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略论学科德育的内涵,内容与实施2篇

时间:2023-04-29 19:00:08 浏览量:

篇一:略论学科德育的内涵,内容与实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试论学科德育的内涵与功能

  作者:林希佳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9期

  摘

  要:

  德育本质的研讨一直是中外德育理论讨论的焦点之一,在此我认为德育可以较为浅显的概括为一种实质性的理性实践活动,而德育活动则是这种实质理性特征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学科德育的载体之一,教书和育人是学校教育活动之根本,德育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类型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而学科德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有利于帮助学校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德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主体重要作用,促进学校德育方向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关键词:

  德育本质;学科德育;德育活动;功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9-0062-01一、德育的内涵

  何为德育?从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角度来讨论,首先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道德是能够维持这种社会性存在的必要基石,因此道德教育的本质自然联系到使每个社会个体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康德也曾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文化学派表明教育就是社会客观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的相互互动,因此道德教育就是社会普遍伦理与个体精神的相互影响,从这一角度认识有利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德育在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因此而衍生了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德育部分就是学科德育教育。

  二、学科德育的内涵

  那么又何为学科德育呢?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必须全身心的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去,而纠正广大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或者德育老师的专属工作任务这一错误观念,在自己所教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将德育工作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这不仅是我国现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及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需要这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和两纲教育的推进,学科德育正逐渐打破德育课程的局限性与专门性,成功渗透到每一个具体学科中并且融合与应用在教学中,使各科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并将自己的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完美融合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而达到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真正使命,切实提高学生学校的德育实效。

  三、德育在学科内容的体现

篇二:略论学科德育的内涵,内容与实施

  

  (德育研究)德育理论内涵和推行研究

  德育理论内涵和推行研究

  德育研究

  一、实践德育的理论内涵

  实践德育的提出是在反思传统知性德育和灌输式德育模式的基础上,为提高当前德育实效的一种有益研究,从其产生到走向成熟必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实践德育思想的历史寻思

  从古今中外相关德育理论的研究论述来看,生活德育、劳动德育、活动德育以及社会参加德育是实践德育形成的重要理论渊源。

  西方传统文化对人的感情设计自古以来有理性主义与感性主义两种进路。

  而西方人现世生活中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峙与矛盾,造成在现代西方德育思想中,“认知主义门派侧重于培养道德认知

  能力而小瞧培养道德感情,非理性主义门派放纵感性欲望而贬低理性思想。

  ”同时,就西方道德教育而言,西方文化重视理智品德,重申知性德育,如苏格拉底就明确主

  张

  :

  “美德即知识。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知性德育素来是西方道德教育的主流形式。但是在我们仔细研读西方学者对道德教育的论着时,也会发现,西方人

  在个体的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时也未完好忽视道德感情和道道德为的作用,特别是进入近现代以来,相关的论述越来越丰富。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Dewey)认为学校的社会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不能够可是直接教授道德知识,学校不用专门开设道德教育课程,而主要经过学校生活来进行。

  他认为道德看法是在参

  (德育研究)德育理论内涵和推行研究

  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因此主张经过学校所有媒介、手段、资料对学生的个体发生影响,组织少儿直接参加社会生活。

  以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L-Kohlberg)等人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认

  为

  ,

  “教育原则中除了包括要认识少儿的道德发展阶段外,更重要的是要想法引起少儿真切的道德矛盾,认为矛盾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藉此向少儿揭穿道德思想方式,促进其道德思想能力的发展和优秀道道德为的出现。

  ”与西方伦理道德文化和西方道德教育天壤之其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实践伦理,重申践行品德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伦理精神中强烈的入世态度决定了实践在德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儒家思想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入人的品德体悟,发展人的道德能力。孔子认为,仁即

  “立人达人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定以身作则,“力行近乎仁

  ”。在儒家看来,贯彻孝道根本做法是

  “行孝

  ”,而不是口头说孝。因此,儒家在论述德育的时候多重申践履的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践履道德其实不是要人专门去做某些行为,而可是要人将自己的平常生活办理好即可。

  ”朱熹曾明确主张个体践履道德要在其

  “日用之间

  ”进行。因此可知,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包括着

  “生活即德育

  ”、“美德在践履

  ”的思想,成为当前中国德育研究能够借鉴吸取的优秀精华。陶行知先生是今世

  “实践德育

  ”理论与实践的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着名的“生活即教育

  ”论断,“主张让学生经过自治生活培养自我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提高议论道道德为和判断道德是非的能力,负担起自我解决问题的责任;让学生经过集体生活培养集体精神,在合理、进步、丰富的集体生活中使学生的道德和精神碰到真切的陶冶锻炼,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成为真善美的人”。

  (二)实践德育内涵的现代解读

  (德育研究)德育理论内涵和推行研究

  与前文对实践德育的各种论述相对应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下

  ,特别是今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本文所述的实践德育是指德育工作

  者经过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政治参加能力、道道德为选择能力的德育过程;这一活动过程主张把社会实践作为德育的重要路子和过程特色。详尽来讲,实践德育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德育主张将社会实践作为德育的重要路子和过程特色,是一种主体性德育;这是其差异于知性德育和灌输式德育最显着的特色。

  二是实践德育主张将社会实践作为德育的重要路子

  ,

推荐访问:略论学科德育的内涵 内容与实施 略论 德育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