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通过平台的创建不仅可以增进了解,也可以为科技合作创新提供良好支撑。惠州市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也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国际科技交流来促进产业优化和人才的培养,并以此来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参考文献:[1]易露霞,尤彧聪.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9(4):107-111.[2]白雪飞,王雪艳.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及优化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4-57.[3]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04):29-32.In-depthExploration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in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LIUTing(HuizhouEconomicsandPolytechnicCollege,Huizhou,Guangdong,516057,China)Abstract:Thein-depthcooperationbetweenindustry,universitiesandresearchinstitutesisanimportantfactortoeffectivelypromotetheeconomicdevelopmentof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improvethequalityofhighereducationandestablisha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center.ThispapertakesHuizhou"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intheGreaterBayAreaofGuangdong,HongKongandMacaoasanexample.ThispapertakesHuizhouCityintheGreaterBayAreaofGuangdong,HongKongandMacaoasanexample,introducesthebasicmodel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analyzestheproblemsin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suchaslaggingbehindthetrainingoftalentsinschools,lowenthusiasmforcooperationamongenterprises,incompletepromotionmechanism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andinsufficientawarenessandlevel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andproposesthatHuizhou"sinnovationcapacityandeconomicdevelopmentshouldbeboostedbyacceleratingthetransformationofresults,buildinganinnovationplatform,andenhancingtheeffectivenessofURIcooperationwiththehelpofthenationalinitiativeof"TheBeltandRoad".Keyword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achievementstransformation(责任编辑邱凌云)51

推荐访问: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旧金山湾 产学研 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