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读传习录有感,菁选2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3-22 19:25:06 浏览量:

读传习录有感1  如果领悟、并能切身实践王阳明的学说,那么人类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存在。  王阳明的心学认为世间存在一种天理,天理存在于事事物物中。而人的内心存在一种良知,良知与天理是合一的。  人类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传习录有感,菁选2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读传习录有感,菁选2篇(范例推荐)

读传习录有感1

  如果领悟、并能切身实践王阳明的学说,那么人类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存在。

  王阳明的心学认为世间存在一种天理,天理存在于事事物物中。而人的内心存在一种良知,良知与天理是合一的。

  人类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良知,并依照良知来行事。而同时,知和行又是合一的,如果不去实践良知,那么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认识良知。

  因此,把王阳明的学说概括成一句通俗的话就是: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依照良知来行事。

  这里就会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要时时处处依照良知行事?存天理、致良知的意义为何?

  对阳明来说,也许这并不是问题,因为他从12岁起就立志做圣人,他认为致良知就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

  那对于我等没有做圣人理想的普罗大众来说,为何要依良知行事呢?

  我想,此意义应该在于,致良知可以给我们一个更加美满的人生。也就是能让我们获得更加长久和稳定的幸福。人可以拒绝成功、拒绝为圣,但我想不会有人拒绝幸福吧。

  阳明认为天理的对立面就是人欲。人欲让我们去追求金钱、名利、美色,人欲唆使人类不劳而获,懒惰、傲慢。

  与此同时,金钱、名利、美色这些欲望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而且是越追求越觉得缺,越追求越痛苦(张朝阳近期的一篇采访是对此再好不过的解释了)。

  而依照良知来生活,勤奋、感恩、自律、助人、为善等行为,则可以让人的内心越来越*静,从而体会到喜悦和幸福。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与人欲斗争,就需要克己。

  当克己成为一种习惯,人慢慢的不再被欲望所战胜的时候,内心的良知会越来越清晰。而人欲的力量会越来越减弱。最终可以找到内心的光明。

  王阳明的学说很高深,我的理解很粗浅。但他的学说对我的影响可以说超出任何理论、学说,因为他的思想可以让人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他的思想强调实践,强调只看不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我部分的实践他的思想后,感到整个人的状态变得好多了,内心充实、踏实、*静多了。

  开始更多的去关注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本心,而不再更多的关注自己得到了什么,结果会如何。

  而自己的理想也从过去的要成为如何外在成功的人物,变成了要成为一个无愧于内心的人。

  而从此也就不再患得患失、不再迷茫困苦。

  从这本书、从王阳明的思想中,找到了内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依此指导了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喜悦。

读传习录有感2

  十年前就有机会读《传习录》翻了几页,实在读不下去。本周(2015年3月底)终于看(听)完了。感谢当当引入的讯飞语音,没这个估计不可能完成本书阅读——可读性好差。

  说下我对王阴明的认识,此公提倡“心学”意思是修心哈;对儒学和佛教都有研究,好像还练过瑜伽之类闭气的功夫,有次叫门人把自己埋起来几天,后来挖出来还是活的。他格物致知整竹子这事儿,您抽空可以百度自己查下。

  说下本书给我的几个印象:

  所谓心学四要就是出于本书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王所说的”性“,所谓性本周全,人人都有啥的。怎么看怎么像佛教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受熏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做主翁,这个人空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让我最没想明白的是——王认为佛教不究竟,呃……到于书里提到他对朱熹观点的不同意见,简直就不算什么了。

  《传习录》里几个因才施教的案例,我看着还是很有收获的。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