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时间:2022-05-22 18:4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6篇

【篇一】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陶 倩 曾 琰

【摘 要】[摘 要]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信教人数比例有所上升,信教者积极宣传宗教,校园内传教现象多见,尤其是利用网络传教势头发展迅猛。宗教的超越性使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家庭的熏陶使人具有先赋的宗教情结、网络的推波助澜扩大了传教的覆盖面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既要尊重转型社会的多种信仰现实,也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对意义世界的追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制定校园环境的综合应对措施。

【期刊名称】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

【年(卷),期】2014(000)009

【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 宗教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文献来源】>

【篇二】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同组人:

调查时间:

调查人群:

调查目的 :

为了掌握当代科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找出影响我校学生信仰及其相关特征因素,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

调查形式:问卷形式(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

调查项目及分析

您最早接触宗教的方式是

A经过亲人 B经过课堂 C经过旅游 D经过周围的人

分析:由图能够看出大部分人接触宗教的方式是经过周围的人,可见宗教的普及范围比较广泛了

您认为什么是宗教

A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B就是迷信一种荒诞学说C是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自己的教规

D对她的概念很模糊说不出什么是宗教

您认为正规的宗教是否有迷信成份

A是 B否 C是不同宗教而定 D不清楚

您认为现在的社会还需要宗教发展吗

A需要 B不需要 C是不同国家而定 D不知道

您阅读过哪个宗教方面的书

A没有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E其它

您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

A相互独立,不可协调 B没有任何关联

C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D不清楚

如果你周围有宗教信仰的同学或朋友,那您对她的态度是

A非常理解,尊重她们的信仰,而且偶然帮助她们

B基本理解,尊重她们的信仰,可是不会帮助她们

C不理解,偶然会劝说宗教的人放弃信教

D鄙视信仰宗教的人

如果您信仰宗教您介意别人知道此事吗

A介意,会严格保密B不介意,但不会主动告知她人C会主动告诉部分人D能够告诉任何人

11您曾考虑加入宗教吗

A有可是没有做 B曾经入过 C没有想过 D现在没有可能将来会

您认为宗教信仰对你有帮助吗

A没有 B有,可是不是很重要 C很重要的帮助 D不知道

如果信教那么是出于什么原因

A受家里人影响 B经她人宣传而加入 C完全出于好奇心 D对我有帮助

您认为邪教组织根本目的是什么

A为组织获得相关利益 B解放人类 C残害教徒身心 D对国家不满的一种表示方式

【篇三】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宗教是人类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也是当今世界大多数人的精神信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宗教升温”现象。大学生是时代的寒暑表,“宗教升温”自然在他们中间得到了反映,并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
   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不仅表现为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还表现为大学生对宗教认识和态度的变化,个别大学生的入教、信教。

  改革开放后,过去长期沉闷的空气被打破,出现了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新氛围,各种思想文化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互相交织、互相激荡。大学生作为最有条件和机会接触民族的和世界的、传统的和当代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知识群体,对于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文化财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宗教书籍、宗教器物就已成为大学生中十分畅销的抢手货。据了解,20多年来基督宗教为教徒读经文,印刷了上千万本《圣经》在教堂内销售,结果大量地被教外人士购买,其中不少就是为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所吸引的大学生。至于根据各种宗教经文编写的故事书籍更是受到青睐,仅某学者编译的一本《圣经故事》就曾印发到100万册,其读者群主要是有一定文化基础,且对西方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

  所以,在今天的大学生中,宗教已不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然远不至于信仰某种具体的宗教,但宗教中的思想精华对他们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有兴趣研读宗教故事、宗教典籍,而且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践履着一些以宗教文化为底蕴的流行时尚。比如,佩带个十字架项链,怀揣个观音护身符,发送个圣诞贺卡,馈赠个开光圣物,进寺庙拜个佛、求个签,去教堂听会儿赞美诗、感受一下宗教氛围。尤其是每年的圣诞节,不少城市的教堂都拥挤不堪,人满为患,造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就是在校大学生。

  很显然,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批“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他们或是出于对某种文化的兴趣,或是受到身边教徒的感染,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了一些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对宗教的距离感消失了,神秘感、好奇感产生了。这时,如果再遭遇特殊的心境和机遇,比如,当面临学习和生活的困扰时,当苦苦追寻生命的价值时,观摩了宗教仪式,聆听了信教见证,研读了宗教经文,接受了传道带领,亲自感受了宗教的观念和氛围,就极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强烈震撼,动摇他们在长期教育中形成的无神论信仰,由“望教”到“慕道”,最后皈依宗教,成为教徒。

  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13.4%;

200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中因各种原因而信教的合计为11.8%。

综合各地资料,对大学生中宗教徒所占比例的估计,最高在20%左右, 最低在3%—4%之间。

尽管不同调查的结果出入很大,但宗教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一般特征
   大学生是我国众多人口中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极少数,他们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接受着无神论思想的灌输,一旦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皈依了宗教,成为了教徒,在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组织等方面,必然表现出与其他信教群众所不同的特征。

  第一,从信仰选择上看,在中国五大宗教中大学生宗教徒皈依最多的是基督教。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他们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对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欣赏、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并很容易在这种欣赏、羡慕中追寻西方文化,触及基督教。而基督教本身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比其他宗教更具吸引力。一则基督教《圣经》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典籍,不仅文学性、故事性强,而且通俗易懂(佛经则晦涩深奥),大学生很容易由欣赏到接受,逐步确立信仰;
二则基督教经过两千年多的发展,萃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同中国传统宗教相比,更具理性色彩,更容易引起善于探究、敏于思辨的大学生的共鸣;
三则受基督教“赎罪”观念的影响,生活中的基督徒多以“爱”和“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这对于那些本来就为社会道德“滑坡”而沮丧,且极具叛逆精神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感召;
四则基督教是一种外向型的宗教,在《圣经》中耶稣便鼓励教徒到各处去传福音,结“果子”(即发展教徒),谁结的“果子”越多,谁在上帝面前越荣耀,大凡基督徒都有高涨的传教热情,基督教在社会各群体中发展最快,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不例外。

  第二,从信仰动机上看,大学生宗教徒皈依宗教大多是在追求某种精神性的东西,而不是着重于某种现实性的需要。这同社会上一般信众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他们那里,皈依宗教大多是因生存中的苦难或不幸要在现实中寻求解脱,很少有人去追寻精神家园,更少有人达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层次。但对大学生而言,皈依宗教固然有缘于上述因素的,但更多是出于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出于对心灵慰藉的探寻,出于对自己原有信念的怀疑,出于对现实生活的困惑。总之,他们都是带着对人生问题的形而上的思考,触摸到宗教的。而宗教提供的答案,正好给他们以“合理”解释,使他们对宗教的态度由长期教育而形成的排斥,到耳濡目染而产生的暧昧,最终到世界观改变而确立的信仰。与一般信众不同的是,作为大学生宗教徒,多年来一直接受着学校的唯物论和理性主义教育,头脑中的固有观念同宗教观念截然对立。所以,在他们的皈依决定中,往往蕴涵着认知与情感、理性与感性、经验与判断等层层密密、难解难分的庞杂因素,经历的皈依时间更长,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斗争也更激烈。正因为此,他们的信仰一般显现得更内在、更深沉,较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易为他人的说教所影响,不易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

  第三,从信仰组织上看,大学生宗教徒较少参与“正式的宗教团体”,一般都有联系紧密的团契生活。以大学生中皈依最多的基督教为例,尽管所有的基督徒都信仰同一个上帝,但由于大学生基督徒较高的文化素质、独特的信仰追求,他们一般觉着建制教会的成员复杂,不便沟通,而散布在大学校园及周边的家庭教会大多由大学教师或其家属、留学生或其他外籍人士带领,来此参加宗教活动的也多是同龄的大学生。大家不仅可以一起证道、唱诗、查经、祷告,而且可以就从信仰到生活的各种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此外,许多家庭教会还经常举办一些建制教会不可能举办的活动,如春游秋游,不定时的聚餐,请专家讲授神学知识,为遇到问题的教友“代祷”等。所有这些,一般教徒都能直接参与,相互之间的关爱体现得特别充分。正是这些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活动,既营造了家庭教会温馨宽松的聚会氛围,又满足了聚会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使得不少大学生基督徒不习惯或者不愿意去建制教会作礼拜、过宗教生活,而是更乐于参加建制教会以外的家庭团契,认为在这里更有助于他们信心的交流、灵命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原本通过家庭教会而入教、信教的,更是对家庭教会以外的宗教团体有着天然的不接受,甚至认为建制教会是“官办”教会,不属灵,不得救。

  第四,从信仰影响上看,大学生宗教徒不仅把宗教的理念和教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而且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在他们的宗教皈依中,虽然也不乏对“神迹”的感应和回报,但更多是通过理性的思考,从宗教中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和人生的价值。一旦皈依,宗教神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便成为他们思想的内核,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信教以后,他们有了新的最高人生目标——灵魂得救,大多都会按照教义的要求,勤勉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活出见证,作盐作光”。同时,由于信靠神,敬拜神,凡事都向神祈祷,与神沟通,加上宗教组织内的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现世的诸多困惑与苦恼,获得了精神上的欣慰与满足。此外,宗教教义中的伦理道德也强有力地规范和引导着他们的行为,使他们不仅更加注重外在的道德行为,而且特别强调通过内心的良知和自律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尊崇神的“诫命”,做一个德行“至善”、“荣神益人”的人。当然,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宗教教义中的保守和消极成分也对大学生宗教徒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大学生信教以后,因过分倚重教义,在人生观上产生了宿命论思想,对世俗之事漠不关心,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于宗教的传播,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片面、简单。

  三、高度重视并审慎处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还是有少数人成为了“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甚至皈依了宗教,成为了信徒。对此,学校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同时,还应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宗教徒的宗教观念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一,客观、准确地评价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既不惊慌失措,一概否定,也不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的认识误区,现实中的不少人只看到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对立,看不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头脑中存在“宁左勿右”的思想,害怕别人谈论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宗教情况,对宗教问题紧张、敏感、回避,有着很深的顾虑。这样的认识和态度,在一些高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中间同样存在。他们或是出于对宗教渗透的高度警觉,把大学生中极个别宗教徒与绝大多数非宗教徒信仰上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甚至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迫大学生宗教徒改变自己的信仰;
或是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过高估计,不愿正视或不敢承认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对大学校园里宗教徒的潜滋暗长掩耳盗铃,文过饰非。所有这些,其实都已严重违背了党的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为此,应从高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做起,摆脱对宗教的某些不准确认识,既不能对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掉以轻心,也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信教看作思想上的愚昧、政治上的异己。

  第二,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在充分尊重大学生宗教徒信仰选择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接受的学校教育,要求他们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宗教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增多,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在此情势下,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党的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审慎处理好保护公民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大学生宗教徒的精神信仰固然是“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但同时也“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 不能因为他们的信仰特殊而歧视他们,应当尊重他们的信仰,依法保护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简单从事而伤害他们的宗教感情,防止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迫他们不信教。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尽管宗教问题是很复杂的,境外势力一直把大学生作为宗教渗透的重点,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宗教徒的信仰只是一个信仰问题,并没有什么政治企图。如果我们能够在尊重他们信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开展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深入的思想工作,就完全可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立志成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上来。这样,既能在大学生宗教徒中实现爱教与爱国相统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能使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思想渗透,离间大学生宗教徒与党和政府关系的企图难以得逞。

  第三,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对大学生宗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大学校园内外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制止和打击。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面对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一般高校都应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在尊重大学生宗教徒信仰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到经过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并在活动中接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神学思想,淡化不同信仰的差异,以实际行动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容,为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园内外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明确要求大学生宗教徒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尤其是大学校园内)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不得到未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
依法规范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在华宗教活动,如有在大学校园内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发展大学生宗教徒的,就当劝阻、制止,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全面清理大学校园内及周边的宗教活动场所,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并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部门加强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谨防成为境内外宗教势力向大学校园渗透的基地。

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注重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在国际国内“宗教升温”的大环境中处变不惊,自觉作出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实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使大学生明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宗教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消失了,但宗教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宗教变成了公民个人的私事,但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开办的高等学校来说,就不单纯是个人的私事,极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并不是对宗教活动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还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此同时,各高校还应适时开设一些宗教选修课,既满足大学生对宗教在文化层面上的浓厚兴趣,又让大学生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宗教的实质和社会作用,进而对不少著名科学家相信宗教、某些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确能“惩恶扬善”等经常令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作出科学解答。只有这样,善于用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宗教信仰的根源,下工夫在大学生中培育起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的科学精神,才能使他们尊重客观规律,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地防止和抵御宗教观念以及各种有神论的侵蚀,经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长为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掌握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

黄淮学院2009—2010学年《形势与政策》课程

考核论文

题目: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系别:____经济管理系______

年级、专业、班级:__国贸0901___

姓名:___陈梦君_________

学号:___0929120150_______

2010年6月3日

【篇四】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毓楠,安俊学
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7期

        摘 要:文章基于对沈阳地区六所高校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家庭、社会、民族等方面因素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有显著影响,探讨不同个体特征的大学生宗教信徒在信仰宗教过程中的表现,研究其宗教信仰态度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宗教信仰;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062-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精神生活层面的追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社会影响力在新时期也愈加明显。渐起的“宗教升温”现象更是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大学校园中,由于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多数是模糊的,所以在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成为宗教文化的膜拜者,甚至成为宗教信徒,对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的消极的影响。因此,当前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不同个体特征(如性别、民族、专业、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家庭经济收入等)的大学生宗教信徒在信仰宗教过程中的表现,研究其宗教信仰态度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

        目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很多学者感兴趣的课题,学者们大都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产生了大量文献。如戴嘉宝在《新时期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调查分析》中提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不能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建立牢固信仰,给封建迷信、伪科学和邪教钻了空子[1]。徐州市委统战部和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联合课题组在《高校宗教问题研究》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现状是导致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重要原因。我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们的学习目标、环境和方式在这个衔接过程中发生巨大的变化,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一旦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挫折产生精神焦虑,很容易投向宗教的怀抱而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慰籍[2]。陈冬英在《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中提到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宗教所宣扬的爱的理论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众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3]。

【篇五】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
报告

班级:08级电科一班小组成员:×××××××××时间:2011年5月

南京××大学××学院



一、调查背景
人类信仰是人类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目前大学生对于宗教问题看法上呈多样性趋势,很多学生对宗教问题有浓厚兴趣,继而影响个人社会观,价值观。因此,研究宗教信仰在学生中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目的
1.了解当代大学生信仰结构,与宗教信仰的看法;
2.认识宗教信仰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层影响;
3.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潜在联系;

4.思考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利与弊,讨论原因寄改良方法;
5.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与民族性格,文化结构的内在联系。
三、调查方法
小组讨论调查方法,确定基本思路,样本数量;

结合经费及各种情况,确定通过网络发送问卷,上街发放问卷方式调查;
回收问卷后,分析数据,并结合调查目的讨论总结
撰写调查报告
四、样本构成
结合互联网问卷调查便捷的优势,小组确定每人发放100份问卷(共300份),通过人人网,qq空间,邮件的方式发放给各自同学。作为补充,上街发放50份问卷。问卷回收后,有价值问卷达279份。
网络被调查学生基本上分布于江苏省各大专院校,大街发放问卷为紫金学院及周边学校


五、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调查格式文件来自于网络,问题及数据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填写。
第1题你的年龄?[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其他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第2题你的性别?[单选题]
选项
6246438147279

22.2%16.5%15.4%29%16.8%
小计比例
男女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8396279

65.6%34.4%
第3题你有宗教信仰么?如果有,请选择;
如没有,请选择最后一项。[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其它宗教不信教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第4题你对于宗教是如何理解的?[单选题]
选项
2411426232279

8.6%3.9%1.4%0.7%2.2%83.2%
小计比例

【篇六】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龙源期刊网/>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