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科技活动总结总结参考7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9-08 09:16:01 浏览量:

科技活动总结总结参考7篇每次活动总结,都是我们不断提高执行力的契机,不容忽视,我们的活动总结强调了持续学习在个人发展中的价值,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技活动总结总结参考7篇,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活动总结总结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科技活动总结总结参考7篇

每次活动总结,都是我们不断提高执行力的契机,不容忽视,我们的活动总结强调了持续学习在个人发展中的价值,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技活动总结总结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技活动总结总结篇1

余姚市实验小学“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第三届科技节,历时一个月,今天将要胜利闭幕了。这又是我们学校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一次盛会。在活动中,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在本届科技节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我的科技节我做主

学生参与面向全体本届科技节从暑假学校建议同学们开始规划方案开始,几乎所有的活动内容都是出自同学们的创意,共收到创意方案150余份,收到节徽设计方案320余份,通过创造发明、科幻画、观看科普电影、科普读物推荐、天文观测、参观所象站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另外,在纸飞机比赛、陀螺比赛、鸡蛋撞地球比赛活动中,各班在班级里形成了科技比赛的热潮,都开展了班级系列比赛,最后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学校比赛,参与面广、效果好!本届科技节共评出各类奖项800余项,真正体现全体参与,“我的科技节我做主”的目的。

二、创意无限

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在前期的充分准备下,科技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在节徽征集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展开想象,最后白云校区306班陈思予同学的节徽以绝对的优势被评为了本届节徽;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同学们利用善于观察的眼睛、积极思考的大脑,完成了自己的发明创造,在学校这个科技节平台上,白云校区104班杨俞易衡发明的《usb手机充电模块》和403班周奕栋发明的《多功能棋盘》荣获余姚市中小学青少年创造发明奖项中的唯一的两个一等奖;昨天参加了宁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进行了现场答辨,双双喜获宁波市一等奖,将参加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11月11日上午,在前期比赛的衬托下,两校区分别举行了科技节开幕式,中科院科学家陈贺能教授、余姚市委副书记方文军、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诸建立、市科协主席许亚芬等各级领导和家长志愿者们一同参加了精彩的开幕式,前期活动获奖的同学进行了表彰,特别是204班的余佳承同学从陈爷爷手中接过了国家新型实用发明专利证书佩挂上了中科院的小徽章,最后进行了科技节节目表演、火箭升空、机器人表演、特技飞机表演等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欢呼!11月11日,科学家报告会如期举行,中科院老科学家报告团的陈贺能教授来在两校区进行了生活中的科学的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追捧。

11月12日晚上,学校的操场上摆满了大大小小一百多架的天文望远镜,举行了星空之夜天文观测活动,同学们清晰地看到了月亮的环形山、辐射纹等月球表面形态还通过专业望远镜下还找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通过活动普及了天文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究宇宙的兴趣。12月1日全国创新教育专家团金敏老师为300多位学生上了一堂“玩中学发明”的示范课。

课堂上,金老师用最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近距离地、面对面地给予学生创造发明方法的指导。晚上又给全体教师和部分家长作创新教育讲座时。另外,在本届科技节中还举行了“太空归来”鸡蛋撞地球比赛、纸飞机滞空比赛、“旋转童年”陀螺比赛、参观市气象站、科普读物推荐、科学就在身边班级文化墙介绍、科幻画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创意不断、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三、展现自我

宣传活动实在到位科技节的总方案和所有系列方案都提前统一公布于校科普网,方便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查看,每一次活动后及时上传至余姚教育信息网、市科协网、校园网;余姚电视台、余姚日报、《都市快报》分别多次介绍本次科技节活动情况,并在11月17日的余姚日报社会周刊栏目半个版面以“玩转科技旋转童年”为题进行了综合报道。另外,我校的小记者们全程参与了本次科技节活动的采访工作,在各类活动现场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我们各年级组在级段长的协调下,群策群力,组织好每一项活动,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班级文化墙的布置、科幻画的张贴、宇宙展版的展出,校园里到处都是浓郁的科学氛围。

四、小手拉大手

辐射活动普及提高在本届科技中家长志愿者们也参加了我们的各项活动,在科技节开幕式上、在科学家报告会上、在星空之夜天文观测上、在参观机器人研究所上都能看到我们的家长志愿者。同时,许多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创造发明、调试纸飞机、制作陀螺等等,通过小手拉大手,通过同学们的活动,让家长们参与到我们的科技节中来,从学校的科普活动辐射到家庭的科普活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让科普的细胞在社会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普活动体系!同学们,在我们幸福满满地笑对喜人收获时,我们仍然满怀热情与期待,虽然第三届科技节闭幕了,但科技的进步不会停止,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用聪明智慧的大脑去思考,让我们用灵巧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科技活动总结总结篇2

20xx年10月15日 星期三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总结表彰会在长清校区举行。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来生,副校长钟读仁,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初乐娟,校长助理马先义及党委宣传部、学工部、长清校区办公室、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实验室管理处、研究生学院、团委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专业教师代表、各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以及驻长清各学院、各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学生共计4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贾海宁主持。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初乐娟宣读了《关于表彰山东师大2007年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科技活动标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副校长钟读仁、校长助理马先义分别为刚刚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的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同学和获得三等奖的教育学院鞠芳同学颁发了证书和奖金。与会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2007年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和科技活动标兵颁奖。

党委副书记向来生代表学校党委作重要讲话。他对学校近几年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作法和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推进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

会上,校团委就近年来学校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情况作了题为《青春在创新中飞扬》的汇报。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洪松、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杨济民、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韩管助分别就学院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感受和本人参加“挑战杯”比赛的体会做了交流发言。会议最后,下发了《山东师范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实施方案》,标志着山东师范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正式拉开帷幕。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一个子课题,重在进行课外科学探究有效性指导的研究,引导学生如何去根据课外的各种条件去开展有效的研究,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我校八名科学教师紧扣课题实验方案,经过一年的实验与探索,完成了预期的阶段实验任务,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现予以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该课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从20xx年5月到7月,我校根据“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研究”这一总课题,结合我校的实际,论证申报了“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组,对当前科学教学探究活动特别是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结合本校实际,针对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要旨,探讨了相关概念的内涵,拟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积极组织科学骨干教师介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有效性研究”行列。

1、确立了课外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内涵

课外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在科学探究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教学的评价等方面,遵循发展的有效性原则,在创建一种科学课外滩九务实而高效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老师、家长或是校外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内涵,本课题重点研究了如何指导学生根据课外的各种条件去开展有效的研究,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2、确定了实验的组织形式

在三至六年级中任意抽出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外在相应年级的两个班作为对照班。这样八个实验班,八个对照班投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有效性研究实验。

3、制定了相关的实验方法

根据总课题实验方案的精神,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科学探究及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论等文献。

(2)调查法。对学生课外科学探究的态度、能力、水平进行问卷调查。

(3)观察法。对学生实行个案跟踪观察。

(4)实验法。采用准实验方法。

(5)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观察、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

(二)实验的组织

1、课题组的基础建设按照规定健全。学校设立总课题组,不同年级设立分课题组。大组和小组分设资料员,定期发收实验资料并整理归档。

2、定期组织活动。每周三下午放学后,课题组带领实验班的课外探究小组成员根据拟定的探究内容进行探究活动。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理论知识。除了利用固定的每周三课题组活动之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实验老师学习与客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相关方案,把握教育改革的信息和律动,及时调整实验策略,把实验向纵深方向推进。同时,实验小组每月对实验情况进行反思和小结,就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汇报,集体讨论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拟定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探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学课堂,科学探究的课外延伸,日益被广大科学教师所重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科学老师布置的课外科学探究延伸活动,学生参与率不高,达成度甚至为零,以至课外科学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使得学生乐于参与,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校课题组通过一年的实验探索,我们认为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抓好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确保课外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一)明确了课外科学探究活动低效的四成因

为了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首先从问题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课外探究的各种情况,找到了课外科学探究低效的症结。

成因一:教师本身对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存在误区。

一是教师能力上的缺失。目前小学中,担任科学教师的.,大多是语、数、外等兼职教师,即便是专职,也是由上述岗位转变过来。这些教师不具备完整的科学教师的素养,很难担负起科学课外延伸的组织活动。二是教师态度上的忽视。基于上述原因担任的广大科学教师,首先往往把科学作为副课,而不够重视,使得学生也忽视科学这门课。其次在布置科学探究的课外延伸活动后,教师忽视了对这个活动过程的指导,习惯地认为既然这个探究活动是课外的,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顺其自然。然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他们的经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科学课外活动探究”不予以指导,不予以鼓励,学生很容易中途而废或者就是不加以理睬。三是教师对后续活动缺乏必要的监督、评价。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坚持教育创新,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是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关键是教育思想的转变。要实现由原来传统的以课内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向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的转变。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消除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界墙”。将以课外创新活动为重要内容的创新教育,逐渐纳入到正规教育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方位培养创新精神的氛围、环境、机会。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通过教学计划内的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过程外,还必须借助课外的各种创新活动加以丰富和深化,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向多渠道、开放式、规模化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切身体验“悟”出来的。因此,大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发展学生个性成长的特殊功能,起到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构建与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相统一的培养框架,结合本校学分制的综合改革和地方性大学的特点,我们把培养大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于20xx年1月,提出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课题。其做法是,将新形势下所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纳入该教育体系,并将各项活动进行分类、细化,根据层次、权重赋予不同的教育学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出相应政策,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唤起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目前有关高校对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研究实施情况

大学生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又称“第二课堂”,如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在高校中早已存在。这些活动虽然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多头管理,如科技活动归科研处,社会活动归团委,有关竞赛归教务处等;二是带有突击性,如具有全国、全省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只是在竞赛前突击一段时间,过后往往无人过问;三是自发性,如学生拿等级证书,只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临时就业的需要,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四是偶然性,如学生发表文学作品、论文等;五是缺乏政策的导向与制约,如不参加这些活动对学生个人并无大的影响。总之是尚处在不系统、不规范的“自发”状态。这种缺乏体系化、规范化的课外活动,只是零敲碎打或是浅尝辄止,长此下去,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徒有虚名。如果不构建一种体系,不从教学制度上加以保证,就只能使这一活动事倍功半,不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外创新活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也都以记学分、列基金等不同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如,清华大学以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建立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srt)等第二课堂,它的实施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外科技与人文实践活动,完成srt计划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山东大学实行了“科技创新奖”学分,郑州工程学院出台了《在校学生创新学分奖励办法》等,其内容都是学生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均可申请“创新学分”。大连理工大学实行“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认证制度”,强化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扬州大学提出了“读名著”、“听讲座”拿学分等措施。河南省焦作工学院推出了“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规定大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外科研项目,可以取得相应学分。浙江财经学院在本科生中设立“创新学分”办法,根据这一办法,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中获奖,发表文学作品,参与横向课题等,都可以申请“创新学分”。武汉工业学院拿出近10万元,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奖励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根据我们调研发现,各高校采取的这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措施,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也存在不足,关键是没有形成完整的课外创新活动教育体系,没有纳入全校性的培养计划。

三、“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教育体系”的构建

我们探讨研究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教育体系”,将所有与培养创新人才有关的课外活动均纳入该体系之中,并规定了相应的学分,实行课内教育体系与课外教育体系双学分制,达不到课外教育体系规定的学分的学生,不准予毕业。在分管教学的校长领导下,以教务处为主,其它有关部门配合,实施统一的领导与管理。

1、体系的主要内容:

该体系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结合我校的专业设置,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主要包括包学科和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科学研究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科普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等,美术作品和艺术设计作品竞赛,音乐作品和文艺创作竞赛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水平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外语等级证书等。

2、体系的细化和学分计算办法:

见附件。

3、组织领导与方式:

体系的实施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教务处负责具体工作,各学院由教学院长负责该项工作。

体系的学分主管部门:教务处

各项活动的主管或承办单位:

序号 项 目 主管或承办单位

01 学科竞赛 教务处或经教务处批准由相关学院

02 科技竞赛 教务处、团委及相关学院

03 科学研究 教务处及相关学院

04 社会实践活动 团委及相关学院

05 体育竞赛 体育学院

06 艺术类比赛 音乐、美术学院及相关学院

07 职业技能等级(水平)证书 相关学院

08 校园文化活动 团委及相关学院

所有获得课外学分项目,由主管或承办单位提出申请,交教务处审核,经分管校长审核批准,方可实施。

3、体系的实施办法:

(1)新生入校后,由学生所在学院到教务处实践教学科领取“课外学分卡”。

(2)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凭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的报刊杂志、著作、活动的主管单位提供的参加活动的学生名单、有关证件、材料等,由各学院教学部门审核确定应记学分,在课外学分卡上予以记录。

(3)每年4月份,各学院将累计满 4个课外学分的应届毕业学生课外学习成绩,统一记录在学生学籍总表并随学生成绩归档,准予参加毕业答辩。对不满4个课外学分的应届毕业生,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

(4)教务处每年对应届毕业生课外学分成绩的管理进行检查,对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毕业答辩资格。

(5)各类活动项目由活动承办单位制定具体记学分细则,教务处审核后实施。

(6)新增获得课外学分项目,由承办单位提出申请,交教务处审核,经分管校长审核批准,方可实施。

4、本体系的保障措施与激励机制:

我校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按照课内教学计划应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并取得规定的学分(约为180学分)外,还必须认真参加课堂外的素质教育活动,至少取得4个课外素质教育学分方予毕业。同时将课外素质教育学分作为学生选学院(系)、选专业、评优、获得奖学金等的重要依据。对在此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予以奖励。此外,学校每年拨专项资金68万元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成立各类社团和协会107个,社团活动涉及到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公益活动等方面。促进了课外创新与实践教育活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建各类课外创新与实践教育基地,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和实践活动培训专用房屋168平方米;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对大学生全天开放,有利的保证了培养体系的贯彻实施。

四、实践效果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学校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该体系自20xx年开始实施以来,有力地促进和加强了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学生创新意识和和创新能力的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择业的竞争力,拓宽了择业渠道,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课外创新与实践能力提高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加。在国际国内发表了大量的科技论文,其中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并被sci检索;在本校学报的形式发表的科技创新论文共163篇(见附)。

2、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好成绩。在指导教师精心指导和参与活动的同学积极努力下,几年来共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4项,省二等奖7项。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见附件)。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水平逐年提高,共获得省一等奖6项,省二等奖11项。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见附件)。

4、“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竞赛活动作品,取得了可喜成果,共取得了全国一等奖1项,省特别奖4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2项,其中,邢美孜同学的参赛作品《竹红菌甲素--一种新型抗生素的抑菌作用研究》获全国一等奖,这是当年我省31所高校48件参赛作品中获得的唯一一项全国一等奖。20xx年邢美孜同学又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见附件)。

5、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将学生综合设计性试验、研究性、创新性实验;科技开发与制作;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各种形式的创造与社会实践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等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20xx立项172项,20xx年立项87项,20xx立项134项,共立项293项(见附件)。

6、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到目前已有11538名学生取得《计算机等级技能证书》;1279名经管类同学取得国家级、省级技能证书;167名同学获得文化旅游国家级、省级技能等级证书。467名同学获金工类中级技能等级证书;328人获得建筑类省部级资格证书;200人获得电工类操作技能证书;1028名学生取得《山东理工大学机动车辆驾驶员培训学校》驾驶员执照。1万余人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见附件)。

7、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显著。现有各类社团125个,涉及到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公益活动等方面。自20xx年以来,18个服务队、85名学生、10个团总支、先后被省、全国评为“优秀服务队”、“优秀学生”、“优秀活动单位”。25篇调查报告被评为“优秀调查报告”(见附件)。

8、为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入不同的学术思想,学校每年投入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文化名人报告,邀请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等各届知名人士来校作报告,使广大学生受益匪浅。

9、先后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山东省大学生青春创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或共建协议,还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120个,使基地成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必要途径(见附件)。

实践证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教育体系的实施,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成为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其科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全面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这一教育体系的实施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意识到知识的匮乏,更加增强了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学校获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 连续三年被授予全国、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首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科技活动总结总结篇3

一年一度的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活动于9月29日结束,为使我校今后的申报活动更加顺利,现对今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做以下总结:

一、项目研究过程

1、按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要求,项目开展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1)确定申报项目、组员、指导教师

(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任务分工

(3)搜集资料、图片

(4)设计问卷或实验计划

(5)发放问卷、现场采访交流

(6)问卷数据分析、采访材料整理

(7)分工撰写研究报告

(8)完善研究报告设计封面、报告内容修改、排版等

(9)填写申报材料。

2、我校本次项目研究共分为2个时间段:

(1)周末时间,学生外出发放问卷、现场采访。

(2)第2节晚自习在机房搜集资料、设计问卷、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

(3)学生平时作业多,为了统一管理,因此我们让学生带作业来机房,中途不回教室或宿舍,在机房完成作业和项目阶段内容。

二、面临的困难

一方面,今年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截止时间比往年早半个月左右,且由于项目开展时间短、缺少沟通渠道,大多数项目的学生暑假中并没有按要求开展项目研究,许多项目都是在本学期开学后才开始。另一方面,本次,我校共有23组项目参加常州市申报,比去年增加5组,但是辅导教师缺乏(正常情况下,为保证项目研究的质量,一个教师最多可以辅导3组项目),因此,整体项目开展的时间比较紧迫。

三、建议:

1、下一届青少年创新大赛的开展时间要提前:

我们建议在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后,开展项目研究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如何开展项目研究。在新高二放暑假前,由指导教师选拔部分优秀项目,并指导学生利用暑假,搜集资料、问卷、图片等素材,并作相关资料整理。高二开学后,利用在校时间开展报告撰写。

2、适当增加辅导教师

近年来由于参与学生人数逐步增多,因此,信息组教师不足以应对。此外,部分学科教师,由于职称需要,也希望适当参与。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能够统筹规划,建立相关组织和制度,让其他有需要的教师也能参与辅导。

去年,我校组织18组项目申报常州市比赛,17组获奖,其中,市一等奖5组。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现场答辩阶段,我校有2组获得省一等奖、2组省二等奖、1组省三等奖的辉煌成绩。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北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科技活动总结总结篇4

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我们所教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公民和建设者,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去适应高度科学技术化的社会,去面对21世纪更为严峻的科技挑战,这是今天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德为纲、培养个性、挖掘潜能"的办学思想,我校坚持把科技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措施落实

1、领导的重视是学校科技工作正常开展并能取得成绩的保证。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 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争创科技活动的开展列入学校的长远规划,在学年计划中进行强化,在学期计划中再加以细化。

2、加强了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力量(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辅导员、科技辅导员共5人)。

3、积极依靠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先后到社区、离校近的郊区开展科技活动,使我校的科技活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校领导还经常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教材改革的实施纲要,学习加强科技教育的有关文件,帮助教师转变观念,认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科技教育的目的,科技教育与科教兴国的关系;宣传学校科技教育的目标、任务、措施,布置学校的科技工作。

二、活动普及化

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遵循素质教育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的原则,它必须面对全体,所以我们狠抓科技教育的普及工作。为了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扩大科技教育的影响,我们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还让科普活动走进家庭。

1、以校园为主线,探索普及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科技教育,走普及之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学科学的浓厚氛围。

我校在这一年之中,经常开展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科技教育活动,不断地掀起科技活动的高潮,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提高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目前,我校已举行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在学生心目中能留下印象的活动。比如:素质教育活动周、电脑绘画比赛等。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平时结合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精神——科技教育要经常化,举行一些"地球——我们的母亲"、"科学在身边"等主题活动,制定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开展了科普讲座、橱窗展评、小报制作、科技小制作、科普主题会、参观考察、观看电影录像、读科普读物、征文、演讲、科技知识竞赛、科技书画……,扎扎实实地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2、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注重在学科中的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占领了这一阵地,科技教育也就有了肥沃的土壤,可以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钻研教材,发掘教材本身的科技教育因素,因学科而异,寻找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结合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增加学生实践时间,提高实践活动质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改革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

3、以家庭为阵地,拓展科技教育的渠道

为了使科技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技教育的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我校结合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把科技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internet上也有我们学校自己网页,学生可以以此为载体进行科技学习。这样的活动能加强学校科普知识的宣传,构建了科普教育的大范围,在家庭中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提高了学生和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工作具体化

一年来,我校科技活动组开展的具体要求工作有:制取锌粒、提取二氧化锰和氯化铵、回收铜片、选取电极、蚯蚓喜欢黑暗环境的实验、蚯蚓喜欢潮湿环境的实验、

绘画比赛

20xx年3月17日至4月10日,学生进行了电脑绘画、素描、线描、水彩、水粉、水墨、剪贴;比赛分组进行,每班选拔出学生5名,于20xx年4月27日进行了比赛,评出优胜奖15名。

科技活动总结总结篇5

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广大师生科技教育科研兴趣,结合区教育局对科技活动的要求,学校于20xx年12月1日至15日,开展了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

本届科技节活动内容较多,效果良好。主题突出鲜明,教育目的明确;形式活泼生动,人员参与面广等特点。现作如下简要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组织管理落实

成立了以何养维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各分项活动开展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到人,任务明确,组织落实,确保了“科技节”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主题突出鲜明,教育目的明确

1、本次活动主题:创新、展示

2、活动目的.明确:

(1)注重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各种活动发现在科技方面有潜能的学生,为参加区比赛作准备。

(4)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的质量,扩大科技教育的内涵,推动学生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三、形式灵活多样,参与面广

1、本届“科技节”活动的内容广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且将科技活动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兴趣性紧密结合起来。主要有科技活动班会、科技小制作展、科幻画展等。

2、少儿科学幻想绘画活动。少儿科幻绘画是少年儿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像,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的绘画作品。本次收到科幻画30幅,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四、不足之处

(1)由于我校学生生源不好,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创新能力较弱,因此作品的含金量普遍较低,很少有较高质量的创作作品。

(2)由于本校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科技创新意识和激情不是很高,因而导致参与率过低。

今后我们将加大科技知识的宣传和学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科技意识和积极性,使我校的科技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力争让我校科技特色教育再上新台阶。

科技活动总结总结篇6

本学期二年级科技活动选择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走进科学研究的方法,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了解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努力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教学中,我把科技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了读书乐,组织故事会。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科学实践活动。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进行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科技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3、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的精髓在于“实验、制作、探索、创新”八个字。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 1

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科技实践能力。

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科技活动总结总结篇7

为了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的质量,巩固学校科技教育成果,学校于20xx年11月3日开展了大足县实验小学首届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

本届科技节活动别开生面,效果良好。呈现出学校领导重视,组织管理落实;主题突出鲜明,教育目的明确;形式活泼生动,人员参与面广等特点。现作如下简要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组织管理落实

成立了以袁位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各分项活动开展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到人,任务明确,组织落实,确保了“科技节”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主题突出鲜明,教育目的明确

1、本次活动主题:体验·创新·成长

2、活动目的明确:

(1)全面落实《大足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学校青少年学生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2)注重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汲取科学家身上的民族精神和魅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通过各种活动发现品学兼优,在科技方面有潜能的学生,为参加市县比赛作准备。

(6)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的质量,扩大科技教育的内涵,推动学生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三、形式灵活多样,参与面广

本届“科技节”创新理念、科学新颖、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活动符合学生实际,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要有听科普报告、讲座,看科普*、录像、书刊、展览、科技互动表演,作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画、科普知识黑板报,参观校园科普教育基地等。

本届“科技节”活动的内容广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且将科技活动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兴趣性紧密结合起来。其活动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创新主题活动。本届科技节让师生了解了科技创新的方法,讲解了我国与世界科技的发展,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景趋势,并在创新实践活动学科学、用科学。

2、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这类活动必将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本次收到科技小制作70件,评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5名。

3、科技模型比赛活动。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巴渝新居”建模比赛有129人参加,67人获奖;“大白鲨”遥控快艇有106人参赛,67人获奖;电子百拼有21人参加,全部获奖。

4、少儿科学幻想绘画活动。少儿科幻绘画是少年儿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像,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的绘画作品。本次收到科幻画107幅,评出一等奖25名、二等奖35名、三等奖47名。

我校首届“科技节”在县领导的关怀和祝愿的热烈气氛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实验小学师生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在创新上努力,在努力中创新,力争让我校科技特色教育再上新台阶。

推荐访问:科技活动总结总结参考7篇 活动总结 参考 科技