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会上讲话(2022年)

时间:2022-07-05 12:0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会上讲话(2022年),供大家参考。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会上讲话(2022年)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

——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进一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春节在闽考察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领导干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精神,推动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海西现代交通运输业。

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八点意见;
春节在闽考察期间,对我们提出了“三个切实”和重要指示。4月12日,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全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在新起点上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出路。4月13日,省长黄小晶在全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切实做好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工作强调了8个方面具体工作意见。

当前,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交通运输加快建设提出新任务;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交通运输提升服务水平提出新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已成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这里我先提出三个方面问题,同大家探讨。

一、坚定信心,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责任感紧迫感

转变发展方式是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我省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确保交通先行、持续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保障。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开启良好开端的承上启下关键一年,也是我省交通运输体制、机制和机构改革全面深化的一年。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大力推进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是全体交通人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为此我们有必要加深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我省交通运输业发展成就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良好基础。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交通运输部关心支持下,我省交通初步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发展格局,部分设施适度超前,运能和运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004年至2009年,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300亿元,全省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近10万公里,公路、铁路、港口和空港建设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海西经济动脉空间布局基本形成,综合运输交通运输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国省干线快速改造升级,铁路运输已形成“两纵两横”网络,民航运输网络已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和周边国家中心城市,港口呈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态势;
三是交通运输服务大局地位更加突出。一方面,服务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便捷通道初步形成,海西交通在闽台“三通”中的地位作用愈加显著;
另一方面,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正在形成。这些成就,为我们实施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坚实基础,树立了信心。如果没有这些成就基础,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瓶颈制约,就谈不上什么先行,更谈不上什么“转变”。

(二)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方法不同。长期以来,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我省交通运输主要以加大建设投资缓解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主。随着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我省交通运输正进入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结构矛盾突出”发展阶段,交通投资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单纯依靠扩大投资已不能有效解决交通运输发展所面临的结构优化、效率提高问题,传统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建设海西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需要:一是传统“重建轻管”交通运输发展思路导致运输、运营、养护、管理、服务能力相对不足,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把交通作为一种事业来推动,来建设,没有把交通作为一种产业来提升。二是传统“重投入拉动、轻创新发展”粗放型增长模式不能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三是传统“各种运输方式单一发展、各自为政”现象导致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机有效的统筹协调、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运输枢纽建设滞后,运能、运力过剩和不足问题不同领域、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同时存在,“零换乘无缝衔接”还难于实现。要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我们就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以加强主动协调、主动沟通来弥补体制分割造成的一些问题,以适应行业自身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海西发展新形势迫切要求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2004年至今,海西战略实施已进入第六年,这六年也是我省交通发展最快时期,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但总体上我省交通在全国同行业还处中下游水平,特别在东部还是交通运输弱省;
部分干部职工在观念、思路和管理能力上,与现代交通运输业要求还有差距,与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国务院《若干意见》对海西区提出的“四个战略定位”都与交通密切相关;
二个阶段发展目标“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省份平均水平”、“到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更高的先行支撑要求。福建交通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特别是要在落实海西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中要争当排头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世界经济形势逐步趋好,我省交通运输积累的基础,为转变发展方式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内外部环境;
中央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特别是强调要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推动交通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了战略机遇;
海西战略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盘子,也为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创造良好条件。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复杂,长期以来传统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转变发展方式还有相当难度。“十二五”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用好有利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和切实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应对,化挑战为动力,真正把转变发展方式落实到规划计划、设计、运营、管理、发展政策、体制机制中,以适应海西发展新形势,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要求,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工作新局面。

二、转变观念,明确方向,进一步理清发展海西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工作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主线。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要围绕满足、适应、支撑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从思想观念、规划计划、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加快推动福建交通运输业从单纯速度型、经济效益型向速度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转变;
从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环境友好型转变;
从较单纯强调建设向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发展转变;
从相对分散、单一发展向综合运输转变;
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一)加快建设、加快发展,完善交通设施网络,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影响交通运输需求总量,还影响交通运输需求的方式、层次、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东部省份相比,我省在交通网络的密度、通达度、便捷度等方面还有差距,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总体运能不足、布局上还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加快“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构建综合通道、拓展经济腹地,仍然是我们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总运能,同时注重不同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协调、有机衔接,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顺畅、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二)合理布局、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中心内容。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客观上正处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的阶段。必须抓住机遇,研究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适应的管理政策、标准和办法,从过去只强调各交通方式网络规模扩张向综合交通集成的转变,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好公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城际轨道交通与航空、铁路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实现客运的零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形成符合海西经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这方面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已有先行探索,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

(三)优化结构,推动交通运输产业升级,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交通运输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生产力要素的重要载体。交通运输这种作为一种产业、服务业的属性,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深化认识。要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结构优化是中心,是关键,必须不断增强从优化结构中要生产力的能力。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
优化运力结构,引导营运车船向标准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构建由快速客运、干线客运、农村客运、旅游客运组成的多层次客运网络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和区域交通一体化,努力实现城乡公交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新格局;
要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发展冷链、甩挂运输、仓储配送,推动交通运输产业化升级。

(四)强化创新、提高科技水平,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对于交通增长方式转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交通运输业劳力、资金投入产出效率,推动交通运输集约化增长。随着交通运输发展进入结构优化和服务水平提高阶段,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将从主要依靠扩大交通投资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要大力推进交通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努力突破一批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推进信息通信、现代物流、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及时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纳入标准规范,实施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程,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科技含量。切实加大交通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

(五)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最大的转变在于体制机制的转变,合理科学协调的体制机制才是交通运输业保持永久生命力的保障,例如我们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就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省实际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要不断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交通投融资平台建设。要发挥国有投融资平台和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担当起支持高速公路、机场、民航、公共交通发展,加快港站建设的重任。要积极实施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充分理顺执法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职责,促进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要研究统筹高速公路资源与国省干线公路资源平衡互补发展的机制;
研究公交优先发展,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政策;
积极探索建立出租车内部利益合理分配机制,保持行业稳定、和谐发展。

三、凝心聚力,突出重点,逐步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要全面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部署,转变发展方式,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全面推进“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着力构建衔接顺畅的综合运输体系,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区域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构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和两岸人民交流往来的便捷通道,建设海西现代交通运输业。争取至“十二五”末,面向世界、服务中西部发展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北中南三大港口群基本形成;
对接两大洲两纵、拓展中西部两横、联结海峡两岸海空综合通道基本建成;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干支线机场、海峡运输通道构成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完善,各项主要指标在全国同行业进入先进行列,适度超前于海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整合港口优势资源,强化龙头带动作用。认真落实《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加快整合建成福州港、湄洲湾港(泉州-莆田)、厦门港三大港。重点加快罗源湾、湄州湾内25万吨级以上大型干散货码头和深水航道及江阴港区、厦门湾集装箱码头建设。充分发挥福厦两港保税港区政策优势、湄洲湾港争取区港联动政策,协调理顺口岸管理体制,使港口更好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十二五”力争完成投资比“十五”增长60%以上;
沿海港口通过能力6亿吨,其中集装箱1600万标箱,适应度达到1.2:1,专业化泊位通过能力比例85%。

(二)建设综合通道网络,全面提升先行功能。一要加快形成“两纵三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继续推进对接两大洲的南北“两纵”大通道,突出纵深推进、联接三大港口通往中西部腹地“三横”大通道建设。二要完善省级干线网络建设,推进国省道拥挤路段、街道化公路和国省道主干线、区域交通重要通道、进出省通道、“断头路”的升级改造建设。三要完善连接空港、综合枢纽、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西高速公路、省道、农村公路规划网,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00公里,密度居全国前列;
建制村硬化路率100%,全省公路网通车里程超10万公里,干线通道、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公路密度居全国中上水平。

(三)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拓展海西集聚效应。要树立现代化的物流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在物流发展中作为一个重要而关键环节的作用,主动服务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滚装运输、集装箱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的先进运输方式,实现货物高效衔接。二是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充分发挥厦门海沧、福州江阴保税港区等优势,加快罗源湾、湄洲湾等一批以港口物流基地或货物集散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业务。三是进一步做好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园区(场站)和产业集中区、综合物流枢纽建设衔接。四是建立港口和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和共享。会同有关省直部门,共同加快内陆“无水港”建设。五是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实现8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企业50强,15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企业100强。六是加强枢纽场站建设。“十二五”规划投资65亿元,建设客运站场60个、货运站场31个(其中物流园区20个)。

(四)构建海峡便捷通道,推进两岸深入交流。争取在福建先行先试开展与台湾方面机动车牌互认试点,实现闽台两地机动车辆通过滚装船舶互通;
力争“小三通”客运航线海空联运行李双向直挂。福州、厦门已增列为两岸货运空中直航航点,下一步要争取将泉州、武夷山机场增列为两岸客运直航航点,福州邮政货运专机执行两岸航空邮件运输,加快建设厦门、福州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争取开辟大陆各地—厦门—金门—台湾海空联运邮路和台湾—福州—大陆各地海陆空运邮路。加强与台湾业界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海峡通道的论证、技术攻关等前期工作。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

(五)统筹城乡路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要统筹城乡交通发展。继续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通达深度,集中财力逐步推进通较大自然村公路建设,鼓励支持修建其他通村公路,推进城乡路网一体化。二要统筹城市群交通发展。按照海西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新趋势和“同城交通”的理念,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突破福州厦门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大容量公共交通骨干网路。三要统筹区域交通发展。力争将重要通道纳入国家规划,推进福建与周边省份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的一体化进程。

(六)承接公交民航职能,拓展行业综合优势。进一步贯彻“公交优先”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高效衔接、惠及全民的公共交通体系。省级层面已经理顺体制,各设区市交通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理顺指导城市客运职责。首先,抓好运营规范、服务标准研究,消除公交和农村客运发展政策、标准差别和体制障碍,建立城乡一体化政策扶持保障体系;
其次,合理布局城乡客运和公交线网、城际轻轨、换乘中心体系,推进区域通道衔接、运输衔接、标准衔接,实现城乡交通规划一体化;
第三,按照海西城市群协调发展新趋势,在厦漳泉城市联盟试点,积极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形成海西城市群大容量公交骨干网络。积极会同省发改委做好民航发展规划,增加与各省会、大中城市和周边地区主要旅游城市航空干线,着力构建海西空中快线网络。实施干线机场应急改扩建工程,在厦门和泉州交界地区择址规划闽南新机场,推进三明、宁德、莆田、漳州等支线机场规划建设。到2015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超3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67万吨,航空客运周转量占全省综合交通份额23%。

(七)完善交通服务体系,提高运输行业竞争力。一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科学统筹,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进一步突显交通运输公共、智能、综合的服务功能,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率。二是提高交通应急保障能力。重点建设覆盖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管理、港航管理、海事管理等领域的交通运输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全省公路应急抢险设备、物资和应急队伍储备,提升中远距离水域和立体化监管救助力量。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人性化服务,打造文明服务标杆,树立交通文化品牌,带动行业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八)增强科技信息程度,提升运输产业效益。一是建立资源共享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力度,切实推进交通运输发展逐步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三是通过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功能,有效提高公众服务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全面提升海西交通发展现代化水平。

(九)加强生态交通建设,形成海西绿色通道特色。一要建设海西绿色景观通道。按照省委、省政府“四绿”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在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全面体现海峡西岸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建设海西绿色景观示范通道,展示海峡西岸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成效和作为。二要建设低碳交通,以节约集约用地、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运输效率等为核心内容,转变现状交通粗放型发展方式。三要建立完善交通环保管理体系,包括交通环保政策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信息统计体系、监测考核体系;
加强专业化环保队伍建设;
加大环保科研和设施投入力度;
继续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
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发展。

落实转变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任务。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从我省实际出发,从交通运输事业联系千家万户、服务亿万群众特点出发,把加快发展、提高服务能力与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交通运输业紧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相适应,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