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完整版】

时间:2022-05-22 17:3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完整版】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6篇

第一篇: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作者:郎芳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2期

        摘 要:十九大首次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新目标,党的建设质量的提高不仅是新时代的国家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而且是党组织基本职能的有效体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可通过党组织形式的优化,推动企业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现阶段由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影响了党组织根本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本文根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对其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 问题 措施

        引 言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它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凝聚力和生产力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企业要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企业管理者只有做实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宣传科学、正确的道理,教育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企业员工的思想和智慧,进而推进企业实现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1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文明建设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还会阻碍企业的的长远发展。当前我企业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党建工作者边缘化。现阶段企业党支部管理人员主要为企业管理人员兼任,并没有根据党建工作形式建立专门的党建工作机构,而企业管理人员多职兼任的工作模式也促使其不能将充足的工作精力投入到党务知识宣传及党务活动组织方面,再加上其缺乏扎实的党务知识基础,对于一些重大党务活动开展并没有提供良好的建议,如在党务工作人员选择时,其大多将业务能力不足或者年龄较大的人员安置在党建工作岗位,党建工作成为一种退休照顾工作也影响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二篇: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专项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

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商业贿赂的存在及其蔓延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而且严重腐蚀了社会风气,滋生了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文社会和谐创建的一颗毒瘤,因此组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于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现就专项治理商业贿赂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浅析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商业贿赂行为的本质特征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是伴随商品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现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对其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即一款:“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
对方单位或个人在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二款:“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

通过以上两款规定由此可知,商业贿赂就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采用财务或其他手段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于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商业贿赂行为的特征。商业贿赂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出自故意,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客观上通过秘密的方式向个人或单位支付财物的行为,通常以假账作掩饰,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二、商业贿赂行为的危害后果

(一)商业贿赂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从而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阻碍了市场经营机制的运行和发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好多奇怪的现象,诸如在建筑行业中,国有正规企业在承揽建筑施工项目招投标竞争中却屡屡败在不具备经营资质却具备相当“能量”的包工头手下,那么可想而知其后果必然会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劣质工程、“豆腐渣”工程;
近年来,医疗服务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假药害人、假器械伤人,甚至导致人身死亡的等等恶性医疗事故比比皆是,不能不说商业贿赂行为的存在是导致后果发生的潜在因素。

(二)商业贿赂行为导致国家的利税大量流失。据网上查询有关部门统计资料,仅在全国药品行业,因为商业贿赂每年被侵吞的国家资产就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的16%,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县城近20年的全部财税收入水平,不仅在医药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诸如在旅游业发达地区旅游社组团、旅游导游收受回扣现象层出不穷,甚至达到泛滥成灾的地步;
在商品购销中的假冒伪劣商品为争夺市场以排挤竞争对手不择手段大肆贿赂等现象都能说明一定问题。因此说商业贿赂行为是致使资金大量流失,阻碍国民经济增长的罪魁祸首之一。

(三)商业贿赂行为严重污染了社会道德风气。商业贿赂作为一种特殊的贿赂形式,本来只有在商品流通领域才存在,但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商业贿赂越发呈蔓延趋势。医生、教师等作为社会道德标志性职业原本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象征,然而近年来医生、教师吃回扣、收提成的大量事例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医患关系,师生感情,更重要的是严重污染了社会道德风气,破坏了人文发展环境。

三、查处商业贿赂行为的工作难点

(一)发现难。由于商业贿赂行为通常采取暗箱操作,通过秘密方式进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很难被发现。案件线索的获取大多需要知情者举报,工作开展较为被动。

(二)调查难。由于我们现行的执法手段相对脆弱,对当事人拒不配合调查,不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的对抗行为很难继续开展工作,即使配合,在查阅当事人账目上缺乏专业技能,不利于对案件的实质性突破。

(三)定性难。主要表现在经营主体的认定上,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经营主体的概念规定过于狭隘,在《反法》中“经营者”的概念就没有作进一步详细阐述说明,表明主体意识不强,含糊不清,缺乏灵活操作性,往往在案件主体认定上,导致办案人员在案件查处过程中难以定论。

四、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解决途径

一是加大对行政执法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尤其是在查阅会计科目及记账方法的技巧上下功夫,增强执法人员对案件的识破能力和执法水平。

二是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努力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和查处案件的质量。

三是充分发挥申述举报网络作用,积极发动群众监督举报网络,扩大搜索案源的辐射面,并有效的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知识。增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震慑力度。

四是加大查办大要案件力度。紧紧抓住情节严重、社会危害大的大要案,采取积极有效的形式力排干扰,敢于坚持原则,一查到底,对商业贿赂大要案的处罚结果通过媒体予以公开曝光。

第三篇: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报告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个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等企业的增加,带来劳动关系的复杂,工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探讨新形势工会引导企业构建劳动关系和谐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某街道工会集中1个月的时间,在辖区42家企业深入开展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专题调研活动。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街道工会研究下发了调研活动文件和调查问卷,组织42个基层单位干部职工参加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民主管理、群众安全、扶贫解困、女工协管、宣教文体等六大项17小项的工作。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了情况,摸清了底数,特别是进一步掌握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调研的主要情况

通过调研,广大职工普遍认为各工会组织在近几年的工作中,能够贴近职工,真心实意服务职工,职工群众比较满意。问卷调查显示: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方面,只有3%的职工认为工会组织维权不够到位;
在职代会作用的发挥上,有89%的职工认为作用很大;
在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实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企业重大问题的决定权等方面,有87%的职工认为满意;
在开展的建功立业活动、提高职工业务技能素质方面,有91%的职工认为工会开展的活动效果好;
在工会组织对调动发挥职工积极性的作用上,有72%的职工认为作用大;
在发挥女工协管组织促安全作用方面,有91%的职工认为作用大、效果好;
在扶贫解困送温暧活动上,有83%的职工认为非常满意,13%的职工基本满意;
在对工会组织开展的文体娱乐活动的看法上,有81%的职工认为活动开展的好,能够丰富职工业余生活,陶冶情操;
其中在工会组织开展的文体娱乐活动的提问中,有90% 的职工表示愿意积极参加。在工会组织及工会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方面,有77%的职工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看法好。从总体调研的情况来看,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工会组织已经成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和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调研中反映的问题及成因

通过深入座谈了解和问卷调查统计,我们了解到职工群众最为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基层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关注企业发展前景的问题。通过座谈了解,广大职工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普遍增强,对企业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对非公企业扭亏力度和建设的开拓力度。主要原因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一些非公企业的效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和亏损,多数非公企业项目都没有见到效益,有的基层单位还被迫暂时停产。停产后,停产单位的发展前景和职工的去向问题成为了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由于多数职工从过去安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一次次地被转岗、下岗,再上岗、再下岗,受到的经济损失比较大,承受能力也非常薄弱,如何安置,如何做工作,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是职工加班延点多报酬少的问题。通过座谈了解,各基层单位在执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问题上还是不错的,但有少数基层单位,在周六、周日和8小时之外加班问题上没有提高到加班加薪的高度上来认识,加班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大多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单位只是用工作任务重,不按时完成就要加倍考核,完成了不罚就是奖的借口来推辞。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挫伤,影响比较大。

三是文体活动场所少和文体骨干抽调难的问题。在调查中,多数职工反映本单位活动场所少。新建单位职工反应尤为强烈,他们远离城市,远离亲人,交通不方便,工作之余寂寞无聊,思想易出问题。再就是各基层单位普遍反映,开展活动抽人难。由于生产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基层单位领导对抽人有抵触情绪,认为抽人会影响工作,没有认识到抽人搞文体活动也是企业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更是企业发展壮大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一些基层单位就是表面上同意让文体骨干参加活动,背后的也会从工资上、待遇上、岗位上为难这些人员,造成这些骨干不想出来参加活动,不敢出来参加活动,以至于现在形成了开展各类活动抽人难的被动局面。

第四篇: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党组织开展服务群众工作

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浮山县党建研究会课题组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党对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出的新概括,也是对农村党组织开展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农村党组织如何开展好服务群众工作,将是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探索的一个新的课题。

现 状 和 问 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年来,广大农村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入,农村党组织开展服务群众工作与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个别党组织对自身的职能认识不足、定位不准,一般停留在管理的角色上,不是把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而是把群众作为管理对象,向群众提的要求多,对群众提的要求考虑少,弱化了服务群众宗旨意识;
个别党员干部不是把群众利益高高至上,而是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经常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要待遇,向群众要服务而不是搞服务,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淡化了党员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二是服务群众方式不当。个别党组织对群众需求的服务事项,一般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集思广益、发扬民主,主观臆断做决策,随意指令抓落实,从而使党组织失信誉、群众不满意。个别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不注重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服务方式简单粗鲁,与群众交流沟通少,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往往把实事办不好、好事办不实,有时还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失去了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义;
三是服务群众的范围不广。个别党组织对群众服务的范围往往局限于物质方面,一般不重视精神方面。对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关注的较多,对群众的文化教育、卫生健康、平安保障关心的较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高,党的温暖和关怀体现不够。个别党员干部偏颇的认为“给钱才是服务,经济条件不好就谈不上为群众服务”,影响了一部分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群众真正服务的党员人数不多,生机活力不强,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原 因 及 分 析

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群众的培训教育不够到位。一是培训时间不统一。没有刚性要求,以致放松了培训教育。二是培训内容不够全面,重视政治理论培训和思想教育,忽视实用技能和服务手段培训。三是培训目标不够明确,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训教育机制。

2、服务群众的队伍能力不强。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带有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痕迹的陈旧观念仍然束缚着村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部分党员干部把党组织的工作全部放在处理日常具体事务上,对于如何开展服务群众工作,处于“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尴尬境地。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虽然有服务群众的意愿,但缺乏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心有余而力不足。

3、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欠缺。部分党组织没有把干部服务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固定下来,经常抓,抓经常,有时,为了完成任务,展现工作成果,仅以阶段性活动形式,内容单一,避重就轻,意义不大。平时工作中,群众遇到困难,需要服务时,却由于没有明确规定、没有安排部署等原因,得不到及时落实和帮助。

建 议 与 对 策

农村党组织开展服务群众工作,直接代表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加强农村党组织对群众的服务工作,必须站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的高度去认识、 去研究、去实践。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

1、注重培养教育,提升服务能力。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以提升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引领先进文化风尚的能力为重点,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一是要选准党员干部。要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念,注意培养选拔高校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大学生村干部充实到党支部班子,尤其要选准配强支部书记。要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积极培养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入党,强化教育和管理,确保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化;
二是要加强培训学习。既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员教育的根本内容,又要加强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带头致富本领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三是要突出实践锻炼。要紧贴群众的需求,为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督促指导,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2、适应形势发展,转变服务方式。要大力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近,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一是要坚持实行调查研究制度。组织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二是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分类结为对子,跟踪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干什么,全程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三是要畅通群众诉求服务的渠道。要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这一主阵地,坚持实行党员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同时,向群众公开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确保服务及时到位。

3、围绕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服务机制,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积极应对各类服务需求,全方位、多层面为群众提供细微服务,坚持做到善始善终。一是要提供生产服务。要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的,深入分析市场经济形势发展和客观自然规律,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资金、技术、物资和市场销售等问题,确保生产正常发展。二是要提供生活服务。要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的良好环境和优越条件。同时,引导群众革除陋习,远离“黄赌毒”, 生活方式更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三是要提供情感服务。要以关注群众的平安幸福指数为重点,在群众遇到出其不意的艰难困苦和天灾人祸的关键时刻,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党员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进行心灵安慰和思想引导,切实把党组织的温暖化为动力,帮助群众进一步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四是要提供法律服务。要以和谐稳定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坚持合情与合法相结合的原则,对家庭不和、邻里纠纷、利益冲突等矛盾积极进行调节,教育引导群众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理解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浓厚氛围。

4、坚持因地制宜,保证服务质量。要立足实际,扎扎实实开展服务群众工作,确保群众对服务工作的最大满意。一是要统筹兼顾搞服务。开展每一项服务工作,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要求,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党员干部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让服务触及的对象更具有广泛性、等同性,让服务带来的利益为大多数群众所共享。二是要分类指导搞服务。对于强势群体要注重精神服务,对于弱势群体要注重物质服务,对于特殊群体要兼顾精神、物质两个方面优先服务。三是要注重实效搞服务。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决不能把服务群众的事项搞成“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损害党的形象、伤害群众利益。同时,要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等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带动群众,采取多渠道集资,村干部带头集资,利用少量贷款滚动发展,利用农业和副业积累资金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党组织开展服务群众工作的物质力量,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课题组成员:尚彬 徐忠元 李维新 张建国

(本课题由张建国执笔)

第五篇: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调研报告:关于市直机关派驻机构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工作现状

实行统一管理以来,在市纪委的领导下,各派驻机构转变工作理念、调整工作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了纪委“前哨”作用。一是设立了归口派驻。市直机关派驻机构共设有纪检组45个。二是建立了管理制度。印发了《工作实务手册》,收集了涵盖综合类、监督执纪类、工作考核类、干部人事类、信息宣传类等5个方面共 27条制度,明确了派驻机构的工作考核、职务晋升、信息宣传等。三是制定了履职细则。印发了《履职办法》,从工作职责、工作措施、工作关系、责任追究四个方面对派驻机构的工作进行了定位,对纪检组长不分管业务工作,工作经费在驻在单位预算中单列等以制度的形式进行了固化。

二、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归口派驻的监督单位有主次之分。一是容易造成工作有别。纪检组长只是其中一个归口单位的党委成员,而在其他归口单位的党委中没有任职,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组长可能会更侧重于驻在单位的监督责任落实,对归口监督的单位可能会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二是日常监督精力不够。实行归口派驻需要纪检组同时负责若干个驻在单位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在纪检组人员编制有限的前提下,参加各类会议、阅读资料等参与式的信息收集方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但如果缺席,又容易导致掌握归口监督单位的信息不全。

(二)派驻机构的考评和交流机制有待加强。一是派驻机构干部队伍虽得到有效加强,但履职力量依然薄弱。少数派驻机构初核数量、立案数量都比较低,有的甚至几年未经办过案件,缺乏执纪问责的工作经验。二是制定了比较全面的派驻机构干部考评方案,但考评方式相对单一。如市纪委对派驻纪检组长的了解仅停留在一年一次的四述报告,对其他干部也仅凭一张年度考核表,而各派驻机构由于驻在部门的原因,工作差异较大,上级纪委很难全面客观地评价纪检组的工作实绩和存在问题。三是派驻机构干部加大了交流使用力度,但还未能完全做到派驻机构与市纪委机关之间,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全面化、常态化。

(三)派驻机构的一些关系有待理顺。一是派驻机构干部的工资福利、后勤保障和退休关系目前仍由驻在单位管理承担,特别是派驻纪检干部都在驻在单位退休的因素,可能导致少数同志在执纪问责时存有顾虑,不愿大胆放手履职监督。二是纪检组长班子排名普遍靠后。通过统计38家单位(除去党群系统的7家)的班子成员数和纪检组长的排位情况后发现,38家单位班子成员的平均人数为8.76人,而纪检组长的平均排名仅列5.37位。从驻在单位部分群众的角度来看,班子成员的排名可能会影响到纪检组的威信,导致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上的偏差。

三、原因分析

一是少数派出机构干部对归口派驻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考虑个人因素过多;
认为自己是驻在单位的党委委员,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驻在单位,对于归口单位的监督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只要不出案件、不出大的偏差,定期沟通一下就行了。二是市直机关派驻机构队伍庞大,人员整体素质差异较大,大部分人员没有在市纪委职能处室工作锻炼过,各类纪检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少数派驻机构干部对驻在单位的工作业务了解不深,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工作,统筹协调的能力有待加强。三是考评机制的设置未能充分体现各派驻机构的特点和实际,原则性的制度较多,因组而宜的分类考评细则有待完善。干部流转机制和一些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协调机制。进一步细化履职细则,完善制定各归口监督党委与派驻机构沟通协商制度、文件流转制度、调研检查制度以及巡查制度;
建立驻在单位内设机构向派驻机构汇报工作,派驻机构负责人约谈驻在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等制度。二是优化考评机制。将执纪监督、信访初核、立案等内容纳入年终考评,将日常信息、数据报送统筹安排、分类考核。充分发挥考评的正面导向作用,突出激励、兼顾约束,对于刚正不阿、秉公执纪、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查办案件有突出贡献的派驻机构纪检干部,予以重奖和重用,鼓舞士气,形成科学、合理、激励、客观评价派驻机构干部工作实绩的考评机制。三是完善保障机制。探索派驻机构工作经费和保障经费由市纪委统一管理的模式,由市纪委直接下拨派驻机构的工作经费和其他保障费用,交由驻在单位代管,经费使用由纪检组长签批,逐步实现后勤保障和资源配置的独立运行。研究出台派驻机构退休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派驻机构干部退休后的去向和管理,让派驻机构干部有归属感,消除执纪问责的后顾之忧。

第六篇: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MODERN
ENTERPRISECULTURE
企业党建
当前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孙立峰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电业局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674-1145(2018)6-124-01
摘要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企业和员工正面临多元文化和生存发展压力互相交织的影响,使其在思想和观念上发生了转变,不利于国企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针对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分析,对其具体的战略调整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关键词   国有企业   意识形态工作   新情况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从理论上、思想上、制度上解决了国企中党的领导权的问题。因此有关国企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应在坚持党的精神、党的领导的基础上,通过对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国企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国企员工工作思想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数量成倍数增加。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的思想呈现出了灰色地带,更有甚者将传统的思想道德理论抛到一旁,将其虚化。而国企中就呈现出员工之间的信任危机,在实际工作交流中缺乏坦诚,严重影响了国企的工作效率。
国有企业在进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员工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设工作。一方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与日俱增,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忙于业务工作的同时对内部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存在“高龄化和低龄化”两种职工群体,两个群体,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而企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薄弱,致使不能有效组织开展活动,提高团队整体的凝聚力。
(二)国企员工价值趋向呈现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文化素质较高,但是部分人员上进心有待加强。国有企业,特别是供电企业一直被认为是铁饭碗,员工分配到单位后,部分人员便有了一种安逸感,对事业的追求欲望不高。部分老职工在职业生涯晋升无望的时候,往往便开始追求岗位的舒适,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热情度降低。
(2)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的”这样的思想普遍存在于领导干部和员工的心目当中。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和关注度不够,导致党员领导干部和员工在政治学习方面欠缺,不能正确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思想观念与当前国家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多种用工形式导致员工的价值观念存在差距。目前国有企业用工形式包括正式工、劳务派遣工等多种形式,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之间因为岗位不同,工资待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正式工的骄傲状态和劳务派遣工的自卑心态始终存在。
二、国企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战略调整(一)树立崇高的国企工作思想理念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信仰,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满活力。而信仰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关系着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就,以及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政治意义。因此必须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而国有企业做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企业员工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信仰。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工作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国企员工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变化的根本原因。这对国企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从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同时必须重视内部员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满足员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促进员工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国企宣传思想的创新工作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国企的宣传思想必须在践行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一方面创新思想宣传模式,结合国有企业当前的任务和发展需要,在企业内部宣传优秀的工作思想、工作方式,通过进行工作上的有效调节,促进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同时结合员工在工作环境、工作范围、工作方式上的实际情况不断修复和优化宣传思想的内涵。另一方面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渠道。这要求国企内部宣传思想部门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有效结合,创新宣传思想的工作方法。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势力,有利于掌握思想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四)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意识形态建设,而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效果,必须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培育力度,通过凝聚企业员工的集体力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充满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愿景,展示着中华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国企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了相关的表述,并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内容进行了战略调整的论述。现阶段国企必须根据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有关管理体系和工作方针上的调整,从而有效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建国,张学伦,欧阳德宪,杨登文.将国企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J].现代国企研究,2017(07):68-73.
124MEC2018.6

推荐访问:派驻 调查研究 新问题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调查研究:派驻机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当前派驻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