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教案3篇

时间:2023-04-13 10:15:07 浏览量: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教案3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

  95里面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81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梳理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桃?

  (2)一共有34个桃,去掉框里的30个,还剩多少个桃?

  3、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34-30=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呢?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根据看图,数出来的;用小棒摆出来的;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4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是4 。

  4、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结合学生回答适当补充。

  5、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34-30=4,减好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

  (3)指名说出算式4+30=34,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说说每道算式表达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你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了解相邻数是什么意思,再写数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题。

  先说说每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再自己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篇扩展阅读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篇(扩展1)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3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2—33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②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③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我主要采用创设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把这些计算与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组成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小猴摘桃、(摘了三筐桃子,每筐有10个,旁边又放了4个桃子)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筐里有30个桃子,筐外有4个桃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一共有34个桃子,筐里放了30个桃子,问筐外有多少个桃子?

  3、一共有34个桃子,旁边放了4个桃子,问筐里有多少个桃子?)然后教师选择30+4和34—30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然后结合这两道算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每个小朋友都有名字,当然我们数学中的算式也有它的名字,你们想和它交朋友的话,就一定要记住它的名字。让学生了解: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后的的学习中注意经常使用,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求不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4=34和34—4=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4就是把3筐桃,每筐10个,和筐外的4个桃合起来,也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合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2、还可能出现列竖式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

  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习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组织好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要讲究练习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习。这些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做练习时不枯燥乏味,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爱玩游戏的性格,每道练习都创设了一些情境来吸引小朋友,有的是小游戏,有的是比赛,有的是帮助别人等等,让学生在玩中解决了练习,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习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第五题我创设了大家来比一比,看谁是算题小博士,激起了学生竞争的兴趣。第六题我创设了闯关和他做朋友的情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计算当中,解决问题。第七题我创设了帮帮小熊和小猴,激发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2

  【说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初步了解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运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习惯。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讨论交流与实践操作想结合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小明买牛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1.在复习上利用小棒演示复习数的组成,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尤其是通过摆一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计算方法,(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问一共买了多少个?问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了?)然后教师选择30+3和32-2,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2=32和32-2=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2也就是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2-2就是从3个十合2个一里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

  (2)还可能出现列数数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习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边教学边练习的方法,通过练习巩固今天的新知。

  4.组织好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要讲究练习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习。这些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习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

  【说反思】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不太好。

  1. 从我个人的教学素养方面说,不够成熟,有人听课老觉得慌。

  2. 从教学准备上说,准备不够充分,课件打不开,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3. 从教学环节设计上说设计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做到关注让学生去活动。

  4. 从突破重点上说,没有对算法进行加强,在解决30+2的例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抽象出算法时,应多指名学生说说,以加强对算法的理解,这样就不至于感到操作和算法没有衔接,像两层皮,由此造成教学难点没有突破

  5. 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虽然会很快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得数,但没有真正理解算法。

  6. 从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上,教师过于着急,虽给了学生探究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要上好一节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

  了解编者的意图,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43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二、说教法及学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

  1、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课始通过“文字叙述填空”和“一数分两数图示填空”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通过课件展示“妈妈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的情景,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3.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随后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找朋友”游戏

  在音乐声中让上台的5名同学出示算式依次呼叫找朋友。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

  5.反馈练习

  通过计时计算课本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计算能力,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同时教师在巡查中掌握全班同学对本讲内容的掌握情况。

  6.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提升了一年级小同学的注意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动手实践”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了常规教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篇(扩展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3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内容分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第41页的内容和练习八第5、6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进行教学,体现了认数和计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计算和认数在本课时安排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既是100以内数的初

  步概念(旧知)的应用及巩固,又有新内容的教学。教材还通过借助例题图,激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的看图形式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2.说学情分析

  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目前学生已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具备了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了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课时的知识应该不是很难理解。因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为什么要制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个人认为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新旧知识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参透,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买酸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算理,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初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必要的铺垫。】

  (二)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了!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境。)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

  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①先摆5捆,再摆6根。②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2)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①先摆8根,再摆2捆。②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要求宝宝们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学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意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1)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材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

  2、教材第43页的第6题。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教材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设计目的: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突出本课的重点。

  资源分析

  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应用,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中丰富的图片和课件资源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本节课所用的图片都是在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搜索下载,课件也是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自己上课的内容加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这节课的作用: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图、文、声并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现动态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出各种实在而又鲜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正确的理解。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相信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也一样可以上出精彩的数学课。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2

  【说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初步了解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运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习惯。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讨论交流与实践操作想结合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小明买牛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1.在复习上利用小棒演示复习数的组成,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尤其是通过摆一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计算方法,(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问一共买了多少个?问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了?)然后教师选择30+3和32—2,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2=32和32—2=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2也就是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2—2就是从3个十合2个一里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

  (2)还可能出现列数数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习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边教学边练习的方法,通过练习巩固今天的新知。

  4.组织好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要讲究练习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习。这些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习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

  【说反思】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不太好。

  1、从我个人的教学素养方面说,不够成熟,有人听课老觉得慌。

  2、从教学准备上说,准备不够充分,课件打不开,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3、从教学环节设计上说设计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做到关注让学生去活动。

  4、从突破重点上说,没有对算法进行加强,在解决30+2的例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抽象出算法时,应多指名学生说说,以加强对算法的理解,这样就不至于感到操作和算法没有衔接,像两层皮,由此造成教学难点没有突破

  5、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虽然会很快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得数,但没有真正理解算法。

  6、从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上,教师过于着急,虽给了学生探究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要上好一节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

  了解编者的意图,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内容分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第41页的内容和练习八第5、6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进行教学,体现了认数和计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计算和认数在本课时安排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既是100以内数的初

  步概念(旧知)的应用及巩固,又有新内容的教学。教材还通过借助例题图,激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的看图形式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2.说学情分析

  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目前学生已掌握了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具备了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了2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课时的知识应该不是很难理解。因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为什么要制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新旧知识紧密

  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参透,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买酸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算理,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

  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初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必要的铺垫。】

  (二)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了!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

  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境。)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

  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

  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

  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是32,从

  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①先摆5捆,再摆6根。②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2)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①先摆8根,再摆2捆。②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要求宝宝们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学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意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1)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材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

  】

  2、教材第43页的第6题。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

  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教材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找到规律后再填数,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设计目的: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突出本课的重点。

  资源分析

  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应用,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中丰富的图片和课件资源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本节课所用的图片都是在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搜索下载,课件也是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自己上课的内容加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这节课的作用: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图、文、声并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现动态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出各种实在而又鲜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正确的理解。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相信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也一样可以上出精彩的数学课。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篇(扩展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3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2-43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4、教具、学具准备:玉米卡片、口算卡片、小棒等。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

  1、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2、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又拿给小明2瓶,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2.做第43页的第6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自己起来说一说)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内容分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第41页的内容和练习八第5、6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进行教学,体现了认数和计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计算和认数在本课时安排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既是100以内数的初

  步概念(旧知)的应用及巩固,又有新内容的教学。教材还通过借助例题图,激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的看图形式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2.说学情分析

  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目前学生已掌握了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具备了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了2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课时的知识应该不是很难理解。因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为什么要制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新旧知识紧密

  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参透,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买酸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算理,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

  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初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必要的铺垫。】

  (二)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了!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

  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境。)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

  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

  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

  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是32,从

  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①先摆5捆,再摆6根。②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2)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①先摆8根,再摆2捆。②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要求宝宝们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学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意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1)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材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

  】

  2、教材第43页的第6题。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

  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教材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找到规律后再填数,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设计目的: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突出本课的重点。

  资源分析

  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应用,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中丰富的图片和课件资源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本节课所用的图片都是在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搜索下载,课件也是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自己上课的内容加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这节课的作用: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精心制作课件,图、文、声并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现动态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出各种实在而又鲜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正确的理解。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相信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也一样可以上出精彩的数学课。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由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安排了数的组成的复习,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数的组成,另一方面为学习口算和笔算做准备。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在此基础上学习整十数的加、减法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说教学思路:

  先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和口算上学期学过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要求他们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从中选出:求一共有多少本?还剩多少本?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把30+2改成2+30那又怎样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先通过摆一摆,再算一算,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接着比较练习口算。让学生知道把加数的位置交换时,它的结果是不变的。然后分组游戏:做一做的第2题:谁先吃到玉米?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最后做谁错了,请你帮他改过来,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自我检查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有关例10的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1、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抽学生回答)

  10+4=10+8=9+10=(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4+10=8+10=10+9=16-10=17-7=15-5=[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和口算上学期学过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部分的的设计,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看见大家特别爱练字,利用主题图进行演示:老师给大家发练字本,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请问同学们: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

  (1)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真是一个爱提问题的好学生。

  (2)选择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本?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同桌的讨论)

  (5)反馈讨论结果。[让学生看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老师有32本练字本,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如果老师把30+2改成2+30那又怎样算呢?教师板书:2+30=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一题。先摆一摆,再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请学生独立摆小棒,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习,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程”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2、比较练习口算。(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40+3=50+3=60+7=90+5=3+40=3+50=7+60=5+90=[通过对比的练习,让学生知道把加数的位置交换时,它的结果是不变的。通过说也训练了的学生的说理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

  3、做一做的第2题:谁先吃到玉米?(分组游戏)教师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就可以吃到玉米。(游戏规则:四人一组,小组长做熊妈妈,其他同学做小熊,熊妈妈分给小熊3张口算卡片,谁能答对了就可以吃到玉米。)[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4.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5、谁错了,请你帮他改过来。44-4=4076=60+770+8=8760+5=65[通过改错题的练习,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自我检查能力。]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自己起来说一说)

  本节课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篇(扩展4)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5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1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学生在已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口算10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枯燥乏味、机械训练使学生感觉厌烦,致使讨厌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适当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种形式,应允许其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导学策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采用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科学获知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优化选择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教具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一、复习回顾,情境导入

  师:(媒体出现情境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到游乐园玩,游乐园是在一座小岛上,要想过去,需经过一条水路,一路上设有关卡,回答对了才能进得去。有信心吗?

  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走过荷叶)(每组4号同学口答)

  10497863861094

  2、5个7是多少?8的7倍是多少?6个10是多少?(洞门口)(2人小组互说算法)

  二、探究新知(突出贡献奖励:2颗)

  1、(进入游乐场)出示主题图,从中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出问题)

  2、咱们也帮助售票员阿姨解决一些问题。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独立列式,2人小组说说你的算法)

  10人要多少钱?(2人小组说算法,集体展示,算法多样)

  3、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独立完成,集体展示)

  4、怎样计算简单?出示:207=2007=20007=

  (4人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汇报)总结算法: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5、练习口答:67=607=6007=

  99=909=9009=

  三、巩固练习(奖励:每小题2颗)

  1、口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2人小组核对)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学案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学案设计1006402300387005400

  640240073056003700

  (4人小组)讨论:5600的积的末尾有几个0?(集体汇报)

  2、一瓶矿泉水2元钱,买20瓶需要多少钱?

  3、李叔叔运来8箱苹果,每箱3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2、3题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四、游戏:在游乐园玩得很开心,谁算得快,是谁的(每小组4人赛)

  610056033004208200

  20400630071009200

  五、拓展练习(思维活跃奖励3颗)

  用数字2、3、4、6、10、20、30、40、60、12组成一道乘法式子,使它们的积是240。

  六、质疑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口算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如果是一个因数与整千、整万的数相乘又该怎样计算呢(补充板书)?请你举例说明.

  (总结评价:得到10颗星及以上的学生换取墙贴星)

  七、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10=10203=60

  不看因数0,表内乘法积,积末尾添0

  教学点评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掌握口算方法。对本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分别以2人小组、4人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交流和总结出算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学生参与面广。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以及设计游戏活动和得星激励评价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动探索新知打下很好的基础。练习设计有层次性,由简单计算到解决问题,起到了巩固和灵活运用知识的作用。整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处处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经历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理解算法的学习活动过程。这不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准则的理念,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创设情境既贴近学生实际,又增强学习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起到学以治用的效果。整堂课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完好。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2

  课题四: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地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铺孕伏

  1.填空:

  (1)40是(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口算:(出示口算卡)

  ①6+3= ②5+8=

  ③9-4= ④15-7=

  ⑤8+9= ⑥15-6=

  ⑦14-6= ⑧4+6=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通过口算练习,同学们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那么,如果再给你一些比20大的数字,让你计算加减法,你能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教师边口述边演示课件“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出现课题.) 下载

  2.教学例9.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4捆小棒,明确:它们代表4个十.(板书:4个十)

  再摆出5根小棒,明确:5根小棒代表5个一.(板书:5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汇到一起,讨论一下,一共有多少根?

  引导学生明确: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所以一共有45根.

  4个十是40 (板书:“40”)

  5个一是5 (板书:“5”)

  教师讲述: 40加5(边口述边板书上“+”)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所以 40+5=45 (板书:“45”)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40+5的计算方法.

  把40看成4个十,5看成5个一

  40+5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

  所以 40+5=45

  (3)教师出示:60+3

  引导学生思考用小棒怎样表示,学生叙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引导学生说出:把60看成6个十,3看成3个一

  60+3就是把6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63

  所以 60+3=63

  (4)反馈练习:

  ①“做一做”第1题中的第1小题(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摆小棒).

  明确:5捆小棒是5个十,也就是506根小棒是6个一也就是6,5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56

  列成算式是:50 + 6=56(填书)

  ②让学生边说算法边计算出结果.

  30+4= 20+8= 50+2=

  3.教学:“45-5”.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45-5=?说一说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45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组成的,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减去5就是去掉5个一,还剩4捆,就是剩下4个十,也就是40.所以 45-5=40.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5是4个十和5个一,45-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

  (3)学生试算 63-3 (板书: 63-3=)

  引导学生说出:63是6个十和3个一,63-3就是从6个十和3个一中去掉3个一,还剩6个十,也就是60,所以 63-3=60(板书“60”)

  (4)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1题中的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摆小棒填书,启发学生说出想法.

  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想一想: 5+40=□,应该怎样计算?

  (1)可以启发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引导学生明确:

  5+40表示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与例9:“40+5”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反馈练习:

  ①试算 2+50,并叙述计算方法.

  ②自己编几道同类加法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例9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随堂练习

  1.填空:

  2. 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个十和5个一是( ).

  3.看图写算式:

  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6题.

  70+8=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80+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30+60x30+6并说出计算过程。

  50+20x50+2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2、口答。35=30+(x)x57=7+(x)x65=60=(x)x29=9+(x)

  3、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x30+8x35+30x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x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1)、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3)、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1)、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3)、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总结算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30+60x30+6并说出计算过程。

  50+20x50+2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2、口答。35=30+(x)x57=7+(x)x65=60=(x)x29=9+(x)

  3、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x30+8x35+30x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x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1)、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3)、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1)、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3)、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总结算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

  学生可能提出: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

  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29 。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也可能拿不准。师: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算一算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计数器,然后算一算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6根加3根?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6根和3根都是单根的,都表示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

  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5)随机巩固:①24+3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小能手:42+3=

  5+33= 54+2=

  6+23= 31+8= 44+4=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26+3你们会算了,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2捆加3捆?教师适时把5捆整捆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提升:对,它们都是整捆的,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次要把3拨在十位上,而不把它拨在个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30=50,50+6=56。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又把26+30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先算的这一步20+30=50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亮亮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棵)

  (5)随机练习①32+20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大王:35+20=

  40+23= 54+10= 60+27= 31+30= 22+70=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6+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观察这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26+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6,框出6), 而26+30的这个3要加在十位上呢(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2,框出2)?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强调:做这样的加法时要注意: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对26+3

  和26+30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画画算算(先在画有计算器的图上画算珠,再计算33+4和33+40)

  2.对比练习:过桥游戏

  3.综合练习:跳伞游戏

  4.发展练习:课后探究“芳芳、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练习和教材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练习中注意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对比,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篇(扩展5)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1

  今天我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整堂课教学以三步导学模式进行,在检测导结环节中统计发现孩子们练习的正确率很高,只有个别孩子在个别题目中出错。面对着如此的局面我本应该高兴,可是总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下课以后我立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反思,与同行进行了研讨。现将本节课的成功与困惑总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有:

  一.上课伊始,通过题组的形式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唤起小朋友对计算的兴趣,同时通过询问“32+4”你是怎么算的,复习算法,为孩子能够把算法迁移到今天的学习中埋下伏笔。

  二.数学教学专家经常讲: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出示教学主题图后,我采用了较为开放的方式请孩子自由选择信息进行提问。这一方面训练了孩子选择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提问能力。小朋友能够全面的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

  三.在练习的处理上,“想想做做”2有三组同类练习。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计算后,请孩子充分的交流,“通过计算这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刚开始孩子说的比较表层化,比如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个位都是4,第二个加数都是8等等,这些都是从算式本身观察到的。后来有个孩子讲到得数的个位都是2,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过程。我紧接这追问:为什么得数的个位会都是2呢?在这样的引导中孩子回忆到这一组题目都是先把个位相加,都是先算的4+8,所以得数的个位都是2。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习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习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虽然有一些优点,但对于本课的教学仍有一些解不开的困惑。其一:在教学24+6和24+9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动。没有让孩子通过把摆好的小棒圈一圈的操作来理解24+6和24+9的计算方法,以分解式取而代之。通过计算24+6的分解式,在计算24+9时孩子很好的进行了迁移,能够正确的写出分解式并进行计算。可是这样一来,却钳制了孩子的思维。在课前我隐约的认识到了这种教学策略的局限,因此,在教学完24+9时,我又问孩子,除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此时孩子的回答:可以通过使用计数器来计算,可以通过竖式来计算等等,始终没有出现教材中的:先算24+6=30,再算30+3=33。突然想起来郑毓信教授在一本书里举到的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带领幼儿园的女儿和三年级的儿子去吃饭,每位198元,轮到买单时母亲问孩子应该付多少钱?儿子说,“给我纸和笔,我需要通过计算得到”,而女儿通过简单的口算得到答案,可是几年以后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儿子、女儿的回答却是惊人的一致:“给我纸和笔”!在我心中最优质的教学是要发散孩子的思维。可是在我们现如今的教学,(包括郑教授的例子)通过教学的优化却在紧致、缩小孩子的思维,我今天的教学也是。在我的这样一种引导性教学中,孩子的思维窄化了。面对此种情况,我有些担心,有些困惑,不知道孰对孰错?

  其二:摆小棒的价值何在?在教学24+6时,我要求孩子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求得正确的答案。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不会摆小棒,或者不愿摆小棒,摆小棒流于形式,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花架子,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作用不大。本来,教材设计摆小棒的环节,是希望通过摆小棒来理解24+6的算理与算法。可是,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之前都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是自觉的迁移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分解式的方法。孩子已经超越了实物操作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摆小棒还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它的价值何在呢?思前想后,我给自己的教学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摆小棒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一个验证的作用,它的价值就在于检验由已知迁移来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效。小棒的作用由帮助理解变为了帮助验证。

  一节看似简单的计算课,却给我带来那么多的疑惑与不解,感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也不简单啊!惟有通过“实践——读书——再实践”来丰富自己,才能变的通达!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2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不足: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习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习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篇(扩展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1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目标分析:

  1.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说教法: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说学法: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学过程:

  一、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20302035030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师:兔姐妹俩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找,她们发现了4个蘑菇,怎么采也采不动。这时候,蘑菇讲话了:要想采到我,就要先找到我的密码,兔姐妹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2.分组接力采蘑菇。(1)对比计算题;(2)两位数加一位数;(3)两位数加整十数;(4)变式题。

  3.延伸出进位加法。

  师:在大家的帮忙下,兔姐妹又发现了一片草地上有几堆蘑菇,这时候她们只剩下一个筐子空着,能装33个,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哪两堆蘑菇正好装满筐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4.人人采蘑菇。

  师:兔姐妹采了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采吗?请大家到黑板上去采,看谁采得多。

  学生采蘑菇,计算,再放到指定的篮子里。

  四、课堂小结(根据课堂情况而定)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2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目标分析:

  1.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说教法: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说学法: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学过程:

  一、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20302035030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师:兔姐妹俩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找,她们发现了4个蘑菇,怎么采也采不动。这时候,蘑菇讲话了:要想采到我,就要先找到我的密码,兔姐妹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2.分组接力采蘑菇。(1)对比计算题;(2)两位数加一位数;(3)两位数加整十数;(4)变式题。

  3.延伸出进位加法。

  师:在大家的帮忙下,兔姐妹又发现了一片草地上有几堆蘑菇,这时候她们只剩下一个筐子空着,能装33个,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哪两堆蘑菇正好装满筐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4.人人采蘑菇。

  师:兔姐妹采了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采吗?请大家到黑板上去采,看谁采得多。

  学生采蘑菇,计算,再放到指定的篮子里。

  四、课堂小结(根据课堂情况而定)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3篇(扩展7)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选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1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习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一节我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习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是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于是,我引导:“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么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习: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习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写2个字)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25+2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数数的方法得到结果,利用数的组成得到结果)

  师作点评,重点讲解利用数的组成做计算题

  师适时板书25+2=27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小结: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

  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该怎样列式呢?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不摆小棒再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25+20=45中25是两位数,2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

  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从而更好地进行运算。)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看谁算得快。给孩子们限定时间完成做一做。

  3、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20个女生,23名男生,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后反思:

  优点

  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

  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缺点

  多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我的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

  通过学生的小结,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25+2=2725+20=45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推荐访问:减法 位数 十数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教案3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1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